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10篇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10篇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墼主里篁!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3期总第285期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王仲阳。赵要军‘(河南省卫生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10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10篇

篇一: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墼主里篁!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3期总第285期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王仲阳。赵要军‘(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郑州450003)摘要:按照国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结合河南省项目县实际,利用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理念,探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做法,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降低服务成本、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的目的。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778f2011)03一0040一02河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 简称卫Ⅺ项目) 开展了“ 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的试点工作。目前,武陟县、宜阳县、息县和清丰县等项目县已全面实施国家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公共卫生服务数据更新管理困难,纸质档案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影响服务效率⋯;二是监管难度大,由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少,很难实现实时监管,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三是工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反馈不准确,信息难搜集,造成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评价困难。为使群众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卫生服务,河南省项目办按照国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指导项目县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最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医疗救助系统对接,达到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科学化管理水平的目的。一、设计思路与策略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国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指导,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坚持以维护人群健康、方便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为根本出发点,遵循试点先行、逐步调整和全面铺开的实施策略,先行探索以独立设计、单独运行为主,逐步实现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救助系统的数据对接,达到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改善健康管理水平和居民健康的目的。二、主要做法河南省息县、武陟县、宜阳县和清丰县于2010年先后建立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结合各项目县实施特点,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主要措施。1.深入调研,科学设计。各项目县立足实际,结合县域内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问题,按照国家9类基本公共卫’★通讯作者。40生服务补助政策,选择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J L童计划免疫等项目,进行摸底调研,分析居民健康需求,形成需求排次表。同时组织各科别医务人员,结合各疾病特点,制定服务规范和关键路径,形成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标准;根据各项目质量标准。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的支付原则。基本设计思路形成后,按照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便于管理、科学实用等原则,选择软件设计公司进行功能设计和模拟。2.实事求是,摸清底数。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给各项目县测算县域常住人口带来了困难。息县勇于探索,把县域人口的居住情况按照统一标准分为四类:一是常住人口,即在本地居住超过六个月及以上人员;二是长期外出人员,即户口虽然在本地,但是在外地定居或常住,每年或数年回来一趟探亲及多年不回的人员;三是短期外出人员,即每年农闲时出去,农忙时回来的人员;四是临时外出人员,即临时办事、出差、经商等短期外出的人员。依托村医,结合户籍档案,逐村进行调查摸底,全面细致地掌握辖区内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长期外出人口等,摸清了除长期外出人员以外的所有需建档人数,为居民建档及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3.试点推进,信息共享。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量大,且基层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有限,给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带来了一定困难。为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档案建设工作,部分项目县选择个别村先行试点,探索方便、快捷、有效的建档方法,然后在全县推广应用。其中宜阳县组织乡村医务人员集中培训和实行分片包干指导的原则,划分了各自职责,建立了跨区抽检制度,对不合格档案,除了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外,严重的还实行行政问责,确保了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内实现共享,万方数据

 壅盟薹奎坌基里塞壁鱼焦皇丝墨堕丝塑盐皇壅堕! 至笪堕蔓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3期总第285期息沟通机制,体现了医务人员对居民的人性关怀,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既宣传了健康知识,又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实施公共卫生信息化平台后,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乡村卫生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了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能的重新划分,理顺了工作关系,乡村两级由过去的竞争变为合作,强化了三级保健服务网络的服务功能和联系,促进了卫生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伫J o四、问题与对策1.部分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部分年龄偏大的村医虽然多次接受培训,但是仍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因此,需加大培训力度,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乡村医生实施特别培训;同时调整乡村医生结构,充实年轻人员,实施乡村医生异地执业,把部分符合条件的富余人员补充到人员较少的临近乡村;把计算机操作作为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条件列入考核指标,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2.初期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成本较高。由于国家拨付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只能用于具体服务项目,县、乡两级投入的大量人力成本没有经费保障,大量的纸质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经费无从解决,给乡镇卫生院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3.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均等化的问题需要政策支持。由于流动人口长期在外,有的甚至全家外出,很难掌握其基本信息,更谈不上给予均等化服务。只能政府出台政策,对长期居住外地的居民在居住地建立相应的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居住地如有变动,需携带原居住地提供的居民健康档案,在新居住地建立档案信息,以保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连续性。在县域内任何地方,根据居民个人信息能够查询到本人基本健康状况和就医情况,真正实现了把原来纸质死档案变成活档案的目的,优化了卫生资源配置。4.自动提醒,规范服务。根据不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点,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设置了工作自动提醒功能,在打开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时,录入界面自动弹出当天需要随访或服务的人员,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提供相关服务,规范了服务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服务对象接受服务依存性差的问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长、转归慢且不易察觉等,服药依存性普遍偏低,病情容易恶化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5.信息互动,提高效率。在信息系统内配备短信群发功能,如果预约时间已到,可以通过短信功能及时通知被服务对象前来接受服务,如果特殊情况3天内不能按时接受服务的,系统再次发送短信通知,如果仍然不来,由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直至所有被服务对象全部接受服务为止。同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定内容丰富的宣传内容,定期通过短信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6.动态监管,确保质量。为规避服务提供人员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部分项目县通过指纹识别规范建档信息质量,即村医为居民提供服务后,只有服务对象通过指纹确认后才能将服务信息上传至信息系统,避免了数据造假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7.机审档案,准确客观。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设定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的合格标准和数据分析指标,系统会按照设置的标准自动筛选合格档案,计算合格建档率、档案使用率和建档率,并根据数据分析要求,对辖区内总的建档情况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及各项内容的服务次数进行统计。还可按照考核标准确定各项内容的考核指标,根据检查数量和结果,系统会自动按照评分标准计算考核得分。据此对服务提供人员进行监管,大大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三、取得成效1.乡村两级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随着居民健康档案的逐步建立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数量明显增加,有的甚至实现了全员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局面,极大地改变了过去被动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理念。村医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助,从而激活并调动了村医主动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2.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在医务人员和居民之间建立了信、·参考文献:【1】吴静,饶克勤,吴凡,等.以标准化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模式【J 】.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49—51.【2】张雷,娄培安,余加席,等.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校医,2010,24(8)t633—636.【3】周然,李晋,王娉婷,等.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J 1.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336.作者简介:王仲阳(1967一向:卫生经济管理。收稿日期:2010一11—26),男,会计师,研究方( 责任编辑叶向明)4Z万方数据

篇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卫生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曹茂诚.何及夫【摘要】理思路。方法:研究和设计了基于SO A的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并以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和其所辖的10个社康站作为研究基地。结果:使患者可以在社康中心享受到宝安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了双向转诊。结论:转变了以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优化了居民的就诊流程,真正实现了“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的管理模式。目的:以国内外社区卫生领域信息化管理现状为背景,针对当前社区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管【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68( 2011) 02-0042-04Research andExpl orati on of Com m uni ty H eal th Inform ati zati onCAOM ao- eheng.H EJ i —fuO ffi ce,Bao" anPeopl e" s H ospi tal ,Shenzhen,G uangdongProvi nce 5 1 8101,Chi na)O bj ecti vecom m uni ty heal th i nform ati zati onm anagem entpresent.M 萌hod· The 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 i nform ati zati onresearched and desi gned.andthePeopl e’ s H ospi talof the research.R棚血Theof Bao" an.A conveni enttw o—w ayreferral w as real i zed.Cbnc:h妇The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双向转诊;卫生信息化( Com puter M anagem entAbstractToputforw ard a newm anagem entconcepti onbased on current si tuati on ofdom esti c andforei gnas the background,i n accordance w i th the probl em s exi sti ngi n com m uni tyheal th i nform ati zati on atpl atformbasedon SO A W asof Bao’ an i n Shenzhen and i ts 10 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s centersw ere sel ectedasthebasespl atform provi dedcom m uni ty pati entsw i th thearm ari um .technol ogy.andother resource ofPeopl e" s H ospi talpl atform changesthe patternof ol dcom m uni ty servi ce,opti m i zes the pati ents7 vi si ti ng fl ow ,real i zestreated i n the com m uni ty,seri ousl yi l l ness treated i n thehospi tal ,rehabi l i tati onbackto com m uni ty” m anagem ent【Chi neseM edi caI Equi pm ent J oum al ,2011。32(2):42—44。46】the” m i nor i l l nessreal l y.Key w ordscom m uni tyheal thservi ces;i nform ati on pl atform ;regi onalm edi calservi ce;tw o—w ay- referral ;heM thi nform ati zati on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被看作是新医改的一剂良药,一场以信息技术带动医疗体制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改革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同时,也为医疗行业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吹响r号角。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以医疗资源、信息和服务共享为目标,以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依托建立的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该平台是以区域服务为半径的包括社区、中高级医院为一体的三级卫生共享架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如何与医院、疾控√L保、妇保以及新农合等系统相互衔接是区域可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研究背景2004年.我院正式启动数字化兴院工程,总投资3 800万元用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有门诊收费系统、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床位管理、患者入出转管理、药房管理以及B超管理系统等组成。按照深圳市的统一规定,下属10个社康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均采用“ 罡正” 社康信息系统软件.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挂号收费、药品、财务、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传染病上报等功能。目前.人民医院及下属社康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不论是软硬件投入,还是作者简介:肯茂诚( 1981一) .男.山东淄博人,硕士.1=程师。t耍从事计算机嘲络技术和医学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 ai l :caom aocheng@ 126.corn。作者单位:518101( 曹茂诚、何及夫)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计算机管理办公室资金的配备和使用,都已初具规模,明显优于我国内地大部分县区级水平,但在加速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f1I:( 1)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和监管力度不足造成当前医院隶属关系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 重应用,轻基础;重建设.轻管理;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统筹机制” 的现象,且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普遍存在。信息化过程中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这些问题靠医院自身难以解决。( 2) 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存在着信息孤岛,造成社区之间、社区中心与医院之间难于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交流,卫生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无法动态、及时、准确、高效地对社区进行业务指导、监控和监督。( 3) 由于卫生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信息不标准,难于联通;数据不统一,难共享;系统不统一,难接口;业务不规.范,难衔接的情况。目前,深圳市各医疗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普遍缺乏对卫生信息标准的支持。使用支持标准化技术的数据交换平台,实践上雌以同现有的信息系统衔接,甚至很多开发厂商缺乏标准接口的开发能力。2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思路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思路突出“ 以人为本”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 医疗卫生装备· 2011年2月第32卷第2期Chi nese M edi cal Equi pm ent J ournal · V01.32· N o.2· February· 2011万方数据

 康检查记录以及计划生育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实现“ 多档合一” 和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通过应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能充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各项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121。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集中管理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点多、分布广的矛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充分保证投资效益。2.1医院基础建设与管理医院信息系统是区域性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议从基础与规范人手,逐步推进宝安地区医院信息化的战略。统筹协调宝安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发挥宝安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运行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2.2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区域内外各医疗卫生机构与相关部门的健康信息采集、传送、共享、交换和协同服务.将该平台建设成为区域数据存储与交换中心、卫生管理决策信息支持中心、卫生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中心以及卫生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心。2.3完善卫生信息化标准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标准的匮乏严重地阻碍卫生信息行业的发展。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p1,要以地区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国际卫生信息化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顺应当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一体化的数字卫生标准体系。3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解决方案3.1体系架构图社区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框架M 是结合了中间件技术的多层构架。底层为数据交换和共享层、中间为数据中心和服务支撑层、上层为业务应用层和服务门户层。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f。E蓝j⋯圈芒壶j⋯1厂而面磊]——————一臣亟固匝亟固臣亟圃I里璺垦塑呈堡I..⋯⋯⋯⋯⋯⋯⋯⋯⋯⋯⋯⋯⋯⋯I服务支撑层卜⋯⋯⋯⋯⋯⋯⋯⋯⋯⋯⋯⋯⋯⋯⋯;:I ....—- - ...- - .—- .- - - - - - ..- - - - _一l 臣匦蒌口臣亟巫口臣圣巫口l数据中,Cl 口D 口口口Il 居民健康医疗业务l 档案库l 困圈回圆圈lI信息基础设施层l社区卫生数据库妇幼保健数据库公共卫生I数据库数据库r⋯⋯⋯⋯⋯⋯⋯⋯⋯⋯⋯⋯l 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I--⋯⋯⋯⋯⋯⋯⋯⋯⋯⋯⋯⋯一j圈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图该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特点如下:( 1) 能实现健康档案和全科医生工作站的数据互通。通过全科医生工作站收集和完善健康档案.节省了健康昔收集人的时间,减少了健康档案收集丁作的难度。同时,居民健康档案相关的信息在全科医生工作站中自动反映出来.节省J ,医护人员询问居民个人信息和病历的时间.便于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2) 提供多功能居民电子健康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能在居民每一次体格检查、门诊或住院中得到补充和完善.形成智能化、动态化的多功能电子健康信息库。( 3) 具有强大的疾病监测、报告和预警功能。健康档案和全科医生工作站的建立便于对区域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性、连续性的跟踪与监测.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设置不同的症状或体征预警线.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和早处理。( 4) 基于该信息平台支撑下的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将能够实现社区到综合医院的一体化服务。减少了中问环节和目前预约各项资源(挂号、医生/专家、实验室检查、住院等)的繁琐手续,使患者及时、准确、合理地安排就诊或实验室检查时间,减少了患者往返次数及等候时间.从而方便了患者就诊。畅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提高了双向转诊的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3.2关键技术该系统平台采用了IBM 的SO A设计理念.实现了区县级的业务集中、数据集中和数据交换,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服务化分解和封装,具体分解为数据服务、流程服务、用户交互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以及总线服务。跨平台业务功能的实现均采用了W ebServi ce技术.在具体实现系统架构时依据SO M A方法进行了服务定义和服务选择.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业务功能和IT投资。同时.在区县平台中心数据库之间建立双向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区县社区中心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服务中心、服务站缓存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门广|服务(Portal s server)圆圈组合流程服务Process ServerW ebSphereAppl i cati onserverI................_J【..................J西k薰ff睡图2区县社区中心系统架构图圈k圃l——企业服务总线( ESB)l 服务注册( W SRR)区县中心数据lD B2 U D 8w i 出PureXM L缓存平台同步服务缓存平台应j H服务I· ——}叫应用同步缓存平台数据服务卜.—刊数据同步田3服务中心IgI务站缓存平台架构图· 医疗卫生装备· 2011年2月第32卷第2期Chi neseM edi calEqui pm ent J ournal · VoL32· N o.2· February· 2011万方数据

 :丝:蔓Q璺巳!堕!旦!g!!型垦型!旦璺l匡堕塑皇垡l区县平台对医院端集成服务的调用过程如下:首先.从区县平台服务注册服务器上获得需要调用的服务地址及调用方法,然后将调用请求发送到W ebServi ceSecuri ty Gatew ay.最后通过W ebServi ceSecuri ty Gatew ay对院端服务进行调用.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记录患者病情、诊疗过程以及医嘱信息等。张三出院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可以生成出院小节。该出院小节在本地接口调用的情况下将发送到H IE适配器。H IE适配器可以将出院小节转换为标准的CD A格式。并构造出文档元数据( 也可以从CD A文档中直接提取元数据) ,最后将H {院小节CD A以图4服务调用流程图该系统在区县社区业务管理平台设立U DDI中心。服务注册流向定义为:区县本地服务首先在本地服务中心注册,然后再注册到本级平台的W eb Servi ceSecuri ty G atew ay:各社区服务中, 0/社区服务站本地服务注册到上级区县平台的W ebServi ceSecuri ty G atew ay.再通过W eb Servi ceSecuri ty G atew ay注册到上级区县平台服务注册中心。医院管理系统封装的服务注册流向为:区属医院首先在本区县平台的W ebServi ceSecuri tyG atew ay进行注册;然后再通过W eb Servi ceSecuri ty G atew ay注册到区县级平台服务注册服务器七。由区县级平台服务注册服务器向市级平台的服务注册服务器进行服务发布:最后再根据业务规则定义将相关的服务发布到下属区县级平台服务注册服务器。4基于H IE的文档共享实现过程医疗文档是构建居民统一电子健康档案EM R的重要来源,该文档的共享是区域医疗解决方案中的基本目标。对居民在医疗机构诊疗产生的医疗文档进行采集.形成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供居民、临床医生、全科医生以及相关机构进行调阅和查看。H IE是IBM 的现有资产和基于IH E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了IBM 公司高性能、稳健且大规模的中间件产品和IH E定义的医疗卫生信息交换规范,实现了医疗健康机构( 如医院、医生诊所、医疗实验室、研究机构等) 之间医疗文档( 如健康档案、就诊纪录、出院小节、医嘱、检测报告等) 的共享和交换。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常见的转诊例子来详细说明文档共享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居民张三按照卫生部门要求通过基于W eb界面的应用注册身份信息.并得到唯一的患者l D。在该步骤中.W eb应用担当了患者身份源( pati enti denti ty source,PIS) 的角色,他使用pati ent i denti ty feed向H IERegi stry注册患者ID。若张三突发脑出血,并立即入院治疗,则医生将使用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及元数据发布到H I EReposi tory。在该步骤中,EM R( 通过H IE适配器) 担当文档源( docum ent source) 的角色,使用Provi de& Regi stryDocu—m ent 将文档上传到H I E...

篇三: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部署,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的需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立专家团队,联合研究制定了《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一、编制目的

  文件针对目前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未来 5-10 年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要求。一是为全面规范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针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短板和不足,开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融合应用,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各司局公共卫生的工作职能,在梳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二是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的管理与决策,一方面满足“平时”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一方面满足“战时”对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有效支撑,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平战结合”

 能力。三是促进医防融合,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间的信息系统互通共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服务,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与上级医院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发传染病的预警、预测、治疗和康复能力。四是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二、主要内容

  文件稿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等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要业务服务和管理要求,包括管理服务业务、信息技术业务等 2 个部分,其中一级指标 21 项、二级指标 125项、三级指标 421 项,全面规范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管理服务业务。一级指标 18 项、二级指标 105 项、三级指标 365 项,主要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免疫规划、慢性病、地方病、精

 神卫生、老年人健康、妇幼健康、健康教育、伤害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卫生、监督执法、食品安全、职业病等业务领域。其中一级指标分别为传染病防控、寄生虫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控、地方病防控、精神卫生防治、癫痫防治、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服务管理、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伤害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监督执法服务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职业病防控等 18 项内容。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业务。一级指标 3 项、二级指标 20 项、三级指标56 项,主要包括信息平台、信息安全、新兴技术应用等内容。其中一级指标分别为信息平台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新兴技术应用等 3 项。根据当前形势和工作要求,针对网络信息安全,从身份认证、桌面终端安全、移动终端安全、计算安全、通信安全、数据防泄露、可信组网、数据备份与恢复、应用容灾、安全运维等方面提出建设要求;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对新兴技术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和应用建议。

  三、三点说明

  一是内容和机构。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文件稿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明确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各级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部门和机构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容和要求。

  二是目的和方法。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有效支撑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的管理与决策,满足“平时”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满足“战时”对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有效支撑,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平战结合”能力。

  三是应用和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公共卫生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文件专门设立网络安全管理和新兴技术应用两个部分,探索应用发展创新模式,同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提出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与公共卫生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的内容,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篇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 年9 9 月 16 日1 1 时 51 分

 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卫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构建智慧型公共卫生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2013/9/16 3  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经过六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群众健康及其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信息化作为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产物,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无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都迫切需要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

 2013/9/16 4  是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件,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中,公共卫生信息化是公共卫生五项应用的重要内容。

  是落实医改任务的迫切要求,信息化不仅能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日益成为更好地解决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的矛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

  对于提升重大传染病信息服务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置能力、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全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 “3521”规划在公共卫生应用“接地气” 落实医改卫生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3521”工程 智慧型公共卫生 2003 2009 2012 展望

 国家

 用户

 省级

 用户

 区域 卫生 信息 平台( EMR 、 EHR )

 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 死因监测管理系统 出生监测管理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国家┅┅┅监测系统 省慢病报告管理系统 省儿童接种管理系统 省┅┅┅监测系统 尚未建立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 医疗卫生机构 市 级

 用户

 县以下疾控 县以下卫监 县农医 县药监 二、三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 诊所 药店 采供血机构 妇保机构 社区卫生机构 急救中心 医学研究所 医学院校 检验检查中心 远程医疗中心 药店药厂 生物制品厂 居民个人 地(市)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 公共卫生

 数据采集交换

 医疗服务

 数据采集交换

 医疗保障

 数据采集交换

 药品监管

 数据采集交换

 省(市)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 公共卫生疾控应用门户

 疾控数据中心

 监督数据中心

 综合卫生数据中心

 国家综合卫生信息平台 公共卫生疾控应用门户

 疾控数据中心

 监督数据中心

 综合卫生数据中心

 部统计信息中心

 国家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中心

 医科院

 医管局

 ……

 服务

 服务

 服务

 实时

 实时

 省统计信息中心

 省疾控中心

 省卫生监督所

 省农合办

 省药采中心

 省医政/ / 医管

 ……

 市卫生局信息办

 市疾控中心

 市卫生监督所

 市农医局

 ……

 公众服务

 服务

 国家卫生统计直报 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 省新农合管理系统 省药品采购管理系统 市┅┅┅监测系统 市卫生应急系统 市医疗服务系统 市预防接种系统 应用

 应用

 应用

 业务协同应用

 实时

 疾病诊断 手工填卡 网络直报 防保复核 医疗机构 …… 中国 CDC

 数据中心

  6.8万直报机构  10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98%县及以上医疗机构  91%乡镇卫生院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综合医院、 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结核病防治院、结核 病防治所;机构经济类型为国有全资和集体全资; 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乡卫生院

 统一应用门户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EHR)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EMR)

 VPN、SDH、电子政务外网

 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

 集成统计分析应用平台 各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

 10

 国家 卫生综合信息平台

 省级 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

 国家 公共卫生 数据

 采集交换平台

 省级 公共卫生 数据

 采集交换平台

 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 国家死因监测管理系统 国家出生监测管理系统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国家传染病专病监测系统 国家┅┅┅监测系统 省慢病报告管理系统 省儿童接种管理系统 省┅┅┅监测系统 医疗机构 电子病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电子健康档案 ③ 公共卫生与 机构直连 (备用)

 ② 公共卫生 与区域连 ① 区域与机构直连 ④数据分拣

 2013/9/16 12 . 1. 传染病 实验室监测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不尽完善; ;

 . 2. 慢病监测系统缺少全国范围的应用; ;

 . 3.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亟需全面推广; ;

 . 4. 生命登记监测系统覆盖面小; ;

 . 5. 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尚未建成 ;

 . 6.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亟需加强 ;

 . 7. 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不足 。

 2013/9/16 13  促进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提升信息分析利用能力  以人为本构建智慧型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全民健康保障的公共卫生服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工作任务要求下,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公共卫生信息化更好地为医改服务,为百姓服务,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篇五: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奇2013年5月13日

 公共卫生综合应用信息化策略推进疾控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国家CDC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国家CDC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

 疾控公共卫生信息化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在与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连接、 对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能力上与医改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力上与医改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还需继续加强。在落实卫生部“3521” 规划方面, 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公共卫生应用等诸多方面也都亟需完善和加强。还需继续

 建设国家级、 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 加强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 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 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 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的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目 标。简称为“3521” 工程。

 建立省级、 地市级两级疾控数据分中心,并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疾控中心数据中心连接, 实现三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通;应用国家统一标准的分布式业务系统, 促进地方疾控工作数字化; 实现三级平台疾控公共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 一是加快公共卫生疾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 满足公共卫生数据资源需求, 重点加快中西部县区网络覆盖建设, 缩小城乡 差距。 二是加快各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构建统一的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平台, 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边远地区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 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边远地区。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 加强传染病、 预防接种、 重性精神病、 地方病、 口腔卫生、 老年保健、 艾滋病、 结核病、 慢性病监测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五是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居民健康卡的系统应用, 建设完善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提升对现有数据的挖掘、 利用和分析能力。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撑服务。

 传染病监测预报信息服务艾滋病防治信息服务结核病防治信息服务老年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公共卫生综合应用预防接种信息服务慢性病防治管理信息服务性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信息服务地方病监测儿童口腔健康信息服务

 充分整合各级信息资源, 提升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统一规划建设以国家级、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中心和部署应用国家统一标准的分制数据中心和部署应用国家统一标准的分布式业务系统为重点, 结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形成与三级卫生综合信息平台相配套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与服务网络体系。

 国家综合卫生信息平台省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死因监测管理系统出生监测管理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国家┅┅┅监测系统省慢病报告管理系统省儿童接种管理系统省(市)

 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省(市)

 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医疗服务数据采集交换医疗保障数据采集交换药品监管数据采集交换国家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国家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医疗服务数据采集交换医疗保障数据采集交换药品监管数据采集交换省卫生厅各处室卫生部各司局部统计信息中心国家疾控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医科院医管局……服务服务实时省统计信息中心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省农合办省药采中心省医政/医管……国家卫生统计直报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省新农合管理系统应用应用实时区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EMR、 EHR)省┅┅┅监测系统尚未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机构市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县以下疾控县以下卫监县农医县药监二 、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药店采供血机构妇保机构社区卫生机构急救中心医学研究所医学院校检验检查中心远程医疗中心药店药厂生物制品厂居民个人地(市)

 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地(市)

 级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医疗服务数据采集交换医疗保障数据采集交换药品监管数据采集交换市卫生局各处室服务实时市卫生局信息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农医局……公众服务服务省药品采购管理系统市┅┅┅监测系统市卫生应急系统市医疗服务系统市预防接种系统应用业务协同应用

 CACA第三方电子认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证服务机构服务支撑服务支撑国家级数字证书服务平台本级应用系统全国业务应用系统第三方电子认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证服务机构证服务机构证服务机构省级数字证书服务平台域间信任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服务支撑服务支撑本级应用系统全国业务应用系统(省级平台)CACA全省业务应用系统第三方电子认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证服务机构服务支撑服务支撑CACA本级应用系统全国业务应用系统(地市级平台)地市业务应用系统地市级数字证书服务平台地市级平台域间信任

 立足规划、 统一标准。

 按照“十二五” 卫生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 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开发公共卫生监测与应用系统, 确保系统纵横互联互通。以业务为根本, 需求为导向。

 从满足公众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需求出发建设数据中心和业务应用系生信息服务需求出发, 建设数据中心和业务应用系统, 以提供适宜、 可及的信息服务为根本目 标。强化协同, 联合推进。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实现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 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服务,实现跨行业、 跨领域的联合推进。

 开展试点探索应探索应• 探索应用模式用模式抽样监测测 测全国覆盖健康疾健康疾• 健康疾病管理病管理201220152020• 研究信息标准息标准• 规范工作流程作流程• 探索应• 研究信• 规范工• 监测干预评价预评价• 样本估计总体计总体• 流行趋势分析势分析• 监测干• 样本估• 流行趋• 动态监测评价测评价• 人群健康测量康测量• 健康疾• 动态监• 人群健

 优先促进卫生专网应用建设。

 调整专网建设思路, 以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 下大力气促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解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互联疗卫生单位与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互通;制订相关政策, 稳定技术人员 队伍, 提为有条件的地区优先争取建设资金。

 以卫生部信息化规划建设内容和疾控绩效考核评估标准为基础, 制定本地区基于三级平台公共卫生综合应用信息化建设需求及规划, 构建统一的网络、 人员 和安全机制; 通过公共卫生数据统采集管理指导改造和完善现有医院数据统一采集管理, 指导改造和完善现有医院、社区或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使之达到符合公共卫生监测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要求; 并充分依托各级疾控纵向业务组织体系, 整合现有公共卫生监测信息资源, 共享监测数据, 提升对公众和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

 以点带面开展试点。

 结合地方医改信息化试点项目 争取项目 建设资金, 明确试点项目 工作内容, 统筹不同来源的项目 建设经费优先保障试点应用费, 优先保障试点应用, 以重点推进民健康卡” 应用为抓手, 改进对政府及公众服务功能, 开展与电子病历、 电子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共享交换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试点和示范区建设。以重点推进“居居

 中国疾控中心通过试点项目 实施, 建立基于三级平台综合应用示范区。

 建立稳定可靠、 高效快捷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构建先进的公共卫生应用信息体系,为各级疾控机构数据收集、 加工、 存储、 检索、 分析、 研究、 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示范;形成“业务逻辑统物理合理分布” 支持分级应形成“业务逻辑统一、 物理合理分布” ,支持分级应用系统集成, 数据整合利用的网络化综合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人群疾病与健康相关信息快速收集、 互联互通、 多方数据共享利用、 综合分析和动态决策支持的示范区。并通过试点逐步提升疾控机构信息化水平,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统一用户管理户管理统一CA认证统一权限控制限控制集成应用门户CA 认证访问系统VPN 登录访问系统VPN

 1 8

  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 平台建设、 应用落地 公共卫生统一采集交换平台 综合信息分析集成应用平台 分布式应用系统升级改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年内完成) 出生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职业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农村饮用水监测信息系统(年内完成)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建设) 新建业务信息系统 重点慢病患病监测信息系统(开展试点) 明年计划启动建设系统 儿童口腔卫生监测信息系统 地方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建设移动办公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网站测评工作标准规范建设配合卫计委完成《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 修订编制下发《数据共享与使用管理办法》编制下发《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试用版)

 》编制下发《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文档标准(试用版)

 》编制下发《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试用版)

 》网络安全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促进地方虚拟专用网(VPN)

 覆盖, 推进政务外网应用。

 谢谢 谢谢! !

篇六: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iddot; 社区卫生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吴冬梅1,张东玲1,宁博21. 济南市天桥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山东250033;2.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摘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信息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制度推广实施初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公共卫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卫生服务标准化的推进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但目 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建设、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应用程度等方面, 这降低了机构反应性、不利于项目更好实施。

 要更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需要在丰富信息服务手段、信息安全性和信息数据挖掘能力等方面进行技术调整和完善。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健康档案中图分类号:R197.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 4208( 2013)

 16 - 0054 - 02国家发改委在《 “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并逐步推进健康保障等 15 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具体至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就是要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医保“一卡通”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建立,能明显提升健康信息收集和信息服务能力,这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决策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成就1. 1信息化促进基础公共卫生数据库的建立息技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最直接体现在业务信息的数据化方面, 以居民电子档案为代表的基础公共卫生数据库涵盖了人口、职业、生活习惯、患病情况等内容,这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覆盖面最广、个案数据最多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它融合了国家疾病报告系统、单病种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报表信息系统的优势, 整合了卫生、医疗、疾控、监督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为实时了解反映宏观健康状况和微观病例个案提供了便利。1. 2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户资源管理方面。

 在制度实施后的较短时间内, 各地都能充分利用既有的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培训与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在慢病管理、 大病筛查、 流行病学监控等方面工作, 这种对客户资源的集中式管理符合成本 - 效果的要求, 满足了健康均等化的客观要求。

 其次,信息化提升了对项目 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

 公共卫生项目 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 其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具有较高的政策约束性,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原则的绩效分配制度,依赖对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系统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再次, 从信息平台的拓展应[1 - 2]。信首先体现在客用管理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将电子处方和病历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保结算、手机短信服务等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行融合, 这种方式全面促进了电子卫生资源的整合,有力促进了医改联动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宏观卫生决策分析的能力。1. 3信息化促进卫生服务标准化的实施工作强调目的与需要的内在统一,是信息互通、业务协作和过程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通过设置公共卫生示范中心的措施来推进标准化建设,这些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共同特征都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制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产品的开发,这是以服务标准化带动信息标准化,以信息标准化促进服务规范化的有效手段, 可以有力地推动项目开展,最大程度地体现制度优越性2问题2. 1缺乏统一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生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服务人口情况复杂、执行项目内容多、工作量大、健康信息数据需要保存较长时间等特点,如果在相对宏观范围内缺乏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 将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后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 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滞后。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办公场地、计算机网络设备、 人员、 经费等方面的不足, 使得项目执行水平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版)

 》还存在一定不足。

 第二, 相互独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利于项目绩效考核。

 中央、省、 市、 区( 县)各级组织的项目绩效考核只能在所有项目执行机构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来完成, 这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和回访, 对于未实行统一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地区来说, 这种方式增加了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流程、现场原始资料的抽样等环节的难度,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 同时这种方式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影响到公共卫生专项补助资金标准化[3]。开展公共卫·45·社区医学杂志 2013 年 8 月 第 11 卷第 16 期JCM,Aug. 2013,Vol. 11,No. 16

 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2. 2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衔接利于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尚未提出要建立大卫生信息系统的规划,分布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不断增加,内容涉及传染病报告、 妇幼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系统等, 这些系统分布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专业机构内,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实施时间较短、 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不明晰、服务项目成本难以细化,各类型卫生服务机构出于对公共卫生专项基金分配等既得利益考虑, 使得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尚存在一定制度性隔阂, 部分业务职能还难以下沉至基层,区域卫生信息互联架构难以短期实现[4 - 5]。其次,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与提供全科医学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 导致实际工作与健康信息记录脱节;同时服务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需要在不同机构间反复录入,这直接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再次, 不利于量化工作量。

 专业卫生医疗机构在此轮公共卫生服务中呈现一定的边缘化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在短期内充分履行全科医生的职能, 专业医疗卫生机构仍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指导能力, 例如妇幼保健院承担的艾滋病孕产妇管理、 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的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工作等等。3建议3. 1适当丰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服务手段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在完成国家规定的 1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 依据辖区人群的健康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不断提高制度的普及性和项目的群众满意率。

 但目前提供服务的手段还是相对落后的, 尤其是没有建立起快捷的信息数据获得渠道, 健康数据的电子化记录能力较弱;也没有将现有的信息化平台进行深度的开发和整合, 这使得受益人群始终局限于少数特需人群中,适当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经验,例如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中, 增加服务对象的照片信息,以利于身份核对; 在开展儿童计划免疫、 孕产妇增补叶酸、慢病随访等服务环节,提供短信预约或智能提醒服务, 使医生工作从原来被动转为主动化,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以利于项目执行效率;在进行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预防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疾病的季节发病特征或患者实际的疾病现状,通过短信或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个性化首先, 不当[6]。

 各地应在执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提供个人健康信息查询账号和密码,使服务对象能自主上网查看健康档案、体检结果和康复建议等信息, 在有条件地区可以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 提供网上就诊预约、化验结果信息共享、双向转诊等服务。3. 2提高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量的提升依赖于信息化的发展, 但信息服务手段和网络新技术的逐步应用, 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阶段, 卫生服务项目 不断增多,个人及家庭健康信息量不断增加,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健康产业将获得快速发展。

 但同时, 这也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开放性与可控性带来重要挑战。

 对于个体遗传性疾病、残疾缺陷、家庭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的资料,需要进行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确保隐私安全[8]。总之,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社会管理理念的产物, 是高效规范医药卫生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 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提高健康均等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尽快建立起与发展目 标相一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也符合 WHO 提出的综合监测信息管理的要求。

 新医改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这是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能够促进卫生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在基础建设、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应用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在未来制度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质[7]。

 在未来几年,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仍参考文献[1] 宁博,李士雪. 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责任[J]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 6)

 407 - 409.[2]姚东明. 探讨区域卫生信息化信息互联构架[J]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6( 12)

 :43 - 45.[3]余苏珍,王力,王素珍, 等.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 6)

 :478 - 479.[4]肖春华. 常州市基于区域卫生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初探[J] .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2012,10( 12)

 :126 - 127.[5]崔文娟. 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 中国卫生人才,2012,13( 11)

 :78 - 80.[6]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读[J] .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 2)

 :13 - 16.[7]王立波,王季,田甜, 等. 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 吉林医学,2013,23( 1)

 :195 - 198.[8]周红,薛明,胡建平, 等. 卫生统计与卫生信息化建设[J] .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 2)

 :21 - 24.收稿日期:2013 - 06 - 21·55·社区医学杂志 2013 年 8 月 第 11 卷第 16 期JCM,Aug. 2013,Vol. 11,No. 16

篇七: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城市标准化专题Topic on 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信息技术与标准化http://www.its.cesi.cn22编辑:贾静宇E-mail: jiajy@cesi.cn1  引言国家应急能力是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国家整体安全,今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就包括了对数字化治理能力的考验。我国应对疫情所采用的一系列数字化防控手段一方面展示了我国近十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同时也揭露了诸多问题和挑战。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积累了包含数字化系统、创新的数字化技术、疫情数据的传播和组织方式等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抗疫经验。总结前一段时间我国数字化抗疫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次疫情应对中的突出问题,利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通过构建平战结合的智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度整合各市场化参与方,实现 G/B/C 端 ( 政府端 / 企业端 / 用户端 ) 数据的互联互通,从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角度提升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数字化治理能力,为世界提供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方向。2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数字服务实践2.1  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03 年非典疫情后为解决卫生防疫基础薄弱、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国逐渐建立起以“一案三制”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其中“一案”是指应急预案,“三制”则分别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2005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年 4 月,在国务院办公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的功能;与此同时, 腾讯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1   腾讯科技 ( 深圳 ) 有限公司 2    李  赟1   徐  炎 2    卫志远 2   胡  欣 2   张亚军 2   王  昊 1Practice and Standardization Study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ervice Platform of Smart city摘  要 针对亟需加快智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以配合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问题,基于数字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分析并提供了智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的标准化需求、技术框架及要求,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深度结合。关键词 智慧城市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城市服务  标准化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demand of develop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ervice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various COVID-19 anti-epidemic digital services,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introduce the standardization requirements,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requirements of smart city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ervice platform with the aim of realizing deep integr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urban services. Keywords: smart city;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ity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智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实践及标准化探索。

 。. .。

 。

 智慧城市标准化专题Topic on 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2020 年第 7 期http://www.its.cesi.cn23各地也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在法制方面,国务院先后公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用来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着重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统计不准、应急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2007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更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不断调整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产事故灾难能力不断提高,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2  公共卫生应急数字服务实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在线化的无形触角正全面渗透至社会运行的每一个角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难题能起到很好的缓解和破解作用。在互联网技术和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下,科技“战”疫得到完美诠释。疫情期间,数以亿计的用户通过各类数字化服务获取抗疫相关的信息,对于民众在疫情期间建立对于病毒及防治措施的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海量用户触达,打造全流程、一站式的疫情服务平台,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疫情教育,再到技术驰援,建立高效的预测系统,全面提升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居民个人健康管理能力。全国多地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抗疫,在社会治理、疫病防控、信息传播、生活保障、在线学习、协同办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码自推出以来已被超过 300 个县市的 9 亿用户使用,累计访问量达80 亿次,为抗疫行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典型案例如抗疫期间腾讯健康为 3 亿多微信用户提供了实时疫情数据、线上问诊及 AI 自诊等服务。超过 6 亿用户通过微信和腾讯新闻等平台,及时获取了疫情相关内容。腾讯会议自 2019 年 12 月底推出后的两个月内,日活跃账户数超过 1 000 万户,成为当前中国最多人使用的视频会议专用应用。同时,腾讯会议进一步深化微信及企业微信的互通,协助企业进行客户管理及销售转化,疫情期间有数百万企业通过企业微信顺利恢复办公。AI 医疗影像技术则助力协助医疗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从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统计分析,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再到疫情态势研判,大数据技术助力筑牢疫情防控网,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防控疫情蔓延,展现了城市数字化的管理能力。3  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标准化需求智慧城市场景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息息相关。本次数字化抗疫过程中既有成果显著的应用经验,也有值得汲取的不足。比如疫情数据同步延迟背后的系统衔接问题,“一城一码”的健康码给城市间人员流动带来互通互认的难题等。总体来看,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字防控以及数字化城市服务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程度低。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场景依然需要依靠人力,带来了数据采集时效性、准确性等问题。硬件基础和软件应用在支持数据采集层面未起到快速应急与全面系统作用。(2) 数据采集渠道分散割裂。数据采集渠道未实现互联互通,小区手工录入、自主申报、官方调研报表、各企业申报、各媒体收集等导致数据重叠、反复填报,基层工作量难以负荷、市民企业无所适从。(3) 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各种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不同来源及标准化差异,为联防联控的数据汇总、分析、展示和指挥调度等工作带来极大挑战。(4) 数据流通能力低。从政府、企业以及市民公众等不同渠道采集的数据上下传达不畅,为数据分析和应急指挥调度带来根本性挑战,也为后续统计。

 。. .。

 。

 智慧城市标准化专题Topic on 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信息技术与标准化http://www.its.cesi.cn24和分析带来诸多不便。(5) 应用服务缺乏应用快速上线迭代的能力。为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性任务时,现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年为推进单位的方式无法满足快速上线提供服务的需求。(6) 城市服务连接能力有限。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以政府内部信息化和管理职能为主,面向企业、市民进行沟通的城市服务数量有限且业务服务能力 不足。而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制定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相关标准。通过标准化统一规范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技术要求,可以为社会各方面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标准依据,有助于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全社会的应急处置效率和质量。4  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标准化探索4.1  公共卫生应急数字服务平台标准化基础目前,针对智慧城市场景下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属空白。但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智慧城市场景下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平台标准制定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基础。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开始陆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地方性标准,规范当地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平台建设。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地方标准规定内容并不适合全国普遍情况,但相关地方标准研制实践为该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解决健康码给城市之间人员流动带来互通互认的难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标准委 ) 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是疫情防控期间采用快速流程发布的急用国家标准。其中,GB/T

 38961-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参考模型》规定了健康码的组成和展现形式,提出了健康码应用系统的参考模型和跨地区互认的技术机制。GB/T 38962-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数据格式》规定了疫情防控所需个人健康信息的数据结构、数据元属性和数据管理要求。GB/T 38963-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应用接口》规定了个人健康信息服务的接口,各类应用可通过统一接口对接不同的个人健康信息服务,为打通个人健康证明属地管理限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各地出行人员跨地区流动提供了便利。该系列国家标准的实施,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统筹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利用,适用于指导健康码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4.2  公共卫生应急数字服务平台标准化研究公共卫生应急数字服务平台相关标准研制应重点关注平台的互通以及互操作性,满足跨地区联防联控的实时性要求,通过提出城市级平台接口、数据要求、设备互操作要求、安全要求等标准化要求,实现物业、社区、社康、公安在疫情防控业务流上的并行以及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打通航空公司、铁路、学校、药房等众多企业和部门,实现数据多渠道统一互通,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外控输入、内防扩散。同时,打通政府侧、企业侧和市民侧,提升城市服务的连接能力,并提高应用快速上线迭代的能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软实力。总体来讲,公共卫生应急数字服务平台标准应能够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为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的参考框架、功能与流程 ;(2) 为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统一标准格式的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态势,为公共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3) 为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应急资源分布数据以及统一的健康码证明,减少医疗卫生部门的重复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4) 为社区管理提供统一的疫情信息统计入口和数据要求,方便社区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实现数据采集和上报 ;(5) 为市民公众提供便捷、权威、可靠的各类城。

 。. .。

 。

 智慧城市标准化专题Topic on 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2020 年第 7 期http://www.its.cesi.cn25市服务,提供服务建设依据,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疫情对日常生活以及城市活动的影响,在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确保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综上,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标准化工作应在现有《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GB/T 36622.1-2018《智慧城市 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以及 GB/T 37228-2018《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的基础上,以实现有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协调和合作为目标,面向平战结合的应急演练需求,提供包含应急程序、公共卫生资源动态调配、疫情信息处理发布、重点人群的轨迹以及特征跟踪分析、复工在线服务等功能。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 图 1) 应包含数据、技术支撑、服务与应用、开放能力、智慧应用、用户、安全管理、运维支撑和外部系统等组件,各组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 1  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平台框架(1) 数据 :平台应与城市卫生系统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设立数据接口,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基础数据、地理位置 (GIS) 信息、应急预案数据、公共安全事件数据、应急案例数据、应急培训与演练数据、医院数据和专家知识等 ;(2) 技术支撑 :平台依托技术支撑实现对数据的管理,提供突发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发布、应急处理、应急保障以及恢复重建等功能,同时 ( 下转第 35 页 )。

 。. .。

 。

 技术热点Technical

 Focus2020 年第 7 期http://www.its.cesi.cn353.3  智能门锁人脸识别目前,人脸识别在智能门锁中所实现的功能相当有限,主要用于记录门前的情况,识别家人和陌生人并记录视频,发现陌生人及时报警以及对记录的视频进行回溯。人脸识别智能门锁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将待识别人脸所提取的特征与云端数据库中人脸的特征进行对比,根据相似度进行判别。人脸识别在智能门锁中的应用主要面临以下难点 :(1) 门锁的应用场景比较复杂。门锁一般位于过道中,灯光从不同的方向照射会让人脸呈现较大的变化。人在快速靠近门锁的时候,会造成视频人脸的失真。网络带宽降低,视频质量会显著下降。这些都会导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质量变差,让提取到的人脸特征表达能力下降。(2) 模型在云端部署,当海量用户同时使用的时候,对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会比较...

篇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促公卫快速发展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上海市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公共卫生核心专业机构。借此上海之行,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袁政安,请他介绍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和取得的成就。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疾控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上按照国家和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结合自身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工作基础,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疾控中心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疾控中心搭建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构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常用数据标准建设,实现“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数据管理模式。在全市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推进了基于健康档案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管理和业务应用重点项目的建设与推广。与此同时,上海疾控中心还进一步建设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开创“体系比较健全、网络进一步强化、应用

 2 系统不断开拓、信息利用形成基础”的良好局面。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结合现阶段的相关工作,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袁政安向记者介绍了上海疾控中心的建设成就。他表示,上海市已建成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虚拟专用网络(VPN)系统和基于专线网络的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上海节点;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监测点医疗机构均已接入基于政务外网的全市公共卫生专用高速宽带网络,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专网作为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互连的冗余备份线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市“一主三辅”卫生数据中心的骨干节点以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信息平台上海地区的主干节点建设也基本建成。

  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 GIS 应用项目、学校因病缺课情况直报系统、世博园区异常情况预警与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等的建设与实施,使得上海市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与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与管理业务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上海市建立并实施了以出生人口统计、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肿瘤病例报告、社

 3 区糖尿病管理、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职业病预防等独立的业务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为数据的后续利用与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成为“公卫”系统典范

  作为《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于 2006 年 9 月正式签约启动,该项目由上海市卫生局牵头建设,相关医疗卫生部门协同建设,历时三年建成。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项目包括 1 个网络安全平台、4 个数据中心、1 个指挥中心、4 大核心数据库、5 大应用支撑平台、5 大应用系统等重要内容。系统设计优先考虑应急处置,但同时兼顾日常预警防控所需。该项目核心内容可简称为“244”。“2 个网络平台”,即:一是覆盖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连接全市 600 余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二是连接全市公共卫生体系核心应急处置单位和主要医疗救援单位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连接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市属主要医院。“4 大数据库”,即:医疗业务数据库,疾病控制数据库,卫生监督数据库,卫生资源数据库。“4 大应用系统”,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

 4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中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由上海市疾控中心负责规划和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疾病报告与监测预警子系统、中毒控制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及疾控业务系统综合信息平台五大子系统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及与其相关的传染病报告预警、急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消毒等业务模块,中毒控制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及卫生人口统计模块等已进入正式运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在上海市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袁政安介绍说:“疾控中心既有国家直报系统,也有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应用系统。信息化使疾控相关业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正式运行后,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监测点医院共计 270 家医疗机构都已使用该系统上报和处理数据。通过系统的全市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

  与健康网互动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

 5 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五大卫生、计划免疫、突发应急等各类业务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保障了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业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为数据的后续利用与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提到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与上海市居民健康信息网的交互,袁政安介绍说:“疾控业务平台是上海健康信息网有机的组成部分,是行业应用平台,疾控业务平台通过缓冲数据库与市级健康档案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使疾控业务系统能够通过调阅电子健康档案,获得居民的基本信息和既往诊疗数据,并推送健康管理信息进入电子健康档案,即疾控业务系统既可以从健康档案获得数据加以利用,又给健康档案提供数据,最终形成一套以居民个人信息为核心的完整的包含所有既往健康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开展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传染病、公共卫生等事件的发现、报告、诊疗、随访、干预全过程信息的动态管理,达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和动态管理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居民健康档案的业务及人群覆盖面,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可持续发展。”

  迎难而上不断发展

  袁政安在采访中也表示,虽然上海疾控中心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

 6 的难题:第一,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整体架构未完全构建,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梳理和整合,难以实现市、区、社区的三级互动,难以满足多重用户的(条、块)需求;第二,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体系亟待规划和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业务标准、信息标准、业务信息系统结构即技术标准均不统一,导致已建成的业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未形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产生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既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又使得系统的推广应用难度增大;第三,应急机制和应急资源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成了“无本之木”,应急响应、调度、互动一体化程度削弱。同时,现场数据采集、检测、质控等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够,使得现场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将现场全部信息反馈至后方,后方也不能及时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支持;第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采集,“轻”利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大量疾病监测、管理数据可快速收集、汇整,但对数据如何利用和共享还仅停留在数据查询、制作报表等形式上,不够深入;第五,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形式较为单一,始终未与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

  当记者询问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时,袁政安表示,上海疾控中心将按照上海市在卫生信息化方面的整体布局迎难而上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他说:“我们计划将通过以下几

 7 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些困难:建设面向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管理平台,促进三级工作网络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现场处置和应急响应的信息化水平;扩大疾病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化范围和方式,增强对疾病流行的分析预警能力;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程动态管理;深化实验室信息管理,促进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设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社会服务能力。”

  未来工作落脚“标准”和“平台”

  袁政安在全面系统介绍上海疾控中心的工作后也与记者畅谈了信息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和落脚点。

  第一,在构建覆盖全市的“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体系时,要着力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常用数据标准建设,指导和规范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市级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构建“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信息网络运维管理模式。

  第二,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与业务应用: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程动态管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这个工作已经实质性启动,目前在上海,以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脑卒中登记、死亡登记、肿瘤登记管理、结核病登记六大业务为主线,开展了基于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共享的“医院数据推送、

 8 疾控业务管理、社区随访干预”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模式试点建设,实现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进一步建设面向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管理平台,促进三级工作网络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现场处置和应急响应的信息化水平;扩大疾病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化范围和方式,增强对疾病流行的分析预警能力;还要深化实验室信息管理,促进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设技术服务、受理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在业务应用的基础上,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构建面向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仓库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整合和共享;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服务,提升与公众的互动;探索多途径的数据利用和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为信息决策服务。

篇九: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in J School Doctor Feb.2020 Vol.34 No.2 中国校医 2020年2月第 34 卷第2 期[文章编号] 1001 - 7062(2020)02 - 0152 - 04 [中图分类号] R 195.4 [文献标识码] A·综述与讲座·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信息化应用渗透于各行各业,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卫生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随后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将以上重要指示写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纲。公共卫生体系作为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1] 。公共卫生是我国大力推进的重点领域,公共卫生信息化既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力支撑,又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目前,公共卫生信息化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公共卫生的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涵盖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动态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报告方式的革命性改变,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公共卫生数据资源。然而,公共卫生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化备受重视,发展较为成熟,但在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却长期滞后,现状不容乐观。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卫生信息化平台作用,须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健康数据互联共享,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1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现状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2003年SARS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转折点,公共卫生信息化也因此迎来了腾飞的契机,其标志是建成了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为核心、覆盖全国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系统集信息报告、数据管理、数据利用和信息发布功能于一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已经建成拥有多个子系统的集成化系统平台,覆盖疾病监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症状监测、专病监测报告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监测等内容[3] 。纵观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其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科普教育平台等进行大数据交换,采集专病监测数据,实现动态、连续的专病监测和报告,不断加强改善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构建智慧型公共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摘要] 以国内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为背景,剖析现阶段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系统开发各自为政、标准应用滞后、信息化人才短缺和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为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定健康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关键词] 公共卫生信息学;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基金项目] 2017年度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海科工商信〔2018〕95号);农民工随迁子女健康科普手册(海科工商信计2018-66)[作者简介] 郭钜旋(1963-),男,广东江门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管理。[收稿日期] 2019-04-16郭钜旋,刘仲明,李凤森,朱浩智,张驰腾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88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es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GUO Ju⁃xuan, LIU Zhong⁃ming, LI Feng⁃sen, ZHU Hao⁃zhi, ZHANG Chi⁃teng. Haizhu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zhou 510288,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zation, we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zation, including fragmented developers, unenlightened standards, andscarcities of informatization talents an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s. Finally, we offer som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152

 Chin J School Doctor Feb.2020 Vol.34 No.2 中国校医 2020年2月第 34 卷第2 期卫生信息系统,共享人群健康基础数据,减轻医疗机构疾病报告压力[4] 。1.2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是人们在相关健康活动中形成并保存下来备查的电子健康历史记录,对疾病诊断、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等有重大的促进作用[5-6] 。目前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初步实现纸质档案信息化动态管理,定期质量控制,门诊就诊信息自动归档,以及为健康诊断提供服务[7]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尚存在制度、政策、个性化需求、保护个人隐私和人才短缺上的矛盾,普遍存在可靠性低、更新率低、使用率低的现象[8]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管理机制保障、系统互联互通、标准制定应用、人才资金建设、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较为薄弱,限制了居民健康档案共享水平的提高[9] 。1.3 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现状不容乐观。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科普介质,仍大量采用折页、海报等纸质形式,制作上耗费巨大,分发给居民或学校后,却容易遗失,难以长期保存和循环利用[10] 。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大量报表上报、文档归类和数据统计任务,在纸质模式下,存在着错报漏报、数据深挖使用难等问题[11] 。鉴于此,部分地区已加大力度推进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江苏省疾控中心研发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已投入运营数年,主要负责各级机构日常报表填报,数据实时统计分析,还可以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健康知识测试调查,实现全省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12] 。宁波市鄞州区疾控中心探索研究的健康促进系统则更进一步,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通过评估不同居民、学生的健康档案,获得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针对地推送不同主题、形式的健康干预活动。系统还可以分析不同活动的覆盖面、种类、效果等,及时在个体或人群水平上调整健康教育策略[13] 。吉林市高校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也很有特色,通过定期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监测和排查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及时产生预警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14] 。尽管各省市地区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探索层出不穷,但和逐步成熟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相比,我国健康教育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亟需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教育需求。1.4 其他 预防接种管理、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各业务专线也建立了独立的、纵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推动了公共卫生工作流程的优化再造,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报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公共卫生工作革新的推手。2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1 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难以共享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及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等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同时,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粗放型的,偏重于上下级间的纵向联系,而忽视了不同系统、不同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纵向强,横向弱”[15] 的局面。各部门、各系统自主建设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共享机制,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共同需要的信息存在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问题。2.2 信息标准化应用滞后 信息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准则,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不同信息系统间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16] 。信息标准的含义有两层:技术标准与表达标准,前者指信息采集、交换、存储等物理实现过程的技术标准,后者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的专有术语和分类编码等数据含义的定义标准。大多数系统开发都能遵循信息技术标准,信息表达标准则难以统一。从信息化发展历程看,我国信息标准的研发落后于信息化建设,众多的信息化系统开发之初无统一的标准可依,阻碍了不同系统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17-19] 。为了统一标准,国家卫生部门除了积极推荐、等同采用国际信息标准外,还成立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启动一系列卫生标准的研发,已取得可喜的成果。相关卫生信息标准颁布后,由于标准的推广和执行力度不足,卫生信息标准未能及时应用到新系统的开发上。2.3 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 人才是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跨学科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兼具计算机与公共卫生的知识背景。目前,各级卫生部门主要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试图通过加强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培养出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公共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薪酬低下、编制缩紧、职称晋级难等原因,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存在引进难、流动性大的特点,制约着公共卫生信息化的长远发展。2.4 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缺失 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间卫生信息系统相互封闭,使得本应共享的信· ·153

 Chin J School Doctor Feb.2020 Vol.34 No.2 中国校医 2020年2月第 34 卷第2 期息重复采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因多次采集导致信息获得延迟和相互矛盾。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缺乏同级部门的协调配合;信息化制度和标准不完善,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缺乏制约和监管;各地发展不平衡,重建设轻整合;部门垄断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私有化”和“利益化”[20] 。亟须建立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卫生信息资源,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的共享。3 对策与建议3.1 加强政府主导 公共卫生信息具有隐私性和敏感性等特点,政府在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须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来,有利于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不足。政府在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者,制定完善的规则规范企业行为,并切实履行监督职责。3.2 统筹规划,规范化建设 鉴于当前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系统重复开发、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间横向联系薄弱等问题,由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做好信息化系统开发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梳理公共卫生各业务专线需求与联系,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标准统一和规范化建设,使公共卫生信息化在合理的框架下有序快速地发展。同时,转变信息化发展思路,由单线业务管理向网状综合管理转变,从信息收集向信息服务转变,从追求业务专线规模向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3.3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卫生信息化属于交叉学科,跨界人才短缺,医学院校可设立系统化教学以培养专业型人才。随着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深入,设立卫生信息学专业才是解决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治本之策。同时,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极为重要。切实提高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待遇,重视其职业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资源,在职称和职务晋升等问题上与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一视同仁,以充分调动信息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人才短缺等问题,提高队伍稳定性,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3.4 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打破目前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困境的有效途径,通过地市级为单元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形成高效有序的网状连接,实现子系统的横向到边[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各子系统信息共享,减少无意义的信息重复采集工作,节约宝贵的信息化资源,减轻系统管理、维护的压力。卫生信息资源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有更大的信息增值潜力,发挥着比单个系统更高的综合性效益和价值。3.5 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系统论等先进技术和理论的支持 公共卫生工作与数据处理密切相关,其数据有以下特点:数量庞大、产生速度快、数据结构复杂多样。公共卫生对数据真实性要求高,价值密度低,符合大数据固有特征[22]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的公共卫生数据的挖掘,从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大大提高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而“云计算”则是将大量计算机服务器充当资源池,基于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计算资源,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储存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23] 。“云计算技术”的强大计算能力,不但为用户节约了服务器等硬件成本,还免除了自建服务器计算能力有限的困扰。同时得益于平台强大的兼容性,当系统需要功能升级时,只需添加子模块即可快速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到后期的运行维护等环环相扣,可视作一个系统。系统论作为处理系统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处理复杂系统建设上颇见成效。系统论认为,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24] ,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系统论作为理论指导,使设计的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目标,如从系统整体性出发构思系统的架构,使其体现出“大卫生”的整体观念;掌握系统的联系性,消...

篇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构建模式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姓名:顾剑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MPA指导教师:蒋昌建;沈逸20090418

 中文摘要在中国的民生问题中,“ 看病难、看病贵’ ’ 的问题始终排在前几位,社区卫生服务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现代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日趋增大,加强信息技术融入公共卫生事业,利用信息这种软性资源将会完善或驱动公共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近5年来,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随着公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要求也随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加重关注的热点。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来说,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将引导科学的具体决策。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面向顾客” 是新公共管理的中心思想,也是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构建模式研究的核心构想。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过去信息化建设项目仅是技术部门的任务,现在已经成为卫生行政和政府首长的重点关注对象和职责。尽管中国大城市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网络、数字化医疗设备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比较常见,但是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依然没有获得有效提高。影响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体制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信息化应用差异明显;财政经费短缺,信息技术无法获得足够重视;传统管理理念下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足;封闭环境和标准化不足造成“ 信息孤岛";信息弱势群体的“ 数字鸿沟” 现状。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了信息化建设调查访问,试图以此为样本对中国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作一分析,并提出构建面向顾客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理想模式: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面向顾客,以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中心,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实现信息集成与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全局化的信息建设。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人本精神和服务理念来主导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信息技术新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R197

 Abstract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s i s becom i ngan effecti ve sol uti on for the status of thei ssue ofIi veIi hood.Thedependencefor the i nform ati on technol ogy( IT) of publ i cheal thdi ffi cul tyand expensi vem edi calservi cei n the Chi nesepeopl e’ sservi ce i s i ncreasedi n m odernsoci ety.Di gi tali nform ati onresources w i l lbri ngagreat prom oti onfor thepubl i cheal thm anagem entand thepubl i cheal th servi ces·N ow adaysthegovernm enti nfbrm ati on technol ogy i n com m uni ty heal th servi ceagenci esnati onw i de· Theappropri atei dea ofpubl i cservi ces w i l l l ead the sci enti fi c conceptw i th IT to theattach certai n i m portanceto the constructi on ofspeci fi c deci si on.m aki ngi n the fi el d of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Al thoughthe IT constructi on of com m uni tyheakh servi ce center has achi evedprel i m i nary progress,theeffi ci encyandqual i tyofpubl i cheal thservi ces i sfaci ngseveral bottl eneck—the i m bal ance of thedevel opm entof heal th care, l ackoffi nanci al funds.tradi ti onal m anagem entconcepts,thecl osed ITdevel opm entenvi ronm ent.1ack of standardi zati on,di gi taldi vi de of i nform ati on vul nerabl egroups.0nthe basi s of asurveyto 2com m uni tyheal thservi ce center i nthePudongN ewArea of Shanghai ,thei ssue of IT constructi on i n 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sagenci esof Chi na’ Sm aj orci ti es w as di scussed i n thi s arti cl e· Furtherm ore· w eproposethe i dealheal th servi cesagenci es by focusi ngon thepeopl e,i nform ati on i ntegrati onandshari ngof standardi zed data,gl obal IT constructi on w i th the newpubl i cservi cepatternofservi ce—ori ented I T constructi on i n com m uni tytheory.Key w ords:com m uni tyheal th servi ce,i nform ati zati on,i nform ati ontechnol ogy,newpubl i cservi ceChi nese Li brary Cl assi fyN um ber:R1972

 导论问题的由来及研究状况1.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本文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构建” 作为研究主题,起源于对2003年中国严重公共卫生危机一--SARS爆发事件的反思。在事后被称为“ 突如其来’ ’的严重呼吸道综合征( SARS) ,可以说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第一个未知性传染病,以其爆发急促、传播迅猛和影响范围广大的特点,引起人群的大面积恐慌,迅速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这场恶性传染病的爆发与传播,使人类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对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不仅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能保障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而在此次SARS事件过程中人们也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中国卫生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公布最新疫情报告,极大地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在这次SARS事件中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和空缺领域以及基础建设的欠缺充分暴露出问题,也使政府对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有了更迫切的要求。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生活状态的影响,其广度和深度足以与公共安全事件相提并论。现代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日趋增大,政府应采取手段加强信息化技术融人公共卫生事业,利用信息这种软性资源来完善或驱动公共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根据“ 十一五” 期间全国卫生信息化年投入费用将从2005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亿元。1根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确立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卫生部提出本规划期内的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这一规划,将通过进一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科研教育等卫生领域,也把以前称之为“ 地段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上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在中国医疗机构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率既有东西部差异也有城乡差异,发展很不均衡,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不同的障碍,现状并不乐观。近5年来,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随着公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要求也随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服务质量而不得不加重关注的热点。由于政府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购置和大规模互联网1底洁.卫生信息化与卫生改革同行[J ].中国信息化,2006,(6):20.27.3

 建设获得比较多的资金以及重视,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技术投入以硬件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多选择优先投资硬件以进行基础建设。而尽管网络、数字化医疗设备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比较常见,但是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依然没有获得有效提高。因此在这种集中力量追求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更需要冷静的思考、科学的分析,更多地关注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其中至少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可供关注的问题:a.当以前的地段医院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顺利解决其业务模式的转型所带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流程再造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原有的医院业务流程导向改变成为健康管理导向的医疗卫生服务?b.建立数字化的居民医疗信息与健康档案,无疑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社区卫生信息化提供的资源共享服务中,如何才能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能?C.是否在各“ 系统” 、“ 平台"、“ 流程"、“ 队伍” 都建立后,即可称建立了“ 信息化” ?信息化是装备的机会还是服务的机会?对此本文将作一些深化的研究与分析。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西方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已成功运作多年,其工作流程比较稳固,人口情况变化不显著,医疗保健制度的覆盖面与服务人群也能保证相对稳定,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直接融入社区卫生工作流程,成为卫生服务机构的辅助工具。社区卫生服务的层级关系和医患关系都因制度的长期实施而显得比较稳定、职责清晰,信息化设施架构直接建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专门机构的工作流程上。健康档案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的完善,对于建立数字化的居民健康档案不无裨益。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排除了政策上的不统一性,西方国家相关文献更偏重于信息技术与提升管理效能的讨论。西方发达国家多为高税收、高福利国家,长期以来已建立了完善的高福利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人们享有较高的医疗保障水平,其经费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家税收。英国于1998年制定《现代国家卫生服务的信息战略》,其目标为:建立全国每个人的终生电子健康记录;所有国家卫生服务临床医生均可从网上得到病人记录和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方面的支持;全科医生、医院和社区服务通过国家卫生服务信息告诉公路实现信息共享,为病人提供整体化服务。为此,国家卫生局签署了为期10年,价值55亿英镑的合同,将涵盖英格兰的全部病人和100万医护人员。2目前,英国许多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实现信息化并联网,通过“ 择医’ ’ 和登录专门网站(https.;//w w w .heal thspace.nhs.uk/),患者能够按其意愿接受医疗服务,2007年,一个稳固的基础框架已经形成,个人信息可以进行日常病历统计和访2汪觉民.英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现状[EB].http://sofl 6.com /tech/6/63590.htrnl ,2006.12.27:4

 问。一系列的举措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医疗差错、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医疗费用上涨等等问题,体现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的理念。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医疗保险( M edi care) 和医疗补助( M edi cai d) 制度,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美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多元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社区卫生服务主要遵从市场调节的原则。经营及提供方式的多样性是美国卫生体制的重要特征。尽管经营方式多样,但国家和地方财政仍给予较大的支持。社区卫生资源的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服务或功能的体现以需求为导向。病人自由择医,基础医疗机构与社区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则建立在各种形式的健康保险基础之上,因此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采用各种经营形式,从居民需求的角度来体现其应有的功能。近十几年来,美国通过发展管理化保健( M anagedcare)政策运作,以加强卫生服务的计划管理和社会化程度,涉及卫生筹资、资源使用、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管理一体化工作,建立社区医院及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络组织。管理化保健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沟通能力和资源的使用能力获得提高,改善了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居民的满意程度。3英国de Lusi gnan S等人的论文4认为,英国的初级保健体系已经高度计算机化,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家庭医生在诊疗中都使用计算机。最初计算机在医疗辅助中的运用重点在于重复处方以节省时间,后来病理实验室与初级保健的计算机系统的连接使化验结果可以电子方式自动添加到电子病历。医生还能收到互联网链接和电子邮件,使他们能够在门诊室访问电子资源。同时开展许多试验以分享他们的数据,数据共享通常以匿名方式,用作临床审计、管理和研究。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种计算机系统为社区医生提供诊疗方便,诸如远程门诊预约和远程阅读病历,但其界面与功能仍然是千差万别,同时硬件设施的管理无法做到集成化,数据访问也不能全天候地提供。英国正在执行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项目一一全国IT计划O qPfl T) ,这一计划将使所有的国民健保制度下的计算机联网。论文提出建立促进初级保健系统信息技术使用的模型,涵盖4个要素:临床医生的态度、信息技术与临床门诊的功能整合、技术的发展以及发展初级保健信息技术所必须的组织因素,以上要素的有机组合将带来信息技术在初级保健中的良好发展,英国卫生部正在研究落实具体的措施并探讨可能的执行障碍。美国医疗决策公司的综述5认为,信息技术装备对于医疗保健事业来说,重点就是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效能,即信息技术的采用完全用以确保患者接受3卢祖洵.中、美两国社区卫生服务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2002,5(4):292.294.4deLusi gnanS.Chart T.Thedevel opm ent of pri m arycare i nform ati ontechnol ogy i n the U ni ted Ki ndom[ J ] .TheJ ournal ofAm bul atoryCareM anagem ent 2008,3l (3):201—210.5DePhi l l i ps l l I H .Ini ti ati ves and barri ers toadopti ngheal th i nform ati ontechnol ogy[ J ] .Di sM anageH eal thO utcom es 2007,1...

推荐访问: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探索 公共卫生 信息化建设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