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论文1 摘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造假问题日益严重,造假案件频繁出现,严重干扰投资人、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的正确决策。文章以此为切入口,剖析了财务造假动机,提出了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其预防论文,菁选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论文1
摘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造假问题日益严重,造假案件频繁出现,严重干扰投资人、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的正确决策。文章以此为切入口,剖析了财务造假动机,提出了建立防范机制的重要性,呼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防范机制
研究上市公司的造假动机,并从财务造假的动机入手,建立财务信息造假的防范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上市公司的造假动机,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监督机制。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1.上市公司造假的内在动机。会计法制建设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此,国家陆续颁布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改变了无法可依的状况,但由于没有与会计法配套的实施细则,使会计法难以得到充分的实施。按照会计法规定,企业负责人要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关系十分密切。一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不强,为追求个人和企业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指使会计人员故意弄虚作假,对内对外搞两套账与两种表,一套较为真实的对内,而另一套虚假不实的则对外,欺上瞒下,捞取私利。
2.上市公司造假的外在原因。企业经济自律固然重要但光靠遵纪守法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是不行的。我国目前虽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国家监督,以及初步建立的民间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行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监督。但由于相关法律的完善配套以及各事务所缺乏独立性,致使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审计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于是,出现提供假验资报告,或进行虚假不实的资产评估,或对财务报表进行过场审计,或提供掩盖事实真相的审计报告等问题,因而使得会计信息中的水份越来越多,可信度明显降低。可以说,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督,也是诱发企业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
提供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企业是否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则取决于真实会计信息能够带来的利益。利益追逐是会计造假的潜在动力,这一潜在动力能否成为现实动力取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环境。
假设存在两个企业,他们存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会计行为都有“会计诚信”和“会计造假”两种选择,在选择会计行为时,他们没有信息沟通,可以估计会计行为的收益,企业会计行为不受监管或监管很弱。这是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造假者获得相对收益,而诚信者却获得了相对惩罚),那么,必然造成“会计造假”的博弈均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调整收益矩阵,改变博弈规则,使诚信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利益,造假者必须承担更大的惩罚。
从经营者的投资者的关系角度看,两权分离条件下,经营者往往具有“会计造假”的自然动机。但是,会计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经营者的造假动机能否实现取决于会计的态度和行为,这就形成了经营者与会计之间的博弈。与企业间的静态博弈所不同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受雇于经营者,其造假动机远远低于经营者,而经营者往往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会计与之合谋。所以,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会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经营者的态度,二者之间存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经营者在会计造假行为中处于主动地位,经营者应承担会计造假的主要法律责任。如果提高检查效率,加大惩罚力度,使经营者的造假成本足够大,经营者将不会对会计采取威胁行为,会计将进行诚信操作。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制选择
建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内在监督机制。内在监督机制是股份公司内各利益主体依靠内在赏罚机制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股份公司内在监督机制能否建立的关键是能否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委托———代理契约制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公司董事和董事会要忠实履行“委托儿”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经理要依章程和职责行事。监事会切实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收支,对经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实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要尽快按《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职务分设,防止出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共同对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2)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3)建立管理参与制,有效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参与制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不*等权力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的权力受到更多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从而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衡,以防范经理实施会计舞弊等道德风险行为变为现实。
(4)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由于股份公司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因此,内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舞弊、预防假帐发生。
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包括会计机构)
1.控制制度、记录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帐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
2.建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外部监督机制。设置外在监督机制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趋利避害的利已动机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外在的监督机构对规范所允许或鼓励的行为进行奖赏时,人们将强化这种行为;而当外在监督机构对规范所禁止的行为进行处罚时,人们将避免这种行为。为防止股份公司实施会计舞弊行为,必须有健全而强有力的外部监督,至少包括:
(1)运用《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武器,强化对股份公司的法律约束机制。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要严肃处理,给公司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破产的,要依法追究经理人员的该职责任,并实行严格的经理市场禁入制度,不能“易地做官”;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惩处。
(2)加速培育职业企业家,建立健全经理人员职业档案制度。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后,经理人员的职业档案信息将会极大地影响经理市场对他的需求及其“均衡价格”,包括会计舞弊在内的所有道德风险行动会导致他被人取代,甚至身败名裂。职业经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为经理人员营造一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奋斗环境。
(3)强化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对股份公司的有效监督。
金融机构与股份公司的往来频繁,其收支状况有详细及时的了解,税务机关每月根据申报审核催缴税款,对其会计报表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对股份公司的监督机构可以防范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4)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管机构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真实、全面、及时、准确等信息公开有效标准,迫使上市公司接受广大公众的公开监督,以防止上市公司通过会计舞弊制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从而建立起证交所与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督机制。参考文献
[1]郑朝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侦察研究[J].审计研究.
[2]李丽青,师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博弈模型及实证分析[J].求索,2004,(8).
[3]孙健.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N].*财经报,2001-03-21.
[4]郭伟.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几点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04,(3).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论文2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健康运营的秩序,更使会计执业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治理,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未来。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原因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深刻剖析上市公司造假事件,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一)企业管理当局和控股股东有操纵会计信息的要求
第一,上市前为取得上市资格和较好的发行价格。在我国*调控干预下的公司上市,财务资料成为后期上市运作的关键因素。为达上市目的,不少企业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造假批文、假帐单,虚假编造公司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报表等等种种造假行为便纷至沓来,形成了对企业资产、利润、负债的虚构。如活力28、蓝田股份、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黎明股份,麦科特等。
第二,上市后为取得增资扩股资格。企业上市之后要想从证券市场再融资,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赢利水*来达到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要求。不少上市公司靠自身主营业务的正常经营是达不到融资条件的,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那些盈利水*较低的上市公司仍然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创造条件争取实现配股愿望。
第三,为免于特别处理或摘牌。如果某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投资者难以判定公司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证券交易所有权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ST、PT处理。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地方*深感压力沉重。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为免于特别处理和被摘牌,也会产生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行为。
(二)中介机构协助上市公司造假
中介机构主要有: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商、律师等,他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介机构为争客户、抢市场对拟上市公司及己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视而不见。审计《检查结果》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中,包括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掩盖违规担保损失虚增利润一例、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逃避税收一例和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掩盖担保事项一例,都属于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已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
(三)国家税务部门纵容上市公司造假
各级税务部门的经济收入直接与其任务的完成情况相关,由于利益的驱动,有些地方*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为完成征税任务,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会计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以解决企业虚报利润应上交税收的资金,对虚假的会计信息听之任之。
(四)中小股东的投机性
在“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需要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掩盖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非法活动,借以转移上市公司利润或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产。中小股东投机性过强,往往只注重股票的二级市场表现而不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形成合法组织或相关利益代表维护自身权益。
二、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关键人(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不改变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就不能从根本上约束虚假会计信息的问题。通过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在一个公司内形成几个相对较大的股东,公司治理结构就可能比较健全,会计信息的生成、提供就不会轻易地受制于关键人。
(二)建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提高中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程度。
(三)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力度
我国证券市场的众多会计案件中,琼民源、银广夏、红光实业都或多或少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关,应加强对中介机构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刑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失误等失信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条款。一方面要严格法律的执法工作,对失信者依法严厉制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诚信责任,细化由法律制裁的失信行为及制裁力度,便于执法操作。
(四)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建议修订法律时对董事会及董事在会计信息披露事务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更为严格、具体的规定。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强化董事会代表全部股东行使职权的功能,改变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操纵的状况,淡化董事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
(五)加强监事会的监督
监事会具有监督企业财务、董事和经营者行为的职权,在维护所有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监事的提名、任命权受到关键人的控制,导致其不能独立地履行职责。目前应提高监事的素质及独立性,强化监事的监督职能,改革监事会的成员构成,允许主要债权人担任公司监事,健全对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和淘汰机制。充分赋予监事会实际的监督权。
(六)建立股东损失赔偿制度
一是凡因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由该公司及其董事会负赔偿责任;二是凡注册会计师有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的行为,为公司出具虚假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由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赔偿责任。对严重违法违规给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失信行为的处罚,应由目前的行政处罚为主,逐步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对失信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
(七)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国家要根据新的经济情况及时地调整会计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以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及时调整和解决新旧法规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避免执法时出现漏洞。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大行政、刑事处罚力度,完整的会计信息时代必将到来。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论文3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经常出现财务报表造假行为。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成因及造假手法,提供了鉴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方法,可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对相关部门制定决策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造假
目前,我国已有15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部队,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是相关部门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赖以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从银广厦到格林柯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远未绝迹,使众多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虽然监管部门加强了治理,但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带来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有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财务报表造假的成因、危害与鉴别方法,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认清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也可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借鉴。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分析
(一)内部原因
公司组织结构的缺陷。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兴建而来,加之《证券法》中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的规定,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表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突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也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在摸索阶段,企业经营者往往既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在审计交易中掌握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和审计费用的标准等内容,作为第三方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往往严重受限。
财务造假行为带来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着明显的内部利益驱动。公司高管的薪酬福利与企业业绩直接挂钩、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受到一些财务指标的影响、发行新股融资等行为也与诸多财务指标直接挂钩。这些因素都使企业希望自己的财务信息尽量就高不就低。在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之后确实给一些财务信息相关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更增加了企业自身进行财务造假的利益冲动。
(二)外部原因
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从会计确认基础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大。会计计量理论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一个外部原因。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新会计准则应用后,会计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现值、重置价值、净现值等计量属性。虽然,计量属性的增加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实用性,但是这增大了企业对财务信息调节的余地,增大了财务造假的回旋余地。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此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证监会承担着对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日常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上市公司监管的信息量极为巨大,尤其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使得我们对其日常监管的效率产生了怀疑。监管不力,公司高管违规成本太低助长了其造假行为,甚至出现了前证监会副*这样的官员,严重影响了其公信力。此外,国家的*门和税务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频发造假事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这些监管部门的监管失职,监管方法、理论落后与我国当前体制的不尽合理有着重要的关联。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危害
(一)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即通过上市为那些业绩优良,有发展前景的公司集中社会资源。在我国,上市公司是那些被认为经营业绩优异的企业,它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进行财务报表造假,这种行为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较容易地获得投资者的大量资金,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缺乏了可靠性、真实性之后,增加了国民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误导国家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式的判断,直接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同时这类上市公司往往股价过高,容易造成泡沫,危害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阻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丧失了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视而不见,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竞相压价甚至与企业串通共同作弊,这种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事务所过度依赖客户,在执业中处于被动地位,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注册会计师行业只能畸形发展,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经济监督作用。
(三)影响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要进行粉饰就需要内部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尽管有些会计人员不是出于自愿参与造假,但迫于管理者的压力或某种利益诱惑对财务报表粉饰提供帮助或者亲自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会计行业空前的信任危机,人们对会计从业人员普遍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会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现有从业人员的执业环境和行为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危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导致决策失效,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危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为活动提供方便
财务报表粉饰本身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内部控制漏洞百出,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为活动提供方便,滋生。
(六)危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一份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是最能反映上市公司全面信息的工具,广大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投资决策,通过对报表数据的计算分析判断其投资价值。然而,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后使财务报表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和作用,这种会计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这种粉饰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终究是短期行为,一旦破灭,不仅直接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引发信用危机,使投资者对投资环境丧失信心。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鉴别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造假的主要手法是虚增利润,以达到上市、配股、增发、抬高股价等目的,当然也要少数上市公司基于扭亏及利润*滑需要,可能会虚减利润。财务造假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
(一)收入调整手法鉴别
上市公司的收入调整是其财务造假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收入造假主要有以下方式:虚构收入。有几种方法,一是产品不出库,但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手法鉴别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资产减值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下一年度再调节回来一部分准备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三)非经常性损益事件手法鉴别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合并价差摊入等。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
(四)虚增资产手法鉴别
有如下操作手法。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成本或评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帐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导致应收帐款净变现价值虚增;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
(五)资产重组手法鉴别
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然而,近年来的资产重组很多发生在大量的ST公司。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资产重组。通过不等价的资产置换,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目前仍然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法之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还有很多,并且越来越呈现复杂多样性,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投资者的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荐访问:动因 浅析 造假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其预防论文 菁选3篇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论文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对上市财务公司造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