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7篇

篇一: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通用 5 篇) 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这段经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了。

  那么实践报告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通用 5 篇),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 障水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6 月 13 日,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通过 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市 XX 县、XX 县部分乡村进行调查研 究,认真思考,结合我市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 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 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 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 岁以下 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 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 个乡村。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 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 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 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 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 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 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 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 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 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 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 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 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 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 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 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 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 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 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 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

   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 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 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 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 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 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 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 “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 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 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 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 “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 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 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 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 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 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 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 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 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 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 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 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 水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 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 用水源。

  (三)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种植业、养殖 业、园林特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梅花鹿、东辽黑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 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整合集中连片 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 广经验及模式。二是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 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耕种机械化使用率, 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电力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耕种质量。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 注重分工协作,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借助部分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

   势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注入文化景观元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人 文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快构建现 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和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围绕农 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场等地,建设一批可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的设施,择优选 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 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 15 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 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 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的_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 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 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 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 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 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 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 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 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 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环境整治。

  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 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存 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 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

  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 理设施主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 5—10 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集到村落污水收 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 2 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四)注重资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 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 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 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 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 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 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 GDP 差距还要大得多。

  (五)着力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 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 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 2 平方公里,仅有 304 户 1079 名村民,在 1979

   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 企业达 28 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 20xx 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 133.8 亿元,利润 9.1 亿元,拥有职工 1.2 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 6.5 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 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 20xx 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 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 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 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 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 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 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 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 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 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 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 乡村振兴发展。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收获不少,其中我认为以下四点在完成调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 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但经过这次的调查工作后,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进步。人在社会 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沟通能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 功倍。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 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 来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实践活动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 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当你克服心理的障

   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几次的尝试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如师兄师姐所说的“在社 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 然就不怕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 简单起来。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在这次的社会 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织。我们想要完成这次的社会实践 调查,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因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查 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强化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但我也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 进。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 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 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 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 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 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 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 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 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 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 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 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 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 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 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 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 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

   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

  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篇二: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调研报告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 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 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 XX 文化 的繁荣兴盛;XX 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 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 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 120 亿元, 出口占全国的 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 4300 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 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 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 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弘利教育)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 XX 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XX 就有“黎明即起、洒扫 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 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有机统 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 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 牛降等关键景点保护,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 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82.9%,地表水 水质优良率达 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 95%以上,PM2.5 年均浓度 23 微克/ 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内在绿”,就是内在的生态理念。黄 山市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 残留农药;在基层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以捡拾的垃圾就近兑换生活 用品,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

  以 XX 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 XX 文化的发祥地,黄山现存 8000 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 多种文献、1300 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 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很

   重要的就是让这些珍贵文化留下来、活起来。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 持续推进 XX 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 4 类 116 处、单体形态 12 类 3358 处古 建筑进行全面保护,XX 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持续关注。同时,坚持“利用是最好传 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 托,大力发展具有 XX 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了 XX 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 道穿越等一批新型业态,初步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坚持有形文化与无 形文化协同发力,把弘扬 XX 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依 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 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以鼓励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富裕幸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目的。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的古徽商,不仅创造 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辉煌,也铸就了坚忍不拔的创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 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百姓创 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尤其是顺应大众旅游新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 市 690 多个村庄 70%有游客接待、30%形成旅游热点,超过 10 万农民从事以旅游 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 1 万元,乡村旅游已占全市旅游的 2/3 以上。广大 乡村有了“双创”活力,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就必将形成积极进取的新文化、 汇聚乡村发展的正能量,乡村振兴必然前景可期、水到渠成。

  

篇三: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农业农村 部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组织干部开展驻村调研,全面摸清我国 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近期,我到费孝通先生 80 年前调查过并写出 《江村经济》一书的村——江村(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开展调研, 对推进乡村振兴作了一些思考。

  一、中国乡村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 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 结果 当前,中国之乡村,从内地到沿海,从城郊到农区,从山区到 平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 过 1000 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 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即将消除贫 困、全面小康。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江村也在 微观层面,演绎着这个时代变局。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 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 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国际化,让农业从计划封闭变成 了自由开放。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统购

   统销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农民 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时间和劳动的自由支配权,想种啥就种 啥、想吃啥就吃啥,这在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大集体时期是不可想 象的。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流通范围大大拓宽。江村的太湖螃蟹、 太湖三白销往全国各地,浙江白茶、山东苹果、赣南脐橙等则摆上了 江村百姓的餐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更是与全球农业融 为一体。2017 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 2000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不断加深的市场化国际化,既给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也带 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使农民从土里刨食、温饱不 足变成了进城务工、走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洗脚上田、进城务工。2017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8.25%,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 42.35%,2.8 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 要组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割麦插秧累断腰”已成为历史,种 田比以往更加省工省事省时。江村的村民跟我说,现在腰包更鼓了, 日子更好了,笑容更多了,寿命更长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 了“逆城市化”现象,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当农民、搞农业,这表 明农业农村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带来 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碰撞,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作用,这不可 避免地对农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

   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 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这对农业农村的 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过去通讯不发达,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改革开放 以后,收音机、电视机逐步走进农民家庭;新世纪以来,手机、电脑、 网络向农村覆盖。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已超过 2 亿。现在,江村村 民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微信交流、视频对话。电子商务也在农村遍 地开花,足不出户就把村里生产的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信息化正在 深刻改变着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中国乡村面临着千年巨变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提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并组建农业农村部牵头统筹。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发展到今 天的历史契机和必然要求,也是今后继续推动乡村变迁的内在动力和 基本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研究乡村,把握发展机遇,激 发发展活力,引导加快变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 民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肩 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变局、时 刻关注这个变局、全面把握这个变局,以至引领和推动这个变局,使 之遵循乡村自身演进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二、江村变迁是我国乡村发展的缩影 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对比江村 80 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统一于乡村发展历史进程中

   江村本名开弦弓村,紧邻太湖,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清河穿 村而过,形状像一张拉开弦的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1936 年,费老到该村开展了两个月的乡村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 记录下了 80 多年前中国乡村的历史图景,后来人们都以江村称呼开 弦弓村。费老的调查方法是典型性全景性的,对一个村庄进行解剖麻 雀式的调研,涉及消费、生产、分配、贸易、土地、生活、婚姻、习 俗等方方面面,以此一窥当时中国乡村的村落布局、经济发展、社会 关系等全貌。调查采取的分析方法则是社会性历史性的,从村民之间 的经济关系入手,分析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乃至婚姻制度等经济社会 关系,契合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费老那 时仅是一个 27 岁的青年,就脚踏实地开展实证调查,其精神直到今 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江村,我参观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和费孝通纪念馆,召开 了座谈会,走街串巷访谈农户。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 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小康,家家住上楼房、 通上自来水、装上抽水马桶、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宽带、数字 电视全覆盖,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充 满生机活力,全然不是费老笔下木讷的村民形象。可以说,江村村民 虽然还住在农村,保留着一些传统,但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对比江 村 80 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统一于乡村发展历 史进程中。

  第一,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家庭经营传统仍然在延续。

   80 年前,江村 80%农户养蚕,主要是男耕女织,男的种植稻桑,女的 养蚕缫丝。在蚕丝专家费达生等的帮助下,村里成立生丝合作社,办 起了生丝厂。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生丝厂合并归属人民公社,成为社 办企业。改革开放后,丝织厂等村办企业兴起,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因经营不善破产。进入新世纪,村里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基 本形成了以丝织、针织为主体的家庭工业,全村 70%以上的劳动力从 事二三产业。2017 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 32432 元,村集体收入 265 万元。江村男耕女织、农工相辅的传统农耕生产格局已经被打破,基 本实现了由农业村向工商业村的跨越,但传统仍在继承和延续。从过 去的养蚕缫丝到现在的针织衫、窗帘布等纺织品生产,产业优化升级, 链条纵向延伸,但江村以纺织业为主业的传统没有变。村民蒋伟芳一 家三代从事纺织行业,爷爷奶奶民国时期在费达生创办的生丝厂做 工,父亲母亲在公社办的丝织厂上班,蒋伟芳现在是村里最大私营纺 织厂的生产厂长,他们一家是江村上百年纺织传统的亲历者和见证 者。从家家户户男耕女织到遍地开花的家庭作坊、“夫妻店”,以家庭 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变。目前,村里有近 60 户从事针织 衫生产的家庭作坊,有的代工,有的自产自销。村民姚玉坤利用自家 农房办起了针织衫加工作坊,他自己负责生产管理,儿子和女儿女婿 搞电商销售,去年 10 月到现在就卖了 20 万件。电商发展使家庭作坊 有了更多生存空间。

  第二,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革,但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 然是时代命题。清末和民国时期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江村的土地被

   分为田底、田面两层,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地主占有,90%的家庭 只能去承租土地或者成为佃户。1951 年,江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人 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改革开放后,江村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承包户通过村民小组将土地 逐步流转给 30 多个农户发展水产养殖业。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 到公有私营,江村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农民重土惜地的 观念没有改变,无论是费老描述的“地是活的家产,钱是会用光的, 可地是用不完的”,还是现在村民认为的“家里可以没门,手里不能 没田”,都是这一观念的生动体现。也正因此,80 年来,围绕处理好 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实践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我在江村历史文化陈列 馆看到,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的清田方单和民国时期的执业田单上, 就已明确界定土地的四至,面积精确到分厘。土改结束后按户颁发的 《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积精确到厘毫。今天开展的承包地确权登 记颁证,也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在此基础上推 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与清末和民国时期田底(所有 权)、田面(经营权)两权分离相比,现在的“三权”分置不仅优化 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效率,更防止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公平。村 民陈月生说,自己常年在外做木匠,家里 5 亩承包地以每亩 1000 元 的价格全流转出去了。座谈会上,大家表示拥护中央的 30 年延包政 策,希望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这样农户能获得稳定收益,养 殖户也能安心搞生产。

  第三,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较大调整,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

   系仍然维持着传统的“差序格局”。1935 年,江村有 359 户 1458 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起伏,村内人口经历了由高出生、 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目前,江 村有 420 户 1680 人(不包括后来合并的村),较 80 年前分别增长了 17%和 15.2%;60 岁以上人口占比 32.4%,增长了近 26 个百分点。80 年前,村里只有 10 家外来户,主要从事理发、银匠等特殊职业;现 在,来江村的外地人主要是打工就业,最高曾达 1000 多人。尽管人 口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人际关系仍然像费老所描述 的那样,维持着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每一户都可 通过亲属、血缘关系的扩展,在村内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我在村民周小芳家看到一张五世同堂的照片,她的外婆、母亲、女儿 和外孙女生活在本村的不同家庭,这种以亲缘和血缘关系为脉络联结 起来的关系网络,在江村很普遍。江村至今仍保留着妇女开茶会的习 俗,关系较好的邻里之间轮流举办茶会,吃茶话事、交流见闻,建立 起一个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外来人则始终游离于外,现在的打工 者与当年的手艺人一样,仍不能落户江村,与本地人的关系仍然泾渭 分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外来户不能获得耕地和宅基地。

  第四,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 固。80 年前,费老描述下的江村,人畜混住,人们每天为温饱奔波 操劳,生活没有保障,甚至有溺女婴或流产来控制人口的传统。今天 的江村俨然已经是一个城镇小社区,村民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回到 村里生活居住,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说,江村的生活方式

   已经与城里人没有多大不同,但婚姻、财产等家庭观念与传统仍没有 断代。两头挂花幡、招女婿等传统婚姻习俗延续至今。由于现在大多 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类婚姻模式越来越普遍。全村现有 139 个家庭 采取两头挂花幡的婚姻模式,招女婿 190 人。我走访的两户人家都是 独女户,结婚后新婚夫妻在男女双方家里都有住房,来回走动。在家 庭财产处置方面,家长仍是绝对的权威,子女只有结婚后与父母分家, 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同样在自家的作坊里工作,村民姚玉坤给 女儿女婿按月发工资,儿子因未婚而没有核算工资。也正因此,江村 的家庭结构大体保持稳定,1935 年江村户均 4 人,2016 年户均 3.98 人,都是小规模家庭。

  第五,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发生根本转变,但自治和德治仍是重 要基础。早在 1929 年,江村实行地方自治,由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担 任村长。1935 年,江村实行乡镇保甲长纵横连保连坐。新中国成立 后废除保甲制,建立行政村。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 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由生产大队改为行 政村,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80 年来,江村治理体制机 制不断变化和调整,但自治和德治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8 岁的周梅生讲,邻里有矛盾纠纷,解放前靠 宗族势力,现在是找村委会,只有大的经济民事纠纷,才走司法渠道。

  走访的几个村民小组,涉及承包地调整、集体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 村民都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很少有纠纷和矛盾。江村的老干部、 老党员、老教师等有资望的群体,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民主理

   财小组等各类议事监督机构,广泛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村民周新根 曾任生产队会计和乡镇企业领导,在村里很有威信,退休后被村民选 为小组长。在江村,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 传统礼治、德治秩序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为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全面看待农村,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 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 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 展 江村虽只是一个微观主体,但其 80 年的变迁基本反映了乡土中 国的发展历程。从江村可以看到,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同时很多传统仍然保持着稳定和延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 平稳与跃升共进的状态。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 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 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走在江村的里弄小 巷,随处可见外观现代、装修精致的别墅楼房,一些传统砖木结构平 房点缀其间,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他们住惯了老房子,不愿意搬到 新房。传统与现代、变化与不变,共同阐释着江村 80 年来的变迁。

  这种变与不变的选择,已经渗透到江村的方方面面,最为典型的是村 民对土地承包问题的处理。江村的土地以组为单位发包,二轮承包以 来,应对农民市民化的新情况,各组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可谓一组一

   策。有的“生不增、死不减”,一直没有调整土地;有的每 5 年调整 一次,动账不动地;还有的每年调整一次。从江村的土地、人口、婚 姻、家庭等制度看,即便是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与外界联 系紧密的这样一个村落,村庄的发展变化也是渐进的、自然的,而不 是断代的、割裂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尊重实际,因地制 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既要着眼长远目标、不违背发展方向,又 要立足当前实际、不违背发展规律。要克服求大求快、急功近利、急 于求成的思想,处理好快与慢、量与质、点与面的关系,既把握方向, 又把握节奏,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系统性风险,打牢乡村发展的根 基。

  二要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江村,人们已经 习惯了现代化生活方式。水电路气房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将近一半 的自然村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集中到处理池,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生活理念也日益跟城镇接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箱,生活垃圾分 类处理,看电影、跳广场舞、打篮球、上网等成为村民的时尚。走在 村里,城市文明对江村的影响和冲击无处不在。与此同时,新建起来 的文化弄堂又保存着村里的历史档案、文化习俗,这是江村的“根”, 维系着世代传承的脉络。村民姚富坤多次接待费老访问江村,现在是 村里费孝通纪念馆的顾问,他热心于向外界介绍江村的传统民俗和乡 土文化,被人们称为“农民教授”。在江村可以感受到,城市文明和 乡村文明各有千秋,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 文化产品是乡村所追崇的,而乡村宁静的自然环境、独有的生活习俗、

   丰厚的历史传承也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因此,才有农村人进城、城里 人下乡的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开始加快,城乡关系正在重塑,城市与 乡村的鸿沟逐步打通。推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既 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拓展,也要尊 重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通过以城带乡、功能互补、有机衔接, 实现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融合互联、协同发展,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共存共荣、互促互进。

  三要坚持尊重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江村座 谈时,大家纷纷表示,村庄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变好了,看病养老 有保障了,挣钱渠道更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78 岁的姚大官家里 四世同堂,每个月自己有几百元补贴,看病能报销一半,他感慨日子 越过越好。谈到乡村振兴时,大家劲头十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村民周小芳多次接待过费老,准备借助费老的名人效应办民宿。养殖 大户倪林坤经营着 140 多亩蟹塘,想联合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合作 社,共同闯市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是农民称道的、满 意的、喜欢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凡是农民急需的、期盼的、憧憬 的,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农民主体地 位,不能代替农民、替农民决策,更不能排斥农民。

  四要坚持统筹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从 1936 年费老初访到现 在,江村的农房经历了平房、楼房、别墅等五代变迁。第一代房子保

  11

   持了近 40 年,当时是因为贫穷;改革开放到现在的 40 年,房子却换 了四代。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另一方面也 因为没有规划,造成了巨大浪费。农房建设无序,没有统一规划设计 和标准,以至于拆了建、建了拆,这是我调研时基层干部和村民反映 最多的问题。市里的同志讲,目前农房建设没有法律规范、没有部门 管理、没有总体规划、没有房型设计、没有建设标准、没有质量验收, 这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记得我 2000 年去波兰考察, 波兰是土地私有制,当地农民建房,可以自己决定内部结构、装修等, 但建在哪儿、面积、外观等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划管制。乡村振兴、乡 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再干,防止折腾、防止 浪费、防止走弯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 久为功,必成美画。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个性和特点,要充分 尊重乡村的自然机理和历史文脉,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 发展元素结合起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而不是缩小版城市,让山水 林田路村成为乡愁永远的记忆。

  五要坚持人才首要,确保乡村发展后继有人。江村巨变的根本, 是有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能吃苦敢拼搏的人才。村民周玉 官上世纪 80 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乡创办了江村第一个个体工商企 业,曾得到费老的鼓励和指导,带动了一批江村人下海创业。这次到 江村,我还惊喜地发现到处都有年轻人的身影。“70 后”沈斌先后在 镇农办、爃烂村工作过,去年来到江村任村支书,他一心想着推动江 村大发展。“80 后”周春燕大学毕业后回村担任妇女主任,每天活跃

  12

   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为村民搞好服务。“90 后”姚凌超大学毕业后回 村开网店,将村里生产的针织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新生代偶像。由 于生活条件好、发展机会多,江村年轻人外流的不多。这些年轻人正 在为这个传统村庄注入新的活力。这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 始终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又种好 梧桐树引进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农村还有 2 亿多劳 动力,要加大培训力度,充分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 等农村能人,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人力资 源变成人力资本。今天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搭建乡村创新 创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及乡村走出去的工商业主、 退休人员等回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

  来源经济日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

  

篇四: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 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 月 21-25 日,市统计局组织 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 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 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 56 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 33 人,女性 23 人;按年龄分类,50 岁以下 22 人,50 岁及以上 34 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 40 人,高中及以上 16 人;按 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 44 人、村干部 8 人、乡镇干部 3 人、其他 1 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 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 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农村 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 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 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 份有效调查问 卷中,有 23 人选择“生活富裕”,占 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24 人认 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 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 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 收渠道。(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 56 份

  第1页共6页

   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的,分别有 42 人、35 人、37 人,分别占 75.0%、62.5%、66.1%。

  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 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 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 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四)期盼社会保障水 平进一步提高。在 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 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 32 人、 20 人,分别占 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 有 20 人,占 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 是村民的共同心声。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一)产业发展逐步 壮大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2020 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105 家,省重 点龙头企业 12 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1573 家,同比增长 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 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

  2020 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 308 个,示范点 45 个。全市 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 88 个,总数达 204 个,同比增 加 40 个,增长 24.39%。(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鄂州市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 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

  第2页共6页

   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 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2020 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 量约 60 万吨,综合使用量达 57.7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 96.2%, 较上年同期提高 0.5 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 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 100%。全市有 600 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 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 90%以上。(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全 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 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 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 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 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 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四)乡村 治理有序推进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 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 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 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 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 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农业生 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 0.8 亩 地的小麦,产量 320 斤,毛收入 330 元,投入成本 335 元(整地

  第3页共6页

   90 元、种子 60 元、化肥 80 元、收割 85 元、农药 20 元),人工 未计,亏本 5 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 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 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 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 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 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 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 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 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 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三)技术人才 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 50 岁 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 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 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 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 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

  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 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 的精神。四、几点建议 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 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 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

  

篇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文章

  《关于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3 篇 (1)》

  【篇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xx 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精准扶贫,实现了高 质量的脱贫摘帽。现结合 xx 市脱贫攻坚实践,就其以乡村振兴统领 精准扶贫实践,实现高质量脱贫,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 启示与思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xx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 提出来的。明确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首要任务,脱贫攻坚战 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统一, 共生共融,共同作用于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xx 市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与典型经验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首先要选准、发展扶贫产业。xx 结合自身 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带动脱贫。

  为推动农业发展,xx 在稳定发展粮、油等传统农业的同时,扶持 发展了茶叶、瓜蒌、油茶等六大特色农业。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实行

   精品文章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类指导贫困户发展茶叶、瓜蒌、蚕桑等 特色种养业实现脱贫;结合村发展情况,确定贫困村发展能够带动覆 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据统计,xx 市有 1000 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60 个贫困村、8500 多贫困户,60 个贫困 村主导产业均达到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标准,26176 户发展了农特 产业,全市茶叶、蚕桑、瓜蒌、油茶、食用菌等农特产业规模扩大至 了 42.6 万亩。

  在精准脱贫实践中,xx 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推行景区包村和 旅行社、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主体包户,以订单、入股、劳务、创业 等不同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带动脱贫。全市 30 多旅游 经营企业及旅游专业合作社结对 17 个贫困村,8000 多贫困群众稳定 脱贫。三年来共投入 1270 万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 施、开发旅游商品,18 个贫困村引进实施了投资旅游项目,规模近 2 亿元,xx 年以来,xx 全域旅游共带动 6526 户、22589 人脱贫。

  xx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深受自然条件的 影响又被动于市场。xx 紧跟互联网+时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 推进消费拉动,带动脱贫。在政策支持开办网店、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和物流体系,组织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入网销平台,引导预算单 位消费,并对接省有关单位消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拉动消费促脱 贫。据统计,全市建有 5 个运营服务中心和 544 个乡村服务网点,电 商网络覆盖全市 183 个村(居)。xx 年,农村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9.9 亿元,1200 多名贫困群众走上旅游商品电商脱贫之路。

   精品文章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还要注重强基固本增后劲。良好的基础设 施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xx 市全面加强农村路、水、电网及 信息化等双基建设,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双基建设。xx—xx 年,投 入 15 亿元建成 1863 公里农村道路,xx 年底 60 个贫困村内农村道路 硬化 600 公里,路面加宽改造 120 公里;xx 年—xx 年,投入 2.05 亿元, 改造提升 3631 处八小水利工程和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投 资 7779 万元建设 266 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 个贫困村通上自来 水;xx-xx 年投入 3.48 亿元,实施了 568 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扶志启智激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主 体,是农村建设的生力军。xx 注重对农民进行常态化的技术技能培训。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对贫困户加大了技术培训及服务力度,如农业 农村局在 xx——xx 两年间,共举办 48 期培训 2300 多贫困人口,并 对 600 余户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致力于对贫困户进行志、智双扶。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等各阵地充分发挥阵地效应,扶贫夜校 密集地送思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仅 xx 年就举办了 2389 场 次,参加人数 5.2 万人次。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打造宜居生态。在精准脱贫工作实践 中,xx 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大产业扶持, 使贫困户能安居乐业。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保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

  xx 创新方式,真抓实干,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探索出了多个在全国 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亮点做法与典型经验,主要有一抓双促的 xx 经验。

   精品文章

  xx 村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把负债村建成了富裕村、明星村。在脱 贫工作中,xx 村实行三级—村干+党员+理事长包保贫困户制度。在村 级发展上,xx 村成功探索出村社一体、村企共建模式。一抓双促的 xx 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xx 还建立起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让贫困群众以家为 中心,在 20 分钟左右路程半径范围内就业,以家门口就业方式使贫 困群众既能看家,又能养家,实现脱贫,稳定一方。

  这些实践促使脱贫增收短期目标与乡村产业长远发展的有效衔 接。xx 市因地制宜,选准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扶贫,很好地减少了 盲目发展新产业的市场风险,带动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 脱贫,并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xx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在全面推进乡 村发展中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与脱贫,以贫困地区问题的解决 推进了整体的发展。产业发展、双基建设、生态宜居等方面,在要素、 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的同时,都重于激发、引导贫困地区 的动力和发展,逐步坚实产业基础、补齐公共设施与服务短板,实现 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又因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的全面发展 与提升,形成了相互支撑的格局,实现了两者的有机互动。

  三、精准脱贫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xx 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欣喜的同 时,也发现工作中尚存需提升的空间,如农民中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 想,帮扶干部积极主动性尚需

   精品文章

  充分发挥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 农村的全面振兴——

  必须要进一步形成在党委领导下责任明确的协同大扶贫格局。在 精准脱贫攻坚战中,xx 党委政府主力推动、各方面齐心努力,实现了 高质量的脱贫摘帽,将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党委 政府领导下的市场、社会群体、贫困户等责任明确的协同帮扶大格局, 明确政府、社会和企业作为帮扶主体、贫困户作为脱贫主体的责任, 使社会群体、经营主体等由在政策推动下的带领脱贫上升到以责任自 觉担当脱贫,让贫困户或农民真正发挥脱贫及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无疑会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进而实现乡 村的全面振兴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源。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农民。xx 的脱 贫攻坚工作实践,有力地彰显了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农村发展,重要 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当家人及战斗堡垒,xx 村的巨大变化就是很好的见 证。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培育好村级党 组织、发挥好党员的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好懂农业 善经营的人才,注重从高校毕业生、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 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抓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在脱贫攻坚巩固乃至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农 民。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 位和首创精神。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 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充分参与调动农民群众

   精品文章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xx 村五议三公开两参 与做法,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进来,群众的意志得以充分表达,也确 保了决策的科学与合理,确保着全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注重制度设计,聚焦实效改进考核机制。制度具根本性、 持续性、长远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原 则性的同时,要注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既具可操作性,亦 能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关怀。如我们在关注既有贫困人群的同时,也要 关注更广泛的贫困群体——表面上看较好,但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的相 对贫困人口。

  从顶层设置一些享受低保及相关扶贫政策的前置条件。如让有劳 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凭参加就业培训、务工凭据享受有关政策补助, 享受产业分红等;动态化管理贫困人口,把好事做好贯穿于扶贫乃至 一切工作的始终。

  【篇二】 一、基本情况 xx 乡、xx 乡、xx 乡都是 xx 区的农业大乡,也是最早实现乡级农 合联全覆盖的乡镇。三个乡的经济产业各有特点。调研过程中,许多 村民、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干部向我反映,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有效促 进了农民利益联结紧起来、涉农资源统起来、合作运转实起来,让农 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区级部门和基层七站八所找到了改革路径、明 晰了改革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化运作体系基本建立。围绕来料加工、柑橘、中草药、农

   精品文章

  家乐等十大产业,我们成立了覆盖主要农业产业和主要涉农经营领域 的互助会。同时组建 4 个区域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把全区 540 家农合联会员都纳入服务范畴,并由十大产业互助会作为农业主体对 接市场,农合联全力高效协助配合,实现农民与市场无缝衔接。

  2.实体化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区农合联运营资产经营公司和农民 合作基金两大平台,优化整合涉农资源,有效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 销售拓展、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了以 xx 乡方向明、xx 乡郑 华丽、xx 乡徐志辉等一批能人带动下的合作创业格局,打造农民共建 共享、共创共富的利益共同体。

  3.精准化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比如,xx 乡种粮大户郑华丽通过农 合联将现有的 45 台农机农具和 2 条加工设备生产线以租赁方式为全 区 40 家种粮户提供服务,将全区 2100 亩的种粮面积扩大到 8450 亩, 并实现每亩节本增效 300 元以上。xx 乡村民方向明注册成立 xx 早田 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产品经纪人+农户模式, 仅一个经纪人就带动辐射 500 多户农民,户均年增收 1 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1.缺少大机制保障,农合联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涉农部门职能的转 移还有待提升。农合联是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对农合联的介入并不是 越深越好。按照省委文件两分离要求:管理与服务分离,监督与执行 分离,需要将涉农部门的服务和执行的职能委托给农合联。但调研中 发现,农合联毕竟是一个合作经济体,不是行政机构,不具备财政、 税收等方面的资质。而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职能是在相对封闭管道内运

   精品文章

  行,职能转移涉及权力再调整、利益再分配。有些涉农部门在职能转 移时存在挑三拣四拖泥带水的现象,服务职能打架情况仍然存在。比 如,农民技能培训涉及农办、农业局等部门,让农合联来承接这项服 务后,各方之间协调难度较大,在培训计划、资金保障等方面也难以 统筹安排。

  2.缺少大主体引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目 前产业互助会成员均为本地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大户,新引进的资本 主体很少。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为 66.1%, 在全省来看不算低,但平均经营耕地规模不足 0.5 亩,全区 100 亩以 上的经营大户不足 100 户,20 亩-100 亩的不足 200 户,经营规模偏 小,土地分割零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 仍显不够。此外,各类农产品品牌过多过滥,在产品营销、品牌打造、 流通创新方面有效方法不多,缺少对接市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柑橘 等主导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3.缺少大规划统筹,资源的挖掘开发、综合利用不够。各农业主 体更多的还是陷于小农业圈,就农业而发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拉 伸得不够。多规合一、多态融合、一体整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还不 到位,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间的多要素联动推进还不足,农村各 类要素潜能的挖掘以及农民财产的赋权等力度不大,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与农村三位一体改 革结合得不够紧密。这也导致乡村许多沉睡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文化资源还没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精品文章

  4.缺少大产业带动,愿意回归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人才 不多。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确实带动了一些产业增效、一部分农户增 收,但离形成燎原之势、推动全面振兴还有差距。全区农业户籍人口 为 22.8 万人,可是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为 5.27 万人,而且 50%以上是 60 周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农业收入只 占 26%左右。小农意识普遍存在,一些农民将承包地视为私有,有些 兼业农户把种植业当成副业,即使土地荒芜也不愿转包或放弃承包, 土地流转难度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依然稀缺,很多农 户不论是生产还是经销都与市场脱节。甚至二十多年过去了,区里的 农业大户和带头人仍旧是当年那批先闯先试的人。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我们应该把三位一体改革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 背景下去思考,系统谋划、精准发力。

  1.强化规划的引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整治为抓手,把 乡村作为一个大整体、生态圈,加快做好全域一张图规划。通过科学 规划,充分发现和挖掘乡村的潜在资源和价值,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 和功能布局。通过统一规划,着力破解农田碎片化、村庄无序化等问 题,进一步促进耕地集中连片、质量提升,为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 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2.突出产业的融合。要把准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坚持融合化导向, 突出差异化定位,构建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和服务体系,为生产合作提 供方向。政府要整合好各方资源、资金,有意识地引导产业规模化、

   精品文章

  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柑橘、中草药等产业发展,多产联动、多态融 合,拉长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打造农业+旅游+科技+文创+运动的新 乡村、新平台、新社区。

  3.加强品牌的打造。品牌打得响,供销就不愁。要以市场为中心, 围绕 xx 有礼城市品牌元素,从质量、设计、仓储、营销、保护等方 面着手,构建一套标准化的品牌体系。着力扶持培育壮大中澳柑橘风 情园、农法自然、浙八味神农蝴蝶谷、大荫山丛林探险等一批龙头企 业和项目,让 xx 特色农业品牌、森林运动品牌、乡宿 xx 文旅品牌等 系列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铺得开。

  4.用好金融的力量。借助金融的杠杆作用和专业能力,深化拓展 信用合作。要结合绿色金融改革,把农村抛荒地、农民宅基地以及农 房、农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转变成为农民融入乡村振兴的注册资本, 让闲散土地成景区、荒芜田园成公园、闲置民房成客房,变乡村的资 源、资产为资本、资金,促进康养休闲、民宿产业、文化创意、运动 健身等新兴业态在乡村百花齐放。

  【篇三】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 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 工作部署,为充分体现政协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市政

   精品文章

  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今年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组织力量开展 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 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 发展。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xx 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推进乡 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在经费投入上,积极落实国 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生态建设和各项惠农补贴 资金以及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投入。三年来,全市在三 农工作中投入了 32.6 亿元。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 发展雪茄烟叶、海头地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粽子、黄皮、跑海 鸭蛋等九大农业品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制定和实施全市污染 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勘测和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和落实河 长制。在文化建设上,逐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 施,建设 16 个镇综合文化站、210 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完成 219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在精神文 明建设上,创建 1116 个文明生态村,推动和庆美万、大成南吉等一 批文明生态村升级晋档,打造了木棠铁匠、兰洋南罗等一批全国和全

   精品文章

  省文明村。在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抓好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 府提出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海南乡村振兴 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客观分析我市乡村振兴 战略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一)农村建设规划不统一。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大多 数农村对村庄风貌特色、建设规划的管控把关不严,对于展示 xx 地 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调整 和完善乡村战略规划力度不够大,运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较 为滞后。

  (二)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由于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农业增效 后劲不足,虽然有粽子、红鱼、黄皮、香芋、蜜柚、绿壳鸡蛋等农产 品产业,但农业产业规模不够大,规模农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品种不 够多,也不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 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三)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 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 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 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

   精品文章

  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四)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深。由于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

  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同时,农民技能 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先进技术要素的 深度融合和渗透。尤为是,农民群众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

  (五)新型经营组织不壮大。我市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还没有发挥 生力军的作用,组织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

  如农民合作社,主体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够强,积累也 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合作社贷款融资比较困难,加上管理不规范,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和 壮大。

  (六)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随着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 逐年加大,涉农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制不够完善,到田间地 头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不多,加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 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 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 展。

  (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 我市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五网 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困难较重,村容村貌有待提升。

  加上,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

   精品文章

  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 距。

  (八)生态环境建设不优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 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 化。加上,村民乱堆杂物、乱放禽畜、乱倒垃圾等现象,脏乱差的农 村面貌亟需改变;一些农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将生活废 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河道、池塘等水源中,破坏水体的生态环 境,盗采河沙现象屡禁不止,侵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许多村庄村 民对燃放烟花炮竹、秸秆焚烧等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呵绿、护绿、 育绿意识薄弱。

  (九)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我市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够高、载 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 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 丧嫁娶、建庙做斋、封建迷信等,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 浪费和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一些因开发建设而富起来的村 庄有恶势力潜在的隐患,农村社会风气存在负面影响。

  三、xx、x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借鉴 xx 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 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为学习借鉴外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 进经验,调研组赴 xx、xx 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 部交流、收集材料等方式,学习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

   精品文章

  (一)强化规划引领。xx、xx 两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范, 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农村生态环境 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发展之路,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两省十分注重美丽乡村 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xx 在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始终坚持接力实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 一届干,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全域推进乡村振兴。xx 省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认真落实 20 字总要求,着力抓好 五大载体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加强产业培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 关键。这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 以及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农民才有了体面,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 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为此,xx、xx 高度注重农村产业培植,强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 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 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xx 许昌市 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千亩以上都市生态 农业示范园区达 17 家,特色基地百家以上,生态+康养、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项目在许昌乡村遍地开花,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三产融 合的产业优势。刘沟村的豆腐产业、李金寨村的雕砖产业等,让农民 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在鄢陵县 8 个花木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 3 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2 倍。xx 永嘉县坚持产业支撑,

   精品文章

  谋划打造 12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量体裁衣、私人定制主导特色产业, 真正做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同时围绕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和全域 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做好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成功打造全省唯一 的百丈瀑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市唯一的楠溪源头省级田园综合 体,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此外,还谋划 实施 150 个、总投资超 1000 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大项目,深入 实施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成功招引乡贤回归项目 337 个、到 位资金 293 亿元。

  (三)培育农村电商。支持电子商务参与农产品物流,让农民通 过电子商务富起来。xx、xx 大力把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村因电子 商务活起来,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要内容,尤其是电子商务发达的 xx,政策上支持各方面的社会生产经 营主体参加发展优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让电商给农业带来好处,给 农民带来好处。台州市涌泉镇是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中国优质柑橘 基地乡镇,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 4 万多亩。近年来,涌泉镇紧抓互联 网+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农户触网,逐渐形成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 齐头并进、深度融合的局面。涌泉电商数量众多,目前农村电商从业 人员超 5000 人,为了让行业拧成一股绳,涌泉镇成立了临海市首个 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共有会员 120 多名。涌泉镇网络零售额逾 3 亿元, 占柑橘总销售额 60%,并带动包装、快递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此外, 涌泉镇还拓展阵地,选取梅岘、外岙等村打造农村电商加油站。依托 村级阵地建设集网络代购、创业培训、商业零售、快递分发、产品收

   精品文章

  购于一体的党员电商服务 e 站,实现农村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 点和农村淘宝服务站三站合一。

  (四)抓实环境整治。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xx、xx 两省注重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 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xx 省禹州市在环境治理上, 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清洁家园等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方 位打造四美乡村,让农村旧貌换新颜,更具吸引力。同时,实施农村 厕所革命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 和改造,全力打造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

  xx 省也十分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在 垃圾收集方面,每个乡村都能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 软硬件全面配套。除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打 响环境革命、厕所革命,还建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村民在投放 垃圾时只要选择种类、在终端机上刷垃圾分类积分卡,再投进相应的 投放口即可,村民可根据积分多少拿奖品,大大地调动了村民分类投 放垃圾的积极性。

  (五)注重文化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 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 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xx、xx 在乡村发展战 略过程中,十分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此 次考察的乡村来看,xx、xx 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

   精品文章

  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尽可 能保留了旧的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 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屿北村作为全省第一 个整村置换的试点,建新村换旧村,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古村的古风古 貌,成为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古村,供人保护与研究。同时,充分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 下,源头村精心挖掘乡土文化,实施舴艋舟文化复活工程。先后在岩 坦前溪、溪口等几个地方重新制造舴艋舟,一批老工匠被请了出来, 舴艋舟和船篷制作老工艺从此复活。此外,瓯窑小镇在抢救瓯窑文化 历史遗产、重塑瓯窑文化品牌、弘扬瓯窑文化之路上,迈开了复兴的 步伐。xx 则大力倡导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许昌市以评选道德模 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中原新乡贤、好公婆好媳妇、孝心示范村 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激发德念善行,集聚道德力量,乡风文明内涵 不断丰富,辐射力感染力显著增强。

  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 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

  通过学、xx 等外省主要做法,结合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实际, 围绕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振兴,突出六先行的工作 重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要坚持以多规合一

   精品文章

  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 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 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 xx 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 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 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 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 xx。每 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 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力, 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 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 丽乡村片区。

  (二)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要坚持以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 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 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 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 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 xx 特色变为现实。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 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 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 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

   精品文章

  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 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 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以脱贫攻 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 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 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要把文化建设充实 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 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 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 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 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 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 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 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 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四)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要把农村垃圾、污 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 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

   精品文章

  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 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 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坚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 外的绿化美化。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度,加快推动农村生态立法保护;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底子从禁止烟花 炮竹燃放、秸秆焚烧抓起;建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发展联 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四联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 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五)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乡村振兴,人才是 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 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 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 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 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 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 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 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 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 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

   精品文章

  振兴的主力军。

  (六)组织建设先行,在加强领导上出实招。办好农村的事情,

  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是完善 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 导体制,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 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 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 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践行人民群众主体 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 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为抓手,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内容仅供参考

  

篇六: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5 篇

  【篇一】 2019 年 10 月 11 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 县人大大表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 组深入到新场镇团结村、新新社区、东风村等地,实地调研 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业产业发展、污水处理、垃圾中转 站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以及部分 镇、县级部门、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县 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有规 划、有抓手、有亮点,乡村振兴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基本情况 (一)明确乡村振兴总框架,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 健全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成立了 xx 县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指挥部,由县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县人大、县政府、 县政协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成员, 统筹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成立县委乡村振兴办公室,具 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布置、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明 确乡村振兴的目标蓝图。根据县委、县政府“1+4”发展战

   略,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建成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 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并明确 2019 年争创省级、市级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 1 个、示范村 5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 区 3 个。建立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确立了乡村振兴总体规 划“1+2+N”思路,“1”指 xx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即 xx 县乡村建设规划和 xx 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N”为各类 子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目前,《xx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已于 7 月印发,《xx 县乡村建设规划 (2018―2022 年)》《xx 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 年)》分别由县自然资源局和县农业农村局编制完成。

  (二)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抓好统筹

  …………………………此处隐藏部分内 容…………………………………………化的生活;对 2 个 3A 级景区,要本着必需的原则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真正建 成宜居宜游景区。

  二是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 济发展。同时,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

   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 人居环境更好。

  三是依法简化项目程序。相关职能部门加大项目手续办 理方面的工作支持、业务指导,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

  

篇七: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文章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共 3 篇)》

  (篇一) 通过对部分旗县、乡镇、村组的调研,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 以产业振兴为引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围绕农村牧区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立足县乡村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做 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牧业、乡村特 色产业、农村牧区信息产业,积极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产业 带动、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牧区生态宜居,农牧民生活富裕。坚持绿 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 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

  一、取得的成绩 我市制定出台了**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 党办〔**〕1 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 年)》正在征 求意见,调整成立了**市市委农村牧区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 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 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职责等,市农牧 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 业、人才、文化、生态和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振兴方面,全力推进乡村 振兴。

  1、产业振兴方面。

   精品文章

  全市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 44.9 亿元,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 值 25.69 亿元,农牧民可支配收入 4259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6。

  农作物播种面积 1055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780 万亩。牧业年度牲畜 存栏 875.6 万头只。预计全年粮食产量 22.4 亿斤,肉类总产量 39 万 吨。农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 1.8,农畜产品加工与农牧业总产值比达 到 1.5,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 82%,具备条件的建制嘎查村硬化路比 例 100%,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 350 万人次左右,农村牧区 居民恩格尔系统降低至 40.2%,农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人才振兴方面。引导农牧民加大土地草牧场流转,积极培育农 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牧民专业 合作社发展到 6867 个,家庭农牧场 333 个。全力推进农村牧区人才 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 170 人,培养职业农牧民 4648 人,农牧 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3.文化振兴方面。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 文明村镇 8 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 7 个、市级文明村镇 74 个,旗县 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 40.2%。开展以整治村容村貌为 主的“清五堆、抓五改”、“六进、六无”活动。开展了旅游景区和线 路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所有的景点景区、旅游线路的标志牌、指示 牌、卫生、路面、沿途堆积物等进行了清理。全市 87%以上的行政村 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 民议事会”等。

  4.生态振兴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

   精品文章

  全市 253 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工作,并 配备垃圾箱。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之今年雨水偏多, 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4.4%。

  5.组织振兴方面。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 1321 个嘎查村 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 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

  第十届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基本完成。推进 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 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 建立常驻农村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 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 61%。正在修编《**市各 旗县市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暨村庄布局规划》,已经完成了察右前旗、 商都县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较慢,还停留在规划部署阶段,没有进入 实质性操作阶段。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项目少,没有有效抓手。

  三是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形成工作 合力。

  四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充足,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精品文章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为当前首要工作。

  2、每个旗县都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以示范带动为先行,全域提

  升美丽乡村风貌。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推进示范旗县、示范村、 示范户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多类联创行动,在每个旗县市区打造一个 美丽乡村示范乡、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美丽 乡村建设每个村都要“因村制宜”,做到“一村一设计”,坚决避免“千 村一面”。注重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保护传统村落, 保留传统民居,留得住乡愁。

  3、申报项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 18 个专栏即农业高质量发展(粮 食产能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业生产 安全保障工程、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整治提升 村容村貌、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牧区污水处理、厕所革命、 村(嘎查)内道路硬化、农村牧区亮化、村屯绿化、畜禽粪污资源化 利用项目、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农村公共服务、农村人才建设。

  (篇二) 根据县委和县人大**年工作要点安排,为深入了解农村乡村振兴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破解的难题和今后发展方向。3 月中下旬,在 人大副主任熊柳萍带领下,县人大教科文卫一行五人,采取走访座谈 等方式,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以**村为 例,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村基本情况

   精品文章

  **村位于**镇最北面的边远高寒山区地带,是**镇人口最多、面 积最广、条件最差、地质灾害隐患最大和村民居住最稀散的一个行政 村。全村辖 10 个村民小组 16 个自然村,共有农户 588 户,村民 2100 余人,总面积 5.8 平方公里,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 为主。精准脱贫战略实施以来,**村经济社会得到一定发展,但受自 然和历史条件影响,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党 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 望。

  二、乡村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面临的困难和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村农村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脱贫指日可待, 但从整体来看,乡村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 队伍素质、经济大环境、农村劳动力素质等主客观条件分析来看,还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村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形势依 然十分严峻。

  (一)基础条件差。**地质结构疏松,地质灾害频发。历年来, 每次进入主汛期,每逢暴雨来袭,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村民生 命财产直接受到严重威胁,仅 202x 年“8.7”洪灾、**年“6.25”洪 灾就造成泥石流灾难,死亡人数达 26 人。自然条件差,难以发展集 体经济,自然村到行政村未达标公路还有 3.28 公里,农网改造一直 未实施,水利沟渠、护坡治理仍有多处待兴建和修建。很多农民没有 形成“脱贫光荣、懒惰可耻”的浓厚氛围,“等靠要”思想严重,村

   精品文章

  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不理想,内生动力不足。易地扶贫搬迁不能 满足贫困户的需求,地质灾害搬迁还未启动,群众怨声较大。

  (二)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 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来,农 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 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 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 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 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 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 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 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 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乡、村干部缺乏战略眼光 基层干部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一定 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统 揽全局能力,融入群众,改革创新,以深刻的思维分析问题,以科学 的方法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把基层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好。而有些乡、 村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村 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

   精品文章

  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村干部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 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有的村干部因工作量大,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有少数村 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差,工作方法简单,对党在农村的政 策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模范带头作用发 挥得不好,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较多, 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农民群众观念陈旧,素质低 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太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意识不 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抓住 市场竞争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只是盲目跟从,盲目投资。有点 村民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对回村创业的经济能人,不出让 土地,制造种种借口阻碍项目的落实。如:村经济能人回乡成立合作 社,需要征用土地发展旅游业,农民村民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 益,宁愿土地闲置也不愿出租,制造种种借口阻碍项目的落实,甚至 以围攻打架的方式阻止项目推进,让回村创业的经济能人心寒。总之, 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好班子。选优配强一支好的带头队伍, 是推进新农村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因。解决农村问 题好的带头队伍是重中之重,只有把这支农村最基层班子的活力激发 出来,作用发挥出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近年来,县、乡领导班

   精品文章

  子非常重视农村工作,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头戏来抓,特别重视村 级班子的选配,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出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 班子,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火车跑得快,全凭 车头带”。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弱也能搞起来, 反之即使集体经济再强,发展不好也会垮下去。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 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产量向注重质量、效益 转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是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农 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 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力;在全面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基础 上,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 技术进步;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有重点地发展推动农业科技 进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应用现代化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增长 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要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实行生 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创建品 牌,占领市场,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 织联合农户或工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鼓励兴办各类 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做好服务和指导, 优先解决村集体在兴办经济实体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地处城镇附近 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积极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快种植七叶一支花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合作

   精品文章

  社,建立食品加工厂,加工红薯、萝卜、黄瓜、玉米、花生等农产品, 注册商标,发展规模 100 亩,产品自接销往广东、深圳;利用地理资 源和自然资源,争取项目资金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农庄,建立徒步 登山游道,吸引广东游客来旅游健身,休闲观光。

  (四)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 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韩国 之所以能在短短的 30 年的时间内走完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 和农村城市化的道路,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新农 村教育作为新农村运动的核心。因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造就一支 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新农村建设最 为迫切的要求。首先是更新观念,使广大农民摆脱封闭陈旧思想和落 后观念的束缚,改变精神面貌,激发内在动力。其次是加快普及农村 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并让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 扎根农村。第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授人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青年大部分初中毕业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缺 乏应有的职业职能。当前应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以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总之,要让留在 农村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形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走出农村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适应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 最终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一方面是鼓励走出 去,进入大中城市,但更重要的是留在家乡,建设好家园。打工经济 固然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重要,但光靠打工来增

   精品文章

  加农民收入,“生产”不可能充分“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 把全民创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第一动力,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务工经 商,特别是吸引有一定市场经验、技术、资金积累的外出劳动力回乡 创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让农民在农忙季节从事 农业生产,农闲时到本地企业打工,这样既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壮大农村经济,也能降低找工成本。要积极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人 员搭建宽松的创业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回 乡创业人员,政府给予奖励,扩大示范效应,以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另外,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 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选派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到 基层支农、支教、支医,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创业, 加大城市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

  (篇三) xx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 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 我国发展阶段性特性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 项重大战略决策。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 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 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可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 调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我们面 临的许多问题的总病根。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农业农村发展,也制约城

   精品文章

  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无法 回避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始终坚 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通过采取更加有 力的举措,切实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拉长“四化同步”发展中农 业这条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可以说,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

  十九大报告也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建设行业的主管部 门,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生态宜居”这一项要求。生态宜居,就是要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搞好农村人居环境 综合整治,尽快改变许多地方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 脏乱差状况,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纵观第十师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团场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全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吸引人口、聚集人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团场的人口规模近年来不 断的扩大,但是,人口的集聚作用主要体现在团场的团部及其周边基 础设施比较完备的连队,我想这样的状况,与我们近些年来,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团部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美化、绿化、 亮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团部的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生活环境得到明 显改善,城镇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健全,各团场的团部已经达到了风景

   精品文章

  优美、交通便利、绿树成荫居住环境,这无疑放大了对人口的吸引力。

  反观我们大部分的连队,近年来,我们关注的重点都在团部的建

  设,不管是对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好,还是对连队职工住房也好, 投入的不多、关注的也不多,造成现在我们很多的连队基础设施极其 不完善。前期,为了摸清全师改革以后的 66 个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情 况,掌握最准确、最真实、最完备的基础资料,我们耗时一个多月, 走遍了改革以后的所有连队,在调研时我们就发现,很多的连队,虽 然用上了自来水,但是没有统一的市政排水管网、没有干净卫生的公 厕、没有安全有序的农机停放点、没有出行便利的道路、没有集中统 一的供热、没有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 事实。同时也造成我们现在很多的连队农忙时节红红火火、农闲时节 冷冷清清,很多职工把连队当成了一个“临时住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恰逢兵团深入推进团场综合 配套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这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加快推进连 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变连容连貌、打造生态、宜居、美丽连队, 我觉得这就是兵团党委、师市党委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一个最有力、最直接的抓手。

  作为建设行业的主管部门,如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 程中发挥好协助、指导的作用,我想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全力打造 精品力作,构建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打造美丽连队。规划既要彰显

   精品文章

  兵团连队特色,又要方便职工生产生活。要充分考虑职工的生产生活 需求,避免将城镇的规划设计简单照搬照套到连队;要重视地面建筑 设计,更要重视地下管网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要防止千 连一面,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建筑特色风格要体现团场、连队人情 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特点;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规划,突出对 不合理连队布局的调整,突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与 配套;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强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 引领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是加快基层连队阵地建设。基层连队阵地是连队基层组织建设 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通 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一部分连队的办公室建设相对落后,有的陈 旧简陋,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无固定党员活动室等等。这些情况从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党支部在 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事实证明,建强建优基层连队阵地对于提 升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连队党建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 们的连队基层阵地建设,要以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为目标,为连队干 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党支部知晓党员、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好的平台。

  三是着力完善连队基础设施。要加快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补 齐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逐步改善连队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基 础设施向连队延伸,公共服务向连队覆盖。推进城镇的供水、排水、 供暖、道路、亮化、绿化、水冲公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监控等

   精品文章

  基础设施向连队延伸覆盖,加快连队特有的晒场、农机停放场等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做到无缝对接,互联 互通。

  四是大力改善连队人居环境。垃圾是不卫生、不文明的标志,也 是连队环境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要改善连队居住环境,就必须坚持 问题导向,全面推进连队生活垃圾治理,积极开展连队生活污水治理,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整治连容连貌。在整治中既要适应时代发展 要求,也要注重保护传承兵团文化。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适合 连队特点的垃圾、污水运营管理体制机制,让职工群众参与建设管理, 确保建成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只有通过以上这四个方面的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城乡 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振兴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