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论文【10篇】(全文完整)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  短短的十年之内,*大地上掀起了两次企业并购浪潮,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搞好企业并购成了我国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理论界和实践中热衷于研究企业并购的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论文【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论文【10篇】(全文完整)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

  短短的十年之内,*大地上掀起了两次企业并购浪潮,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搞好企业并购成了我国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理论界和实践中热衷于研究企业并购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却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而不少企业并购因事后整合不力而导致整个战略失败或者部分失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某种意义而言,并购容易整合难,并购企业在实现战略整合,人力资本整合与文化整合的同时,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财务整合。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与中枢,它不仅关系到并购战略意图能否贯彻,而且关系到并购方能否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控制以及并购目的的实现。

  财务整合的管理学基础

  财务整合的必要性在我国,不少企业因并购而跌入困境,成为“问题企业”。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是由并购企业对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重视不够,整合战略选择不当,整合成本太高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财务整合又是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运用财务整合理论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制度体系,最终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因此,研究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制度体系,必定不能健康成长,财务体系破败到一定程度,最终必将导致企业破产或倒闭或被兼并,财务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的神经系统。

  (2)企业为了实现其基本目标,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进行扩张,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将难以留住对于企业成功起关键作业的有进取心的管理人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2

  一、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1.单位预算不规范

  很多单位对支出缺少科学论证,预算与实际支出需要脱节。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严肃性,支出控制不严、经费支出缺少计划性、对专项资金把关不严。一些单位经常变更基建、维修、采购等计划,使实际情况与计划脱离,造成财务“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

  2.基本的制度管理流于形式

  一些单位领导“财务一支笔”的威力过大,领导的随意性代替了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导致制度管理不完善以及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很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小金库等问题。

  3.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很多单位没有树立讲求效益的理财理念,重使用而轻管理,缺乏成本与分析核算意识,对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4.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人员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只保证收支表面上的*衡,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后的绩效评价;有些财务人员甚至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都不规范,更谈不上加强财务管理了。同时,由于领导意志大于单位制度,财务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

  二、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创先争优的途径

  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一方面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的切入点。抓住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夯实财务管理基础,让创先争优取得显著成效。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堵住制度漏洞,才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打开一个全新局面。所以,争先创优的第一步就是完善制度。要根据单位财务管理特点以及现状,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拟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往来账款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将这些制度宣传到单位的领导与职工,加强制度意识,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责建设,落实责任到人,用责任制约行为。一方面,制定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另一方面,转变财务绩效管理观念,相应地把绩效评价制度补充到财务制度中去,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加强资金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把财务管理责任与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挂钩,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2.强化预算管理控制

  单位要集中集体智慧,制定严肃的财务基础预算计划,把预算计划当成内部制度来执行,严格控制“三超”现象,在编制预算时,既要“量入为出,收支*衡”,又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同时,要严格控制预算计划的变更,一定遇到必须变更的事件,要集中职工*的意见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重新进行必要的论证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杜绝工作的随意性。

  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彻底清理单位的小金库现象。小金库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大洞,是各种腐败行为的温床,是廉政建设的敌人。所以,要坚决杜绝小金库的存在,财务管理人员要在小金库问题上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与法律风险,坚决不参与、不同意、不放任小金库的存在,作到对国家负责、对单位负责、对领导负责、对自己负责。

  3.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规范就是对制度执行的规范。单位财务管理要把制度的精神吃透,在工作中做好预算的编制与落实工作,严格执行好制度条款,做到没有漏洞可钻。尤其在基建招标、造价审计等工作中,财务人员严格按照程序以及要求开展工作,杜绝徇私枉法。

  推行标准化作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按人的岗位和事的流程加以明确、准确、精确,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梳理、确认流程岗位,明确岗位责任人,制定岗位标准化操作程序。使得思路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要做好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在财务的成本核算上,准确分析收支情况,科学提出改进措施,为单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要严格档案管理工作,让财务管理有根有据,减少管理漏洞,经得住督查与评价。在清欠工作上要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用责任克服人情关,保证单位的经济利益。

  4.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负责人以及单位领导要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专业素质建设,不断带领他们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法规与知识。转变会计人员的观念,思考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确定改进计划,定期通报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建立财务内部考核打分制度,以得分多少作为奖励分配的标准,调动人员积极性。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本身的责任与风险,财务管理对单位与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与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沟通技巧的训练,正确处理好私人关系与工作严肃性之间的界限,让他们在维护与单位职工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保证单位财务管理“高压线”的稳固。

  加强职业技能学习,促进他们互相学习,掌握熟练的财务核算、分析、审计等知识,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学习,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替代人工重复性的劳动。建立岗位结对工程,鼓励财务人员相互协作,互相学习,信息共享。

  财务管理是单位的重要工作,既是核心部门也是服务部门,在工作中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做好基础财务管理工作,扎扎实实,用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创先争优中取得成果。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3

  摘要:随着高校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基建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项目预概算风险、偿还债务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防范风险要从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过程控制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风险;内部控制;高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到3 105万人,相应的高校基建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风险。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1.项目概预算风险。目前,高校存在建设项目的“三超”现象,即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有的建设项目不是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概算,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收设计费人为抬高设计概算,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有的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为能申报争取上项目,或为减轻税费负担,人为压缩概算、预算,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摊子铺大。工程的概预算审核不严,或是审而不调,对有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应做调整的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使实际施工决算价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2.偿债风险。受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学费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满足高校急需的大量资金,面对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机遇以及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各高校都需急剧扩大办学规模,因此,谋求与银行合作并争取银行贷款就成为高校发展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3 000亿左右。现阶段高校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科研经费沉淀、校办产业收益、资产置换收益等,学校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日常运转,基建投入以贷款为主的高校除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外,还需偿还一定数额的本金,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学校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

  3.专项资金被挪用风险。*高校净资产中的部分专用基金通常是历年收支结余后按国家规定提取,将来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开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挪用专用基金所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的行为。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融资的行为,实际上,这部分亏空必然需要用将来的资金予以填充。这就使高校在资金结构中出现亏空的局面,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链,对高校将来的运转形成了潜在的资金压力。新征土地、新建校舍、新添设备、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使高校没有时间做好规划,也会导致专项经费挪用、现金净流量骤减等财务风险的出现,并容易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不良资产大量生成等资源的不良配置。

  4.内部控制风险。有数据显示高校基建已成为新的**源泉,许多高校当政者或分管基建领导纷纷落马。基建各职能部门权柄一方,工作中不能相互监督,与施工单位打交道过程中,存在卡、扣、拿现象,有些对工程量重复计算、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同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利益分赃。最终形成投资无计划,开发无控制,效益无人抓,工程质量不达标,工期无保证,经常返修,经常**现象。某些高校工程款的审批和复核工作不健全或比较薄弱,财务人员未能主动核实工程进度和工作量,因而存在虚列、虚报工程款导致的超付款现象,建设项目竣工后未能严格审计和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在每一次付款的申请单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已履行签字手续,但相应承担的审批责任未予以明确。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1.对基建负债风险认识不足。一部分高校的领导错误地认为,高校是国家办学,国家不会对高校的债务坐视不管,建设校园是自己的事,偿还银行贷款可能最终变成国家的事,如果现在不抓住机遇,将会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因而大胆地向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如果不能警惕并及时遏制高校负债运行的趋势,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而且最终会损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基建项目资金管理重视不够。首先,不少单位存在“重项目,轻管理”,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引起重视。其次,审计监督部门重视不够,对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缺乏深入细致的审计与检查。最后,由于基建项目的暂时性和时间性,领导一般不重视基建财务队伍建设,造成基建财务独立性差、地位低下、队伍不稳定。

  3.资金节约意识淡薄、投资控制基础不实。一是某些部门主观上对投资控制认识不够,认为投资估算、概算只是一个参数,将来是要变化的,因此对项目的前期设计审查和投资控制不够重视。二是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不严厉,建设单位几乎不必为项目投资失控承担责任,资金节约意识淡薄,缺乏控制投资的动力,甚至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随意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

  4.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建设单位未制定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财务监管无章可循,使许多财务行为不规范,手续不完备,使基建工程管理质量大打折扣。现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遵循的是1995年*颁布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随着高校发展和环境变化,该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及培训。目前系统学习过基建会计的人员很少,财务人员对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不够熟悉,导致执行制度困难,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同时,普遍对基本建设业务程序、工程概预算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培训。

  三、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负债风险控制机制。高校领导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控制银行贷款额度,科学理性的举债,并依据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额度,努力降低基建贷款成本,确保不因还贷产生财务风险而影响发展。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经费投资计划、财务预算、资金支出情况等核定分段用款数,确定优化长短期贷款结构,减少利息支出,加强存量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贷款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益。化解基建财务风险具体做法:(1)建立独立融资办公室,负责多渠道融资,对负债资金进行日常核算管理,合理安排贷款计划和还贷计划。(2)建立风险约束机制。在高校内部要建立健全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决策机制,风险较大项目的决策由高校职工*表决,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作用,尽量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3)建立风险预防制度。可以按稳健性原则,建立偿债基金,形成—套适合高校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4)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会计控制是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对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监督会计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从而降低贷款高校财务风险。

  2.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越来越大,涉及单位和部门越来越多,经手人员也越来越复杂 、要明确工程进度报表报送程序,工程款审批制度及权限,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和工程进度报表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有关负责人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同时,要完善工程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修正或改进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部门对完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财务结算的监督。工程项目完工后,财务部门应及时核对、审查工程款项的支付情况如有问题,找出原因,应及时与基建、审计等职能部门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3.严格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强化过程控制管理。基本建设过程中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将基础工程项目细化,具体成本责任到人,严格控制超概算、超预算支出。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项目概算数字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分类,将预算数落实到每—个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的种种原因造成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实施弹性预算控制,对超支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明细核算及时了解每项工程从立项开始到竣工决算的项目核算全过程,反映了从工程施工合同的首次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到工程决算的各阶段情况。明细核算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基础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了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应按时向校领导报送各类基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并每年不少于两次在校职工*上公布执行情况。

  4.提高基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有效提高基建财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高校应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政治学习和廉政教育,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派一些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强的财务人员参加基建项目的社会实践,并积极创造条件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工作技能,掌握最新法规动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推动基建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从根本上为高效、高质进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思想和业务的保障。

  防范和控制目前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是高等学校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高校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应对财务风险,切实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持久稳定地发展。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金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提出了现金至尊的观点。现金流已成为财务战略管理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事实证明,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也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公司价值评估的基本依据。然而,我国企业界长期以来对现金流问题的认识一直存在偏差,一些企业甚至忽视现金流管理的作用,现金流管理并未提高到财务战略的高度。深化企业现金流管理,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本文从现金管理的角度人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展开探讨,并试图提出一些新的构想。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财务战略的概念、特点与类型,分析了公司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选择的必要性;第三,以海信集团为例,分析了海信集团基于现金流的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效果;最后,总结出运用现金流管理改善公司战略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战略,公司价值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灵活性的趋势。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动。如何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更好地进行投资战略、融资战略、资本运营战略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评价已成为财务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金流问题作为财务战略实施最为核心的一环,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企业现金管理也逐步得到重视和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企业对现金流管理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企业在利润导向的影响之下,甚至忽视现金流管理的重要作用。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普遍。因此,本文从现金管理的角度人手,对公司的财务战略展开探讨,以便深刻揭示现金流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力图提出一些新构想。

  1.2研究意义

  本课题从企业财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揭示现金流问题是财务战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深入分析了现金流问题与财务战略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根据企业的现金流状况选择公司财务战略这一命题。这对于企业深化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都有重大意义。

  对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在认识上纠正以往的偏差,另一方面也集成了一些现金流管理的理论观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有助于丰富现金流管理的研究领域。再者,本文提出了新构想,有利于业界规范现金流管理,制定出更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战略。

  1.3研究内容

  文章首先分析公司战略与公司战略与现金流管理的的现状,介绍了公司战略与现金流管理基本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司战略与现金流管理的关系,接着引用海信运用现金流管理模式公司战略的成功案例,最后总结出运用现金流管理改善公司战略的方法和建议。

  本文拟解决三个问题:(1)现金流管理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其依据是什么。(2)目前我国基于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3)怎样才能更好的结合现金流分析进行财务战略选择。提出一个构想: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现金流分析,选择公司财务战略。

  第2章 公司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简述

  2.1公司财务战略概述

  2.1.1公司财务战略的内涵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通过分析现时市场环境的机遇和风险,结合企业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财务状况,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战略目标。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追寻的目标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协调其他战略与整体战略之间的关系。财务战略的对象即是资金运动,涉及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资金运动过程的灵活多样、资金管理中的成本效益等问题。

  2.1.2公司财务战略的特点

  财务战略的特点有:(1)从属性。财务战略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它要以企业整体战略为依据进行制定。(2)支持性。财务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息息相关,渗透到企业总体战略的方方面面,没有财务战略,企业总体战略也就不存在。(3)协调性。财务战略与企业其他战略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约束。财务战略必须在各个战略中进行权衡和协调,保证企业资金充分使用,同时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1.3公司财务战略的类型

  按企业总体规划来分,财务战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预期在未来时期内经济环境将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企业选择积极融资、投资、扩张资本的一种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积极发挥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现金流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这是由于扩展型财务战略的预定财务目标比原有的财务水*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结构、投资行为变得更为激进引起的。

  (2)稳健型财务战略。是指预期未来企业内外部经济形势比较稳定,从而采取的一种*稳的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重视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使用,以发掘企业的内在优势为重心,确保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3)紧缩型财务战略。是指预期的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将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风险,主动防御潜在的危机而采取的减少对外投资,增加现金流量比率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把指导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在目前形势下的主要目标。

  2.2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管理

  2.2.1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他的计量是以收付实现制 为基础,在会计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可以分为初始现金流、营业现金流以及终结现金流。在使用现金流进行不同的分析计算时,要用到概念不同的现金流。

  (1)净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减去流出(支出)的余额(净收入或净支出)。这种现金流可以评估公司的现金流状况。

  (2)营业现金流量(NCF)。是用于计算某一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情况。项目产生的经营收益扣除所支出的成本费用后余下的现金流量。这种现金流常用于项目可行性的研究。

  (3)自由现金流量(FCFF、FCFE)。是指扣除企业产生资金占用以及投资资金占用后所余留的现金流量。在满足了公司发展的需要后可供分配的最大现金额。自由现金流量分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两者都是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数据。

  2.2.2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的优化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业务流、信息流相匹配,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涉及优化现金流计划运用、组织实施、执行控制、效用评价的方方面面。现金流管理是贯穿整个企业管理流程的管理思想,它的制定和实施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结合,与企业其他战略相适应,共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努力。

  企业现金流的具体管理要以现金流量表为依据,分析企业各个流程的现金流状况以及潜在的现金流流动性风险,从而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政策。

  2.3 公司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的关系

  2.3.1现金流管理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要求

  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要求有三个方面:(1)统筹融资和投资模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2)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止资金的滞后和沉积(3)预防财务风险(4)为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战略提供资金保障。显然,这些本质要求与现金流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财务战略管理从决策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现金流为核心才能保证财务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现金流管理即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要求。

  2.3.2现金流管理是公司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保障

  从横向来看,公司的一定时期的现金流资源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现金流在公司的生产、销售、人事、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中进行分配需要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和财务战略,实现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从纵向来看,公司的一切财务战略,包括筹资、投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战略决策,都离不开现金流的参与变换。现金流周转是否顺畅,现金流是否充足,现金流的来源是否规范,现金流的运用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公司财务战略是否能连续的有效的实施。

  2.3.3现金流管理能有效规避公司财务战略风险

  财务战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有多个方面的。从企业内部因素分析,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现金周转滞后、内部控制的缺失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从外部条件来讲,部门经济发展的不*衡、宏观调控政策、通货膨胀问题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都对企业财务战略风险有重大影响。现金流问题是财务战略风险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众多的实际案例也一再证明现金流问题对公司财务战略的重要意义,是有效规避财务战略风险的关键因素。

  第3章 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选择的必要性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的阐述,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必须经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三种模式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变换过程。只有商品资本出售以后转换为货币资本,才能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价值补偿,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最明显的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货币资本循环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货币资本的循环模式,其实质也是现金流的循环模式,足见现金流在整个资本循环过程的重要地位。

  3.1 企业融资战略选择是以现金流为基础

  企业融资战略选择是指企业选择一种与企业发展现阶段相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吻合,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的融资战略,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最优融资方案。企业融资战略选择除了要考虑到融资决策所涉及的问题,还应综合考虑现实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影响。涉及现金流的长期预算问题。

  如何进行企业融资战略选择要从企业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企业内部因素来说,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同融资组合构成的融资战略,融资成本不尽相同,企业应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而融资风险一般来说与融资成本呈反向变动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寻找自身的融资*衡点,在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降低融资风险。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实际就是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率关系问题。不同融资组合构成的融资战略会使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合理的融资战略选择可以降低融资风险,扩大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从企业外部因素来说,企业在融资决策时必须根据此时的市场条件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各种融资战略进行选择。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现金流问题都是企业融资战略选择的核心问题。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均衡。企业在努力扩大自有资金的同时,又要寻求债务资本的帮助。企业的融资现金流比重大,而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还没有效收益,无法产生现金流。从外部因素来说,企业的前景不明朗,难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所需资金。因此,股东直接投资等内源性融资方式就成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应选择相对收缩的内部融资战略。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的资本结构相对合理。融资现金流比重依然很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增加,可以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得投资资金及周转资金,融资成本和风险均有所降低。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筹资现金流比重缩小,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大增加,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除了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以外,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应选择相对扩展的外部融资战略。当企业衰退期,产品逐渐退出市场,经营活动现金流开始萎缩,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投资现金流骤然增加。此时企业可以把上一期的积累转入这一期的投资,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市面上发行一些股票,采取权益融资方式。企业应选择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战略

  3.2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现金流

  企业投资战略决策是指企业选择一种与企业发展现阶段相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吻合,能充分整合企业价值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投资收益的最优投资组合方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除了要考虑到投资决策所涉及的问题,还应综合考虑现实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影响。涉及现金流的长期预算问题。

  企业投资战略决策要具体考虑投资战略的经济可行性与操作可行性。所谓经济可行性,就是通过投资理论中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投资项目是否会达到预期的收益水*。所谓操作可行性,就是分析投资战略能否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能否扩张市场份额,能否形成品牌效应,能否优化企业价值链结构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的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的模型,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考量。

  无论是投资战略决策的经济可行性或是操作可行性分析,现金流问题都是企业融资战略决策首要考虑的问题。从经济可行性上讲,现代的投资决策评估模型提供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投资可行性评估方法:即现金流量贴现法和净现值法,这两种评估方法都是基于现金流折现理论进行的,现金流预测问题是其考虑的核心因素。从操作可行性上讲,企业的投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纵向投资和横向投资两种。纵向投资即从价值链的角度考虑,企业力求整合采购、供应、生产、库存、销售等价值链环节,向上下游企业进行投资并购,能否节约成本,加快现金流周转是决策层考虑的核心问题。横向投资即跨行业的投资行为,因为企业对新的行业有一个认识适应的过程,没有基础可以依托,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所以这类投资行为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现金流注入,现金流是否能长久支持是决策层考虑的重要因素。

  3.3现金流评估是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依据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把企业视为一个可用货币单位衡量的整体,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获利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等微观因素以及行业状况、市场形势等宏观条件,对企业的公允市价进行的综合考虑。

  企业价值评估是研究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生产能力、流动性风险的重要课题。 一个企业发生的任何交易或事项都可以影响其价值: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企业的合并、破产、重组等一系列清算,都涉及企业的价值评估问题。然而,企业的价值评估,不是片面的把企业总资产扣除总负债的静态估计,而是综合企业受益能力、收益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动态考量。影响企业价值大小的因素很多,但根据现代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不难发现: 自由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价值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

  在众多现代企业估值模型中,现金流贴现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现金流贴现法说的现金流,是指公司自由现金流。 是在扣除了生产资金、偿债资金、再投资资金,同时补充会计上关于坏账准备、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后的企业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在这里,我们直接列出模型来说明自由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价值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基本评估模型为:

  公司价值=∑FCFFt/ (1+WACC)t 公式(3-1)

  公司价值=∑FCFEt/ (1+R)t 公式(3-2)

  其中的FCFE和FCFF即指自由现金流。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投资评估方法都是以企业现金流为基础的,公司价值评估与现金流量是紧密联系的,现金流评估是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依据。

  第4章 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虽然现金流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但现金流管理在认识和运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4.1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影响财务战略实施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企业以现金流量表为主要依据,根据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进行的财务分析。目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主要体现在:

  (1)指标设计的关联性过大。 即某一数据在分析指标中过于频繁的出现。如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大多数的分析指标计算公式中含有“销售收入”一项。显然,同一数据被大量使用在一个分析体系中时,指标间的关联性也随之增大。当一个数据出现变动时,就会牵扯到整个分析体系,从而降低分析的准确性。

  (2)指标设计的过于繁杂。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财务分析指标重叠交叉,称谓相近,繁琐兀长,不便记忆。据统计,关于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指标不下30 个,如此众多的统计指标增大了分析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利于决策层精简高效的处理信息,阻碍了财务战略的实施。

  (3)指标设计缺乏完整性。不难发现,分析指标集中在经营活动的指标分析,忽视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指分析。这种局部性看待问题的分析方法不利于决策层对企业总体状况进行评估,阻碍了财务战略的实施。

  4.2企业现金流管理认识上的偏差影响财务战略实施

  (1)对现金流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大部分企业仍是“利润导向型”,企业对利润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现金流的重视,在营运过程中对现金流管理十分被动。 这导致了财务战略总目标的偏差,往往以流动性风险的增大换取企业的营业利润的暂时提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财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2)现金流管理层次不高,并没有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现金流管理仅仅是为了解决突发性的资金短缺,管理的内容也仅仅涉及现金的临时预算和控制,并没有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这种只侧重于事后分析,忽视事前预测的状况将会大大增加潜在的财务风险,更会造成其他战略与财务战略无法协调匹配,从而影响财务战略的实施。

  4.3企业现金流管理内部控制薄弱阻碍财务战略实施

  (1)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很多企业只是僵化的照搬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这种撇开行业特点生搬硬套的做法,造成内部控制体系漏洞百出,难以支撑财务战略的实施。

  (2)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审计的范畴。 对企业现金流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控制信息等内容关注不够,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权责机制亟待完善。

  (3)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不足,还停留在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估计基础之上。评估机制的缺失大大增加了财务战略实施的风险。

  (4)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的传递不畅。 没有有效的应用健全的内部信息网来完善对现金流的管理控制,导致信息堵塞。这使得在控制机制的滞后性大大增加,控制效果下降,不利于财务战略实施。

  第5章 海信集团案例分析

  5.1海信集团简介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特大型企业。海信集团的前身是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于1969年,改革开放前主要经营通信、家电领域,后来发展到信息、房地产、现代家居和服务等领域。海信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坚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保持企业健康发展。海信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持三个*驰名商标(海信、科龙、容声),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的企业集团。近年来,海信集团销售实现跨越式增长,2008年达到 489亿元,在*电子信息企业中名列前茅。目前,海信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将海信品牌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实现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国际化,完成海信集团的战略转型,向国际市场迈进。

  5.2海信集团基于现金流的财务战略选择与实施

  海信集团的财务战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迅速扩张、收缩调整、稳健发展。

  5.2.1迅速扩张时期

  1993年,海信集团投资2000万元生产商用收款机标志着海信进入高速扩张时期。此时的海信正值市场化转型阶段,国家也为帮助其顺利转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充裕的现金流状况促使海信集团在未来5年内一直处于高速成长期。与此相适应,海信也一直奉行外延式扩张集团财务战略。

  5.2.2调整收缩时期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一些跨国企业因为自身的财务问题陷入困境。虽然此时的海信集团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集团决策层及时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根据海外市场现金流量萎缩的情况对财务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收缩。为了做到每一笔投资都有充足的自有资金作保障,实现了现金流的流畅周转,海信重新确定了“以财务健康为原则,稳定经营”的稳健的集团财务战略。

  在积极调整的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波及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1997年海信着手将初始投资额仅4亿元的“变频空调”项目转化成为业务年利润达到1.5亿元的“金牛”项目,并利用这个“金牛”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着手培育新的 “明星”业务。正是因为海信善于发现并培育新的现金流增长点,依据现金流状况采取灵活的财务战略选择,才保证了现金流周转通畅,有效应对了财务风险,顺利度过金融危机。

  5.2.3稳健发展时期

  2001年,海信信息产业园建成,海信经营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凭借在数字领域的先进的科研技术,海信又成功推出数字冰箱,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海信依据数字冰箱项目产生的丰厚现金流,抓住改革机遇,从调整收缩走向稳步推进的集团财务战略发展战略。

  海信把这次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推行TPI(全员生产革新计划)上。TPI对资金周转和占用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为建立更科学的现金流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海信把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建立在现金流管理的基础之上的,才使它的财务战略准确高效,屡获成功。

  5.3海信公司现金流财务战略实施的效果

  通过对海信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如表5-1所示,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三年来在51%、53%、54%区间内小幅度波动,大致维持在50%左右的范围,说明其资本结构比较稳定,长期偿债能力强。从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上看,流动比率逐步提高,三年来的指数1.6、1.8、2.5都高于1.5,速动比率指数1.5、1.7、2.3都高于1,说明流动性风险低,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2)营运能力方面,企业营运能力基本稳定,应收账款周转率三年来指标3.5、4.7、6.0呈稳步增长趋势,同行业的标准值3相比,海信有不错的成绩。存货周转率指标4.9、5.6、7.1逐步提高,说明海信存货管理业绩优良。(3)盈利能力方面,从销售增长率0.23、0.26、0.32和资产增长率0.33、0.35、0.42看,三年来一直为正数,企业产品前景看好,良好的销售业绩不仅带动企业生产规模及相关业务的发展,而且为企业赢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有益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4)发展能力方面,从每股收益0.673、0.963、1.947来看,相比海尔等国际品牌,海信虽然没有高额的收益水*,但是依然维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发展能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综上所述,青岛海信集团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上均有良好和稳定的表现。

  海信电器在经营上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企业发展战略明确,财务战略选择实施始终从优化现金流管理的角度出发,这表现在:(1)运营资金管理上。成立结算中心统一现金流运营管理。结算中心为公司开立结算账户,协调好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关系,充分运营集团内部资金,尽量减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从而降低负债风险和付息压力,大幅度地提高了盈利现金流。(2)采购资金管理上。在公开采购资金的同时,海信明确规划了每种物资每月的资金占用量,并且每月底进行结算,将采购资金占用问题始终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海信形成合理库存,大大提高现金流周转速度。(3)生产资金管理上。海信推行的“精益生产” 为提高生产资金使用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生产系统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精简一切多余无用的生产项目,降低生产资金的占用,加快生产现金流周转。(4)成品资金管理上。海信推行“零库存管理”计划有效控制了成品资金占用额,大大减少了库存量,降低存货管理费用,加快了现金流周转。

  通过上述财务战略调整,海信集团的资金周转明显加快,资金利用率显着提高,为海信集团的财务战略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营规模和营业利润都实现了翻倍增长,逐渐形成了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4启示

  从海信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在财务战略的选择制定上,要以现金流为依据,走出利润导向的误区。我们可以看到,海信每一阶段的财务战略始终围绕现金流的情况来制定,即使是很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在现金流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都不在海信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对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证现金流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2)在财务战略的实施上,海信十分重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善于对两个或多个项目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循环匹配,用金牛项目的现金流弥补明星项目现金流的不足。同时实践“零库存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理念,优化现金流结构。形成以资金流周转为前提、以资金有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为目标这样一整套的现金流科学管理理念。

  (3)在财务战略的评价上,将有关现金流财务指标状况放在了核心位置,重视财务指标的警示作用。同时要建立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科学合理的现金流内部控制体系,对现金流状况进行跟踪检测。

  第6章 基于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选择与实施的构想

  6.1明确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的假设前提

  (1)管理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延伸和扩张展,既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逻辑结果,又是现实管理的需要。管理分期假设从绩效评估的角度出发,把企业的经营期间进行划分。

  (2)时间价值假设。即假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照价值不断增加,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有着不同的价值时间价值假设是现金流贴现理论的基础,也是财务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

  (3)理性管理和管理有效假设。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管理行为是理性的,是为了实现管理主体的管理目标进行管理的,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一定会选择对管理主体最有利的方案。同时,这些方案的选择会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4)现金资源稀缺假设。指现金流量管理主体所管理的现金资源是稀缺的,在给定的时期内,与现金的需要量相比,现金流供给量总是相对不足。

  6.2建立系统的现金流表分析方法

  建立系统的现金流表分析法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会计和财务两个层面上进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财务层面分析要以会计层面分析为基础进行。会计层面分析是对几个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利润表等)进行横向分析,主要是分析各报表的项目数据,对管理层负债,帮助其进行战术选择,控制可能的财务风险。财务层面分析是与公司历年财务数据和同行业*均水*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各种能力的趋向问题,对决策层负责,帮助其进行战略决策,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完善融资分析和投资分析。现行的现金流表分析法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十分重视,其设立的分析指标集中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考量,却忽视了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能力的研究。除应用各种复杂的估值模型外,企业应建立一套简易实用的融资和投资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力求解决如何减少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抓住潜在的投资机会等问题。

  (3)增加宏观因素分析。现行的现金流表分析法是对企业偿债、运营、盈利和发展四大能力。而这些都是关于企业内部经济状况的微观因素分析,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考察。可以设立市场占有率分析指标,产品创新能力分析指标,产品品质分析指标、通胀影响分析指标等。跨国企业还应设立汇率变动分析指标以及套期保值分析指标等。

  6.3结合产品生命周期选择公司财务战略

  根据波士顿矩阵(图6-1),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把企业现金流使用状况大致归结为以下情况,如表6-1所示。

  初创期的产品是“问号”产品。产品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注入,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融资现金流比重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几乎没有现金流。这时的产品风险高,难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所需资金。因此,股东直接投资等内源性融资方式就成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因为产品还无法形成有效收益,所以一般不进行分配。

  成长期产品进入“明星”时代。虽然产品融资现金流比重依然很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增加。此时的产品初步融入市场,产品的前景看好,可以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得投资资金及周转资金。为了保证企业未来阶段资金的顺利周转,不宜进行过多的分配,特别是现金分红。

  成熟期产品演变为“金牛”.随着产品发展成熟,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也有了一定的积累,筹资现金流比重缩小,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大增加。企业除了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以外,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通过产品带来的大量现金流注入,积极对外投资。此时股东的收益期望十分旺盛,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适宜采取高分配策略。

  衰退期产品进入“狗”时期。产品逐渐退出市场,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开始萎缩,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投资现金流骤然增加。此时企业以把上一期的积累转入这一期的投资,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市面上发行一些股票,采取权益融资方式。

  可以看出,在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不同的现金流状况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

  结束语

  本文通过公司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问题探讨,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现金流管理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其依据是什么。

  (2)目前我国基于现金流为基础的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3)怎样才能更好的结合现金流分析进行财务战略选择。

  提出一个构想: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现金流分析,选择公司财务战略。为今后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战略提供些许借鉴。

  通过这次关于公司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问题探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现金流管理正在引领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是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进行投资战略、融资战略、资本运营战略选择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灵活性的变化趋势,现金流问题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由于时间仓促及能力有限,本文对财务战略和现金流管理理论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论述过于空泛,在问题探讨中也没有对提出新构想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展望是,对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与现金流分析的公司财务战略选择进行可行性分析。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5

  摘要:本文分析了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阐明了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与改进中小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改进

  国家对于中小学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非常重视,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再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国家对中小学财务工作指导与规范逐步加强。中小学应不断提高认识,改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中小学持续稳健发展。

  一、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基础管理水*

  财务管理在我国经济组织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与重视,财务管理对于经济组织的管理水*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对于中小学来讲,同样是如此。会计核算是对中小学经济活动的记录与计量,帮助中小学将经济活动以会计数据量化反应。在量化反应过程中,财务管理对中小学的经济事项进行监督,从而对于中小学的基础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帮助中小学提高决策的效率,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将对中小学基础管理水*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中小学财务预算效率

  财务预算是中小学每年重要的工作,财务人员要结合本年度会计核算数据,详细了解学校管理层对下一年度资金收入支出全面总体的规划,才能使预算做到精确。加强中小学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参与到中小学的管理与发展中去,了解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并将战略目标落实到财务预算中去,使财务预算更能反应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事前控制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三)有利于提升中小学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在中小学的管理中并不受到重视,往往作为辅助工作进行管理,会计核算基础薄弱,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升。中小学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中,会感到学校对会计与财务的重视,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促进中小学会计核算质量提升。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中小学历来的惯性以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指标考核中,也是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而财务管理往往作为辅助管理工具。二是中小学管理层对财务管理没有概念,甚至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知之甚少,对于年初的全校预算往往仅靠财务人员依据上一年度的数据大体测算。如果管理层对下一年度总体的资金使用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往往造成本年度预算各项目费出现偏差,造成挤占其他项目费的现象,使得中小学在管理中缺乏财务管理支持,管理作用发挥缺乏财务数据支撑。

  (二)中小学会计核算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

  由于中小学资金由*门统筹管理使用,中小学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财务部门对于会计科目设置贴近财政术语,往往与会计科目要求差距较大,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返还额度”、“财政代管资金”、有的中小学在“其他应收款”一级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财政代管资金科目”中支出项目费,这样就使得在支出的项目费在会计核算账目上无法计入支出科目,只能在辅助备查账目中备查登记此项业务,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无法在账簿中准确的反应实际支出金额,使得会计数据作用下降。又如在学校新楼建设或是改造过程中,涉及项目核算较为复杂,中小学在这一方面的核算管理基本缺失,会计核算对管理的支撑作用较弱,使得中小学在后期的审计及监督工作当中依据不足。

  (三)中小学会计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小学会计人员往往不是财务专业出身,有的中小学直接由教学人员担任会计,在会计核算和管理方面完全没有基础,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水*较差。会计人员长期习惯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长期搁置,自身知识体系严重滞后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知识的陈旧难以为财务管理的提升起到支持作用。

  三、改进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意识

  提高中小学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将财务管理在经济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及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对中小学管理层进行宣贯,将有关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最新文件新要求及时了解,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有正确客观的认识,不断改进学校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牵头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内部控制体系,对资金涉及风险关键控制点建设控制活动,保证各部门科室所制定的各种制度各种程序能准确顺利贯彻执行,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质量提升。

  (二)夯实中小学会计核算基础

  按照国家对中小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规范设置中小学会计科目体系,明确每个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并编制学校适用的会计手册或会计核算制度,恰当使用会计科目,使其与财政核算体系很好的衔接,相辅相成,建立会计核算较好基础。对中小学的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会计处理,涉及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等事项,发挥会计反应与监督的基本职能,对中小学经济活动的全貌进行反应与监督。不断提高中小学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作用。

  (三)加强中小学会计信息化建设

  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高效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财政*台衔接,通过*台学校管理层人员就能了解每一年度、每一时段,甚至精确到每笔业务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剩余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使学校管理层对单位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地分配使用,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四、结束语

  在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中小学应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加强会计基础核算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6

  摘要:财务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它的存在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经营流程,为管理者提供了更迅速、精准的决策依据,使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制度;市场竞争力

  1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的存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谁的信息更全面、更专业、更精准,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是一种满足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台,能整合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让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记账、核销、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财务管理和上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将财务系统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企业与社会的有机联系。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它依靠的是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强调财务信息处理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改变了整个财务管理流程,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获取财务业务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信息,整合内部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现阶段的筹资、投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结合长期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需求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最终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的提高,创造并保证企业核心市场的竞争优势。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负责人的管理理念尚未转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能机构、岗位设置仍延续传统的记账模式,岗位之间经常发生工作冲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者业务水*有限。虽然会计从业人员都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但是,真正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务中的人甚少。大部分财会人员从事的财务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财务软件应用的表层,只是完成简单的计算机录入、网上审核工作,其他事务仍然以手工账核算为主,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财务软件所具备的自动结转、辅助核算、会计科目的唯一性检查等特殊功能和财务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2。2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2。2。1软件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目前,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选择行业通用的财务软件,比如金蝶和友通。财务软件的数据模块也大多都包含总账模块、应付模块、报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不同行业都能找到比较切合的软件衔接点。但是,它的缺点是财务信息化纵向发展不足。财务管理软件功能落后,在采购、生产、经营等管理流程上发展有限,不能沿着企业生产线和经营思路设计不同的功能,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重要部分基本上要通过手工核算完成。纵向发展的欠缺使企业很多业务的处理工作都不能在财务信息化软件上实现,无法完全利用信息化的方法处理常规业务。

  2。2。2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低财务工作涉及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项内容,所以,需要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有些企业在推行信息化建设时,只要求财务部门使用信息化软件,在其他部门并没有普及。在财务核算时,仍采用传统手工统计、核对的方式,无法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导致资金流反映的信息具有滞后性,不能将相关信息迅速反馈到管理层面,以至于管理者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工作过程中,有的企业即使多部门都推行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系统是由不同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拼凑而成——各部门采用自己的信息建设标准,只负责将个人所属业务模块反映到信息系统中。由于多个部门在信息交叉部分的数据指标口径不一致,所以,无法实现相应的对接,进而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处理相关业务。

  2。2。3财务软件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问题财务信息化建设依靠的是财务软件,企业能够从市场上选择基本符合企业业务处理要求的软件。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和经营条件的改变,新问题和新需求不断涌现。很多企业在启用财务软件之后就不再考虑软件后期的适用性问题,导致企业很多新的业务需求,比如市场分析与预测、成本分摊、纳税筹划等无法通过软件实现,严重影响了数据处理的完整性。此外,财务信息化需要网络支撑,所以,信息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了关键。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数据被泄露的风险较大,信息的可靠性也大打折扣。

  3对策和建议

  3。1增强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意识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管理层应该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理财观念,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责任团队的组建速度,合理安排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模块,实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时时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情况。

  3。2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传统会计核算最大的区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人才是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所以,企业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划拨足够的预算经费用于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操作计算机,尤其是本企业施工的财务处理软件。由此可见,财务人员要成为“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在适当时机改进或自行开发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软件,从而更好地让财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服务。

  3。3创新适应企业管理的软件功能

  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具体包括以下2点:①企业要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避免因硬件方面的缺陷延误信息的处理;②使用财务软件时,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处理特征和管理需求吸收、消化国内外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软件功能,将新的处理技术普及到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中,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

  3。4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问题,它代表的是企业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要求企业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因此,企业应该规范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运作,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在企业中制订统一的数据计算口径,统一上传和下达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信息流转的速度,保证部门与部门之间数据交流的畅通性,加强信息的整合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5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程序设计或者自行研发、设计安全预警程序,为信息系统构建严密的安全保护体系。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①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财务系统操作到数据资料管理,都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利用岗位职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定期组织业务检查和考评,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设置系统防火墙,关注重点防范事项的运行,防止在会计专用软件上安装和下载其他软件。另外,对于存在风险的岗位,要科学分配权限,做好授权安排和密码控制,要严格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性质定期和不定期备份,加强对网络风险的防范,防止保密信息和数据被泄露。同时,要高度重视系统发出的报错信息,及时处理出现的特殊情况,以保证信息的流畅性,进一步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确保企业财务的运营安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7

  摘要根据文化企业特有的文化特征,随着文化企业合理化趋势和战略性整体性需求,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后勤物业财务管理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亟待提高。本文首先对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目标和因素进行解读,分析现阶段后勤物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水*的建议。

  关键词后勤 物业 财务管理

  一、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因素

  (1)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后勤物业管理目标的大方向一定要和文化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紧密同经营业务和业务服务联系起来,并能够通过工作的开展创造出实际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企业的后勤物业财务管理要根据企业整体目标来确立目标。

  (2)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收入来源渠道是为业主提供委托服务和标准服务而获取的服务费和管理费,或是通过开展多种经营而获取的其他收入。从实际情况来看,后勤物业如果仅仅依靠管理服务费难以维持生存和发展,所以开拓多种经营渠道成了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常经营中对费用支出的监督管理,按制定好的开支原则对各项成本费用实施控制则是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二、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制度缺乏规范性。由于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资产,总体上属于轻资产公司,所以文化企业的资产往往比较零散,数量繁多且单个资产金额较小,这也增加了作为文化企业资产保管部门――后勤物业的资产管理难度。后勤物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会计制度还不够不规范,具体表现为现金、物资、应收账款等管理不善。首先,现金不足或过渡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现金调配不合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次,后勤物业物资管理不善存在浪费和丢失的现象,且物资管理问题不能落实到责任人也不能及时地予以解决,企业的财产物资遭受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款项不能及时地收回,甚至出现坏账、呆账的情况,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2)文化企业后勤物业产权关系和管理职责不清晰。目前,文化企业产权关系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理顺,产权关系不明及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后勤物业管理上出现混乱。从文化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完善的财务制度会使企业难以和市场经济融合,逐渐失去应有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已经逐步细化,企业内部明确岗位权责已成为管理上的基础要求,如果企业不能建设一个奖罚分明的财务管理机构,则很难保障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效力的发挥。

  (3)拨款存在困难。一些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虽然已经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但融资困难及资金短缺等问题依旧存在,部分文化企业对后勤物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拨款困难,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没有涉及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扶持机构,这使得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长期处在被忽视的状态,资金周转困难且资产负债率也不断地升高。

  (4)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很多的文化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这些企业想要获取贷款比大型企业更加困难,企业过分的关注短期利益并抱有投机心理,使得投资风险加剧。此外,信息方面获取不全面也影响了对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盲目的投资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后勤物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5)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不明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首先,取决于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工作水*提升的重要基础。文化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文化后勤物业实体采用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伴以市场机制,关注经营运作中的各类经济指标,最终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尚不够明确,既没有突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目标,也没有强调盈利性。

  (6)急需提高文化企业后勤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财务管理水*,是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基础组成。但当前文化企业由于会计核算尚不够健全,所以会计人员素质水*良莠不齐,不能与服务对象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三、提高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文化企业后勤物业只有建立起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后勤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在资金使用上合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把握好最佳现金库存量,确保资金收益率的提升。财产物质管理方面要建立起采购、入库、领用、盘点相关流程,落实财产物资保管责任,出现盘盈及盘亏问题要及时地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要定期开展账款催收清理工作,避免因清理不及时造成坏账、呆账的出现。

  (2)明确后勤物业产权关系及管理职责。后勤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特别是要明确相关资产的所有权,以防止日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此外,要明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管理权责,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实行问责制,责任要落实到人并且与奖罚挂钩,对于做得好的工作要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工作也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后,在权责清晰,奖罚分明的环境下,逐渐形成高效且工作具有独立性的财务管理机构。

  (3)提高对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重视程度。文化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提升对后勤物业管理重视程度,在制度及资金上都要给予其一定的关注度。后勤物业管理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运营效率,创造出可观的收益,为自身发展提供可用留存资金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4)加强对于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监督和审计。针对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审计制度不严问题,文化企业财务工作中要加强对资金管理效果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所以,文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成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构成主体,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资源状况,配备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力求全面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此外,后勤物业管理还要将企业预算审计和外部社会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为企业对各类预算指标实际执行情况的全面验证,而外部审计则是企业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财务相关报表、账目、凭证等信息的全面清查。

  (5)明确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服务。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后勤物业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保障后勤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此外,文化企业后勤物业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其财务管理方向要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统筹资金使用,严控费用支出,保持*衡收支,创造经济效益,为文化企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不能仅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埋下隐患。

  (6)提高文化企业后勤物业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水*的高低,为了文化企业物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只有采取了有力的培训措施,才能让他们在岗位上做得更加出色,才能完善会计核算的工作。

  四、结论

  为了保障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要建立起一套与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法律规定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与国际财务会计的接轨,适应后勤物业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来看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加强后勤物业管理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在资产、负债及权益方面做好管理控制。文化企业的后期物业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在宏观和微观角度双管齐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率,为后勤物业管理及企业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8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价值管理。中小型酒店的财务管理是酒店管理的关键。目前,中小型酒店管理中存在着盲目追求收入、疏于管理、缺乏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诸多问题"应采取措施,合理规划,建立有效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策分析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合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型酒店;财务管理;规划

  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酒店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不仅面临从市场经济观念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战略;驱使酒店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切实转变财务职能,广开生财、聚财、理财之路,打造酒店理财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一、中小型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薄弱

  预算是以货币表示的预期结果。预算在传统上被看成是控制支出的工具,新的观念将其看成是企业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一种方法。

  中小型酒店往往缺乏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一定时期内酒店经营总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酒店内部各部门职责不同,经常会发生冲突,如酒店的客房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可能提出庞大的改造装修计划和客房设施更新计划,餐饮部也可能会提出更多的消耗计划以期望更多的客人光临。客房部和餐饮部均希望扩大发展自身而提出相应计划,而财务部则可能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认为无法筹集到相应的资金拒绝支持。如不进行协调可能造成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酒店的总目标。第二,在一定时期内,酒店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无法明确。酒店的具体目标是由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如果总目标混乱,具体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2.缺乏对收入的有效控制

  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途经有很多种,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就收入而言,销售收入的增加受制于酒店的规模,并受一定时期消费水*的影响,在这两种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加强酒店收入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大多数中小型酒店经营者在收入的内部控制方面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凭证传递手续不规范,出现跑单、漏单、收入不入账等现象,造成收入的流失。有的酒店对收入的内部控制还停留在“监视”的局面上,不太重视内部稽核。

  (2)酒店在收入的内部控制环节中,涉及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结账方式多样化等等,这些因素给酒店收入的内部控制造成一定困难。酒店如不加强对收入的有效控制,就会造成酒店收入的流失使酒店遭受严重损失。

  3.往往只侧重于核算,疏于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一般认为财务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经营状况的被动反映,是算账、报账,这是对财务管理的偏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财务预算的基础,财务预算是财务决策目标的具体化。财务部门的工作要以财务预算为基础,决不能只靠总经理个人的决策来办事。

  二、合理规划中小型酒店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套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为了求得酒店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在酒店内部树立整体观念,从而提高酒店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组织协调”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费用是盈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是酒店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许多酒店经理会认为这是财务部门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笔者认为,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理念。首先,酒店应充分发掘每个员工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都能自觉为节约成本费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酒店的每个员工都是节约成本费用的一员,单独靠财务部门及个别部门是完不成的。其次,成本费用控制应以满足酒店的对外需求为前提,并不是一味要求成本费用的绝对数下降。要通过对酒店内部物资流程、对外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成本分析,对酒店进行全方位的成本预测和决策管理。在成本差距难以拉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出比竞争对手更具特色的服务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寻求长期的竞争优势,来实现成本优势。应正确处理好酒店发展和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3.加强酒店收入的内部控制

  加强酒店收入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合理设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分开设置,彼此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对重要部门员工,如出纳、前台收银员、稽核员等岗位的聘用要进行严格审查;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次,加强业务活动的控制,如内部账单的传递程序要严谨,折扣单控制也要有严格程序。第三,加强对酒店收入的控制和监督,重点是加强酒店收入的内部稽核。

  4.建立一套内部财务控制系统

  国外酒店强调财务工作的重点是财务的控制作用,而且控制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事前的控制取决于酒店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事中的控制取决于执行人员的素质、执行程度和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事后的控制在于对各项预算、计划执行偏差的分析和及时的纠正,通过分析各种预算计划执行的情况,纠正执行预算、计划的偏差或修正其不合理性。

  总之,财务管理是整个酒店管理的“牛鼻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酒店其他各项管理,是现代酒店管理的新模式。合理规划中小型酒店的财务管理成为酒店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朝琦,赵遂群.酒店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

  [2]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8.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9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述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含义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需要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现实给出相关意见和解决办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然而影响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内外因素所构成的财务管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其多变性、复杂性显而易见。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管理环境这一复杂整体,传统上大致将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这是从企业为主体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的分类,而与其相对的外部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部分理论也将其划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与微观管理环境,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微观管理环境则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是按照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进行的划分,从而对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和财务管理环境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我国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小微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小微企业在各行业中的不同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可见,小微企业的经营种类多种多样,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由于小微企业独特的组织建设和经营模式,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投资小、经营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普遍合伙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才形成小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小微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桎梏。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主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经营范围受地域限制较为严重,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国家经济扶持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继续发展,而这些困难归根结底就是小微企业理财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决定小微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按照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理论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管理环境与外部管理环境,以企业为利益主体角度划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能全面地诠释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环境。

  内部环境。

  (1)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组*员的数量较少,投资额不大,一般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的多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上述几种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环境的特点,由于小微企业的启动资金较少,往往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其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同时小微企业的人员限制决定了企业多以家族性的形式存在,组织管理相对比较薄弱。

  (2)企业人员素质。小微企业经营人员少,多为自主创业人群,或者为合伙经营,企业内部雇佣关系不明确。小微企业经营者自主创新意识比较浓厚,相对团体合作与责任心较差,企业经营重心主要在企业生存上,很少顾及企业形象,加之规模小很难吸引人才,并且小微企业相对欠缺经营管理的正式培训,所以从总体上看,小微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2.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我国相对稳定和谐的政治大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相继出台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更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运行体制、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经济发展政策、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个体的经营和发展,并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小微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总体呈良好态势,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此类经济发展政策主要集中于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以及收费减免等政策,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还出台了扩大抵押权范围的金融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国家成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为鼓励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国家还成立小微企业奖励机制,同时鼓励各级财政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由此可见我国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上述经济发展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小微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3)法律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多方利益主体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利益主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复杂的财务关系中为保证利益主体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利益主体多以契约形式构建其财务关系,构建财务关系契约的合法有效性则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小微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应遵循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等法律规范的约束。因小微企业的独特性质,将小微企业从企业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为鼓励和促进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颁布了针对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财政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保护了小微企业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一定的约束和要求。政策与法律的实施都进一步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新的经济状况的产生,其法律、法规也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诸多的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和分析,以指导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

  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经济制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经济环境,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所以其在财务活动中构建的财务关系也具有独特的性质。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影响着小微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构造的财务关系。企业中的同一利益主体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同时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形成对企业财务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可见,在小微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是决定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的角色由全面控制转向为宏观调控,其调控手段也从单一的计划命令式手段转换为以法律、经济政策等为主要方式的调控手段,其调控手段的具体内容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是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中的重要方面。

  小微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产生,并在我国*行政手段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我国*出台了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发展政策,颁布了维护小微企业利益主体的多种法律制度,此内容涵盖了从小微企业的建立到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与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等经济活动中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企业财务关系,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清晰地认识与*之间的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和作用。两者贯穿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与小微企业紧密相连。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部机制与外部现状都不尽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者应该对企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做明确的分析,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有利的财务管理环境建立良性的财务利益关系,从而为小微企业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利益。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0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独立运营的,在运行时难免会遇到无法躲避的风险,这些风险潜在于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企业应该重视这些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财务管理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率[1]。此外,企业只有准确识别以及评估自己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同时有效衡量财务风险,才可以在企业财务没有产生问题之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当企业财务产生风险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同时在面对已经产生的损失的时候,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企业才可以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处于主动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一)具体概念

  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以及控制,同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国经济建设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2]。所谓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就是企业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财务现象,当明确了解了企业财务状况之后,可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的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进一步控制,同时减少企业风险,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保证企业发展具有稳定性以及持续性。

  (二)管理内容

  具体管理内容主要有:对经营风险进行财务管理、对自然风险进行财务管理、对市场风险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对社会风险进行财务管理[3]。对经营风险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对市场风险进行财务管理都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须对企业发生的实际情况变化来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对社会风险进行财务管理这项内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社动荡,虽然不会直接威胁到企业财产安全,可是会给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活动受到限制;对自然风险进行财务管理这项内容会严重威胁到企业经济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从财务管理角度上来看,才能减少企业风险损失。

  (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体特征和管理环节

  风险财务管理和一般管理相比,其具有自身非常突出的特性,就是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是根据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具体工作面来判断的。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企业发展都和风险财务管理密切相关,风险财务管理是一项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工作;企业应该在观念上对风险财务管理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及完善,对具体管理内容和所采取的管理手段进行不断的拓展,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必须表现出先进性,这样风险财务管理效果才会显著。对于风险财务管理具体环节,可分成:风险财务预测环节、风险财务预防环节、风险财务控制环节、风险财务决策环节以及风险财务解决环节。

  二、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

  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来源有多个方面,根据来源不同可以把影响因素分成经济因素以及非经济因素[4]。其中,非经济因素给风险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这种非经济因素是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风险威胁;并且企业风险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管理目标,不同决策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还有企业文化给风险财务管理机制造成的影响等。而经济因素方面给风险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企业效益、企业经济环境、成本收益和行业行为等,从企业效益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大多数企业一般都是以一种冒险态度来对企业风险进行处理的,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同时解决手段也不够合理,从而使企业具有的潜在风险隐患更加严重。

  三、加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所采取的策略

  (一)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

  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鉴别以及测定,如果是一般性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出来,同时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把存在的风险及时处理掉[5]。如果是隐藏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采取相应的预测方案,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风险预测措施,通过财务管理这一手段,能够有效测定以及处理企业风险,从而为企业经营活动减少风险损失,确保企业发展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风险的产生,提出并且实施相应的预测方案,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决策以及正常运行。

  (二)实施有效的管理

  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应对企业中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发展来说,企业风险应对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企业一定要面对以及处理的工作。在企业风险产生的时候,企业财务管理能不能为企业提供并且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做好风险应对工作,是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主要体现。因此,企业一定要高效进行财务管理,通过管理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处理,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展,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损失。此外,财务管理能够利用风险应对相关经验,对财务系统所具有的管理能力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积累风险应对成功经验,为即将面临的企业风险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企业的稳定有效发展。

  (三)通过财务管理来合理解决风险

  通过财务管理来解决风险,是企业应对风险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策略,其中财务部门为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部门,肩负了企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所采取的风险处理方式会对企业经济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合理的评估企业风险,计算出企业面对风险可能遭受的损失,同时财务管理还应该依据企业实际资金水*和发展状况,及时提供有效的处理策略,不仅要确保企业正常运行,还要把风险损失减到最小。此外,财务管理应该尽量从风险里面寻求机遇,通过管理对策来对风险进行*衡分配。

  (四)做好财务决策

  企业要想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就必须先做好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能合理地以及根据丰富经验来作决策,就会提高决策失误几率。所以,合理有效的具体财务决策,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方面非常重要。实际工作中,应该全面、客观和真实地对风险进行考量,尽量降低失误率,提高企业效益。除此之外,不断完善企业岗位责任制,也对风险财务管理非常有利,重视企业资源具体管理计划,减少企业风险。

  (五)对风险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对企业来说,风险财务管理一定要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可以健康有效的发挥在那。怎样对风险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其中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是对现阶段企业资金具体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以目前资金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与时俱进制定出具备科学性以及时代性的企业资金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二是以优化企业资金具体安全管理体制为基础,彻底观测落实这一体制,把资金安全管理这一责任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三是落实资金风险管理具体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资金安全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风险,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依据风险差异,同时结合企业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风险财务管理,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风险财务管理效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让企业可以在当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推荐访问:财务管理 地位 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论文【10篇】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