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10篇

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10篇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12021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010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10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10篇

篇一: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021 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0 10 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 10 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 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表彰大会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其中,总书记第一个给重庆人毛相林颁奖。

 毛相林是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曾获评 202*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时代楷模和 202*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带头修路的点滴,就是他带着下庄脱贫的“足迹”。毛相林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

 毛相林坚守偏远的下庄村 43 年,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时 7 年铺就一条“绝壁天路”。

 为了修通这条路,毛相林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村民们凑出了 3960 元钱。

 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毛相林又用自己的房子做担保,以个人名义贷款 1 万多元。

 7 年时间里,有 6 人为“天路”献出了生命。在他的带领下,下庄人不向现实低头,坚持向荆棘遍布的大山要路。

 2004 年 4 月,一条长 8 公里的“天路”蜿蜒伸向山外。从此,从下

 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下庄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路通了,但如何让下庄脱贫摘帽? 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蚕、栽过桑,从蛮干到巧干,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

 2015 年,下庄村在巫山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5 年的坚持不懈巩固了脱贫成果:202*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 1.3 万元,较 20 年前收入增长了 40 倍。

 摆脱贫困后,毛相林没有止步,他又带着大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已经成了他们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白晶莹等 10 名同志,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白晶莹是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2016 年以来,她带领科右中旗 2.1 万名妇女从事蒙古族刺绣产业,以绣花精神推动脱贫攻坚。

 白晶莹从小喜欢刺绣,积累了很多刺绣经验和方法。2016 年,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蒙古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在 2009 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积极协调旗妇联、旗就业局等相关部门,组

 织开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让学员尽快掌握各种刺绣技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蒙古族刺绣培训班遍布全旗 12 个苏木镇,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 100 期,共培训绣工 1 万多人次,通过传帮带,全旗已有一、二、三级绣工 1300 人、5000 人和 8000 人。2018 年,2895 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 2000 元。

 2016 年以来,在白晶莹的协调下,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刺绣基地相继成立,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和刺绣实训车间开始建立。目前,从事刺绣人数50 人以上的嘎查(村)已有 51 个,初步形成了产业村规模。为开拓市场,她多方奔走协调,促成当地刺绣公司与骄阳湘绣厂签订协议,落实生产订单,借力推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2 月 25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刘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 年 7 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2016 年 11 月任职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年 5 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

 史。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刘虎同志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探索出了“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2012 年以来,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 40 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 280 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 31 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 22 个,帮扶 800 余个村、3.5 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 350 多亿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玉,现年 76 岁,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负责人,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长,20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程者”,第二届全国

 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所在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2019 年度先进团队”“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 70 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 40 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 280 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公里,“流点鼻血算什么,边疆是他们用血捍卫的”,成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 480 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投身科研,矢志战贫。他在国内首倡“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食用菌栽培成为 95%的贫困县主导性扶贫产业。2017 年,当他得知柞水扶贫出现瓶颈之时,在科技部的组织和协调下,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不顾“红眼”飞机的辛劳,经过多次调研,针对柞水区域不宜、技术落后、品种不良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实施“1153”木耳推进战略,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3 年多来,李玉

 院士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深入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 5 个宜栽品种(4 个黑木耳菌种、1 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 9 个镇办 42 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 1 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 1 个、木耳博物馆 1 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 1 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 7500 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 3750 吨,实现产值近 3 亿元,已有 3138 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柞水木耳已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为了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李玉院士团队先后指导当地建设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全面开展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此外,李玉院士团队还帮助构建了柞水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识别检测技术体系、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云数据平台,率先集成应用于柞水木耳产业。截至目前,李玉院士团队已经帮助柞水县编制了柞水木耳生产标准,制定了黑木耳菌包生产、玉木耳菌包生产、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等 4 项技术规程,为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大田管理、等级划分提供了技术支持;先后派遣科研骨干

 人员 30 余人次,开展木耳产业管理和菌包生产等人员技术培训。2019年柞水木耳产业扶贫入选全国 10 大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李玉院士团队加大对柞水木耳产业的科技扶贫力度,继续推广黑木耳、玉木耳轻简化栽培技术,引入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机械,扩大木耳栽培技术培训规模,引入为柞水选育的木耳杂交品种,改良传统栽培基质,推动当地农林废弃物循环发展。为柞水木耳产业向智能化、轻简化、机械化发展,提高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化科技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努力为柞水木耳科技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把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地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

 带动全国,走向世界。在吉林省,作为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人,李玉深入到白山黑水开展食用菌科技指导,开启科学家扶持栽培户合作模式,在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历时 30 余年打造了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他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培育新品种,探索地面摆放全光栽培,推广微孔出耳技术……几年下来,黄松甸镇成为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如今镇里全部村屯都从事食用菌生产。李玉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木耳院士”“农民的财神爷”。学校定点扶贫洮南好田村,依靠种植玉木耳脱贫摘帽,团队获“感动吉林”称号。

 承担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云南会泽、澜沧任务,与当地政府逐村制定食用菌科技扶贫方案,建立“院士食用菌扶贫课堂”,手把手将“良

 种良法”送到田间菇棚,有效建立云贵、川藏高原不同生境食用菌栽培模式。对中国工程院帮扶的云南省会泽县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400 余人次,开展林下食用菌种植,目前已建成菌种厂 4 家,年可生产菌袋 200 万袋,可独立生产羊肚菌、大球盖菇、冬荪、灵芝、平菇、猴头菇等菌种;成功推广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冬荪面积达1000余亩,共带动 2000 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浙江省院士工作站建站几年来,在李玉院士的战略决策、指导、推动下,“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吴三公被正式追奉为“香菇始祖”,“庆元香菇”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香菇始祖朝圣地建设积极推进。李玉院士工作站还在推进百山祖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定及驯化栽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合作与整合,有力推进了庆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受中科协、中菌协等邀请,连续 12 次深入到河北阜平、山西临县,贵州铜仁、遵义等革命老区,冒着严寒酷暑和高原反应,从零起步指导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在安徽金寨建立大别山药用菌资源保育区,规划培育百亿级药用菌产业助力扶贫。建立贵州丰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贵州铜仁市食用菌种植从 2016 年的 1 亿棒,飞跃到 2019 年的 2 亿棒,全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有 60 余个,累计带动 22 万贫困人口增收,促进 5 万群众就业。截至 202*年 5 月底,铜仁食用菌产量 5 万多吨,产值达 5 亿元。在全国,他和他的团队共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 31 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 22 个,年产值

 达到 350 多亿元,成为“小木耳 大产业”的领路人。

 他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布置,应吉林省和商务部邀请,担任国家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援赞比亚农技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首次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 8 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及个人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2 月 25 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在各地区各部门充分酝酿、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组织考察、统筹考虑,确定 10 名个人、10 个集体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

篇二: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位个人事迹和十个集体事迹

 2 月 25 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十位个人和十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那你知道都有哪些个人和集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位个人事迹和十个集体事迹,以供大家参考使用,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2 月 25 日,通过共和国最隆重的表彰,毛相林、白晶莹、李玉、张桂梅等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名字会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忘我的战士,他们的背后,是全国 300 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战贫工作者的无私付出,历史终将铭记所有奉献者的名字。

 从 2012 年到 202*年,短短八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数千年来从未在中国历史上消除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已经开始,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节点,中国用一场最隆重的表彰仪式向所有参与脱贫攻坚的奋斗者致敬,为其中的英雄楷模颁奖。新京报乡村频道也与全国人民一起,向毛相林等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致敬,并在这里与大家重温十位楷模的战贫事迹,从榜样的身上汲取继续前行的智

 慧与力量。

 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事迹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 年 1 月生,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 7 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 8 千米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 15 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20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13785 元,是修路前的 43 倍。他 43 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曾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白晶莹,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63 年 4 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无偿设计制作出 1072 件刺绣产品和 7000 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 2.6 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刘 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 年 7 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

 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2016 年 11 月任职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年 5 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 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刘虎同志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

 李玉,男,汉族,中共党员,1944 年 1 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2012 年以来,率团队深入全国 40 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 280 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 31 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 22 个,帮扶 800 余个村、3.5 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 350 多亿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张小娟,女,藏族,中共党员,1985 年 4 月生,生前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08 年 6 月,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入党。她遍访全县 208 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

 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8 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 2015 年底的 18.24%下降至 6.31%。2019 年 10月 7 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 34 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 年 6 月生,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 12 年来帮助 1800 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把对党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潜移默化中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代代相传。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和荣誉。

 赵亚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 年 4 月生,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 40 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2001年退休后,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戴庄村,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村民人均收入从 2003 年的 2800 元增长到 202*年的 34000 元。2013 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走进陕西、贵州、新疆等地。2018年 5 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培育农村科技人才 1200 名。曾

 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和荣誉。

 姜仕坤,男,苗族,中共党员,1969 年 12 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书记。在晴隆工作的 6 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2年到2015年间共减少贫困人口8.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1个百分点,201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2010 年基础上翻了一番。2016 年 4 月,他在出差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 46 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夏 森,女,汉族,中共党员,1923 年 9 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1982 年离休。夏森同志 14 岁开始投身革命,15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她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203.2 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 100 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 182 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她强调,“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荣誉。

 黄文秀,女,壮族,中共党员,1989 年 4 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

 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她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巾帼不让须眉,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2019 年 6 月,她在从百色市田阳区返回乐业县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 30 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十个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集体事迹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1962 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将荒原变成林海,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2017 年以来,大力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完成各类造林 5.6 万亩,平均造林保存率 95%以上,每年产出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达145.83 亿元。塞罕坝机械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区域乡村游、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年社会总收入达 6 亿多元,有力推动了周边乡村脱贫致富。曾获“地球卫士奖”“时代楷模”等称号。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

 大湾村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 年全村贫困发生率达 29.12%。脱贫攻坚战以来,大湾村依靠发展“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2018 年,高质量实现脱贫出列。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5 年的 7120 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14236 元。建设完成 4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群众 129 户 439 人,其中贫困群众 62 户 201 人。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定制有机茶园 50.8 亩,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32 人,户均年增收 7000 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十里漂流等项目,202*年大湾村过境游客达 35 万多人次,真正让大湾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中共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委员会上世纪 80 年代,下党乡人均年收入不到 200 元,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脱贫攻坚战以来,下党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脱贫,坚持紧紧依靠群众,感恩奋进、埋头苦干,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扶贫定制茶园,带动茶农户均年增收 8000 元以上。创立“下乡的味道”农产品公共品牌,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共建共享机制。202*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89 元,10 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 10 万元以上。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民宿等旅游业态 56 家,202*年接待游客和学员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00多万元。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

 叶坪乡有 7 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308 户、8908 人。脱贫攻坚战以来,叶坪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担当实干、尽锐出战。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全乡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 124 个,建立党员创业基地 16 个,带领 780 户贫困户实现就业。

 创新精准扶贫“五个一”管理模式,实现“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率先探索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筑起健康扶贫“第四道保障线”;实施产业扶贫“五个一”,形成万亩蔬菜、万亩脐橙、万亩白莲、十万生猪、百万蛋鸡的“五个万”基地。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 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在十八洞村首倡开展“精准扶贫”后,十八洞村两委班子坚持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在就业扶贫、产业发展、兜底保障、互帮互助上精准发力,2016 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出列的贫困村。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根基,探索“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壮大产业,先后形成种养、苗绣、劳务、旅游、山泉水 5 大产业体系,2013 年至 20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由 1668 元增长至 18369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突破 200 万元。

 坚持开放交流、互学互鉴,成为中国精准扶贫对外交流窗口。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三河村是大凉山腹地

 的深度贫困村,过去三河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贫困发生率达 46.47%。脱贫攻坚战以来,三河村大力发展种养、文旅产业,全村实现脱贫致富。

 全村土豆种植面积 3300 亩,贫困户户均增收 2500 元以上;花椒种植1500 亩,户均增收 15000 元以上。利用发放产业扶持周转金等措施鼓励贫困户养殖家禽、能繁乌金母猪、西门塔尔牛等,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

 同时,利用传统优势积极发展养蜂产业,目前已形成 5000 箱的养殖规模。

 此外,三河村还发展了核桃、云木香等产业,建立起旅游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 先后建成青藏、川藏、藏中 3 条“电力天路”,在世界屋脊织起了一张坚强可靠的“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特别是阿里联网工程的投运,彻底结束了阿里地区孤网运行历史,标志着西藏迈入统一电网新时代。

 在发挥行业作用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先后完成 833 个易地搬迁扶贫点、4807 个扶贫产业项目配套电网建设任务,保障搬迁群众 1.98 万人安全稳定用电。先后派出驻村工作队 189 支 1222 人赴 41 个贫困村开展帮扶,投入帮扶资金 1100 万元,大幅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带动 4383 名群众脱贫。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 郝家桥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36户、548 人,贫困发生率 30.7%。脱贫攻坚战以来,郝家桥村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排头兵”。

 建成山地苹果生态果园 2000 亩,日光温室大棚 20 座、拱棚 40 座,年存栏 3000 只湖羊养殖场、年存栏 2300 头生猪养殖场,总规模 500kW的光伏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形成集现代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篇三: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贫攻坚先进集体材料乡镇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村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材料| |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一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村**镇**村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镇**村位于**镇东北方,地处***河畔,地面增高只有 0.7 米,土地总面积 9343 亩,其中耕地面积 4300 亩为稻麦轮作(其中稻田水产养殖面积 1500 亩),全村共有 948 户,人口 3014 人,1200 个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员 760 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 3—4 万元,人均纯收入 4527 元。年收入在 2500 元以上的有767 户,进入农村低保的有 79 户,五保户有 7 户。目前有种田大户4 户,养猪大户 8 户(年出栏 50 头以上),养蟹大户 20 户(20 亩以上)。2009 年,为改善办公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强化村级

 服务功能,在各级党委政府、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对村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的旧村房进行规划改建,于当年 9 月份开工新建一幢 585 平方米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

  总投资近 75 万元,其中党委政府、市、县扶贫工作队投入近 45 万元建设资金,村负债 30 万元,目前仍欠建筑老板 20 余万元。中心已建成近 2 年,原有的办公桌椅十分破旧,无法再修理使用,经测算,需7 万余元购置资金。全村共有 4 座排灌电站年久失修,500 多亩农田及多条村通组道路急需改造,2011 年拟建以下基础设施项目:(1)***西大站标准化建设,需投资 4 万元;(2)***东大站标准化建设,需投资 3 万元;(3)***南站标准化建设,需投资 3 万元;(4)原***一组人行路改造 800 米,需投资 8 万元;(5)原跃东八组人行路改造 500 米,需投资 5 万元;(6)原***六组土地平整 130 亩,需投资10 万元;(7)部分生产组中心条排疏浚 8500 米,投入资金 22100 元(已实施)。上述项目,共需投资 352100 元。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县国土局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该同志亲自抓扶贫工作,县国土局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局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成立了纪委书记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负责帮助被帮扶单位制定脱贫帮扶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导。明确了办公室一名副主任、**、***两个国土所所长为驻点联络员,负责具体帮扶措施的落实和协调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我们及时制定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帮扶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 5 个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夯实了基础。三是明确责任。选派局机关 30 名党员干部和特困户“一对一”帮扶。驻点帮扶的重点是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县局要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年到驻点帮扶的***镇***村现场办公不少于 3 次,落实主要帮扶措施。工作队联络员长期驻***每月到村不少于 15 天,帮助村解决具体问题。3 年多来,扶贫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突出重点环节,制定落实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村所处的地势低洼,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大产量不高,农户增收困难,农民缺乏畜禽养殖规模项目,水产养殖技术及资金缺乏,村集体经济发展无项目、无

  资金,增加村级积累困难的实际情况,该同志对症下药,突出重点环节,带领全系统上下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三大举措。一是大力实施科技扶贫。3 年来,该局先后为该村征订了近万元的科技报刊和书籍,为村民提供科技信息和理论知识。二是大力实施项目扶贫。帮助该村积极争取了面积为 4500亩,每亩计划投入 2990 元,合计投资 1345.5 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目前通过了市级评审,省级审批,今年资金到位。通过农田水利配套、电力投入等项目资金,使村内的低产田得以改造,从而促进粮食稳收,农民增收。为该村争取城乡挂钩指标 9.85 亩,投入资金30 多万元,有效地支持和改善了村容村貌及村部的事业发展。采取措施,帮助改造东、南、西三座标准化电站。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土地建立 1 个以上村集体家禽育雏室和 2 个以上养殖场,用村集体、养殖大户来带动农户走上规模养殖。三是大力实施资金扶贫。近年来,在系统内筹措 12 万元资金,解决***村改造八组 500 米机耕道和一组 800 米机耕道路工程急需用钱的实际问题,资金已经落实到位。

 四、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在扶贫工作中,***同志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他带领系统职

  工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他先后邀请了市、县种养植专家对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三是培育典型放样子。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组织贫困农民进行学习培训,请种田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篇二

  **村委位于**县桂江沿岸,属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唐佩林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饮水难等,

 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配套到村,特色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龙田村委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村委其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村委扶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龙田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重点。全面改善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龙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以前,龙田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新修村组扶贫道路 3 条 8.5 公里,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 100%;新建人饮工程 3处,解决全村饮水困难 260 户, 100%的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

  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

 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

  ***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龙田村委,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

 业综合效益。难怪龙田村委老百姓都说:“扶贫使***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篇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Word 文档可编辑

 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在志向的最美妙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妙的目的而设的。下面是我为您举荐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一】

 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气,是点亮农村新希望的火种,要带着亲情驻村,带着热忱解难,带着真情帮扶,切切实实让村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xx 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xx 说道。

 xx 村坐落在 xx 省 xx 市 xxxx 镇,共有人口 3098 人。2016 年,该村由于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微薄,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 0.76 万元,且存在村两委班子人心不齐,发展意识不强等现象。

 2017 年 4 月,xx 市纪委、监察委第四室主任 xx 从繁华的都市来

 到 xx 最偏远的贫困村,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自驻村以来,xx 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目标任务,以抓铁有痕,落地有声为工作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气助力乡村建设,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为 xx 村争取资金 1063 万元,落实扶贫帮扶项目 10 余个。

 2017 年,xx 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9.36 万元,,全村脱贫 153 户263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1%,顺当通过了省第三方验收评估,完成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任务。两年来,xx 村连续多次在全镇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先后荣获全市脱贫示范村、全市漂亮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口中的好书记

 2017 年 4 月,xx 市纪委、监察委第四室主任 xx 从繁华的都市来到 xx 最偏远的贫困村,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自驻村以来,xx 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目标任务,以抓铁有痕,落地有声为工作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气助力乡村建设,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为 xx 村争取资金 1063 万元,落实扶贫帮扶项目 10 余个。

 2017 年,xx 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9.36 万元,,全村脱贫 153 户

 263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1%,顺当通过了省第三方验收评估,完成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任务。两年来,xx 村连续多次在全镇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先后荣获全市脱贫示范村、全市漂亮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口中的好书记

 火车开得快不快,还得车头带驻村期间,面对 xx 村两委班子人心不齐,xx 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沟通,广泛开展调研走访。通过定期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大会,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指责与自我指责、实施全面对标落实行动,让党员干部看清差距,在思想上达成发展共识,不断增加了村党组织的凝合力和号召力。

 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亮明党员身份活动,切实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作用。通过抓党建示范引领,鼓舞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士气,营造了谋求新发展、实现大跨越的深厚氛围。工作队全体成员始终将强班子、带队伍贯穿于驻村工作中,与两委干部一道,先后举办了全村党员干部培训 20 余次,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外出学习考察 3次,着力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服务意识。

 对于重大问题,实施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联席会议制度,集体探讨、集体决策,进一步整合了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力气,使村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巩固。通过大力推动村党务、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实现了两委班子从不会干事变为擅长干事、从埋头苦干变成专心巧干的转变。

 杨书记来了,我们干劲大,以前村里许多好事都难成,经过杨书记耐性细致的做工作,现在都解决了。我们都情愿跟着杨书记干!xx村村委会主任 xx 表态道。

 大赖心里的好兄弟

 我的扶贫款怎么还没有发给我,老子就是不脱贫摘帽,你是上面派来扶贫的杨书记,你可要多扶扶。。。。我驻村不久,一天大清早,xx 村出名的大赖 xx 就赖在村部,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十几年来,大赖一天三酒,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干。多次扬言,想让他脱贫没门,不然老子还去到镇、到县上访去。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xx 暗暗地下定决心,肯定要让 xx 重振信念。只要一有时间,xx 就会反复耐性的做 xx 的思想工作,劝其戒酒。村民每次看到都会说,xx 无药可救。

 一次,xx 路过 xx 家门口,看到家里虽然一片狼藉,但院里的花草涨势很好,而且修剪的很有造型。李哥,你的花草修剪的很好,造

 型很独特。xx 亲切的说道。

 杨书记,这几十年来,我都没听到有人夸过我。我父母骂我不争气,孩子们嫌我喝酒。老婆也让我气跑了。左邻右舍看不起我。给我起个外号大赖。就你每次见到我,都会激励我。xx 饱含热泪地说道。xx 随后依据村里的实际状况。给 xx 支配了协助岗,负责全村的花草树木修剪,村规民约的义务宣扬员。自此以后,xx 彻底戒酒,通过劳动自食其力。

 xx 村村民、特殊是贫困户从从 xx 的转变中,意识到扶贫不能靠送钱送物,而是要独立自强,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现如今,村民看到 xx 修剪的花草,会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 xx 村,水泥路宽敞平坦,路灯整齐划一,道路两旁的绿化郁郁葱葱,垃圾箱排列有序,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齐,广场上的老人和孩子悠然自由,荷塘里花开正艳,荷影绰绰……走进 xx 村一幅幅漂亮画卷映入眼帘,俨然一个精致的花园,让人顿感满意。

 如今的 xx 村,水泥路宽敞平坦,路灯整齐划一,道路两旁的绿化郁郁葱葱,垃圾箱排列有序,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齐,广场上的老人和孩子悠然自由,荷塘里花开正艳,荷影绰绰……走进 xx 村一幅幅漂亮画卷映入眼帘,俨然一个精致的花园,让人顿感满意。

 【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二】

 xx,男,壮族,1980 年诞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xx 县教化体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现任 xx 县教体局派驻 xx 乡 xx 村委会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2018 年 3 月驻村以来,他始终扎根基层,扎实驻村帮扶,仔细落实扶贫工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团结带领村组干部和广阔人民群众奋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力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提高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水平,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进村入户摸清贫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xx 村委会位于 xx 乡东南部,全村共 10 个村小组 319 户 1437 人,其中档卡户覆盖 10 个村小组共计 68 户 276人。驻村帮扶伊始,为全面驾驭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各村各户致贫主要缘由,把准各村组优势劣势,摸清群众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xx 同志就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实行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小组座谈等方式,用半个月的时间遍访辖区全村全户,重点对

 各村小组人口及档卡户状况、耕地及果林、甘蔗种植、村内基本设施建设、党员活动室建设、饮水、通信、卫生室建设、图书室建设、住房保障等十方面状况进行调研,每周进村不少于 3 次、入户不低于 10户,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谈,共同查找问题,分析致贫缘由,制定帮扶安排,宣扬发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调研,全面驾驭了群众思想转变慢、贫困发生率较高和党建工作滞后等八类主要困难和问题,并结合村组实际提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扶贫政策宣扬和主动引进产业项目等九项帮扶措施,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乡党委政府,有序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带头学习提升素养

 立身百行,以学为先。为增加村委会党总支凝合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他主动组织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干部参与各级各类会议及业务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先后带领挂钩村委会干部到 xx 乡其他村委会和阿用乡里往、xx 乡木垢等 8 个村委会开展阅历沟通、实地考察,增加干部脱贫攻坚使命感、责任感,驾驭各种政策法规,学习先进典型,刚好了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动态,以便创新思路,改进方法,跟进步伐,全面抓实各项工作的推动落实。同时,他注意学习探讨,重视个人素养,将驻村帮扶作为锤炼党性修养、增加工作本事的主要途径,驻村帮扶以来,共撰写读书心得和帮扶日记 2 万余字。

 【实现乡村振兴扶贫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三】

 宣扬教化发动群众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脱贫致富,必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强化宣扬教化,激发群众主动主动性,才能收到良好成效。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xx 同志带头通过三讲三评、感党恩专题会议、党课、群众代表会议、悬挂标语等形式对扶贫政策进行大力宣扬,让村委会干部和党员同志提高站位、认清形势、转变作风、主动作为,让广阔人民群众刚好了解中心有关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县乡的落实措施,并且用脱贫致富案例启发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着力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动员群众依靠勤劳致富、利用政策创业、依托科技脱贫,增加内生动力,对于相关扶贫政策一时理解不了的、对管理方法还想不通的个别群众,则实行个别谈话的方式加强引导,争取彻底扭转其惰性和依靠心理,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生活中来,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先易后难、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尽早摆脱贫困困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扶贫风气。除了宣扬教化外,还针对性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农业技能培训,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激励群众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技能,增加脱贫自信念,提高生产主动性,增加创收方式。驻村帮扶以来,xx 村委会共召开群众政

 策宣讲会 5 次、开展群众座谈会 20 余次,印刷、悬挂宣扬标语 20 余条;共组织开展一般话培训、太阳能路灯安装与运用培训、甘蔗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和八角防虫技术培训各 1 次,举办劳务输出培训 2 次,参加培训群众达 300 余人次。

 党建引领夯实根基

 固本强基,敦行致远。党组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是精准扶贫的先锋队。xx 村委会党总支从抓实实党建促脱贫、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建设完善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制度、发展壮大党组织等五方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支委分工和工作目标任务,从严从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形成领导作表率、党员做先锋的良好风尚。在抓党建促脱贫上,xx 同志坚决落实县乡党委政府支配部署,带头仔细开展户户清项目库建设乡级交叉检查扫村清户等脱贫摘帽攻坚专项行动,每周组织驻村队员抽查 3-5 户档卡户材料,落实帮扶措施,了解脱贫安排执行状况,主动动员广阔群众参加到脱贫摘帽行动中来,杜绝档案脱贫、数字脱贫、文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在夯实规范党组织建设上,xx 同志坚持每月深化各村小组,带头讲党课,解析党的有关政策,传达上级决策部署,讲解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讲解并描述脱贫先进事迹,将各级党组织和广阔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心的决策部署上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时,指导各支部制定理论学习及党员活动安排和方案,完善党员活动室相

 关文化、制度建设,抓好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主动发展党员,夯实壮大党组织。2018 年,xx 村委会党总支新建村小组党员活动室 5间,党员 10 人以上村小组全部建立党员活动室;xx 同志组织带领各村小组党员同志,参加进村道路维护、清扫村内卫生等公益活动 6 次120 余人次,考察转正党员 1 名、发展入党主动分子 1 名。

 精准帮扶注入活力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党委政府统筹规划,又要敬重人民首创精神。为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尽早脱贫,提高脱贫质量,xx 村委会党总支以产业扶持主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开展帮扶工作,动员广阔群众主动投入到振兴乡村、漂亮乡村的建设中来,提高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水平。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xx 同志主动发动群众,主动向上协调,带头做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实地勘察、测量预算等前期工作,确保各村小组基础设施项目按时落地、按期竣工。2018 年以来,规划投入 10 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档卡户将干脆受益 68 户 276 人;发展甘蔗、八角和油茶产业扶持档卡户共计 58 户,动员档卡户规模化种植杉木 58 户 358 亩、八角 9 户 44 亩、13 户 71.5 亩;建成村小组垃圾处理池 13 个、公厕 5个,建成村小组活动室 5 间活动场地达 1300 多平方米,建成百姓舞台 1 个 40 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近 100 盏,修理进村道路 20 余公里,新建和修理村内道路 1800 余平方米,建设文化墙 80 余平方米,

 拆除旧房 87 间;主动为群众申请建设物资共计 2 万余元。

 倾情扶贫共赴小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xx 同志挂钩帮扶 xx 村小组 xx 贫困户,家庭人口 3 人,xx 本人 2017 年 11 月刑满 10 年释放;其母年逾七十,属三类残疾人员,完全丢失劳动实力;弟弟在其入狱服刑期间在家务农,照看母亲,两兄弟至今未婚。2014 年 6 月因家庭贫困、无经济来源、住房为 D 级危房,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当年 8 月 xx 乡人民政府通过兜底建成占地 60 余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一栋,返贫风险较大。经过多次入户走访,了解到该户收入低下,发展产业难度大,且当年所建的住房已严峻漏水补漏无济,住房平安隐患突出。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xx 同志于 2018 年初支配两兄弟参与乡上和村上组织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并到 xx 进厂务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在 2018年 8 月农村低保人员调整时,通过村民和村委会探讨、村小组公示,确定将xx母亲的低保类别调整为B类,再增加其弟C类的低保名额,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与之同时,动员两兄弟筹资在一楼的基础上加盖一层,解决住房问题。但由于两兄弟之间的冲突颇深,一时间很难调解,且两人手上根本没有一分存款,要给房子加层难度很大。后经与 xx 乡党委政府和农村信用联社了解建档立卡户相关扶持政策,确定实行贷款...

篇五: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1 年最新高考作文人们素材积累(必看高考话题 ——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 张桂梅 赴北京领奖前夕,张桂梅在昆明接受了云南记者的采访。作为一名扎根云南贫困山区 40 多年的乡村教师,她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整个变迁史。面对山区教育的“锥心之痛”,张桂梅始终坚定地认为,山区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断贫困的根。

 “作为一名山里的老师,我能去北京领奖,说明国家确实是关心到基层、认可到基层了,也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张桂梅在采访中表示,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注重教育、尊重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兴邦”的作用。

 在充分表达国家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关爱外,张桂梅也向记者讲述了山区老师的艰辛和不易。“说明话,山里的老师真不容易,以前有些地区,学生说不读就不读了,然后老师背着行李去撵、挨家挨户去请,一次不行还要去好多次。没有老师,真的会返贫的。”张桂梅说。

 “现在我们做的这些还不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家应该把教育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把教育搞好了,做到百分之百、不少一人,那乡村才算真正的振兴。”张桂梅说,如今脱贫攻坚虽已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效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仍然任重道远。她呼吁,希望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能给乡村教师多一点照顾、多一些奖励。

 面对私情与大爱、利己与利人,张桂梅分得很清,教师本分,他也守得很牢。“老师真的不容易,但使命不能忘,不能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来对待。”张桂梅还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能够走出城市、走进山区,主动投身偏远艰苦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扎根到最基层。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 李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李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李玉探索出了“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2012 年以来,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 40 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 280 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播种植技术。推动建立 31 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 22 个,帮扶 800 余个村、3.5 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 350 多亿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玉,现年 76 岁,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专家、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负责人,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长,2020 年“全国最美科技工程者”,第二节

 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所在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 “全国科教助力精准扶贫 2019 年底先进团队”“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那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 70 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 40 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 280 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里,“流点鼻血算什么,边疆是他们用血捍卫的”。成为帮助脱贫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 480 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篇六: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志愿者先进事迹范文三篇

 脱贫志愿者先进事迹 1

  春节将至之际,_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对扶贫一线的 X市 X 村驻村干部 X 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刚慰问完贫困户回到家中休假的他了解到这次 X 的严峻性后,一下子纠心了起来,看着身旁身患 x 病的老父亲和一旁玩耍刚满一岁的儿子,心挂乡亲们安危的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第一时间返回村里开展 X 防控工作。

  身为退休干部的父亲虽然疾病缠身,但十分支持儿子的工作。X 与外出的妻子电话联系后说明情况也取获得了支持,由于妻子是党员干部,接下来必定也会忙于 X 防控工作,他和在厨房忙活的母亲沟通后,把这个家交给了年迈的老母亲。在这本该尽孝的时候,不能在家中照顾好两老,还要把家里的担子压到母亲身上,此时,X 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全家人都支持着他,村里的群众需要他,X 面前无小家,生命重于泰山,他毅然返回村里。

  从扶贫人变防卫士——守护群众安康。回到村后,X 立即依托“户户入、入户户”网格化管理基础,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逐一明确责任,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 X 防控网络,摸排村民 X 户 X 人。根据 X 防控需要,实行 X 排查岗、医疗服务岗、宣传引导岗、设卡值守岗、后勤服务岗“五岗联动”,为 X 村村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

 命安全防护墙。

  他带头给不理解的 X 防控工作重要性的乡亲讲解 X 形势,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他还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忙得经常是一碗泡面匆匆解决一餐后,又继续开展工作,甚少休息。

  “这位_同志,经常过来嘘寒问暖,帮我们购买生活必需品,真的是太贴心了,为他点赞。”X 村从武汉返乡的学生不无感动地说道。年前,X 村有 X 名从湖北武汉回来的重点人员,经排查发现后都进行了居家观察隔离,在这谈“武”色变的时候,X 不单主动请缨对武汉回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排查的时候他还身先士卒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和了解具体情况。这些事情,X 都不敢与家人说起,生怕他们知道后担心。但关键时刻,X 并没有考虑太多,他说:“X 当前,谁都不能后撤。”

  奋战扶贫战场——守护扶贫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驻村干部均坚守在最前线,一手抓防 X 防控,另一手抓脱贫攻坚,两手都不可放松,两手都要硬。

  因受 X 影响,贫困户家 X 出现滞销情况,这让身为驻村队员的 X 立即紧张了起来,他想,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的任

 务,不能让扶贫成果脱色。为了帮贫困户解决滞销问题,X马上一边四处打听寻求销售渠道,一边及时将贫困户滞销 X万斤 X 的信息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以求火速援助。他希望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能在了解消息后,伸出援助之手,帮X 村的乡亲们一把。

  “你们家里最近有出去打工的计划吗?如果有的话我帮你登记一下信息。”“大叔,这份工作不错,就在我们市里,如果有兴趣的话联系我。”……一声声问候,一声声温馨嘱咐,让 X 村的村民倍感踏实,觉得这个冬天正逐渐“雪融草青”。近日,X 又忙于登记村里闲置劳动力,竭力解决因受 X影响产生的村民务工难题。他把 X 市 X 年春风行动暨春季线上招聘活动等搜集到的企业用工需求都罗列出来,让村民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岗位应聘,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助力复工。

  防 X 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是众多驻村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X 没能与家人好好团聚,却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了整个 X 村里的乡亲们,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名驻村干部的 X 使命。

  脱贫志愿者先进事迹 2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 年至 1994 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 年 5 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

 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 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 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 2950 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 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

 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 年 8 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 600 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 年 10 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

 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 1248 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 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

 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 30 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 3—4 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 6 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 500 多头,养鱼 60 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 3 万元,并带动 6 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

 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 68.7 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 3223 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 98%。9 月 8 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抓得有声有色。”

  残疾人富了,阙柳松为此感到欣慰。“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为了松阳的残疾人能脱贫致富,阙柳松同志耗费了大量心血,赢得了残疾人的信任和拥护。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阙柳松同志干劲还是很足,脚步仍很稳健。他信言:为了残疾人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相信松阳残疾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有日可待的。

  脱贫志愿者先进事迹 3

  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

  张小娟,1985 年出生于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普通藏族农家,20_年,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双学士学位,工作后获得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她深爱着大山深处的故乡,20_年 5·12 汶川地震舟曲灾情严重,已在京工作的她一次次打电话给家人,不久就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眷

 恋的故乡。

  张小娟的本科班主任、中央民大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章毅君说:“毕业前夕,小娟和我谈到今后的去向,她想回家乡,认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会有很多事可做。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使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舟曲很美,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小娟曾多次对同学和朋友说。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 10 月 5 日下午 13 点 14 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 10 月 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张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张小娟热爱家乡,并对集体有贡献的热情。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首先基层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不去抱怨艰苦和复杂的工作条件

 唯愿以万卷诗书为师,以德养吾浩然正气,以人民群众为师,以技提升服务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日有所思,日有所得。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坚持,要日有精进,积跬步以至千里。其中,把握平和的心态是关键,学习提高是需要漫长时日的,而且这种日子必然是枯燥的。其次思与行要相互结合。实践论告诉我们,只有把原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原理,从而指导实践。空喊责任不行,把爱民挂在嘴上也不可取,我们必须把责任意识化作行动符号,将爱民情怀浸入言行举止。青春不语,苍天含泪。高原上的格桑花,带来的是光明、是福音、是阳光。

篇七: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攻坚先进事迹 汇编 0 10 篇

  【篇一】

 xx,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曾先后荣获 xx 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和 xx 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 年,在脱贫攻坚最紧迫的时刻,得知单位要重新选派“第一书记”,xx 主动请缨,受命来到了 xx 集义镇 xx 村,成为了一名“第一书记”,带领村民理思路谋发展,兴产业抓扶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辛勤的汗水诠释了一名优秀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

 带着一颗要干事的真心 “听说咱们村的第一书记换成市教育局的一个科长了,一个大科长能在村里呆得住吗?肯定是来镀金的……”听说 xx 要到村里来,xx 村的村干部和群众都充满了怀疑。

 面对这种质疑,出身农家的 xx 深知,要改变群众的偏见、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沉下身子,干出一份成绩,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到村任职后,白天他挨家挨户走访,坐上群众炕头拉家常、算细账、谋出路,晚上独自在宿办合一的活动室里如饥似渴的学习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等政策,仅仅半个月时间,就迅速吃透了村情民意、掌握了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只要一闲下来,他就主动去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谁家有个纠纷、谁家有个困难,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村干部和群众看在了眼里,对他的看法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大家都说 xx这娃是真的准备给村里人办事哩。

 正是带着这颗为民的真心,这位憨厚的陕北后生,仅用半年时间就办了村上几年都干不了、干不成的事,让群众看到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的带。xx 到村任职时,正值村“两委”换届,他抓住这个机遇,将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围绕发展找问题,破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实现了村级组织强起来的目标。

 针对党员能力不足问题,创新推行“三针对”学习法,即针对行动不便的党员上门帮学,针对年龄偏大的党员发放书籍,针对流动的党员采取 QQ、微信等方式远程送学,通过学习传递信息、宣传政策,让党员的思想走在前列。针对班子成员责任不实问题,推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公开清单“四项清单”制度,设立了党员先锋岗,推行党员承诺制,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村干部管理不善问题,建立村干部外出登记制、去向公示制、请假审批制、记写日志制“四项制度”,让村里的规矩真正立起来。针对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问题,多方协调为党员活动阵地添置了桌椅、电脑、打印机、便民服务柜等办公用品,带头执行驻村干部坐班制和为民服务代办制,累计为民代办养老、合疗、贷款、救助等事项 80 余项。

 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的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为 xx 建设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栽种花椒是 xx 村近年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xx 到村后,积极带领村民壮大花椒产业,提升发展后劲,先后邀请市农广校、县果业局来 xx 村开展花椒管理

 技术培训,与农民一道探索总结防冻、施肥、修剪等新技术,让群众的花椒管理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

 xx 村部分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何让花椒有销路,卖个好价钱,让群众增收是摆在 xx 村面前的突出难题。通过调研座谈,在县工商局的支持下,他引导村上建立了富民花椒专业合作社,通过配备花椒烘干机和选椒机,免费共享 xx 花椒商标,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品牌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 年 xx村花椒销售价格较上年增加 25%以上,走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

 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他依然不满足,为了补齐产业短板,探索致富增收路子,他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帮扶工作队考察了薛家坪奶山羊养殖基地和黄龙山蘑菇基地以及养蜂产业,发展起了蜜蜂、生猪等养殖产业,并已申报了奶山羊养殖项目,让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脱贫攻坚路上的排头兵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时刻,最让他牵心的还是村里那 18 户贫困群众,如何让他们摆脱贫困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在多次走访的基础上,他针对这 18户贫困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按照区别对待、因户施策的办法,落实不同的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新发展养猪 40 头、养牛 20 头、养蜂 50 箱,危房改造 8 户 22人,幸福院安置 6 户 9 人,纳入生态护林员 3 人、村级保洁员 5 人,教育扶贫 4人,医疗救助 7 人,确保了 17 户 39 人年底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xx 村地处 xx 县最南端,与韩城市独泉乡接壤,距县城 103 华里,山大沟深,弯多路急,道路难行,老婆孩子很不放心,每次临行前总是千叮嘱万嘱咐,但为了扶贫事业,他经常独自一人义无反顾的往返于此。2018 年 9 月 17 日,正下着

 秋雨,路面上到处都是积水,因弯道较急,车子转弯时猛然抱死,一下子就滑出了路面,接二连三的翻滚、旋转后撞到了路边树上,安全气囊全部引爆,车损严重近乎报废,那一瞬间他感到,这下子完了!他本能的伸了一下胳膊、动了动腿,除了头昏脑涨、胳膊钝痛外,自己还算清醒,挣扎着爬出车子,拨打了救援电话,又联系村上把带回来的资料捎回去……老婆孩子经过这一回,死活不让他在去当什么“第一书记”,他却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你们不懂,咱受这点惊吓、带点伤是小事,可不能误了村上的脱贫攻坚,那才是大事。”就这样,仅仅休息了一周后,他就带着伤痛继续回到了 xx 村——他的脱贫攻坚战场上。

 建好一个和谐美丽的新家园 支部强了,群众有盼头了,但是村庄环境卫生还不行,还不是群众心目中的“美丽乡村”。为此,xx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村干部一起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开始了“跑腿磨牙”争项目的日子。为了改善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xx到镇上跑县上,自理食宿车票,争取部门支持,先后维修过境路 10 公里,新建生产路 23 条、52 公里,集雨水窖 91 口,公共厕所 5 个,卫生厕所 14 户,垃圾台 5 个,过境路花园 63 个,安装太阳能路灯 183 个,维修过水桥 1 座,全面提升了村庄“硬件实力”。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乡风文明评选活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好家庭”、“脱贫之星”、“最美乡贤”、“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个人,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今,曾经脏乱差、一盘散沙的 xx 村,呈现出环境整洁、乡风文明、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驻村以来,冠杰同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换来了村上的新面貌。一说起冠杰,xx 村群众都会树起大拇指说,冠杰这娃好太太哩!可

 给咱办了不少好事。村干部更是赞不绝口:“这娃不仅有想法,而且能吃苦,跟上这人干,有奔头。” 【篇二】

 xx 同志自 2017 年 5 月担任 xx 街道办事处驻 xx 山村扶贫干部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在实践中开展工作,确保 xx 山村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调查摸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为详细掌握 xx 山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 xx 山村的第一天起,该同志就深入农户专访群众,同当地群众交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参加了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党支部、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帮扶计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该同志入户走访,基本掌握 xx 山村的现状。xx 山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 2.5 公里。现有总土地面积 840.9 亩(退耕面积 528.9 亩,坝地 12 亩,梯田 116 亩,xx84 亩,荒山荒坡 100 亩)。全村共 105 户 299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38 户 92 人。党员 13 人,五保户 1 户 1 人。残疾人 7 户 8 人。

 二、牢记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 该同志与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全面摸清 3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收入、劳动力、致富技能等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在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为全村 38 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对策,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同时,该同志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守土安全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同村两委一起与群众面对面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争取县级部门的培训机会,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通过培训,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三、求实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自到村以来,该同志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坚持少讲空话套话,多做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1、在入户走访过程中,该同志坚持困难户必去、党员户必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切实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

 2、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避免小纠纷变成大矛盾,最后演变为上访甚至越级上访,由群众被动上访变为主动下访。

 3、针对村两委班子现状,通过召开党员全体会议、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引导他们研究分析加强组织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制订组织建设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同时,该同志协助两委班子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引导他们在为民、惠民、强民、富民等方面提升能力和水平。

 四、当好争资引项的协调员 积极与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1、积极联系县水务局,争取到 40 万元新建水井 4 口,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水质检验,保证村民饮水安全;

 2、积极与县扶贫办沟通,争取到 36 万元硬化通村道路 3.2 公里,便于村民出行; 3、与县卫生局对接,争取到 10 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给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阵地,保障群众“病有良医”,促进整村脱贫; 4、与省邮政公司对接,为 xx 山村争取到 20 万,用于购买母驴,促进强民养殖合作社的循环发展; 5、积极与县林业局协调,争取到整村推进红枣降高塑性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6、向县农工部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xx 山村将在 2018 年旧貌换新颜。

 通过 xx 同志的努力,xx 山村由里到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干劲实足,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办前列。虽如此,xx 同志也深知,这离领导的要求、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她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的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篇三】

 我叫 xx,男,1978 年出生,xx 县 xx 镇人,现任 xx 县老霍家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以“企业开拓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连接贫困户”为发展战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不仅提高了合作社自身加工能力,还为农户加工,包装、技术培训提供方便,并解决了周围村 200 余人剩余劳动力就业。我所创建的老霍家手工挂面合作社解决了当地 50 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精准脱贫,产业先行。xx 手工挂面制作是我们 xx 县的一项传统特色手工艺,始于汉唐时期,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 2014 年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

 中国》节目播出后,瞬间在全国引起轰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也成为了产业脱贫战线上的主力。2007 年,我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 xx 县 xx 镇,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我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的性格让我坚持了下去,为了节约资金,自己当起了工厂建设的包工头;为了拥有成熟的技术,我独自游走 20 多个村庄不断地向老辈人研究学习并聘请当地技术能人亲临上阵指导,摆在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被他攻破,事业也逐渐上了轨道。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领导的手工挂面成为 xx 省最大的生产基地,2015 年,时任榆林市长陆治原来社调研,希望我们建立更大的销售市场来带领农户走出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多次调研思考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我带领我的团队开始“北上广深”跑市场,最终确定了我们的销售策略“城市包围农村”,这一战略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相继和北京、xx、深圳等地客商达成销售共识,稳定解决了大量手工挂面的出路。

 十年来,我们带领农户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按照市场价值导向手工挂面的产品类别,我社目前每年收购手工挂面 200 余吨,农户增收 200 多万。此外,通过管理、销售、加工吸纳就业 50 多人,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手工挂面加工水平,为xx 镇手工挂面加工户稳定、持久地增加收益。

 在此进程中,我始终要求团队每个人从心底尊重加工户,尊重贫困户,践行“让贫困的加工户有尊严的,通过不太困难的劳动,创造可以累积的财富,走向富裕”这一宗旨。

 精准识别精准对接

 脱贫攻坚阶段,所面对的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而精准扶贫最难就难在:最困难的贫困户往往没有较强的劳力和技能,甚至没有完整的劳动时间,而手工挂面的加工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它可多可少,可上可下,可以把不强的劳动随时凝聚于产品变成财富。

 两年前,我们合作社承担了 xx 镇 94 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为此,我成立了6 人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组”,多次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建立贫困人员档案,多次村干部和工作组一起召开研讨会,我们一次次下乡,反复与贫困户深度沟通,进行精准识别,以确立有效的帮扶方式。通过微信群对贫困户进行岗位有效补充,对残疾贫困户进行专用岗位培训到基地包装车间上班,对年龄偏大的贫困户进行后勤就业,对离不开家的贫困户进行入股保底 800 元的分红,对又无手艺又无多大劳动力的贫困户让他们进行代种代养的方式帮扶,最大...

篇八: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0 年精准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6 篇

  (篇一)

  务实笃行 实干担当

  **同志,无论是在**县**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还是在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做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期间,她都不断学习、锻炼、充实、提升,用自己勤劳的汗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诠释着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担当和风采。

  恪尽职责,站好最后一班岗

  她,是一位竭尽全力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贫工作者。

  犹记得**年 1-4 月,作为**县**镇**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她,根据组织部的文件要求,即将返回原单位工作,但为了确保**村扶贫工作不脱节,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贫困村的诚心、爱心和热心,特别是看到被贫穷羁绊着的那些乡亲们,她咬咬牙,一头又扎进了**村扶贫工作,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带着这种感情,她继续挨家挨户的入村走访,了解到村民所需,最新的动态情况。村民们有话愿跟她讲,有困难愿找她帮忙,把她当成了贴心的“娘家人”。**村贫困人口多,道路泥泞,她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暗下决心,务必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人民摆脱贫困。面对扶贫资金问题,她积极向县扶贫办申请**年农口建设项目市本级财政投资贫困村通屯硬化道路项目 12 条包括谭冷村至白石村等共14.82 公里合计约**.*万元。为了筹措资金,她和村干部一起申请了一事一议项目 5 个合计约**.*万元。

  她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感动了镇政府领导,她的真诚、耐心细致,脚踏实地

 的工作作风也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她和村两委、部分党员、村民等人共同商量,初步商定继续将自治区下拨的***万元产业资金与上林县琦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开展蛋鸡养殖产业项目,按每年 8%比例分红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

  同时她努力争取各相关单位到村帮扶。**年 2 月,市经济信息中心和市工程咨询规划事务所投入其他物资 5**元开展“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投入 12**元资金开展“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村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不忘初心,扶贫路上再出发

  她,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贫工作者。

  她工作有一股拼劲,熟悉她的人都评价她是个实干家。任期届满后,她服从组织的安排,奔赴我市脱贫攻坚站前线指挥部办公室,把自己的扶贫工作热情继续奉献给我市的脱贫攻坚事业。

  来到了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围绕**年脱贫摘帽任务指标,她一丝不苟的做好短板分析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市领导指示及相关会议精神,针对**年脱贫摘帽的***个村及 106745 贫困人口,做好找准短板、找准对策、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这项工作,她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兢兢业业督促各县区、各专责小组统计上报**年脱贫摘帽工作进度、一遍又一遍的比对查找数据中存在的各类错误,及时与各县区、各专责小组沟通协调,确认数据的一致性并汇总成《**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户“八有一超”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市各县区**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短板表》等各类表格,为召开分析调度会提供了数据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数据。为做好挂图作战工作,积极和**壮族自治区地图院相关工程师沟通联系,制作了我市的《**市**脱贫摘帽基本情况图》《**市各县区**年计

 划脱贫摘帽贫困村短板表》等地图。

  除了做好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以及报送工作外,她勇于担当做好专项迎检工作。积极参与**县脱贫攻坚全面排查和**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迎检工作。作为联络员协助组长组织工作组成员于**年 12月29日-**年1月1日冒着寒风冻雨赶赴**县陈平镇陈平社区和宾州镇顾明村委协助开展错评、漏评、错退等核查工作;1 月 10 日晚 20:00 前赶赴**县**镇**村协助现任第一书记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迎检工作,直到 1 月 13 日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结束为止。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她还做好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管理、后勤保障、综合协调等工作。作为市扶贫办党支部第三党小组的组长,及时收取并交纳小组党员的党费,组织各位党员积极参加扶贫办党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和党员集中日活动,她认真细致的后勤保障和综合协调等工作,为指挥部办公室团队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同志的心里深深为参与这一项扶贫工作感到骄傲,为了**村的人能脱贫奔小康,耗费了心血,赢得了**村人的信任和拥护。**同志干劲还是那么足,脚步还是那么稳健。她相信:继续带着这份责任和工作热情,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怀揣着诚挚的心,干事创业的激情,踏实工作,脱贫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篇二)

  **,男,藏族,中共党员,现年 30 岁,**镇**村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他积极宣传医疗、教育、养老、低保、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等与牧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有关政策。为投保牧户提供服务并且完成镇党委下达的目标任务,做好草原防火宣传工作,加强对病死牛羊的无害化处理,说服群众按照政策对死牛羊进行科学处理。

  做好维稳工作,创建和谐牧村.走亲访友、进村入户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和“两高一部”法律法规,积极动员党员做好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划区分片对重点人口进行结对帮教,做好正月法会和“三月敏感期”的值守联防和党小组管理工作.近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村民和谐相处,民风得到改善.

 (篇三)

  **是**区**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是区三、四、五届人大代表。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始终坚守在脱贫一线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一道通过“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改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

  发挥专长,做好脱贫攻坚“参谋长”。该同志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双重身份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多次到***户建档立卡对象家中走访,帮助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逐户了解情况,进一步摸清建档立卡对象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为扎实开展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利用区委组织部结对帮扶的工作优势,邀请部机关党建业务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村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由此,**村的党员活动日正常了,组织生活规范了,支部活动也更丰富了。

  立足本职,争当脱贫攻坚“排头兵”。

  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该同志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

 认真学习省、市、区脱贫攻坚政策,夯实理论基础,扎实开展入户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传达 20 余次,真正做到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利用区人大代表的影响,积极与属地企业沟通联系,发动爱心企业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最大的政治工作中来,有效的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去年春节,**同志拉来了爱心企业龙华世纪城,为全村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价值**.*万元的大米、食用油和牛奶,让贫困户过了一个有温度的春节,受到贫困群众的热烈欢迎。

  突出成效,当好脱贫攻坚“急先锋”。

  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长效稳定脱贫。工作中,对于因病致贫的,**同志与帮扶干部一起,积极协助他们办理医保手续;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帮助介绍就业,对于因残辍学的,帮助落实送教上门,对那些生活条件差的,加大走访慰问力度。与此同时,该同志还注重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户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针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坚持思想上引导、路径上帮助,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变“伸手要”为“动手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工作以来,他帮助贫困户连小春安排了周转房,为残疾贫困户廖建彬提前申请到了安置房,还帮助其新开了一家小商品店,彻底解决了生计问题。

 (篇四)

  **,男,中共党员,现任**县**镇**村党总支书记,**县第十四届、十*届人大代表。自从**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后,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村两委班子凝聚一心,真抓实干,使村级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

  一、他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

 为**村党总支的带头人,近年来,他紧紧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村服务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水平;他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作风,激励党员干部争当脱贫攻坚的先行者、实干家。

  1、履职承诺,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县**镇**村位于边远的滨湖地区,距县城 40 多公里,全村***个村民小组,2800 余村民,区域面积 6.68 平方公里,村民以种田为生,收入单一。**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就对班子和村民承诺,将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改变村容村貌,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致富渠道,本村民生实事每年稳中有进。为了履行这个承诺,按照“加强组织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富裕全体村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进步”的要求,**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团结一心,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了成绩。据统计,**村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 630余万公斤,各种水产 1000 余吨,各种家禽 4 万羽。农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多元增加至 8600 多元,彻底摆脱贫困,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列。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2、脱贫致富,深度挖掘经济发展新优势

  **村水产资源丰富,**抓住这一优势,带领村总支一班人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使群众致富奔小康有了目标。

  一是选优项目,促进农业开发。把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放在发展村级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工作。多年来,一些村民抱着“年年养殖,年年不挣钱”的旧观念不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村总支一班人想办法帮助养殖户改变观念,帮他们选好项目。

  二是以身作则,尝试养殖业。为了使村民信服,**率先搞起养殖业,经过几

 年的摸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村养殖业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村养鸭、养鱼专业户迅速发展,全村养殖专业户由十几户扩大到百余户。

  三是外出“取经”,引进优质资源。**带领村民去外地考察,并引进莲藕优质品种“南斯拉夫雪莲”和水产优良品种“黄芽头,鳜鱼,鲶鱼”,当年引进,当年获利。如今,**村已经形成种养一体的综合种养新模式,尝到甜头的农民在种养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四是挖掘资源潜力,发展优质稻米。**村耕地多,党总支一班人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帮助农民优选品种,做到“不是优质品种不种,卖不好价钱的品种不种”。目前,**村优质稻扩种已达到 6000 余亩,在优质优价上农民人均增收 350余元。

  二、他是基层群众的代言人。作为**县第十四届、十*届人大代表,**深知自身职责,在当选之日,他就暗暗发誓:“既然当上了人大代表,就要对选民负责,为人民代言,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一个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为了尽快适应这一新身份,**熟读代表履职手册及各种法律书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胡代表,村上变压器倒塌损坏了,要尽快更换呀”“胡代表,我村里的那条路坑坑洼洼,都通不了车了,帮我们想想办法呀”……对于这些来访群众向代表反映问题,**都认真听取,一一记录在册。

  作为**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一名常驻接访代表,**保持与代表联系点的密切联系,主动参与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深入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如在工作站的一次常态接访活动中,**中学教师向胡代表反映,中学校门前有一条明沟,门前出行道路属于村级公路,来往车辆比较多,学生进出学校存在安全隐患,希望代表能向有关部门反映,将明沟进行填沟硬化。胡代

 表经过实地查看,发现学校门前明沟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遂将此事上报主席团,主席团通过协商,将情况反映给分管科教文卫的领导,并在党委会上提出修建意见。最终,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由政府出资修建学校门前明沟,经过招投标,学校门前明沟已修好。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我要以最真诚的态度倾听群众心声,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群众诉求,要以最有效的措施督促问题解决”,**如是说。

  三、他是热心公益的小达人。**,除了村党总支书记和县人大代表这两个身份,他还很热衷于公益事业。邻里之间,谁家遇上点小困难、小麻烦,小至交个电费,大至生病主要,只要招呼一声,他都跑前跑后,竭尽所能全力帮助。他义务帮助孤寡老人陆仁花、低保户李香国,出钱又出力;他主动对接,帮助精准扶贫对象张根水解决就业问题等等。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村村民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邻里氛围和谐浓厚。

  付出终有回报,他时刻想着群众,不忘人民重托,不忘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履行了自己当初做出的承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防汛抗洪先进个人,**年,**年,**年,**年荣获**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

 (篇五)

  **年以来,**县拉开精准扶贫的序幕。万名干部纷纷投入到这场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中,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深入帮扶贫困群众。这片红色土地上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随处可见艰苦奋斗的干部群众。孔琳,兴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县人大代表,是这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众多干部中的一员。

 积极应对,务实扶贫显真情

  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的她,参加了征地拆迁、社会维稳、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也时常协调领里纠纷,处理群众来...

篇九: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021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5 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1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 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 30 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 3000 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 2600 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2

  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没多少家当,最醒目的是 40 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桂梅没有孩子,但有 1000 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

  建起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1974 年 10 月,17 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 年 8 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 4 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 年 4 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 5 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 7 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01 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 36 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 12 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 100 万元的办学经费。

  2008 年 8 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 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 10 年高考综合上线率 100%,1645 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3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19 年 10 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 1990 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 100 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

 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4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

  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5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 500 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 50 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 30 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篇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2020 脱贫攻坚主题先进事迹 合集 5 5 篇

  2020 脱贫攻坚主题先进事迹 1 2017 年 10 月,__到__区__乡任乡党委书记。如何带领__13000 多名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对新任职的党委书记__来说是使命和责任,更是机遇和挑战。通过一个月的大走访、大调研,他跑遍了全乡 21 个行政村、47 个自然村。一个月下来,__了解到__乡大多数村组存在党建促脱贫落实得不够好、产业就业扶贫抓得不够实、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和农产品生产品种多而不精、单家独户农产品销售效益不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敢于探索、勤于实践,立说立行、率先垂范,亲自挂帅抓落实,真正让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__落地生根。

 率先把探索城乡联合新路径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着力点来抓,为“果蔬党建”创出品牌竭尽全力。他结合__实际,抓党建促脱贫,特别是把打造农村党建“一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与彻底解决辖区农户卖菜难、效益差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推广“问题墙+回音壁”经验的基础上,打破村组属地界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成立“丰富川产业联合党支部”,把过去分散种植、分散经营、分散销售的产业村及农户联合起来,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城区设立__果蔬直营店,与嘉陵社区、北关街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打造城乡党建结对样板,协调城管执法、蔬菜、__山街道、凤凰山街道等部门单位帮助推荐放心果蔬,既解决了农民进城卖菜难和城市居民想买放心菜的供需矛盾,又为有序管理商贩探索了新路径,还带动了菜农持续增收。目前,“__果蔬”品牌在市区全面打响叫亮,成功闯出了一条支部领路、党员示范、群众获利的脱贫致富路。

 始终把产业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点来抓,为产业扶贫开花结果尽心尽力。他常说:脱贫没有捷径可走,产业脱贫才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尤其是对于产业空白村,他绞尽脑汁、费心费力,积极协调扶贫项目资金,在李庄村新建日光温室大棚 35 座,丁庄村新建大弓棚 50 座,杜坪村新建日光温室大棚 40 座,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户均 1 座日光温室大棚或 2 座大弓棚,也着重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低保户、边缘户的增收问题,贫困户以大棚入股村合作社,保证了年年有收入,脱贫不反弹。同时,苹果产业上提出“以精立本、以巧取胜”,打造精品园、示范园,鼓励引导贫困户到川口乡选果线选果卖果;畜牧产业把扶持大户发展与贫困户家庭养殖相结合,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

 坚持把推行乡村旅游村企联合新模式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切入点来抓,为就业扶贫落地生根倾心倾力。他牵头制定了“两点一线”(知青旧居、团旧址和高速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了康坪村级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引进驻村企业延安德耀旅游开发公司,按照“村集体旅游公司为主导、驻乡企业帮扶”的思路,在保留乡村原貌、不搞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将农户分散的土地和房窑统一征迁、统一规划,精心打造成 12 处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让游客体验陕北农家生活,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知青院”“民俗院”“书画院”等院落为游客提供了文化追忆、农耕体验、自助烧烤、篝火晚会、写生采风等,从而再现知青记忆、体验陕北民俗、回归初心本真。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 3.2 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20 万元,特别是吸纳有劳动能力的 5 户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年增收 1.2 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他还主动协调人社部门,解决特设公益性岗位 10 人,每人每年增收 1.2 万元;就地就近安排 11 人为村级保洁员和河道巡查员,每人每年增

 收 4800 元。还对易地移民搬迁的 6 户贫困户,在白坪农贸市场提供摊位做小生意,有效解决了搬迁后的稳定脱贫问题。

 坚决把“三变改革”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关键点来抓,为突破改革藩篱壮大村集体经济凝心聚力。基于全乡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多的实际,他提出“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的思路,“三变改革”以片为单位,每片确定一个示范村,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对基础设施较完善、生态条件较好、旅游资源较丰富、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川道村组,借鉴康坪、杜坪改革模式,组织农民将房屋资产、撂荒土地以及在家劳力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与市场主体(农业园区、驻乡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合作开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粗放、产业薄弱、村集体无收入的拐沟村组,借鉴丁庄改革模式,通过鼓励和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块块地、条条田统一到合作社,将零散资金集中到村集体,因地制宜,建成大弓棚、日光温室、核桃园、葡萄园等,配套建设猪圈、牛圈、沼气池等,打造高标准、高产量的绿色种养殖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种植,企业统一收购,形成有组织、有规划、有品牌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目前,全乡 21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走在了全区前列。

 2020 脱贫攻坚主题先进事迹 2 __,____县永富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伯劳镇宦楼村党支部书记。2004 年至今任党支部书记,是宦楼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任支部书记 15 年来,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使宦楼村的各项工作事业,特别是扶贫事业都多次受到党群的一致好评。

 “放远目光”:推动产业规模集体抱团经营 早年的宦楼村山多地少,留守在村里的又多是老弱妇孺,生产成本较低,成活率较高的百香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村民们优先选择种植的经济作物。随着近年来百香果市场逐步好转,选择种植百香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个情景,__不喜反愁,作为市人大代表的他经常有机会外出调研学习的机会,加上他自己也是种养经商方面摸爬滚打多年的行家,他深知一个道理——大家有热情有能力发展百香果产业是好事,但是这样东打一片,西打一片,过于零散,难成规模,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反而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落后直至被“淘汰出局”。__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召开村委会议讨论完善本村百香果集中抱团生产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和村党员代表的支持。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选址和各自然村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最终,在冲旧坪自然村建成了占地800 亩的百香果产业园基地,动员了 70 余户农户在此种植百香果,其中 20 多户贫困户共种植 100 余亩。__还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再加上号召村民出资出力,为产业园修建平整了一条 2 公里的砂石路。近年来,百香果的市场行情逐步攀升,2019 年,价格最高时甚至达到了 6 元/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个个喜笑颜开。

 实际上,这并不是__唯一一次“放远目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致富能人抱团兴建了长发砖厂,2016 年又召集村里的致富能人合资办起了生猪养殖场,不仅为村里的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近万元的收入!

 “对症下药”:培育合作社专业规范化生产 百香果产业园建起来了,生猪养殖场也办好了,村民的收入日益提高,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__还是没能彻底放心,因为随着村里农户种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生产不规范,工艺全凭农户自家经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模产量都上去了偏偏收入难提高。他明白,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的是专业合作社来为种养的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并把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合作化的生产经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__充分利用宦楼村贫困村的项目优势,召集村里的致富能人、管理能人、技术能人先后成立了“志文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申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富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吸收社员 60 多户,其中__自己带动的贫困户就有 30 户,为宦楼村经济快速发展装上了“三台大功率发动机”。其中永富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模式,与县养殖龙头公司园丰牧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园丰牧业提供制度制定、良种培育、技术指导和保价猪收购等系列扶持措施支持,这样一来,每年出栏的生猪质量上乘,也不愁销路了,农户们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2016 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宦楼村生猪养殖场出栏生猪9200 余头,销售收入 1100 多万元,利润约 120 万元,每年均向带动的 30 户贫困户分红,平均每户入股的“社员”获得收入约 4 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

 “起死回生”:盘活废置资源重焕企业活力 在钦浦二级路边有个自然村叫沙姜岭,是部分村委集体所有地所在地,由于沙姜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早年在__的带领下建起了一座“长发”红砖厂。出于

 市场需求和减少生产成本需要,有企业老板想要在砖厂对面投资兴建一座砂石厂,万事俱备,唯独就是用地方面出了问题。原来砖厂对面那块地是属于宦楼村申某四兄弟共同所有的,由于意见不合一直闲置着,一放就是将近十年,是邻里皆知的“死地”。考虑到砂石厂建立起来之后给村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__带领村委干部分别到申某四兄弟家中做思想工作。白天去,晚上去,算人情账,算经济账,终于说动了四兄弟,最终以村委的名义担保承租了 4 亩地,永兴砂石经营部得以顺利挂牌投产,村集体经济因此每年增收 1.1 万元。而__“起死回生”的奇事还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市场对高新制砖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建于上世纪的“长发”砖厂由于工艺落后,升级改造成本大,渐渐由盈转亏,靠几位股东“输血”维系,眼看就要被迫宣布破产。__审时度势,提出了要想确保此项产业继续为宦楼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壮士断腕”,寻找有实力的老板转包后更新升级生产设备的想法,然后利用自身人脉以及经营经商经验寻找转包接手人。在他的努力推荐下,一名福建老板对接手旧砖厂产生了兴趣,并在几次调研之后签署了正式转包协议,确定投资 3000 万元在原有厂址上兴建现代化砖厂,宦楼村的老、旧砖厂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市名列前茅的现代化砖厂,再次给宦楼村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

 “多措并举”:实施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__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申请国家帮扶,实施乡村建设。一是申请资金支持,总筹资 39 万元重新规划建设宦楼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办公场所,建设内容包括会议室、围墙、安装自来水、篮球场、绿化美化工程等项目,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二是争取约300多万资金为宦楼村修建了10余条约10

 多公里的硬底化水泥路;三是总筹资 60 万建设了 2 层教职工宿舍楼,铺设好学校周边活动场所。

 如今,宦楼村“种有百香果,养有致富猪”,三大合作社保驾护航,千万级、百万级企业先后落地投产,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形象,以坚实的步伐走在成为经济强村、产业示范村的康庄大道上。据统计,2019 年宦楼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0 多万元,并荣获“五星级党组织”称号,宦楼村党支部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来到宦楼村,每当问到,谁是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有什么法宝?村民们都会对着__竖起大拇指骄傲地夸上一句“带头致富有一套”。

 2020 脱贫攻坚主题先进事迹 3 __村距龙胜县城 62 公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41 户,129 人,目前还有 9户,25 人未脱贫,是龙胜县 59 个贫困村之一。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论任何艰难险阻,带领贫困群众筑牢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思想防线,决胜__村 2020 年脱贫攻坚战。

 “往年,过年前后是柑橘销售的最佳时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看着金灿灿的柑橘到现在还挂在树上,有的甚至已经落果,我很心痛,为果农们感到惋惜。现在春耕在即,必须在做好防疫的同时,抢抓生产,帮助果农们减少损失”这位50 岁村党支部书记杨再成动情的说道。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是他最多想、最多做的事情。

 疫情前线防控员,勇担健康卫士职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杨再成带领村“两委”班子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实行村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

 任落实到组,联系到户,不漏一人。安排村干们分片区把流动音响拉到每组通组路上,让《致村民们的一封信》《预防新冠肺炎通用知识》送到村民手上,走进村民心间,全村 250 户都做到不恐慌、不轻视、不传谣,配合在家少外出、不集会。他组织村里的年轻党员、护林员等 10 余人组成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认真对村委办公楼、戏台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动员群众自行清理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与临近的几个村在进村的主干道上一起设置疫情检测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一一询问、登记、测量体温、消毒,做到进出人员来源明、去向清,坚决阻断传播链。“自家种的砂糖桔,很甜的,你们值班辛苦了,拿点来给你们尝尝,解解渴。”杨再成拎着两袋砂糖桔来到位于__村的疫情检测点,希望甜甜的果味能消去抗疫一线人员的一点点劳累。

 “外卖员”忙里忙外抢抓生产巩固脱贫 杨再成每天挨家挨户宣传着防疫知识和政策的同时,总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上面一一记录着谁家还有多少柑橘未卖出,砍除黄龙病病株果树多少蔸,需要新种多少棵果树。想着要怎么解决感觉滞销卖难的问题。杨再成介绍说:“__村有柑橘种植户 70 户,其中有 4 户是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 160 亩,品种有沙糖桔、沃柑、清香桔和马水桔,现在还有存量 120000 斤,依然挂在树上,价格很低,才是 1 块钱一斤,现阶段只能尽量减少损失了;而且,现在...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 脱贫 攻坚 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