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工作会议讲话3篇

医改工作会议讲话3篇医改工作会议讲话 12022年66卫健医改工作总结经验做法特色亮点 口市位于口省中西部山区,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口省排名位居中游。作为昔日的重工业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改工作会议讲话3篇,供大家参考。

医改工作会议讲话3篇

篇一:医改工作会议讲话

2022 年6 6 卫健医改工作总结经验做法特色亮点

 口市位于口省中西部山区,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口省排名位居中游。作为昔日的重工业城市,口市退休人员比重较高。医改前,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保基金浪费巨大。2010 年,口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达1.43 亿元,2011 年亏空扩大到 2.08 亿元,财政无法兜底,改革势在必行。

 2012 年以来,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再到组建总医院、医保基金“双打包”支付,口医改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目前,口医改初步实现了患者、医院、医生、医保多方共赢。今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口指出:

 “口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三医”联动 破除“以药养医” “妈妈住院两个星期,总费用 3.5 万多元,但自费不到5000 元。”家住口市口县的黄女士将母亲看病缴费的发票都摆了出来。87 岁的老母亲长期患动脉血管硬化闭塞症,这次到口市第一医院做血管疏通手术。

 “口这几年一直在搞医疗改革,我们老百姓看病确实更便宜了。”黄女士说。

  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口医改的出发点。

 口医改是整体联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党政一把手抓医改,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革。2012 年 1 月,口市成立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5 个部门。市委市政府对医改领导小组充分信任、充分支持、充分授权。在此基础上,口市强力推动医改。

 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使其回归治病功能。2012年 2 月起,口市实行重点药品监控,实行联合限价采购,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组建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的“口联盟”,先后完成联合限价采购药品 3 批、耗材 6 批。同时,规范诊疗行为,严控大处方、均次门诊等费用,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化验收费等。全市医院药品耗材收入占比由改革前的 60.8%下降到2020 年的 32.5%。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2—2019 年全市城镇职工医保连续 8 年保持盈余,累计结余 7.14 亿元。

 调高医疗服务价格,更多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由于挤压了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节约了医保支出,医保有空间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口市先后实施 9 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 8421 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约占价格项目库的 93.96%。改革后,全市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改革前的 18.37%提

  3 高到 2020 年的 41.5%。

 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实现医生回归看病角色。通过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化验收费,为全员目标年薪制改革提供了财力保障。2013 年,口市开始推行院长年薪制,试行医师、技师年薪制。

 2015 年,对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个部分组成,彻底终结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2020 年,全市医院工资总额比改革前增长了 3.08倍,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从 5.65 万元增加到 16.93 万元。

 组建医疗保障管理局,解决组织架构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口市率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承担药品限价采购与结算、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职能。率先组建医疗保障管理局,综合履行医保和生育保险、医疗救助、药品耗材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职能,彻底解决了改革前的医保制度分割、权责分离等问题。

 组建总医院 医保基金“双打包”支付 “2018 年第一次去

 巡诊,当天上午就有 50 多名村民来看病,其中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口市口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口回忆,村民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此后,

  4 口和同事定期上门给村民讲解高血压防控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加大了对村民的血压监测力度。

 两年后,口到口村巡诊,发现村民的高血压都控制得很好。“现在,我也是健康科普工作者。做健康科普能获得工分,转化为工资收入,更有动力去做。”口说。

 2017 年口市以县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成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也即总医院。在市区,由口市第一医院牵头,对市区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整合,组建紧密型医共体。2017 年底,全市 12 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总医院(市区紧密型医共体),形成总医院、分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站(村卫生所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在运行机制方面,口市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人力资源、医疗业务、财务制度、绩效考核、资源配置、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医保预付等八个方面的统一管理。一个县只有一家总医院,只有一个法人,统一对县、乡、村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医保基金实行“双打包”支付,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对每个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医保基金总额包干替代了过

  5 去根据医疗服务量拨付医保资金做法。如果医共体疾病预防做得好,群众看病少,医保有结余,可以纳入医务性收入,用于薪酬分配和健康促进。相反,群众看病多,医保超支,就需要医院自身承担。这样就建立了一套医院不看病、不开药,做好疾病预防也能获得收入的内在激励机制。2020 年,全市医保基金包干总额 26.21 亿元,结余 4.9 亿元,实际增加各医共体工资总额 1.53 亿元。

 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打包收付费。徐志銮介绍,如果医院治疗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目录内的疾病超过打包收付费的标准,医院要自行承担。例如治疗阑尾炎,打包收付费 8000元,医保报销 70%即 5600 元,患者支付 2400 元,如果医院治疗不规范,费用超过 8000 元,就需要医院自行承担。2018 年,口市正式实施 C—DRG 打包收付费制度。2020 年,全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结算占比81.58%,节约医疗费用6970.69万元。

 医防融合 更加注重治“未病” 在口区总医院口分院健康小屋内,两名村民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手机扫码进入医院公众号,获得健康科普材料。健康小屋摆放有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村民可以自行做健康检查。

 2020 年,分院开始做医防融合工作。院内设置公共卫生科,共有 12 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疫苗接种、妇幼保健等工作。

  6 过去,口市疾控机构弱化,疾控机构与医院各自为政,治疗与预防业务脱节。2017 年以来,口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医防协同融合作为巩固医改第三阶段的重要举措,持续推动总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疾控机构改革,逐步建立起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

 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纵向连贯。2017 年,口市在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过程中,在总医院设立了公共卫生科,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业务实现连贯、衔接。从 2020 年起,公立医院内从事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医师执行目标年薪标准,与同级别的医生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稳定医院疾控队伍。

 公共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横向协同。2017 年,口市明确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病医院、口医院(精神专科)参照执行公立医院薪酬政策,并动态调整、持续完善考评机制,融入医防协同融合工作。各县总医院牵头设立“医防融合办公室”,总医院、疾控机构分别派驻人员到医防融合办公室,统一调度总医院、各基层分院和疾控机构、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等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协同推进医防融合。

 构建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口市发挥健康管理团队的主力作用,融合公共卫生、街道社区等人员,对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开展网格化全面摸排。对慢病实行“分区、分级、分类、分

  7 标”和积分制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2020 年底,全市高血压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和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83.02%、82.48%和 90.25%。

 口医改不断深化。下一步,口市将在慢病一体化管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机制、重点人群健康管控等方面发力,提高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

篇二:医改工作会议讲话

在 2021 年全市卫生健康暨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卫健局局长

 吴建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州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0 年工作,安排部署 2021 年工作。同时,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为统筹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凝聚共识。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结 2020,同甘共苦奋力干,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健工作者众志成城、英模辈出、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

 1.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及时制定应急预案,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组建专家组,围绕“筛查甄别—转运救治—康复出院—隔离观察”工作闭环,建立市乡村三级会诊救治网络,优化“四类人员”收治转诊通道,落实“四早”措施。严厉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发热门诊、严肃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不断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住院病区等重点环节管理,严格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确保了抗疫期间医务人员 0 感染的目标。规范发热门诊“三区两通

  2 道”建设,完成应急改造工作,确保了发热门诊有效运转。按照“四集中”的原则救治每一名患者,全市 57 例确诊患者与 3 例无症状感染者顺利治愈出院,治愈率达 98.28%,利川市被省评估为第一批低风险地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2.毫不松懈开展防控成果保卫战。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抓好全市常态化防控措施,全市二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均按照要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落实 24 小时运转机制。切实发挥“哨点”作用,落实院感防控规范,对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新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仅 2020年 11 月至 12 月底,全市发热门诊患者累计核酸检测 3423 人次,新住院患者累计检测 19146 人次,陪护人员累计检测 9560 人次。全市核酸检测累计突破 22 万人次,全年近 50 万人次。2020 年各级财政保障疫情防控资金 13299.39 万元(含中央党员捐款1489.06 万元),确保疫情防控经费支出。结合全省“大培训、大练兵、大督查”活动,积极开展全市医务人员大培训,线上培训 4487 人、线下培训 15198 人次。从 2020 年 9 月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半月开展一次院感全员培训,形成了院感培训长效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市疾控中心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斗镇卫生院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州抗疫先进集体”,市卫健局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抗疫先进集体”,卫健系统 9 29 人次

  3 获得省州级以上表彰。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锚定目标任务,毫不松懈推进卫健工作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新成效。

 1.全面完成“健康恩施”任务。2020 年,全市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结余留用政策落实率 100%;县域内住院量占比 92.3%,基层诊疗量占比 80.6%;成立了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和利川东方和谐医院一级急救站,成立了 16 个二级急救站,形成了市 120 急救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为架构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833 名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专项定补及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计划;全市 14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国医堂,覆盖率 100%;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8 岁;婴儿死亡率 4.03‰;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8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 100%;按照《2020 年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项目通知》,全市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5.6%。我市印发《利川市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责任清单》,成立了全市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改革工作,确保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任务落实落地。

 健康恩施建设工作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州目标考核名列第一,并在全州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2.健康扶贫成果得到巩固。一是健康扶贫“四位一体”机制

  4 不断健全。严格落实“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县域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80%左右,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 100%。二是“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分类落实大病慢病管理,累计救治管理 30种大病 3774 人;组建 282 个家庭医生团队,专项预算资金 1000余万元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健康体检,截至 2020 年全市共签约 20.34 万人。组织专家下乡集中(入户)评审,全市累计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通过 24590 人(贫困人口 9331 人)。三是健康扶贫便民惠民措施不断强化。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通过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确保全面实施“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经过多层次考核,卫健系统圆满完成健康扶贫任务。

 3.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一是医改成效进一步巩固。2020年 1-10 月,药品价格降低让利 2211.56.万元,医疗服务价格净调整 229.55 万元,共计让利 1982.01 万元。二是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计划。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和日间手术,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服务流程。三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全年新招录 82 名专业人才补充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队伍。推进以考促学工作,对全市 14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9 人开展“三基”理论考试,全市 1452 人次参加卫生专业技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103 人参加高级资格评审。四是三级医疗卫生体

  5 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市直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五是卫生健康领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资金 25386 万元,落实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 18 个,支出率达 96.61%,市应急防疫中心实现开工建设。争取上级资金 8800 万元支持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市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汪营后备院区已经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装修完毕后投入使用。

 4.卫生应急基础得到夯实。一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新制定了《利川市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结合疫情防控经验, 修订完善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保障。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桌面演练和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按照全州统一安排开展新冠疫情防控检验性应急演练,参加全市大型应急演练活动。为农民丰收节、山马赛、红茶峰会、省对县市党委和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市人大和市政协会议、中高考等活动提供了30余次卫生应急保障。举办应急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 1300 人。

 5.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明显。一是加强疫情监测管理。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登记乙、丙类传染病病例数 860 例,网络报告率 100%、及时报告率 100%。明确市人民医院为利川市公共卫生临床基地,出台疾控中心与市人民医院双向学科交流方案,市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公共卫生医师到市人民医院进修临床知识。二是

  6 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管理肺结核患者达到率 100%,扎实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三是落实免疫规划工作,所有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过国家标准,稳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无严重不良异常接种反应发生。四是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管理。健康档案建档率 97.78%,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97.22%;加强健康宣教,举办咨询和讲座 2600 余次,参与人数超过 5 万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5.19%;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88.08%,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80.26%;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管理率达到 96.89%。五是加强疾控队伍建设。开展全市新冠肺炎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市级流调队 59 人、乡镇流调队 60 人参加培训。

 组队参与全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能大比武”活动,荣获第三名。

 6.妇幼健康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开展妇女保健工作。2020 年宫颈癌筛查 9059 人次,乳腺癌筛查 9185 人次,累计完成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522 人(261 对)。二是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本年度孕早期检查率 92.24%、产后访视率 95.85%、住院分娩率 99.99%, 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接受初次母婴阻断检测孕妇5271 人次,检测率为 100%。全年机构内产妇 5927 人,活产 5937人,孕产期接受母婴阻断检测 5902 人,检测率 99.58%。截止 11月底完成孕前优生检查 783 份。三是强化儿童保健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 98%,全市 7 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6.57%,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各种死亡率均控制在省级要求范围之内。

  7 7.中医药事业实现创新发展。一是实施 “杏林计划”提升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制定全市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抽组 12 名专家分组对全市中医康复、公共卫生和村卫生室等 869 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和中医“师带徒”工作方案,专项安排经费28 万元遴选 10 名指导老师与乡镇选派的 14 名业务骨干通过“师带徒”形式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型人才,3 名州级中医药大师各招收 2 名学生,全市选派 5 人参加恩施州“西学中”人才工程,带动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二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领导小组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化中医药传统文化宣传,提升居民知晓率,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增加产业附加值,发挥品牌效应,培育一批畅销、知名的本土产品。三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市民族中医院新院区项目、中医服务体系和能力提升建设稳步推进,建成 10 个国家、省、州级重点中医专科,全市建成 13 个知名中医工作室,市乡村三级中医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基层国医堂实现 100%全覆盖,人才队伍和业务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8.人口家庭实现均衡发展。2020 考核年度出生 7666 人,出生人口性别比 106.46,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达 99.80%。严格落实计生惠民政策,2020 年计生奖扶对象 6867 人,兑现奖扶金659.232 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 466 人(失独 333 人,

  8 独生子女伤残 133 人),兑现特扶金 76.608 万元;全市农村及城镇无业居民独生子女共领证946人,共兑现保健费14.19万元;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共 72 人获得关爱女孩助学奖 7.2 万元;为30 名百岁以上老人兑现慰问金 1.5 万元;为 4 名特困老人兑现慰问金 0.4 万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落实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率达到 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节”慰问达到 100%。

 9.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推进医疗机构开展线上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问诊服务,市中医院建成微信支付、网上订药系统,市人民医院开展网上预约挂号、查看检验检测报告等网上惠民便民服务。二是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视频调度会议。采用小鱼易连视频终端设备,建成覆盖卫健系统各单位的应急管理视频会议系统,保障会议 140 余次。三是持续完善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业务需求。完善 HIS 系统医疗服务项目,完成公立医疗机构“两险”合并、门诊统筹等接口改造。新增新冠肺炎随访管理等业务模块。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加网络安全视频会议、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完成乡镇卫生院 HIS 系统、基本公卫和村卫生室医疗管理系统迁移工作,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正常运行。五是推进“互联网+健康利川”基层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互联网+健康利川”基层信息化项目建设,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新建基层医疗管理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促进医卫融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

  9 服务效率。

 10.爱卫运动深入开展。一是开展第 32 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落实爱国卫生“十大行动任务”要求,动员全市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及广大人民群众 74902 人次参与了环境卫生整治,为人居环境治理和疫情防控提供活动载体。二是开展卫生创建活动。迎接 2020 年省级卫生城市及国家(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复审)州级复审,文斗镇、凉雾乡顺利通过了州级验收。三是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全市农村户厕 7993 所、农村公厕 97 所的市级验收,农村厕所革命实施三年以来我农村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达94.2%,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达 95%,开展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 85%。

 11.卫健领域法治建设落地落实。一是不断推进普法工作,大力宣传《卫生健康促进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行政执法,2020 年审核卫生行政处罚案件 58 件,涉及处罚金额 20.4 万元。三是完成双随机抽查任务,2020 年国抽事项 131个,市抽 105 个,均已完成监督检查并在利川新闻网上公示,覆盖率、监督率均为 100%。与教育局联合抽查学校 20 家,与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联合抽查住宿业 5 家,任务完成率 100%。四是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局长进窗口帮办事 17 次,帮助解决问题 3 个。全面推广应用“及时预警、超时默认”,推进“就近办”、“网上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对 119 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梳理减少申请材料 50 个,减少跑

  10 腿 68 项。

 12.平安医院建设不断巩固。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工作一把手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明确各安全生产...

篇三:医改工作会议讲话

芝同志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4 年 6 月 27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以及我省关于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改重点工作。刚才,龙游县政府就“公立医院改革”作了主题交流发言,江山市就“基层卫生改革”作了主题交流发言,给大家提供了借鉴,讲得很好。陈根成同志通报了 2013 年我市推进医改工作的情况,并对 2014 年的医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都同意,希望同志们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前段时间我市的医改工作进行简单回顾总结,对下步我市医改工作提出框架设计,希望卫生和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予以领会和落实。

 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决心

 众所周知,医改是全世界的难题。2009 年,我市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至今已有五年,对卫生系统和相关部门来讲是很不平凡的五年,意味着全面启动了世界性难题的改革。总体来看,全市卫生系统和相关部门思想统一,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推动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药品零

 差率执行较好。在 2012 年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市本级 4 家公立医院和衢化医院自 2013 年 12 月31 日正式启动实施综合改革,执行药品零差率。从目前看,这 5 家医院大局意识较强,改革实施平稳,社会反响良好,无论是医疗业务收入还是服务人次都保持较快增长。对这一轮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花了很大精力,抓得非常紧,成效明显。二是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双下沉成效明显。抓住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契机,推进浙一、浙二、省肿瘤医院等省级医疗机构在我市设立分院,有效扩大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综合管理,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 97.5%以上,平均筹资标准达到 505 元,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全市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率达 60%,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三是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有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满意度得到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我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不断强化,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爱国卫生等工作亮点纷呈。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卓有成效,尤其是在今年抗击人感染 H7N9 流感疫情中,防控科学,措施得当,使我市在严峻的形势下成为全省未感染疫情的 2 个地市之一,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卫生部门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四是卫生信息化积极推进,为医疗现代化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实施地市,争取到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引进一流的软件公司参与合作,目前已经

 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行预约诊疗的标准制定和软件开发工作,项目进展顺利。

 过去五年,医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涉及方方面面。所有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也凝聚了各部门单位的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付出、积极探索表示敬意和感谢!

 二、迎难而上,突出重点,不断推进医改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也为我们成功走出医改深水区增添了信心,奠定了基础。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浙江公立医院改革打出“三步曲、双协奏曲”的路线图,“三步曲”即实施药品零差价、实施双下沉双提升、实施分级诊疗;“双协奏曲”即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要按照“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为此,要在全省改革框架内进行积极探索,结合我市实际,对下步医改工作的推进我们提出“六头齐进、三大支撑”的改革框架图。具体是:

 (一)医改重点工作六头齐进。即同时推进实施药品零差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打实基层基础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分级诊疗、以“双下沉、双提升”为契机扩大

 对外合作、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医等 6 项重点工作。

 1.全面推进以药品零差价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要在继续巩固完善市、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基础上,全面实施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一要明确今后方向。要再次明确,实行药品零差率这项改革,是对医院收入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以不增加患者的负担为前提,目的是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但这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起步,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还是要转向体制机制的改革,要在适当的时候,探索推动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医药价格体系,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制订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二要控制医疗费用。在改革中,要继续把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作为重点,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衡量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不能因为实行药品零差价,药价是降下来了,但出现检查费用涨上去的情况,更不能出现过度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从其他方面增加病人的负担。为此,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监管,强化医药总费用的监控,坚决查处大处方、乱检查等医疗不端行为,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三要关注中药饮片。上次省医改推进会,说到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并没有涉及中药饮片,群众反映近几年中药饮片的质量在下降,但价格上涨幅度惊人,大处方现象没有明显制止。对此,这里提醒各医疗单位,尤其是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在这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盲目逐利,会损害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破坏医改的成效,

 也不利于中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统一思想,严加规范,共同呵护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立医院的形象。

 2.要探索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普遍反映,当前的绩效工资政策严重束缚医院自主调配权,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有较大影响。为此,相关人力社保、财政、卫生等职能部门都要加强研究并予以完善,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实际,切实拉大差距提高绩效激励作用。如何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是篇大文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作为医护人员来讲,首先要有职业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来讲,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与绩效(包括百姓满意度)挂钩的薪酬制度,并切实给予用人单位自主权;作为全社会来讲,要形成尊医重医的良好氛围。

 3.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要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缓解当前城市医院病人爆满、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现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今年我市也要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关键是抓好试点。根据省政府提出的,已经与省级医院开展联合办医的县(市、区)要启动分级诊疗试点,为此,我市的柯城区、衢江区要在全市率先启动;而常山县因为原先已经探索过分级诊疗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所以今年也纳入试点,启动这项工作。希望这三个县

 (区)要抓紧制订出台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试点政策,为下步在全市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其他县(市)也要把分级诊疗工作作为今后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统筹规划,尽早实施。

 4.打实基层基础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强化基层培养。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还比较差,医疗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医疗设施条件还比较弱,要让老百姓放心地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县、乡、村及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下派挂职、招聘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培养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等措施,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使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当地医治解决。二要抓模式创新。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如有需要乡镇卫生院可以设置床位,也可以增挂“医院”的牌子或挂城市医院“分院”的牌子。要积极推进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制度,研究制订签约服务的费用分担及分配机制,今年要在快速扩面上下工夫,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要继续做好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使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市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三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应急、院前急救等网络;不断充实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内容,整合完善服务项目;规范血液管理和卫生

 计生监督执法;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认真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及空气污染监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科学知识;强化对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病等疾病的防控,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四要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目前情况看,仍然要高度关注人感染 H7N9 流感疫情,严格按照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科学、有序、有度。

 5.以“双下沉、双提升”为契机,扩大对外合作。今年以来,我市卫生系统充分依托“双下沉、双提升”,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 307 医院、北京 301 医院骨科、省妇保院、浙大医学院广泛开展高品质医疗卫生合作,借力发展,成效显著。下一步,要继续抓住知名高端医疗机构人才下沉、资源下沉的契机,扩大与高品质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带动我市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6.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办医。我市提出要在社会事业领域大力推行增量推动的改革,发展民办医院既是增量推动改革的需要,可以同步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同时还可以增加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各级政府要全力推进。最近,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办医工作,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根据省里的指标要求,前一阶段卫生部门

 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制订了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目标,到 2015 年,全市新增民营医疗机构核定床位数不少于 1500张,床位总数达 2680 张以上,民营医院核定床位总数要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 20%以上。这是一个硬指标,我市还有较大差距,做好这项工作,既能提升民营医疗活力,也能为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的就医选择。希望全市各地及时调整办医思路,认真查找阻碍民办医院发展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二要突出发展重点。要在市、县级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结合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内容,确定民营医疗机构的优先发展领域,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举办儿科、精神科、康复、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等专科医院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影像、病理、检验诊断等机构;发展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与大力发展我市健康服务业有机结合。三要健全扶持政策。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必须进一步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实施更为灵活的人事及社保政策,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安置补助、子女就学、政府特殊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同等享受政府现有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打通人员编制通道;另一方面要在财政补助、税费收取、土地规划、收费价格、融资途径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健全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民营医疗机构才能较好发展。为此,希望各

 地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力争取得较好突破。

 (二)强化三大支撑。医改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正处在“深水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全市与各相关部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联动督查”三大支撑,确保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卫生人才队伍支撑。虽然目前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缺少高水平的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被认可,离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我市卫生强市的目标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为加强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出台扶持政策。最近,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医院院长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 份文件,从政策上支持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市委人才办制定的人才引进大政策,吸收外地好的做法与经验,出台本单位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营造招贤纳才的良好氛围,着重引进紧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和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一线力量,提高医疗水平。要研究和组织到国内一流的医学单位(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事实表明,只要政策有力,衢州籍、安徽籍、江西籍、东北籍等国内一流医学院的大学生是愿意到衢州工作的。要树立信心,采取有效措

 施,力争年内突破。二要加大培养力...

推荐访问:医改工作会议讲话 工作会议 医改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