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9篇

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9篇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调研报 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9篇

篇一: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调研 报

  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 引 导、 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 集体、 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是新时期政府解决“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各级政府着力推行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该项制度 2003 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展试点工作。

 巴东县于 2006 年年底起开展新农合试点, 我镇也在此次机会中不断推进新农合。

 为促进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展, 镇政府、 财经所、合管站相关工作人员 于4月 份对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了 走访了 解。

 通过深入镇合管办、 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实地走访, 并以“三万” 活动为契机, 进村入户 听取了 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的意见评价, 形成此情况报告。

 一、 我镇新合农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镇自 2006年年底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 镇委、 镇政府高度重视, 并把新农合工作作为年底经济社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落实。

 通过近五年的运行, 我镇新农合工作取得了 显著成绩:

 一是参合人数、 参保率逐年提高。

 参保人数由2007年27834人提高到2011年的 31925人, 参合率 由 2007年的 82. 14%提高到 2011年的95. 12%。

 二是参合农民持续受益、 社会效益明显。

 仅2010年, 全镇共为71276人次( 仅门诊统、 镇卫生院、 州 外同济协合医院)的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236万元; 慢性疾病基金报付60人次, 支

  出 3万元; 大额度住院二次补助53人次、 补偿额18万元。

 农民看不起病、 住不起院的问题得到了 一定程度的缓解, 农民医疗支出负担减轻, 确保了 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三是促进了 农村医疗服务。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 镇卫生院、 各村卫生室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二、 我镇新农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逐步改变了 农民就医观念, 有效解决了 补偿资金来源, 切实促进了基层卫生机构发展, 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 重要作用。

 但随着该项制度的深入推行和实施, 一些有碍新农合工作更好发展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走访发现, 当 前我镇新农合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 在以下五个方面:

 ( 一)

 农民群众方面:

 当前农村居民的主动参合动力不足,综合起来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群众的认知不到位。

 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群众对机关干部收费有一种天然的反感, 认为合作医疗只 是政府的一种变相乱收费的借口 ; 部分群众在历次的医疗报销中遇到报销困难甚至报不到的经历, 让他们觉得参合作用不大;还有部分外出 务工人员 将务工企业交的各种医疗保险与 新农合等同起来, 认为是重复缴纳。

 二是贫困原因。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青年的越来越多, 留在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孩子, 虽然他们生活上能够满足, 但手中的闲钱是没有的, 故而对部分老人而言, 当子女外出务工后他们无力交款。

 还有部分农民因家中本就贫困,虽然每人所交不多, 但一家人加起来就得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对于他们而言,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

 三是健康风险意识薄弱。通过走访了 解到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小病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 的意识较强。

 ( 二)

 医疗报销方面:

 在走访中了 解到, 群众对报销比例,起付钱、 封顶线、 报销手续这些最终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方面的知识了 解不多。

 总体认为, 医疗报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报销水平低。

 调查中, 不少人反应, 新农合对能给予报销的药品和医疗限制太多, 这也不能报那也不能报, 到头来看病花了一两万却只报销了 一两百块钱。

 算上为报销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补助。

 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怀疑合作医疗的作用, 有的人甚至视农村合作医疗为政府敛财的工具, 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任也进一步加深。

 二是报销过程麻烦。

 为得到报销, 参合农民要带上七七八八的证件和证明不说, 还存在报销工作人员 无意或有意的推诿, 不及时或不进行报销情况, 不熟悉情况的农民有时到报销地去了 几次也没有领到钱, 最后干脆就算了 。

 ( 三)

 医疗机构方面:

 我镇新农合共确定定点医疗机构47个。其中, 镇有2个, 村卫生室及门诊45个。

 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村有一个定点的卫生室。

 各医疗机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

 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量少质低, 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要。

 二是技术水平低。

 部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 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但没有专业学习经历, 缺乏医学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较低, 对各种病症不能全面、 有效地治疗。

 三是违规操作。

 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 处方药物和检查项目 超出基本药物目 录和规定检查的项目 过多, 不少费用不在报销之列, 额外增加群众看病费用; 甚至还存在部分医疗机

  构利用村民留存的新农合卡, 多次刷卡套取新农合基金。

 ( 四)

 经办机构方面:

 镇合管站作为新农合的经办机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合管站人手不足, 茶店子镇合管站原有在编人员 2人, 现调走1人后, 仅有工作人员 1名 , 而新农合无论是信息录入还是报销审核、 监督检查, 工作量都较大, 故而尽管新农合已运行四年, 但依然存在对家庭帐户 基金及参合农民的台帐管理不到位、 信息不精准的情况; 再就是不能及时为群众审核报销医疗费用。

 二是服务意识不到位。

 据了 解, 茶店子镇存在工作人员 不热心为农民办理报销手续的情况, 对很多人来说, 得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实在是一件花人力又花物力的事。

 三是监督检查不到位。

 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 存在对监督检查及运行质量、效果评估等工作力不从心; 同时因其专业知识、 工作水平有限,对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 五)

 征收主体方面:

 财经所工作人员 为新农合征收主体,镇政府工作人员 、 驻村干部与各村村委会书记主任积极给予配合支持。

 征收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协调配合不到位。

 由于部分工作人员 特别是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不熟悉, 认为是卫生系统内部的事情, 主动参与、 积极支持、 协调配合意识不强。

 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

 关于新农合的征收, 政府是通过签订责任状的形式下达指标的, 为保证一定的参合率, 工作人员“为收而收、 一收了 事” 的工作态度普遍存在。

 除早期的政策宣传外,在与群众面对面的过程中没有多作宣传。

 在走访中了 解到, 虽然已历经四年, 但仍然有相当部分的群众对新农合的筹资状况、 保障内容、 报销比例等基本情况了 解甚少。

 三、 进一步做好我镇新农合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 前我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 出 现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我镇的工作实际,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 一)

 加强宣传引 导, 提升认同度。

 为保障我镇新农合的持续发展运行, 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 导, 提高各方的认同度、 积极性。

 一是可以通过报纸、 电视、 网络、 村级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 把集中宣传与日 常宣传相结合,防止“宣传一阵子, 就管一辈子” 的做法, 使农民群众经常了 解“新农合” 的政策, 做到耳熟能详; 把参合办法、 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 , 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 熟悉这一制度; 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 形象、 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 现身说法, 把政策宣传与案例宣传和报销公示相结合, 使农民群众真切体会到“新农合” 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能够自 己判断医疗机构是否严格执行了 政策、 是否操作规范, 消除部份群众的反感疑惑,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主动参合意识; 三是大力营造对新农合工作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着力使干部加强学习, 更加全面、 深入地了 解和理解新农合的规章制度, 正确把握有关概念和标准; 着力使镇村干部、 部门人员 了 解自 身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使其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和参与 新农合试点的有关工作, 形成新农合试点的整体合力; 四是要增强对医疗机构的宣传。

 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 服务效率直接影响“新农合” 的成败。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宣传, 着力加强对医护人员 的教育, 使其通过热情周到、 规范标准、 快速高效的服务获取相应的收益, 使其自 觉地抵制通过“乱提药价、 乱开处方、 乱做检查、 乱收住院、乱办报帐” 等违规行为获取不正当利益。

  ( 二)

 严格监督审查, 保障健康运行。

 一是强化合作医疗基金监督, 成立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和参合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合作医疗监督委员 会, 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监督,

 以防资金流失。

 二是通过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信息公开公示, 对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通报, 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使农民能够对合管站、 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

 三是加强合管站建设, 加大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对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 强化医药费的审核报销。

 四是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成本, 对非法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加大了 处罚力度, 让全镇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不愿违, 不敢违, 自 觉抵制违规行为, 保障新农合制度健康稳定运行。

  ( 三)

 完善服务网络, 提高工作水平。

 一是以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 妇保、 儿保、 防保、 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为重点,配备常见病的检查、 化验、 治疗设备, 保证农民就医能够有最基本的接待、 检查、 化验、 诊断、 治疗和住院场所。

 二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 的培训和进修, 强化基层医生的诊治技术,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三是加强合作医疗参合人员 信息、 业务数据等的管理工作, 确保数据真实、 准确和完整, 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服务工作, 合理安排、 使用医疗基金, 使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促使医护人员 树立以民为本的信念, 热情服务, 并实实在在降低农民就诊的医疗费用, 提高保内费用比例,让农民得到适宜、 价廉、 质优的医疗服务, 真正做到为民、 利民和便民。

篇二: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养老保险现状、 问题和对策 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问题和对策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内容, 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 的基本生活、 转变农民 的传统观念、 促进计划生育、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一、 农村养老保险 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由政府组织实施 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 的社会保障事业。

  =、 基本特点:

 (=)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政策扶持, 以自 我保障为主, 不给政府背包袱; (=)实行储备积累, 建立个人帐户, 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 属于个人所有。

 个人领取养老金 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 的多少和积累时间 的长短, 养老基金没有互济性功能; (=)采取县(市)

 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 的工作方法; (=)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 购买国债, 实现保值增值; (=)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 是一项全新 的事业; 农村养老保险 的保障水平较低。

  =、 参保对象:

 全体农民。

 我区村干、 乡镇企业职工、 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 管理部门:

 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 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 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新洲区地处武汉北部, 现辖==个街镇场区, 图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

 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 近十四年来, 有起有落, 有轰轰烈烈 的时候, 有停滞不前 的时候, 有萎缩滑坡 的时候。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的实施, 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 的冲击, 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 启动发展阶段(====年—====年):

 ==年 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 全武汉市有=个。

 ==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 征收基金===万元, ==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 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 基金达====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 其主要原因有五:(=)

 国家大力推行, 给予了政策上 的扶持。

 ==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的决定》 (国发[====]==号)

 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重点地区。

 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 民政部公布了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的基本原则、 保险对象、 保险费交纳和领取、 保险资金 的筹集、基金 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府积极引导。

 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 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

 镇政府。(=)

 民政部门高度重视, 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并在各乡 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

 工作经费较为充足。

 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 的保险费总额 的=提取管理服务费。

 ==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 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 的奖励,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 镇 的工作积极性。(=)

 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 ==年——==年==月为年复利=.=, ==年——==年==月为年复利==, ==年——==年==月为年复利=.=, 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 的积极性。

  =、 调整整顿阶段(====年—====年):

 ==年, 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 违规投资、 乡镇和村截留保费、 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 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 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 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 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

 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 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 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

 我区乡 镇==人, 财政压力较大, 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 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 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 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 的=人,使农保工作 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 另一方面, ==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 对养老保险 的利率进行了调整, ==年=月降为=.=(==年=月降为=.==), 影响了农民 的参保积极性。

 ====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 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 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 停顿、 半停顿阶段(====年—====年):

 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 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 的影响, 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 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 的困难, 近三年来基金当年收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不抵支累计达==万元, 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 农民缴费收入很少, 没有新 的业务发生, 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顿、 半停顿状态。

  目前 我区 的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可以概括为:

 低水平、 窄覆盖、 功能弱、 效果差、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不前 的局面。

 截止目前为止, 参保农民=====人, 退休人员===人, 月支出养老金=.==万元, 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

  高 的达===元, 低 的只有=.=元。

 基金累计收入达====万元, 其中:

 缴费收入====万元, 利息收入===万元, 累计支出达===万元, 滚存结余====万元。

  三、 存在 的问题

 新洲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一)

 保险覆盖面窄。

 据统计,

 我区农业人口为==万人, 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的只有=====人, 占农业人口 的=.=。

 从参保对象看, 只有部分村干部、 乡镇企业职工、 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 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 基金共济性较差, 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

 管理较为松散。

 从 我区农村养老保险 的发展现状看,

 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 半停顿阶段。

 在管理机构、 政策宣传、 组织实施、 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

 完成 的管理体系, 只是靠着惯性 的作用, 维系着目前 的现状。

 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年国家要求农村养老工作全部移交到劳动部门, 但到现在仍未移交, 致使管理职能不明, 工作不得力。

 而且由于 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 管理服务难到位。

 现在各街镇原有==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已取消, 区民政部门 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 使养老保险 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 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进行生存调查, 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 造成基金损失。

 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

 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但 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 的工作力度不大, 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 的政策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心, 全区仅有==左右 的农户赞成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而真正愿意交纳养老保险基金参保 的农户不到==。

 三是制度建设真正不完善。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 社会保障尚未立法, 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 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特别是民政部颁布 的《方案》 过多地考虑到农民 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农民参保“自愿性”, 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的原则。

 可以认为, 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 的含义, 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 的特征, 政府扶持职能缺失, 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 的积极性。

  (三)

 政府扶持功能弱化。

 民政部颁布 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规定,保险基金 的筹集渠道为:

 “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 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 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

 在经济不太发达 的地区, 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

 而《方案》 又没有对国家 的责任通过约束性 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

 据统计,

 我区只有少数村干部由村进行了补助, 其它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 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资金给予扶持。

 这样,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 的资金支持 的情况下, 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社会保险。

  (四)

 保障水平偏低。

 根据测算, 如果按照《方案》 设定 的最低缴费标准=元

 月缴纳保险费, ==年之后, 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 ==年后, 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 这很难保障农民 的基本生活。

 调查表明, 大部分参加保险 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 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

 我区目 前退休===人, 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 高 的===元, 低 的只有=.=元, 有== 的低于==元, 很难保证“老有所养, 老有所靠”了。

 不仅如此, 《方案》 没有按照国际通行 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 的设计, 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 使《方案》 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 的快速变化。

  (五)

 农民参保意识差。

 受传统思想 的影响, 在农村养儿防孝 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 增收困难, 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 的发展, 形成了封闭落实 的思想, 特别是在一些僻远 的山区, 由于受传统 的思想影响较深, 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 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 的艰难性和风险性, 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全区养老保险 的重要性, 却因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 知知甚少, 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 因此, 也不愿意参加。

 农民参保 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 的程度, 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 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而目前农民表现出 的参保意识淡漠、 参保 的积极性不高, 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 征收困难 的真正原因。

  四、 农村养老保险 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目前,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便成了各级政府急待解决 的重大战略问题。

 从 我国现在 的经济发展水平看, 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将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 既要积极, 又要稳妥, 不能急于求成。

  =、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党 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 的要求, 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 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的要求,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思想, 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从组织领导、 经费保障、 理顺部门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合理引导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的开展,把这项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 的工作做好做实。

  =、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 自愿投保为辅” 的原则。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 的强制性特征, 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 的农民必须投保; 同时, 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异, 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的推进, 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 分步进行。

 首先在农村 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 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 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 其次在较为富裕 的地区,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 的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 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 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 的筹资渠道。

 一是从扶贫资金提取一部分。

 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年以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 农村扶贫资金 的使用方向应该进行必要 的调整。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 的不断好转, 加之绝对贫困 的消失, 逐步转移并加大财政对农民养老 的支持应该是可行 的。

 二是从国家财政收取 的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 消费提取一部分。

 三是从农村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

 农村税收包括对乡 镇企业、 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个人征收 的产品税、 增值税、 营业税、 所得税等。

 四是部分先富起来 的农民交纳一部分。

 农民个人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 可按适当比例缴纳保险金。

 受保个人做一定奉献, 也是国际社会保障制度通行 的原则。

 不过, 要以农民 的收入达到一定 的高度为条件, 而且要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

  =、 加大“三农”投入, 逐步改善农村软环境。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那么在这个五年计划里农村必须将有着翻天覆地 的变化, 如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 的面貌, 如何改变农村落后 的精神风貌, 这既是摆在政府面前 的一道难题, 也是 我们财政部门急需解决 的财政分配问题。

 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入手,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区 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明显改善广大农村 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加大农业收入力度, 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投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农业设施建设, 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提高了, 就会促进农民思想意识 的提高。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重要性 的认识, 也就会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 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工业化、 城市化是必然趋势,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的转移势...

篇三: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昕, 等:

 新 农 保 缴费 问 题的 研 究

 农业经济 新农保缴费问题的研究 基 于阜新 市彰武县 4 个 乡镇 的新农保调 查 程昕 , 王国辉 , 陈阳 , 高静华 。

 项溪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要]针 对阜新市彰 武县农 民对新 农保 了解 程度低 , 关心程度低 , 缴 费档次低 , 缴 费积极性 不 高等 问题 , 通过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辽 宁 阜新 123000) [摘对彰武县农 民对新农 保缴 费问题分析 , 运 用频数分析和理论研 究 , 得 出加强新农 保政 策的 宣传力度 , 加 大政策扶持 力

 度和补 贴. 对解决新农村问题具有切 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关键 词】

 新农保政策 ; 缴费 ; 问题 ; 对策 新 型农 村社会养老 保险之所 以被称为新农 保 , 是相对 于以 前各 地开展 的农 村养老 保险而 言的 , 是继取 消农业 税 、 农业 直 补 、 新型农村合 作 医疗等政策之 后的又一项重大 惠农 政策 。建 立新 农保 制度 。

 是新 形势下 解决“ 三农 ”问题 , 统筹城 乡经济社 会协 调发展 , 构建和 谐社会 的重大举 措 , 是解 决广 大农 民最关 心 、 最关 注 的养老问题 的“ 惠 民工 程” , 是 我国在农 村取 消农业 税后又一项 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伟大历史性创举 。但是 , 新农保 政策 在试点 过程 中 。

 出现很 多缴费方 面的问题 , 使 得农 户的参 保 比例 和缴 费档次不高 , 一项针对 国家七 项涉农政策 的调研成 果显示 . 尽管 89%的农户对新 农保 政策给予积 极评 价 , 但 目前 实际参保率并不理想 . 参保农户 比重仅为 57. 59%。其原因有农 民 自身 的因素 。

 也有 政策在宣传和推广 中存 在的问题 。解决新 农保缴 费所 存在的问题 ,不 仅有 助于保障农 民的基本生 活 , 也 有利于我 国社会保 障体 系的建设 。

 本文 以阜新 市彰武县为例 ,通过 分析农 民的缴 费意愿 、 缴 费档次 、 缴费 积极性等 状况 , 提 出有 针对性 的解决 新农保 缴费 问题 的措施 , 具有 必要性 和可 行性 , 解决新农 保缴 费问题 势在 必 行。

 1

 样本与资料情况 阜 新市彰武县是 我国第一批进行新农 保政策试 点的单位 ,

 目前新农 保政 策还处 于探索 阶段 , 在试点 的过程 中 , 由于农 民 深 受传 统观念 的影 响 , 文化水平相 对较低 , 对 新农保 政策 的了 解 程度有 所限 制 , 加上宣传 工作 的不到位 , 新农 保 的实施 在缴 费上存 在一定问题。

 本 次社会 调查采用 PPS 抽样方 法,选择在阜新 市彰武县 4 个 乡镇 ( 大 四家子 乡 、 西六 家子 镇 、 双 庙镇 、 冯家 乡 ) 内随机 对 40O名村 民进行 了调查 。问卷 的填答采取 自填(集 中填答 )与结 构式访 问( 当面访问 )相结 合 。所有问卷均 为当场发放 , 当场 回 收 。共 发放 问卷 400 份 , 回收问卷 400 份 , 有效问卷 398 份 , 回 收率 100%。

 有效率 99. 5%。

 2新农保政策及其实施 新 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 点的主要 内容包 括两个方 面. 一 是 实行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 账户养老金相结合 的养老 待遇 . 国家 财政全额支 付最低 标准基础 养老金 ; 二 是实行个 人缴费 、 集 体 补 助 、 政 府补贴相 结合 的筹资办 法 , 地方财政 对农 民缴费 实行 补 贴。缴费标 准 目前设 为每 年 100 元 、 200 元 、 300 元 、 400 元 、

 500 元 5 个档 次 。

 地方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个人 账 户养老金依据本 人缴费多少和年 限长短 , 有高有低 , 多缴 多得 ,

 反映 了个人收入 、 地 区发展 、 集体组织实 力等方面的差距 . 体 现 了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 准为每 人每月 55 元。新农 保制度实施 时 , 已年满 60 周岁 、 未享 受城镇 职工 基本养老保 险待遇 的 , 不用缴 费 。

 可以按月 领取基 础养 老 金 ,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 的子女应 当参保缴费 。

 根据规划 .我 国决定从 2009 年起开展新 型农 村社会养老 保险试点 , 2009 年试点覆盖 面为全 国 l0%的县(市 、 区、 旗), 以后 逐步扩大试点 , 在全国普遍实施 。

 在 2020 年之前基本 实现对农 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

 3新农保缴费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 新农保 作为一项新 的社会 保险制度 ,还处在 探索阶段 , 它 的实施需要经历一段 时间 , 国家通过试 点来发现 目前新 农保政 策的不足。随着新农保政 策的试点推行 , 困难 、 挑 战和对策 、 机 遇并存 . 新农保政策在缴费问题上存在一定问题 急需解决 。

 3 . 1 自身缴费意愿 的问题 3. 1. 1农民对新农保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由于基层干部 自身的 了解程度限制加上宣传上 的不 到位 , 对 于新农 保政策没 有做 出

 详 细的解释和说明 , 使得大部分农 民对新 农保政策缺少 必要 的 了解 , 认识模糊 . 对具体 的惠民项 目和细则更一无所知。调查表 明( 见表一 ) , 有 34. 9%的人对新农保政策不太 了解 , 有 34. 2%的 人对新农保一般 了解 , 还有 15. 3%的人对新农 保非 常不 了解 。

 所 以 , 农 民对这一政策存 在疑虑 , 不愿 轻易 的缴 费 , 极大地 降低 了

 农 民的缴费意愿 。

 3. 1. 2农民对新农保政 策漠不关 心。有部分农 民并不关心 自身 的养 老问题 , 他们 更注重 眼前利 益 , 有 些年轻农 民觉得 养 老问 题遥远 , 还没有必要 考虑得那 么早 。再加 上农 村传统养儿 防老 一199—

 万方数据

 农 业经济 农 村 经济 与 科 技2 011年 第2 2卷 第0 6期(总 第2 71期 ) 表 1您对新农保的 了解程度 资料来 源:

 阜新市彰武县 4 个乡镇 的新农保调查 参加新 农f5 l}。

 3 -2缴 费 档 次 普 遍 偏 低 观念 的影 响 , 认 为有 儿子 养老 。

 自己 无需 为 养 老 问 题 担 忧 , 有 些 儿 子 觉得 老 人 跟 着 自己 有 吃有穿的 . 也 没 有 必 要 专 门 花 钱买保险 。

 经调 查 . 在是否参加 了 新 农 保 中 。

 48. 0% 的 人 没 县在制定新农保 政策时设定 了 100~ 500 元 以上 5 个档 次 ,

 农 村居民 自愿选择 、 自主缴费。但经统计分析 ( 见表 2 ) , 在 乡镇 参保的人中,选择缴 100 元档次的 占缴费人数的 47. 5%; 缴 200 、 300 、 400 、 500 元的依次为 1. 0%、 1. 0% 、 0%和 2. 3%,这 突出

 表现在选择缴纳低档 次的人 占绝大多数 。

 表 2 您缴费选择哪个档 次 3.3缴 费 积 极 性 不高 3. 3. 1 群 众 在 缴 费 时存 有 从 众 心 理 。经走 访 调查 ,

 广 大 农 民群 众 普 遍存 在 着“ 投 石问 路 ” 的心 态 . 希 望 通 过 缴 1oo 元 加 入到新农保的行 新市

 县4个

 丽 列 中来 , 看情况而定 , 观望心理严重 。经 凋查统计 , 有 7. 3%的人 认 为大多数人都缴这个档次 , 自己随大流 。

 3-3. 2政府 补贴缺乏灵活 性。按照现行政 策 , 群众无 论选择哪 一个缴 费档 次 ,财政对应的补贴资金 均为 55 元 ,多缴没有 多 补 ,挫 伤 了部 分群众 的缴 费积极性 。调 查 表 明 ( 见 表 3 ) , 有 表 3您缴最低档次的原因 资料来源 :

 阜新市彰武县 4 个 乡镇的新农保调查 龄 的时候 , 领取 的养老待 遇也相对 较低 , 养 老待 遇的差距 与建 13. 1%的人选 择 缴 最 低 档 次 是 因 为 政 府 补 贴 一 样 多 . 所 以缴这 个 档 次 最 合 适 。

 缴 费 档 次 低 , 直接 导 致 的 就 是 农 民 到 退 休 年 一200一

 立城 乡一体 化社会保 障体 系的 目标相背离 , 不利 于统筹城 乡发 展 。

 况且 按照 目前 的物 价涨 幅水平 , 月 度养老待 遇起到 的养 老 功效将越 来越低 . 每月几 十元 的养老金只能满 足老人的 生活基 本需 求 . 不能 从根本 上解 决农村 老人的现状 , “老 有所养 ”将 很 难有 保证。一些年轻 人也嫌待遇太 低 、 时 间太 长人保积极 性不 高。

 经调查 , 有 39. 4%的人认 为新农保 根本 不够 养老开支 , 33. 9% 的人 觉得 不太 够用 , l7. 6%的人认 为一般 够用 ( 见表 4 ) 。

 4应 对 新 农 保 缴 费 问 题 的 对策 新 农 保 既 是 民心 工程 . 更 是 社 会 系 统 工 程 . 是一 项艰 巨

 复 杂 的 工 作 任 务 。对新农保建 设 的复杂 性 、 艰表 4 您觉得新农保的养老金是否能满足 养老 开支 资料来源:

 阜新市彰武县4 个乡镇的新农保调查 巨性 和长期性应有 足够的估计 ,通过认 真研究与积极探 索 , 不 断总结 经验 教训。

 (1)/ JH强组织领导 , 强化工作措施。乡 、 村各级领导干部要组 织成立相 应 的领 导 小组 和组 建专业 队伍并强 化 自身 的责 任意 识 , 研究 落实推进措施 , 及 时排 除困难障碍 , 确保新农保 工作又 好又快推进 。还要 积极推行有效 的工作机制和工作 方法 , 一是 考核奖 励 , 拿 出一 定 的奖励经 费 , 对完成任 务较好 的村进 行奖 励 , 充 分调动 乡、 村 、 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 精心培训 , 强化 业务指导 . 让 乡、 村新农保 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 新农保政 策 ,

 举办 新农保业 务培 训班 , 进行 政策业 务知识 培训 , 提高他 们 的 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

 为农 民参保提供优质服务。

 (2)加 大宣传力度 , 促进政策 的推广实施 。新农 保工作能否 顺利进行 , 关键在于群众是否 了解政策 、 掌握 政策 。政府及 各部 门要 广泛宣 传养老 保险 政策 , 排除 农民心理 障碍 , 使他 们 明白 新农保 是福利性 的 、 政府组 织引导的 、 不 以盈 利为 目的 , 采取低 标 准人保 、 高标 准受 益 的农 村社会 养老保 险 , 消除老百 姓 的模 糊认 识 , 才能 使新农 保工作 真正 落到实处 。

 才 能让农 民分 清楚 眼前 利益和长远利 益的关系 , 拥 护政策积极参 保。另外 注重针 对 性 。

 有针对 性地 重点宣 传“ 政府补 贴” 等优惠政 策 , 真正起 到 解 疑释惑的作用 。

 (3)强化政策扶持, 提升保障水平。在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 保险基金 的投入 的基础上 . 我国各农村应 根据本地 的经 济发展 水平和生活水平 建立持续 的 、科学有 效的财政 配套投入机 制 ,

 提高“ 基础性养老金 ”水平 。

 确保参保人 即使按最低缴 费标 准参 保 , 其在 “退休 ”后 , 享受 的保 障水 平 能够达到城 镇居 民最 低 生 活保障标 准。地方政府可 以制定 适当激励政 策 , 引导有条件 的 中青 年农 民选 择较 高标 准缴费 、 长期 缴费 , 以提 高 自己将 来 的 万方数据

 祁 国 平. 等:

 推 进 农 村 住 宅 建 设 实 施 配 套 政 策

 农业经 济 推进农村住宅建设实旋配套政簧

 祁 国平 , 熊 衍仁 , 陈永 , 沈躲 文 (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 北京100044) ∞暂 要】

 配合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的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政策, 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加强宅基地管理。内容 涉及加 强规 划引导、 严格执 行“ 一户一宅” 的法律规 定、 对“ 空心村”加快 治理 、 盘活存量建设 用地、 引导村 民适度 集 中居 住 、 做好 宅基地使 用权 的登记、 推进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 、 强化 国土资 源管理机构和所属职能 。

 [关键词 ]农 村住 宅建设 ; 宅基地 管理 ; 新农村建设 根据 我国新农 村建设的远景发展 目标 , 建设主 管部 门正 在 研究制定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政策 。推进农 村住宅建设健 康有 序 地发展 . 需要法律法 规的保障 、 技术 质量 的保 障、 组 织方法 的保 障 、 管 理监督 的保障 , 此外还需要配套政策 的保 障。配套 政策主 要涉及加强宅基地管理和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本文 阐述 的 是实施配套政策其中之一 :

 加强宅基地管理 。

 1

 加 强规 划 引导 1. 1 加 强 农 村 住 宅 建 设 用地 规 划 根据新农村建设 的需要 . 省级 国土 资源行政 管理部 门应统 筹 安排并 指导市 、县 国土 资源行政 管理部 门,结 合新一 轮 乡

 ( 镇 ) 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的修 编 , 组 织编制 村庄 土地利 用规划 ,

 报县 级人民政 府审批。在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确定的城镇建 设扩 展边 界内的村庄土地利用规 划 。应与城 镇规划相 衔接 . 合 理划定农 村住 宅建设用 地范围 :

 在土地 利用总体 规划确定 的城 镇建设扩 展边 界外 的村 庄。

 县级国土资 源管 理部 门应在 了解宅 基地利用 现状和用地需求 的基础上 , 以乡( 镇 ) 土 地利用 总体 规 划和村庄 土地 利用规划为原则 ,组织 编制村庄宅 基地现 状图 、

 住宅建设用地 规划图和宅基地需求 预测 10 年计划 表( “两 图一 表” ) , 制定完善宅基地 申请审批 制度 , 公 开发布 , 指 导农村住 宅 建设 按规划 、 有计划 、 规范有序地进行。

 1. 2科学确 定农 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 市 、 县 在新一 轮土地 利用总 体规 划修编 中 . 应按 照城 乡一 体 化 的要 求 。

 结合城 镇规 划 , 合 理确定 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 划定 的城镇建设扩展边 界内的城郊 、近郊农村 居 民点用地 布局 . 严 格控 制建 设用地规模 , 防止 出现新 的“城 中村” 。对 土地利用 总 体规划 确定的城镇建设 扩展 边界外的村庄 . 应结合 县域镇村 体 系规划 、 新农 村发展 规划和 产业规划 , 在 乡( 镇 ) 土地利 用总 体 规划 中合理确定保 留、调 整和重点发展 的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 统 筹农村公 益事业 、 基础设施 、 生活 、 生态 、 生产 用地 需求 , 合理 确 定 中心村 和新 村建设用地 规模 , 指导农村住 宅和村庄 建设按 规 划有序进行 。

 1。

 3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 新增农村宅 基地建设用地应 纳人土地利用年 度计划 . 各地 在下 达年度土 地利用 计划指 标时应优 先安排农 村宅 基地 用地 计划指标 , 切 实保 障农 ...

篇四: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8 7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湖北省武汉市财政局监督处 ( 办 )【摘 要】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入手,狠抓财务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 推进财政监督检查,财经纪律和财务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但财务管理中不规范不严谨, 宽松软、弹性大、主观意志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的现象原因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以进一步堵塞漏洞,规范行为。【关键词】

 财政资金管理 监管缺位长效机制财政资金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 确保资金安全和规范使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近几年,湖北省武汉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线,以构建财政资金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着力点,狠抓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监督制约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但与此同时,财政资金领域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甚至屡查屡犯, 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本文以近几年湖北省委巡视组对武汉市各区巡视发现的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违纪违规问题为线索,结合对各区的调研座谈、 剖析典型案例情况,查找问题深层次原因,为寻求从体制机制上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措施办法,构建科学有效、安全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一、 当前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认真梳理、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武汉市区级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预算、税收管理不规范,资金统筹使用效益较低一是预算执行不严。

 年度预算追加幅度较大、次数频繁,有的区属部门将多年以来的非税收入账外存放,未缴入国库。

 二是预备费设置和使用不规范。预备费金额过大、项目过多、超范围使用,有的区大部分充作行政部门开支追加,用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较少。

 三是自行对企业返还相关税费。

 为招商引资,承诺对企业税收先征后返问题较多,有的区自行退还城市配套设施费,有的区对本辖区某企业返还已上交的区级所得税收。

 四是巨额负债与大量资金沉淀并存。

 某区 2013 年底国有融资平台债务余额达 100 多亿元,而同期单位银行存款就有 20 亿多,沉淀资金没能发挥效益却同时要承担大量贷款利息。(二)政府采购、资金及财政专户管理不严一是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

 少数区对应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支出,未经采购程序或规避法定采购方式采购,政府采购管理漏洞较多。

 有的单位年公务印刷和购买办公设备数十万元,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二是违规出借大额财政资金。

 有的区违规将财政资金借给企业,数额相当巨大;有的区私借公款,部分资金无法收回。

 三是违规转移、挪用财政资金。

 某区一国企负责人擅自用区政府划拨的资金违规购买理财产品;某单位多次将数百万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下属机构财务负责人个人账户。

 四是挤占专项资金。

 少数区或部门挤占部地方财政监督创新与探索专栏75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8 7门专项经费或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严重。某医院用上级下拨的抗洪抢险资金购买医疗设备;某区交通运输局挤占路网建设专项资金;某区人防办在人防异地建设费用列支单位日常经费,在科技专项经费中列支管理部门工作经费。(三)违规报销,乱收费、乱发津补贴,私设 " 小金库 "一是财务管理薄弱。有的单位存在大额报销无凭证费用; 有的单位用外单位账户开支本单位相关费用;有的单位运用两套财务系统进行账务核算。

 二是违规乱收费。

 某区直单位下属 3 家单位违规乱收费、乱发补贴,金额巨大;某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违规收取外来单位车辆停车费数十万元。

 三是滥发津补贴。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滥发津贴补贴问题明显遏制,但并未杜绝,甚至更加隐蔽。如某区机关虚开发票套取现金数十万元,发放节日福利和慰问金;某区经管站安排会计以“春节值班补助”、“五一补助”、“中秋国庆补助”、“下乡补助”等名义造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合计数万余元。

 四是违规设立小金库。

 某区直单位下属一公司每年有大量的款项存入小金库,用于不能正常报销的支出; 某区一单位通过违规收取房租、企业赞助费、票据套现等方式,设立“小金库”达数百万元。(四)虚列项目骗取或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武汉市检察院近年查办涉案金额超过 100 万元的案子中, 近 70% 与骗取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有关,且各区均有类似问题。

 一是骗取征地拆迁补偿款。

 某区在商务区征地拆迁中,工作人员与拆迁户、不法社会人员相互勾结,骗取国家巨额拆迁补偿款;某区一街道负责人滥用职权,为私营老板的违法建设出具虚假证明,获取政府拆迁补偿款上千万元。

 二是骗取财政专项资金。某区一企业用虚假项目骗取国家财政资金数百万元; 某区一企业将国家扶助资金转入个人账户。

 三是骗取惠农资金。

 近年来贪污骗取涉农惠农资金案件在新城区频发,其中有的区查办的村干部贪污侵占国家惠农资金案件占案件总数的 49.8% ,有的区纪 委 受 理 的 信 访 举 报 中 涉 及 反 映 村 干 部 件 次 占51.2% ,某区近年受到党纪处分的人员中,村主职干部占 84.3% ,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突出。二、原因分析财政资金领域问题之所以能够发生,甚至屡禁不止,有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法纪意识不强及认识误区等因素,也有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等深层次原因。需在逐个逐案剖析的基础上,查找问题根源。(一)法纪意识观念淡薄思想决定行为,思想认识不足,必然产生行为偏差。

 从检查情况来看,很多违纪违规都是相关公职人员、被服务对象法纪观念淡薄造成的。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工作中遇到法律法规红线,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不够。

 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及时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日常工作受惯性思维影响, 使触碰法律法规界限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认识存在误区。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相关措施办法, 但有些与现行法规制度相矛盾,在如何处理上,有的认识不足,将依法行政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 以支持企业和本地经济发展为由,突破法律法规规定。

 三是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够。

 有的单位对重要事项不上会研究, 由个别领导签字决定。有的集体研究流于形式, 班子成员虽有不同看法,但从维护主要领导威信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角度考虑较多,对提出不同意见有所顾虑。(二)财经制度执行不严有些事项, 国务院及省市文件均有明确规定,但未严格执行,形成违纪违规。一是税收征管执行不严。2000 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下发《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的通知》(国发〔 2000 〕 2 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 加强依法治税工作的通知》(财税〔 2009 〕1 号)等规定,对地方越权减免税、先征后返、列收列支以及与企业税收挂钩的各项奖励、 补贴等明令禁止,但部分区为了吸引投资、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上违规操作。

 二是政府采购执行不严。

 《政府采购法》 及相关配套办法对政府采购的范围、标的限额及相应的采购形式均有严格规定,但有的执行不严,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是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少数区存在预算追加、调整手续不全,次数频繁等现象,预算约束的刚性不强;有的区属部门将巨额非税收入未纳入国库管理,隐瞒预算收入。

 四是财经纪律执行不严。

 根据《公务员法》及 2007 年《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通知》,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实行统一的津贴补贴标准,发放标准按省正地方财政监督创新与探索专栏7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8 7式批准的方案执行, 不准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外自行新设津贴、补贴、奖金、福利,不准以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

 近几年来, 全市开展了多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违规设立和使用“小金库”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和整改, 但仍有少数单位顶风违纪,采取虚列支出、挤占专项资金、截留应上缴收入或将预算内资金转出其他账户等方式,滥发津补贴、奖金,违规设立 “小金库”,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三)日常监管出现缺位有些事项,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或监督力量不足,造成资金使用和管理出现问题。一是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这在征地拆迁面积及补偿审核中问题突出,由于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未及时跟上,对相关重点岗位人员和重点部位监管不力, 一些基层拆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少数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二是监督措施不到位。一些采取无偿补助方式的涉企、涉农项目资金,由于监管措施未完全到位,给不法分子弄虚作假,或报大建小,骗取财政资金以有机可乘。另外,前几年由于相关专项资金管理较分散,在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钻政策空子,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重复补助等问题。三是部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

 一些民政、“三农”以家庭人口、收入或种粮(田)为计算依据的惠农补贴、救济救助资金,由于基层监管力量不足, 存在资金被套取、 冒领等问题。如在民政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核定和发放方面,因农村贫困家庭收入、就业、财产、健康状况等信息,难以从相关渠道提取,只能依靠村干部评估上报,少数村干部利用权力,搞优亲厚友。

 在相关惠农补贴方面,部分乡镇对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林地、湖泊等相关基础资料掌握不全,对村级上报的数据真伪难辨,给村社干部报大拨小,截留、侵吞惠农补贴资金以有机可乘。(四)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是巨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国库、 财政专户沉淀资金并存问题。其原因:一是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强,其使用有明确规定,一些暂时结存的财政专项,在没有明确依据的情况下,财政部门一般难以调度。二是受融资环境的影响,有些区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对提款条件、时限有限制,为避免丧失融资机会,不得不提前或大额提款,导致资金出现暂时沉淀。三是从改革的角度看, 由于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政府财务报表体系, 政府资产负债及沉淀资金统筹使用尚处于探索改革阶段,需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进行。(五)部分制度建设滞后有些事项,由于形势不断变化和发展,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尚未跟上,形成制度建设滞后,需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主要有:一是预备费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预算法》对预备费的安排和动用规定比较原则,其具体使用范围、 程序未有具体规定, 少数区预备费安排金额过大,使用过程中由个别领导签字决定等不规范做法,有待于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

 二是出借财政资金制度建设滞后。新《预算法》及财政部、省关于加强财政资金出借管理相关文件出台前, 有关财政资金出借管理规定不多,特别是对资金的暂付对象、暂付用途、办理程序、办理权限、结算期限、审批责任及风险防控措施等无具体细致的规定, 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资金出借问题难以堵塞。

 三是资金支付管理有待完善。

 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 国库授权支付的范围将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单位容易出现以授权支付形式挤占、挪用、转移资金,乱发津贴补贴和奖金,甚至违规设立“小金库”等问题。

 应在放开授权支付范围的同时,同步完善相关配套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三、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措施建议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保证资金安全规范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在管理、制度、改革、监督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全面扎紧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篱笆,构建长效机制。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 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教育强基,建立全域常态的警示防微机制1 、大力学习宣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法、知法是守法、护法的基础和前提,很多违纪违法行为之所以发生,不懂法是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宣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不仅仅是财政部门一家的事,也不仅仅只是财政财务战线干部的事情, 而要把学习宣传财经法律法规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 在广大政府公职人员中深入学习宣传经济法、预算法、会计法、税法、党纪党规等知识,着力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培养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的良好风气。2 、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治理的行政主体和施政骨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护法,切实敬畏法律,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地方财政监督创新与探索专栏77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8 7治观念,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3 、加强警示教育。

 在弘扬正面典型的同时,切实加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特别是失职渎职等违法案例以及违反财经纪律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广大干部在财经活动中,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牢牢守住法律底线。(二)制度固本,构筑规范完善的法规约束机制1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从源头堵住预算追加过多、过大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取消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要求区级财政配套规定。

 二是严格执行 《预算法》,凡涉及增加支出的,应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草案中作出相应安排,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

 三是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事业发展规...

篇五: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问题的实证研究

 【摘要】

 自 2009 年底开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 10%的县展开, 了 解和探讨试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安徽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 文章阐述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问题, 文章指出试点顺利开展并取得了 一定成效, 但是还存在养老金水平偏低、 农民参保率较低、 经办力量较弱、 缺乏有效制度衔接机制等问题。

 接着提出了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经办能力、 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和农民缴费能力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建设; 经办能力

 一、

 研究问题与资料来源 (一)

 研究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加之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流迁, 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农民面临严峻的养老风险。

 “在风险社会中, 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强有力的力量, 我们考虑问题, 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风险角度对我们今天的抉择进行反思。

 ” []正是基于风险与反思的视角, 党和政府逐步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方针政策, 尤为重要的是, 国务院 2009 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 自 2009 年年底开始, 农民缴费为主、 集体经济予以补助、 国家给予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 10%的试点县展开, 目标是在 2020 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试点的主要目的就是了对制度设计、 经办能力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

 那么,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的试点工作进展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回答这些问题无疑将有利于新农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资料来源 为了解新农保实施情况, 笔者选择了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之一的安徽省作为调查地点, 按照多层分段抽样的方法, 在安徽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 12 个全国试点县中, 据经济发展程度选择了马鞍山市的当涂县、 宣城市的广德县、 合肥市的肥东县和界首市(县级市)

 等 4 个县(市)

 , 随机抽取了约 30%的乡 镇, 每个乡 镇又随机抽取了若干行政村, 在 2010 年 7 月 5 日到 20 日期间, 受过专门培训的访谈员集中实施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和回收问卷 831 份, 其中有效问卷 814 份, 有效回收率达 97. 95%。

 样本覆盖 4 个县市、 16 个乡 镇、 33 个行政村。

 深度访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共达 13 人次。

 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中获得的一手资料是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

 二、 安徽新农保试点问题分析 新农保试点工作得到安徽省委、 省政府的重视, 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试点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 同时也得到财政、 民政、 审计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在 2009 年成立了由省长牵头的新农保工作领导组, 并定期召开会议、 部署工作, 各试点县市也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

 试点县和乡 镇成立或完善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配给编制和非编制的专门管理人员,村里配有协办员协助乡 镇对养老保险的基础信息登记、 缴费记录等具体事务。

 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新农保试点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建立了规章制度和经办规程, 让新农保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逐步建立了经办机构使新农保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三是基本完成了基础信息登录工作。

 四是老百姓对新农保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是大部分符合条件的老

 人领取到了养老金, 到 5 月底, 全省有 837946 为农村老人领取了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 使农民具备了一定的养老保障能力, 改善了老年农民的家庭地位。

 六是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最后, 通过新农保政策, 老百姓对政府更加信任。

 诚然, 处于试点初期的新农保政策正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 问题与不足在所难免,这是由一项社会政策的“生命周期” 规律决定的。

 但是为顺利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 我们有必要审视试点中存在的不足。

 (一)

 养老金水平偏低 尽管新农保坚持“保基本、 广覆盖、 有弹性、 可持续” 的基本原则, 从农村实际出发, 低水平起步, 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但是本次调查发现, 享受新农保的月平均水平为 60. 4 元。

 迈克尔· 希尔所言,在考察政策产生影响时,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政策接受者的感受[], 事实上享受养老金的老人有 71. 1%的老人认为养老金不够生活, 有 1/4 的老人认为差不多够生活, 另有 3. 1%的老人认为足够生活。

 认为足够生活和差不多够生活的老人主要是有劳动能力和其他收入者, 粮食和蔬菜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劳动, 因此即便几十元的月养老金也觉得足够生活。

 目前已经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多是享受基础养老金, 水平低还可以理解, 毕竟新农保政策刚实施, 他们没有个人账户积累。

 而那些缴费的农民将来领取养老金又是否够基本生活呢? 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参保农民可以在 100 元到 500 元 5 个档次选择参保缴费, 有的地方甚至可以选择 800 元或 2000 元等更高档次参保, 但是事实上超过 2/3 的参保农民选择最低缴费档次 100 元。

 以广德县为例来计算, 按照 100 元缴费档次来算, 距离领取养老金年限不足 15 年补缴或正常缴费满 15年以后,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目前银行复利计算, 加上基础养老金部分, 总共可

 获得 73. 1-76. 03 元的月养老金, 如果按照广德县的最高档次 600 元来算, 不同年龄的农民缴费(或补缴)

 满 15 年的总共可获得 127-131. 06 元。

 而且这个金额到 15 年以后的购买力将比现在更低。

 这样看来, 养老保险水平很低, 参保农民难以单靠社会养老保险金而安度晚年。

 确切地讲, 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是一种生活补贴, 而非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缴费水平低和社会化筹资机制不完善。如前所述, 农民参保缴费时有 2/3 的选择最低缴费档次 100 元投保。缴费少直接影响了将来的养老金水平。

 新农保试点中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方面, 尽管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 社会公益组织、 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

 但据调研了解, 目前安徽省的新农保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参保农民, 农村集体补助空缺; 社会公益组织目前也没有提供任何资助。

 二是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领域的补充作用没有体现, 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看, 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农民仅占 4. 6%。

 (二)

 农民参保率比较低 根据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来看, 到2010 年 5 月 31 日, 安徽省全省试点县的平均参保率刚刚超过 50%, 其中最低的仅为 20. 1%。

 具体情况见表 1。

 尽管我们知道, 2010 年的缴费时限一直到 2010年 12 月份, 但是经过半年时间, 其间有一个春节正好是农村人口比较集中在农村的时间, 因此目前的参保率较低。

 表 1

 新农保试点地参保缴费情况统计表

 调研的试点县

 16-59 岁总人数 (人)

  累计参保人数 (人)

  参保率 (%)

  累计保费收入 (万元)

 D 县

 89361

 379233

 237129

 62. 53

  F 县

 625914

 327466

 52. 32

 5824. 64

  G 县

  74500

 288354

 109956

 38. 13

  J 县

 82176

 404935

 183030

 45. 20

  小计

 1592135

 845975

 51. 9

 31590. 39

  全省合计

 4134737

 2204954

 50. 56

 89314. 8

  注:

 资料来源于安徽省人社厅, 截止日期: 2010 年 6 月 30 日。

 参保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本次调研时间属于试点初期阶段,农民对新农保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参保率会有一定的提高。

 其次, 农民参保年龄的逆向选择性, 当我们将“是否参保” 与“不同年龄段” 交叉分析可见(参见表 2)

 , 参保农民中有 49%的年龄在 45-59 周岁之间, 只有 6. 7%在 29 周岁以下, 30-44 周岁的占参保总数的比例居中。

 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参保的选择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0)

 。

 这说明农民具有参保的选择性倾向, 处于低年龄段的农民, 参保的可能性更小, 反之则大。农民的这种参保年龄逆向选择对于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对于养老金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 农民的传统意识还比较浓厚也影响了参保积极性,本次调查的“将来可依靠的养老方式” 的多项选择中, 有近 31. 1%的被访者仍然选择依靠“子女养老” ,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此外, 政策宣传不到位也是影响参保率的主要原因。

 表 2 是否参加新农保* 年龄段交叉表

 年龄段

 合计

  16-29 周岁

 30-44 周岁

 45-59 周岁

  是否参加新农保

 是

 24

  159

 176

 359

  有效行 N%

 6. 7%

 44. 3%

 49. 0%

 100. 0%

  否

 44

 92

 51

 187

  有效行 N%

 23. 5%

 49. 2%

 27. 3%

 100. 0%

  合计

 68

 251

  227

 546

  注:

 Pearson 卡方值为 42. 649, 渐进 Sig.

 (双侧) = . 000 (三)

 新农保经办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调研发现, 目前的新农保试点经办环节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经办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未完全到位。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但是这期间由于管理体制改革、 机构调整等问题而导致经办力量薄弱的现状。

 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后, 尽管相关管理部门非常重视, 但是在试点开展半年之际, 我们开展的实地调查反映, 有些乡 镇没有设立专门的新农保经办机构或者人员配备没有到位, 尤其是懂经办业务和技能的人员缺乏, 影响了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

 第二, 政策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情况。

 宣传工作在试点初期作为政治任务开展了一些, 向农民讲解政策, 发放宣传单等。

 但这项工作一般难以持续下去, 试点工作开始一段时间之后宣传就放松了, 因此宣传效果不佳。

 有的地方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以致于一些农民根本不了解政策。

 调研发现对政策比较了解受访者只占 13. 2%, 自认为“不太了解” 和“不了解” 的超过 2/3。

 对政策不了 解的直接后果导致农民不参保或者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 其实根据邓大松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民目前具有缴费能力[]。

 一些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产生了误解, 如部分年轻农民认为, 只有到了老年或者 45 岁以后才需要参加养老保险。

 这不仅影响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开展, 也直接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与宣传不到位不同的一类问题是夸大宣传。

 据了解, 老农保在实施时有些地方为了实现下达的参保率指标, 出现夸大政策效果宣传的情况, 即对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过高估计, 误导参保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产生过高期望。

 一旦农民领取养老金时, 却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年宣传的结果甚为悬殊, 从而出现不满情绪。

 在新农保的宣传中, 也有个别地方出现夸大宣传的情况, 比如“农民养老, 首先农保”的宣传容易误导农民认为, 只要有新农保就可解决养老问题; “缴费不多, 收益不少” 的宣传也会提高人们对缴费“收益” 的过高期望, “农村社保缴费少, 惠及农民政策好” 的宣传也会造成误导农民少缴费的后果。

 第三, 试点实施中出现“捆绑式” 的不当做法。

 本次调研时有农民反映, 如果不参加新农保, 家中就不能参加或享有其他保障待遇, 如合作医疗待遇、 社会救助甚至各项农业补贴。

 这种“捆绑式” 做法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

 父母替子女缴纳养老保险费, 老人这样解释:

 如果给子女每年缴纳最低的参保费用 100元来算, 每年他们就会享有基础养老金 660 元, 即便减掉代子女缴纳的保费 100元, 自己还能剩下 550 元, 而且也不影响家中下一年享有其他保障项目。

 (四)

 缺乏有效的制度衔接机制 在调研中发现,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制度衔接问题, 表现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 新老农保制度衔接问题, 如享受养老金年龄不一问题, 马鞍山在 2007 年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保, 当时承诺女性农村户口年满 55 周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但是 2009 年全国新农保试点方案中规定, 男女都必须达到 60 周岁才能领取养老金。

 这对那些参加老农保的女性村民影响很大。

 有些人不理解, 觉得政策一天一个样, 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保的实施。制度衔接存在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是, 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农村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和统一问题。

 除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外, 目前农村老人还享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保制度、 计划生育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

 其中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主要是一种生活保障制度, 如合肥市参保的失地农民每个月享有 280 元基本生活费, 而计划生育保障的独女户和两女户的老人又享有每月五、六十元的生活补贴等等, 这些保障项目目前是“板块” 结构, 各自封闭运行, 保障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和统一。

 另外, 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有待完善。

 在养...

篇六: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5卷第2期2016年1月经 济 学 (季 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Vol.15 , No.2January , 2016“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张   晔   程令国   刘志彪 ①*摘   要  2009年国家推行的 “新农保”制度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2008 — 2011 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实施时间不长和保障水平较低,新农保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参保老人的养老质量。在养老质量均等化方面,新农保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加剧了不同收入组别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不平等,现有农村老年人之间的养老质量差距也没有显示出缩小的迹象。因此应努力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推动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均等化。关键词   新农保,农村居民,养老质量DOI :

 10.13821 / j.cnki.ceq.2016.01.17一、引    言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老年人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六普”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 2010 年农村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 1 亿。由于中国农村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缺乏稳定的生活保障,老年贫困发生率高出城市3倍以上,目前已经接近10% (王德文和张恺悌, 2005  ②1  ;杨立雄, 2011   ③2  )。加之在城市化、①②③* 张晔,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程令国,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通信作者及地址:程令国,上海市武川路 111 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楼 720 室, 200433 ;电话:( 021 )

 65902879 ; E - mail :

 chenglingguo@gmail.com 。本研究得到美国国立老龄研究院( NIA / NIH )资助项目“中国老龄健康的人口学分析”( 5R01 — AG023627 )、国家自然科 学 基 金 国 际 合 作 重 大 项 目 “健 康 老 龄 发 展 趋 势 和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71110107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与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 13CJY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家庭养老的成本与调整机制研究”( 71003003 ),以及“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资助。本文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作者感谢赵耀辉教授、吴斌珍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校友学术研讨会”上的评论和建议。衷心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文责自负。1王德文、张恺悌,“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中国人口科学》, 2005 年第 1 期,第58 — 40 页。2杨立雄,“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人口学刊》, 2011 年第 4 期,第 12 — 15 页。

 818     经 济 学(季刊)第15卷工业化的冲击下,农村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遭到削弱,导致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不断恶化。许多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生活照料无依靠,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体弱多病,因赡养老人引起的家庭纠纷不断。在多重压力下,近年来中国农村老年人成为自杀风险最高的群体  ①3  ,表明了中国老年人生存状态的严重恶化(刘燕舞, 2013  ②4  ;王武林, 2013   ③5  )。为了保护老年弱势群体,实现农村居民的 “老有所养”,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9 年 9 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 《意见》),规定自2009年起正式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 “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新农保制度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此,政府和学界对新农保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寄予厚望,认为新农保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以及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④6  。新农保能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最终体现在能否改善中国农村老年居民的生存状态上。那么,新农保能否缓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工程,在 “广覆盖”“多缴多得”的制度设计下,新农保主要使哪些群体的农村居民受益?这些问题亟须科学严谨的政策评估给予回答。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对新农保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农保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林本喜和王永礼, 2012  ⑤7  ;吴玉锋, 2011   ⑥8  ;钟涨宝和李飞, 2012   ⑦9  );二是集中于对新农保制度的介绍( Giles et   al . , 2010 ; Shen and Williamson , 2010 ),或是新农保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崔红志, 2012  ⑧10  ;李冬妍, 2011   ⑨11  )。而对新农保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3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在全球一直位居前列,其中 75 岁以上人口自杀率为 70.7 人/ 10 万,分别是日本、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的2.5倍、2.7倍、 4.2倍和5.2倍。而农村老年人口的自杀率又往往高出城镇2 — 3倍。且随着人口年龄的上升,农村老年人自杀率也迅速上升, 2010年60 — 65岁农村老年人自杀率仅18人/ 10万,60 — 65岁则上升为27人/ 10万,而8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达192人/ 10万。数据来自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年。4刘燕舞,“农村老年人自杀及其危机干预( 1980 — 2009 )”,《南方人口》,2013年第2期,第57 —64页。5王武林,“中国老年人口自杀问题研究”,《人口与发展》, 2013 年第 19 卷第 1 期,第 83 — 89 页。6 200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 2009 〕32 号)。7林本喜、王永礼,“农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和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财贸经济》,2012 年第 7 期,第 29 — 38 页。8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实证分析———以村域社会资本为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11 年第 10 期,第 62 — 68 页。9钟涨宝、李飞,“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社会学研究》, 2012年第3期,第139 — 156页。10 崔红志,“对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研究参考》,2012 年第 45 期,第3 — 11 页。11 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南京大学学报》,2011 年第 1 期,第 30 — 39 页。

 第2期 张   晔等:“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 819   的实施效果,尤其是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更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和政策评估,从而难以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和干预提供依据。为此,本文使用最新的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 2008 —2011 年两期数据,全面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影响。本文其余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农保的制度背景,并简要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实证方法、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第四部分对我们所用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讨论了新农保对死亡率以及死亡老人生前养老质量的影响,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样本损耗、反事实等稳健性检验;最后部分总结全文并讨论政策含义。二、制度背景与相关文献回顾(一)新农保的制度背景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20世纪末各地曾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过去的 “老农保”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储蓄的模式。政府财政的缺位导致农民参保率极低,无法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为此,新农保在坚持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下,对制度设计尤其是在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方式上作了较大的改进。  ①12 中央政府规定,年满 16 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为了鼓励农村居民参保缴费,新农保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参保居民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  ②13  。各级政府则从两方面对新农保进行补贴:( 1 )养老金领取环节 “出口补”。地方政府按55元/人/月的标准,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支付基础养老金  ③14  ,也可根据当地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并适当增发长期缴费人的基础养老金。(2 )缴费环节 “进口补”。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个人账户给予每年至少30元的补贴,并对高档次缴费的参保人进行奖励。相应在养老金支付结构上,参保居民的养老金账户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

 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只要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都将自动获得每人每月最低 55 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 16 — 59 周岁缴纳养老费的农村居民,达到60岁退休年龄后,除了领取基础养老金外还可领取个人账户的养①②③12  2009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 〕32号)。13 中央政府确定缴费标准为每年 100 元、200 元、 300 元、 400 元和 500 元 5 个档次(地方政府可增设缴费档次)。14 中央政府按此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 50% 补助。

 820     经 济 学(季刊)第15卷老金,参保人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①15  。为了防止各地方政府违反农民意愿进行粗暴政治动员,中央规定了农民加入新农保应遵循 “自愿”原则。然而这样有可能造成新农保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参保率,中央同时规定了基础养老金领取的 “捆绑政策”,即满 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无须缴费,即可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这是农村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条件。然而与很多改革试点一样,中央只确定基本原则和政策,同时也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政策与标准,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由于地区财力不同,各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的补贴规模具有明显差异。一般而言,东部地区的基础养老金要比中西部地区高。  ②16  在多缴多得的政策上,大部分省市规定对按照最低档次100元缴费的参保者每年补贴30元,之后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 5 元补贴,但有些省份则更高一些。  ③17  各省市一般只规定本省的最低补贴标准,而具体补贴额则由区县政府根据财力决定。另外,一般省市都允许参保者补缴养老费,但补缴部分是否也享受补贴,各省份做法并不一致。  ④18 而其他比如 60 岁以上老年人能否补缴养老金、是否有高龄补助以及 “长缴多得”等方面的规定,各地区也均有差异。  ⑤19 为了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的同时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使得新农保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各地方政府确定的养老金标准一般都不高。尽管如此,新农保仍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发展非常迅速。自2009年新农保在各地区试点以来,当年参保人数仅为 7 277.3 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0.2% ; 2010 年参保人数升至 10 276.8 万,相应比例提高到 15.5% ; 2011 年参保人数迅猛增长为32 643.5万,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更飙升至49.7% 。  ⑥20 2012年年底,中央政府决定新农保制度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提前全面实施,①②③④⑤⑥15 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为个人缴费累计加上地方政府的补贴累计,后者包括地方政府给予个人缴费 30元/年/人的补贴,以及对参保人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补贴累计额。计发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按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71.5 岁计算, 60 岁后平均还有 11.5 年时间需要领取养老金,折算成月份即为 139 个月。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系数相同。16 如北京市在新农保试点时基础养老金标准就达每人每月280元,2011年进一步增加到310元;上海市2010 年每人每月 300 元, 2013 年上调到 340 元;而山西省的基础养老金仅每人每月 55 元, 2013 年也只提高到每人每月 65 元。17 吉林、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山西、湖南、青海等省份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 5 元补贴;宁夏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 10 元补贴,海南增加 5 — 20 元;上海的缴费标准和补助标准均较高, 2010 年缴费标准设为每年 500 元、 700 元、 900 元、 1100 元、 1300 元,相应补贴为每年 200 元、 250 元、 300 元、 350 元、400 元。18 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允许参保者补缴养老金,但对补缴部分不予补贴;而四川、福建、黑龙江等省份规定在一定期限内补缴的养老金也按标准给予补贴。19 天津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月 150 元,缴费超过 15 年的,每增加 1 年每月增发 4 元基础养老金;安徽月基础养老金为 55 元,缴费超过 15 年的,养老金增加 1% ,最高不超过 10% ;重庆月基础养老金 80 元,独生子女父母或70岁以上老人每月增发10元养老金;陕西月基础养老金55元, 70岁以上老年人增发10元,80岁以上增发20元。此外,许多地区(如重庆、山东威海等地)也允许60岁以上老年人一次性补缴个人账户养老金,且享受政府补贴(补贴从一次性缴费中予以抵扣)。20 相关数据根据 2010 —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第2期 张   晔等:“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 821   当年参保人数达到4.6亿,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①21  。新农保目前已经成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新农保参保人数及其占农村人口的比例        (b )新农保领取人数及其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图 1  新农保参保人数与领取人数及其占农村人口的比例( 2009 — 2012 )资料来源:根据 2010 — 2012 年 《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 2012 年农村人口数据来自于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文献回顾尽管新农保的实施时间不长,但是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养老金对养老质量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封进, 2005  ②22  ;刘宏等, 2011   ③23  )。现有文献对养老质量的分析主要是围绕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而展开的,内容十分丰富。

 George and Bearon (1980 )提出老年生活质量应包括四个方面:健康和功能状态、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满意度和自我尊重。在此基础上, Lawton(1971 )发展出著名的老年生活质量体系模型,即包括老年人的行为和社会技能、主观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以及外部客观环境等四部分。国内学者则常使用中华医学会的老年生活质量指标,包括健康状况、经济收入、营养...

篇七: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由 qiying2002 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 施意见

  冀政〔2009〕180 号 2009 年 11 月 13 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 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 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 现就开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 见 一、 基本原则 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 续”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低水平起步 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 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个人家庭 、集体、政府 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村居民自愿相 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省政府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制度框架 制定实施意见市和试点县市、区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参保农 村居民实行属地管理。鼓励未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的地区按照本实施 意见自筹资金开展新农保工作。

 二、 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 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 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 年下半年启动试点第一批试点为全省 10%的县市、区 以后

  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扩大试点2020 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 全覆盖。

 三、基本制度框架 一参保范围。

 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二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

 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缴费标准设为每年 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 5 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 整缴费档次。

 2 给予补助补 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 会公益组织、 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有能力的乡村企业对其务 工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应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试点县市、区制 定。

 3 保人支付新农保基 础养老金。省鼓励中青年农村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对缴费超过 一定年限且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适当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

  省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 30 元。

 对农村 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实行特殊补贴政策。

 农村重度残疾人参保 缴费的 由政府为其每年代缴 81 元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的认定 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政府对参保人缴费补贴和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所需资 金由省、市、县市、区按 1∶1∶1 的比例分担。

 省财政直管县 市 由省、 县 市 按 1∶1 的比例分担。

 非省财政直管县 市 改为省财政直管县市后按省财政直管县市的政策执行。

 试点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对参保人缴费 的补贴标准和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也可按国家和省 有关政策适当提高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的标准所需资金由 试点县市、区自行解决。

 三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 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 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 账户储存额的利息目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参考中国人民银 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 按年度定期公布计息 标准由各试点县市、区农保经办机构统一计息。

 四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由 中央财政全额补助。试点县市、区对缴费年限超过 15 年的参保 人可适当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由试

 点县市、区政府支 出。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的具体标准在试点期间暂由试点县市、

 区政府确定省政府将根据试点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 储存额除以 139 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 相同 。参保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 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五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 的老年人 可以按月领取新农保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 件的子女应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 15 年的应按年缴费 也允 许补缴 累计缴费不超过 15 年 距领取年龄超过 15 年的 应按年 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 15 年。

 六待遇调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我省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全 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四、基金管理和监督 一基金管理。

  我省实行与全国统一的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新农保基金纳 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 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 点扩大和推开适时实行省级管理。新农保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 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

 二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 责 制定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 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 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 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 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县市、区每年在 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人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 监督。

 五、相关制度衔接 一 原来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老农保的地区要在妥善处理老农保基金债权问题的基 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 60 周岁 且已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 保、未满 60 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 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

  定条件时享受新农保待遇距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 15 年的也允许 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 15 年。

 二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办 法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之前 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 年满 60 周岁后在享受被 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享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 社会优抚等政策制度的人群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时 按照只能叠加、不许冲销的原则继续享受原待遇。

 三 在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 发〔2009〕32 号出台前已自行开展试点的县 市、 区  按照国 发 〔2009〕 32 号文件的基本框架和本实施意见进行规范做到制度 并轨、标准统一缴费水平、待遇水平相衔接。

 六、经办管理服务 试点县市、区经办机构要按照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经办规程》 认真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个人账户建 账与管理、待遇核定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 析等工作并对乡 镇 、村经办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按照 《社 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 建立参保档案认真纪录农村 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并长期妥善保管。

 在使用国家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发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 全省统一开发新

  农保经办应用软件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金保工程”  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保费和查询 本人信息。

 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农村社 会服务资源在现有社保经办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基 础上充实农保经办人员运用现代服务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提高工作

 效率 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

 省和各市要加强对试点县 市、 区

 新农保工作的指导加强经办基础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统计分析和基金稽核、人员培训及政策宣传等工作。

 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和有关经费支出标准合理安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 金中开支。

 七、确定试点的原则和程序 确定新农保试点的主要原则是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试点工 作 将新农保制度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制定新农保试点具体办法能够落实试点 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 并列入财政预算 农村基层组织健全 组织发 动能力较强多数农民具有缴费能力参保积极性高农保工作基础 较好具有相应的经办能力已理顺农保管理体制并完成老农保基 金审计整改工作解决好老农保基金债务问题。已自筹资金开展新农 保工作的优先安排试点。

  申请试点的县 市、 区 政府将试点申报材料报送市政府 在各 市推荐试点县 市、 区的基础上由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 定试点县市、区名单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各市政府要制定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审核备案。试点县市、区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经市政 府审核同意后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八、组织领导 一成立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省新农保试点工 作的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 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 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各市和试点县 市、 区 要成 立相应机构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加强协调配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新农保试点工作 的主管部门 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部署、实施、督 促、检查各地新农保试点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 补贴政策落实新农保补贴资金保障试点县 市、区 的工作经费 加强对基金的管理监督 公安部门负责农业户籍人口的认定 并配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参保人生存状况调查残联负责重度残疾人情 况调查并配合做好其享受政府补贴资格审核组织、宣传、编办、 农办、发展改革、民政、国土资源、农业、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要按 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 调等工作。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 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按照国务院 《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

  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 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 村居民积极参保。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 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本 TXT 由“文库宝”下载:http://www.mozhua.net/wenkubao

篇八: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09 年第四期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 年第四期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成果材料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成果材料 项目编号:例如 2009YWF4-09 项目编号:例如 2009YWF4-09

  河南省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河南省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08 年 10 月 2008 年 10 月

 项 目 成 员 项 目 成 员

  项目主持人::程广燕 助研 项目参加人::周建华 博士

 矫

 健 博士

 目

 录 一、襄城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一、襄城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1 二、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二、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2 (一)襄城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受制于地方财力........................................2 (二)农村养老保障情况........................................................................................3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6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8 三、新形势下襄城县农业和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三、新形势下襄城县农业和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9 (一)

 基本养老保障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最迫切的保障需求............................................................................................................................9 (二)提高补偿水平、降低药品价格是农村居民提高医疗保障的集中要求..12 (三)提高低保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是继续推进低保工作的重点......................13 (四)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是解决大多外出转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首选..................................................................................................................................14 四、若干政策建议四、若干政策建议 .....................................................................................................16 (一)中央财政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粮食主产区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17 (二)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并不断提高财政补贴力度..................................17 (三)高度重视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并建立有效监管机制..................18 (四)完善新农合制度,增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程度..................................19 (五)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健全农村救助工作服务机构..................................19

 河南省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2009 年 12 月 14 日-18 日, 为了解粮食主产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农户基本保障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一行 4 人到河南省襄城县进行了实地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与襄城县有关领导及人事劳动局、农业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在襄城县选了三个乡(镇)、每个乡(镇)选 2 个村、每个村选 30 为农户,围绕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农户需求调研,共完成 180 份农户问卷,其中有效问卷 177 份。现将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情况汇报如下。

 一、襄城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一、襄城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 隶属河南省许昌市, 全县辖 6 镇 10 乡 43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 897 平方公里,耕地 82.5 万亩。2008 年,全县总人口 81.6 万人,其中常驻人口 67.5 万人,城镇、乡村常驻人口分别为 19.9 万人、47.5 万人,城镇化率为 29.5%,分别比全省、全国低 6.5 个、16.2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445 元, 分别高出全省、全国 990 元、684 元。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仅有 465.7 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50%、全国平均水平的 10%。全县粮食总产量52.8 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 647 公斤,分别比全省平均、全国平均人均占有量高出 78 公斤、249 公斤。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

 来看,襄城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剖析其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对掌握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村社会保障情况具有重要参考。

 二、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二、襄城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是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为出发点,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三方面构成,其发展目标为建立一个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社会基本保险主要包括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两方面内容,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是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供养、医疗救助等多项针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事业。

 (一)襄城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受制于地方财力 (一)襄城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受制于地方财力 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与地方人口规模、 财政收入能力密切相关。近几年,襄城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各项民生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逐年大幅提高,2008 年增加到 1.2 亿元,与2007 年相比增加 8.9%,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1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7 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比重较为接近。但由于整体财政规模小、人口基数大,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财 2

 政支出金额仅有 147.5 元,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1/3、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 1/2。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相比,尽管襄城县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 但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金额却相差甚远, 襄城县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财政支出金额仅相当于北京的 1.3%、1.1%、4.4%(具体见下图 1)。

 12.80%14.50%13.10%10.70%12.90%7.13%3355.9147.5350.2486.413738.911559.20%2%4%6%8%10%12%14%16% 襄城河南全国北京上海江苏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金额

 单元:元 图 1:襄城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其它地区的比较 (二)农村养老保障情况 (二)农村养老保障情况 1、原有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老农保)

 1、原有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老农保)

 早在 1991 年,民政部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截止到 1997 年 10 月,全国已有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280 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资金 140 多亿元,55 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发放养老金约 1.6 亿元,建立了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近 3 万个,配备专职人员约 4 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被列为中国“九五”计划的一项重点工作。体制改革后,国务院成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 3

 临着以管理部门转换为背景的一系列问题,关于农村社会保险的性质、基金管理形式和经办机构、风险状况等都存在较大争议,最终在2000 年停办了已经试验 9 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以,目前多数农村试点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基本停滞(庹国柱,2002 年)。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 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2009 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 10%的县 (市、 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参保对象为年满 16 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根据中央上述意见,河南省也出台了具体的新农保办法。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缴费标准目前设为一年 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 5 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试点县(市、区)财政按确 4

 定的标准给予补助。省、省辖市两级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省财政每人每年补贴 20 元,省辖市财政每人每年补贴不低于 10 元。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试点县(市、区)确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 5 元。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加发部分的资金由试点县(市、区)支付。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项新农保制度也明确规定了与老农保的衔接问题,在新农保试点地方,凡已参加了老农保、 年满 60 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 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3、襄城县农村养老保障情况 3、襄城县农村养老保障情况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襄城县既没有参加上个世纪 90 年代老农保试点,也没有被列入当前的新农保试点范围,全县没有一家专门经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机构。在所走访的 170 余位农村居民中,90%以上不了解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家庭和土地仍是襄城县农村居民最主要的养老保障。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弥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空白, 人事与劳动局呈多次派人下乡宣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好处,并鼓励农村居民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9 5

 年年缴费标准为 2400 元,缴费期限为当年的 7 月 1 日到次年的 6 月30 日,缴费方式也非常灵活,月交、季交、年交都可以,农村居民只需凭户口本或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参保手续,连续缴费 15 年以上者可以享受和城镇职工一样的退休待遇。

 由于目前在襄城县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养老保障意识的增强, 近期到人事与劳动局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有所增多,但 80%为农村中的个体工商户,纯农民仅占20%。据初步统计,2008-2009 年度,约新增 400 个农村纯居民购买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 新增 700 个农村个体户参加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两者合计占农村居民总数的 1.6%。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 1、制度实施情况 1、制度实施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社会各界人士捐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救济制度。2006 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当年参合率达到86.2%,2007-2009 年参合率均稳定在 90%以上。2008 年补助参合农民 36.17 万人次,累计补助合作医疗基金 5704 万元。为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襄城县先后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定点就诊、转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了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

 对医疗基金使用实行了县、 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对住院报销费用 300 以上的在全县范围公开; 6

 对住院报销费用 3000 以下的在全乡镇公开。

 2、筹资标准与补助比例 2、筹资标准与补助比例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 实行住院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基本形式为县办县管,全县统筹。2009 年襄城县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为: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缴纳 20 元,中央财政对每个参合人员资助 40 元,省、市、县财政对每个参合人员共资助 40 元,人均筹资总额 100 元。

 各乡镇合管办对辖区内参合人员注册登记表、 现金、收聚进行核对,以户为单位,按家庭人数和确定的年人均账户资金标准,计算家庭账户资金总额,填写《合作医疗就诊证》,实行“一户一证”制。合作医疗资金每人 20 元,计入家庭账户,用于门诊小额医疗费用的支付;年人均 80 元纳入住院(大额)统筹资金,由县合管办统筹管理,用于乡级以上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家庭账户资金用于在全县任何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小额医疗费用支付,由各户自主使用。

 襄城县乡、 县、 市级定点机构住院补助起付线分别为 100 元、 300元、500 元,报销比例为 65%、50%、40%,市级以上医院起付线为 800元, 报销比例 40%。

 住院补助金额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 30000 元。外出务工或到外地出差因病急诊在非盈利性机构住院的...

篇九: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6 8监督实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课题组【摘 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民生领域的重大命题,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研究城乡居保政策意义尤为凸显。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之际, 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对城乡居保在安徽省的使用管理开展专题调研, 分析存在问题, 并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

 城乡居保资金 问题 政策建议“老有所养”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和重视的民生问题, 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之所在。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的建立成为我国民生领域的深刻变革之一,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是中部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研究安徽省城乡居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为进一步服务改革发展,做好有关工作的“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篇布局,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于 2015 年 9 至 11 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在安徽省的使用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一、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情况(一)政策实施情况2009 年, 安徽省根据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2011 年在国务院做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决定后,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将两项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

 2012 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安徽省县( 市、区 ) 全面建立。

 2014 年,安徽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制度的决定, 发布了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

 上述政策实施以来,安徽省的城乡居保制度的运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深入人心、广受欢迎的惠民制度:1 、地方高度重视、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自 2012 年起,安徽省政府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纳入其实施的 “三十三项民生工程”,实行目标任务管理、定期考核通报制度。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保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宣传,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养老的民生保障。

 同时,安徽省财政厅、 人社厅等主管部门联合下发了系列文件,分别对基金征缴、地方配套、资金拨付、发放管理、保值增值、绩效评价等内容建章立制, 不断规范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效益。2 、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制度有效运行。

 安徽省各级政府积极探索、 不断总结, 实施系列办法有效推动制度健康发展。

 如:统一要求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对参保人死亡的, 一次性支付最低标准为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 8 个月的丧葬补助金,既起到提高保障水平的作用,也鼓励家属能及时进行参保人死亡申报,减少未及时申报、 死亡冒领造成的基础养老金损失; 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金保工程”建设,打造完成基础服务系统;有的地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 在行政村安装转账电话、验钞机,实现参保居民在家缴纳保费、领取待遇“不出村”;有的地区引进掌纹静脉认证机、指纹认证机,集中开展资格认证,对年老体弱、重度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员实行登门认证—— — 以安徽省为例45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6 8等,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3 、广泛覆盖城乡、提供普惠基础保障。

 截至 2014 年末,安徽省城乡居保参保人数 3336.39 万人,参保率在 98% 以上,将广大城乡居民都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障范围;领取待遇人数875.16 万人,养老金发放率达 100% ,全面覆盖了符合条件的60 岁以上到龄人员; 2014 年全年实际缴费人数 2282.55 万人,续保率为 92.65% 。4 、县级统筹管理、实施差异化弹性补贴。

 安徽省城乡居保基金实行县级统筹管理,按财力水平实施弹性补贴。

 我们选择安徽省全部 16 个市中人口最多县对补助政策进行统计:对个人缴费环节, 15 个县在安徽省政府规定的最低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了补助水平, 1 县采取按比例补助的方式, 14个县采取按缴费档次不同新增 10 元 -180 元不等的补助;对养老金发放环节, 11 个县提高了补助标准。(二)基层对基金的管理情况县级统筹层次下对基金管理包括财政部门进行基金管理、人社部门经办具体业务、金融机构经办资金收支,流程见图 1 。

 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开立收入户、支出户,县(市、区)财政部门开立财政专户。

 乡、镇 ( 开发区 ) 就业与社会保障所委托村 ( 社区 ) 经办单位负责进行宣传城乡保政策和进行缴费认证、到龄认证、死亡认证等 , 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和管理。

 参保人按年将保费缴存至银行账户,金融机构扣缴保费划转至收入户,金融机构按规定每 10天将收入户划转至财政专户。

 发放养老金则由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按月向财政部门申请基金月度用款计划,财政部门按申请将所需基金从财政专户拨入支出户,金融机构采用打卡方式从支出户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县级统筹层次下的管理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好机制。图 1 县级统筹层次下对基金管理的结构示意图二、基金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城乡居保的运行主要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助、基金运营及管理、养老金发放等环节(见图 2 ),我们针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图 2 城乡居保运行示意图(一)缴费结构存在一定失衡一是绝大多数选择最低缴费档次。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中设定个人缴费100-2000 元共计 12 个档次, 安徽省缴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增设了 3000 元的标准。

 根据安徽省 2014 年个人缴费数据,超过 90% 的参保人选择了最低缴费标准 100 元;二是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

 城乡居保的参保范围包括 16-60 周岁的城乡居民, 根据安徽省 2014 年尚在缴费阶段参保人员信息, 16-30岁阶段人数 390.58 万人,占总人数的 18% 。(二)基金可持续性问题不容轻视1 、省级补助标准偏低、县级承担较大压力。

 安徽省政策规定地方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环节补贴标准为按不同档次补贴 30-60 元,其中无论何种档次,省级财政只承担 20 元,其余部分由市、县财政承担,标准自定。

 中部其他省份如河南省、湖南省级财政对 500 元及以上档次补贴 40 元;湖北省级财政对 500 元及以上档次最低补贴 30 元; 对发放养老金环节安徽省级财政没有补助,中部省份中山西省政府增加的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 10 元、江西省基础养老金标准从 70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 80 元,提标所需资金由省、县财政按 7∶3 比例分担。

 安徽省级补助标准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偏低,县(市、区)承担了较大的补助压力。2 、领取待遇人数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增大。安徽省自 2014 年末城乡居民保险领取人数达 875.16 万人,较 2013 年末增加 26.73 万人,增幅 3.2% ; 2013 年末领取人数较 2012 年末增加 37.08 万元,增幅 4.5% 。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信息, 安徽省常住人口中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 605.7 万 , 占总人口数的 10.18% ,已达到国际公认的社会老龄化标准(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 ,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可预见养老金领取人数还将逐年增加,基金发放压力不断增大。监督实务4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6 8监督实务3 、部分县区补助政策水平过高导致补助缺口。

 城乡居保政策在安徽于 2012 年全面推开, 部分地市在经济形势与财政收入较好的情况下出台了较高的补助政策。

 如 A 县财政对缴费环节参保人选择 100 元的给予 30 元补贴, 选择 200 元至 1000 元缴费的按缴费额的 20% 补贴,选择 1500 元的给予240 元补贴,选择 2000 元的给予 280 元补贴,选择 3000 元的给予 320 元补贴; 对发放环节每人每月增加 25 元基础养老金;同时对缴费困难群体实行代缴。

 随着经济下行,县级财政压力增大,形成了资金缺口,后续配套难以到位。4 、生命余数大幅超出养老金发放系数。

 目前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发放系数设置为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 139 个月,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信息, 60 岁组的预期余命为 21.48 年,合计 257 个月,超出制度设计中 139 个月的 84.89% ,即当参保人寿命超过 71.58 岁之后,发放金额将会超出个人账户累计金额。

 由于参保人在 139 个月发放完毕之前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又进一步导致个人账户的不平衡。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平均寿命伴随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延长,如不调整发放系数养老保险基金必将面临收支缺口问题。(三)基金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1 、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一是投资收益率水平与全国社保基金有一定差距。

 2014 年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收益率为 3.90% 。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告, 2014 年该理事会运行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 11.69% ,自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 8.38% 。与全国社保基金相比,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偏低;二是投资模式单一固定为定期存款。

 安徽省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扣除个人账户当年需领取资金后,原则上定期存款所占比重不得低于余额的 90% ;定期存款中,原则上三年以上(含三年期)的中长期存款所占比重不得低于定期存款的 40% 。

 总体来看,基金的投资模式固定为定期存款,一般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提高利率水平,基金投资方式较单一,虽能有效保障资金安全、收益稳定,但也存在收益率不高、使用不灵活的特点。2 、基金管理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补助资金到位不及时。根据安徽省财政厅与人社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每年 1 月 15日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务必将上级预拨资金全部划入财政专户”,抽查发现实际能达到此标准的地区不到一半,有的县对中央补助资金甚至超过一年时间才转入财政专户;二是基金账户管理不够规范。

 如部分县(市、区)人社部门开立了两个城乡居保收入户、支出户,在选择金融机构办理城乡居民保险资金收缴及发放时存在一定的行政干预现象,不符合关于一个统筹地区只能开设一个收入户、一个支出户的规定。

 还有部分县(市、区)存在收入户资金未及时汇缴至财政专户情况;三是业务经办机构与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

 实地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县(市、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与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

 如 B 县的经办机构,每年收取经办银行 10 万元以上的“赞助”费; C 县的经办机构,办公场所、办公桌椅、电脑设备、车辆均由经办银行提供。

 据人社部门反映,以上情况在目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一问题必然导致在选择金融机构时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即资金是否安全、是否方便群众、是否规范管理等因素将不可避免被弱化,能否提供机构运行经费或办公条件可能成为做出选择的主因。

 同时,这还将对未来资金上划、提高统筹层次形成来自基层的较大阻力。三、问题成因分析(一)政府补助未能有效鼓励多缴多得针对最低档次缴费选择高达 90% 以上的问题,通过分析可见收益率主导了参保人的选择偏好。

 首先按安徽省规定的最低补助要求为标准,即年缴费 100 元、缴满 15 年计算,在不考虑物价指数、 时间货币价值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按2014 年全省城乡居保基金综合收益率 3.90% 计算个人账户收益(因主要投资方式为定期投资不考虑复利价值),年收益5.07 元,缴满 15 年个人账户总额为 2026.05 元,按 139 个月的标准月发放 14.58 元,年领取个人账户金额合计 174.91 元,加 上 年 中 央 补 助 基 础 养 老 金 840 元 , 到 龄 每 年 可 领 取1021.64 元。

 按年发放金额 / 年个人缴费计算投资收益比率为10.15 , 而按年缴费 200-3000 元档次计算投资收益比率依次为 5.78 、 4.32 、 3.61 、 3.19 、 2.88 、 2.66 、 2.50 、 2.37 、 2.27 、 1.96 、 1.81 、1.65 ,呈现出缴费档次选择越高、直观收益率越小的趋势。

 缴费 100 元的档次在效益显著最高的情况下,必然成为参保人的首选。为做对比, 选择补助标准最高的 D 县补助标准进行测试, 年缴费 100 元到龄每年可领取 1341.82 元, 按年发放金额 / 年个人缴费计算投资收益比率为 13.42 ,而按年缴费 200-3000 元档次计算投资收益比率最高为 7.45 ,缴费 100 元的档次仍为效益最高的选择。

 直观收益率对比见图 3 :图 3 最高与最低补助标准直观收益率对比图47

 C AIZHENGJIANDU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6 8监督实务(二)保障水平低导致缺乏吸引力城乡居民养老是一种带有普惠福利特质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仅能作为城乡居民养老的一种补充保障。1 、难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2014 年安徽省养老金实际发放的平均值为 708.89 元,月平均值为 59.07 元,与最低工资标准比: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 2015 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 1150 元,两者相差 19.47 倍;与农村居民收支水平相比:根据安徽省 2014 年统计年鉴,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 12467.63 元、年人均支出 7980.76 元,城乡居民养老金仅占个人收入的 5.69% 、个人支出的 8.88% ;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比:

 实地调研所到之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均在 200元以上。

 对比之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金额不高,即使是衣食住行的最低生活费用也无法保障,名为“养老金”却无法真正养老,只能作为“土地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体的补充,对参保对象而言缺乏吸引力。2 、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比明显。

 2015 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

推荐访问:新农保资金管理和使用调研报告 资金管理 调研报告 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