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9篇

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9篇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毕业论文(2011届) 古村落特色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散落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这些延续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9篇,供大家参考。

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9篇

篇一: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论文 ( 2011 届)

  古村落特色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 散落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这些延续至今、 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 保留了大量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 科考价值等。

 但是这些遗留至今的古村落往往都位于交通闭塞之处,当地的经济也普遍较为落后。

 如何使这些村落的居民, 挽救古村落, 并且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发展当地经济, 成为关键。

 但是在开发这些古村落的过程, 往往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如营销思想淡薄、 整体规划性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 管理水平低下、 产品特色不鲜明、 现有营销手段薄弱、 利益分配混乱等,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古村落的遗产保护和古村落的长远发展问题。

 因此,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古村落的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就成为现在古村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现如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旅游者表现出对特色旅游的追求, 如“民俗旅游”, “探险旅游”、“健康旅游”、“科普旅游” 等不断涌现。

 全国众多古村落要在偌大的乡 村旅游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必须积极顺应这一时势, 大力发展特色古村落旅游。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文献分析法、 实地调查法、 比较法等方法, 对芹川古村落的特色旅游进行研究, 在分析芹川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的基础上, 探寻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发展对策。

 关键词:

 古村落旅游; 区域定位; 营销策略

 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large and small ancient village i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In these last-to-today and the well-preserved ancient villages, retaining a lot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have high historical values, aesthetic values, the science exploration values.But these ancient village are usually located in places without good transportation ,the economy of there is also generally more backward.It is critical for the residents of these ancient villages to know how to save their villages and then make full use of their unique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ancient villages, often there are some common issues, such as marketing ideas weak, not strong overall planning, 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 poor management,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lear, the existing marketing is weak,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confusion Etc. These issue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ancient vill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the heritage of ancient villages and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ncient village of tourism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w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Nowadays Personality Time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keen on pursuing characteristic tourism, such as "folk tourism ", "adventure travel ", "health tourism ", "Popular Science Tour" continue to emerge. If the numerous ancient villages in our country want to have a larger slice of the cake in a large rural tourist market ,they must actively adapt to the times, to develop their characteristic village tourism. This thesis written under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and other methods,The research about Qin Chua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 of Qin Chuan,this thesis provid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Keywords: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regional loc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III 目

 录 1 古村落旅游资源概况 ............................................................................................. 1 1.1 古村落的概念 .............................................................................................. 1 1.2 古村落旅游概述 .......................................................................................... 1 1.2.1 古村落旅游的定义 ........................................................................... 1 1.2.2 古村落旅游在乡 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 1 2 芹川古村落概况 ..................................................................................................... 2 2.1 区位条件 ...................................................................................................... 2 2.2 资源条件 ...................................................................................................... 2 3 芹川古村落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4 3.1 芹川古村落当前的营销现状 ...................................................................... 4 3.1.1 产品策略 ........................................................................................... 4 3.1.2 定价策略 ........................................................................................... 4 3.1.3 促销策略 ........................................................................................... 5 3.1.4 分销渠道策略 ................................................................................... 5 3.2 芹川古村落开发存在的问题 ...................................................................... 5 4 芹川古村落旅游营销的外部条件 ....................................................................... 10 4.1 芹川古村落发展旅游的优势 .................................................................... 10 4.2 芹川古村落旅游自身发展已初见成效 .................................................... 14 4.3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 14 4.3.1 旅游消费特点 ................................................................................. 14 4.3.2 游客消费心理动机分析 ................................................................. 15 4.3.3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16 5 芹川古村落旅游营销策略 ................................................................................... 18 5.1 芹川古村落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 18 5.1.1 基本客源市场 ................................................................................. 18 5.1.2 重点客源市场 ................................................................................. 19 5.1.3 机会客源市场 ................................................................................. 19 5.2 芹川古村落旅游产品发展思路 ................................................................ 19 5.2.1 自然景观线 ..................................................................................... 19 5.2.2 历史文化线 ..................................................................................... 20 5.2.3 乡 村休闲线 ..................................................................................... 20 5.2.4 四季风品牌路线 ............................................................................. 21 5.3 芹川古村落具体营销策略 ........................................................................ 21

 IV 5.4 芹川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保障策略 ............................................................ 25 结

 论 ....................................................................................................................... 27 参考文献 ................................................................................................................... 28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1 古村落旅游资源概况 1.1 古村落的概念 乡 村聚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乡 村人生产、 生活的空间单元。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我们历史上的村落或消逝、 或延村至今。

 本文所说的古村落是指清以前(包括清代)

 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村落, 其村落地域基本未变, 而且村落环境、 建筑、 历史文脉、 传统文脉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

 1.2 古村落旅游概述

 1.2.1 古村落旅游的定义 古村落旅游是乡 村旅游的一种类型, 是指以遗留至今的古代乡 村聚落文化、建筑文化、 传统民间艺术、 传统民风民俗等古文化为核心旅游吸引物, 设计和开展观光、 科考、 研修、 休闲等类型的旅游活动。

 1.2.2 古村落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千村一面的现代乡 村相比, 古村落是封建社会时期生活在乡 村的文化精英及普通村民们所营造的, 其选址、 建筑的空间布局、 建筑形式、 村落景观的营造等, 都强烈体现了建筑文化、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艺术文化等地域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古村落旅游是现代游客到古村落中体验传统的村落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 深厚、 多样、 灿烂, 古村落在满足游客探幽寻奇的同时,还对游客具有爱国爱乡 的教育功能。

 延存至今的古村落依然是乡 村聚落, 是现代乡 村的一部分。

 古村落旅游也是乡 村旅游的主要构成之一。

 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了乡 村旅游的形式、 文化内容和内涵, 是乡 村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主要力量。

 2 2 芹川古村落概况 2.1 区位条件 芹川, 位于浙江省西部, 风景秀丽的淳安县, 地处北纬 29°11′~30°02′, 东经 118°20′~119°20′, 位于著名国家级风景区千岛湖的西南侧, 浪川乡 境内。

 属杭州市, 距杭州市区 151 公里。

 北有休龙古道通往安徽黄山市, 东与千岛湖西南湖区旅游重镇姜家镇毗连, 西与浙西重镇汾口镇相邻, 有千汾公路通往衢州开化县, 并辐射至安徽、 江西、 福建等省(见图 1)。

  资料来源:

 百度地图 2.2 资源条件 芹川古村位于浙江淳安西南浪川乡 银峰北侧山麓, 距县城千岛湖镇约四十多公里。

 全村有人家共五百余户, 一千七百余人, 居民多为王姓。

 据清康熙五年《江左郡王氏宗谱》 载:“……宋初, 泽翁从吴越王归宋, ……世以江左为郡。其子崇宝公由睦迁遂之丰村儒高, 三四公孙瑛公由儒高迁林馆月山, 瑛公长子

 3 万宁公由林馆月山(今浪川乡 月山底村)

 迁芹川。” 万宁公见此地“四山环抱二水, 芹水川流不息”, 故取村名为“芹川”, 至今已七百余年。

 明清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是芹川村的鼎盛期, 经济富庶, 形成了目前的古村落。

 芹川四面环山,呈坐北朝南之势, 四面环山, 芹水溪宽约六米, 从村正中由北向南呈反“S”型蜿蜒流过, 溪水清澈, 常年不涸, 是村民生产、 生活的主要水源。

 古村落形态比较完整, 民居沿溪而建, 主要建于溪与东西两侧山峦之间的长条地带上, 多坐东朝西或是坐西朝东, 溪两侧民居之间有桥梁连通。

 村道主要是沿溪的两条道路, 宽约两米左右。

 溪西岸村道系芹川村的主道路, 长约一公里左右。

 原路面中间铺砌青石板, 两侧垒砌卵石, 现已浇筑水泥路面。

 溪东岸村道长度稍短, 现在路面基本保持原状。

 村内弄堂基本保持原青石板铺砌原状, 弄堂宽不到一米, 长度十到三十米不等。

 村内至今保存古建筑约三百余幢。

 4 3 芹川古村落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芹川古村落当前的营销现状 芹川古村落自 2004 年发展以来, 一直在摸索结合自身特点, 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开发旅游的方法, 目前芹川古村落的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产品策略 芹川古村落拥有独特的山水环境, 绵绵延延的悠久历史, ...

篇二: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项目建设背景

 (一)

 有深厚的人文资源底蕴 A:

 黄大仙的仙灵文化 据晋葛洪《神仙传. 黄初平》 载:

 " 皇初平者, 丹溪人也。

 年十五而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 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 四十余年, 忽然, 不复念家。

 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 历年不能得见。

 后在市中, 有道士善卜, 乃问之曰:

 " 吾有弟名初平, 因令牧羊失之, 今四十余年, 不知生死所在, 愿道君为占之。

 " 道士曰:

 "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 姓皇名初平, 是卿弟非耶? " 初起闻之, 惊喜, 即随道士去寻求, 果得相见, 兄弟悲喜。

 因问弟曰:

 " 羊皆何在? " 初平曰:

 " 羊近在山东。

 " 初起往视, 了不见羊, 但见白石无数, 还谓初平曰:

 " 山东无羊也。

 " 初平曰:

 " 羊在耳, 但兄自不见之。

 " 初平便乃俱往看之。

 乃叱曰:

 " 羊起!

 " 于是白石皆变为羊, 数万头。

 初起曰:

 " 弟独得神通如此, 吾可学否? " 初平曰:

 "唯好道, 便得耳。

 " 初起便弃妻子, 留就初平。

 共服松脂茯苓, 至五千日 , 能坐在立亡, 行于日 中无影, 而有童子之色。

 后乃俱还乡里, 诸亲死亡略尽, 乃复还去, 临去以方授南伯逢, 易姓为赤初平, 改字为赤松子。

 初起改字为鲁班。

 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 数十人焉。

 "

 千百年载间, 帝王对黄初平皆顶礼膜拜, 宋代元符、 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

 "崇其美名, 褒其有求必应" 。

 古吴越的钱镠王, 宋哲宗、 理宗、 徽宗, 明太祖皆对"金华牧羊儿" 下过诏颁。

 明万历年间, " 赤松羊石" 便为金华十景之一, 历代名核准通过, 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 请勿外传!

 贤雅士纷纷接蹱而来。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留下过《牧羊儿土鼓》 的诗篇, 为金华牧羊儿写下了千古绝唱:

 " 群羊朝牧逼山坡, 松下常吟乐道歌。

 土鼓枹时山鬼听, 石泉濯处涧鸥和。金华谁识仙机密, 兰诸何知道术多。

 岁久市中终得信, 叱羊洞口白云过。

 "

 唐李白为其留有" 金华牧羊儿, 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 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 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 可以炼精魄。

 " 之句。

 北宋苏轼于" 顾恺之画黄初平牧羊图赞" 曰:

 " 先生养生如牧羊, 放之无何有之乡。

 止者自止行者行, 先生超然坐其旁。

 挟策读书羊不亡, 化而为石起复僵,流涎磨牙笑虎狼。

 先生指呼羊服箱, 号称雨工行四方。

 莫随上林芒屏郎, 嗅门舐地寻盐汤。

 "

 清代李渔也留诗曰:

 " 叱羊仙洞赤松山, 一日 双眸数往还。

 犹自未穷千里兴,送云送过括苍间。

 " 可谓从古至今事关" 叱石成羊" 诗句俯首即拾。

 “黄大仙文化” 已经有 16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是集文化、 风景、 旅游、 宗教于一体, 一百多年前, 黄大仙“出走” 金华传入广州、 香港后, 逐渐向东南亚、欧美华人圈扩散, 成为在海外华人地区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普济劝善, 助人为乐”的偶像, 成为金华、 广州、 香港等地千百万人民共同的精神信仰。

 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

 如今, 作为“金华分迹” 的广州、 香港、 澳门、 纽约、 渥太华、 悉尼等 30 多个海内外黄大仙道观一直香火鼎盛, 信徒数以千万计, 仅在香港就有 400 多万黄大仙信徒。

 因此, “黄大仙文化” 已经不仅仅限于金华, 同时, 它也影响到广州、香港和世界各地华裔侨民, 构成广泛的文化影响区域。

 而现在仙桥古村落商存有二仙桥、 二仙泉井、 二仙祠、 二仙陵寝等众多黄大仙遗存, 村民似乎真的沾了晋人黄大仙上千年的神仙之气呢。

 二仙桥之于金华, 其意义非常重要。

 她有厚重的黄大仙文化独具个性的一脉。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建设与保护并举, 开发与继承融合, 她必将成为金华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载体。

 B:

 吴越钱王后裔最集中居住地 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鏐, (公元 852-932), 唐未创立吴越国, 北起苏州、 浙江全境、 南至福州, 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

 吴越国定都杭州。

 他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 的基本国策, 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发展生产, 吴越国成了富甲东南的经济强国, 同时也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

 六和塔、 保叔塔、白塔、 雷锋塔、 虎丘塔等。

 精制的“秘色瓷”, “褐彩云纹熏香炉” 等, 现为稀世珍宝。

 他还修筑捍海石塘, 疏浚西湖, 奠定了“浙江粮仓” 的基础, 为“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的奠基人 正是钱镠开创的吴越国之文化, 初步形成了鲜明的江南特色。

 如今杭州城内那些传承着吴越风韵, 充盈着江南诗意的文化景点, 很多出自吴越王钱鏐的大手笔, 如六和塔、 雷峰塔、 保俶塔、 白塔等都是吴越时修建的。

 对于钱王, 杭州百姓更应怀有永远的感恩之心。

 杭州的大街小巷、 西湖边、钱江畔, 都留下了钱王福泽千年的功绩。

 杭州的“百井坊巷”, 原来有井九十九眼,就是钱王开的, 故称“钱王井”。

 当时, 他曾调数十万军民在钱江北岸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会战, 并筑起了一道长 338593 丈的捍海石塘, 彻底根治了钱塘江的潮浸之患, 也留下了“钱王射潮” 的美丽传说。

 千年来, 因为有了柔美的西湖, 杭州增添了多少灵动的风姿, 倾倒了多少游人。

 西湖, 也成为了杭州的“城市之魂”。

 但很多人却不知, 正是钱王的仁慈和贤明, 才使西湖化解了一次“千年之劫”, 得以保全至今。

 钱王“子孙善事中国, 勿以易姓废大之礼” 的临终政治遗嘱为后代钱王所遵循。

 公元 978 年 5 月 4 日, 钱弘淑遵照祖上“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 的遗训, 审时度势, 纳土归宋, 使当时吴越国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免遭破坏, 人民免受生灵涂炭。

 钱弘淑弃王纳土归宋后, 为消除宋帝对在吴越国深得民心的钱氏王族的疑虑,避免燃起战火, 使吴越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 先后携 3000 家人赴汴京居住, 稳定和巩固了中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局面。

 吴越国三世五王的这种以民意为归,民利为先, 民族统一大业为重的伟大情怀, 更加增添了广大人民对他们的敬仰与爱戴之情。

 可以说, 也正是钱俶“以民为本”, 不搞“吴越独” 的政策, 使吴越成为了几百年来中国最富裕的地区, 而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由此也奠定了千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一直领跑全国的历史基础。

 千年前的古人竟具有这样的历史远见和宏大胸怀!

 回眸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钱王在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转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现在, 长江三角洲最富庶的宁沪杭(含嘉、 湖), 苏锡常、 温甬绍九个地区中有七个均在原吴越地区。

 很难设想, 要是没有钱氏三世五王近一个世纪的努力, 今天的宁沪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地区是否会有如此辉煌, 是否能承担起中国经济振兴的“龙头” 地位。

 吴越往事已越千年, 但其意义却绵延至今, 钱氏三世实践“善事中国, 保境安民” 的基本国策, 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已永垂史册。

 而金华二仙桥和诸暨长乐、 温州乐清白石三地是当今吴越钱王后裔最集中居住地, 现共有吴越钱王后裔近万人。

 C、 古村落内古建筑群遗存状况

 世代居住在金华的人们几乎都知道, 以金华市区为轴心, 横亘在婺州大地有著名的二山二桥, 这就是南北对峙的积道山、 尖峰山, 东西两翼的二仙桥、 白龙桥。

 二仙桥是婺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00 多年前金华原有四大家族:

 黄(王)、金、 钱、 富(傅):

 黄(王)

 家在澧浦、 金家发迹在马鞍山、 钱家辉煌于二仙桥、富(傅)

 家集中于傅村。

 人文荟萃, 文化积淀深厚。

 二仙桥位于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 据有关资料考证是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鏐后裔迁此建村, 聚族而居, 二仙桥是典型的江南古镇。

 其形成历史有 2000 年以上, 现存古建筑 50 多幢, 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雕刻精美, 保存完好。

 该村背山面水, 整个村落布局别具一格, 呈北斗七星状分布, 整体方正。

 巷路条石铺成, 笔直对称。

 巷路尽头皆设骑马楼或箭楼, 夜晚关闭, 宛若城堡。

  该村落具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

  该村落布局别具一格, 保存完好, 在金华及江南地区的古建筑群中实属罕见, 尚未开发, 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 该村落内的古建筑是徽派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以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造型别致, 布局合理, 砖、 石、 木“三雕” 雕刻精美, 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

 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 为省辖地级市, 金华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沿伸的交通要塞, 是浙江中西部的交通、 信息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有 3 条铁路(浙赣、 金温和金千)

 在金华市区交汇, 8 条高速公路将在金华汇合, 其中 3 条已经建成通车(杭金衢、 金丽温、 甬金), 2 条正在建设之中(诸永、 台金)。

 同时, 以金华市区为内核, 义乌、 东阳、 永康、 兰溪为紧密层的浙中城市群快速通道基本建成, 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

 城市群功能日趋完善。

 仙灵圣地

 帝王故里----二仙桥古村落位于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 二仙桥距金华老城 7. 5 公里, 沿赤松溪而建, 金华-杭州 03 省道穿村而过, 杭—金—衢高速公路、 金—丽-温高速公路、 金—甬(宁波)

 高速公路均在二仙桥互通交会, 是三条高速公路的互通枢纽之地。

 交通十分便利; 地势平坦, 处在黄大仙赤松宫风景区上山必经之路上。

 又是黄大仙赤松宫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是璀璨的明珠, 被一条澄澈的赤松溪串在一起, 熠熠生辉, 处处闪耀着文化的灿烂光芒, 是现时天然的休闲度假、 文化旅游的绝佳胜地。

 二仙桥距金华老城 7. 5 公里, 出东关至下于、 廊下经二仙桥向下、 中、 上牌塘, 沿石牌至佛堂、 义亭、 义乌、 浦江, 直通杭州, 是古金浦杭的惟一通道。

 至今这条道上仍依稀可辨中间嵌着宽 60 厘米、 长 120 厘米的青石板条和两旁铺就的鹅卵石, 道路各段落如东孝街道的廊下村和曹宅镇的大黄村, 幸存着当年的驿站亭阁, 好一副“古道边、 驿站旁” 的旧时景象。

 《玉泉钱氏宗谱》 卷首载:“其地为金浦孔道(注:

 孔道即为必经之道)

 轮蹄车马络绎不绝, 当疾雪暴雨风雪交至, 担夫行客日 暮巅沛, 往往有公见而悯之,灯烛雨笠乞无不与, 或冻馁无告必体恤备至。” 由此不仅可见当年古道繁华之一斑,亦足见二仙桥民风敦厚、 一心向善, 二仙遗风信手可觅。

  (三)、 自然地理环境 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省级园林城市, 森林覆盖率为 60%, 境内山青水秀, 风景名胜众多。

 同时, 金华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山水生态城市, 以“三江六岸”为中心, 山水在城里, 城在山水中, 人居环境优良, 非常适宜居住和创业。

 去年,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⑴、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 为省辖地级市, 位于东经 119° 14′ —120° 46′ 北纬, 28° 32′ —29° 41′ , 南北跨度 129km, 东西跨度 151k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温暖湿润。

 ⑵、 本项目区地处金衢盆地, 具有小盆地黄土丘陵的林业特征。

 ⑶、 自然灾害对本旅游区不构成制约性影响。

 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四

 季无干旱。

 二、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项目的必要性 赤松镇人民政府把发展作为强乡富民第一要务, 该旅游项目的提出, 就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解决老百姓共同致富的问题, 以及满足社会、 经济需要的重大举措, 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 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当前, 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追求高尚、 健康、 优雅舒适, 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 回归大自然、 发展体验经济、 增强眼球经济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该项目在这两方面有独得的优势, 开发旅游资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 是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 创造财富的战略选择。

  (二) 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优越的区位优势,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 项目基础牢固, 前景广阔, 发展空间大, 风险系数小。

 由于地处 4A 级双龙及黄大仙景区旅游线路上, 所以客源充足, 用以作为访古、 避暑、 度假的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 其电力、 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③ 与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 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

 追求文明、 向往高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 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④ 从市场经济上来讲, 项目的开发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只要抢得市场先机, 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 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 只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有效开发有效资源, 它将成为投资见效快、 风险系数小、 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

 三、 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该项目突出的旅游优势:

 一是有良好的人文资源优势, 纯朴的民风, 热情的人民。

 二是有二仙桥古村落的历史底蕴。

 三是有二仙桥古村落的古建筑及历史遗产, 观赏性很强。

 四是沿赤松溪而上有黄大仙赤松宫及尚未开发的可与双龙洞相媲美的天然溶洞上霄洞。

  项目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分三期建设:

  第一期为二仙桥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

 主要有村落环境整治、 古民居和祠堂维修、 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展示等。

 工程完成后, 将使二仙桥古村落成为金华地区具有本园特色的重要人文参观游览景点。

 项目总投资 8000 万元。

 其中:

 1、 组建古村落保护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同意开发、 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 完成各类现有建筑物以及其他资产的评估工程, 采...

篇三: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日期:

 2015-12-2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4SJB49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 B-b/2015/03/085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项目( 15SYC — 178 )作者简介:张保伟( 1986 —),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时代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以常州焦溪古村落为例张保伟(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

 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应该得到重视并加以保护。

 江苏省常州市的焦溪古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在“旅游 + ”时代,运用“旅游 + 开发”“旅游 + 保护”“旅游 + 规划”“旅游 + 生态文明”“旅游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 + 互联网”等策略,促进焦溪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旅游 + ;古村落;常州;焦溪中图分类号:

 F 590.7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06 ( 2016 )

 02-0038-04On the Strategy of Ancient Village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Tourism-plus Era: A Case StudyZHANG Bao-wei(Department of Tourism,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 China)Abstract: As 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cient villages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and well pro-tected. Jiaoxi Ancient Village, located in Chang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s one of China ’ s well-knownhistorical, 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tourism-plus era, the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Jiaoxi Ancient Village are to be adopted, which are tourism plus development, tourism plusprotection, tourism plus planning, tourism plus eco-civilization, tourism plu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tourism plus the Internet.Key words: tourism-plus; ancient village; Changzhou City; Jiaoxi Ancient Village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和传承好有着着传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场所和历史文化基地—— — 古村落。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乡土文化变得越来越少。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强调:

 当前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是古村落,但近十年间,平均每天有 200 多个古村落消失,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在“旅游 + ”时代,传统古村落若能抓住机遇,适应新业态,就能实现活化升级, 让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一、 “旅游 + ”时代的到来(一)“旅游 + ”的内涵当前,国家旅游局正在大力实施和推进“ 515 ”和“旅游 + ”发展战略 [1] 。

 “旅游 + ”是指充分发挥旅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2016 年 4 月第 16 卷 第 2 期Apr.2016Vol.16 No.238DOI:10.13659/j.cnki.wxsy.2016.02.004

 第 2 期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以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2] 。在整个过程当中,“旅游 + ”可以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旅游 + ”可以通过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来拉动需求,推动市场;可以不断“ + ”出价值和惊喜;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全民广泛参与、广泛分享、广泛受益;可以充分运用开放性、 动态性和多样的特点充分拓展。(二)“旅游 + ”的意义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推进“旅游 + ”,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旅游 + ”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 + ”创造了条件。

 从战略层面上,推进“旅游 +”国家重大战略,推行旅游 + “五位一体”建设、旅游 +“五化”战略、旅游 + “一带一路”构想等战略 [2] 。从重点行业方面,推进“旅游 + ”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旅游 + 研学、旅游 + 交通、旅游 + 休闲度假、旅游 + 新型养老、旅游 + 健康养生和旅游 + 购物等。在热点领域方面,推进“旅游 + ”,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旅游 + 互联网,以信息化武装旅游;推进旅游 + “美丽中国”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推进旅游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推进旅游 + 外交,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二、 古村落研究的进展古村落是集建筑、民俗、文化、环境、生态文明于一体,并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审美、游憩休闲、科学研究等诸多价值属性的综合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 。(一)国外古村落研究进展国外对古村落的研究开始较早, 其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泛。

 在古村落文化研究方面, Roberta 和Lee 选取加拿大的古村落案例研究发现, 古村落文化的发展作为旅游资源、社会关系、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前提基础, 是区分不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4] 。

 在古村落社区参与方面, Sautter E T 、Ryan C 和 Burns G L 通过对传统村镇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了旅游对当地社区造成的影响, 对当地居民支持某一旅游项目或旅游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评估 [5] ; Tosun 在通过对土耳其的一个古镇居民的旅游感知调查后, 提出了参与性模型( Participatory mode )[6] 。(二)国内古村落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古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研究和开发研究两个方面。

 在保护研究方面,王咏、陆林等以宏村、西递为例,对其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研究方面,黄成林选取西递、宏村为例,分析了其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需要在旅游交通、形象、景点的建设以及营销及经营方面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7] 。

 刘沛林研究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开发的具体措施 [8] 。

 张鹏杨通过探寻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真实性”,以云南省石龙村为例,提出了其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开发策略 [9] 。此外,在地域古村镇研究方面,冯颀军通过研究惠山古镇祠堂群建筑的文脉和以“水”为中心的建筑群落,分析了其建筑空间吴文化的特征体系和文化价值 [10] 。

 李堃以西塘古镇为例,在分析了西塘古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提出了通过提升旅游产品层次、 加强社区参与和科学平衡西塘古镇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等方法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11] 。三、 常州焦溪古村落旅游的发展现状(一)研究区域概况“中华龙城,江南常州”是拥有 3200 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是科技名城、宜居福地,也是一个爱心之都、慈善名城。古镇、老街、古村落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肌理,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特殊资源。

 作为江南水乡城镇体系的重要构成,古镇、老街、古村落也是常州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3 — 2020 )》要求重点保护好已经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和各级历史文化名村, 以及目前仍保存完好、有一定价值的古镇、老街和古村落。提出保护好历史村镇的格局和风貌, 包括老街传统尺度和界面,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传统建造特征等。鉴于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常州市古村落的开发保护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 — 焦溪作为研究对象。(二)焦溪古村落概况焦溪村地处武进、无锡、江阴交界处,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绵延不断。

 历史最早可追张保伟:“旅游 + ”时代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39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16 卷溯至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尧舜禹时代。

 焦溪古村依山傍水、格局完整,有府外关城之称。

 历史上老舜河、龙溪河、西街河等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其传统特色肌理保存较为完整,现存有“一河、四桥、七街、两巷、十三弄”。

 古村街巷多形成于清朝和民国时期,路面保留原有的金山条石。焦溪古村落从唐代元年间(约公元 810 年)算起,至今至少已有 1200 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现如今的焦溪古村落仍具有五大特色,它是常州乃至江南地区“依山傍水格局完整的府外重镇、形制完整保留至今的传统街巷、黄石半墙南地北风的特色建筑、 商贾遗风江南特色的传统市镇和崇德尚学华夏圣贤的人文盛地”。2014 年 2 月 19 日, 焦溪村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成为常州市正在规划的第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4 年 11 月,常州市焦溪古村落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成为常州市继杨桥古村落之后的第二个中国传统古村落。(三)常州市焦溪古村落的发展规划为了加强对焦溪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规划管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与弘扬文化传统,维护古村落的传统风貌, 促进焦溪历史文化名村的可持续发展,常州市编制了《常州市焦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划定了焦溪村的规划范围和核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焦溪村现有的“一河、四桥、七街、两巷、十三弄、多圈门”的整体空间格局。

 基于“真实保护、品质提升、风貌协调、合理利用”的原则, 挖掘焦溪圣贤文化精髓,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古宅、古街、古巷、古弄、古河、古桥等“六古”为载体,展示以“黄石半墙”建筑为特色的江南水乡风貌,打造“有风景、有生活、有文化”的“千年古村,圣贤焦溪”。四、 “旅游 + ”时代下焦溪古村落的发展策略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

 “旅游 + ” 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 ”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在“旅游 + ”时代,焦溪古村落更是可以通过“旅游 + ”的形式进行可持续开发和保护。(一)旅游 + 古村落规划作为指导旅游地建设和旅游资源发展方向、决定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要求的客源市场, 来访游客是最主要的外来因素 [12] 。

 焦溪古村落一定要考虑游客的行为特点, 不能过多地强调历史文化的呈现和商业气息的打造, 而不考虑游客生理本能的感受和需求。

 要遵循规划引领的原则, 实施“旅游 + ”时代下的科学规划,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3 — 2020) 》和《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 等与名城保护相关的管理办法进行科学、和谐规划,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规划对需要修建的古村落建筑展开修整。(二)旅游 + 古村落开发性保护焦溪古村落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注重整体保护,以村、镇整体保护为主,做好古村落资源的科学整合。在“旅游 + 开发性保护”的背景下,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做好古村落的全面调研和普查,以保护为前提,划定古村落保护红线,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应保护好古村落里有价值的历史风貌, 避免对古镇原有的人文古迹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要进一步扶持现已存在的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 不仅要注重保护和利用乡土人文生态, 更要大力传承焦溪古村落的民间传统文化和工艺。(三)旅游 + 古村落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指出“高手在民间,破茧可出蚕”。换句话说,就是大力推进“旅游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旅游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国家旅游局要求完成好 3 年引导和支持百万返乡农民工、 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旅游业实现自主创业。对于焦溪古村落来说,首先, 当地政府可以出台有利焦溪古村落发展的政策,比如:给予在古村落创业者一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利用社会资本盘活传统项目。

 其次,扶持发展“旅游 + 创客”模式,引导创意文化人才到焦溪古村落来创业,而村民也能保留原有的生活。

 最后,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帮助创业投资者可持续地开发保护古村落,促进焦溪古村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四)旅游 + 古村落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旅游是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载体和需求动力。

 一座城市的记忆就是文化, 要深度挖掘焦溪古村落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焦溪有着千年的远古传说,有着讲不完的典故。从最早的舜到吴国公子季札再到白居易,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街仍保存着 “进士厅”, 保留着传统美食和滩簧、说书、宣卷、马灯等民间文艺。

 在对传统村落保护和40

 第 2 期 张保伟:“旅游 + ”时代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利用的同时, 充分打造焦溪民间传统文化和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在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把虞舜的道德文化,季子的诚信文化,焦丙、是仲明、承越的书院文化,菊花诗社、舜溪风采、耕读斋的书画诗词文化等全部扶持起来,这一切都是千年焦溪文化的根脉,也是区别任何古镇的特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近现代都是不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财富。(五)旅游 + 古村落生态文明因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焦溪古村落周边山体上大规模兴建了采石场, 给焦溪古村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古村落周边的几座山体被大量开采, 生态景观一面青山碧水, 另一面则尘土飞扬。舜河支流也遭到了轻度污染,部分古村落房屋倒塌。要尽量加以利用能够复建的古河道,可以借鉴同里古镇的做法,根据历史水系,打通焦溪古村落原有的水路通道,恢复消失河道,展示出鲜活、灵性的江南水乡风貌。转化焦溪生态价值、传播和分享生态文明,使古村落建设成为建设美丽常州、美丽江苏乃至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六)旅游 + 古村落互联网2015 年...

篇四: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部湾论坛一、古村落旅游和乡村旅游村落,又称传统村落,是指自清代以前(包括清代)形成并遗存至今以及其环境状况、建筑风格、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均得到较好保存且地域传承基本保持不变的村落。[1]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28个省共646个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39个村落入选,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共四个,除萝村外,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部入选。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地域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要素,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方式。[2]古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是指借助自清代以前(包括清代)遗存至今的乡村传统的文化、艺术、民风以及民俗等古文化,开展的以观光、休闲、考察、研究等为主要类型的旅游活动。[3] 古村落旅游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及差异性等特点。二、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传统村落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沿海的西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涉及了广西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等地方,其中玉林和崇左主要为其提供交通和物流服务,这也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除玉林市北流市民乐镇萝村外,其他的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古北部湾经济区古村落旅游发展探析□张银玲(玉林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摘 要]古村落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芦村是北部湾经济区首批四大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享誉四方。大芦村的古村落旅游正处在成长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采取诸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在岗人员素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大环境整治,创造整洁、舒适环境;积极宣传促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完善利益分配,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等对策来促进其旅游业快速发展。[关键词]古村落旅游;大芦村;北部湾经济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71(2018)01-0057-04— —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收稿日期]2017-06-2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广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主持人:张银玲,课题编号:2017KY05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银玲(198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第39卷 第1期2018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Vol.39 No.1(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57万方数据

 2018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泛北部湾论坛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和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同时又都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三大名村同时于2012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在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大发展的今天,政府应整合区内的中国传统村落,使其联合成为古村落旅游区,将古村落旅游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三、大芦村主要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文化价值(一)大芦村概况大芦村位于广西钦州灵山县城东郊8公里处,是北部湾经济区三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享誉四方,民宅建筑古老,文化内容丰富且村内古树参天。2007年5月,大芦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大芦村地灵人杰,人们富而思进,富而思学,历代村民都重教兴学,因此,劳氏家族英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官宦之家、文化之家,仅明、清就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1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明、清历代王朝封赠。劳氏家族的不断进取,使得这个家族的基业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展,也使得大芦村的文化源远而流长。[4](二)大芦村“三古”旅游资源及其文化价值1.古建筑《大芦村古村历史简介》中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县儒学廪生劳经卜居大芦村,为大芦村劳氏第一代始祖,明朝中期到清朝末叶,大芦村劳氏祖辈创业守成,先后建立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蟠龙堂、东明堂、陈卓园、富春园和劳克中公祠(包括已毁掉的文昌塔),三塘湖泊环绕,形成劳氏宗族聚落群居建筑面貌,占地22万平方米,保护面积45万平方米。[5]大芦村劳氏古民居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主要表现在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风水文化及宗族体制等礼制观念等,现建筑群保存完好,古宅内民俗文化积淀丰富,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具有多样化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古楹联1999年经过广西民间协会评审,大芦村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大芦村现珍藏有明清时期创作并沿用至今的楹联三百多幅,这些楹联从明清时期开始已经沿用了四百多年,至今仍在节庆期间被各家各户沿用,楹联可分为春联、门联、婚联、寿联及祝贺联等,其内容多为修身、持家、创业、报国,楹联不仅文化内容丰富,而且工整规范,艺术造诣较高,有着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3.古树大芦村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古树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古荔枝树,在村中池塘边就有很多古荔树,据村民介绍,大都有三百年左右历史;第二种是古樟树,在三达堂附近有两株大樟树,栽种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第三种是大叶榕树,石碑记载也是栽种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此外,大芦村中出产的“三月红”荔枝和椪柑色泽鲜艳、味美、质量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又被称为“荔枝村”,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6](三)大芦村民俗旅游资源民俗资源是古村落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大芦村人至今还保留较多的风俗习惯,这在一些传统节日上都有所体现,比如农历二月初二的春社、三月初三的插青、四月初八“浴佛节”、五月初五的“龙船节”、七月十四日吃茄瓜粥,还有八月十八日“还年例”或“岭头节”上的“跳岭头”等,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是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岭头节是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58万方数据

 泛北部湾论坛张银玲 北部湾经济区古村落旅游发展探析名。节日期间有祭祀祖先、跳师公戏、武术表演等节目,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四、大芦村古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些年在工业和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古村落正面临衰落或消失的困境,增强古村落保护意识并付诸实践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促进大芦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灵山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办公室,与佛子镇政府共同管理大芦村。灵山县在2009年为大芦古村风情旅游景区编制了总体规划;大芦村在 2011 和2012年时分别投入400多万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基础道路、停车场及景区大门等项目进行了改造和重建;政府和旅游局在2013年投入1000万建设大芦村并成立了4A景区申报办公室;现阶段,政府正继续以把大芦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并为之努力。[7](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受限于开发时间和资金等因素,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古村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大芦村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村中只有少数规模较小的农家乐餐馆,接纳人数有限;没有专门的旅游住宿设施,游客一般是到就近的灵山县住宿或投宿在当地农民家中;村中部分景点介绍词缺失,指示牌不明确并且缺少必要的路标。交通方面从灵山县到大芦村有两种方式,一是坐县城小巴,用时近一小时;还有一种是坐三轮车,一般可坐三、四人,半小时可到达大芦村,但涉及到小巴时间长及三轮车涉嫌超载导致不安全等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政府、村集体、旅游开发商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应该在保证古建筑保护资金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对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尽快建设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脚步。[8](二)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在岗人员素质人才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才的配备不仅涉及数量,更涉及到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从业素质。目前大芦村的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如餐馆及饭店服务人员、三轮车车主、旅游商品售卖者、导游等大都为当地的居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些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不利于古村旅游业的开展和旅游形象的树立。旅游管理部门应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可从古村所在钦州市的高校或回家就业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中招聘相关人员,充实景区的旅游人才队伍;同时应加强对在岗人员旅游知识的培训和服务的规范及管理,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的总和,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小。大芦村的旅游资源开发目前都比较集中在古建筑群上,但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可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一些参与体验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如开展一些农家手工制作活动和古装民俗婚礼表演活动,也可让游客参与到放花灯、孔明灯祈福活动、划龙舟体验活动和金秋农副产品拍卖活动中去,从而完善产品形式,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其过夜消费的几率,创造很多的旅游收入。旅游商品方面,大芦村内的商店有十家左右,主要经营日常用品,没有特色商品销售,更看不到专门的旅游商店,集贸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灵山县的特色旅游商品有荔枝、椪柑、龙眼干、桂圆肉等水果,另外,旅游商品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如楹联、民居、古树等可拍成照片,制作成旅游小册等出售,还可经营一些灵山当地的特产,如灵山花石、竹编工艺品等。(四)加大环境整治,创造整洁、舒适环境古村落旅游发展中旅游环境的打造成为关键环节,环境质量的高低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度产生着较大影响。大芦村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问题,村民居住区附近垃圾遍地,水塘边随处可见丢弃的生活垃圾,还出现古建筑内人畜混居的情况,卫生条件差,这些都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大整治力59万方数据

 2018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泛北部湾论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需要在景点内醒目位置树立游客警示牌,提醒游客文明旅游,不随处乱扔垃圾,此外,还需要约束当地居民的行为,不乱扔垃圾、规范牲畜养殖、不随意晾晒衣物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五)积极宣传促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宣传促销手段多样,如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和网络促销等方式。从网络宣传方面看,大芦村有自己的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但网址内容多侧重于日常生活内容,不是专门的旅游网站;在大芦村所属的灵山县旅游局网站上,虽然从六要素方面对大芦村的旅游情况作出了介绍,但仍然不够深入和真实;在钦州市最大的两个旅游网站“中国·钦州”和钦州市旅游局网站上,关于大芦村的景点内容也相对比较少;大芦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很少出现在大的旅游网站或著名的旅游频道,影响力不大。对策方面,第一、古村拍摄过一些影视作品,如《寒秋》等,可利用影视剧的宣传效应,提高古村知名度;第二、建立独立的旅游网站并利用县、市、自治区甚至国内知名广播、电视、推介会、报刊和网络等的宣传优势对古村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促销;第三、把握机遇,利用历史文化名村和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号打响知名度。第四,加强区域合作,与其他景区、旅行社及影楼合作,推广旅游线路。(六)完善利益分配,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受到旅游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及居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大芦村村民只是从事着旅游业中技术含量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岗位,如餐馆及饭店服务人员、三轮车车主、旅游商品售卖者等,参与人数有限且获益较少;同时,大芦村的建筑大多属于村民个人所有,旅游开发中忽视了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发展的进程。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重视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提高其参与的程度和水平。首先,增加就业岗位并鼓励村民参股入股,使村民真正从旅游发展中获利。其次,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增强其参与旅游的竞争力和责任意识。第三,对村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村民参与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开设特色饮食餐馆并参与民俗文化表演节目等,使社区居民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增加景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保持文化的原真性。五、结语大芦村是北部湾地区首批四大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其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涉及古建筑、古楹联、古树及特色民俗旅游资源等。结合大芦村所处的钦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议大芦村在古村落旅游发展中,采取文化旅游为主导,辅以农业旅游及生态旅游形式,加大政府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宣传促销并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古村落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王惠琴.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以婺源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2008.[2] 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 [J].经济地理,2007,27(3):509-510.[3] 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5-7.[4][7] 灵山网 .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 .2015.9.http...

篇五: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研究

 —— 以 张掖市 七彩丹霞小镇为例

 中文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特色小镇的培育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色小镇不仅是就地城镇化合适的载体,而且还是生态高端特色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旅游型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注重“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协调发展,结合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各种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近年来旅游型特色小镇在整个旅游市场的带动下以及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匮乏、投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理清特色小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的规划建设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提供具有科学性、普遍性的发展建议。

 本文以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实地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小镇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

 (1)结合张掖市临泽县的旅游环境以及七彩丹霞小镇的建设现状对小镇进行 SWOT 分析。

 (2)基于 SWOT 分析的结果,对七彩丹霞小镇的旅游专项规划进行分析。

 (3)从小镇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结构、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对旅游型特色小镇进行分析研究。

 (4)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张掖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环境评价体系,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权重分析,并对求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分析。

 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万方数据

  II (1)七彩丹霞小镇虽然存在如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困境,但是也有如国家政策倾斜、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等潜在的机遇,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七彩丹霞小镇是七彩丹霞景区的旅游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承载地。根据对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并对景区以后几年的接待人数和经济效益进行预测,进而确定小镇―一带,四片区‖的旅游空间布局,依据现状情况规划落实重点项目,为旅游型特色小镇提供科学、个性的旅游发展方案。

 (3)七彩丹霞小镇整体规划建设通过抓住河西特色,把握生态和谐发展,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并对道路系统、生态绿地系统、特色风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进行规划。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规划战略。

 (4)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张掖市整体上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旅游,七彩丹霞,乡村振兴

 万方数据

  III Study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type characteristic Towns ——The colorful Danxia town in Zhangy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recent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has been highly concerned by government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not only suitable carriers for local urbanization, but also for the Eden o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high-e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The tourism-type characteristic town is one type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which focuse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ecology and life‖, combin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takes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factor. Meanwhile, it improves various related industries. Recently,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tourism market and policy support, tourism-type town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However, the vulnerable economic foundation, public service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cking talents, and scarce investment channels have led to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type town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lorful Danxia town in Zhangye City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univers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tourism-type characteristic tow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lorful Danxia town in Zhangye.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case study methods,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mbined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The main study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 (1) The SWO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light of the tourist environment of 万方数据

  IV Linze county in Zhangye and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colorful Danxia town.

 (2) Base on the results, the special tourism planning of colorful Danxia town is analyzed.

 (3) Plan principles, objectives, structure, land using and special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with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4)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s in Zhangye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weigh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resour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by AH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is simultaneously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are:

 (1) Although there are difficulties in constructing the colorful Danxia town such as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weak infrastructure. The til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abundant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provid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2) Colorful Danxia Town is the carrier place for tourism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ra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we will locate its core and opportunity market and forecast th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next few years. Determine the tourism space as ―one area, four areas‖, plane and implement the key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ject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personalize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for tourism-type towns.

 (3)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lorful Danxia Town will be carried out by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xi.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y,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re also considered. Special projects such as roads, ecological systems, special features and public facility will be taken. Finally, give a representative and universally applicable planning strategy.

 (4) Indexes fo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the resour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have been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Zhangye integrally provid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s, new urbanization, tourism, colorful Danxia, rural revitalization 万方数据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1.1 特色小镇的缘起 ......................................... 1

 1.1.2 特色小镇宏观政策研究背景 ............................... 2

 1.2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4

 1.3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5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6

 1.4.1 研究的目的 ............................................. 6

 1.4.2 研究的意义 ............................................. 7

 第二章 国内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9

 2.1 地方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9

 2.1.1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9

 2.1.2 西北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10

 2.1.3 甘肃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14

 2.2 旅游型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15

 2.2.1 国内旅游总体状况 ...................................... 15

 2.2.2 国内特色小镇旅游现状 .................................. 16

 2.2.3 国内全域旅游发展进程 .................................. 17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9

 3.1 相关概念 ................................................... 19

 3.1.1 新型城镇化 ............................................ 19

 万方数据

 3.1.2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 19

 3.1.3 旅游型特色小镇 ........................................ 21

 3.1.4 乡村旅游 .............................................. 21

 3.2 研究区域概况 ............................................... 22

 3.2.1 地理位置 .............................................. 22

 3.2.2 地形地貌 .............................................. 22

 3.2.3 气候条件 .............................................. 23

 3.2.4 水资源 ................................................ 23

 3.2.5 旅游资源 .............................................. 23

 3.2.6 七彩丹霞小镇旅游开发潜力 .............................. 25

 3.3 研究框架 ................................................... 27

 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8

 3.4.1 研究方法 .............................................. 28

 3.4.2 技术路线图 ............................................ 30

 第四章 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规划建设实证研究 ............... 31

 4.1 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 31

 4.1.1 规划动因 .............................................. 31

 4.1.2 项目区位与现状分析 .................................... 32

 4.2 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 SWOT 分析 ................................ 39

 4.2.1 优势分析 .............................................. 39

 4.2.2 劣势分析 .............................................. 41

 4.2.3 机会分析 .............................................. 42

 4.2.4 威胁分析 .............................................. 42

 4.3 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旅游专项规划 ............................. 43

 4.3.1 旅游开发现状 .......................................... 43

 4.3.2 旅游市场分析 .......................................... 44

 万方数据

 4.3.3 效益分析 .............................................. 48

 4.3.4 旅游空间布局 .......................................... 50

 4.4 张掖市七彩丹霞小镇规划建设方案 ............................. 53

 4.4.1 规划原则与目标 ........................................ 53

 4.4.2 规划结构与土地利用规划 ................................ 53

 4.4.3 规划建设方案分析 ...................................... 56

 4.4.4 投资概算与融资模式 .................................... 59

 4.5 张掖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环境评价 ........................... 63

 4.5.1 ...

篇六: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X 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

 前 言

 赣州是中国客家人聚居的五大省之一,初步统计,这里居住着 200 万客家人,他们主要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客家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从闽、粤、赣原乡地迁入赣州的。由于赣州地处内陆,农耕文化保留得较完整,加之客家人的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封闭性,使这里的客家人群落至今仍保存着较原始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赣州客家文化弥足珍贵之处。

 在赣州这一中国西部特大城市东部的白鹭村古村落,全镇人口 2.3 万,但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这里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着客家人的古老习俗。以白鹭村古村落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 50 万客家人,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客家人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由于主要聚居在川西的赣州东山区域,所以学术界统称为“东山客家”。

 东山(即龙泉山脉)客家人在赣州市城市发展向东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两难选择,都市文化的进程迫使东山客家人思考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时候,东山客家人选择了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也发现,那些保留完好的客家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掘并表现出来。白鹭村古村落西距赣州 18 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 11 公里,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洛公路通达,位于特大城市近郊,可进入性好,地处赣州平原和龙泉山脉的接合地带,是花果山省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1999 年 2005 年期间,赣州东郊的客家重镇白鹭村古村落政府委托我们编制赣州市白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总体策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列方案实施后,白鹭村古村落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05 年 10 月 12 日,世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在赣州正式开幕,这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相聚美丽的“天府之国”,共话亲情友情,共谋合作发展,此次“世客会”的主会场就设在位于赣州以东的“西部客家第一镇”白鹭村古村落。世界客属第 20 届恳亲大会的召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客商在赣州的投资就上 100 亿元,不仅为白鹭村古村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对整个赣州省、赣州市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辐射效应。白鹭村古村落的崛起,使其成为了赣州省、赣州市与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界联系的一座桥梁。“世界的白鹭村,永远的客家”,白鹭村古村落真正成为了世界客家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栖息地,成为了世界的古村落。

 第一部分 赣州市白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总体策划 一、白鹭村古村落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白鹭村古村落位于赣州市东郊赣州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西距赣州18km,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 11km,距成渝高速公路立交桥接口 4.6公里,东邻万兴镇,西邻西平镇,南接同安镇,北距洪安火车站 7 公里。规划范围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21′,北纬 30°39′。

 2、地质地貌 白鹭村古村落所处地域在地质上属龙泉山断裂带北东端西侧斜坡和川西平原交汇地带。在构造上,龙泉山的隆起和川西平原的下陷,是受一组北东向断裂活动所引起,例如龙泉经白鹭村、金堂至绵阳的大断裂分开了龙泉山和川西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在规划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系和白垩系地层,很少出现侏罗纪地层。在玉带湖以东、三道财神一带,主要为棕红色夹灰色砂岩粉砂岩,偶尔夹少量黄绿色页岩(蓬莱镇组 J3p);在玉带湖及五里坡一带,出露地层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下部为砖红色砂岩粉砂岩(天马山组 K1t);在五里坡、熊家嘴一带及坝丘、台地,多为棕红、砖红色泥质细砂岩夹泥岩(夹关组 K2t);而棕红色砂岩泥岩,多分布在平坝台地或小丘基岩裸露部分(灌口组 K2g)。第四系地层除下更新统未出露以外,其他有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亲统地层出露。

 规划区域位于龙泉山脉北东段西侧及川西平原边缘带,以山地为主,约占规划面积的 3/4。最高处三道财神,海拨 706m,平坝最低处为 514m。因此,总的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及平坝型。

 3、气候土壤 规划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多在 15.5℃-16.6℃,山地年平均气候多在 15.5℃左右。山地和平坝最低气温在 1 月,平均气温-5℃-5.1℃,最热月为 7 月,平均 26.1℃-34.1℃,最热时山区为 35℃,平坝为 40℃。所以,规划区内的气候状况,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也是赣州市郊度假、消夏的好去处。

 区内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基岩裸露,出现地层主要是侏罗纪上统的蓬莱组,白垩的夹关组,因此其土壤主要为上述母岩风化剥蚀,形成残坡积的紫红色砂质泥质性粘土,有利于多种林木及农作物的生长。沿河沟冲积形成的红沙组及半沙组土壤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该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对规划区及外围的绿化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速生树,在 3 年内能保证成林。

 4、水文地质 本区年均降水量为 974.4mm,78 月降水占 51%,12 月降水量最少。由于区内山地占绝大部分,加之地貌特殊,地表水补给范围大,有利于储蓄积水,经徐家河、李家沟、胡家沟汇集于玉带湖,给予本区丰富的供水资源。玉带湖面积200 亩,储水量 120 万 m3。从长远着想,若将坝基加固增高,湖面和储水量都会增大,为中远期旅游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白鹭村正处于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带,又是赣州平原下风下水地带,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水文地质队打井一口,日出水量在 1020m3,深度在 80m 以上。又据规划组实地踏勘,见居民饮用水多为打井取水,一般 35m 深即可取水。水量丰富,水质很好。这主要是白鹭村古村落处在洪积裙特殊地貌单元之上,三峨山、李家沟山地大面积补给区地表经流浅层间隙水所至。而且浅层地下水源区大多保留原始自然风貌。从中长期规划来看,白鹭村古村落可显现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

 (二)经济发展状况 据 1998 年统计,白鹭村古村落工农业总产值达 3.2 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

 1.02 亿元,全镇总人口 21701 人,城镇人口 4132 人,其中客家人占 85%以上。居民年均收入达到 3160 元。

 (三)基础设施现状 古村落现有日供水 6200 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新建的电信大楼装机容量20000 门的程控电话投入使用,配置有 3.5 万千伏的变电站一座,有 2 所医院,其中区级医院一所,设备齐全,并有总面积为 600 多平方米的贸易市场一个。所有这些,都为古村落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旅游开发现状 在策划已前,白鹭村古村落还未开始旅游开发,旅游还未形成产业,旅游资源基本上闲置,旅游业处于原始的,自发的状态,以南华宫为代表的古村落,每年都要接待部分前来考察的游客,由于没有形成旅游业,吃、住、行、玩、娱、购未成体系,所以也没有产生较大的旅游产业,连接待人数和收入都未有统计资料。玉带湖、一道财神等景点有时也有自发的游客来泛舟船和野炊。这种状态是无法产生旅游效益的。

 二、白鹭村古村落旅游开发 SWOT 分析 (一)旅游开发条件和机遇 白鹭村古村落发展旅游业有着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发展旅游业的支撑因素很多,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不利因素和风险,现将各方面的因素列于下表进行分析。

 表 2-1 旅游开发条件机遇分析

 素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机遇 风险 域经济环境 赣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 GDP 和人均 GDP 持续增长,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时间和货币在不断增长,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比例不断增大,以及赣州市民特别喜爱节假日休闲游。

 下岗职工增多,城镇居民为适应住房改革不得不将多年的积蓄用于买房,在几年内都将影响旅游市场消费,但小尺度的近郊旅游所受影响不会太大。

 赣州城市向东发展已成定制并正在付诸实施,白鹭村即将成为赣州市区边缘的唯一古村落,城市化发展、人气的东移,投资力度的加大为白鹭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了这几年内旅游者购买力的大小。城市东扩及白鹭村古村落的城市化将破坏古村落的原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和不按规划实施都将毁灭旅游业。

 引力 由于旅游产品定位为客家文化旅游,使白鹭村旅游产品在赣州独具特色,在赣州市具有不可替代性,使白古村落周边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古村落仅一条主街道,且复旧还要投入大量资金,镇周围及山上生态环境差,基本上缺乏大面积的森林绿90 年代以来国内旅游市场的全面启动,国内旅游者对新开发的旅游地的好奇心,赣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促销经费匮乏,以及经营管理者不懂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在

 鹭村旅游一开始就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对港、澳、台、粤、闽、赣等地区游客和赣州市及其周边游客,以及天下客家人都有吸引力。

 化,严重影响游客的感知。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出现兴旺局面。世界客家人的寻根、探亲,客家文化研究已成为热点,在大陆内地开发出一个保护较完好的古村落,对世界客家人都有吸引力。游客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感知形象。

 象 作为客家文化观光、休闲地的主题形象突出,特色鲜明,是一般风景名胜区所难以比拟的,这将对海内外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尽管规划对古村落的旅游形象定位准确,但在实施和经营管理中,可能使主题形象模糊或有损形象,会使古村落沦为一般旅游地。

 旅游者厌倦了传统旅游方式,而期待新的旅游项目。文化休闲旅游将成为下个世纪初的热点。

 古村落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旅游资源贫乏,必须加以弥补,使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能较好地融为一体,填补旅游形象空白,否则,旅游风险大

 增。

 位条件与可进入性 区位条件优良,距赣州约20km,有成渝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成洛路、成龙路、老成渝公路,三环路可直达或提供多处便捷的通达线路,这些线路通车后,进出白鹭村十分方便,离赣州仅10 多分钟路程。

 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太好,对发展旅游业也未必是好事,因为它很难留住过夜客,减少了游客的逗留时间,每位游客的平均产出值也会降低,白鹭村必须以特色留住客人。优良的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为白鹭村的周末和其它节假日夜间的餐饮娱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以特色吸引回头客,即使不过夜,也会使其多次消费。

 游客对旅游地一旦不满意,可马上重新选择新的旅游目的地,也可能使这里难以留住游客,同时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不满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更快地传播,为古村落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场竞争态势 在赣州近郊的同类旅游景点中,白鹭村区位条件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也最有海外影响力;又是刚开发出的新旅游地;这些都使白鹭村古村在赣州周围,旅游资源富饶,空间分布密集,新开发的景点和旅游项目较多,市场分割厉害,市场竞争激烈。文化观光旅游对近期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不太大,所以白鹭村不能搞单纯的观光旅游,在将白鹭村开发为集文化观光、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地,有助于奠定它在东郊旅游地的领头地位。并近几年来,旅游者可能会喜欢雪山、森林等生态旅游地和温泉、滑雪等健身度假类旅游产品,而这类产品随着旅游

 落在与同类的黄龙溪、安仁镇等古村落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白鹭村古村落具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赣州东郊,除了“桃花会”能短暂地聚人气外,还没有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旅游地吸引游客东移。

 通过它可以将桃花会、农家乐、龙泉湖、十陵等景点连为一体,形成农业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和文化旅游的综合型旅游区。

 开发的深入会不断增多。

 境 在当地政府努力下,古村落基本得到保护,在古村落的南方尚有大片土地未被利用,保证古村落能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规划区内无工业污染。

 三峨山及玉带湖周围山地没有形成森林植被,古村落周边绿化较差,使古村落既无林相、也难以形成季相,严重影响感知和形象。

 规划的实施和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是改变环境的大好时机,绿化规划应优先实施。

 绿化规划不能有效地实施,古村落面貌不能复旧,古村落南郊再建城市化街道,必然毁坏古村落的旅游业。

 游服务古村落尚有较多的存量土地可用于旅游设施的开发,以满足高、中、由于古村落尚未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还不具备,为早期开发和吸引游客增大了难度。

 在规划实施时,采取各种方式引进资金,建立灵活的管服务设施的投入所需资金量大,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增。

 设施 低档游客的需求。

 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服务设施系统。

 游服务与管理 当地客家居民对旅游者的热情友好;服务者热情尽职;当地政府对旅游管理高起点的要求。

 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不熟悉,政府公务员和管理者,以及今后的服务者都要经过系统培训。

 在大力开发古村落的同时,开发人力资源,引进人才,为古村落旅游发展储备人才;投资者也会带来不少的人力资源,对古村落发展是一机遇。低级的服务、管理将在游客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消费者的需求不能正常理解,将带来经营风险。

 (二)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白鹭村古村落古街的中部破坏很大

 ·投资者的文化素质很重要,投资者一定要对旅游和文化有特别兴趣,招商引资方能产生共鸣,投资者才有投资的可能性。

 ·古村落一条古街的中部破坏很大,面临较重的撤迁任务。

 ·通街留不住人,休闲游览空间缺乏。

 ·古村落街道与周围建筑物不协调,缺乏与周围建筑的缓冲地带。

 ·缺乏一个游客问讯中心来明确、提高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对于文化类景点来说,导游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它关系到游客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古村落明显缺乏高水平的导游讲解人员和导游册子。

 ·在旅游策划完成后,古村落应有一个管理...

篇七: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录 第一章 总

 论 ...................................... 3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3 1.1 项目概况 ......................................... 3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3 1.4 编制原则 ......................................... 4 1.5 编制目的 ......................................... 4 1.6 研究范围 ......................................... 4 1.7 项目建设基本原则及项目区选择的理由 ...............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6 2.1 项目建设背景 ..................................... 6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 8 3.1 项目区总体基本情况 ............................... 8 第五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分析 ....................... 10 5.1 建设地址 ........................................ 10 5.2 建设条件分析 .................................... 10 5.2.3 交通、通信、供水、排水条件分析 ................ 11 (1)交通条件分析:

 ................................ 11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目标 ...................... 12 6.1 建设内容 ........................................ 12 第七章 项目实施方案 .................................. 13 7.1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 13 7.2 项目设施原则 .................................... 14 7.3 项目实施方案 .................................... 15 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 .................................. 19 8.1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总结 ............................ 20 8.2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 20 8.3 环境保护措施的主要内容 .......................... 21 第九章 节能节水措施 .................................. 21 9.1 节能的目的 ...................................... 21 9.2 节能的意义 ...................................... 22

  9.3 节能措施 ........................................ 22 9.4 节水措施 ........................................ 23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 23 10.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 23 10.2 劳动卫生安全措施 ............................... 23 10.3 项目运营期劳动卫生安全措施 ..................... 24 10.4 消防措施 ....................................... 24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 ...................... 24 11.1 项目组织管理 ................................... 24 11.2 项目实施进度 ................................... 25 第十二章

 工程招投标 ................................. 27 12.1 招标范围 ....................................... 27 12.2 招标组织形式 ................................... 27 12.3 招标方式和招标内容 ............................. 27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8 13.1 投资估算范围及说明 ............................. 28 13.2 总投资 ......................................... 29 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 .................................. 31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 32 15.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 32 15.2 项目主要风险等级划分 ........................... 34 15.3 风险防范对策 ................................... 35 第十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37 16.1 研究结论 ....................................... 37 16.2 建议 .......................................... 37

 附图:

 青山苗族乡街道立面整治图

  民族风情文化广场规划方案图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苗族风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 1.1.2 项目建设地点 贵州省息烽县青山苗族乡 1.1.3 项目建设单位:

 贵州省息烽县青山苗族乡人民政府 1.1.4 项目法人代表:

 王芳 1.1.3 建设规模与内容 特色小城镇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1)民族风情文化广场建设:占地约 17683.3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3048.55 平方米,包含民族文化展示厅、斗牛场、文化长廊、祭祀广场、管理用房等建设内容。

 (2)民族特色一条街改造:乡镇府集镇所在地青山村街道立面整治约 150 户,约 2 公里道路、水电管网、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

 (3)精品苗寨建设:冗坝村、大凹村、打铁冲村三个民族村寨民居改造约 450 户、分别在三个村建一个公厕及一个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完善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 5681.14 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争取上级资金补助。

 1.1.6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 19 个月,即 2012 年 9 月~2014 年 2 月。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0-2015 年)》;

 (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5)《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总体规划》;

 (6)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7)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8)项目业主位委托我院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4 编制原则

 (1) 应符合国家关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符合《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总体规划》 (2) 坚持政府主导,依法行政,社会参与,属地管理,条块结合, 分级负责,统筹推进,分步实施,规范管理。

 (3)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城乡统筹,综合治理。

 (4) 坚持人人参与,联创共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1.5 编制目的 (1)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研究、论证,判断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建设理由是否相吻合,预期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2)选择合理的经济、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供科学、详实、可靠的依据。

 (4) 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为项目申请、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1.6 研究范围 本报告以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及要求,阐述项目建设的理由及必要性,提出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阐述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建设项目政府资金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对项目进行抗风险能力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 1.7 项目建设基本原则及项目区选择的理由 1.7.1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

  源打造农家乐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2)在调查了解乡镇和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协调发展、提高乡镇未来竞争力,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人文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他们建设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的积极性,努力按照“致富田园、生态家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的要求建设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1.7.1项目提出理由 作为息烽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青山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宋朝时期,苗族同胞就在青山居住,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最著名的是青山村的苗族手工刺秀,工艺古朴,花纹清雅,有插花秀和十字秀等。少数民族的舞蹈独具特色,主要有《芦笙舞》、《板凳舞》、《唢呐舞》等,这些舞蹈极具原生态特征,古朴典雅(每年的“四月八”活动举行)。苗族同胞的柴火豆腐和精制米酒是青山苗族乡最具特色的苗家美食。苗家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浓郁,也是苗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苗家淳朴好客,苗家独具风格的家居和生活方式,以及原生态的礼仪习俗无不浸漫着苗家文化的芬芳。

 代表苗家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活动四月八都将在这举行,但缺乏一个大型的祭祀表演场地,因此急需建一个可提供四月八活动表演场地、代表青山苗族特色文化的风情民族文化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把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即城镇化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态度的改变,民族文化正被外来文化慢慢地侵蚀,其独有个性逐渐被共

  性所取代,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已被钢筋混凝土所代替,民族风情文化严重缺失。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基于此,原真性的保留与恢复苗族文化、以旧民居中原有的建筑元素加以改造利用为出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个具有浓郁苗族风韵的小城镇尤为重要。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青山苗族乡位于息烽县城西南部,距县城 21 公里,地处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西南部,距景区 15 公路。青山苗族乡东被永靖镇的河丰村和坪上村相连,南与石硐乡的南桥村、新寨村、石硐村相连,西与九庄镇梨树坡村民组接壤,北与西山的胜利村、猪场村为邻,由于五大山脉向东将全乡分割成四槽、四坝,受地质地貌的影响,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的黄壤或黄棕壤,土层深厚,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和铀矿,青山苗族乡的地形走势,西部高,东部低。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日照 1300 小时左右,年降雨量 1100 毫米,雨量充沛,平均海拔 1260 米,属亚热带干旱型气候。

 作为息烽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青山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宋朝时期,苗族同胞就在青山居住,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最著名的是青山村的苗族手工刺秀,工艺古朴,花纹清雅,有插花秀和十字秀等。少数民族的舞蹈独具特色,主要有《芦笙舞》、《板凳舞》、《唢呐舞》等,这些舞蹈极具原生态特征,古朴典雅(每年的“四月八”活动举行)。苗族同胞的柴火豆腐和精制米酒是青山苗族乡最具特色的苗家美食。苗家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浓郁,也是苗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苗家淳朴好客,苗家独具风格的家居和生活方式,以及原生态的礼仪习俗无不浸漫着苗家文化的芬芳。

 2005 年以来,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息烽集

  中营景点的带动效应和青山苗族乡原生态苗族文化、苗家风俗民情和农业观光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抓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机遇和青山苗族乡自身实际情况,以市场化、差异化、规范化、特色化的要求,坚持“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一村一特、一景’”的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助农、城乡互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青山苗族乡具有苗家独特的民族文化,目前苗族民俗文化只整理了一部分,还有更多民族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展示和整理,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随着青山苗族乡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村民急切盼望能开发村寨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与生态特色交相辉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来保护、收集和整理苗家民族风情文化。一直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配套,服务功也不完善,硬件不“硬”。当地群众长期以来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资金积累差,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能力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改善村寨村居的人居环境,提高当地村民的综合素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地的事业,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一、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不仅为一年一度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四月八提供场所,还提供一个青山苗族乡具有苗家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

 二、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不仅加强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当地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还改善村寨村居的人居环境,提高当地村民的综合素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对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青山苗族乡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使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 在就业、教育、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等方面与城市

  居民接轨,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既保证农民不失去土地及其基本生存的保障, 又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3.1 项目区总体基本情况 3.1.1 自然概况 (1)地质地貌 青山苗族乡位于息烽县城西南部,距县城 21 公里,地处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西南部,距景区 15 公路。青山苗族乡东被永靖镇的河丰村和坪上村相连,南与石硐乡的南桥村、新寨村、石硐村相连,西与九庄镇梨树坡村民组接壤,北与...

篇八: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书第 26 卷第 2 期2016 年 4 月梧 州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No. 2Vol. 26Apr. 2016收稿日期:2016-01-10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 2013 年度基金项目 (13DGL012);2014 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YB2014361)阶段性研究成果“美丽乡村”特色建设路径选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以桂林鲁家村为例易 丰 1 ,郭满女 2(1. 2.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摘 要] 近年来农业部正式启动的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而做出的具体行动。在广西进行的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是全国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业态来研究其创新建设的特色模式。文章基于 “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广西首批特色名村桂林鲁家村为例,分析该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策略,探索 “美丽乡村”特色建设路径及经验。[关键词] 美丽乡村;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 F59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535(2016)02-0001-04Distinctive Path of Constructing “Beautiful Village”:Developing Rural Eco - tourism———Taking Guilin’s Lujia Village as an ExampleYi Feng 1 ,Guo Mannü 2(1. 2.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Abstract:The campaign of constructing“Beautiful Village”which is officially conducted by th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therecent years is a specific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NCP of CPC. Since the construction activity of“Beautiful Guangxi,Ecological Village”which is now being carried out in Guangxi is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Beautiful Village”construction campaign,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distinctive construction modewith innovative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different aspects and different operational for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Beautiful Village”construction and taking Guilin’s Lujia Village,one of Guangxi’s first group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as an ex-· 1 ·

 易 丰,郭满女:“美丽乡村”特色建设路径选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ample,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village’s eco - tourism as well as its develo-ping strategies,attempting to explore a distinctive path and its practicable experiences.Key words:Beautiful Village;Lujia Village;Rural eco - tourism;Development strategies;一、研究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驱动型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意义(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彰显乡村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即使远离城市的乡村,也出现许多触目惊心的环境遭破坏的现象。在经济建设中产生的破环生态的行为,有必要进行综合整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乡村文化、农耕文化传承久远,彰显乡村特色,使生态知识、文明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为村民建设宜居的、温馨的家园,这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 “美丽乡村”活动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促进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我国,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时间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如在效益利弊上存在分歧,乡民经济心理问题,旅游产品层次脱节问题,且由于乡村生态系统较脆弱,易出现因不当旅游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影响着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的 “美丽乡村”活动,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建设,使不良的生态环境得以整治,形成可循环的生态农业,其目标是让乡村更美,提高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质量,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奠定生态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新机遇,促进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当中, “发展生产、整洁村容、文明乡风”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除此应大力关注 “三农”问题。建设 “美丽乡村”是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而进行的具体行动,提出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加强审核力度;力抓水质,防止水资源恶化,保障用水安全;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使其能更合理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带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农村市场的需求,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桂林鲁家村概况桂林鲁家村位于桂林市市区西北侧约 5 公里处的桃花江畔,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形成了喀斯特地貌与河流交织的自然风光,山里有村,村边有水,风景秀丽,引人入胜。乘车从桂林市市区到达鲁家村时间约 20 分钟,旅游交通十分方便。鲁家村有 “因水而旺的豆腐村”之名,民俗文化气息浓厚,其豆腐文化在当地家喻户晓,村里有样式齐全的豆腐美食。亲手体验磨豆腐,参观制作豆腐工艺等成为了该村旅游的新亮点。除此以外,在一些特殊的节庆日,村里还举办打粑粑、舞狮、划龙船等活动,形成浓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氛围,鲁家村正逐步成为集自然风光、餐饮和地方民俗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二)桂林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两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都相当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特色旅游,改善鲁家村旅游投资的软环境,桂林市秀峰区政府对区内各旅游景点实行了减免税费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优惠出让等政策,促进了鲁家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2012 年春,地方政府对鲁家村实行 “就地升级”改造,让 300 多位村民集体 “洗脚上岸”开· 2 ·

 梧州学院学报 2016 年 4 月 第 26 卷第 2 期发乡村生态旅游,开创了广西 “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鲁家村凭借广阔的客源市场,丰富且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举办了 “三月三”民族歌圩节,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使该村成为区内外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旅游经济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至 2013 年,鲁家村本着 “生态塑造农田景观化、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带动项目高端化、艺术提升区域个性化”的建设理念,在新村旁打造出农业科技观光区、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区和度假酒店区三个板块。新开发出绿色农业,建立观光基地,新建精品度假酒店,以吸引游客、艺术家前来观赏、住宿、创作,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为了使村里更具文化气息,村民们还自发捐钱新建了广场、戏台、豆腐坊等多处景观,通过引入活水系,增加绿化量,将鲁家村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环保、富裕、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一)当地村民素质不高,生态意识淡薄近年来,桂林鲁家村旅游风景区着力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景观的美化,忽视了对当地社区村民的素质培养。参与运营当地景区的村民生态意识较为淡薄,无法对景区的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甚至还会破坏当地的环境卫生。例如,制作豆腐的工艺虽然是鲁家村的优势,但由于村民的生态意识淡薄而导致在豆腐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随意排放,造成当地水质污染。(二)景区改造规模大,破坏自然风貌桂林市秀峰区区委在 2009 年将鲁家村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并于 2010 年推进了整村风貌改造项目。2010 年 3 月,全村进行了拆迁,该村整体建筑格局向北迁移,使得很多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植被遭砍伐,当地绿化面积减小,空气净化能力降低,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土地挖凿过程中泥土向河流里倾倒使得河流清澈度下降,水质浑浊,对下游流域造成污染;房屋装修和景点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原料,对当地空气造成化学污染;部分建筑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堆积过多,影响景区美观。(三)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模式化,吸引力小桂林鲁家村发展的是传统的体验型乡村生态旅游,该旅游模式只有在大型集会或者大型活动的号召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游客参观数量,而过于模式化的旅游方式使游客感觉 “乐趣少” “不新颖”,造成 “回头客”极少的现象。其次,鲁家村每年举办的旅游活动大同小异,歌圩节的开展流程缺乏创新元素。农家乐餐饮的设计与经营方式和其他地区差异不大,过于雷同。村里旅游商品与其他古镇所销售的商品类似,缺乏吸引力。(四)旅游环境易受上游水质影响,遭受污染风险大鲁家村依桃花江而建,因桃花江的映衬显得尤为秀丽,但潜在的污染风险不容小视,桃花江水质的变化有时也难以控制。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降水量骤变,可能造成的洪灾或者干旱都可能对鲁家村的生态旅游景观造成影响。河流上游的村落或者工厂的排污情况也严重影响着鲁家村的生态环境。可见,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能否健康发展与桃花江的水质息息相关,保持良好的桃花江水质是鲁家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根本前提。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鲁家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一)普及乡村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鲁家村环境的改善首先必须从社区自身开始抓起。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消费的实现由三个环节构成:游客、组织管理者和景区(点)。主管部门要向社区普及环保知识,让维护· 3 ·

 易 丰,郭满女:“美丽乡村”特色建设路径选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自然生态平衡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整个社区参与进来的活动,必须对所有参与者普及乡村生态旅游知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乡村生态旅游,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社区管理者在具备一定素质和环保意识的前提下,才能保障景区内的基本卫生,保持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鲁家村生态环境遭游客破坏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景区景观设施有严重的涂画痕迹,垃圾没有放入垃圾桶,景区内垃圾乱丢现象严重。为此,村里应设立醒目的旅游环保提示标语,张贴卫生监督海报,提示游客在游览时不要对村内的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当地导游还应该在带团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二)改造与自然景观结合,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进行的旅游活动,它还要求开发者在设计旅游产品时,遵循生态旅游产品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在适度创新改造的同时,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风貌,打造出更好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首先,改造应该保留景观原有的独特格调。乡村生态旅游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观赏当地天然的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前往的主要目的,若对自然景观进行过多改造,过多的人为元素参入其中,则会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换言之,过多的改造不仅不能达到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提高景观质量的目的,反而会使其丧失原生态的风格,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鲁家村的景观可以结合喀斯特地貌奇绝的山体进行,并将其融入鲁家村的人文风俗,创造出 “山间有乡人,民风环山绕”的独特景观。其次,改造应该以更明显地突出该景观的独特之处为目的,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给予旅游者更浓厚的回归自然的感觉。鲁家村有天然的桃花江相伴,可以推出竹排漂流游览、河边对歌等旅游项目;景区建筑的格局应当保持鲁家村人的原有风格,突出当地的人文特点,使建筑陈而不旧,以满足旅游者体验当地文化的需求[3] 。(三)深度发掘产品特色元素,打造精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对于旅游者来说,不断尝试新的旅游体验和不断欣赏到前所未见的旅游景观是强大的旅游动力。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应该在已有旅游项目上精益求精,同时开发新的不同体验项目[4] 。一方面,要保持地域特色文化,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另一方面,针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普遍缺少文化内涵的情况,注重发现和培植乡村文化,在旅游规划及开发中加大文化开发的比重。就目前而言,鲁家村的主打旅游活动 “三月三”歌圩节缺乏提升动力,这种传统的活动形式往往会在短短几年内退出竞争圈。为了提高该项目的竞争力,鼓励民间歌手进行原创,修改歌圩节流程结构,邀请影响力大的演出嘉宾则不失为好的方法。鲁家村有古老的豆腐文化,但在参观制作过程和体验制作工艺活动方面没有进行更好的精化。应系统地规划豆腐文化这个版块,突出该过程中有特色有吸引力的部分,形成豆腐制作体验的旅游专项。与此同时,鲁家村迫切需要开展新型的旅游活动,如以豆腐为烹饪主题的美食大赛,以运动为途径并且结合传统民俗的各种体育比赛项目,如可以把舞龙、醒狮、踩高跷等都加入进来。(四)对景区上游河段进行清洁规划,减少污染桃花江作为纵贯鲁家村的河流,是鲁家村的“母亲河”。这条河不仅是鲁家村最重要的景观之一,也是鲁家村生态环境好坏与否的关键所在。鲁家村的村民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对此河严格加以保护。首先,村民应了解河流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意识,在河岸边张贴保护标语,防止垃圾进入河流。其次,聘请相关人员对河流的水质进行定期(下转第 25 页)· 4 ·

 梧州...

篇九: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化县城口温泉度假及古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 项目概述 (一)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仁化县城口温泉度假及古村落休闲旅游项目 项目内容:

 温泉度假村、 古秦城、 古村民居(恩村、 上寨)、  铜鼓岭阻击战遗址。

  项目建设地点:

 仁化县城口镇圩镇、 恩村 项目承办单位:

 仁化县城口镇农工商联合公司 项目主管单位:

 仁化县城口镇人民政府 项  目  性  质:

 乡村旅游观光型项目,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开发,企业经营管理。

  (二)

 项目建设背景 国务院已明确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并努力使其成为未来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各级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繁荣市场的必需工具。

 19 9 9 年, 韶关市委、 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城市的决定》, 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龙头产业, 用较短的时间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韶关市美好家园。在 2001年, 制定了《韶关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利用, 使旅游业快速、 健康的发展, 实现旅游旺市的战略目标。

 2007 年仁化县人民政府通过《仁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则》, 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作为指导方针。

 提出依托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 力争用 5- 10年时间, 把城口镇温泉度假、 古秦城、 恩村上寨古村民居、 红军烈士纪念碑、 城口竹林、 革命老区石塘双峰寨、 历林古塔、 大桥镇青云竹林生态园、 周田镇漂流、 长江镇高山草原和城乡农庄、 山庄等旅游资

 源充分合理整合在一起。

 把仁化建设成集自然生态、 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具有考古科研意义、 文化特色的当地乡村特色的优秀旅游胜地。

  凭借良好发展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城口镇人民政府于 200 7年将城口温泉、 古秦城、 恩村上寨古村民居、 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基地、毛竹基地列入了城口镇发展乡村旅游十一五规划, 并予以实施, 这将为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配套带动仁化县旅游产品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项目区域和发展目标 1、 项目区域 项目地处仁化县城口镇圩镇、 恩村、 上寨村委会在国道 10 6国道旁。 2、 项目发展目标 城口镇人民政府把城口温泉、 城口古秦城、 恩村上寨古村、 铜鼓岭阻击战遗址建设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使旅游走向大众化、 多样化, 全面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方式, 充分利用城口镇当地原有的环境及丹霞山旅游产业优势的基础,为喧闹城市中的人们, 营造一处集温泉、 会议、 休闲、 历史、 学习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远离闹市、 环境优美的世外乡村桃源。

  二、 项目概况 (一)

 城口镇概况 项目地处仁化县城口镇, 位于广东省北部, 粤湘两地交界处, 北与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镇接壤, 东经为 113° 4 4 ′ , 北纬 25° 19 ′ 之间, 全镇总面积为 322平方公里, 直辖 7个村委会, 1个居委会, 总人口 104 00人。

  城口镇交通便利、 通讯发达, 新改造 10 6国道、 335、 336县道纵横镇腹, 镇距仁化县城 32公里, 距丹霞山风景区 34公里, 现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水泥硬底化, 村村通电话、 电视网络, 全镇共有耕地5.2万亩, 山林 30万亩, 目前已建立了 3.8万亩毛竹基地, 9 .7 6万亩生态公益林, 全镇建有 66座小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为 3. 3万千瓦。 近年来, 城口镇经济保持续发展,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9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递增 8% , 农村人均收入 517 7元, 现已初步形成

 以电力、 矿产、 农产品加工、 种养基地等支柱产业、 农林生产连年丰收, 逐步形成了优质稻、 茶叶、 花生、 毛竹、 山羊、 板鸭、 三元杂交猪、 松香等农业商品基地和农业产业, 为搞活商品流通市场, 建立了大型的农产品边贸市场, 推动了城口镇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全镇综合实力在仁化县乡镇中排列前茅。

  (二)

 自然条件 城口镇地势较高, 丘陵山地、 高山峻岭、 森林茂密, 溪涧纵横交错, 水源丰富, 是仁化县锦江河的发源地, 地质岩石以燕山系花岗岩类分布境内, 第四系近代堆积有零星分布, 形成丘陵、 宽谷、 盆地,整个地形属山地丘陵型地带, 地势呈扇形沟状, 东北东高, 向亚南方向倾斜。

  (三)

 气候 城口 镇地处粤北山 区,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9 .68 ℃,积温 7 0 00 ℃,极端最高气温 4 0.5° ,极端最低温度零下 8 ℃,年平均降雨量为 16500毫米, 无霜期 280天。

  (四)

 旅游资源 城口山青水秀、 风光迷人、 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境内有拱桥头、东坑的竹山下和月 形背, 厚坑的暖洞等四处地下热水和城口古秦城、谭甫仁将军故居、 世家风采古恩村、 铜鼓岭阻击战、 毛竹基地等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五)

 开发项目概况 1、 城口温泉 拱桥头锦城温泉:

 位于城口墟镇, 现占地 8 00多平方米, 建有小浴室 20   个, 大池 2个, 温泉日流量为 17 28立方米, 水温 6 0度, 具有硫磺味可治皮肤病。

 2005 年冬, 由香港新仕柏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 占地 200多亩的“丹霞瀛枫温泉” 度假山庄现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东坑月 形背温泉:

 位于城口镇东南方约 10公里的东坑, 水温 4 8 度, 日流量为 4 80立方米, 此处山清水秀, 有近两万多亩竹林、 山林有待开发、  

 2、 古秦城 古秦城座落在城口圩镇老盐街。

 扼湖南通往广东的隘口。

 古城东起城群村八角亭,南至恩溪水( 城口西水),西至老盐街、 北至三角坪。

      明嘉靖《仁化县志》 载:古城在县北一百三十里的康溪都、 秦末南越王赵佗筑,现古代城墙已毁。

 清代重修的西城门楼尚好,楼高 6.2米,宽 5.4米,进深 7 .62米,东西向方位为 337度,青砖灰砂砌筑。

 西城门楼有前后两门,前门与古道相连,通往湖南省汝城县,后门通城内,城内街道宽约 5米,门用灰色石条筑成。

 前门门楣上有红色水成岩石刻横匾一块,高 4 0厘米,宽 120厘米。

 正中楷体阴刻“古秦城” 三字,字大 25× 30厘米,右上首刻“嘉庆元年仲冬吉旦” ( 17 96)年,左下方刻“合乡宣修”。

 19 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古村(上寨、 恩村)

  ①上寨 上寨位于城口圩镇南下 5公里处。

 上寨历史悠久, 上寨的房屋全部都是用青砖筒瓦盖成的一排排整齐的房子, 街道井然。

 传说上寨姓氏先有高氏人家,其次是李氏,再次是包氏,后来才有现在的黄氏。

 据《黄氏族谱》 记载, 黄氏是乾隆年间由湖南郴州兴林青草迁入, 当时湖南青草玉公之子九世公与其兄到仁化, 后来定居在上寨至建国前。自 19 7 8年三中全会以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挥山地优势, 如今的上寨物产丰富, 人才济济, 人丁兴旺。

 20 09年全村居住着 184户839人。

  ②恩村 恩村位于城口圩镇南下 7公里处, 四面群山环抱, 东有笔架山,西有文峰山, 南有石微山, 北亦群山叠起, 形成一个小盆地。

  走进恩村, 南北两座古式门楼, 成为进出该村的门户。

 门楼建筑为二层宋元风格, 喙牙翘角, 小有气势。

 进门往南, 踏着古老的鹅卵石巷道前行, 又一座门楼——图南门矗立眼前。

   由“图南门” 外墙向东, 沿水渠边大道直到恩溪河边, 一棵古榕掩护着驿道、 古城。

 高高的树冠之下, 一座城楼连着一道古城墙, 巍然横亘于恩溪河畔。

 城楼原是南城门, 架设炮台两座, 明清时曾威震一方。

 城墙青砖砌就,

 高 5米, 厚 1.5米, 上建堞垛马道, 城墙四面维护、 四方城门锁卫,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城堡。

 据清•嘉庆《仁化县志》 载:“仁化功名坊表有十, 恩村独占其五”。

 其实, 恩村的功名牌坊除了为蒙英昴立的“进士坊”, 为蒙正立的“观光坊”, 为蒙禄昌立的“五马坊”, 为蒙荣立的“登选坊”、 为蒙温立的“登第坊” 以外, 还有为蒙均远立的“都台坊” 和清光绪年间的“维新牌坊”。

 恩村的祠堂、 门楼、 牌坊都有历代官宦名流的墨迹:

 蒙氏家族前大石柱的对联及内楹联都是名家之笔; 蒙英昴的进士坊牌匾与楹联是南宋宰相文天祥所书; 观光坊的牌匾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手迹。

 文坛书画名家陈与义、 叶颙、张瑛、 范宗裕、 朱鼎、 宋濂、 钱南园等, 都在恩村留有墨宝。

  

    走进恩村, 沿着青砖山墙夹峙的小巷, 踩着光华铮亮的鹅卵石巷道前行, 两边多条东西村巷内, 紧凑排列着各家门户。

 这些住宅的门档户对、 窗花、 门窗、 厅堂藻井, 都有精美的木雕。

 墙檐壁画、 山墙窗框也各式各样。

 窗花上的“紫气东来”、“天官赐福”, 雀榫上的“金玉满堂“都堪称木雕精品。

 还有翰林学士第、 父子贡元门, 其喙牙翘角的屋檐、 翠绿琉璃的瓦档、 墙檐的壁画浮雕, 都显示了高雅和华美。加上一些村民的古物收藏、 木墩石凳、 寿幛像屏、 明清家具。

 看到自古沿袭下来的火龙庆瑞、 彩龙呈祥和水陆对歌等传统民俗文艺精粹。

  恩村是革命老区。

 19 34年 11月 , 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从江西入粤北, 经过恩村, 红军积极宣传革命道理,恩村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展开了打土豪、 分田地的革命斗争。

  2009年, 恩村有 27 3户共 14 56人, 耕地面积 2583亩。

  4 、 铜鼓岭阻击战 7 6年前,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红军主力在 1934年10月 10日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实行战略大转移, 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 34年 10月 末, 红军长征队伍进入仁化县的长江、 城口、 红山, 行军、 作战、 休整达 10天之久。

 其中发生在 11月4日的铜鼓岭战斗, 是红军长征部队进入粤北地区后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的一场惨烈战斗。

 战斗进行了两天。

 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红军以牺牲 14 0 多人的惨烈代价, 粉碎了敌军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

 线, 为红军继续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 城口铜鼓岭战斗以红军的胜利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三、 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 (一)

 项目依据 根据国务院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韶关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 仁化县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明确, 把旅游业作为县城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方针, 城口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的决定》。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城口镇境内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现有城口温泉、 古秦城、 古村(恩村、 上寨)、 铜鼓岭阻击战的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城口温泉位于城口镇圩镇, 当地居民形成了直接挖掘使用温泉水的习惯, 给温泉资源和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综合开发温泉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矛盾和环境整治。

      2、 城口古秦城位于城口镇圩镇, 清末前是广东通往北上的主要通道和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古通道, 古秦城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3、 古村(恩村、 上寨)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是仁化县典型的青砖筒瓦排排齐整的古村落, 现历史悠久, 保存完好, 它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研究岭南文化, 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009年 11月 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4 、 铜鼓岭阻击战遗址, 位于城口镇南十公里, 19 34 年 11 月 4日为掩护红军转移在铜鼓岭进行了有战略意义的阻击战。

 该遗址已建立了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 可以把它开发利用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场所。

  四、 项目总体规则 (一)

 与仁化县城规划相衔接原则, 遵守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与仁化县和周边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

  (二)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城口温泉、 古秦城、 古村(上寨、 恩

 村)、 铜鼓岭阻击战遗址、 地理、 开发基础、 经济条件和历史建筑古迹的保护,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质等, 在保护资源和合理空间分布的指导思想下, 遵遁随坡就势, 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

  (三)

 可持续生态旅游原则, 开发与保护相协调, 严格按照“保护为主、 谨慎开发、 杜绝破坏” 的宗旨, 在修缮的时候也做到“修旧用旧、 修旧如旧” 的原则, 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址旅游资源保护、 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和文化保护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达到经济、 社会、 生态、 文化保护效益的综合协调。

  五、 市场分析和销售预测 (一)

 客源市场分析 2009年, 广东省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 3068.4亿元, 占全国旅游收入的五分之一, 同比增长 15.0% ,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2383.5亿元,同比增长 17 .4% ; 旅游外汇收入 100 .3亿美元, 同比增长 9 .3% ; 全省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27 4 3.8万人次, 同比增长 5.9 % 。

  城口温泉度假休闲旅游依托韶关市大丹霞旅游圈的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

 客源市场是以国内为主、 国际为辅, 第一个层次是韶关市区及仁化县的本地居民, 这部分旅游者构成景区的一级市场, 也是景区依托的基础市场。

 第二个层次是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 东莞、 珠海、 清远、 佛山等)

 的城镇居民, 这部分旅游者构成了景区的核心市场, 是景区未来面对的主体市场。

 第三个层次是广东省其他地区和来广东旅游的国内外旅游者, 这部分旅游者构成景区的外围客源市场, 是景区主体市场的有力补充。

  (二)

 客源市场测算 随着韶关申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不断深入和韶关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来韶旅游的人次有明显上升, 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07年游客 156万人次, 08年 17 6万人次, 09年 200万人次, 城口温泉度假及古村落休闲旅游项目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 预计游客量初期为年 15万人次, 从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每年增长在 10% 以上。

   

 表 1:

 城口温泉度假休闲旅游客源测算表 年份 增长率(% )

  万人次 备    注 2011  15  2012 10 16.5  2013 10 16.5  2014  12 16.8   2015 12 16.8   2016  15 17 .25  2017  15 17 .25  2018  18 17 .7   2019  20 18  2020  20 18  2021 20 18  从上表预测结果表明, 到 2021年旅游人次为 18万, 上表平均值分析,不排除在有的年份人...

推荐访问:建设特色旅游古村落申请书 申请书 特色旅游 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