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评价观后感8篇

夺冠评价观后感第1篇前两天中国体坛被一条消息刷频了,那就是中国男排和中国男足纷纷在两天的时间,都宣布无缘20XX年东京奥运会,三大球中已经有足球和排球,无缘了,剩下的就只有篮球啦,但是中国篮球同样的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冠评价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夺冠评价观后感8篇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1篇

前两天中国体坛被一条消息刷频了,那就是中国男排和中国男足纷纷在两天的时间,都宣布无缘20XX年东京奥运会,三大球中已经有足球和排球,无缘了,剩下的就只有篮球啦,但是中国篮球同样的是困难重重,中国男篮需要从希腊,加拿大,捷克,乌拉圭以及土耳其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非常大,基本上晋级的希望非常的渺茫。

尤其是中国男排的失利,再次让民众跟中国女排进行对比,差距是非常的大,尤其是中国女排在20XX年取得成绩,世界杯的冠军,还是上届奥运会的冠军,目前正在全力准备备战20XX年东京奥运会,甚至还有关于《中国女排》的同名电影,将在这个春节档跟观众见面,但是目前由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女排》同样遇到的巨大的争议,尤其是电影中前中国女排陈忠和的形象,被丑话的报道,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话题,并且陈忠和也通过写信的方式,给国家总局提出了反对上映以及删除自己全面画面的诉求。

虽然目前电影还没有上映,但是电影中的一些宣传片,已经开始在网络上热映了,作为剧中的主人公之一的陈忠和,其前女排主帅的戏码也被植入进去,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演员的选择上,以及剧中的剧情介绍中,很多都跟当年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出处,由于即将要在这个春节档上映,陈忠和先生也表达了诉求,希望删除自己的画面。

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在电影中,年轻的陈忠和在食堂里面偷吃鸡腿,甚至在整个剧中都是非常调皮的形象出现,在当年的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形象,上映之后肯定会引起很多观众的误解,对于陈忠和的形象也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打击,甚至都是在恶化为了剧情的安排,刻意在丑话陈忠和。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剧中年轻的陈忠和,为了给队员们示范一个动作,直接学起了日本名将江上由美的直飘球,但是整个动作都妩媚,其中还翘起了屁股,这样的动作让很多人看到之后,非常的不雅观,对于年轻的陈忠和形象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很多人认识陈忠和,就是在20XX年和20XX年的时候,20XX年在他的带领下帮助中国女排夺得当年的世界杯冠军,并且在第二年(20XX年)的时候,帮助中国女排时隔17年再次登上奥运会的冠军舞台,可以说功名以及成就不次于郎平,带队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平时给我们的印象也是非常的谦虚的,不太善于言谈,但是对于中国女排队员的培养,却非常的严厉,即使这样,很多队员退役之后,依然跟陈忠和指导,有着非常的深的感情。

而就在近期央媒《人民日报》发声了,称中国女排是一个非常有正能量的有效载体,是很多国人都需要的中国女排精神,因此这部备受关注的《中国女排》不希望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上映,侧面也对于这件事发表了一个观点。

马上20XX年东京奥运会就要来临了,在这个春节档一个富有中国女排精神的电影上映,本身对于民众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需要没有任何的争议,朝着一个积极正能量方面去引导。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2篇

“女排精神”这个词,对于我们这些“00后”来说,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即使知道也没有几个真正知道它的含义、背景与时间,可以说“女排精神”是一个被淡忘的宝贵历史遗产。

女排精神,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同甘共苦,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他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身体力行地传承者着“女排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有“魔鬼教练”之称的大松博文应周总理之邀来华帮助我国训练中国女排。由此,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这日本教练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十分注重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可能是中国女排的源头吧。后来,中国女排也正是使用者这种方法来训练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着一身的伤,却依然坚持训练。还有的甚至打着绷带训练,这也成就了中国女排在后来以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在世界杯上首夺冠军。

“ 女排精神”的精髓。就是坚持努力,无所畏惧。冯坤,中国女排主力之一。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尽管已受伤。而且先后经历了12次手术。本应养伤的她,依然带伤上阵。而当时中国队面临强敌俄罗斯队以2:0的分数处于劣势,可她们依然不气馁,扳回三局反超俄罗斯队取得了冠军。这场比赛,中国女排明知不可为,却依然有决心去为之,可以说中国女排他们不服输,他们竭尽全力的把不可能的奇迹变成了现实。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充满了汗水与泪水,也充满了艰辛坎坷,他们在没有“女排精神”这个词时却做到了女排精神。他们永不停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砥砺前行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梦想每个人都有,要完成梦想。就要学习女排精神。努力超越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创造自己的奇迹。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3篇

我非常期待《中国女排》这部电影。因为我爱女排,女排精神伴我成长、激励我前行……

但当听说弄个香港导演来导、整个巩俐来演郎平、让黄渤演陈忠和后,感觉大煞风景。于是,我决定放弃观看。

前些天,在和孩子做春节活动安排时,她提议正月初一看《中国女排》,我还是同意了。

可今天,对于广受争议的《中国女排》又有了新内容。

1月10日,中国女排功勋教练员陈忠和致信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删除涉及他的所有镜头,并建议不上映这部电影。随后,光明网、人民网和中国青年网纷纷发文《中国女排不能在争议中上映》。

人民网评论说,20XX年是奥运之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年份,中国体育需要女排精神的加油鼓劲,中国人民也需要女排精神的涤荡洗礼,而电影《中国女排》正是传递这种精神的有效载体。然而,目前的《中国女排》电影争议不断,所以不应该在争议中上映。

鼠年大年初一,电影《中国女排》将正式上映的消息早已传遍全球,该电影的各种宣传片也是铺天盖地。在电影预告片中,我们看到功勋教练员陈忠和的镜头:抢鸡腿、被暴扣、被砸晕,以及被队员教训没有雄心大志等画面。

为此,陈忠和给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写信,要求《中国女排》电影删除所有关于自己的镜头,并且在信中说:“我不同意播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姓名权、名誉权,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中国女排这个光荣集体,为了捍卫女排精神。这部电影不顾事实,歪曲女排历史,是有一定目的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票房价值。当年我们不为名、不为利,团结拼搏,祖国至上,今天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影视公司打着宣传女排的大旗,进行商业运作,谋取功利,金钱至上!”

陈忠实的信发出多日,媒体关于评论也不断,但目前电影的摄制单位和主管单位仍无动于衷。眼看上映时间越来越近,看来“带伤”上映势不可挡。

电影和电影不一样,《中国女排》它已远远超越电影本身。这样一部举国关注、承载民族精神的影片,找个香港商业片来导,这本身就是不顾民族精神的利益驱使。让巩俐和黄渤这样的人,来演正能量满满的中国女排功勋教练员郎平和陈忠和,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女排的亵渎。

所以,真是担心,电影《中国女排》上映后,中国女排还是不是中国女排,“女排精神”会不会毁在陈可辛手里?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4篇

从首夺世界冠军到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

“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

9月25日,电影《夺冠》上映。

《夺冠》的第一主人公是巩俐饰演的郎平,影片借她30多年的排球人生,照见几代中国人心头具有举足轻重位置的精神——中国女排精神。

故事的线索由三场重要赛事串起:1981年世界杯中国队对战东道主日本队,20XX年北京奥运会中美一役,以及20XX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与东道主巴西队的对垒。

于所有人,这是事先张扬了结局的比赛。但导演陈可辛对镜头的调用、对人心在比赛进程中的递迁把握,都让“复制”的比赛拥有了不亚于现实的扣人心弦。

原央视著名体育评论员宋世雄这样评价:“明明是每个人都了然于胸的历史时刻,却能让你如第一次见证般落下热泪。”在国产体育电影里,《夺冠》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应时代而生的女排精神

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并凭借着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鲁光先生的作品《中国姑娘》的宣传,女排精神开始在电视、报纸等各大媒体上出现,国家领导人也常以女排精神鼓励着各行业的人们。

这场胜利,填补了民众长久的信心缺失,迅速被拔高到激励整个民族精神的高度。

女排精神成为一盏指明灯,将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这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引向改革开放的路,坚定了人们投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

《人民日报》评论称,“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1981年的女排精神,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成为了励志标杆。之后“五连冠”的霸气出世,女排精神已超越体育精神,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矗立在中国民族的精神之林。

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影片中1981年的中日排球大战,教练袁伟民在决胜局关键时刻对队员们说:“你们要想一想这是在什么地方打球。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

而在郎导当主教练时,郎平让女排运动员们去交男朋友,去约会,也会去跟这批年轻队员讲交心:排球不是你们的唯一,比赛的胜负不是唯一,你们要享受排球运动,你们要做你自己……

女排精神一直都在,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始终都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变化的只是时代给予的含义。

相比过去,如今中国综合国力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质的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非常饱满。如今中国女排再次辉煌,提起“女排精神”一种民族情怀悠然而生,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不同的时代下“女排精神”都有不同的诠释,在同一时期不同视角下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个体对于“女排精神”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女排精神”实际上是民族精神具体表达 , 如今的“女排精神”早已超越排球项目和竞技体育的界限,被社会、被时代、被国家赋予了更多、更全面的意义。

在“去金牌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再是金牌至上原则。更加注重人文和精神层面的表达。夺金固然是为国增光成为民族的骄傲。但对于优势项目没有夺金的项目,民众对运动员的付出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鼓励和感动。

何为女排精神——那是一种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的拼劲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5篇

总有一种精神,支撑我们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持之以恒。中国女排是一支让国人骄傲的队伍,更是由几代人顽强拼搏铸就而成的精神。讲述几代中国女排奋斗历程的电影《中国女排》即将于大年初一登陆大银幕。

“当看到所有人对女排的反应,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的东西,跟整个社会、全民期待和自信都有关……那个东西是很值得拍的。”——陈可辛

流汗,流泪,流血,不留遗憾。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这就是,中国女排。

在陈可辛导演眼里,中国女排远远超出体育本身,承载了几代人共同记忆,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现不屈不挠的女排精神,为中国女排征战明年东京奥运加油鼓劲。

“那时候我们打球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里边有排球!”——陈忠和

没有生来就能夺冠的天才,也没有不费吹灰之力的胜利。每一个“上场”前,都是千锤百炼。这就是,中国女排。

初入国家队的郎平(青年时代由郎平的女儿白浪饰演),与陪练陈忠和(青年时代由彭昱畅饰演)的初次见面,为两人走上王牌主帅之路埋下伏笔。

“排球,不只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郎平

是刻进骨子的“顽固”,是磨砺而出的无畏。越/战越勇,越挫越强。这就是,中国女排。

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XX年勇夺第十冠,冠军之路,从未止步!历过三十多载的风雨,女排精神传承不息。在影片中,朱婷、惠若琪、徐云丽、丁霞、张常宁等国家队员也将本色出演,再现荣耀一刻!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6篇

里约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淘汰赛焦点战,中国女排苦战五局,以3比2逆转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晋级四强。在小组赛曾遭三场失利的阴影下,中国女排在淘汰赛第一场,能够战胜两届奥运冠军,确实非常不容易。

但是就像足球杯赛的淘汰赛,小组垫底的干掉另一个小组第一,其实也很正常。我们会说:这就是足球。但是中国女排不一样,它已经被严重的符号化了。所以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很多媒体用了“女排精神归来”这样的标题。更有些媒体用了一种在体育比赛报道中,已经不再多见的慷慨激昂文风,恨不得连续感叹号地对此大加称赞。仿佛一场女排比赛,改变了一切。

“人活着,凭的就是一口气,有信念,才会有斗志,才会泰山崩于前色不变,才会化腐朽为神奇,创造赛场奇迹。”“奥运赛场对运动员而言就是战常是战士,就不能没有昂扬斗志,不拼怎么能赢?”顺带着,大概是对我们这届金牌不多有所不满,文章作者竟然直言不讳地指责“和中国女排相比,有些中国奥运选手在这届奥运赛场上,精神不振,斗志欠缺。”相比国内观众的淡定,不得不说,以金牌论定一切的记者心态,实在有些落伍。

其实,中国女排是很惊险地以小组垫底出线的,如果这一场没有赢巴西,这位记者还会对中国女排如此大加赞扬吗?“不论是谁,奥运赛场上只要丢掉了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的信念,斗志就会涣散,精神就会萎顿,潜力就无从激发。”这句话是不是就要用到中国女排的头上了?竞技比赛当然要争输赢,但是简单以结果来论定拼搏精神,赢了就是有精神,输了就是没精神,这样的记者观点再次落后于普罗大众的观念。

对于胜利,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显得很平静,她对着现场的中国记者们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番话显示出一位卓越的业务型主帅异常冷静的头脑,也赢得媒体记者一片掌声。

比赛赢了就大谈精神,比赛输了就是斗志有问题,这样的说辞对运动员是不公平的。记者这些写写很简单,但是竞技体育,缺少斗志或许不行,光有斗志一样不行。竞技体育输赢都很正常,虽然我们对于大球非常看重,但是所谓女排精神,不应该成为女排姑娘们的包袱和压力。看起来大赞女排精神是表扬稿,可是之前女排姑娘小组赛战绩不佳,咋就不见也来夸一夸呢?下一场,如果女排输了,女排精神是不是就又丢了?

要知道,剩下的四强,敲全部来自同一小组,而且中国女排小组赛都曾负于对手,输掉比赛是很有可能的。倘若输球,是不是该取个标题:女排精神昙花一现?郎平说的非常对,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谁都想赢,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对手同样想赢。比赛比的不光是斗志,还有技术,还有真实的水平,也还有运气。只要输了比赛就是“精神萎顿”,只要赢了比赛就是“女排精神归来”,这样的表扬稿只会无谓地增加包袱,体现的依旧是过时的金牌至上观。

一赢比赛就谈女排精神,这是一种病,该治。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7篇

最近一部重磅大片《中国女排》将在大年初一上映此部贺岁片还没上映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网络对这部影片存在很大的争议。影片中黄渤扮演的陈忠和采用了过分夸张和搞笑,对功勋教练陈忠和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歪曲,陈忠和弟子赵蕊蕊、杨昊等发微博对恩师表示了同情和安慰,这样看来歪曲中国女排辉煌历史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导演陈可辛作为香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电影人之一,他是极少数能让电影的商业票房与艺术效果实现互赢的导演,因此他坚持保留用黄渤出演陈忠和。

在预告片中,由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出现了在食堂抢鸡腿、被暴扣砸晕等镜头,这些情节完全不符合事实,包括电影中的陈忠和被队员们教训没有雄心大志等情节,更是莫须有的歪曲历史。在拍摄期间,陈忠和曾多次与导演陈可辛沟通,要求这部纪录中国女排的电影要真实、充满正能量,但是导演陈可辛异常固执,屡次沟通未果。

在这里我们观众要明白一点,电影终究是电影它不是真实历史,《中国女排》只是一部经过商业运作的贺岁片,把中国女排做成贺岁片是否已经犯了方向性错误,歪曲女排历史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某取功利和票房收入。当年的中国女排不为名、不为利、团结拼搏、祖国至上,这种女排精神激励几代中国人,这种爱国精神和拼搏奋斗精神是无价之宝,是要永久传承下去的。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女排精神持续刷屏,郎平说:女排精神与胜败无关,它一直在那里,说赢了才有“女排精神”,是一种结果论,是忘记了赢得这荆棘之冠充满血泪的过程。

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历风雨。

女排精神会在华夏大地慢慢蔓延,振奋全国人民的心!

夺冠评价观后感 第8篇

如果说起令国人自豪的体育项目,除了乒乓球之外,中国女排必然是不二之选。从五连冠时代开始,中国女排给刚刚走上崛起之路的中国体育带来了无数的激情与荣耀。时至今日,“女排情结”、“女排精神”依然诠释着国人对这支队伍的偏爱。

早年间,为看一场女排的比赛万人空巷,如今,国人再一次为中国女排血脉贲张。在里约奥运会半决赛上,中国女排3-1力克荷兰队,成功闯入决赛,距离再次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只差一步。可要知道,中国女排从第一场小组赛开始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

奥运会前,稚嫩的女排大名单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谁也说不好这支年轻的队伍能在竞争残酷的奥运会走多远。小组赛3负2胜的战绩似乎印证了大家的担忧,主教练郎平默默地承担着压力,她在等待,等待着这支年轻的队伍化茧成蝶。因为她知道,只有这些小姑娘迈过怕输这道坎,才能真正释放她们的“洪荒之力”。

淘汰赛第一场,郎平终于等到了姑娘们化蝶之时,中国女排似乎如凤凰涅槃,在巴西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嘘声中把东道主淘汰出局。赛后,女排姑娘们尽情地欢呼,压抑了5场比赛的闷气终于得到释放。里约当地时间18日晚,中国女排面对小组赛曾经击败过自己的荷兰队,落后、扳平、被逆转、再扳平,最终将胜利揽入怀中。连续两场胜利固然值得高兴,但真正令人振奋的是这支打不死、冲不垮、压不倒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

我们总是用“女排精神”来褒奖一代又一代的取得辉煌成绩的女排姑娘,郎平却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

的确,“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而是融进每一位女排队员血液中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让我们为之感动。当我们看到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忘我的拼搏,不管比赛输赢,都由衷地想为她们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让中国女排总能在低谷中触底反弹。奥运还未结束,比赛仍在继续,8月20日的小马拉塔纳体育馆迎来中国女排的终极一战,“女排精神”再次见证中国的姑娘们登上世界之巅。

推荐访问:观后感 夺冠 评价 夺冠评价观后感8篇 夺冠评价观后感(推荐8篇) 夺冠观后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