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3篇

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3篇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 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以临邑县工业用地为例收稿日期:20191210;修订日期: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以临邑县工业用地为例收稿日期: 2019 12 10 ;修订日期:2020 03 30 ;编辑:王敏作者简介:郑晓亮( 1982 —),男,山东临邑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E mail : zhengxiaoliang000@163.com郑晓亮 1 ,孙田 2(1. 临邑县自然资源局,山东 德州

 251500 ;2.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机关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通过低效工业用地界定,以临邑县工业用地认定调查为基础,建立县域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体系和县级工业用地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工业用地低效现状,提出区域低效土地再开发策略,为政府建立差别化税收和产业用地调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关键词:工业用地调查;低效用地评价;开发方案;临邑县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2128 / j.issn.1672 6979.2020.09.012引文格式:郑晓亮,孙田 . 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以临邑县工业用地为例[ J ] . 山东国土资源,2020 , 36 ( 9 ): 76 80. ZHENG Xiaoliang , SUN Tian. Study and Practice of Low-efficiency Land Re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 Taking Industrial Land as an Example [ J ]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 2020 , 36 ( 9 ): 76 80.0 引言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低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1 ] 。对城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探讨,目前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效率评价、成因分析、闲置处置等方面,相关成果对工业用地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24 ] 。本文基于项目评价研究,以临邑县工业用地调查为基础,梳理基础工业建设用地数据,建立临邑县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体系和县级工业用地管理系统,加强土地绩效管理,针对不同低效用地类型提出专项利用方案及意见,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差别化税收、土地供应政策、产业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能,提供决策数据支撑。1 工业用地调查及低效用地评价国内学者主要从区位比较优势、闲置或遗弃、污染高风险等角度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认识,认为低效工业用地内涵包括:已经使用或开发过的工业用地或建筑物;目前处于闲置、遗弃或未完全利用的工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高风险工业用地;经过整治可再次利用;效益低,有可再开发潜能的工业用地等。并将其划分为:闲置关停型低效、开发利用型低效、投入产出型低效、产业导向型低效、合同契约型低效、用途配置型低效 6 种类型 [58 ] 。1.1 研究方法当前,对低效用地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分析法、属性分类法等。本文从有利于低效用地再开发角度出发,结合临邑县当前工业企业用地现状,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建立工业企业用地现状数据库 [9 ] 。1.1.1 工业企业用地利用现状调查以临邑县工业企业用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GB / T21010 — 2017 ),采用实地测量、现场询问、系统查询及图库判别等方式,对临邑县城区、开发区及各乡镇工业企业用地的规划用途、发展方向、土地利用强度等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 ① 开发利用现状,包括位置、面积、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投入产出水平、低效用地类型、环境状况、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房屋建设情况、承载人口等,工业企业用地还需要调查使用·6 7·第 36 卷第 9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20 年 9 月

 水、电、气等情况。

 ② 权属等相关信息,包括权利人、权属性质、地类和用地手续等内容。历史遗留问题工业用地均纳入了调查范围。通过全面调查形成了初步调查成果,为低效工业用地认定、评价、制定再开发方案奠定基础。1.1.2 低效工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类别划分(1 )低效工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工业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规划、计划成果的衔接,与临邑县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方向的匹配度以及投入产出水平的初步分析,构建临邑县低效工业用地认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表 1 )。表 1 临邑县低效用地认定及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子目标层 指标层合法与合规性合法性 是否是历史遗留问题合规性是否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城乡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及支持程度是否符合相关的合同契约规定集约利用与效益用地强度土地开发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地均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情况用地效益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地均税收地均产值产值能耗用地结构与生态用地结构绿化率生产用地占比办公、服务及生活用地占比环境影响三废排放率环境噪声排放率对土地的影响(2 )低效工业用地类别划分。根据指标上述指标体系,可以把低效用地划分为以下 6 类: ① 闲置关停型低效。从是否维持生产经营视角评价工业用地是否低效,主要认定指标包括是否为闲置用地、空闲用地、停建停产、倒闭外迁停产、转型停产等。

 ② 开发利用型低效。从土地利用强度角度认定工业地块是否低效,主要认定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等。③ 投入产出型低效。从土地利用绩效角度考察工业地块是否低效利用,主要认定指标包括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值、单位土地税收等。④ 产业导向型低效。从产业结构升级、定位和环保角度考察工业地块是否低效(主要针对用地性质不发生转变的工业地块),主要认定指标包括是否为淘汰类产业、单位产值排放、单位产值能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⑤ 合同契约型低效。基于土地出让的全寿命管理视角,从工业用地的开发利用过程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角度认定其是否属于低效用地。主要认定指标包括开竣工合同时间、开发强度合同指标、产业绩效合同指标、投资额及强度合同指标等。⑥ 用途配置型低效。从地块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规划最佳使用状态的匹配程度衡量工业地块是否低效(主要针对规划用途已转变的工业地块),主要认定指标包括最高最佳用途和最高最佳强度等,其依据为城市控制性规划方案。1.2 工业用地管理系统为方便政府对工业土地的实时监管,根据调查情况,建立工业用地管理系统,系统汇总了基础调查数据,与影像地图链接,实现地企结合,实现对宗地、企业的全方位管理。为政府后期处理低效工业用地提供技术支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宗地管理、统计、用地分析、宗地档案等 4 个部分。1.3 调查结果及分析(1 )据 2018 年临邑县工业用地调查结果,临邑县工业用地占地面积 2061.33hm2 ,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和各街道办;其他乡镇共计 117 个企业,占全部工业用地面积的 13.73% (表 2 )。表 2 临邑县 2018 年度工业用地情况名称企业总数(个)数量占比( % )占地面积( hm 2 )面积占比( % )经济开发区167 38.93 1367.39 66.33恒源街道办78 18.18 82.18 3.99邢侗街道办23 5.36 137.14 6.65临盘街道办43 10.02 190.93 9.26临邑镇21 4.90 42.20 2.05德平镇9 2.10 10.97 0.53临南镇19 4.43 36.19 1.76林子镇3 0.70 12.15 0.59兴隆镇23 5.36 34.39 1.67孟寺镇17 3.96 71.82 3.48翟家镇12 2.80 61.18 2.97理合务镇6 1.40 2.70 0.13宿安乡8 1.86 12.08 0.59合计429 100.00 2061.33 100.00(2 )工业低效用地现状分析。临邑县不存在闲置土地,但企业内部未利用的空闲土地占比较大。·7 7·第 36 卷第 9 期

  土地管理与规划

  2020 年 9 月

 全县 429 宗 工 业 用 地 中,已 建 设 利 用 土 地 面 积1664.49hm2 ,占全部工业用地的81% ,目前尚有144 宗处存在空闲,空闲土地面积 392.95hm2 ,占全部工业用地的 19% ,且多数空闲土地不能连片。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有 312.01hm2 ,占全部空闲土地 79.41% 。同时,通过城镇工业土地整治工作,会给临邑带来可观的建设指标。以临邑县经济开发区为例,对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按照调查内容与低效用地认定方法,对其类型数量分别统计。东部开发区范围内共有 18 家企业,总占地面积251.64hm2 ,企业平均用地面积 13.98hm 2 。其中,1家企业存在关停型低效用地,主要原因为停产查封;5 家企业存在空闲型低效用地,主要原因为批而不建或是有大量空闲;3 家企业存在开发利用型低效用地,主要原因为建筑密度或容积率不达标。西部开发 区 范 围 内 共 有 145 家 企 业,总 占 地 面 积1001.43hm2 ,企业平均用地面积 6.91hm 2 。其中,26 家企业土地存在关停型低效用地,主要原因为停产、查封和重组;21 家企业土地存在空闲型低效用地,主要原因为圈而不建、批而未建、开发满 1 / 3 就终止开发建设和大量空闲;北部开发区为新区,仅有3 家企业落地开工建设。(3 )工业用地强度分析。从土地利用强度认定工业地块是否低效,主要认定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系数等。临邑县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容积率,平均值为 0.25 。(4 )投入产出分析。从土地利用绩效角度考察工业地块是否低效利用,主要认定指标包括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值、单位土地税收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16 宗土地亩均税收低于 1万元。(5 )工业用地生态分析。从调查看,部分农村居民点处在临邑县经济开发区管理的工业用地范围内,临邑县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用地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农村居民点内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户均用地面积超过国家、省对农村居民用地标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按以上调查内容与低效用地认定方法,临邑县土地低效类型主要为空闲关停型低效、开发利用型低效和投入产出低效型三类。2 低效土地再开发策略2.1 低效土地再开发思路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是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满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配套设施用地的前提下,将城镇低效用地通过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原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市场主体、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 [1014 ] 。临邑县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县域综合体,需要根据评价确定的低效用地现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县域各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明确再开发用地结构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方向,引导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2 再开发方案(1 )引导化工产业退城入园。根据临邑县城市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为高端化工产业园区,新入住化工企业集中安置在此处,鼓励已建化工企业产业升级改造,另需审批建设用地的,政府给予用地优惠,鼓励企业搬离原厂区在此安置新厂房。(2 )推进企业改造升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华兴路以东,花园大道以北,距离临邑城区近,发展化工产业对居民生活影响大,且随着恒源石化退城入园,影响附近的化工企业发展。建议以发展制造业为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兴建文化产业园,逐步淘汰化工企业。华兴路以西,花园大街以南,现有产业以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属于德州市审批的化工产业园,对处于园区内的企业进行建设监管,以“亩均效益、亩均税收”论英雄。为促进企业发展,对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3 )促进空闲土地建设。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企业用地、建设的现状,督促有实力的企业提交空闲土地利用计划、与相关部门签订改造合同,对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企业,收回空闲土地作为·8 7·第 36 卷第 9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20 年 9 月

 存量建设用地;无实力的企业可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闲置的独立厂房、办公楼,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转让企业必须属于与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4 )提高工业用地建设标准。严格新供建设用地标准,必须达到《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关于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要求。鼓励属于开发利用型低效的已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厂房增高方式改建,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2.3 低效土地再开发运作方式2.3.1 城市更新临邑县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调整,有计划的治理、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采取城市更新盘活低效用地,需要从以下 5 个方面开展。(1 )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要求城市更新项目必须符合规划,明确产业引导原则,促进产城融合,允许国有旧厂房临时改变使用功能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建设。(2 )加强土地整备,促进成片改造,落实城市发展战略。鼓励旧厂申请整宗权储,允许采取多种方式自行改造项目涉及多个土地权属人开展整合归宗等。(3 )优化利益分配,调动市场积极性,共同推进改造。形成明确的利益分配比例,保障集体利益,对于积极主动改造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4 )开展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工作效能。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落地,相关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减少审批环节,尽量“一次办好”,提...

篇二: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

高质量发展报告材料汇编(8 篇)

 目录 1.走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1 2.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5 3.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争当 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8 4.坚持走丘区大县高质量发展之路作示范 11 5.守土有责担使命砥砺奋进开新局 14 6.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全力以赴助推省会高质量发展 17 7.奋力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19 8.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27 走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正确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学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激励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找准发展定位,深挖发展潜力,厚植发展优势,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

 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奋力走出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正确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统筹经济和生态的关系。把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按照 xx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发挥百万亩果树经济林富民强县支柱作用和生态屏障作用,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突出招商选资、亩均效益,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二是统筹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我们将辩证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增速,赶超进位,尽可能缩小差距,跟上国家和省市的发展步伐,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增速更增势、量增质更优。三是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关系。深刻认识县城和中心城镇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县城和中心城镇的产业聚集能力、人口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好县城作为县域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作用,激活中心城镇最小单元要素,走好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融合发展之路。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决避免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确保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发展。

 以科学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二是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强县域、稳增长、惠民生的“压舱石”。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王,集思广益谋项目、精雕细琢做前期、争先恐后破难题、想方设法推进度、群策群力招大商、聚精会神建园区,以项目建设促进基础大提升、民生大改善、经济大发展。三是强化改革增效。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一招”,既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改革部署要求,又深入谋划一批切口小、效果好的改革事项,以改革促创新、增活力、强发展。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质量推行集成服务和帮办代办机制,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四是强化人才赋能。满腔热情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归雁工程,引进紧缺人才填补空白领域,培育本土人才带动地方发展,支持 xx 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创新人才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以重点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乡村振兴。用

 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机遇,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坚持“南果北牛、种养循环、多元互促”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持续做大做强苹果、肉牛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设施蔬菜等多元富民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加强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五美”乡村示范村。二是抓好产业转型。按照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深入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持之以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优势农业提质增效、地方工业提级转型、文旅产业提档融合、商贸物流提速崛起,聚力打造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全国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全省农副产品营销加工基地、六盘山西麓商贸物流基地“四个基地”,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三是抓好城乡塑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棚户区改造攻坚清零,建设一批市场、广场、停车场等公用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争取实施静秦高速、静通高速、平定铁路等交通项目,加大断头路、出口路改造,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乡村风貌颜值。四是抓好民生改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档升级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全省教育强县。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争创中国书画之乡、全国文明城市。

 县域如何抓住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各县域禀赋不同、基础不一、特色各异,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加剧的态势,如何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中部各县同题作答的重大考题。为此,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放大自身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做实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共进、“两山”双向转化三篇文章,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进。

 做实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打造现代县域特色产业体系。相较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大部分县域以传统产业为主,门类小、产业链条较为单一,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亩均税收偏低。要在这种产业基础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刷新产业存量。转型升级不是把原有产业“一棍子打死”,而是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家底”,让“老树发新芽”。重点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企业集聚、生产集约,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有的县多年来形成了铅蓄电池的传统产业,引进相关领域的成熟大企业,推动铅蓄电池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技术提升,实现产业闭环发展,转型

 成为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二是做优经济增量。提质增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这种“增量”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增长,更不是增加落后产能的低效扩张,而是提高质效基础上的“增量”。应以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经济量质并举,把增量做新做优做强。三是强化科技含量。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转型升级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制造、数字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等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更多的“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当前,中部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引进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如果能从国家层面优化这方面的政策举措,将有力提升科创水平,加速县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做实城乡融合共进文章,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去年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来看,大多为区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周边县域,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依然显著。因此,只有加快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内聚外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融合中竞合竞跑,才能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真正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支点。一是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县域新型城镇化不能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必须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做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

 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实现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对于因交通问题导致区位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建议国家加快高速路网、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布局,使中部县域更好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县域经济释能赋能。二是全面提升县域承载能级。中部地区县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县域为单元增强承载功能至关重要。当前,既需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城区、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区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融合;也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需求,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的吸附力,避免大中城市的“虹吸效应”。三是着力释放乡村振兴能量。乡村振兴蕴含巨大能量,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利用起来,促进农村变城镇、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城乡要素互动中的融合重组,为县域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大动能。

 做实“两山”双向转化文章,争当县域绿色发展先行者。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端好生态“金饭碗”,念好绿色“致富经”,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勇争先。一是持续增强碳汇功能。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

 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增进“生态容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湿地等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良好生态的价值最终要靠优质生态产品来实现。应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壮大低碳、零碳、负碳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经济价值充分激发出来。三是完善“两山”转换机制。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有力保障。当前,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配额交易等机制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高效率转化。

 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争当 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近年,xx 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 xx,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xx 路径。xxxx 年,全县接待游客 xxxx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xx.x 亿元,直接带动 x.x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今年的全省文旅大会上,xx

 荣获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消费示范县”称号。x 月 x 日,《人民日报》头版 v

 x 以《生态饭才是长久饭》为题,介绍了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半年游”向“四季游”、“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不断提升旅游发展内涵和品质。实施总投资xx.x 亿元的 xx 水系项目,以及街景改造、街心游园等 xxx项城市提升工程,以 xA 级景区标准打造宜居宜游县城。按照景区带动、休闲康养、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类型,优化乡村环境,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先后打造 xx 个旅游专业村、x 家 A 级乡村旅游景区,建成摄影赏花、乡情体验等xx 个多业态主题庄园。新建竹海野生动物园、xx 居温泉等项目,连续两年举办“老家 xx,xx 过年”、迎新马拉松等系列活动,有效填补冬季旅游空白。提出“培育中原高端民宿集群,打造北方乡村度假高地”目标,全县 xx 个乡镇中有 xx 个发展民宿,打造精品民宿 xx 家,年平均出租率xx%以上。

 二是强化“三项创新”。即强化旅游金融、用地政策、管理方式创新,不断夯实旅游发展机制保障。出台《金融支持 xx 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通过设立信用村、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向旅游景区、农家宾馆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xx 亿元。出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衔接工作方案》,制定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盘活宅基地公共资源属性,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成立国内首个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组建旅游联合执法大队,挂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形成旅游治理“x+x+N”模式。

 三是激活“三种经济”。即激活“避暑经济”“夜经济”“后疫情经济”,不断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创新“旅游+交通+扶贫”模式,举全县之力连续举办三届旅游高速免费活动,借“凉机”做好旅游大文章,累计接待游客 xxx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xx.x 亿元,直接、间接带动 xx 万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施 xx、县城主要街道及山体亮化工程,在重点景区搭建乡村大舞台、建设星空露营地、推出演艺节目等,打造“夜游 xx”项目。抢抓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受抑需求的缓步爆发时机,制定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十项措施,推出“抗疫减压精彩 xx 乡村游”xx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举办“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推动旅游市场回暖。

 下一步,xx 县将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抢抓xx 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xx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坚持党政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 xx 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走丘区大县高质量发展之路作示范 县...

篇三: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

进一步 推进全市工业集中区提升发展的 实施 意见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聚焦‘三个名城’、争创‘三个示范’”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县域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做强特色经济,促进富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市工业集中区提升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百亿创特色”为目标,以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资源集约为原则,以促进产业集聚、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挖掘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激发工业集中区发展潜力,积极推动工业集中区成为实现“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要求,各工业集中区要科学制定整体规划,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做好产业规划,发展 1-2 个特色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占比超过 70%,形成开

 票销售超 50 亿元工业集中区 16 家,其中超 100 亿元工业集中区 7 家。

 三、工作举措 (一)强化规划引领。各地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契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区位特点、产业基础,重新修订和完善工业集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

 (二)优化发展布局。对全市工业集中区进行重新认定,将原 38 家市级工业集中区压缩为 28 家,确定市级重点发展型和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名单。鼓励发展质态好、规模总量大的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鼓励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与工业集中区协同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关、资源互补的原则,通过托管、代管、共建等形式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支持县域范围内以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为主体,整合其他类型工业集中区,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布局。

 (三)坚持特色发展。按照“突出特色,错位竞争”的原则,每家工业集中区明确 1-2 个主导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围绕“323+1”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招引新项目、壮大老企业,强化效益取向、狠抓税源培植,以

 亩均论优劣、按贡献论英雄,通过架构合理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引导工业集中区特色发展。

 (四)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从严控制工业集中区新上工业项目用地。支持以集中区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厂房建设和管理运营。在确保安全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鼓励集中区内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和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引导集中区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综合整治等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鼓励土地使用权人自主再开发,或以转让、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低效用地。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支持工业集中区属地政府对土地使用权人无法实施自主再开发的低效用地进行土地收储并给予合理补偿;开展集中区改造提升行动,通过拆除危旧厂房、限期搬迁、有偿收储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退出。

 (五)推动“智改数转”。积极响应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广一批面向集中区企业的低成本、模块化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满足集中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数字化需求,开展智能制造进集中区活动,帮助集中区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推动企业数字化普及。两年内,集中区内规上企业全部实施“智改数转”,“智改数转”咨询诊断做到“应诊尽诊”。

 (六)推进“园区上云”。以工业集中区为主导,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集中区落地,推进重点园区 5G 网络等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全覆盖,围绕工业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线上招商、移动办公、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教育培训等“云板块”,积极构建“园区云”,通过“园区云”建设辐射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七)培育壮大企业。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集中区企业积极参与我市“323+1”主导产业配套、进入龙头企业供应网络,依托龙头带动实现快速发展。鼓励同类企业兼并重组,使工业集中区成为培育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载体。

 (八)完善配套功能。鼓励和支持工业集中区通过财政投入、部门上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开展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以及邻里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鼓励集中区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产业工人公寓使用。

 (九)健全运行机制。各县(市、区)要明确一家县属国企平台,专注工业集中区建设,整合县域资源,实施低效用地盘活、关停退出企业能耗指标收储、标准厂房开发等工作。各工业集中区要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体系,在“镇园合一”管理模式下,引进专业化人员、设置专门机构,对工业

 集中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物业、公寓等实行综合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用,组织企业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代办各类手续,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不断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信局统筹市级工业集中区发展工作,制订政策措施,推动特色发展,协调矛盾问题。年度开票销售超 50 亿元的市级工业集中区,在县域范围内调剂 1-2 个科级编制,专职开展工业集中区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发挥财政政策对工业集中区提升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市级层面工业集中区年度综合评价奖励资金每年安排 3000 万元,用于支持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应参照本《意见》出台相应的支持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规划引领、财政扶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三)严格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纳入县(市、区)综合考评体系。各县(市、区)要制订相应的集中区综合评价办法,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市工业集中区年度综合评价奖励办法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 年 2 月 24 日

 附件 市工业集中区年度综合评价奖励办法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提高工业集中区对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一、综合评价对象 市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市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

 二、综合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 综合评价内容分为规模效益、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项目建设、否决项等 6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总分为 100 分。

 (一)规模效益指标(20 分)

 1.规模总量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内全部工业企业年度开票销售总额及同比增长情况。计分方法为:年度开票销售增幅排名得分×60%+年度开票销售总额排名得分×40%。其中,排名得分以同一类型工业集中区的同类指标年度实际完成值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得 10 分,以后每一位在前一位得分基础上减 0.5 分。

 2.税收贡献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内全部工业企业年度入库税收总额及同比增长情况。计分方法为:年度入库税收增幅排名得分×60%+年度入库税收总额排名得分×40%。其中,排名得分以同类工业集中区的同一类型指标年度实际完成值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得 10 分,以后每一位在前一位得分基础上减 0.5 分。

 (二)特色发展指标(20 分)

 3.特色发展指标(20 分)。评价集中区内特色产业年度开票总额占全部开票总额的比重及同比增长情况。计分方法为:年度特色产业占比增幅排名得分×60%+年度特色产业占比排名得分×40%。其中,排名得分以同类工业集中区的同一类型指标年度实际完成值从高到低排序,第一名得 20 分,以后每一位在前一位得分基础上减 0.5 分。

 (三)集约发展指标(20 分)

 4.亩均产出指标(20 分)。评价集中区内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亩均开票销售和年度亩均入库税收水平。计分方法为:年度亩均入库税收排名得分×60%+年度亩均开票销售排名得分×40%。其中,排名得分以同一类型工业集中区内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入库税收总额、开票销售总额分别除以对应企业占地面积总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第一名得 20分,以后每一位在前一位得分基础上减 0.5 分。

 (四)创新发展指标(20 分)

 5.企业培育能力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培育高质量发展企业的能力。计分方法为:年度每新增 1 家上市企业得3 分,每新增 1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市级“独角兽”企业各得 2 分,每新增 1 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市级“瞪羚”企业各得 1 分,每新增 1 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市级“独角兽种子”、市级“瞪羚培育”企业各得 0.5 分,每新招引 1 家科技型企业得 0.1 分。满分 10 分。

 6.人才集聚能力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招引市级以上各类人才的能力。计分方法为:年度集中区内企业每引进1 名国家级人才、省“双创”团队、省“双创”人才、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市“绿扬金凤”优秀博士,分别得 3 分、3 分、1 分、0.5 分、0.25 分。满分 10 分。

 (五)项目建设指标(20 分)

 7.工业投入能力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工业项目技改投入和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情况。计分方法为:年度新投产且设备投资总额超 800 万元(含)的工业技改项目,每个得 2 分,新开工的市工业重大项目每个得 5 分。满分 10 分。

 8.项目承载能力指标(10 分)。评价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和盘活低效用地的能力。计分方法为:年度每新竣工验收标准厂房 1 万平方米得 1 分,每盘活低效用地 50 亩得 2 分。满分 10 分。

 (六)否决项指标 9.未出台支持工业集中区发展政策措施的县(市、区),所辖工业集中区参加综合评价,不参加评优。

 10.年度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集中区,年度综合评价列为最后一名。

 三、综合评价结果运用 对综合评价得分前 6 名的市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和前4 名的市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进行表彰奖励,奖励总额3000 万元。在市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中设立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分别给予 600 万、400 万、200万元奖励;在市优化发展型工业集中区中设立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1 名、三等奖 2 名,分别给予 500 万、300 万、100万元奖励。对年度综合评价最后 1 名的工业集中区进行约谈,对连续 2 年综合评价最后 1 名的工业集中区由县(市、区)政府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

 四、组织实施 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价奖励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局、科技局、税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市政府设立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价奖励专项资金,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综

 合评价材料由所在地县(市、区)工信部门初审后,报市工信局组织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公示后报市政府批准。

推荐访问:县域工业集中区亩均效益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 调研报告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