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6篇

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6篇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6篇

篇一: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 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

 全会强调, 依法执政, 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

 1982 年, 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 首次提出: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 司法、 行政机关、 经济、 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 独立负责地、 协调一致地工作。

 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1997 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

 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 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 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

 党的十八大提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 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

 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人们常说“党规国法” ,“党规”就是“党内法规” 。

 早在 1938 年, 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 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 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 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

 的行动” 。

 此后, 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

 1978年, 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 党要有党规党法。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 年, 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

 2001 年,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

 2011 年, 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后, 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3 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 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

 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 准则、 条例、 规则、 规定、 办法、 细则。

 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 年)》,提出力争经过 5 年努力, 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 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

 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 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 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法律的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 法治精神、 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 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 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 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 做到用制度治党、 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要加强党的领导, 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 则必依规治党。

 邓小平曾说, 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

 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党不治, 则国不治;党无纲常, 则国无纲常。

 依规治党搞好了, 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依

 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

 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 相依共存、 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

 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 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从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 务实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 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 长期性工作。

 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 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 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 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不留“暗门” , 不开“天窗” , 坚决处理违反制度、 破坏制度的行为, 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

 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 知法、 守法, 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 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 不得违法行使权力, 更不能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

 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把能不能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 提高基层法治水平。

 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把基础、 重点放在基层, 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重心下移、 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 难点问题, 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严明党的纪律、 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一心一意谋发展、 聚精会神抓党建。

 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 标, 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 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 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 、 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 问题线索反映集中、 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 治病树、 拔烂树,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法律的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 法治精神、 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 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 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

 位加以强调。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 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 做到用制度治党、 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要加强党的领导, 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 则必依规治党。

 邓小平曾说, 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

 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党不治, 则国不治;党无纲常, 则国无纲常。

 依规治党搞好了, 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

 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 相依共存、 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

 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 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从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 务实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 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 全局性、 长期性工作。

 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 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 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 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 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不留“暗门” ,不开“天窗” , 坚决处理违反制度、 破坏制度的行为, 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篇二: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精神心得体会 12 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 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 效实施。”基层党委政府应当好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的“筑基队”,筑牢依法治国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善用活用立法 普法 守法“法管理念”,为基层管理“赋能”。

  凝结立法“向心力”,为基层管理赋有 法可依“势能”。“天下从事者,不 可以无法仪。”基层作为国家依法管理的薄弱区和边缘区,基层党委政府当用好法律这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立法为公,执法为民。一方面要保持法律的严肃。严格施行国家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等“硬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制度条例,让群众有 法可依,有 法必依。另一方面,要把握法律的温度。在 实际基层管理 中,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柔性”的 “感性”的,所以必须结合“软法”与“硬法”,创新“德治”与“法治”,既讲法律准则,又讲道德原则;既有 法律的“硬度”,又有 法律的“温度”。

  加强普法“牵引力”,为基层管理赋有 法必依“动能”。“治国安邦,重在 基层。”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推进基层依法管理,必须坚持基层法治建设。一方面加强普法力度,让法律深入人心。坚持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法典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法典宣传,各级干部应当带头 学习法律 培育法治思维,深入群众 有 计划 有 组织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律真正走进基层 贴近基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层依法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尊崇法治 联系群众 素养过硬 充满活力的基层依法管理人才队伍,让法律明白人 法治带头人

 等乡土化法治建设骨干为群众送上“信任之法”,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让法治阳光普照每个家庭。

  纵横用法“合力”,为基层管理赋执法必严“机械能”。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要害少数”,一方面要带头培养法管理念,用身体力行践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标准,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保持对权力的一颗警醒之心,不 将手 中的权力视为“万灵药”,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 可逾越的“红线”,让法律成为不 可触碰的“底线”。另一方面要推动依法管理向纵深发展,加强学法用法建设,依法办事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让群众“信法”不 “信访” “找法”不 “找事”。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基层党委政府要坚持法管理念 培养基层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履职 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心 中常怀法纪敬畏 头上高悬法纪明镜 手 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实实在 在 为民服务,踏踏实实干事创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贯彻落实党 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 敬畏法律,了 解法律 掌握法律。”总书记的一席话宛如“催征鼓”,给各级干部指明了 奋进方向。作为法治 中国建设新征程的“要害少数”,广大干部当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要求,在 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 中敢于担当使命,善于率先垂范,为法治 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按下“回放键”,坚持不 忘初心,为法治 中国注入“温度”。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讲话 中,“人民”一词呈现了 20 余次,成了 不 折不 扣的“高频词”。感悟其 中的人民立场,品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 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广大干部当有 所领会,深刻理解到法律制度不 应该仅仅是

 纸面上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需要被落实落细 被赋予温度,成为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感 安全感和获得感的管理“良方”。为此,在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庞大工程 中,党员干部既要大步向前,也要时时回望,不 断叩问和守护“以民为本”的初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 中,将人民的福祉 人民的呼声和人民的需求融入到立法 执法和司法的方方面面,真正运用好法治“利器”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

  按下“删除键”,杜绝以权压法,为法治 中国标刻“尺度”。“法治”与“法制”虽仅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其 中的要害之别就在 于是否将权力关在 制度的笼子之 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做到在 法治之下 而不 是法治之外 更不 是法治之上想问题 作决策 办事情”,深刻诠释了 法治的应有 之义。可见,领导干部知法犯法 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等乱象,均不 是法治的本义,而是法治的“大敌”。广大干部应将以往错误的权力观念“一键删除”,不 仅仅要学法懂法,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并与工作密切结合;更是要尊法畏法,培育法治思维,把法律真正当作内心笃定的信仰和神圣不 可违反的“旨喻”。常怀敬畏之心,见法律红线绝不 触碰;常思律己之道,临法律底线绝不 逾越;常践正义之行,与违法行为坚定斗争。

  按下“加速键”,坚定道路自信,为法治 中国增添“力度”。所谓“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法治 中国的进程要想行稳致远,必须找准正确的轨道,这便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 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横空出世,到 1982 年现行宪法的颁布及其历次修正案的通过;从民商法领域各类单行法的出台,到标志 中国法治新界碑的民法典的问世, 中国法治的发展正是因为始终牢牢把握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密切联系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才有 了 当下的雄伟图景。党员干部们应当深入 学习我国不 断完善的法治进程,深刻领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管理论的内涵,旗帜鲜亮 毫不 动摇地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坚定不 移 信心满满地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脚踏实地 久久为功地在 全社会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推动 中国良法之治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中国号列车在 法治轨道上飞奔向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 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 效实施。”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率先垂范,当好依法治国的“排头兵”,用“法治思维”指导“工作实践”,示范引领广大群众知法守法 普法用法,不 断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有 力法治保障。

  守法在 前,筑牢“法治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要害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贯彻落实党 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 敬畏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党员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风向标”,尊法守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与公序良俗,要深化依法治国,基层党员就必须把牢守法这个基本,自觉当好尊法守法的典范。一方面,要坚固树立法治意识,带头去钻研法律 运用法律,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将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不 触碰底线 不 逾越红线 不 打擦边球,示范引领群众用法治思想武装头脑,维护社会秩序井然。另一方面,要有 法治思维,无论是公共行权还是个人处事,都要自觉在 法律约束的“聚光灯”下行权 主动在 制度笼子的“放大镜”里用权,坚守法律边界的“高压线”,牢牢把握“法定职权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 可为”的基本准则,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责任 一种使命担当,当好依法治国的模范践行者。

 普法先行,累积“法治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根基,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核心在 于守法用法,要害就在 于尊法普法,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尤需在 普法宣传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要让法管理念走进群众身边,要充分运用线下(传单+标语+常态宣讲)

 线上(视频+文章+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要深化以案说法 日常普法,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枢纽作用,对群众身边的矛盾调处 纠纷解决,要充分融入法管理念,推动司法调解 道德化解,让群众通过身边人 身边事增强依法维权 依法办事的信念,主动去学法守法用法,不 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用法当头,行好“法治之力”。习近平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 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在 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 于实施,要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用好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基层党员干部尤需在 用法上做好示范引领。一方面,要用法管理念指导实践,要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各类具体工作 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 思量 解决问题,不 仅考虑经济效果 社会效果,还需要考虑法律效果,要把学法 用法 守法与依法办事实践密切结合,在 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 中,要不 断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 发展 稳定 中呈现的新情况 新矛盾 新问题,不 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自觉在 受监督的环境下掌权 用权,自觉依法行使手 中的权力,努力做到有 权必有 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要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发明违规违纪现象或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催促纠正,防微杜渐,要以“斗争精神”维护法治权威,推动“法治之力”终端见效 固化长效。

 2020 年度 11 月 16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 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中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当下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完成好这个课题惟独 找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法先行,构造“良法善治”的法治氛围,才干发挥法治在 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中的“重器”作用。

  科学立法铸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安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因为人民是国之根本,根本稳固则国安宁。科学立法要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关怀的痛点 难点,社会发展的断点 盲点,为完善立法创新新途径和新方法,不 断提升立法的公正性 公平性。科学立法要为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保护“屏障”,让守法者一路“绿灯”,让违法者无处遁形,让人民群众真正信仰法律 拥护法律。

  严格执法铸造“令在 必信,法在 必行”之严明。“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律的生命在 于执行,严格执法是法治 中国的要害。惟独 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干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 规范 保障作用。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 秉公执法 严格执法 文明服务 听党指挥 忠诚向党,不 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司法部门要切实把严格规范 公正严明的执法要求贯穿执法全过程,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 效率 公信力。

  公正司法铸造“是法平等,无有 高下”之正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司法公正的要义就是法律适用的平等和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 每一个司法案件 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要构建更加公开 透明 高效 有 序 规范的“阳光型”的司法体制,构筑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人员要勇于担当 忠诚正义 公正不 阿,敢于排除外部干扰,坚守司法公正的

 底线,锻造成为人民群众满足的高素养法治人才队伍。

  全民守法铸造“法不 阿贵,绳不 挠曲”之公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广大领导干部要统筹推进全民普法工作的落实,强化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人民群众要自觉用法律武装头脑,树立法律先行的社会主义法管理念,做到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 尊崇法律 敬畏法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不 去逾越法律“红线”,不 去触碰法外“雷区”,不 断提升自身的法律道德素养。

  正如古人所言,“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 可以持国”,法治是国家管理的生命线,国家的管理离不 开法治的支撑,法治不 能一成不 变,必须与社会实际相适应。要坚持 贯彻 落实好“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法管理念真正根治人民群众心 中,让遵守法律 崇尚法律 捍卫法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之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共产党员这名“大厨”一出手,相信那“菜肴”一定会让你大快朵颐 大呼过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吃吃看吧。

  经济发展的“品质套餐”。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驶入了 新时代的发展轨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 断推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即开局。人民的“钱袋子”更鼓 “精气神”更足 “腰杆子”更硬 “家底子”更厚。获得感成为了 “热搜词汇”,幸福感变成了 “全民焦点”,安全感铸就了 “盛世太平”。

  社会进步的“满汉全席”。当你去昔日的贫困村看一看,破旧不 堪的年久房屋早已变成窗明几净的美丽新房,维持生计的生活状态早已变成打工创业的美好日子,因病致贫的民生之痛早已变成大病报销的实在 福利,无钱上学的人生窘境

 早已变成“两降一补”的济困扶危,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早已变成“老年之家”的老有 所依。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直在 路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一直在 心间。

  生态改善的“自然小炒”。生态工作的全面推进,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家园焕然一新:“雾霾天”越来越...

篇三: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4 篇学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心得体会

 篇一

 近期,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增添了强劲引擎。作为 x 区党委书记,本人充分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既是职责本分所在,更是使命任务所系,必须坚持把第一责任人职责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一、当好“导航仪”,担当对表对标之责。

 方向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党委书记,必须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狠抓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党委班子、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是在学习伟大思想中增强“看齐追随”意识。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精辟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都是党委及领导干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想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就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注重紧密联系党的十八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紧密联系我们党成立以来成长壮大、奋斗斗争的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精髓要义,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从而在行动上看齐追随,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牵住抓牢。

 二是在学习条例法规中增强“拧紧发条”意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多部党内法规中都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相关要求,加上此次印发的《规定》,进一步扎牢了制度“笼子”。《规定》明确了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应遵循的原则、有关责任内容以及责任落实、监督追责方式,并就党委书记、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在担当从严治党责任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列出任务清单,为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武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反复学习,努力在对照党纪条规中自警自省,唤醒责任意识、立起纪律标尺,从而自觉落实责任,防止失职失责。

 三是在学习典型案件中增强“鸣笛示警”意识。鲜活的反面教材、深刻的现实教训,能够让心存侥幸的人知止,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上级查处的典型案例,开展好专题讨论、体会交流,有针对性地搞好反面警示教育,促使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引为镜鉴、警心策行;利用专题民主

 生活会、述职述廉、工作总结等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反思,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谈心谈话等手段,深入剖析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搞好查纠整改,不断强化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当好“清洁器”,担当管党治党之责。

 当前,“严”已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党委书记要准确把握“严”的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管理党员,严明党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见到实效。

 一是从严抓思想教育。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思想”,就是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理想信念,持续锤炼党性修养。要严格落实党委机关学习“四项措施”、社区街道学习“三项要求”,抓实党委“每周有集中、每季有交流”和社区街道“理论骨干领学、知识要点精学、多维图解导学”学习模式,用好“人民日报”“学习强国”APP和“学习小组”“共产党员”等微信公众号,固强思想之“元”,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二是从严抓作风建设。坚持用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x条意见”,市委“x 个严格”,严格执行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方面的待遇规定。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完善为基层减负工作清单,进一步巩固党组织、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三是从严抓监督执纪。严明纪律是从严治党的总抓手,党委要做党的纪律坚定执行者、坚决捍卫者。始终立足于全面抓监督,既突出“关键少数”,又面向全体党员,确保管党治党有重点、无盲区,实现对所属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全覆盖。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执纪责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歪风邪气,不断对外宣示和对内践行“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这一铁律,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不断释放。

 三、当好“火车头”,担当引 领示范之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党委书记应带头落实全面从严的有关要求,以身作则、树好榜样。

 一是带头学习研究,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认识世界的“望远镜”、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明辨是非“检测仪”、精武强能“动力源”。

 二是带头落实制度,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亲力亲为、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抓党建,把“好班子”建成“强班子”,真正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

 三是带头从严守纪,铭记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制上的警戒线,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切实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带头执行上级指示要求,管好手中权、身边人坚决杜绝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从小事小节上约束规范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在落实全面从严上做好样子、当好表率。

  “事因行而至,业经为而成”。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各级党委书记只要切实把“第一责任人”责任扛在肩上、牢记在心、紧握在手,就一定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篇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系统安排部署,使我们既有了全局和方向性的抓手,又有了制度和具体化的支撑。我们坚持“六注重六到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发展环境。

 。

 一是注重宣传教育,把思想认识提升到位。

 落实主体责任,思想认识越深刻、理解把握越准确,执行方向越清晰、落实效果越到位。县一级党委,既处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决策层,又处在执行层,牵一发动全身,必须用好宣传教育武器,抓住“四个一定要”,打通落实主体责任的“最后一公里”,使全县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都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清楚明了。一定要增强履行主体责任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在思想根子上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感;一定要清醒认识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清楚、弄明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履行责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一定要坚决纠正“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业务工作”的错误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其他单项工作责任制区别开来,克服贯彻落实责任制满足于一般部署与要求的倾向;一定要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主要职责和根本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党组织的通盘工作,作为必须种好的“承包地”和“责任田”,在行动上像抓业务工作一样,真正把主体责任担起来。

 。

 二是注重以上率下,把第一责任履行到位。

 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做到以上率下、促进上行下效。县委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抓班子带队伍,首要任务是肃纪律正风气抓好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必须发挥好带头作用,坚持勤思考多谋划,重要会议亲自主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集中精力主持研究工作办法和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县委主体责任和个人第一责任落实,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当好表率;发挥好领导作用,带领班子成员共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经常听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汇报,加强对班子成员和下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监管;用坚定的决心和态度,杜绝认识不清、落实不力,开个会、讲个话、签个责任书就完事的现象,杜绝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杜绝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

 要做“明白人”,明了自身责任,不能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要身先士卒当表率;要做“清醒人”,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做到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勇于去担当,敢抓敢管、正己正人;要做“局中人”,在其位谋其政,不让“责任田”沦为“撂荒地”,把第一责任实打实履行到位。

 。

 三是注重层层传导,把各方权责靠实到位。

 落实主体责任,要坚持有权就有责、权责相对等,管事就得管人、管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明晰责任抓传导,理清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职责范围内的责任,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逐项记牢,并围绕县委主体责任的落实,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严明政治纪律、选好用好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规范权力运行、着力深化改革、强化表率引领等方面的工作,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同心、同向、同声、同步落实责任,科学划分党组织班子、书记和成员责任界限,把反腐倡廉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履行主体责任的合力。注重逐级落实抓传导,落实好每一级、每一个党组织及其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做到党组织积极负责不松手、党组织书记自觉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主动担责不缩手、各级同力共携手,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级级抓推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建立上下有机互动、逐级不减力度的责任传导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传导到各部门、各乡镇和村级组织,落到各级党组织头上,形成党员齐动手、群众齐参与、社会齐监督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格局。

 。

 四是注重管用长效,把综合施策延伸到位。

 落实主体责任,要围绕“警示、防控、惩处、立制”,综合施策。注重“警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开展警示教育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持久措施,抓好干部廉洁理念养成的正面教育,促进干部增强法纪意识、畏惧法纪威严、严格管住自己,教育干部在法纪范围内履行职责、做人做事;抓好反面典型案例的剖析曝光,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不以“下不为例”自我安慰、不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注重“防控”,发挥纪检、监察、检察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焦等重点岗位和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突出对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子女升学、婚丧嫁娶和节庆日等节点的监督,把党内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明查暗访与常规检查相结合,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廉政风险点的各个领域,防患于未然。注重“惩处”,坚持“零度容忍”,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办案程序、加大办案力度,抓住失职渎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行业、民生领域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等案件,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查到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惩前毖后、以儆效尤。注重“立制”,从县委自身抓起,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决策规则,规范约束权力运行;探索完善对一把手和权力部门的制约监督机制;落实好领导干部述纪述廉述作风、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质询问责、引咎辞职和罢免等制度;持续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居务、厂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严肃查处低效、选择和对抗执行等行为,确保管用长效。

 。

 五是注重抓实见效,把追究问责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坚持“一案双查”,对落实主体责任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单位和个人,坚持责任倒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防止以集体名义不了了之。落实“一票否决”,对班子成员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乡镇和单位,取消各类评比表彰资格,并在全县通报。实行“约谈问责”,对责任制考核综合排名末位的乡镇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不搞“特殊化”、“下不为例”、“情有可原”和“变相处理”,真正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实现责任追究制度化、程序化和常态化,保障主体责任落实。

 篇三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育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严纪律、守规矩、多奉献”;必须从我做起,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从严治党,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言。

 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武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

 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做表率; 二是要坚定信念,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核心,遵守政治规矩,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则要靠自觉。

 从严治党,必须从严展开党内政治生活。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学习,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止腐败中的根本作用。

 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

 从严治党,必...

篇四: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有机统一,实现主体全覆盖、内容全方位;“严”强调的是标准要严、教育要严、制度要严、管理要严、执纪要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与实际操作的完整统一;“治”要求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与他律内在统一。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

 部忠诚干净担当,保证全体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内监督,就要敢于动真碰硬,不能患得患失、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领导干部要把监督看作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种保护,要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

 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赢得了党心民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解决好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解决好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有机统一,实现主体全覆盖、内容全方位;“严”强调的是标准要严、教育要严、制度要严、管理要严、执纪要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与实际操作的完整统一;“治”要求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与他律内在统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和把握从严治党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在制定 2017 年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计划时,学校党委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明确了从严治党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不久前,学校又专门召开党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和《中共中央民族大学委员会巡查工作实施办法》两份重要文件。

  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落实巡视整改、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党建工作

 思路,增强了抓党建的意识,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明了纪律要求,增强了“四个意识”,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干部,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结合中央巡视,通过学习对照检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党建工作仍存在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一些党组织的“两个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基础还不够牢固,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意识还不够强,担当精神不足、工作能力欠缺、制度执行不力、师德师风问题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等仍突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党的事业、学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深刻认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部署上来。

  二、要高度重视加强思想建党,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一)要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坚决不搞

 “七个有之”,即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二)要加强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学习。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强化理论武装,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使党章党规党纪入脑入心,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党

 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保证全体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后不折不扣执行;决不允许会上一套、会下一套,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决不允许以个人主张代替党组织主张,以个人决定代替党组织决定。

  (五)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规范和严格“三会一课”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要全面加强党内监督,抓好监督执纪问责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新时期规范和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认真学习,自觉践行。每个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即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二)加强党内监督,就要敢于动真碰硬,不能患得患失、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领导干部要把监督看作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种保护,

 要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

  (三)要把纪委的自我监督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包括党委(党总支)、纪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等在内的不同层面的党内监督主体,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党委所属部门要加强职责范围内的党内监督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党员要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要重点抓好党内监督的 6 项制度,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党内谈话、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坚持党的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及接受评议、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制度。

  四、要切实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二

 十字标准”。重视选拔那些政治合格、作风合格、廉洁合格的干部,褒奖和重用那些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成绩突出的干部。

  现在有的干部在岗不言岗、在岗不爱岗,工作拖沓、办事推诿、牢骚满腹、不思进取,胡作为、不作为,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干部不能真抓实干,唱功好、做功差,嘴上落实、行动上不落实,思考问题浮浅、工作作风浮躁、汇报工作浮夸。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党委的态度是,既要治理胡作为,也要治理不作为。对于不思进取、不敢担当的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不改正的,坚决不予使用和提拔。

  要从严管理干部,加强干部日常监督,引导干部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

  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学习能力、实干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重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利益观,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深入一线、深入师生,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要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

  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教师要有言论自由底线,不能妄议中央。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亮剑,主动坚决开展斗争。

  五、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抓早抓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要把严的要求贯彻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更多地用制度治党、管权、管人,规范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规治党,构建从严治党的严密制度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坚持就无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王岐山同志指出,反腐败斗争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广大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都要认清这个形势,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自由账、亲情账、家庭账、健康账,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诱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六、要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从严治党,必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和监督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不抓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切实担当起“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紧紧抓住落实“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实现。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我们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就是为了强化“两个责任”意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和管理力度,明确各级党组织应承担的职责和领导干部应担当的责任,确保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真正建立起从严治党全体抓、全面抓的有效机制。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提高认识,主动担当,敢于担当,自觉履行好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对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的专项检查和重点督办。坚持把党建工作考核结果和年度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工作业绩评定的重要内容和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层层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用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要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执纪职责,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和专项巡查。

篇五: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干部对 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观后 心得体会 五篇

  【篇一】

 连日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会议强调,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于与时俱进的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从“心”出发,致远以航。

 用心用情学法懂法,不骄不躁不动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实践的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党员干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加注

 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自觉摒弃权力至上的错误观念和人治习惯,坚决杜绝“拍脑袋决策”等情况,用心用情营造以上率下、以点带面的学法氛围,毫不动摇地行使法定职权,提升管理水平,自觉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切实将“依法治国”的思维和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尽心尽职遵法守法,不偏不倚不懈怠。“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此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党员干部首先是普通公民,是公民就必须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如此,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态度,也投射和映照出其“为官做事的尺度”,甚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态度。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守法,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觉养成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的工作习惯,让“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致共识和执政风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诚心诚意崇法敬法,不折不扣不放松。“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尊崇法治是法治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各级党员干部都应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自觉培养崇法护法的法治情感。在新时代的中国阔步走向法治化、现代化的今天,如果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党员干部的信念、决心、行

 动,就是价值“风向标”,更是重要“推动力”。“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尊崇法治,必须破除所谓的侥幸心理,心中高悬明镜,手中紧握戒尺,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对法治的尊崇和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的时代离不开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只有心中有“法”才能手中有“法”!

 【篇二】

 “奉法者强则国强。”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当模范、作表率,关键是养成办事找法的好习惯。

 念好尊法的“紧箍咒”。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事事处处时时敬畏法律,是尊法的鲜明体现和题中之义。如若不然,就容易无形中偏离方向、越轨违纪,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只有强化底线思维和法纪观

 念,把是否合法合规的自省自查贯彻工作推进全过程,才能确保担当有为而不是胡作非为,增强成长成才的底气和自信。

 读懂学法的“系统论”。一部法律法条众多,众多法律汇集构成了包罗万象的法律体系。这给领导干部学法的启示是,应当全面深入学习法律,结合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从最常用的法律知识开始,有计划有次序地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提高学习的系统性,保证法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从预防法律风险和纠纷的角度,运用分析典型案例和聚焦社会热点的方法,提高法律学习的效率。要坚持问计于民与师从专家相结合,善于倾听民意民事,常态化定期性征求法律专家学者和行业知名律师的意见建议,找准工作推进中法律应用的不足和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知识“补课”,让法律学习更加接地气。

 打赢守法的“斗争仗”。“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在运用权力时越是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行事。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对各方面“糖衣炮弹”式的诱惑,尤其是面对“拉拢”“围猎”,保持清醒、守住理性,沉得住气、不被迷惑,依法用权、严格执法,坚决同不法行为斗争到底,守住用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公权力。要坚持“一碗水端平”,对待不同系统、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严格按政策原则办事,按法定程序推进,不能枉顾私情,拿原则做交易,更不能以权谋私,而要维护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良好形象。

 增强用法的“靶向度”。凡事一具体就深入。具体到法律应用环节,需要在提高法律适应的精准度上下功夫,确保用法维权、法律服务的时效性和群众满意度。要坚持把法律应用纳入工作推进全过程,充分发挥部门单位法律顾问作用,及时校正和完善各工作环节中用法不规范的机制措施,让政务服务始终沿着法律轨道高质量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反映较多、长期困扰基层的事项,依法依规纳入基层民主治理范畴,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销号管理,及时推动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三】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答好法治内涵、意义与实践的“必答题”,以“法治”促“善治”,当好依法行政“领航人”。

 法治内涵“简答题”。“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必须带头尊法学法懂法,全面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把法治知识学深学透,准确理解、认同法律,领悟并自觉实践法律,学好法治内涵的“简答题”。要以

 各级党校、网络干部学院、专家大讲堂、理论中心组等为平台,利用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同时,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发展模式,推进“枫桥经验”本土化、法治化,推动学习成果向治理能力转化。

 法治意义“论述题”。“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领导干部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须懂得法治的重要意义,明确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动力,是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必然要求,答好法治意义的“论述题”。领导干部要对法治心存敬畏,明白法治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意义,将法律法规作为干工作、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的行动指南,做到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同时,要进行全民普法教育,引导群众信仰法治、厉行法治,让法治成为 14 亿中国人民共同的“信仰基石”,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捍卫自身权利的“坚强后盾”。

 法治实践“应用题”。“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强化法治思维,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行政行为,推进各项法律法规在基层的落实落地,做好法治实践的“应用题”。以干部任用为例,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开展工作,不搞“近亲繁殖”,不搞“团伙亲信”,狠刹“任人唯亲”的歪风邪气,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识别出来、选拔上来、使用起来。领

 导干部只有严格依法履职,才能做人民的好公仆,才能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才能让中华民族复兴在法治护航下昂首挺胸、阔步前进。

  【篇四】

 近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真抓实干,用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走好理想信念、联系群众和工作作风的治理“上坡路”。

 走好理想信念“上坡路”,筑牢思想“压舱石”。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员干部要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理念,首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增强纪律、法治、政德及责任意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以身许党、许国、许民,做尊法守法的表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好联系群众“上坡路”,甘当普法“孺子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长期执政的法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中国已进入法治新时代,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深刻领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做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的模范。积极广泛普法,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充分让群众感受权益得到法律保护、明白要遵守的法规和履行的义务,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里开花结果。

 走好工作作风“上坡路”,担当实干“树清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党员干部时刻树立法治观念,心中常悬法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绝对不能有“越红线、试边缘、打擦边球”的思想。始终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淬炼党性素养,严格自身作风,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为民担当实干。践行清风廉政的“公仆”情怀,做到依法依规办事,习惯在监督下和阳光下办公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检视,以刮骨疗毒的决心认真整改,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篇五】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党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手中握有权力,心中当有责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在学法守法用法上当先行,为人民群众作好表率。

 树立法治观念,尊崇法治,带头学法。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首先要走向法治化。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纪国法的执行者,要树立法治观念,深刻认识我国法律制度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体现,做到自觉尊崇法治,坚持法律至上,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用心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要学习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要涉猎其他方面的,做到“专”与“博”相统一,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同时还要带头普法,以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素养,人民尊法,则可“使万民知所避就”,以法自戒;人民懂法,则可有效地监督官员,真正让为官者用权为民。

 树立法治思维,敬畏法律,带头守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法治思维,切实增强执政本领。要带头守法,立守法标杆,为民众榜样。领导干

 部应该自觉接受法律“约束”,权力行使于阳光下,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要敬畏法律,心存戒惧,行有所止。法治与人治截然不同,领导干部首先作为公民存在,同时又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明白权由法定,法无授权不可为,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徇私枉法,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权威性。

 树立法治信仰,掌握法律,带头用法。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动员令,实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信仰,掌握好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坚持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用法”积极主动,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方方面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用“法”来保障人民的权益,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把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和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依据。仅供参考

篇六: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贯彻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思想重要意义及对策建议心得体会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着坚定理想信念、鲜明人民立场、敏锐战略眼光和宏大全球视野,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

 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时代课题,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活生生的法治实践,根据客观形势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和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原创性贡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深刻阐明全面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被提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跃上新的历史高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

 有利于凝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有利于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的方向,增强坚守法治、厉行法治的政治定力,坚持不懈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深入回答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从法治领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理论上作出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准确把握科学理论体系,自觉运用

 好蕴含其中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

 (三)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根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动做成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事实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要运用好这一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四)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强调法治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相统一的鲜明特色,饱含对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时代课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用科学理论逻辑和雄辩有力事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越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上下求索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一些必须正确把握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重要基础,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系列重大问题,指引前进航向,廓清思想困惑,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关于政治和 法治的关 系。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

 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党和法关系的要害所在。这就要求人民法院深刻理解三个“本质上”的重要论述,坚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正确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司法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关于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对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纪法红线不能触碰、纪法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四)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关系 。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我们党的明确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不要越俎代庖,领导干部更不能借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之名对司法机关工作进行不当干预。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

 工作条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发挥好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同时,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切实履行人民法院的职责任务。

 (五)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与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都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法与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相互作用,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出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就要求人民法院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兼顾国法天理人情,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司法审判惩恶扬善的功能。要通过贯彻实施民法典、解决执行难等,加强对失德失信行为的惩戒,促进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六)关于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的关系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原理。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布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严惩侵犯产权犯罪,坚决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七)关于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同时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八)关于疫情防控和法治的关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各级政法机关闻令而动,积极履职,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也凸显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要学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力,靠的是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人民法院要积极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善于将明德慎罚、以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智慧融入新时代审判工作,与时俱进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等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历史和现实为镜,既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又决不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做法,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十)关于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强化涉外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国际商事法庭作用,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为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法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

 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

推荐访问: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重要思想 心得体会 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