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篇

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篇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论导报2013.7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城市发展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 国际上通常认为,城市的成功往往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篇

篇一: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报 2013.7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城市发展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

 国际上通常认为, 城市的成功往往就是国家的成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

 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现实情况看, 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问题, 影响和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一、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既互相区别、 互相分离, 又互相联结、 互相依存。

 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1.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互相区别、 互相分离。关于城市建设,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一般地说,所谓城市建设, 就是通过一系列工程, 对城市系统内的各种物质设施进行建设, 对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

 城市建设是基础。

 一方面, 城市建设为市民创造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 城市建设在为城市管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技术条件的同时, 也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城市建设发展了,城市的功能随之增强, 此时, 则要求城市的有序管理必须到位,将城市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提高人民的生活品位服务。

 可以这么说, 没有城市建设,就谈不上城市管理。关于城市管理,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 包括政治的、 经济的、 文化的、 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

 而狭义的城市管理, 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市政管理, 即与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本文所涉及的城市管理, 主要是指狭义的城市管理, 也就是市政的管理。

 在当代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 城市管理是关键, 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 营造良好城市秩序、 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措施。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中, 我们知道, 建设虽然为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 再好的建设成果也发挥不出来, 更不能巩固与维持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

 无数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财富。城市管理搞得好, 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多办事。

 相反,只抓建设不顾管理, 城市建设应有的效应发挥不出来, 也是对资源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只有将建设与管理结合起来, 齐头并进, 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新飞跃。2.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互相联结、 互相依存。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互相关联,始终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

 一方面, 建设中有管理。

 建设离不开管理的支持, 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瑕疵可以通过管理来弥补。

 科学的城市管理可以将城市建设项目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另一方面, 管理中有建设。

 建设项目落成后, 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 或者说出现一些死角和漏洞, 遇到这种情况, 往往需要再建设再完善。

 由此可见,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并不能完全分割开来, 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现实困境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没能得到解决。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不协调, 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进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一是建管脱节的问题。

 有些人忽视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想当然地认为, 建设是建设, 管理是管理, 它们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 从而导致建设、 管理各自为政, 严重脱节。

 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工程虽然竣工了, 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混乱、 缺失严重, 造成一个城市经常发生道路“开膛破肚”、 水管爆裂、 停电断电等不正常现象。二是急功近利的问题。

 有人认为建设是形象工程, 管理是虚无工程。

 他们觉得城市建设是改变城市形象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 上级领导和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 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大楼高了多了,道路宽了平了, 广场也大了美了。

 相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正确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黄鹂(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江西上饶334000 )[ 摘要]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既互相区别、 互相分离, 又互相联结、 互相依存。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克服建管脱节、 急功近利、 重建轻管、 规划滞后的问题, 牢固树立建管并重、 规划先行、 “内外兼修” 的城市发展理念。[ 关键词]城市建设 / 城市管理 / 重建轻管 / 建管并重实 践 思 考LILUNDAOBAO34

 理论导报2013.7反, 城市管理成本高、 见效慢, 不能像建设项目那样立竿见影。

 因此, 从急功近利者的角度看, 加强城市管理是一项不划算的工作, 想要树政绩, 就必须狠抓城市建设。

 有的城市甚至用城市建设的职能替代城市管理的职能, 或者干脆把城市建设凌驾于城市管理机构之上, 建管不分, 以建代管, 使城市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出现了自己看不到自己缺点的问题。三是重建轻管的问题。

 一些人之所以忽视城市管理的作用, 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建设水平上去了,环境优美了,人们也就不忍心破坏环境, 管理自然就无须花大力气了。

 这种推理, 虽然有合理的成分,但我们仍旧可以看到许多不和谐的画面, 比如:

 千方百计拆迁后建成的敞开式公园绿地, 其优美的景观和齐全的设施没过几天便面目全非; 耗资巨大、 落成不久的亮丽大厦,眨眼间墙体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 精心设置的各类市政环卫设施、 健身器材, 被盗受损屡屡发生。所有这些充分说明, 城市管理措施跟不上, 市民素质不提高, 仅仅寄希望于环境改造人, 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四是规划滞后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美化城市、 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

 判断一个城市发展得好不好, 往往就在于它的设计与规划。

 规划的好坏也基本成为了区分城市大小以及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

 我国对城市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并且依法依规进行建设和管理起步较晚。

 从规划到实施, 从建设到管理, 很多方面都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且实施过程中, 城市规划没有权威, 甚至可以随意更改, 人为因素非常多, 这就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影响了城市发展的科学性。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 城乡差异明显,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异明显, 往往是越发达的城市规划得越好, 越落后的城市规划也越不合理。

 这就造成城市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阻碍了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三、 对策与建议1.树立城市发展“建管并重” 的理念。城市发展, 重建轻管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当树立建管并重的理念。

 针对我国城市管理理念陈旧、 水平低下的现实,有人甚至提出“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 的理念, 这也充分说明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城市管理, 除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 关键还在于创建一批服务型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既艰苦又细致的工作, 如何能管得住并且又让老百姓满意, 这不是件容易事, 创建一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较高的服务型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显得十分重要。2.树立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逐步把城市建设和管理纳入科学化、 规范化、 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城市规划要有超前性, 既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充分体现对市民的尊重和关心。

 要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监督。

 广泛的公众参与有利于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听取不同的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多种利益需求。

 政策透明公开, 有利于监督, 广泛的公众参与还有利于政策的执行, 对政府和市民都有益。3.树立城市发展“内外兼修” 的理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往往强调大马路、 大广场、 高楼大厦等“面子工程”, 而对城市的下水道、 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设施等“里子工程” 重视不够, 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尤其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的任期时间短, 职务变动频繁, 致使不少党政领导在任期内只重视大搞显山露水的“面子工程”, 却忽视了与民生紧密联系的“里子工程”。

 有的地方城市建设时序混乱, 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浪费并存。

 房子成批盖起来了, 但道路、 供水、 排水、 供热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这种先盖房后修路、 再修下水道的错误建设时序, 造成污水横流、 建筑垃圾遍地、 绿地大量被占用, 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如果我们把城市的大马路、 大广场比做城市的“大动脉”, 那么, 高楼大厦背后的小街小巷, 城市的下水道、 污水处理设施等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毛细血管” 是否通畅,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是否和谐。

 因此, 推进新型城镇化, 必须立足长远, 在做好“面子工程” 的同时, 切实做好事关城市发展的“里子工程”和基础性工作, 做到双管齐下、 内外兼修。4.切实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引 导。一个城市的硬件再好, 若市民不爱护、 不珍惜, 这个城市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

 当然, 市民良好的素质有利于城市管理, 而城市管理的水平亦影响着市民的素质。

 提高市民的素质是一个长期的、 渐进的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

 要深入开展法律法规教育, 提高市民遵纪守法意识; 政府和媒体还应当从道德和文化入手, 引导广大市民的行为, 切实提高市民道德文化素养; 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 保证城市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关心城市发展就是关心我们的生活,就是关心未来。

 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建设美丽城市。

 一个美丽的城市, 来源于我们的大力建设, 来源于我们的科学管理, 更来源于我们的珍惜爱护, 正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参考文献:1.徐敏生.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 几点思考.学习 时报,2010 (10 )2.徐涵.智慧城市更需要智慧管理.经济日 报, 2012-10-163.谭昆智.现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25(1)4.吴开松.比较城市管理.科学出版社, 2004(责任编辑李雪 )LILUNDAOBAO实 践 思 考35

篇二: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1 页第 1 页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作为经济、政治、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和服务等多功能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城市的发展作用是建立在市政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所以对于我国市政管理体制研究的意义也更加明显。我国的城市建制和市政管理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相对较晚,在清朝末年才效仿西方国家的地方政治制度设立了城市行政建制。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略有发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消极破坏作用,我国的市政管理体制在 1966-1978 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趋于倒退。又因为,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受到我国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影响颇大;所以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城市病的加重,我国市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值得研究与思考。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略写针对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即关于我国市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旨在指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分析,以助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管理体制 中国 城市管理问题

 “市政机构亦称市政管理机构,它是城市管理体制在每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2 页第 2 页 个城市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管 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机构 在城市的延伸。市政机构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部门,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城市社会 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而且在一 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 一. 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市政管理职能和管理内容过于冗杂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

 我国城市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内容广泛而复杂是由于我国市政管理体制的建制双重性特点导致的。我国的市既具有一般地域性行政建制的性质,又具有专门市镇型行政建制的性质。城市的管辖区域除了包括市区之外,还包括大片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是由于推行市领导县体制,特别是整县改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上计划经济和层层集权的色彩。城市政府职权过宽,导致政府不仅把手伸向企业,同时也伸向社会和市场。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多数城市存在的“政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3 页第 3 页 企不分”和“以政代企”的问题。太多的城市政府把自己的经济职能理解为直接干预市场经济和干预企业,使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活力和积极性大幅下降,产能大大减少,市场的主体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影响经济发展。而政府也因为“政企不分”而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而疏忽了自己真正的经济职能。

 (二)

 市政机构臃肿庞大,尾大不掉 中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和有关的法律对市的政权组织形式作了统一规定,市政权由市人大、市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组成。我国的所有的市的政权组织基本依照此模式设定,具有高度的结构同一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政机构的部门臃肿、人员冗杂、人浮于事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市的政权组织依照同一模式设定,权力分配、部门管理几乎大同小异加之市政府之间以及各机构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几乎为零,就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推诿责任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事倍功半的问题。

 (三)

 市政府自主权缺失 宪法和法律规定,除民族自治区的市以外,中国的市都不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实体。在法律中规定的自主权,却又在现实中有相当大程度的缺失。我国并不如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相应的政策和规定。而且在当今中国的市政机构中,上下级的界限过于严明,有严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4 页第 4 页 格的行政隶属关系。自治权的缺失导致地方城市政府失去管理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率的损失。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和行政地位的等级性造成市政自主权的缺失。

 (四)

 市民参与的局限性 市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我国的市政管理体制中,市民参与的可能性被无限缩小。首先,市民合理的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听证会长期流于形式,信访制度不能贯彻落实,市人大代表的职责能力有限,网络参与平台敷衍了事没有吸引力。均导致市民无法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政治参与以帮助市政府进行民主决策。再加之,历史因素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市民对于政治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感的缺失更加导致了市民参与的局限性。

 (五)

 市政管理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缺失 提高城市生活水平、发挥好城市的服务职能离不开城市管理的专业人才。当下的市政管理体制中,往往是领导做出“拍脑门”决定,现实中这个领导可能既不是精英分子也不是专业管理人才。再加之干部领导的轮番调度,往往领导者不能科学的驾驭整个市政机构。像美国市政管理体制中市经理制的“经理”性专门人才严重缺失,迫切需要。

 二. 我国市政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策略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5 页第 5 页 (一)

 科学设立市政机构, 从精简部门和精简工作人员做起。科学高效的设置市政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人员入职门槛,加强行政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培养,重视招收专业对口的人才。

 (二)

 规范政府职能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为市场主体。政府做到有所为何有所不为,坚持从微观经济管制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三)

 给予地方城市政府更多自主性 上级政府适当放权,下级政府关于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上级规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与自主创新。在全国计划经济的时候,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因为创新走出了经济发展之路,所以地方市政也应该学会结合实际,不要盲目的“上行下效”。

 (四)

 积极开辟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多种渠道 政府工作努力做到透明化,开放网络平台收集市民意见,完善信访渠道,以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五)

 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进行市政建设 以美国的“市经理制”为例,积极吸纳专业性市政管理人才,听取专家观点,建设市政管理体制。

 我国的市政管理体制虽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随着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6 页第 6 页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也随着市政学理论的成熟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市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进程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城市管理学》,孙兵 王翠 《浅析我国市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闻建军,方蓝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潘晓娟 《市政学》,孙亚忠

 浅谈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 7 页第 7 页

篇三: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髙金峰烟 台

 新问题 民生问题:

 住房难!

 上学难!

 看病难! 公共问题: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垃圾围城、 假冒伪劣产品等。市政管理学

 第1章导论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 市政与市政管理1 .城市与市 “城”是指四周筑有城墙, 扼守交通要冲, 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交换和贸易的场所。 “城市”是人口 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城 堡

 现代城市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

 中西方市的含义不同 : 西方的市是在城市地区 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 一般不辖有农村地区 。 我国市建制为广 域型市,即每个市在行政区 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 , 市政府同 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 市政与市政管理2.市政的含义市政是指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狭义的市政指城市道路、 交通、 供水、 供电、 园林、 绿化等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 广义的市政, 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 还包括城市规划、 公共财政、 政府规制、 公共服务、 土地和不动产、 人口 与社会、 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 市政与市政管理3.市政管理的含义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 市政与市政管理3.市政管理的含义与私人管理相比较市政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满足公共需求为导向, 它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公共利益;其次, 强调公平和责任;最后, 受公众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很大。★ 市政管理主 体多 元化:

 即市政管理主 体包括政府组织、 准政府组织、 非营利部门、 社区 组织、 私人部门以及广 大市民。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 . 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 早期的市政管理学研究主要是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 侧重于对市议会、 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20世纪20年代以后, 西方学者在城市财政、 税收、 治安、 教育、 司 法、 消防等领域, 开展了 很多 专门研究。* 20世纪30年代以来, 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多 地吸收了 行政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 逐渐形成多 学科交叉和互相参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 1949年以前, 旧中国的高校教育曾开设市场管理学课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 市政管理学也在被撤除的科目 之中。* 80年代中后期, 一些高校开设了 “市政学”或“市政管理学”课程。* 90年代初, “市政学”被列入高等自 学考试课程。* 进入21世纪,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 先后开设了 城市管理专业, 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市政学、 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 别:市政学是建立在政府( 公共领域)与市场( 私人领域)

 二分法的基础上, 强调市政当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管制权, 主张城市公共事务应通过自 上而下的官僚和科层组织体制进行运作。

 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市政学、 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 别:市政管理学仍强调城市政府对公共事务具有主导权, 它侧重于研究城市政府的管理组织和智能配置, 并引 入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主张用 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 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市政学、 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 别:城市管理学以治理理论为依托, 主张城市管理是多 元治理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除政府组织之外, 公营事业单位、 社区组织、 中介组织、 行业组织、 企业以及市民个人, 都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3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 城市与城市化2、 市政管理体制3、 市政管理主体4、 市政管理客体5、 市政管理规律和方法市场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 职能结构、行为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总和。

 1.2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2.1 市政管理的研究原则1 、 系统分析原则2、 以人为本原则3、 法治透明原则4、 利益平衡原则5、 公众参与原则6、 成本效益原则

 1.2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2.2 市政管理的研究方法1 、 比较研究法2、 历史研究法3、 规范研究法4、 实证研究法

 1.3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 、 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 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3、 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4、 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加快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1、 城市的概念 关 于城市的定义, 不同 学科具有不同 定义。

 在地理学、 生 态学、 经济学、 社会学看来都不同 , 马克思指出 :

 “城市本身表明了 人口、 生 产工具、 资本、 享乐和需求的集中; 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孤立和分散。

 ”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 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 它具有人口密集、 资源密集、 文化荟萃、 信息集中、 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国际上有四种划分城市与乡 村的方法 :

 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 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 三是行政划分; 四是职业界定法 。

 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 城市的基本特征( 1)

 生产 要素的集聚性( 2)

 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

 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

 城市系 统的开放性( 5)

 城市文化的异质 性恩格斯说:

 “城市越大, 搬到里面来就愈有利, 因为这里有铁路, 有运河, 有公路; 可以挑选的熟练工人愈来愈多……这里有顾客云集的市场和交易场所, 这里跟原材料市场和成品销售市场有直接的联系。

 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惊人速度地成长”

 思 考高等院校是否可以建在我国乡 村?为什么?吃!

 住!

 行!不可行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1、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雏形最早城市国家 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约有五千 年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 是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Thebes)

 。 从唐朝直至清朝的康乾盛世, 世界首位城市一直为中国的都城。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2、 近现代城市的发展 18世纪下半 叶, 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促进了 社会生 产力 的极大发展, 欧洲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 世界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社会的相互联系 性大大增强。 一些国际大都市已经成为全球性生 产力 中心、 科学技术中心、 教育文化中心、 世界贸易 中心。

 同 时, 城市也成为价值和文化冲突、 环境和社会问题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发达国家欧 洲:

 英国、 法 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 奥地利、 瑞典、 瑞士、 芬兰、 丹麦、挪威、 荷兰、 比利时、 爱尔兰、 葡萄牙 、 冰岛 等。美洲:

 美国和加拿大亚洲:

 日 本大洋洲: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3、 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

 城市快速通道日 益发达 (2)

 人口郊区 化发展迅速 (3)

 形成诸多 国际性城市 (4)

 开始启动生 态城市建设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3、 城市的发展的新趋势(1)

 城市快速通道日 益发达城市快速通道是指以民用 航空、 高速公路、 高速地铁、 大型港口 、 邮政电信以及互联网络为骨干的物质和信息流通载体。发达的城市快速通道网络, 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快速通道网络加强了 城市与外界的相互作用 与相互联系 , 促进了 城市体系 的网络化和一体化。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3、 城市的发展的新趋势(2)

 人口郊区 化发展迅速郊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 稠密、 交通拥挤、 地价昂贵、 就业困难, 形成了 巨大竞争压力和迁移推力, 促使市中心人口 、 产业外迁, 导致郊区人口 和产业迅速发展的现象。郊区 城市化是城市化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表现, 是城市人口和产业在更广 阔空间 的优化配置。美国是世界上郊区 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国家。

 美国郊区 和城区 人口的发展历 程32.823.3195030.150.0200032.515.3194031.346.2199030.813.6193030.044.8198025.38.7192031.437.6197021.76.6191032.330.9196019.75.81900城区人口比(%)郊区人口比(%)年份城区人口比(%)郊区人口比(%)年份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3、 城市的发展的新趋势(3)

 形成诸多 国际性城市纽约、 洛杉矶、 伦敦、 东京、 法兰克福、 圣保罗、 香港、 悉尼、 多 伦多 等著名国际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国际性城市扮演着重要角 色, 不仅控制和主 宰着全球经济命脉, 而且正在逐步替代国家的作用 。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3、 城市的发展的新趋势(4)

 开始启动生 态城市建设自 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生 产、 生 活和居住不断向城市集中, 向自 然界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害物, 逐渐超出 了 自 然环境的净化能力 , 环境污染问题日 益严重。环境污染不仅破坏城市生 态平衡, 而且给城市经济和人体健康 带来危害。

 在饱尝环境污染恶果之后, 许多 城市开始注重生 态平和和环境保护, 提出 建设生 态城市或田园城市的发展目 标。

 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2. 2. 1 城市的复合型功能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机能和作用。1、 生产 中 心的功能2、 商业中 心的功能3、 金融中 心的功能4、 交通中 心的功能5、 信息中 心的功能6、 政治中 心的功能马克思说:

 “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 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 这是不言而喻的。

 ”

 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限, 不断向周边扩展, 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为整体的大都市地区。1910年, 美国在人口统计中首次使用 “大都市区 ”概念, 20世纪20年代以来, 美国城市发展主 要集中在大都市区 范围 内。

 1920-2000年间美国大都市区情况比较80.322598.131 7200079.51 9772.52681 99074.81 6940.031 81 98068.61 3940.02431 97066.71 1 959.521 21 96055.88450.01 681 95047.66296.61 401 94044.45475.8961 93033.93593.6581 920占美国人口比重(%)人口数(万)数量所有大都市区年份

 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 1、 与传统城市体系 相比, 大都市区的经济活动在地理上 更加集中 , 一体化程度更强, 形成了 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2、 与非 大都市区相比, 具有更广 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 具有更专 业化的劳动力资源。 3、 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 3. 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其特征为:1 )

 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

 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3)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 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的过程。4)

 在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上, 不断形成新城市,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 3. 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城市化的过程可以用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来,测量城市水平的基本方法有:

 城市非农业人口测量法、 城市土地比重测量法、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测量法、 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测量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测量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测量公式是: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 域总人口

 世界人口、 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42.6223452461 99041 .01 98348371 98539.61 76444501 98038.41 56440761 97537.11 37136931 97029.072425011 95020.54001 9501 9251 3.32201 6501 9008.81 251 4201 8756.3801 2621 8505.4601 1 001 8255.1509781 800城市人口 比重( %)城市人口 ( 百万人)总人口 ( 百万人)年份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 3. 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2008年, 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了50%。☆ 据估计, 到2020年, 全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

 2. 3. 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 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 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 世界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洲。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 在西欧率先启动了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 蒸汽机, 人类开始进入工业革命的新时代。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地, 最早出现了 近代工业城市。

 英国首都伦敦成为世界工业化的先驱城市, 1750年有75万人, 1862年增加到280万人,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同时也是世界的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心。 19世纪50年代以后, 在英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浪潮的影响下, 法国、 德国、 美国、 意大利、 葡萄牙等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城市化也获得长足发展。

 1、 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中这样描述:

 “向伦敦这样的城市, 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 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

 ”

 2. 3. 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 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 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赢得民族独立, 城市化发展主流开始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 950年, 世界上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纽约和伦敦; 1 970年, 8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增加到1 0个, 其中5个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它们是上海、...

篇四: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理论联系实际, 关于北京在现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北京城市管理的落后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导致城市管理落后的原因有多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传统管理方式的惯性作用, 政府行政体制本身就具有刚性作用, 行政体制之间的非开放性导致内部管理的紊乱。

 二是重建设轻管理, 把建设和管理割裂开来, 未把建设纳入统一管理之中; 三是受政府任期和目标的影响。

 政府任期原来是 3 年、 现在是 5 年, 时间是有限的, 同时对政府的考核指标首要的还是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未把城市管理的标准和实现程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作为领导者对此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北京整个城市管理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直没有跳出的思维怪圈就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是简单的叠加式的思维方式, 只做加法、 减法, 不做乘法和除法, 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 结果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只好针对后遗症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管理部门却忙得团团转。

 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有增无减; 比如城乡 结合部的环境脏乱问题死角, 还有许多管理的盲点和空白; 比如群防群控问题, 发挥广大居农民的作用, 在一些特殊问题上是有效的, 比如对抗击非典, 但对城市管理掌握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 比如随着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低素质的外来人口在北京聚集的问题。

 北京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和框架, 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反思, 要靠大城市之间功能之间的相互协作, 要靠开放式管理, 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道路, 理论界长期争论较多, 焦点在于是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要模式, 还是控制大城市规模, 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要模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城市管理发展做出了这样的表述: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这一表述为我国的城市管理道路, 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 以及怎么走, 这些问题都应进行深入研究。

  世界各国城市管理道路没有统一模式, 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来抉择的。

  世界城市发展模式大致有四种:

 (1)

 同步城镇化;

  (2)

 超前城镇化;

  (3)

 滞后城镇化;

  (4)

 逆城镇化。

  各国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日本模式(出口加工和海外销售一体化);

  拉美模式(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印度模式(人口压力下, 新经济的工业发展的局部增长)

 上述一些模式都值得我国借鉴。

  世界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大趋势:

 (1) 城市交通一体化;

 (2) 城市环境园林化;

 (3) 城市管理法治化;

 (4) 城市居民知识化;

 (5) 城市产业服务化;

 (6) 中心城区再造化;

 (7) 城市信息数字化;

 (8) 社会活动国际化;

 (9) 城市发展个性化;

 (10) 区域城市共生化

 城市既不是越大越好, 也不是越小越好, 宜大则大、 宜小则小, 大与小这种单纯的评价,不是标准, 更不能作为决策指导, 而是要注意质量, 基础设施水平, 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等。

  城镇化应坚持六大战略和注意四个问题:

 六大战略是:

 (1)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战略;

  (2) 城乡 一体化发展战略;

 (3) 郊区城市化和城区园林化的战略;

  (4) 城市(镇) 群体发展战略;

 (5) 城市增长极战略;

  (6) 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大问题:

 1 城市中形成新的贫民窟;

  2 形成新的经济泡沫(房地产) ;

  3 产业结构雷同;

  4 大量占用农田和耕地城镇化认识的六个误区:

 (1) 对城市管理概念认识的简单化;

  (2) 对城市管理动力机制认识的片面化;

  (3) 对城市管理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预期过高;

  (4) 对城市管理道路认识的狭隘化;

  (5) 重视城市管理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

 (6)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 而不是根本目的

 下面列举几种规划类型:

  1、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就是面对快速多变的环境(全球化、 城镇化、 市场化等), 为求得自身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具有针对性、竞争性和纲领性的特点。政府通过大范围、 高起点、 大手笔的谋划, 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调动各种资源和各种积极因素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争取更快地发展, 把城市做大做强。

  战略规划有如下特点:

  (1)

 快速——较短的研究时间。

 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无疑顺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战略规划旨在理思路, 提观点, 这是急于明确发展战略的城市领导人所希望的, 这也是目前发达地区城市战略规划得以普通开展的动因。

  (2)

 实效——面向问题的研究取向。

 城市战略规划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做法, 更多的是针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务实的研究城市所在的特定区域、 特定时段、 特定背景的发展问题。例如:

 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对城市功能、 产业结构调整, 形态布局的影响。

 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未来城市、 产业、 空间与文化的影响等等。

  (3)

 创新——以开放和针对性为原则, 战略规划内容的拓宽、 方法的变革、 视角的转移、 针对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观念开放、 针对性强。

  (4)

 宏观——注重区域的研究视角。

 区域关系的处理正成为影响城市自身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 区域空间日益网络化的发展态势使得城市发展不是孤立的。

 战略规划对宏观区域问题的重视无疑是顺应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

  下面列举四个实例:

  广州——重点从区域空间关系特征研究重振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策略, 用轴向组团的新区发展模式替代蔓延式的空间扩张。

 核心是识别区域空间一产业关系, 提出穗—深—港经济走廊构思, 选择占据区域枢纽位置的南沙建设承担区域中心功能的新城, 实施跨越式成长战略。

  南京——重点从“大上海” 的影响分析入手, 判断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症结, 从区域产业布局特征研究城市空间互动关系。

 核心是提出了区域产业布局 X 型结构, 提出以轴向发展替代 “均衡” 布局的空间—时序安排。

  宁波——重点从区域交通环境突变性因素出发, 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与港口功能对城市的影响。核心是提出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城市空间结构, 调整原“三足鼎立” 的布局及港口与城市关系, 提出港口与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杭州——通过研究区域关系, 确定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城市定位; 通过空间结构调整, 强化区域辐射作用, 实现西湖保护。

 核心是把原中心区转型为旅游服务中心, 选择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安排区域服务中心, 否定中心区跨江而建的方案。

  2、 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和近期安排, 是安排城市发展近期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 是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手段。

 高水平编制、 高标准地实施近期建设规划, 对于增强城市规划的规范化管理, 促进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对于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 促进多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对于发挥规划的“龙头” 作用,推动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3、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提出的, 它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部门根据规划设计条件, 审查建设项目, 均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因此强制性内容十分重要, 它涉及到脆弱资源的保护和公众利益。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

 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

 风景名胜区, 湿地、 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

 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发展方向, 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

 城市主干道的走向、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 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 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 电厂位置、 大型变电站的位置、 燃气储气罐站位置; 文化、 教育、 卫生、 体育、 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包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 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建筑群、 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

 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

 城市防洪标准、 防洪堤走向; 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 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

 近期建设规划。

 包括:

 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应该看到, 我国发达城市地区已经进入了一个整体转型时期, 传统因素、 现代因素和后现代因素的消长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过去改革中的一些中坚力量在“既得利益” 泥泞中不能自拔, 新的改革力量虽有不断的补充或成长但却无法控制改革的进程, 各项制度配置中人治与法治、 法制与民主、 集权与分权、 管制与服务、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日益凸显; 人口、 环境、 资源等三大约束机制对传统的城市成长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城市供养极限、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 公共服务持续严重短缺、 犯罪率上升、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城市社会总成本增加、 生态困境等问题将使一些城市失去未来……。

 由此可见, 我国发达城市社会的各项改革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

 由于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复杂交织, 盘根错节, 改革创新面临着难度大、 成本高、 风险多的严峻现实。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认为, 政府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将成为克服阻力、 化解矛盾和风险根本路径, 而城市政府体制和管理创新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的焦点和热点地区。

  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从城市政府所处的实际生态环境出发, 按照发达(或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价值定位, 在行政事务分析、 职能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绩效为本” 的原则, 建立现代化的城市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平台, 将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职能、 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等管理职能适度分离, 以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及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重组现行的政府机构, 并在做好配套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基础上, 制订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 积极稳妥地实现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过渡和转型, 建立法制化、科学化、 现代化的一级城市政府工作系统。

  城市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

 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全面转型时期,城市政府管理创新应坚持经济、

 城市和社会发展等三个方面协同发展的方针; 在管理上要逐步由“政府管制” 向“公共治理” 的方向转变; 在治理结构上应由“集中治理” 向“分散治理” 的方向转换, 以求建立一个多主体、 多中心、 多元共治协同发展的大城市治理模式。“治理” 不同于行政, 也不同于管理和统治。

 因为无论是行政、 管理, 还是统治, 都是由政府单一主体或政府管制下以自上而下的指挥命令系统为主要路径的管理方式; 基本上是政府单方面意志的体现; 而治理是在多个管理主体分工协调、 多元体制下既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有

 机结合。

 主要着眼于“共同” 和“协同” 治理, 以调动各城市管理主体的积极性。

 针对目前一些发达城市存在的“三元结构” 特征, 在公共治理模式创新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针对市政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需要, 将事关全市的决策、 执行、 监督监管和市民整体权益的事务从城市公共事务中分离出来, 建立统一的城市治理(公共管理、 服务和监管)

 平台。

  (2)

 针对人口结构的特点, 逐步打破市民身份制度, 根据市民、 新市民和准市民的实际需要, 综合配置公共资源, 安排制度供给, 逐步建立社会公平机制。

  (3)

 针对空间资源特点, 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 全面导入差异成长或有机成长理论方法, 并针对不同区域(建制区、 历史遗留区、 新增区)

 的特点建立差异规划治理模式。

  (4)

 针对区划结构的特点, 在城区内应将行政区划、 经济区划、 功能区划、 空间规划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行政区、 功能区和经济区, 探讨跨行政区的综合行政和资源配置方式, 探索适应全方位区划理念和结构的公共治理模式。

  (5)

 针对治理结构的特点, 加大市政体制、 治理模式创新的力度, 探索适应深圳未来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的政府治理、 合作治理和社会治理(自治)

 模式以及相关过渡环节。

  (6)

 针对社会结构的特点, 把社会结构因素作为治理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出发点,并把它作为基本要素渗透到行政体制、城市治理、城市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等各项工作中去。

  (7)

 在公共治理的具体模式问题上, 大概有以下几种选择:

 A. 政府管制的、 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的、 官僚化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B. 政府主导(下转第 40 页)

 (上接第 30 页) 的、以绩效合同和代理委托(执行机构)

 关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 C. 政府与企业、 社会(事业、 行业、 社团、 社区、 市民等)

 合作治理的、 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 D. 自治模式(未来)。

  (8)

 政府治理模式选择:

 A. 分级统...

篇五: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委七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韩 学 健 ( 2010 年 8 月 31 日 )

 同志们:

 这次大庆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吉炳轩关于大庆“更好更快发展”、“” 的总体要求, 动员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 全面加强城市经济、 市政、 社会、 人文、 生态管理, 加快提升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 努力构筑大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优势。

 城市管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当前, 国内国际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处于高潮期, 大庆正处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期, 传统的城市管理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研究推动现代城市管理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从国内外城市发展潮流看, 加强现代城市管理是大势所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经阶段。

 2008 年,

 世界城市化率超过 50%, 人类进入城市时代, 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必须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现代城市管理是世界先进城市的基本经验。

 尽管各国城市化的道路不尽相同, 但无一例外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重要举措, 像英国伦敦的中心城市复兴模式、 法国巴黎的点轴式发展格局以及美国许多州的“精明增长” 理念, 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成果。

 现代城市管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 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本世纪初进入高潮期。

 哈佛大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影响 21 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有两件大事:

 一件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 另 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

 由于中国城市化的规模世界空前, 所处时代背景更为复杂, 城市的人口 、 资源、 环境等矛盾集中凸显, 加强现代城市管理更为重要。

 几年来, 我们通过外出学习考察, 研究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和怎样管理城市问题, 深感上海、 南京、 成都、 南宁、 深圳等城市率先推进现代城市管理, 抢占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制高点, 为我们做出了 榜样。

 现代城市管理是中央明确部署的重大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强调,推进城镇化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四大任务之一。

 前不久,中组部在上海举办全国市委书记、 市长“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专题培训班, 李源潮同志指出“要认真研究城市化规律,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 。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变化, 把加强现代城市管理摆在战略位置。

 (二) 从大庆当前发展阶段看, 加强现代城市管理是必由之路。

 大庆经过油田开发 50 年的艰苦创业和建市 30 年的发展积累, 已步入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中期的转折阶段。

 现阶段城市正处在, 一是经济转型关键期。

 原油持续稳产的压力日 益增加, 非油经济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 只 有接续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才能保证大庆发展不减速、 不掉队。

 二是统筹发展攻坚期。

 大庆城乡 发展二元结构比较突出, 百分之五十人口 居住的农村, 经济基础薄弱, 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 标任务艰巨。

 三是“城市通病” 临界期。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 交通拥挤、 垃圾污水治理、 噪音扰民、 水资源匮乏、 空气质量下降、 社会治安压力加大、人口 膨胀等“城市病” 逐渐显现, 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能力受到挑战。

 四是多元文化融合期。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 创业文化和都市文化交织融合, 形成复杂文化形态和多元价值取向, 如何培育贴近时代进步、 独具大庆特质的人文精神, 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五是发展动力转换期。

 面对经济和城市转型的历史任务, 必须创造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大庆发展模式, 下功夫解决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科技研发力量不足、 高端实用人才不足等深层次矛盾。

 六是生态建设提升期。

 遏止地下水

 位下降、 防止湖泊污染、 保护油田产能区植被、 优化空气质量等问题, 直接关系宜居城市建设。

 因此, 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通过加强现代城市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从宜居家园建设需要看, 加强现代城市管理是当务之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 其价值取向就是尊重市民、 尊重自 然、 尊重历史、 尊重科技。

 城市管理必须立足市民现实需要, 贯穿人本理念, 体现人性关怀,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建设全民共享的宜居家园。

 宜居家园主要包括“六大环境” 。

 一是优良的发展环境, 适于创业才能适宜人居, 一座城市必须有良好的商务环境和创业氛围;二是便捷的生活环境, 具备完善的教育、 文化、 体育、 卫生、交通、 商业等公共服务体系, 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三是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 形象设计精致、 室外小品精美、 游憩设施配套, 让居民生活得舒心;四是优美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量充足、 水质优良、 空气清新、环境整洁, 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蓝天碧水、 阳光空气; 五是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乐业安居, 民主法制健全, 市民有较强的安全感; 六是温馨的人文环境, 形成开放包容、 互助友爱、 文明祥和的社会风尚, 让市民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优化上述“六大环境” , 必须全面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的“” 发展战略, 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

 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是完成“一个任务” 的内在要求、 推动“两个转型” 的应有之义、 加快“三个发展” 的关键步骤、 打牢“四个基础” 的具体举措、 实现“五个跨越” 的重要保障,是对市委“一二三四五” 发展战略的丰富完善和深入落实。我们所实施的城市管理, 是从传统城市管理到现代城市管理的战略升级, 坚持现代理念、 现代机制、 现代手段和现代标准,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政府、 社会、 市民的协调互动, 更加注重信息化、 机械化、 智能化的优化组合, 更加注重宜居宜业、 文明和谐、 人民满意的有机统一; 是从狭义城市管理到广义城市管理的系统拓展, 突破对城市规划、 建设及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小城管” 范畴, 以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目 的, 全面、 系统、 综合推进经济、 市政、社会、 人文和生态管理,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和城市软实力; 是从外地先进经验到大庆特色管理的提升发展, 汲取国内外城市管理先进经验, 立足大庆发展实际、 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 探索实践具有大庆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之路。

 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是个整体, 规划是龙头、 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我们要坚持规划与设计科学、 建设与管理并重, 努力推动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发达、 人民乐业安居、 生活舒适便利、 环境整洁优美、 社会和谐文明的现代都市。

 (一) 着眼优化发展环境, 切实加强经济管理。

 城市是承载人口 的重心, 也是承载经济的主体。

 目 前我市经济总量 90%多在城市, 没有经济支撑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市场、 企业, 加强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创造适宜市场发育、 企业壮大、 产业成长的优良土壤, 保证城市经济健康运行。

 一是抓经济发展规划。

 没有科学规划的经济发展是盲目的, 要立足大庆发展阶段性特征, 紧紧围绕“生态自 然现代宜居” 的城市定位, 突出绿色发展理念,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明确今后五年大庆发展的阶段目 标、 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

 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修订高新区、 经开区、 林源工业区发展规划, 坚持园区化、 集约型发展工业之路; 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 确保重点产业发展与同业前沿接轨。

 二是抓发展方式转变。

 要紧密结合经济和城市转型, 全面提升质量效益, 使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的科

 学轨道。

 推动协调发展, 城市必须有产品、 有产业、 有市场,坚持“一产做优、 二产做强、 三产做大” , 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力争到 2015 年非油经济比重达到 60%左右,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20%左右。

 推动集约发展, 以各类园区为载体, 加快完善功能配套, 提升承载能力, 全力以赴引 企业、 上项目 ,集中力量发展主导产业, 打造石油开采、 石油化工、 石油石化装备、 汽车制造、 商贸流通等五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集群产业和农牧加工、 新型材料、 新型能源、 建筑安装、 休闲旅游、 电子信息、 服务外包、 生物工程、 文化创意、 交通运输等十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支柱产业。

 推动创新发展, 坚持实施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战略, 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 生产力促进中心、 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功能, 运用合作、 入股、招标等多种方式借力“外脑” , 实现本土研发应用与外埠引进转化双轮驱动。

 三是抓区域统筹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发展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必须立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广泛开展经济技术贸易合作, 创造大庆特有的优势吸引 战略投资者, 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要深入实施省委关于建设“八大经济区” 的战略规划, 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 区建设, 积极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局。

 要推进地企深度合作, 在园区共育、 项目 共建、 品牌共创等方面争取

 新的成果。

 要注重统筹城乡 经济发展, 以城市带动农村, 扶持县域经济。

 四是抓“三百” 行动计划。

 2008 年实施“三百” 行动计划以来, 全市新上六大类项目 920 个, 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241家、 省级以上品牌 64 个, 地方经济连续两年增长 30%左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加大项目 建设力度, 组建产业和项目 策划中心,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 、 好项目 , 力争每年新上投资超 10 亿元项目 50 个以上。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着力化解企业发展瓶颈, 扶持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抓好品牌企业梯队建设, 集中扶持潜质品牌, 大力推介重点品牌, 争取 5 年内中国驰名 商标和中国名 牌产品达到 30 个。

 五是抓市场秩序监管。

 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劣, 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 经济管理水平、 经济发展环境。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是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责。

 要严厉打击商业欺诈、 制假售假、 偷税漏税、 逃废债务等行为; 整合金融、 工商、 海关、 税务、 质监等部门信息平台, 开通“大庆信用网” ;提高行政效能, 精简审批项目 , 优化审批流程; 持续开展治理行政不作为、 乱作为专项行动, 严肃行政问责。

 (二) 着眼预防“城市病” , 切实加强市政管理。

 当前,大庆市政管理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预防化解“城市病” 。

 比

 如, 五年后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将翻一番, 交通设施和管理运行将面临重大考验; 大庆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300 立方米, 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城市; 城市人口 快速增长,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社会治安压力加大, 等等。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 必须对城市布局、 市容环境、 园林绿化、 交通体系、 基础设施等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 让城市更加健康、 更具魅力、更有品位。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

 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 。

 要坚持生态自 然现代宜居理念, 突出以人为本、 以油为根、 以水为魂、以绿为美, 聘请国际国内名 家名 院, 高标准制定分区性规划、专项规划、 控详规划, 切实提升大庆城市建设品位。

 严格执行规划, 严禁随意变更、 严肃执法监督, 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

 二是统筹城乡 建设。

 坚持组团发展模式, 城市与农村并重、 新城与老区并举, 着力打造主城区核心组群、 四个县卫星组团、 中心镇特色组团梯次衔接、 协调推进的大城市框架。新城开发上, 实施整城、 整区综合性开发, 重点建设庆南、庆北两个新城。

 老区改造上, 采取整体规划、 整体改造模式,做到规划设计前置、 基础设施前置、 功能配套前置, 切实把老城建设成为与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同步的现代新区。

 小城

 镇建设上, 坚持城乡 一体化方向, 以全省实施“百镇建设试点” 工程为契机, 结合各乡 镇自 然禀赋、 产业基础、 区位特点、 人文底蕴, 先行建设 10 个新型示范小城镇, 着力解决规划、 资金、 产业、 社保、 土地、 就业等问题, 带动建设一批经济强镇、 旅游名 镇、 文化重镇、 生态优美镇。

 三是深化环境整治。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 持续提升城市品位。

 品位就是品质, 品质就是城市的价值。

 因此, “三城联创” 没有终点, 是一项长期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进“四化一畅” , “绿化” 主要是突出景观化、 艺术化、 特色化, 充分彰显北方城市特有的粗犷大气风格。

 城市绿化率每提高 10%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降低 30%, 强烈的致癌物质苯化合物的浓度减少 20%, 城市绿化率达到 50%时,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基本可得到控制。

 绿色植物又是自 动调温器, 夏天树荫下的温度要比空地低近 10 度左右, 冬季高 2 度左右, 同时还可除尘, 是氧气制造厂。

 因此, 一定要下决心把大庆建设成为森林环抱、绿带相连、 城在林中、 林水相依、 绿道成网的生态园林城市;“净化” 主要集中整治摊点乱摆、 车辆乱停、 广告乱贴、 垃圾乱扔、 工地乱象, 要坚持 24 小时保洁, 无论是大街大道还是小街小巷,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 镇, 都要立足营造整洁有序、干净靓丽的人居空间; “亮化” 主...

篇六: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个人的讨论提纲 蓟县电大

 张寅彪

 一.

  确定题目浅析在现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三.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需注重的几项问题。

 正文 浅析在现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 要求其理论建构和应用取向都必须和日趋开放的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相吻合并可以指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现代化实践。鉴于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知识型社会的转型、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传统农二.

  简单阐述现代城市管理的三重定位 业文明向现代都市文明的转型过程中 我们认为应首先从理论层次上探索当代城市管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及其目标价值、 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 这是中国发展新阶段中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和农业四个现代化中前三个主要集中在城市它们将使城市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使城市经济大大改观而农业现代化也要依靠城市提供的农业机械、农用化肥和农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耕作技术发生变化。

 四个现代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所以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意味着必须重新认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是载体四化建设脱离不了城市现代化。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具有中心动力的作用肩负着推进四化和带动农村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不能设想没有现代化的城市。

 而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高效科学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龙头和中心的强大功能 因此城市管理的重大价值必须放在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加以评估和定位。

 城市管理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好比一部大的机器按照规划蓝图建设生产出来以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启动运转。城市这架大机器只有运转正常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才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而城市现代化运转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管理。通过管理充分调动城市主体———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同其它各种物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实施现代化的有效运行。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发展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居民住房、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就业、治安、生态环境保护、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市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的满足等等这些需要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和治理来解决单纯依靠某个部门是难以解决的。

 城市管理的完整概念是城市的综合管理。

 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要注意

 运转的协调性和协同有序性。

 不能强调这一面忽视另一面或调动一个积极性又压抑了另一个积极性。

 要处理好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的关系现代城市既要有按照各行各业的活动规律而建立和完善的专业管理又要有能够反映城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综合管理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城市管理又一价值在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管理 因而可以说它本身便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组成。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之中管理是贯穿始终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管理。城市规划付诸实施和建设完成之后仍然需要长期的管理。规划和计划是城市管理的首要职能。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未来发展 探索城市发展方向和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指导、 控制和调节作用。

 而这种作用是通过城市规划管理来实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管理比制订规划更为重要否则规划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城市建设也是如此没有严格的管理建设质量本身也得不到保证。当前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下降有的楼还没有盖起来就倒塌了 桥还没有通车就出现断裂 高速公路刚准备通车 隔离带的建筑物已被破坏。至于居民住宅建筑偷工减料、质量低劣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主要根源于对承包商、建筑队伍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主管人员不尽职甚至有法不依、合伙作弊。

 城市管理的再一个价值在于它是城市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

 建设一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城市更难。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因为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它是领导艺术、决策艺术和管理艺术的综合反映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保障。特别是小城市原有的管理基础薄弱与农村联系紧密管理人才缺乏并且受传统的习惯势力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因而城市管理难度更大。由于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因此不但大中城市要重视管理小城市也要注重管理。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财富。城市管理搞得好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多办事。相反只抓建设不顾管理就会浪费财富和资源。有的城市的公共设施项目刚建成不久由于管理不善很快就遭到破坏。有人埋怨城市居民素质不高。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城市管理包括教育没有跟上。城市发展要走出“越建设、越发展、越赔钱”的怪圈根本问题在于加强管理。西方发达国家有的城市道路并不比我们宽而车辆比我们多得多 交通堵塞现象却不比我们有的城市严重原因就在于严格的现代化交通管理和居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这是现代城市管理实践中应予深思的问题。

 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原则定位 现代城市的管理要求科学化、合理化。而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实现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以确保社会主义城市充分发挥各种功能 满足人民生产、 生活的多种需要。城市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管理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尽管每个城市的条件、实现的目标不一所遵守的原则也各不一致但总体来说必须共同遵守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这里所谓的最大限度是指在当前经济条件尤其是当前生产力条件下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最大限度。

 为城市居民创造合理、 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是每一个城市发展中应追求的目标。

 要处理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统筹兼顾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在逐步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建设。保证为全体城市人民提供必要的住宅、娱乐场所以及公交、邮电等生活设施、享受设施和发展设施。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一定要符合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情和国力既注意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又不诱导居民超前消费、盲目消费。

 2. 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城市是个完整的系统各子系统只有在城市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各行各业之间才能合理布局合理投资建设。历史已经证明 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割断了城市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各自为政造成重复建设。同时只考虑局部合理而违背了“城市的本质就是社会化”的原理阻碍了城市和现代化发展。日益加快的现代化步伐使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两种体制转换时期城市管理必须要从过去的分割局面转到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及管理的轨道上来。

 3. 追求综合效益原则。即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坚持追求综合效益原则就是要从城市总体战略目标出发对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环境条件作全面的综合的规划管理以使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得到协调发展。高度的社会化生产没有相互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行高效能的基础设施没有高质量的空间环境也不行。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一定要兼顾三方的利益取得最佳综合效益。考核城市效益的指标也不应是单纯从经济上作投入产出分析而应是深层次、系统化、多向度的目标体系促使城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 实行因市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城市自然条件与发展方向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如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上海是综合性经济中心深圳是经济特区;而香港、澳门又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中都应区别对待而不能脱离实际实施教条式管理。

 5. 保护生态平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原则。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都曾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建设和管理城市没有从生态平衡角度来考虑协调发展对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任意使用对排放毒物、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高度重视使得当前许多城市出现了能源紧张水源不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城市现代化必须牢记前车之鉴应清醒认识到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防治污染调整物质循环限制滥用国土资源节水节地控制人口规模等建设一个美好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系统———生态城市。

 三、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方式定位 现代城市管理方式的定位 意味着要根据现代化变迁的大背景及其发展需要 努力实现城市管理中管理职能、管理重点、管理行为、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现代性转换。

  1. 管理职能的转换 现代化浪潮推进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国城市政府的职能也正在发生变革传统的无所不包的政府承担了太多不该管的社会职能而该管的公共职能却又未能管好。这一方面造成政府机构的臃肿庞大窒息了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又因未能履行公共职能而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国的第九次人大通过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 也已经表达了这种决心 职能转换就是要从不合理的职能转向能促进城市发展 顺应形势需要的职能。

 城市政府其它的一些社会职能将逐步淡化和返还给社会如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而市政管理的职能将会凸现因为从本来意义上市政管理就是典型的城市政府行为。再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上说目前城市政府管理职能转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即在管理手段上从对企业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直接干预转向以经济调节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在管理权限上要从直接参与微观企业具体经营活动转向以宏观管理平衡为主搞好统筹规划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创造外部条件;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加强宏观经济规划管理部门和协调监督部门的组织建设与体制完善。

 2. 管理重点的转换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遵守着“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造成并强化了城市经济功能的片面发展其结果一方面使人成为经济的单面人城市成为不堪入住的地方另一方面 也使经济的发展失去文化的支撑 最终影响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

 我国建国后一段时期不顾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条件 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忽视城市的其他功能和特点给许多城市造成严重后果: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 全国约40 %的建成区没有排水设施45 %的地区水源受污染2/ 3 的城市缺水文化设施短缺等等。因此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点必须从工业化初期城市经济扩张式的发展 转为强调城市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更为注重人文与文化的建设、注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本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城市的人文和文化建设对提高城市的格调和品位对营造一个适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3. 管理行为的转换 由于旧体制的影响以往对城市的发展缺乏整体、宏观、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往往呈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急功近利的特点。城市管理和规划的水平太低眼光太短浅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以至于城市建设混乱不堪重复改造、重复开挖的例子不计其数劳民伤财浪费资源。由此可见要使城市顺畅的发展就要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从分散、局部、短期的管理行为过渡到注重整体、 宏观、长远的管理从低层次到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要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4. 管理体制的转换 要提高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有一套有效的体制和程序来保证它。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由管理机构的设置、 管理权限的划分、 管理方式的确定和管理机制的运用等综合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体系。

 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 城市经济体制正在深化过程中 而且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变革。

 城市管理是整个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部分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伴随我国当前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而发生变革。为了根除传统体制产生的弊病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措施应包括三点内容:一是简政放权政企分开;二是打破条块分割格局切实做到条块结合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三是权力下放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要理顺各方面关系使企业经营有自主权城区街道有管理权各社区、各单元的发展中责权利相结合从而促使城市各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使城市的中心功能、辐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小组讨论提纲 一.

  题目浅析在现代城市管理中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二.

  确立观点城市管理的重大价值必须放在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加以评估和定位 三.

  联系实际阐述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遵守着“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 四.

  总结中国发展新阶段中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

篇七: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 ·综述 市政管网养护在城市市政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庞 斌 (内蒙古 自治区呼和浩特 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和城 乡建 设局) 摘 要:随着城 市化进 程的发展 ,城市排水 管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在城 市治理及 生活用水供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的作 用,有利于加快 城 市市政建设。通 常城 市是 由不 同的管 网系统所构成 。城市地下排水管 网承担着城市运行所需的气循 环、水循环 的载体 ,只有加强 管网的 养护_ T-作 ,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待 机状态 ,才能更好 地推进城 市的发展 。本 文就 对市政 管网养护在城 市市政管理 中的作 r f l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市市政管理 ;市政 管网养护:作 用 中图分类号 :TU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673—0038(2017)49—0112—0l 在城市发 展进 程 中,市政 给排水工程 项 目的建 设愈加重 要 ,而 要想 保证市政给 排水工程 项 目的正常运行 ,必须要做 好市政 管网的养 护工 作 ,确保 管网结构 的有序运行 ,最 大限度保 障给 排水系统 的应用价值 _ 1_ 。

 所 以在 市政管 网养护 处理过程 中,应该密切 关注各类 问题 ,采取 切实可 行 的措 施加 以处理 ,增强市政 管网结构 的耐久性 ,促进市 政管 网运 行价 值的提升 。

 1市政管网养护在城市市政管理中的作用 市政管 网养护在城市 市政管理 中发挥着极其 重要 的作用 ,只有确保 排水管 网的安全稳 定运行 ,才 能维持城市 的正常运行 ,促 进城市 品位及 运行质量的提升 。近 些年,城市化进程 明显加快 ,大 部分地 区政府 开始加 火对市政基础设施 的投资数额与建设力度 ,越来 越重视节能和环保 ,因 此污水处理厂 的建 设规模及数量有所扩增 ,在 很大程度上完善 了市政排 水官 网。然而政府注 重污水治理 的同时,对城 市排 水官网 的养护工作加 以忽略 ,或者是开 展相 关养护工作时 ,缺乏较 强的养护力度 ,不能采用科 学 的养 护方案 以及 合理 的检 测方法 ,所 以在 网管运行 中易产 生较多 问 题 ,严重阻碍 了城市 的良性发展 ,不利于城市整体系统 的正常运转 。

 2 推进城市市政管理 中市政管 网养护作用的路径 (1)加 强管网的检查与巡 查。① 管网普查是掌握排水 设施运 行情况 及结构的关键 性手段 ,所 以要做好 管网的普查,尤其是重要支 户线、管道 内气体、水流速度 、附属构建物 、井盖等内容 ,对管道信 息进行 定期更新 。

 这样才 能及 时跟踪排水 设施的信 息,准确掌握 设施的实 际情 况 ,制 定切 实可行的养护计划 ,合理推测管道的养护周期[2 1。⑦要想发挥 出市政管 网 养护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城市 管网的巡查,检查有无堵塞物 、有 无违章接 入管线 、有无过重外 荷载、水流 是否正常 、地 面有无沉 陷等,并强化 对巡 检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及 管理。同时主管人员要做好 巡视 工作,对检查 记录表进行 认真填 写,指 出重 点的检查地段 ,并定期开展 会议进 行经验 的交流及工作的汇报 ,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做好城市管网养护工作。①疏通工作。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如 管道坡度 小 、高水位 运行 、污水 中存在较 多的污物 、排水 水量不足 等 ,排 水管道极易 出现淤积 、沉淀等 问题 。如若 管道 内存在过 多的淤积 ,往往会 降低管渠的通水能力 ,致使导管堵塞 。所 以要做好定 期疏通工作 ,对管 网 路线 的走 向加 以明确 ,以现 场水位为依据 确定管线堵 塞位置 ,有效保 障 管道 的畅通 。⑦ 检查工作。现阶段,我国城市管道的检查工作基 本集中于 管道 的堵塞及损坏 等方面 的治理 ,然 而实际工作中管道往往会 出现 多种 多样 的状态 ,不仅 有管道的清理工作 ,也涉及 突发事故 的检查 、移 交接 管 的检 查、人致情 况的检 查等,以免排 水管道存在堵塞 问题 。

 (3)做好 台账工作 ,完善技术规范 。管 网的 日常巡查 日志主要是记录 安 一生 一女 一奠一囊 奠 一 羹一 套一受 一奠一寞 一安 一寞一受 一寞 排水设施 的“生活状 态”,所 以要做 好信 息摘录和 日志保存 工作 ,保存 现 场记录的 同事,将其整理为 电子版,以便 更好地 查询 设施状况 。同时要认 真保存外 出作业所采集 的影像资料 ,对年度养护工作进行及 时总结,科 学评估管道 的健康 级别,准确定位管道 的病 态位 置,进而节省养护经费 ,

 进一步提高养护 的效率1 31。另外,市政管网养护作、眦是以作业流程和技术 规范为依据 ,只 有在 规范科学 的流程下进行操作 ,优 化作业手段 ,才能统 一标准 ,熟练作业 的方式 ,保证作业的质量及安全。当然 在市政 管道养护 工 作 中,必须要注 重管道 的技术 管理工 作 ,其 内容包 括 :地 F水 渗入情 况 、水深变化 、管 内淤积情 况、雨后检 查、排水泵站 设备与机组 的技术 喀 定和 检查 、技术 档案归档 工作等 ,从 而准确掌握管 网的运行状 况及排 水 负荷 的变化 ,确保排水 管道 的规范化 、智 能化 、科学化管理 。

 3 结束语 城 市排水管 删的运行直接影 响着人们 的正常 生活及城 市的 良件 发 展 ,因此 在城 市市政管理工作 中,必须要立足实际 ,高度蕈视 市政 管嘲养 护 工作 ,科学分析工作 中出现 的问题,加强管网的检查 与巡 套,做 好城 市 管网养护 工作和 日常 台账工作 ,完善技术规范 。这样才 能最 大限度 发挥 出市政管 网养护的作用 ,更好地服 务于 市民 ,保证 城市 的岛效运转 和 m 政管网的有序运行 ,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的最大化 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1]- fLEL~ .探讨 市政 管 网养护 在城 市 市政 管理 巾 的作用 l

 Jl_四川水 泥 ,

 2016(12):245. [2]金 云珍 .市政 管 网养护 在城 市市 政管理 中的应用 研 究【JI_江 蹦建 ,

 2017(13):266+271.

 [3]宋丽 萍 .市政 管 网养护 在城 市 l 市政 管理 _}l的应明 『J1.北 方经 贸 ,20l6 (03):128~129 收稿 日期 :2017—9—12 作 者简 介 :庞 斌 (1982一),毕 业于 沈 阳建筑 人 学 ,工程 管 理专 、I

 (号升 本),助理工程师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 区住房 和城 乡建设局市政 管 科副科长 ,研究方 向为市政工程管理 。

 鱼 一鱼 一 一点 一 一羹 一寞 一 一寞 一受一受 受 一寞 寞 受 蔓 、囊 受 鱼 奠 ,寞 ,囊 套 羹 羹 安 2O16(01):135. [2]张晓芳.基于低碳 经济背景的我 国节 能减排 发展分析 .资源 节约与环 保,2016(O3):127.

 13】何 彬 .节 能减排 视角下 推进 绿色建 筑发展 的有 效路径 [Jl_科技 展 望, 2015,25(14):24. · 112· [4]田晓歌 -1氐碳经 济背景 下 的中 国节能减排 发展研 究l

 J1.资源 节约 与环 保 ,2013(12).

 收稿 日期 :2017—9—9 作者简介 :陈 潜 (1974一),大专 ,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篇八: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政府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摘要】

 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 政府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甚至影响到政府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分析了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行政管理

 对策

 探讨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 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政府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甚至影响到政府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政府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 行政管理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 政府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 是行政管理理论在政府中的具体运用。

 政府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 在其广度、 深度、 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 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政府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 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政府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即更讲究实效。政府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政府实际需要, 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 程序、 环节、 形式、 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 使之变得精练、 实用、 简洁、 便利、 省时、 省钱。

 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

 因此, 在现代政府中, 行政部门是政府重要的管理部门。

 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政府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 也是经营者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政府行政管理能够保证政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政府行政管理存在于行政管理之中, 与政府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政府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政府的发展, 争取有利政府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

 同时, 解决员

  工思想问题, 了解员工思想动态, 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政府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政府行政管理能够增强政府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 政府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 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 使政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 并转化到生产中, 使政府充满活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 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纷繁复杂。

 政府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 琐碎的、 不起眼的事务。

 但是, 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

 概括起来说, 行政管理在政府中主要有管理、 协调、 服务三大功能; 其中管理是主干, 协调是核心, 服务是根本。

 概而言之, 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政府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 总经理办公室、 行政人事部之类)

 担负着政府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 具体操作, 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一个环节, 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政府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 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 可以集中精力、 轻装上阵, 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 政府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 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 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 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 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

 政府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 和“服务” 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 “管理”方面来说, 政府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 “参谋和助手”, 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 管理策略、 政府精神、 政府文化、 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 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 方面来说, 政府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 部各部门间的关系、 协调政府与社会其他政府、 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

 政府行政部门对政府内 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 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

 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 以调整好政府的整体计划的实施。

 同时, 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 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 盾冲突进行调解, 使政府各部门之间能

  够团结和协调一致, 维持政府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政府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 是协调本政府同其他政府、 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

 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 是因为政府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

 其主要内 容是在维护政府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 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 缓解矛盾冲突, 从而为政府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 方面来说, 政府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

 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 毕竟是服务于政府的最终目的的。

 行政部门的工作, 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 永远不要奢望成为政府关注的” 中心”。

 否则, 就影响了政府各方面的工作, 影响了政府最终目的的实现, 政府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

 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政府的经济利益服务, 反对“为管理而管理”; 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 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 反对大手大脚; 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 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 反对泥古不化、 因循守旧; 最后, 政府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 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 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 政府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 许多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因此, 分析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探讨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 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 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政府行政管理中, 往往存在两种倾向。

 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 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

 主要表现在政府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 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 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 或无章可依, 或有章不依; 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 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 没有科学的研究、 决策、 落实程序; 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 正确与否全凭运气。

 机构、 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 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 搞得下属无所适从。

 往往是政府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 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 政府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 做得太少; 干部员工又对政府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 怪政府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

 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

 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 和“规矩”, 造成政府中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互相扯皮, 互相推诿; 你争我夺, 辩论不休; 或遇事不议, 或久议不决, 或决而不行, 或行而不果; 重复讨论, 重复决定, 重复劳动; 朝令夕改, 朝秦暮楚。

 使政府处于一片“打乱仗” 状态,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 造成人、 财、 物的极大浪费。

  2、 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政府行政部门“机关作风” 较重, 这些政府行政管理干部, 完全不考虑政府的实际需要和政府行政管理的特点, 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 搞形式主义、 做表面文章。

 主要表现是:

 繁文缛节、 按部就班; 清规戒律、 条条框框; 文牍主义、 官样文章; 公文旅行、 笔墨官司; 纸上谈兵、 咬文嚼字; 高高在上、 颐指气使; 脱离实际、不讲实效。

 这样的政府行政管理, 既浪费精力, 又浪费时间; 既浪费人力, 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 华而不实; 僵化死板, 不近人情; 把一个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

 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 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 影响政府效益。

 以上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已经成为政府发展的桎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行政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 建立健全政府规章制度 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必须加强政府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 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政府规章制度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 政府行政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工作程序等, 从而建立起政府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

 政府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 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以避免“游击作风”、 打乱仗, 提高员工士气、 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

 但是政府必须时刻牢记, 政府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政府的根本目的服务, 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 干部员工服务, 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气”, 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 损害公司利益。

 2、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牵头万绪、 纷繁复杂。

 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 琐碎的事务, 行政管理人员在政府中起着上传下达、 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就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思想素质、 心理素质、 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

  等方面的素质。

 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人员, 应该是知识水平高, 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

 政府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

 经济的全球化迫使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 熟悉国际游戏规则, 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 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政府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政府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引入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 如目标管理、 绩效评估、 成本核算等。

 当前政府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 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 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

 必须把讲求投入和产出、 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行政管理之中, 这样可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 是规划、 决策、 控制、 沟通等全局性工作, 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

 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 组织结构、 信息反馈、 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 提高效率。

 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 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

 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 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 指导、 协调、 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

 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 进一步去实施指引、 激励、 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 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

 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

 a、 制定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 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 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 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

 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 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盈利能力。

 b、 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 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

 政府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 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的生产、 经营和管理中, 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 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 从而帮助政府识别优质客户, 改善政府与客户关系, 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 改善绩效管理。

 创新业务模式. 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

 建立“学习型政府”, 实施绩效管理。

 每一个政府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

  学习的模范, 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 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0世纪 90 年代末, 我国政府开始接触绩效管理, 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 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

 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 Y 理论和 X 理论相结合, 并以 Y 理论为主导, Y 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政府努力工作, 并积极承担责任, 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只要政府在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 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 员工就认可政府的管理方法。

 政府中部门与部门、 团队与团队、 员工与员工、 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 政府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

 例如:

 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 进行员工评估, 对 GE 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 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

 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 管理人员选拔方面, 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政府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 政府中凭能力、 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 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 薪酬构成简单, 分配差距拉大。

 对政府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 可参与政府剩余价值的索取, 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

 例如:

 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 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 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 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政府行政管理中大胆实践, 逐步实施。

 综上所述, 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 就必须建立健全政府规章制度,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摒弃“衙门习气” 和“游击作风”, 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 不做表面文章。

 同时,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政府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

  

篇九: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章

  导论 一、市政管理的含义:所谓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包括城市政权机构、城市政权对城市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对策和管理规律)

 二、市政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市政管理的原则:以人为本

  系统管理

  法治透明

 4、利益平衡

 (5)公众参与

  (6)成本效益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也是公共服务高度集聚的地理空间。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公共服务的集聚性

 (2)生产要素的聚集性

 (3)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4)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5)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6)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三、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2 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3)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

 (5)形成很多国际性城市

  (6)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四、大都市区:所谓大都市区,是指一些大城市的发展超越了行政管辖区的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导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一体化地区。

 大都市连绵带: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连接周边中小城市,共同辐射周边地区。

 五、(1)城市化的基本含义:城市化是伴随这工业化发展,非农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近代工业革命促成的历史现象。

 (2)城市化的特征:1、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2、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聚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服务不断向郊区扩展

  4、新城市不断增设,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3)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 (4)城市化率超过 30%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加速发展;

 城市化率达到 70%以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发展趋势 六、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4)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七、城市化滞后的负面效应:(????)

  (1)城市化滞后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

  (2)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发挥城市经济效益

 (3)城市化滞后使生态环境付出代价

  (4)城市化滞后制约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八、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滞后

  (2)城市发展粗放扩张

 (3)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

  (4)“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5)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

 九、实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模式,其功能和意义在于:

 (1)城市群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

 (2)城市群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3)城市群有利于提升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效

  (4)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新型城市化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2)坚持市场主导,注重政府引导

 (3)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4)合理规划城市体系,集约利用国土资源

 (5)凸显城市文化传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十一、新型城市化的制度改革(内容):

 (1)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3)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强化交通运输能力。

 (4)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5)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章

 城市管理理论

 一、私人部门的概念:所谓私人部门,即私人领域的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组织和个人。具体地讲,私人部门包括各类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

 私人部门的特征:(1)行动主体的自主性

 (2)行动主体的平等性

 (3)私人行为的互惠性

  (4)市场交易的竞争性

  (5)私人行为的契约性

 私人部门的优势:(1)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平衡

  (2)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有利于激励创新 二、公共部门的概念: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

 公共部门的特征:1、公有产权

  2、公有利益

  3、集体行动

  4、非市场化

 三、 城市公共部门包括:政党、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公共部门(各种行业协会,社区组织)

 四、市场失灵的含义: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市场失灵的表现:1、公共产品问题

 2、外部效应问题

 3、市场垄断问题

 4、信息不对称问题

  5、分配不公问题

  6、宏观经济问题

 五、公共管理的使命:(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

  (3)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

 (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

 (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保障宏观经济稳定

  (7)推动发展和进步

  六、政府失灵问题:

  (1)政府失灵的含义: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2)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部门扩张

 2、公共决策失误

 3、政策执行低效

  4、行政成本高

  5、再分配不公

  6、政府腐败

 七、纯公共产品:是指能够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条件的产品。

 P52 准公共产品:是指满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两者中的一个特征。

  (准公共产品进一步划分为俱乐部产品和和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资源是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八、城市公共产品的具体形式:1、政府服务

 2、政府间协议

 3、政府出售 4、合同承包

  5、特许经营

  6、政府补助

 7、凭单制

  8、自由市场

  9、志愿服务

  10、自我服务

  九、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1、有限政府理论

 2、服务型政府理论

  3、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化政府理论)

  4、城市治理理论

  5、绩效管理理论(以绩效评估为核心)

  6、公众参与理论

  7、无缝隙政府理论 无缝隙政府理论:是一种适应从官僚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政府再造理论。从专业化管理走向无缝隙管理,需要实施行政流程再造,即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重新设计服务流程,提升政府回应性和公共服务效率。无缝隙政府以整体团队进行运作,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能够快速组织行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在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指导下,政府部门之间由过去的各自为政变成了相互补位,不得互相推诿扯皮,不得踢皮球。

  第四章

 国外市政体制 一、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

 1、议会市长制(弱市长制):日本,芝加哥,洛杉矶 2、市长议会制(强市长制):法国,美国的大城市 3、市议会制:英国,加拿大 4、市委员会制:美国 3%的小城市 5、议会经理制 二、美国市政体制类型有:市长议会制,议会市长制,市委员会制,议会经理制(无市议会制)(无市议会制)

 三、西方市政体制的共性:

 1、城市政府为基层行政单位

  2、城市政府普遍享有自治权力

  3、议会在城市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4、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四、大都市区的治理改革的三种类型:

 1、成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

 2、成立松散的大都市区联盟机构

 3、各市镇彼此分立、相互合作

 第五章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一、1909 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进行了划分;

 1943 年,中华民国修改《市组织法》,简化了设市标准,至此我国形成省、县二级建制体系,标志着我国市政体制已基本形成。

 二、1,建制市的行政级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2,《立法法》赋予直辖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更大的地方立法权。直辖市的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就各方面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3,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1)超大城市。城市常驻人口在 1000 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 500 万到 1000 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 100 万到 500万。

  (4)中等城市。50 万到 100 万。

 (5)小城市。50 万以下。

 三、1,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主体主要有 中共市委、城市政府、准政府组织、市人大。

 2 ,市政职能是市政府在城市治理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广义的讲,市政职能包括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狭义的讲,市政职能专指城市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

 四、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

 (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2)机构设置具有同构性

 (3)城市权力具有非自治性

  (4)城市建制存在等级性

  (5)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

 五、市领导县体制:也称市管县体制,是指由地级市以上的建制市领导县的行政区划体制。

 市领导县体制的弊端在于:(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

  (2)不公平竞争加剧了市县利益冲突。

  (3)市县合治不利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4)市管县缺乏宪法依据

 六、赫希曼将增长极对外围地区的积极影响称为“” 涓滴效应”,而其消极影响称为“极化效应”极化效应”。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极对落后地区的涓滴效应不断加强。

  第六章

 城市政策过程 一、从本质上讲,城市公共政策是对 城市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选择题)

 二、政策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P107 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提出--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方案的选择--政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果的评估--政策内容的调整--政策内容的终结

 三、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内部的政策主体包括:议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外部的政策主体包括:政党、利益集团、大众传媒、智库、公众。

 (政党在中国则属于内部政策主体)

 四、政策评估的过程:(1)了解政策内容和背景-----(2)确定利益相关方----(3)明确政策目标----(4)设计评估方案-----(5)政策评估的实施

 第七章

  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设计经济、政治、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科学建筑等多个领域,

  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选择题)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5 、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第八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一、城市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2 收入分配职能

 (3 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的职能 二、:

 城市财政收入的特征:(1)公共性

  (2)强制性

  (3)规范性

  (4)稳定性 :

 三、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1)税收收入

  (2)国有资产收入

  (3)公共收费收入

 (4)债务收入

 四、城市财政支出的原则:

 (1)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2)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

 (3)公平、公开、透明原则

  (4)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原则

 (5)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

 五、城市政府采购的概念:

  (名词解释)

 城市政府采购,是指城市政府及其他受政府控制的企事业单位,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在财政监督下使用公共资金,从国内外市场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六、政府规制的概念:

  (名词解释)

 政府规制是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政府有关部门为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多元利益平衡,对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体实行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行为。

 七、政府规制的理论发展:(1)公共利益理论

  (2)规制俘虏理论

 (3)放松规制理论

 (4)激励性规制理论

 八、 自然垄断,一些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在一定的区域内只能由一家企业经营,若两家企业进入的话,就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中,凡是要进行大规模管道或网络建设的,如供电、供气、供热、铁路等,都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九、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特征:(1)规模经济效应明显

  (2)投资成本具有沉淀性

 (3)企业经营具有公益性

  (4)垄断企业处于支配地位

  第九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运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及其服务的总称。它具有 建设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方式:公办公营、公私合作、私人经营。

 三、PPP 形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机构与民营企业结成合作关系,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BOT 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model)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 模式是政府以长期的特许经营权换取企业融资建设经营基础设施的一种投资方式。

  第十章

  城市房地产管理

 一、城市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价值的区位效益性

 (3)边际效益的递减性

  ...

篇十: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路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莫才科

 都匀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摘

 要:

 如今我国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社会经济得以协调性改革发展, 主要就是依靠于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 市政道路规划好坏, 同样还决定着日后民众出行的便利、便捷、安全性, 所以说, 选择及时加快市政道路规划进程, 对于城市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 有着直接性的决定意义。笔者的任务, 就是在客观强调市政道路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前提下, 结合实际探讨日后我国市政道路的妥善性规划建议, 希望至此过后, 引起更多人员对这类工作的关注和认可。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规划建设; 城市发展; 重要性;

 1 市政道路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1.1 满足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需求 透过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观察认证, 想要更加理想化地推动运输事业发展进程、增加汽车饱有数量和满足民众日常出行需求, 并且大幅度提升不同类型资源的应用实效, 就必须依靠于市政道路规划工作。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各类城市功能区域日渐健全的环境下, 涉及市政道路规划工作, 可以说直接承担着不同功能区域彼此间的运输使命、生产运行和市民生活的服务责任。唯独确保这部分规划方案足够科学完善, 城市整体的交通通行水平、环境质量、形象地位才能焕然一新, 为后续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构建, 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除此之外, 借助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服务职能作用, 还可以激发出特定区域更加强劲的物资运输和保护潜能, 确保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结果, 所以说将其是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和重点环节, 一点都不为过。

 1.2 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绿化改建水平 须知在我国城市规模范畴日渐扩张的过程中, 涉及原本就紧缺的城市用地问题变得愈拉愈严重, 集中性地表现为城市绿化面积的全面缩减现象。尽管说经过城市生态环保性建设理念推广宣传之后, 有关上述诸多弊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地调整, 不过城市整体范围内的绿化面积还是严重不足, 根本不足以满足城市生

 态环境保护和民众居住生活的最新要求。事实证明, 唯独妥善性地开展市政道路绿化建设工程, 才能够令城市绿化空间的范围进一步扩张, 进一步利用更多的植物吸收交通尘埃、行车噪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宜居水准, 为后续多元化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案落实, 做足准备工作。

 1.3 方便加快城市综合管网的协调性建设和整体形象改善进程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 我国在针对大部分城市进行综合管网进行综合性设计和维修过程中, 经常会同步引发大规模的路面破坏现象, 严重情况下会直接限制交通流畅性的运行效果, 不利于民众正常出行活动的顺利进行之外, 更会令城市整体形象大打折扣。面对这一系列冲突性状况, 作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部门, 应该实时性地促进和地下管网等建设机构的协调交流结果, 保证令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和边角的绿化带得到合理性设置。具体方式就是将地下管网慢慢地转移到隔离与绿化带空间范畴以内, 避免因为管线维修工程量过大而威胁到道路通行流畅性的同时, 更可以针对管线维修工作加以适当地遮挡, 随后令城市形象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上升。

 如现阶段我国不同类型城市之中经常引发严重的内涝隐患, 作为合格的市政道路规划人员, 须自主强化道路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不同阶段工作内容的协调力度。做到在道路规划设计的初期阶段, 凭借城市总统规划和部分区域修建纲要作为指导, 令路网和综合管线网络得到妥善性设计匹配, 归根结底, 就是基于地形地势特征、市政道路建设和应用要求的迎合过程, 透过不同角度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网的排水性能, 避免有关小雨淤积水、大雨涝全城等风险问题的重复性滋生, 最终令城市交通变得愈加顺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在市政道路建设实施环节中, 则需要努力遵循预设的设计方针, 处理好新旧道路和综合管网的衔接工作, 避免任何质量问题的重复性引发。在管理阶段之中, 则希望政府等有关机构可以更加协调统一, 在全面性规避路面大范围开挖和管网埋设修补等行为的同时, 自觉处理好给排水管线平常的疏通和清理事务, 并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养护建议。唯独令市政道路和其余地下综合管网持续得到协调性地建设发展, 今后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才会更加贴合人意。

 2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趋势下我国市政道路的科学性规划建议 2.1 横断面设置过程中尽量维持其结构合理性 在正式组织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活动过程中, 第一要关注的工序流程, 便是横断面设计, 具体方式, 就是结合道路的基础性质和实际等级, 以及必要的辅助资料, 开展该类结构的宽度设计活动, 希望借此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环节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则具体表现为:首先, 确保车道数量设计的妥善性。在面对较多车道的状况下, 经常会引发随意性超车、停车和绕越等行为状况, 不单单会直接令车辆的通行能力遭受严重约束, 特殊状况之下还会令交通过于集中, 在令交叉口压力暴增的同时, 引发更为严重的交通秩序紊乱危机。所以, 在针对这部分车数量设计过程中, 要确保依照实际

 状况加以确认;其次, 非机动车道和人性道规划环节中要确保维持彼此的协调性。通常状况, 选择外出的人员通常包含步行和机动车辆乘坐两类方式, 因此, 市政道路规划过程中要更加着重地考虑对这方面因素的影响效应, 进一步令后续设计工作得以更加合理性地进行。

 2.2 平纵面线形设计期间要同步关注到多重现实问题 在针对市政道路平纵面线形设计环节中, 要注意的现实问题往往非常之多, 分别包括人员通行的安全舒适状态, 道路整体消耗的造价数量, 驾驶员的视野范畴和视觉、心理反应, 道路整体的环境质量等, 它们彼此之间务必要做到充分协调。特别是在组织线形设计工作过程中, 务必要维持驾驶员视觉的连续性效果, 同时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舒适感,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视觉与心理状态的平衡关系, 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结合以往丰富的实践经验论证, 最为理当化的组合形式, 往往是竖曲线和平曲线一一对应的过程中, 边坡点需要在平曲线的中点位置上。因此, 在开展市政道路规划环节中, 工作人员须第一时间内注意道平面和纵面线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过实际设计活动中, 在考虑到工程量和不同类型标高要求的状况之下, 针对这部分对应关系加以考虑还是比较困难一些。

 2.3 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同步协调性发展 市政道路建设工作想要更加高效率与安全性地进行, 就务必要保证与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今后发展方向等相互适应的基础上, 维持现场施工活动进行的细致性、管理的全方位性, 特别是面对地下管网建设工作时, 要尽量做到统一性规划、实施和监管。须知过往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管线建设等工作职责, 都是分别交由对应的机构加以承担的, 也就是说只是市政道路建设这一类工程, 就会同时牵涉到建设局、市政公司、园林绿化企业、自来水公司、供电机构、城市管理单位等参与主体, 在此期间, 每个主体的设计工作基本都是自顾自进行的, 一旦说出现任何漏洞, 事后产生的影响效应也就空前巨大。如电力杆线的迁移会影响到道路施工进度、电力电缆埋设会限制排水管道敷设质量等, 特别是在各类参与方彼此扯皮和矛盾深化之后, 使得市政道路挖-填现象反复出现, 投资数量难以清晰计数, 不利于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和进度, 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性保障。今后要做的, 便是依照城市定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进一步针对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设施加以协调性规划建设, 如预先要求政府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部门, 依照中央和省级政府批准的城市功能总体发展规划, 进行有关区域市政道路分阶段逐步性的建设实施, 在避免出现严重浪费现象的同时, 令这部分工程项目得到统一性的规划、实施和监管。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有关市政道路设计工作的规范要求也变得愈加严格一些。因此, 我们在正式组织市政道路规划和建设活动过程中, 需要考虑多重实际状况, 包括方便后续地下管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拓宽行车人员的视野范畴等。长期下去, 才能确保我国不同城市的交通系

 统变得更加健全完善, 顺势带动运输等不同事业的可持续性竞争发展进程, 创造更多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德财.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12 (09) :120-144.

 [2]黄升.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建材与装饰, 2017, 46 (40) :108-113.

推荐访问:浅析市政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 城镇化 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