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10篇

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10篇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经济管理社会观察 72017年年111月 第第33卷·65·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10篇,供大家参考。

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10篇

篇一: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管理 社会观察

 7 2017 年 年 1 11 月

 第 第 3 3 卷· 65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李泽林 陕西陕煤蒲白矿业,陕西

 渭南

 715517

  摘要: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拥有百年建局历史的煤炭老局来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是必不可少,要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四个突破;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16(2017)3-0065-01

 近年来,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煤炭市场萎缩,国家“去产能”号角的吹响,为煤企经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蒲白矿业公司作为陕西渭北老局,率先关闭两对矿井,淘汰“落后产能”,主动作为,提出“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筑“台”、谋“势”、超越“三大举措”支撑,坚持以“成长、改变、突破”“三大理念”为引领,全力构建“煤炭主业、电力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积极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作出贡献。但与之俱来,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内部现状的不利制约和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巨大压力,实现振兴发展、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培育“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显得尤为现实和紧迫。

 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意义

 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蒲白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公司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其一,煤炭行业工艺升级快,煤质要求苛刻,而蒲白老区矿井煤质差、销售价格低的情况还没有改变;从企业内部现状看,其一,矿区安全基础还不十分牢固,职工素质不高,安全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欠账多,安全投入资金紧缺。其二,矿井地质条件差、生产接续紧张。

 唯有立足自身,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同企业改革的重点、发展的难点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着力点集中到动员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来,提振信心,凝心聚力,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干劲,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心开创蒲白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蒲白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打响,蒲白矿区恰逢社会问题不断发生的特殊时期,历史问题与新生问题聚合,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叠加,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一是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职工群众思想多元化,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二是矿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未能形成统一认同感,矿区治安管理面临新课题。三是干部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作风问题与社会道德不相适应。四是职工收入分配存在较大差距。五是矿区民主法治水平需要提升。六是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等,迫切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载体,拓展企业文化,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维护矿区安定,促进和谐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绿色、文明的新蒲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人文环境。

 2 强化“四个突出”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围绕实现蒲白矿业振兴发展目标,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点,抓实基层这个着力点,抓紧提高管理效能和职工群众个人道德建设这个结合点,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丰富载体,强化“五个突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凝聚矿区职工群众的精气神、创造力。

 突出导向性。社会舆论对人们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各种腐朽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大都是通过社会舆论传播的。因此,要注重利用矿区宣传阵地,通过网站、矿工报、微信、广电站、等宣传媒体,坚定不移地宣传公司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经验和发展目标等,并深入剖析制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环境等问题,引导职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答疑释惑,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和经验,树立蒲白矿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突出广泛性。职工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注重体现广泛性,紧紧依靠矿区群众,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调动和保护人们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努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工作落实到各单位、各居民小区,落实到每一个职工群众身上。

 突出示范性。选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先进典型,一要注重先进典型的多样性,发挥矿区各方面、各层次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既推出忠诚企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典型,也树立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创造出新鲜经验的工作典型;既推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社会公德方面的典型,也注意树立孝敬老人、夫妻恩爱的家庭美德方面的典型。二要注意选树典型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的事迹反映不平凡的精神内涵。把视野投向最基层,善于发现、总结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平凡小事、具体细节,从细微处见精神,让人们感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三要善于运用典型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学习典型活动。通过巡回演讲、图片展示、文艺演出等多种手段,把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通过组织座谈、讨论,引起人们进一步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见贤思齐,在矿区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

 突出实践性。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要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软硬兼施”,“软”指抓职工群众的素质的提高,培养和塑造文明的“蒲白”人,“硬”指抓好矿区的建设和管理,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矿区群众参与。通过在矿区大力开展职工文明素质道德实践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文明素质、道德水平;围绕矿区家庭邻里友爱互助、困难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大力弘扬团结友善、扶危济困的良好道德风尚,使受助者得到关爱和温暖,使参与者受到教育和启迪;充分利用建局 60 周年、国庆等重大节庆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让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进一步提升职工文明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文环境,提升企业文明程度,激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斗志昂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合力绘就建设和谐富裕绿色文明蒲白的新画卷,奋力谱写蒲白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贾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J]. 活力, 2014(10):9-9.

篇二: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扬社会主义 法治 正能量精神

 陈玉荣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是法治理念和信仰即法的精神。法的精神一方面体现于法律之中,好的法律应当是道德的和人性的法律;另一方面法的精神是一种法治的精神,即实践的法的理念和信仰。国家不仅要制定体现法的精神的法律,而且更要以法的精神的培养作为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石。法治精神应该是法治结构中所蕴含的精神层面的意蕴,体现为法治之所以为人们所推崇、法治应该具有的、并被人们认同的优良品质。从人类对法治选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法治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价值观念中去考察,法律治理是法治精神的应有之义,而守法与良法是法律治理的核心要素。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正如习近平同志在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因此,本人专门以个人名义创办弘扬法制精神的公众号平台,试图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央提出的“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尽一些公民的义务。

 一、关于对法治精神内涵的诠释。弘扬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的战

 略性任务,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法治精神的属性和内容的理解存在分歧。通过根本性、语境契合性、功能性、涵括性等方面的比较后发现,客观性应是法治精神的基本属性。判断法治精神的框架性原则包括全面性、内在性、开放性与合目的性原则,而提炼法治精神内涵的方法论立场应基于辩证法治观。法治精神的内容据此确定为规则治理与良法善治、自由人权与平等和谐、官民共治与全民守法、积极履责与制约公权、惩恶扬善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与效率效益等六对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价值内核。所谓“法治精神”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的总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法治精神作为法治的价值核心和法治各环节的融贯灵魂,不仅是建制的理性基础、实施的科学指南、时事的应变法宝、共识的连接桥梁,还有助于法体系的完善和法知识的高效习得。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应着力于内化全民认识、寻求伦理支持、贯彻制度正义、完善利益协调、夯实政治基础和优化反馈机制。

 早在几百年前,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的核心是良法的全部遵循。同时强调良法不是与自由相对的行为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做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种把法律和人类生存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把法治与人类的信仰联系到一起。如果法律本身不是良好的法律,人们也不可能信任法律、依靠法

 律进而信仰法治。如果人们没有对法治精神的引导,即使是良好的法律也不可能获得普遍的遵循。首先,法治精神是一种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法宝和武器。法治精神是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神圣的心灵净化的亲身体验,是一种在长期的体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认同感,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如果法治不能带给人们一定的现实感受,就不能渗入人们的思想情感之中,如果法治无法带给人们超越社会现实的神圣性,就不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追求。只有法律代表了人们的正义观念,成为社会正义实现的制度权威,法治才能触动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成为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在现代社会,法律与人的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律是人们在陌生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交往、安排事务、体面生活的基本保障手段。只要法律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和至上的权威,人的尊严和自由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法治精神就是人们对法治的精神寄托,是对法治保障安全和自由、呵护尊严和幸福的功能期待。法治精神意味着法律不是与自己无关的外在强制力量,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不仅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而且是人们进行价值评价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载体。其次法治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法治精神是伴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法治精神处于社会意识的最高层次,统摄其他意识形态。法律不仅是一套行为规则,而且还是自由、民主、正义、安全的制度化价值体系。法治精神的本质是对法律价值和法治功能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任,是对法律所确立的价值目标和法治所蕴涵的功用

 效能的始终不渝的追求。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中,法治是实现政治民主、维持社会秩序、保障人权的理性机制。只有法治精神、依靠法治,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价值梦想。法治作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应该与人们的内心信仰和精神追求相一致。“只有在法律通过其仪式、传统、权威与普遍性触发并唤起他们对人生的全部内容的意识,对终极目的和神圣事物的意识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再次,法治精神是社会治理的经验凝结和理性选择。它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在人类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地转化成一种法治文化传统。人们对法治的信服和尊重,是人类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方面的经验凝结和理性选择。社会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感,社会关系必须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规范体系建立某种社会期望结构,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只有法律体系和法治机制具有这种社会预测功能。人们发现只有法律才能和平地解决社会纠纷,只有法治能够给人们带来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必要的社会安全感。在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发现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找到的驯服政治权力、保障人权的最好工具。因此,法治信仰是人们长期的法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晶。

 总而言之,法治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意蕴,它标志着社会主体对法治形成了普遍的精神追求、感情归属和意识自觉。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治理现象的一种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依法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经验凝结,是社会主体在对法治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自然产生的一种认同感、皈依感和神圣体验,是调整社会关系进行社会秩序安排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 法治中国的精神内核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人类制度文明演进的历史,证明了“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深刻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而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首先,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中国的本质要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也是人民,法治中国必须以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方略的定位多次提及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法治的核心要素,充分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本质要义。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法治的本质和动力。因此,法治中国是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其次,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的精神与精髓。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新时代党对国家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良法是法治的价值取向,善治是法治的实现手段,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精神与精髓。法治从根本上说是良法之治,但仅仅有良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良法只有被遵守才会使绝大多数人的意志

 和利益真正得到体现和保障,从而实现公平正义,达到良法所要达到的良好效果,即善治。善治与人治有根本的区别,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法律之治。因此,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核心要义,是维系法治国家健康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历程的坚实根基。

 第三,公平正义是法治中国的价值追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政府机关要严格执法,通过具体的执法行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保障执法的公平公正。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伸张正义,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每一个执法活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地实现法治中国的价值追求。

 三、弘扬法治精神的着力点。法治精神作为法治的价值核心和法治各环节贯通灵魂,不仅是建制的理性基础,而且也是法治体系健全完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应当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有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律文化。一方面我们应建设自己的法律文化,为法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使其起到基础的保障作用。因此必须以传统法律文化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努力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要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要不断继承与发扬,应大胆地吸收、利用和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

 其次,发展市场经济,完善体制。市场经济对法治精神形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它有利于多元主体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的形成;二是它有利于确立社会对法治的需求心理,树立法律的权威;三是它有利于公民养成守法的习惯。例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诈骗犯罪也是持续高发,根据公安部在 2021 年 1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2020 年公安机关持续深入打击信息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中,集中开展了“云剑-2020”“断卡”“长城 2 号”等等专项行动,共破获信息网络诈骗案件 25.6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26.3 万名,拦截诈骗电话 1.4 亿个、诈骗短信 8.7 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 亿元。

 但是,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信息网络诈骗犯罪在中国普遍存在的现状。诈骗案件高发,受害群体广泛 。

 其中 最为典型的是 安徽籍淮南田家庵男子孟凡喜 利用 跨境网络 赌博博彩高息返水 平台 为噱头,以假冒“北大教授”大咖身份作掩护, 在受害人深陷其中,对诈骗人员充分信任之后,诈骗人员谎称自己掌握赌博网站或理财投资网站的漏洞,邀请受害人一同赚钱,受害人进行投资消费后发现被骗时,对方便会失联。

 据悉,从 从 1 2011 年 起 , 孟凡喜 就以网络诈骗的方式,以租用北京、雄安新区、南京、武汉、福州等城市出租屋为诈骗场所,冒充北大教授等身份,骗取同事、亲朋好友和企业家等钱财 , 迄今为止孟凡喜等犯罪团伙 累计 诈骗他人钱财的 金额 已超过亿元 之多,直到去年在疫情期间骗取身边同事数十万元被媒体曝光浮出水面后,不

 少被孟凡喜诈骗过的受害者才恍然大悟,纷纷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 , 但仍未能将起抓捕归案。

 孟凡喜诈多起诈骗案为什么屡屡得手?屡次为什么都能够全身而退?并且诈骗时间为什么长达 0 10 年之久并且在多人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举报的情况下却为什么迟迟不能落网呢? 不能把引起我们对法治精神的反思。

 第三,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本意在于让法律深入人心,方法则在完善宣传教育。在改革开放快速前进的今天,我们国家大张旗鼓地向法治社会迈进,普法工作的初级目标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而让法律真正走进生活,引导公民从内心信仰法律的权威,从生活中养成法治习惯是普法宣传工作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从知识层面的普及方法向精神层面的普化方法转变,采取更为亲近、更为平缓、更为细腻的宣传方式,使得法治精神逐渐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因此,今后普法活动的方向就是让人人不仅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而且还信奉法律。要创新工作理念和思路,深化和加强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念、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等。使法治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使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篇三: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

 培塑企业核心价值观

  按照委党委工作部署, 结合宣传处及企业实际, 我从“什么是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 ”三个方面做一些初步思考。

 一、 企业文化及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一)

 什么是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 我国经济学界、 企业界和学术界有很大的差异, 甚至有些观点对立。

 究其原因:

 一是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太短。

 我国只是近些年才开始正式讨论企业文化问题, 难免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也就难以把握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二是从国外引进时出现了差异。国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不同的流派, 我们引进时没有加以区分, 导致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统一。

 三是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

 有经济学界的, 有哲学界的, 甚至还有文学界的。

 正因为人们来自于不同的研究领域, 研究的方法不同, 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 理念和信息来源不同, 难

 免导致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差异。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 倡导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具体定义为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以企业精神为支柱、 以创新为灵魂、 以产品为载体、 以管理为特征、 以职工素质为标志、 以企业制度为保障的企业内在的思想观念和外在的行为规范。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 道德范畴)

 的概念。

 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 是人的价值理念。

 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

 我们在治理社会时, 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 但再完善的法律都会有失效的时候, 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 靠社会道德, 所以既要依法治国, 又要以德治国。

 管理企业一样, 首先是靠企业制度, 但对任何企业制度来说, 再完善都会有失效的时候, 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 靠企业文化约束。

 社会道德是对全社会有作用, 而企业文化则是对企业有作用。

 二是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它是对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 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和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企业的所有的相关活动, 都会反映到人的价值理念上, 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

 例如, 一个企业如果在体制安排上要拉开人们

 的收人差距, 那么这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就应该有等级差别理念; 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战略上要扩大自己的经营,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在企业文化上有诚信的理念等等。

 三是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如果从其实践性的角度上看, 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就是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 一类是必须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既是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 又是属于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真正地在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真正地在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 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 而不仅仅是一种倡导或者信奉。

 四是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不是一般的别的价值理念, 它虽然有时也可能会受到民族的、 社会的或其他方面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但就它的属性来看, 它是属于企业本身自己的价值理念。例如, 企业文化中的理性竞争理念, 指导着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不仅要竞争还要协作; 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理念, 指导着企业的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等创新活动。

 五是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 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

 例如, 企业文化中的责权利对称性管理理念, 规范着员工的责权利关系; 企业文化中的共享共担理念, 规范着企业与员工在风险承担及

 利益享受上的相互关系。

 ( 二)

 什么是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 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作出选择的道德基础, 是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 是长期培育积累的产物。

 它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 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思想保障, 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

 从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看, 他们之所以能持续生存发展, 一个共同特点是信守企业核心价值观, 在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渗透, 并内化为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 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划、 制度和机制, 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 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中国企业真正按照公司性质运作的时间其实很短, 能够建立并恪守其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更是寥寥可数, 我省也不例外。

 我们许多企业家并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有的以为核心价值观就是将一些时尚流行的管理哲理或警示名言贴在墙上或写在纸上就行了, 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绣花枕头。

 实际上真正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或者是企业家本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

 如有些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中有“诚信”的字眼, 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诚信的行为, 那么它就不是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从这个角度说, 核心价值观不能够去追求时尚。

 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的核心价值观不一定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如创新、 以人为本或追求卓越等, 它可以是你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但并不一定是你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必需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 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价值驱动力。

 如波音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永为先驱, 尽善尽美” ;杜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 健康和环保、 商业道德、 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 ;百事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身体力行” ;飞利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至上、 言出必行、 人尽其才、 团结协作” ;福特汽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满意至上,生产大多数人买得起的汽车”等等。

 因此, 各企业都要坐下来认真研究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二、 为什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一)

 新形势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1、 党中央和省委空前重视文化建设。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 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又一次里程碑似的会议, 为全党及各级基层党委如何抓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孙政才书记在传达全会精神时强

 调, 要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发展方向, 拓宽文化视野、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强大精神动力、 有利舆论支持、 良好文化条件。

 应该说, 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 新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已经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 文化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 在文化的作用与地位、 发展方向、发展目的、 发展动力、 发展思路等方面已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 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 文化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以及新一轮的经济竞争,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 加强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把握战略方向能力、 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途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 在国内很多企业中新的管理文化、 新的创新文化、 新的驾驭企业发展方向等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已经悄然形成。

 3、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

 当前,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在宏观上有中央和省委的决策指导, 在微观上有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企业领导智囊集团 , 在执行上企业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员工, 有凝聚多年的文化基础。

 现在正是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 坚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的好时机。

 4、 企业广大员工文化需求空前旺盛。

 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企业文化建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企业广大员工文化需求空前旺盛为企业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能力决定前途, 素质决定命运。

 广大员工深知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在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自觉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拼搏奉献、 勇敢创新、 团结合作, 才能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

 5、 科学技术广泛运用, 为文化插上腾飞翅膀。

 网络、数字、 新兴传媒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文化节目制作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表现形式, 催生许多新兴的文化形态, 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品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手段。

 6、 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文化建设。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一种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

 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 战斗力和创造力, 能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 化危机为生机, 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提升企业的商业荣誉价值。

 面对竞争,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自身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来改善和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 从而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

 ( 二)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贡献巨大。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靠的不是管理, 而是企业文化。

 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 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 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

 所以, 企业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战略的选择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 必须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 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它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 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海尔之所能够在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上有创新, 就是因为有一整套完整的企业文化, 因而海尔案例是以企业文化为题目进入哈佛案例库的。

 国外的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经费用于企业文化的塑造, 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白皮书。

 我国很多企业

 很难快速而高效发展的原因虽然很多, 但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很糟糕。

 我们企业中所存在的一些很不好的现象, 大都是与我国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关。

 ( 三)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整体水平不高; 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强; 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任务更加紧迫。

 三、 如何加强和改进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 ( 一)

 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

 2001 年时任企工委书记的利华同志就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由于国资委成立后便全力投入大规模的改革攻坚, 因此国资委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是近两年特别是来华主任主持工作后正式开始启动并取得长足发展。

 总结我系统两年来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 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 注重科学谋划, 工作思路不断清晰; 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果。

 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员工素质, 提升企业精神, 提升品牌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企业文化发展还不够平衡, 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问

 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文化表象化。

 很多企业都停留在口号标语、 搞浅层次的娱乐活动上。

 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脱离。

 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只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内容严重脱离企业管理实际, 与企业目标、企业行为等联系不紧密。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同小异, 没有真正体现本企业特色,没有真正形成员工愿意并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这种情况下建设出来的企业文化, 思想浅薄、 精神苍白、 内容空洞,与企业实际相脱离, 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 经营哲学、 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无法引起全体员工的共鸣,无法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 二)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

 利华主任在系统纪念建党 90 周年大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要坚持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特色和企业特点,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和民主法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员工群众头脑, 坚持共同理想, 坚持共同价值追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以“三提升”为载体, 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为我们提出了努力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

篇四: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价值观之法治【摘要】:

 中国梦是我们强国梦、富民梦、国家梦、个人梦的统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激发大学生的精神与力量、提升人文素质。

 “法治”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 能否认同“法治”,关系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落到实处 , 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法治 大学生 中国梦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最鲜明的标记。

 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 年 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又进一步将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 3 个层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①这“三个倡导”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2、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取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步入社会转型阶段, 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济发展在高度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诱发了新的道德危机和文化风险。

 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口头结伴并未能真正同行, 社会出现了道德虚无、 价值迷失等现象。

 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就必须厘清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有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之分 ,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指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 是社会群体对他物有用性的看法。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 , 这些都属于社会价值观。

 而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 是这个社会群体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思想信仰的集中反映 , 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在这个意义上说 , 核心价值观处于整体价值观的中心地位 , 对于其他价值观具有指导和统摄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就必须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的关系。

 戴木才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在他看来 ,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概念, 二者是内容和形式、内涵和外延的关系。②韩振峰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出发 , 分别对二者进行了定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 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 ,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则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

 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③2013 年 12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通知中 , 明确了二者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④当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 第一, 从基本范畴分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的总和 , 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 , 是其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第二 , 从具体内容来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具体要求 ,强化了实践导向。二、法治是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生命1. “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 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分别阐释了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12 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三个层面的倡导、十二个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在这 12项价值要求中 ,“法治”居于重要地位。从社会层面的“四个要求”看 , 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 ; 四者脱离了其中任何一个 , 都不能独立存在、有序发展。从“法治”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看 , 国家政治、社会理想、公民道德 , 其共同的交织点是现代法治精神。没有法治作为保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不可能建成 ,这早己被中国的历史发展所证明 ; 同样, 没有法治作为依托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追求也会偏离正确轨道。2、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核心全社会要形成正确认知、 高度认同依法治国并能积极参与的价值观念。

 全体社会成员应明确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并以努力投身于依法治国进程中为荣 , 以践踏法治、违背依法治国的要求为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有充分认识并衷心拥护。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证明 : 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 , 这是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 ,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能否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 , 必须把“对坚持党的领导有充分认识并衷心拥护”放到一个重要地位上来 ; 否则, 很难说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3、法治信仰培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从历史的角度讲 , 这与我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德治的思想传统是分不开的。法治在中国社会的根基薄弱、历史较短 , 且不占主流地位。我国在两千多年的封

 建社会中 , 讲求的是儒家的德治、人治 , 而忽视法治 , 德治的地位也自然明显高于法治; 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幵放初期 , 国家处于恢复休整阶段 , 对法治的推崇和施行进展缓慢 , 甚至还有反复 ;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进入社会战略转型期 , 法律制度、体系和法治理念迅速发展 , 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因此,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需要通过加强法治信仰培育工作来弥补这一短板、 解决这些问题。众所周知 ,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 其运行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法治的保证。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 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命题。要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之配套 ; 而作为法治建设重要部分的全民法治信仰就必须不断提高。换言之,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 就必须重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培育工作 , 将其提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地位上来 , 使之取得切实成效。三、加强法治教育法治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 , 不仅在于立法时能够体现民意、立法为公 , 更重要的是在司法、 执法实践中能够始终公正、 体现法律的权威。“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权钱交易 , 设租寻租 , 权力不正当行使、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就有可能产生腐败”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之外运行、行政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处理不当所致。

 因此, 要治理这些乱象 , 必须将权力置于法内, 依法管权 , 保障执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1.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拓宽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主渠道、巩固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 :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的主渠道 ,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培育的主阵地。尽管许多大学生对其不以为意 , 也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些课程和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是 , 我们不能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信仰培育的协同作用。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首先 , 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 , 二者相互促进。大学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必修课中法律基础部分 , 通过讲授法律知识、 树立法治理念 , 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这门课程既承担着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 也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2.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重视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是党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政治宣示 , 具有里程碑意义。“立德树人”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 , 就是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 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 , 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 , 要求高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 加强其育人功能。在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众多优秀素质之中 , 法治素养是每个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现实是高校对法治素质的教育普遍不够重视 , 只注重专业成绩、升学率等硬性指标 , 而忽视法治素养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这在前面调研分析中可见一斑。

 对此, 高校领导必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重要性 , 把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作为一项经常性、长久性工作来抓。3. 以培育法治信仰为核心 , 提高“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 它在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 该课程建设不足、师资水平有限、教学改革力度不足等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实效性。梅贻琉说过 :“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乃有大师之谓也。”提高高等学校法治教育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法治信仰培育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为此应着力提高现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专业素质 ,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4. 依法治校 , 创造高校法治信仰培育的良好校园环境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环境中度过的 , 校园法治环境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 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十分重要。针对高校法治课堂教育的不足 , 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学习法律的兴趣爱好 , 需努力拓宽自身的法律视野 ; 除了要掌握法律基础课的法律基础知识外 , 还要多接触法律相关书籍杂志、电视节目、新闻资讯等 , 获取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实用法律知识, 自觉接受法律的熏陶 , 提高自身法治素养。惟有多掌握法律知识 , 接触法治相关的正面信息 , 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消极法现象 , 理性客观地评价现实法治社会 ,进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努力克服自身思想认知和行为弱点 , 养成崇尚法治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大学生应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 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强化自身权利意识 , 使法治理念在人们内心升华 , 从而深刻理解法律的真正内涵及法治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弱化自我意识、努力克服自身思想认知弱点 ,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包容度 ; 还注重培养法治思维方式 ,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 及时纠正日常行为偏差。只有从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 , 以理性思维去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 , 才能在切身体验中真正认同法治的价值。

 法律实践能力是体现大学生法治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学生应该把法治的要求内化为自己从事一切社会行为的动机和指南 , 积极依法行事 ,习惯通过法律的正当途径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争端。因此 , 大学生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 , 增加相关知识储备 ,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自觉培养理性的法治思维, 增强守法、 用法、护法的能力 , 在学习法律知识、 培养法治理念和行为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对法治的真诚信仰。四、用中国梦激发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素质第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 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 需要共同的基本规则。各国的现代化经历表明, 社会利益多元化必然导致需求多元化。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没有公正和法治为核心的基本规则, 各利益群体之间就不可能进行相对平和的协商对话,就可能将社会矛盾推到极端,导致剧烈的社会冲突。因此,坚持社会公正...

篇五: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用钱可以买到技术,却买不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不可克隆。民营企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升级,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培育企业新品牌,全力打造企业文化新形象,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民营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一个社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和支持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民营经济报告指出,民营经济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民间投资,75%以上的企业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存量,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5% [1] 。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细胞,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DOI:10.19299/j.cnki.42-1837/C.2021.06.0282021年第6期 总第188期·企业管理观察·领导科学论坛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 本栏目投稿邮箱:ldkxlt@sina.com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升级陈学凤摘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扬州安贝斯玩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贝斯公司”)为例,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社会责任为中心、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依托国内市场,打造高端品牌;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合作主动性,架起校企文化互动桥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升级。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6-0153-04基金项目:2019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修共享课程”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作者简介:陈学凤,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153

 求。2.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小企业靠人管人,大企业靠制度管人,大集团靠文化管人。企业文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编写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统计,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 [2]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巨变,中央明确了发展“双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民营企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升级,通过企业文化所蕴含的企业精神、经营文化、制度文化、目标文化等文化因素塑造灵魂、凝聚人心,激发员工新活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发国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观念,平衡长期和短期,整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和谐统一协调发展,通过挖掘企业文化建设资源,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南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导向,为民营企业明确了经营文化的方向。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导向,强调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尊重人的主体性,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平等发展的权益,民营要注重柔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使员工在制度管理范围之外也能认真而有效地工作,慢慢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导向,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员工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民营企业可以完善相应的制度文化建设,从分配、奖励和惩罚、教育和培训、岗位责任等方面建立起具有高度约束力的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民营企业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以企业精神塑造为根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1.以“重质量、讲信誉”的企业精神为核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安贝斯公司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沈爱华指出“安贝斯”一名来源于英文单词“An best”,意为“最好之一”, “重质量、讲信誉”一直是安贝斯人的价值追求,是安贝斯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安贝斯之所以能一路走来,从最初8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年出口额达4000万美元的大公司,其根本就在于安贝斯坚守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企业精神, “精致扬州,最好安贝斯”是公司全体员工一直追求的目标。毛绒玩具是安贝斯公司的主要产品,安贝斯人不断创新技术和管理,从原料选取开始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纺织品质量检验的相关标准,加强对产品设计、生产、检测、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从不弄虚作假,从不以次充好,从不欺骗顾客。高品质的产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使中国中小企业出口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 6.7 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下半年情况更严峻 [3] ,但安贝斯公司却在艰难困境中逆生长,靠的就是其良好的社会信誉,为其赢得不断的出154

 口订单,这次的冲击更加坚定了安贝斯人“重质量、讲信誉”的共同信念。2.以社会责任为中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安贝斯公司秉承“责任创业,玩具天下”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原则,为广大顾客提供负责任的优质服务。毛绒玩具的主要使用者是儿童,因此,在机械物理性能方面要求较高,毛绒玩具的零部件、饰件等如果轻易脱落,易被儿童误食造成窒息危险;玩具上的线圈、丝带等如果太细、太长,易对儿童造成勒伤。为此,安贝斯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制定了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管理流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严格的规章制度。董事长沈爱华说安贝斯人用了船主的责任在当船长,公司员工都以主人翁精神,把顾客当成自己的家人,坚守“用户的利益高于我的一切”这一理念,严格对照出口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认真设计和制造产品,认真排查毛绒玩具的线圈、丝带、零部件、饰件等重点风险点,以防发生儿童勒伤、窒息等事故。安贝斯把保证儿童的健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形成对企业和社会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辱的责任意识,逐渐形成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强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成员紧紧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同心圆”,从而促进了公司的健康发展。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安贝斯公司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向共同商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核心技能培养方案等事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打造校园名片、特色发展战略、办学指导思想等校园文化的精髓,并将其慢慢渗透到安贝斯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安贝斯公司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最近几年,安贝斯公司从不同高校引进了近百名高级知识分子,优化了员工的知识结构,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安贝斯公司2018年初聘请高校老师兼职担任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顾问,解决公司内部协调协作、准确提炼企业理念等文化问题,为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支持和动力,保证企业文化成为公司内部协调的润滑剂,增强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安贝斯公司借鉴了高校的奖学金制度,把一线岗位爱岗奉献、埋头苦干、业绩突出的骨干员工送到高校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由公司承担所有费用,以激励其他员工的士气,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其他在职员工积极参加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在职继续教育,安贝斯公司对学习公司业务相关专业且取得上一级学历教育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员工,根据实际情况报销一定比例的学习费用,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修养。三、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升级的建议1.依托国内市场,打造高端品牌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

 “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4] 。目前中国人均玩具消费水平偏低,尼尔森集团的市场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毛绒玩具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将为充分挖掘我国超大规模毛绒玩具市场潜力提供政策支持。12年来,安贝斯公司主要从事毛绒玩具的制造、加工、出口并致力于中国高端毛绒玩具市场的开拓。安贝斯公司具有丰富的毛绒玩具生产经验和资金储备,对毛绒玩具的世界市场也有足够了解,有自己的版权示范站和完整的文创产业链,并且已经申请了3000多项文创专利。现在的安贝斯公司应考虑打造高质量的自主品牌,155

 充分开拓中国高端毛绒玩具市场,为中国玩具事业的未来发展加砖添瓦,为“新玩具” “新制造业”加油。要有商标注册意识,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要寻求专业的营销机构帮助,扬州是国内五大毛绒玩具产地之一,毛绒玩具品牌繁多,产品的差异越来越小,同质化竞争残酷,在品牌营销和建设策略等方面应借助营销机构的专业力量。2.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指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

 “90后”逐渐占据企业舞台,更不乏新生代的“00后”,他们构成了企业里的生力军。他们中绝大部分是知识型员工,学历层次较高、自主意识较强,追求自由、平等、开放和自我实现。公司文化体系必须能反映出这些年轻一代的需求要素变化。应该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推进企业文化升级,精心打造高品质的企业公众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公众号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把握网络话语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公众号是企业信息的“窗口”,及时发布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活动以及一切有利于企业形象、服务顾客以及促进销售的企业新闻、产品信息、促销信息等相关信息,让员工能随时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公司公众号上还可以发布和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讯,如时事新闻、旅游、娱乐、经济等等,全力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质量。3. 增强合作主动性,架起校企文化互动桥梁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学校主动热情,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未来伴随着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长,中国将从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过渡。企业要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立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发,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这些专业技能人才大多是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也会反哺学校的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是“双赢”。企业要增强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依托职教资源定向培训员工,为员工定期充电,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依托职教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邀请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交流指导,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依托职教资源,及时发现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寻觅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开展工作,节省岗前培训的时间,从而大大节省成本。参考文献:[1] 2019年中国民营经济报告出炉:民营企业实现从0到56789的成就![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322086137116909&wfr=spider&for=pc,2019-10-14.[2]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企业平均寿命2.9年[EB/OL].http://biz.163.com/05/0706/11/1NVN6K1700020QDS.html,2005-07-06.[3] 陈丽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9,25(6):85-88+107.[4] 雷晓峻,徐淑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18(4):46-49.责任编辑:陈若水156

篇六: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网评论员:实现依法治国就要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2014-11-06 14:29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其名作《乡土中国》中谈到中国的乡土社会秩序建设时说道的,“法律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这实际上也应验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道理:任何一套制度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要使这套制度能够很好地运行,必须使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得以完善。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是看到了制度文本及其执行机构,很少观察人们对于这些制度文本的态度、心理、趋向和取舍,而这,在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法律制度最终要通过一个个体去完成和履行的。

  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必须将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外化于人们的行为。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在人们心里建立起强大的法律秩序。没有内心的强大法律秩序,外部法律秩序要得以维护往往不会和容易的。所以,一个社会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强化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则,更要通过诚信意识、职业操守、自我克制、勇于担当、礼貌谦逊、全局意识、开诚布公、遵章守纪、权利义务意识,等等,来强化法治意识,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形成人们内在的心理秩序。潜移默化的内在法治意识和外在的法治行为为法治的普及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降低整个社会的守法成本提供了强大支持。另一方面,以法治精神为基础法治制度能够使整体社会环境彰显内在的力量,使其内涵更加丰富。

  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法治精神的培育。应当将法治精神培育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事政策研究的人们在竭力通过完善制度来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良策,尽力实现社会秩序。但是,应该看到和深刻认识到,许多问题的形成是由于法治精神缺乏造成的,例如由于缺乏法治精神,一些食品企业负责人可以置人民生命安全不顾,在其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情况下,依然强迫员工继续生产,甚至扩大生产,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给居民;由于缺乏法治精神,在社区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关官员和

 企业负责人依然上项目、加大投资,致使社区环境不断恶化,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由于缺乏法治精神,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极力压低雇员工资,置员工生活和健康状况不顾,以致造成劳资之间的强烈对立,甚至是敌对,造成社会的巨大鸿沟和严重社会不稳定。实践证明,避免各种问题,不仅要靠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也要靠培养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自觉地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法治准则。每个民族由于本身的历史、文化、政治传统不一样,由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不一样,所有具有的法治精神也就不一样,法治精神具有民族的传统和民族的特点。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与他人打交道,也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通常意义上,这些社会规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化,潜移默化,逐步积淀于人们内心,并不断在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秩序内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法治精神是最普遍的、最广泛的、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之一,就像社会责任意识一样。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遵守社会规范,是出于自身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而得到认同和赞许的关键,则在于一个人是否有美德和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去维护和遵守之,这就要求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法治精神作为一种自主选择,旨在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法治精神对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法治精神,才能保证法律和法规的有效执行。法治精神就是法律制度背后的价值体系。

  培育法治精神将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长期面临的、最为艰难的挑战。对于我国当前的精神世界状况,有人概括为道德滑坡,世风日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走向滑坡。“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作派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识形态的支撑,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法治精神,精神世界空虚,为所欲为。法

 治精神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可能是时下我国国民最缺乏的精神资源,这似乎成为许多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社会缺乏信仰、公民和企业缺乏法治精神,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等等,所有这些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已经逐步凸现出来,致使有法难依,有制度难以执行。当然,也必须看到,自从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贯彻八项规定以来,尤其是采取加大反腐败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整个社会风气正在开始向预期的方向转变,人们的心态正在发生悄悄地变化。

  进一步说,法治精神与精神世界问题是与治理危机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之所以失去法治精神、内心世界空虚,这与某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败坏党风、败坏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个别官员的腐败导致人民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也从此失去理想和信仰。法治精神与精神世界不单是一个内心世界问题,也是一个制度性问题。目前我国的法治精神与精神世界现状与一些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公民的社会责任基本属于空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没有法治精神和完美的精神世界,以法治国将大打折扣,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认识,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精神培育和和精神世界建设都是硬道理。历史经验证明,没有法治精神,任何现代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法治精神,自由市场就会盛行欺骗消费者行为,不断发生内部黑幕交易,虐待员工等现象;如果没有法治精神,社会精英只会创造出狭隘的理论,而不能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如果没有法治精神,个人的发展就会变成自私自利。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没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其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更会受到损害。法治精神,是一种以人文、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法治精神是人类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对自身秩序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法治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追求秩序,追求行为规范,遵守法律法规,将核心价值转化为外在的行动。法治精神帮助人们努力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和本性,强调自己的行为适合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当前,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倘若人们能够认识到法治精神的重要,大力的呼唤和滋养国人的法治精神与精神世界,那么我们这个

 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将在任何天灾人祸、突发危机中,异常坚强、成熟、战无不胜。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自信、坚不可摧。

  既然我们已经向法治社会建设迈出了重大一步,在推进法制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妨再向触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处再迈出一步,培育法治精神,这是建设健康和谐法治社会所必需的一大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篇七: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论坛 ⋯ falv⋯tJa⋯ndi一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促进依法治企 路 生文 (150025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 摘 要: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依 法治企 实现企业有效 运营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提 高企业员工的法 律素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捷高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 识,企业应 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法治文化;依法治企 ;法治观念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企业是市场经济 中 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大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 企,增强企业 自身 在凝聚力,预防和管控企业经营风险,实 现企业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一、 企业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 中对 国家法律的认同、遵从、信仰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行为方式。

 企业法治文化主要通过企业员工依法从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依法决策的法治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来体现。具体体现为树 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利益和企业员工合法 权益的法治观念 ,结合企业的实际依法建立健全企业 的规章制 度 ,在企业生产经 营管理 中进行正确 的行为选择,自觉实施合 法行为,杜绝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法 律 的权威 。

 二、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 建设 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现 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 企业的经营宗 旨、价值标准和行为准贝 ,企业文化建设内在地 需要企业法治文化强有力的支撑。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选择 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指引,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建立 在合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 竞争、寻求合作、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授权管理等 只有严格地遵守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 企业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也需要寻求国家法律的保护。

 “企 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应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式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培育以法治文化为基 石的企业文化。” (二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 的、 法律素质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需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 员工在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并且亲身体验 到法律同自身的日常生活、职业岗位、权益保障和企业生存与 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参与企业规章制度 的制定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提高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的主体意识,按照法律的指引规范确定自身的行为,自觉尊崇 和信仰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解决生产和生活 中 矛盾和冲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企业和自身的 合法权益。j筐业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法治观念, 养成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习惯,促进企业员工法律素 质的提高。

 (三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 营管理水平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劳动用工制度、员工 的岗位职责 、财 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 度 ,企业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以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依据,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 高企业管理 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感 ,. 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重视安全生产, 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 ,消除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 影响员工健康的安全隐患,弓f导企业员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遵纪守法,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诚信经营,公 平竞争,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增强环境保 护意识,自觉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三 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依法治企加强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组 织领导 ,将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有机结合 ,统筹安排 ,制定切实可行 的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规划 ,明确企业内部法治文化建设 的目标、任务和各有关部门 的内部分工和具体职责,实现企业普法工作 、企业规章制度建设 、 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整体有序推进。

 (二 )抓好企业的普法工作,增强企业全体 员工的法治 观念 知晓法律是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在法治 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企业的普法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 的全员法铷宣传教育,使企业员工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依法 参加社会生活,依法从业,依法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企业经营 管理人员在接受企业职工全员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结合企 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重点加强对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 序和规范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依法经 营、依法管理的法治理念。姜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在企业内部形 成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

 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工作的有效衔接 企业应当调动全体员工参 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广泛 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企业规章制度、企业重大决策、 企业内部和外部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的宣传工作,在企业生产 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员工增强法治观念,增进员工对企业法 治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员工养成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和依法 进行行为选择的习惯,守法护法,坚定对法律的信仰。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企业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 中应 当注重搭建法治文化建设平 台,将员工的才艺展示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丰富职工的 业余文化生活相结合,采取书画展、讲座、演讲、媒体播报、 文艺演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企业法治文化。宣传的内容要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法治文化 建设的热情,提高企业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企业员 工既能在企业组织的培训等集体活动中学习和感受企业法治文 化,又能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接受企业法治 (下转第2i7页 ) 鲺主法律美地 201 5年第 11期 一215—

  三、破除阻力 。保障工资协商制度中劳动者权益的实现 途径 1.在政 府方面 :要有立 法的 支撑 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关键在于执行 。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 市场经济是 契约经济 、民主经济 、法治经济 ;依法管理是在 区 分市场与政府边界 的基础上,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规范,对损 害他人权益的行为等依法进行制裁 ,以保证市场秩序运行。

 针对企业不愿谈的现状,劳动者权益现实和长远的可靠保 障只有通过法律 的规范与调节才能实现。有 了法律保障,企业 不愿谈 也得谈 ,而职工不敢谈 的局面也会 因为有法律 “撑腰 ” 而改变。

 我 国现阶段虽然有劳动法等法律对 劳动关系进行规范 ,但 是许多方面只是一些原则性、纲领性的规定 ,操作性不强。比 如劳动法共有 l 3章 l 0 7条 ,对集体合 同这样在国际上普遍 采用 的重要法律制度 ,仅仅笼统地规定了三条 ,还模糊地提出“企 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由于用了 “可以”两字 ,使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受到了很大影响。

 所以加快工资立法,对工资的范畴,工资确立的机制作出规定, 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弥补法律空缺。

 有完善的法律不 加以执行 ,只能是 纸上谈兵 ,没有意义 。

 所以在当前劳动者明显处 于弱势 ,关 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共 同富 裕的根本 目的实现的情况 下,党和政府应及 时做 出干预:一是 加强行 政监管。应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 ,发现有违 反法律 法规 的行为 ,及 时查处纠正 ,严惩不贷。二是加 大执法 力度。通过法律之手 ,促使企业方接受工资协商 的要约,签订 工资协议。通过法律之手,保障工资合同签订后的有效和严格 执行,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严肃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三是动员并发挥非政府组织如工会 、妇联、行业商会、新 闻媒 体 的作用 。提高工会 地位 ,明确工会权利 ,界定工会职责。工 资协商机制应逐渐硬起来 。如在 国外 ,工人找老板谈,企业主 可以躲着不谈 ,不谈可以 ,工资可就按当地 GDP]31上物价水平涨 , 逼着企业主回来谈,对于不愿意接受工资协商的企业,政府可 以通过完善制度对其进一步加压。

 2.在员工方面:针对劳动者不敢谈,不会谈 首先,要加强宣传 ,不仅包括工资协商制度的专项宣传 ,

 还要结合劳动者权益 的法律知识宣传 。使工人能够拿起法律的 武器去谈判。其次针对我 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市场 因素 ,

 各地各级政府应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扩大覆盖范围,千方百 计提供就业机会 ,使劳动者有尽可能多 的选择 ,摆脱委 曲求全 的困境 。

 3.在工会方面:针对工会不会谈,不能谈,不敢谈 除了加速对现有工会 干部 的培养和提高 ,吸纳各类专业人 才到工会 中来是重要途径。近年来 ,许多地方工会聘请劳动法 规专家、派遣工资协商指导员 的办法值得借鉴推广 。为保证工 会组织独立工作 ,需建立相关配套措施 ,譬如工会成员或其他 政法论坛 一

 代表在任职期间不得解雇或制裁等 ,其工资或活动经费来源最 好由用人单位交地方或行业工会代发 。工会干部职业化的做法 ,

 使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 “不端企业 的碗 ,不看老板的脸 ” 被证明是可行的。

 4.在企业方 面:要正确看待工资协商机制 工资协商是 国际通行做法 ,是劳资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 发展转变 。要充分理解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 ,生产对象和劳动 工具,其 中劳动者 即员工是生产力要素 的最活跃,最具决定性 的要素。对员工工资 的分配,是对 劳动力价格 的总和在整个生 产要素中的投资比重。要意识到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不是 人格。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表达权和监督权都是劳 动者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尊重和保障员工基本 的权利实现。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 ,尤其离不开优秀 的 员工,如果只顾 眼前 的利益,不顾员工 的利益诉求 ,将不能发 挥企业 的发展潜力,更无法在激励 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空 间 ,收获更大的成果。

 倘若从经济博弈的观点来看,当资方、劳方在政府的监督下,

 讨论劳动成果如何分配时 ,双方就进入 了 “囚徒困境”的博弈。

 只有当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当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GDP增长了,政府财政的收入占GDP比重增长了,企业盈余增 长了,那么劳动者报酬也应该 随着增长 ,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应该按照贡献来分享经济发展的蛋糕 。反之, 也应是资方和工方共进退 ,假设企业利润下跌了,劳动者的工 资也应下跌 ,只有有涨有跌 ,劳动者与企业家同舟共济 ,共挺 时艰 ,才能够对 劳工是有利的,企业家也不要受到损失。才能 实现共赢——劳动者工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最终企业经济 蛋糕越做越大。因为劳方 与资方不仅仅是雇与佣的关系 ,更是 一种生产合作的关系。这是 “囚徒困境”的最佳博弈结果。

 虽然工 资协商还处于试点 阶段 ,但是不乏成功案例。如广 州样板等。工资协商要真正走 向现实,需要立法的支撑、党政 的支持 ,工会责任重大。政府 ,工会 ,企业主,工人等都要各 施其职,工资协商才能真正实现,各方才能共赢!

 参考文献 :

 [1] 1朱 自良:

 “国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效研究文献综述 , 《天 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第 3期 :

 38—41 [2]李炯,潘芳芳:

 “我 国工资集体协商问题研 究综述”, 《当 代社科视野》,2008,第 10期 :23—28 [3]任明辉 :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研 究”,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4】张建国:

 “中国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与展望”, 《工 会信 息》 ,2013,02期 【5]李全英:

 “关于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06期 :11-14 (上接第 215页)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体验企业 法治文化。

 (五 )加强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与监督 “完美执行是企业法治文化得 以构建和实施 的保证。”企 业在法治文化建设 中应当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 ,坚持 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不但要重视对各部 门法治文化建设 的形 式、内容及其建设进程进行评价 ,而且更要重视对各部 门的法 治文化建设工作在推动本部 门和企业 整体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中 所发挥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价,切实提高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的执行力 。

 促进依 法治企是企业所肩负的落实 国家依法治国方略 的重 要任务 。

 “深化企业 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和弘扬法治文 化互益 的重要前提,企业 以法治文化为魂方才能在法治化社会 建设中实现 自身利益最大化。”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 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为 促进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唐双宁 .培育以法治文化为基石 的企业文化 IN].人民 日报 ,

 2014.12.23 (O7).

 [2]张使 志 .构建 基于企 业战略的企业法治文化 叩.中国司法,

 2006(02).

 [3]乔小叶 ,韩雪.依法治企 以法治文化 为着力点 Ⅱ】.企业家 日报 ,

 2014.11.19(O3).

 作者简介:

 路生文 (1964~),男,黑龙江萝北人,黑龙江农 垦职业学院 副教授 ,从事法学教学与研 究工作。

 职工法律天地 2015年第 儿 期 ——217-

篇八: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研究

 134

 2020 年 10 月 论法治精神指引下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

 刘树桥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法律治理是法治精神的应有之义,而守法与良法是法律治理的核心要素。以法律治理为基础的多元治理则是现代社会法治精神的发展需求,强调通过道德的养成达到心性向善并形成法治建设的自律,强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并存实现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依此法治精神的阐释,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需要政府及官员、企业家具备优良的品质。这就需要政府及官员、企业家内修于德,进而具备法治自觉,通过有利于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建立的行为选择,形成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关键词:法治精神;营商法治环境;守法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法治精神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灵魂,是现代法治社会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唯有用法治精神去引领法治实践,才能推动法治建设。在现代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意味着需要依赖对法治精神的正确认识实现良好的法治环境的营造。

 有学者认为,法治精神必然表现为人类法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法治所蕴含的被实践证明有益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本质、价值等的主观把握成果。[1]P104 而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考察,社会发展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人们对法治精神的深层认知:法律治理是法治精神的应有之义,并以守法和良法作为其核心要素,以法律至上和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民主立法作为守法和良法的体现。现代社会法治精神强调以法律治理为基础的多元治理,强调通过道德的养成达到心性向善并形成法治建设的自律,强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并存实现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就具体的体现来看,则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对如何建立营商法治环境必然具有鲜明的指引意义,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需要法治精神的指引才能建立。

 1 超越法治的道德建设:人的心性的培养是营商法治环境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学者於兴中认为,我国实现法治存在着传统与建构、“更高法”的观念、普遍的宗教信仰、最高权威的困境、等级分层与人人平等、权利原则与关系原则的冲突、心性文化和智性文化的冲突等方面的困难。[2]P121-127 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道德的滑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法治进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物质主义现代化的改革,旨在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积累、人民生活富裕进而达到社会良性循环。但这却是一种片面的物质主义现代化的改革,体现为一种精神真空状态下的市场化进程。即,这是一场以不断侵蚀、消解传统道德观念为代价而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改革,是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不断通过政治和社会运动丧失了在人们心目中正当性的同时一味追求财富积累的改革。因而,这种改革使人们膨胀了物质的欲望、缺失了道德的约束。

 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一种精神真空状态下的物质主义现代化的市场化进程,由于缺乏道德的约束最终导致的是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法律为代价。因此,虽然政府一度片面追求GDP 增长速度,人们狂热追求财富。但对政府不信任、对法律淡漠等负面情绪也不断彰显。而且,人们的道德滑坡更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极大阻碍。

 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了,导致社会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们以己为中心,缺乏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蔑视法律,为了权力可以践踏人权。这样一种状况如何践行法治? 社会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单纯的经济增长必然会衍生诸多社会问题。正是基于对我国目前状况的清醒认识,幸运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的发展给予了客观的判断和正确的指引,并完成了顶层设计。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 片面的物质主义现代化是行不通的。法治建设需要道德的支撑。要通过向善的国民道德的建设,实现人的心性的培养,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人性的升华,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内心的法治信仰,就必然能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就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而言,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必须在法治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自我约束,自觉把自己的行为置于法治的框架之内,形成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2 法治精神对营商法治环境建立中政府与企业家行为选择的内在要求

 在营商法治环境建立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家是两个居于一定对立性,但又是能够共同构建营商法治环境的重要主体。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能否建立,既取决于政府既官员,也取决于企业家,取决于他们对法治精神的信仰。

 2.1 政府及官员在营商法治环境建立中的行为选择

 政府及官员在营商法治环境建立中如何做对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换言之,政府及官员的行为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也可能产生恶劣的营商法治环境。政府及官员究竟如何行为,取决于政府的角色定位。依据现代法治精神的要求,现代法治精神所倡导的政府一定是民意政府、维权政府、有限政府、履责政府、规则政府、透明政府、公平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 “瘦身”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3]P8-16 政府及官员应当是以服务政府、人民公仆的角色为企业家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其实,早在 2017 年 9 月 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就提出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这些对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法治精神的内涵来看,政府及官员应做到:

 (1)政府及官员的法治精神的养成 既然法治精神是法治信仰的支撑、是推进现代法治社会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政府及官员作为权力的掌控者、执行者,首先自身就要养成法治精神,进而具有人权、守法等意识,特别是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具备心性向善的品质,才能让政府及官员远离权力的傲慢,谦逊地对待权力,养成守法的自觉,用权力维护好人权,保障企业家的权益,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通过立法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首先在于有完善的营商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要分别从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市场主体的规制、市场秩序的规制、宏观调控和社会分配等方面进行规定,形成体现保障市场主体包括财产权益、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在内的各项权益及有利于企业家经营的良好市场秩序等内容的法律体系。同时,要通过配套的制度措施保障法律的实施。这就需要在立法过程中,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涉企政策、规划、法规,要充分听取企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20 年 10 月

 135 家的意见建议,体现民主立法。

 (3)通过服务型执法保障营商环境 政府及官员要转换角色,从管理角色转换为服务角色,树立服务意识。这就需要政府及官员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尽量淡化权力意识,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少干预、多引导、激励和帮助。同时,政府及官员即使行使权力,也不是通过权力的行使形成紧张的政企关系,而是要通过权力的行使为企业家创造积极干事业的营商氛围。按照这样一种思维,就需要政府及官员要积极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真正运用手中权力服务于企业家,而不是给企业家设置障碍。政府及官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坦荡真诚同企业家交往,要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

 2.2 企业家在营商法治环境建立中的行为选择

 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

 (1)弘扬法治精神,营造守法的企业文化 企业、企业家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企业家精神首先是法治精神。企业家只有具有了法治精神,才会以法律为基石,把法律作为从事生产经营的基本依据,避免潜规则、利用非法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企业、企业家只有通过自身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守法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才会养成建立营商法治环境的自觉,促进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使市场经济真正能够在法治的环境下运行。

 首先,企业家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企业家之所以称之为企业家,意味着企业家不同于商人——只是为了赚钱。企业家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守着本心,才不会在经济行为中迷失自己。因此,企业家必须要通过德行的修炼,才会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和信念,形成弘扬法治精神的自觉。

 其次,企业家要营造守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法治精神,才会让企业行为促进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企业家应在对企业员工的日常教育和学习中、在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中,融入法治因素,让企业员工逐步养成法治的习惯,进而扩大法治的行为主体,形成在经济活动中的良好法治氛围。

 最后,企业家要通过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推动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企业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担当。在这种责任担当中,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要成为在社会上推进营商法治环境建立的积极主体,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人的法治观念,并要在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中,积极主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

 (2)依法经营,维护营商法治环境 企业家的法治精神的核心就是依法经营。企业家要具有依法经营的精神。在经济活动中,要始终依照法律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要依照中国的法律,还要依照其他国家的法律、国际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既是依法经营的法治精神的要求,也是减少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

 依法经营,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法治思维,树立契约意识、公平竞争的意识,在法律的框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而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经营,也要求企业员工运用法治思维武装自己,开展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3 构建多元化的营商纠纷畅通解决渠道

 3.1 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依赖于畅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

 是否具有畅通的营商纠纷解决渠道,也应当是衡量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畅通的营商纠纷解决渠道,就没有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

 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应有之意。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也必须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根据我国“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顶层设计,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的建立也需要构建调解、仲裁、诉讼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依赖于畅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通过畅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既可以保障经济主体及时选择并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纠纷,也可以充分保障经济主体的各种权利。就当前的营商法治环境来看,充分发挥调解、仲裁的优势,及时、有效解决营商中的纠纷,为经济主体排忧解难,使经济主体免于纠纷困境,积极投身于经济活动中,尤为必要。

 3.2 多元化营商纠纷畅通的解决渠道的保障

 当然,强调充分发挥调解、仲裁的优势,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转机制,以保障多元化营商纠纷解决渠道的畅通。简而言之:

 (1)要完善调解、仲裁的自身制度。通过不断加强调解员、仲裁员的队伍建设,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胜任调解、仲裁的高素质队伍,以便能够业务精湛地、娴熟地、公正地通过调解、仲裁处理营商纠纷,保障纠纷各方的合法权益; (2)要完善调解与诉讼对接、仲裁与诉讼对接等机制。实现调解与诉讼、仲裁与诉讼的无缝对接,既能够发挥诉讼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使纠纷的解决通过诉讼得到保障,又能够充分提高调解、仲裁的效果,发挥调解、仲裁的效能; (3)要完善诉讼对调解、仲裁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等。要通过完善的诉讼监督和保障机制,既避免调解、仲裁中的错误,又促进调解、仲裁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调解、仲裁。

 当然,完善的运转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这需要慎重对待,也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要制度设计。但不管怎样,多元化营商纠纷畅通的解决渠道必须依赖完善的运转机制的保障,否则,多元化营商纠纷的解决渠道就难以畅通。

 参考文献

 [1]王浩.法治精神塑造与培育[J].人民论坛,2015(10). [2]於兴中.法治东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3]江必新.法治政府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篇九: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明调研重庆城投金卡信息产业公司发展工作时指出拓面提级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本 报 讯( 记 者张 珺实 习 生周 尤 )10 月 27 日 ,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调研重庆城投金卡信息产业公司时指出,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要求, 积极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拓面提级, 尽快形成包括设计、制造、软件研发和金融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据了解, 重庆城投金卡信息产业公司是由市政府授权, 重庆城投集团控股的城市智能交通投资、建设、运营企业。

 近年来, 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批准的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技术支撑服务平台项目试点, 充分融合 RFID、IC 卡、视频、微波等技术, 实现对交通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 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规费征管与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翁杰明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后强调, 物联网产业是我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 认真学习、把握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

 横向上, 要以我市正在打造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基础, 同步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从公共基础设施应用向市民日常生活应用推广。

 纵向上, 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一头连接先进制造业企业, 从技术源头夯实物联网发展基础, 另一头连接金融机构, 强化物联网的支付、结算等金融属性,不断提升产业档次。翁杰明还对城投金卡公司提出要求,希望企业尽快参与行业国标制定、完善商业模式、走向全国市场, 努力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内陆开放与华商机遇”经济研讨会在渝举行“重庆开发开放的新机遇” 、“渝新欧铁路与华商新机遇” 、“保税区与华商新机遇”等作了介绍。本报讯( 记 者颜 若 雯)10 月 28日,“内陆开放与华商机遇” 经济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位华商齐聚一堂,共商来渝投资大计。研讨会由中国侨联、 重庆市政府指导, 中国侨商联合会、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重庆市侨联主办。

 在研讨会主题论坛上, 市外经委、市物流办、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陈有庆在研讨会上表示, 在新的历史时期, 继续提升与海内外华商的合作水平, 既是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是海内外华商应对世界经济新挑战、乘势而上的迫切需要, 广大华商朋友要有战略眼光, 抢抓机遇、抢占新机, 运用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 制定企业发展长远规划, 在推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亚洲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有庆, 市政协副主席、市侨联主席张玲出席会议。市文化委组织学习贯彻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我市多部原创剧目将在明年陆续亮相本报讯(记者杨晨实 习 生组织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10 余位专委会成员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共谋我市文化舞台艺术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市文化委主任汪俊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遵循文艺工作自身的规律、特点开展工作,目前重庆的创作体系还不完整,近年来作品数量上来了,但深入百姓生活、培育精神文明等内涵依旧缺乏,应注重文艺作品的思想、知识和传承等功能开发。

 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委会副主任阳晓谈到,重庆目前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还应加强,坚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好的作品应该来源于生活, 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据透露, 由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指导的原创川剧 《 白露为霜》,已经完成剧本的最终定稿,目前已开始排练,今年年底将亮相舞台。此外,歌剧《 妙善公主》、话剧《 朝天门》、京剧《 辛弃疾》等我市多部原创剧目也正在进行反复审看、研讨、打磨,预计明年将陆续与观众见面。高 全利 )10 月 28 日, 市文化委以制度之力防“四风”反弹李妍落实 八项 规定 精 神 以 来 ,作风建设取得了 明 显进展和阶段成效。

 但在高 压态势下 , “四风” 问 题更加 隐蔽, 穿 上隐 身衣、进入青纱帐。

 有的 领导干部坐公交、打 出 租去 参加宴请, 有的 躲进“培 训 中 心 ”、 私 人会 所大吃大喝 , 不 收敛不 收手、顶 风违纪行为 仍 时有发生。

 (据中 央纪委监察部网 站)“ 四 风 ” 问 题具 有 长 期 性 、反复性 、 顽 固 性和 复 杂 性 , 享乐 主 义 和 奢 靡 之 风 虽 然 在 面上 有 所 好 转 , 但 旧 习 惯 依 然“树 倒 根存 ”。

 一 旦官 僚主 义 、奢 靡 之 风 等 旧 习 惯 难 以 从 制度 上 有 效 革 除 , 就 会 换 个 “ 马甲 ” 又 上 岸 , 成 为 上 不 了 台 面的 潜规则 。纠 风正纪之难, 难在防 止反弹。

 尽管 党 的 群众路线 教育实 践活动 已 暂 告一 段落, 但“群众路线 没有休止符 , 作风建设永远 在 路上 ”, 越往 后 , 防 止 反弹的 任务越艰巨 , 就越需 要继续 强 化 “ 不 敢 ” 的 氛 围 , 为 “ 不能”、“不 想”准 备条件 。

 只 有织密 制 度之网 , 以 制 度之力 堵住隐 形 “四 风 ” 的 死 角 , 防 止作 风问 题反弹, 才 能 让来之不 易 的作风成果, 在 持续 巩固 中 不 断提高 。要闻2014年10月 29 日星 期 三编辑许阳美编陈虹CHONGQINGDAILY4科教文体中 心 :6390723663907128CQRBKJWT@163.COM经济新闻中 心 :6390715163907136CQRBJJXW@126.COM摄影部:6390722763907202CQRBSYB123@163.COM区县农村版新闻中 心 :63907198YJB@CQRB.CN我市各级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法治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 我市各级机关干部通过报纸、电视、 网络等媒体, 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依法治国” 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10 月 27 日, 九龙坡区委中心组成员举办专题学习会。

 九龙坡区委书记丁洪表示,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用法治的思维审视发展问题、 破解发展难题,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中维护好人民权益; 通过依法行政推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打造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自觉把各项工作置于法律监督、 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 切实让136 名大学生村官组成 22 个宣讲团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日,巴南区木洞镇桃花岛村大学生村官任小蓉、东泉镇锡滩村大学生村官王志利、丰盛镇油房村大学生村官高源侦等走进农家院坝、田间地头, 以顺口溜、三句半等方式, 紧密结合农村实际, 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依法治国等重大内容, 向农民群众宣讲全会精神。

 据悉, 为迅速向广大群众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及时将中央的声音传达到农村基层, 巴南区委组织部提前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大学生村官及时关注全会情况,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结合农村实际, 以老百姓听得清楚明白的语言开展宣讲活动。

 据了解, 这次巴南区大学生村官宣讲活动将持续 1 个月, 该区深入 198 个村进行宣讲, 做到村村覆盖。梁平县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蒲继承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扎紧制度的笼子, 体现了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更彰显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进入法治轨道。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党内法规体制机制, 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市总工会宣教部干部周浪说, 可以预见,一系列完备、高效、严密、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 能够为广大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环境, 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市总工会宣教部的一名干部, 我将在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 做好全会精神的宣传工作,努力在全市职工当中营造浓厚的学法、懂法、用法氛围, 为重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作出自 己应有贡献。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妇联主席肖丽颖认为, 妇女权益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 劳动权益、 财产权益、 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益等, 它涉及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 是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统一体。

 “现在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后,关键还在于能否依法办事, 即能否依法治国成了妇女权益保护的关键, 依法治国是实现妇女权益保护的前提和保障。

 ”(本报记者)张孟良同志逝世本报讯重庆市公安局原六处处长、 离休干部张孟良同志,因病于 2014 年 10 月 27 日逝世,享年 91 岁。张孟良同志系山西昔阳人,1938 年 3 月参加工作,1941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人民日 报评论员公正是法治的 生命线。

 公平正义是我们 党治 国 理政的 一 贯主张,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 核心价值。

 “法者, 天下之公器”,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离 不 开法治 的有力 保障。党 的 十 八届 四 中 全会着 眼于 依法治国 与 公平 正义的 有机统一 , 从立法、执法、司 法、守 法等各个方面 , 对以 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 了 全方位部 署。学习 贯彻全会精神, 一 个重要方面 , 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实 践中 , 实 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 以 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 核心 价值。法律是治 国 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 之前提。

 以 法治 维护公平正义, 科学 立法是引 领。

 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贯穿立法全过程, 加快完善体现权利 公平 、机会公平 、 规则 公平 的 法律制 度, 保障 公民 人身 权、 财产 权、 基本政治 权利 等 各项 权利 不 受侵犯, 保障 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权利 得到 落实 , 才 能筑牢人们 共享人生出 彩机会的 坚实 平台 。法律的 生命力 在 于实 施, 法律的 权威也在于实 施。

 以 法治 维护公平 正义,严 格执法是关键。

 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任何组织 和 个人都 必 须 尊重 宪 法法 律权威, 都必须 在宪法法律范围 内 活动 ,都不 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 特权。

 “法立,有犯 而 必 施; 令出 , 唯行而 不 返”, 解决好执法不 规范、不 严 格、不 透明 、不 文明等 问 题, 惩 治 执法腐 败现象, 才 能 确 保法律公正、 有效实 施, 牢 牢 树立 起法治权威。司 法 公正 对社会公正 具 有 重 要引领作用 , 司 法不 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

 以 法治 维护 公平 正义, 公正司 法是保障。

 “凡法事者, 操持不 可以 不正”, 无论是确 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 权和检察权, 还是优化司 法职权配置更好服务于民, 或是完善人民陪审 员 制度、 保障 人民 群众参与 司 法, 都 是为 了完 善司 法管 理体制 和 司 法权力 运行机制 , 规范 司 法行为 , 加 强 对司 法活 动 的监督,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 个司 法案件中感受到 公平正义。人民权益要靠 法律保障, 法律权威要靠 人民维护。

 以 法治 维护公平 正义,全民守 法是基础 。

 “法令既行, 纪律自正, 则 无不 治 之国 , 无不 化之民”。

 依法治国 是一个系 统工程。

 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 , 不 能以 言 代法、以 权压法、徇 私枉法, 而 应 带 头 依法办 事 、 带 头 遵守 法律, 担当 起法治 建设的 责任。

 同 时 , 也要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文化 , 增 强 全社会厉行法治 的 积极性和主动 性, 形 成守 法光荣 、 违法可耻的 社会氛 围 , 使全体人民都 成 为 社会主 义法 治 的 忠 实 崇尚 者、自 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积极投身 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 伟 大实 践, 国家长治 久安、人民幸 福安康就有了 最可靠的 保证。(10 月 29 日 人民日 报评论员 文章新华社北京 10 月 28 日 电 )深 入 学 习 贯 彻 十 八 届 四 中 全 会 精 神打老虎法无例外新华社记者徐扬陈灏10 月 27 日 , 军 事检察院对中 央军 委原 副 主席 徐才 厚涉嫌受贿犯罪 案件侦 查终结 , 移 送审 查起诉 。

 徐才 厚对受贿 犯罪事实 供认不 讳 。

 被依法移 送审查起诉 , 再次彰 显了 我 党 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 的 决 心 和法无 例外的 刚 性。《中 共中 央关 于 全面 推进依 法 治 国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定》提出 , 坚持从严 治 军 铁律 ,加大军 事法规执行力 度, 明 确执法责任, 完善执法制 度, 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 严 格责任追究 ,推动依法治军落到 实 处。依法查处徐才 厚 , 显示 了党 向 毒瘤 开 刀 的 勇 气 与 魄 力 ,更向 公众 传 达明 确 的 信 号 :

 任何人和组织 都不 能凌驾 于法律之上, 党 员 干 部要带 头 守 法、以身 作则 。推进伟 大事业 , 必 须 从严治党、依法治国 。

 从依法审判 薄熙 来到 依法查处徐才 厚, 正是党 带 领全国 各族人民对法治 承诺的 践行。四 中 全会公报指 出 , 各级领 导 干 部 要带 头 遵守 法 律 , 带头 依法办事, 不 得违法行使权力 , 更不 能 以 言 代 法、 以 权压法、徇私枉法。

 法治 中 国 , 不 允许有凌驾 于法律之上的 人或 是组织。

 不 论什么 人, 不 论其职务多 高 , 只 要触犯了 法律, 都要一查到 ...

篇十: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漫其悠远

 2020/3/27 企业法律工作的核心理念 念

 路漫漫其悠远

 个人简介

 叶小忠 --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综合制度处、合同处处长,律师、高级经济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企业法务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上海、广州仲裁委仲裁员、国家标准委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组成员、ALB法律大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主持起草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主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操作实务》、《合同审查的架构与方法--企业合同审查指引》、《企业合同管理操作实务—来自中国百家大型企业合同管理实践的启示》

 路漫漫其悠远

 中心简介

 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MBA 教育中心)下属的以企业法务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研究机构。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级法律顾问和对企业法务管理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代表了目前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的先进水平

 中心秉承着

 “ 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 的核心理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系统研究企业法务工作基础理论和工作实践,主要包括:1 1 、企业法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企业法务管理的学科体系;2 2 、企业法务管理工作实务的研究,用以解决企业法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3 、企业法务管理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企业法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中心将紧紧围绕企业法律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利用中心的专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法务管理咨询、法务管理培训、法务管理研究、法务管理资讯、法务管理审计等各项服务。中心希望通过与企业界的广泛合作和持续努力,共同推动中国企业法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路漫漫其悠远

 主要研究人员 — 专职

 • 叶小忠---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法律部合同处处长 • 西小虹---原中国化工集团总法律顾问 • 陶顾中---原摩托罗拉公司高级法律顾问 • 李申田---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法律顾问 • 王嘉杰---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 • 张永坚—原中国远洋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 • 郭喜—原大庆油田总法律顾问 • 梅放—原安永咨询高级合伙人

 路漫漫其悠远

 专家团队

 • 20名兼职教授

 • 75名研究员

 路漫漫其悠远

 网站简介

 路漫漫其悠远

 目录

 • 企业法律工作的核心理念

 • 企业法律管理指南解读

 •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建设实例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工作的核心理念 ------ 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叶小忠

  中国企业法务管理 研究中心 2012-09-20

 路漫漫其悠远

 观念的价值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效 正面:劳动合同法

 反面:出国考察

 路漫漫其悠远

 大企业的管理特点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管理的核心理念

 路漫漫其悠远

 合同倒签管理问题

 路漫漫其悠远

 某集团 2010 年底签订合同情况统计

 省公司

 11- - 12 月签订合同数量(单位:个)

 占全年合同数量之百分比

 省公司

 11- - 12 月签订合同数量(单位:个)

 占全年合同数量之百分比

 北京

 2607

 25%

 湖南

 4238

 30%

 天津

 2446

 27%

 广东

 21908

 29%

 河北

 10537

 33%

 海南

 738

 25%

 山西

 3883

 22%

 广西

 8878

 31%

 内蒙古

 4439

 26%

 重庆

 4108

 28%

 辽宁

 7008

 34%

 四川

 12215

 41%

 吉林

 2089

 22%

 贵州

 2246

 30%

 黑龙江

 5084

 30%

 云南

 4350

 28%

 上海

 6682

 24%

 陕西

 3323

 19%

 江苏

 3724

 24%

 甘肃

 3443

 29%

 浙江

 6755

 22%

 青海

 952

 29%

 安徽

 7623

 27%

 宁夏

 1305

 36%

 福建

 3836

 24%

 新疆

 3013

 26%

 江西

 2693

 23%

 西藏

 286

 9%

 山东

 6231

 22%

 总部

 797

 35%

 河南

 7383

 26%

 合计

 162718

 27%

 湖北

 7898

 30%

 路漫漫其悠远

 合同倒签问题危害性

 错误认识一:合同不成立 错误认识二:没有实质性的利益损害 错误认识三: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企业有利 审批流程形同虚设 公司内控及审计管理要求严格禁止补签合同 法律 风险

 路漫漫其悠远

 措施

 路漫漫其悠远

 目录

 • 企业法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法律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价值

 • 企业法律工作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 企业法律工作体系结构与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截至2011年2月,除现行宪法外,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238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

 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路漫漫其悠远

 法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成功是依靠中国特色取得的吗?不是,是我们承认了普世价值,如市场经济、法治、民主等,才取得了成功。

 我们所取得的成功,我们在发展经济上所取得的飞速进步,都是同中国法治的进步离不开的。

 ----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路漫漫其悠远

 法治理念已经为企业广泛接受

 •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建立

 •要深刻理解法律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国资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法制建设作为提高中央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黄淑和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工作面临的十大问题

 法律工作议题难以进入决策层的常规视野 法律工作难以融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法律工作与业务发展的对立与冲突 整体性思维 事务性-办公会-两张皮-NO-多元价值参考-一票否决-工作总结事务性-知识传承-可替代性 法律意见书 SWOT 法律工作总体上呈现被动工作的特点 法律顾问缺乏应有权威性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工作质量严重依赖法律顾问的个人素质 法律顾问的独立存在价值基础被质疑 法律工作缺乏整体性思维 法律工作缺乏规范程序和方法 法律部门参与事务多,负责事务少

 路漫漫其悠远

 目录

 • 企业法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法律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价值

 • 企业法律工作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 企业法律工作体系结构与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如何持续保持企业法律工作良好发展势头

 领导重视 法制环境 认识-工作价值 资源配置 政府推动

 路漫漫其悠远

 对法律价值的认识

 法律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是现代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涉及企业运营方方面面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的价值 — 制度资源

 股权、投票权、董事席位 母子公司 BVI公司 避风港原则 合同章 万艾可专利申请

 •2006年销售额24亿美元,超过2000万人服用 •2001年中国专利局公告授予其专利权,同年上海双龙等12家企业要求宣布无效,其中4家企业已经取得新药证书,没有生产批文 •瑞辉-128元一粒 国产—30-40元一粒 •2004年专利发生委员会宣布专利无效 •2006年北京一中院支持瑞辉专利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价值 — 业务指南

 • 法律的内在力量是凝聚在其中的真理性的知识和经验

 •

  刘瀚---《法律为什么有力量》

 路漫漫其悠远

 工作指南

  第三百二十五条技术合同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的支付方式由当事人约定,可以采取一次总算、一次总付或者一次总算、分期支付,也可以采取提成支付或者提成支付附加预付入门费的方式。

  约定提成支付的,可以按照产品价格、实施专利和使用技术秘密后新增的产值、利润或者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也可以按照约定的其他方式计算。提成支付的比例可以采取固定比例、逐年递增比例或者逐年递减比例。约定提成支付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查阅有关会计帐目的办法。

 支付方式 • 一次总算、一次总付 • 一次总算、分期支付 • 采取提成支付 • 提成支付附加预付入门费 提成方式 • 产品价格 • 实施专利和使用技术秘密后新增的产值、 • 利润或者 • 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 提成比例 • 固定比例、 • 逐年递增比例或者 • 逐年递减比例 注意事项:约定提成支付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查阅有关会计帐目的办法。

 路漫漫其悠远

 会议筹办范本

 (1 1 )会议名称;(2 2 )会议主题和内容;(3 3 )会议规模(参会人数);(4 4 )会议召开时间和地点及会场布置要求;(5 5 )餐饮标准、形式、数量;(6 6 )住宿要求;(7 7 )交通车辆接送安排;(8 8 )娱乐活动安排;(9 9 )广告宣传制作、备案要求;( 10 )会议应提供的设备(投影仪、电脑、麦克风等);( 11)安全保卫要求(保证会议全程所有参会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人员人身或财产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12 )会议请柬、入场证、铭牌、日程表制作要求;( 13 )服务人员的具体要求(司仪、摄影师、保健医生、翻译、勤杂人员等);( 14 )票务协助等。为保障会议顺利召开,应明确约定在会议召开前,受托方具体提交策划方案和费用表的时间。

 路漫漫其悠远

 2008年全球企业十大风险

 • 1、监管与合规 • 2、全球金融危机 • 3、人口老龄化 • 4、新兴市场 • 5、企业并购 • 6、能源危机 • 7、战略转变 • 8、成本上升 • 9、激进的环保主义 • 10、消费者需求转变 • 1、信贷紧缩(2)

 • 2、监管与合规(1)

 • 3、加剧的经济衰退(新入选)

 • 4、激进的环保主义(9)

 • 5、非传统进入者(16)

 • 6、成本削减(8)

 • 7、人才管理(11)

 • 8、联合与并购交易(7)

 • 9、冗余的商业模式(新入选)

 • 10、声誉风险(22)

 (注:括号内为2008年的排名)

 2009年全球企业十大风险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 司分析报告《 企业战略风险报告——2008年全球企业十大风险》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 司分析报告《 企业风险报告——2009年全球企业十大风险》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丰田公司总则第一章写到:“遵守尊重国内外的法律精神,通过开放公正的公司活动,以成为世界值得信赖的企业公民为目标。”对于丰田来说,公司自然是为获得利润而存在的。然而,不法获得利润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合规便是对于一个公司的最低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目录

 • 企业法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法律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价值

 • 企业法律工作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 企业法律工作体系结构与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工作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合同管理必要性 管理是第一位 位 • 工作内容 – 专业性质 – 管理性质

 • 工作定位 – 服务定位 – 管理定位 职能部门 要对结果负责

 路漫漫其悠远

 • 工作标准 – 单一:

 – 多元:王老吉

 • 工作目标 – 事务处理 – 风险防范

 法律逻辑 商业逻辑 管理逻辑 企业运行的常态

 法律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切实减少和避免各种纠纷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工作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事

 后 个

 案 被

 动 支撑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制工作的价值

 路漫漫其悠远

 国资委对企业法制工作要求

 1、不仅体现企业的软实力,更是对企业的硬要求 2、不仅可以防范风险,更可以创造价值 3、不仅是一项事务型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型工作 4、不仅是法律部门的工作,更是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的责任

 路漫漫其悠远

 目录

 • 法律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作用

 • 企业法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企业法律工作核心理念的再认识

 • 企业法律工作体系结构与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企业法律工作体系

 案件管理 企业证照 法律咨询

 合同管理 法律工作规划 立法建议 法律风险管理 法律课题 重大项目 授权委托 知识产权管理 法律顾问制度 规章制度审核 信息系统管理 外聘律师管理 公司治理 法制宣传教育

 路漫漫其悠远

 法律工作体系结构

 • 一个核心 – 法律风险防范

 • 两大基础 – 合同审查 – 案件处理

 • 三大战略性工作 – 合同管理 – 知识产权 – 公司治理

 • 专业性工作 • 案件 • 合同 • 项目 • 咨询 • 管理性工作 • 风险 • 规划 • 培训 • 事务性工作 • 证照 • 授权

 路漫漫其悠远

 大型企业法律工作的发展趋势

 • 集中化

 • 标准化

 • 精细化

 • 信息化

 • 职业化 体系化

 路漫漫其悠远

 合同管理日趋精细化 合同管理办法 合同招投标管理 合同资质管理 合同范本管理 合同专用章管理 合同履行管理 合同授权管理 合同信息系统 合同培训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 合同流程管理 合同报告 合同绩效管理 ..\2011\各省合同管理资料\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合同审批表填写规范指引.doc 合同范本

 路漫漫其悠远

 几项重点工作

 • 合同管理

 • 案件管理

 • 风险管理

 路漫漫其悠远

 对合同性质的再认识

 法律 文件 经济性 有效性 合法...

推荐访问:以法治精神丰富企业核心价值 法治 核心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