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3篇

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3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扶持问题研究 2021-04-01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3篇,供大家参考。

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3篇

篇一: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扶持问题研究

  2021-04-01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从政策演进上看,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经历了地方探索、试点推广、有计划实施等三个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呈现搬迁规模和范围大、搬迁资金投入多元、搬迁对象识别精准、政策体系完备、后续扶持同步布局、地方创新精彩纷呈等特征。目前,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搬得出”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也面临搬迁与设施配套、安置发展、就近就业、综合改革、社区治理“五个不同步”的挑战。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应重点围绕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产业发展带动减贫、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减贫内生动力、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统筹兼顾,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关键词: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贫困地区 一、引言

 “易地扶贫搬迁”在国外一般被称作“生态移民”(Environment migration),其本质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进行系统与整体搬迁的一种扶贫方式。它既不同于因自然灾害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而产生的移民,也不同于因市场力量驱动而产生的移民,而是在推进精准扶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之下,兼具减贫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多重目标的扶贫方式。

 在我国,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一项人口布局与资源要素配置、社会公共服务重新调整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区再造和城镇化提升工程;不仅涉及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也涉及搬迁群众就业、社区适应、文化传承等方面;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人口布局等影响深远。目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随着以建设搬迁为主的“上半篇”工作全面收官,易地扶贫工作也开始进入到以后续扶持为重点的“下半篇”。

 二、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发展阶段性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通常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多发,加之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难以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协同发展。长期以来,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极易陷入“贫困陷阱”。

 从 1983 年的“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移民搬迁,到 2001 年国家出于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需要,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在部分省区试点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工程试点取得了较好的脱贫效果。进入 21 世纪,易地扶贫搬迁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2001-2015 年全国累计搬迁 680 万贫困人口,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对近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

 从政策演进上看,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从最初主要强调搬迁户自身的主动性到逐步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再到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协同力量,走出了一条从自主搬迁到协同搬迁的基本路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为一项中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总体上经历了地方探索、试点推广、有计划实施等三个阶段,演进历程及其阶段特征如表 1 所示。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特征

 “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启动了波澜壮阔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一)搬迁规模和范围大 按照“十三五”时期的搬迁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范围涉及全国 22 个省(区、市)约 1400 个县(市、区),搬迁对象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000 万人,同时,各地计划同步搬迁约 647 万人。

 分年度来看,2016 年全国计划搬迁 248.95 万人,占搬迁总人数的 25.3%,2017 年计划搬迁 340.05 万人,占搬迁总人数的 34.5%,2018 年计划搬迁298.59 万人,占搬迁总人数的 30.3%,2019-2020 年计划搬迁 5.91 万人,占搬迁总人数的 10%。2016-2018 年是搬迁任务量最大的年份,需要完成“十三五”时期 90%的搬迁工作。

 分地区来看,“十三五”时期,全国 22 个省区有搬迁任务,计划搬迁超过100 万人的省区有贵州和四川 2 省,搬迁在 80-100 万人之间的省区包括云南、陕西、湖北 3 省,搬迁人口位居前五位的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湖北合计搬迁人数占全国搬迁总人数的 58%。

 (二)搬迁资金投入多元 “十三五”时期,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约 9463 亿元。从资金结构来看,中央预算内投资约 800 亿元(占比 8.4%),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地方政府债务资金 994 亿元(占比 10.5%),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 500 亿元(占比 5.3%),不超过 20 年的长期贷款 3413 亿元(占比 36.1%),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户自筹建房资金898 亿元(占比 9.5%),各级政府统筹本级财力,并整合相关渠道资金、社会资金等约 2858 亿元(占比 30.2%),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及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其他工程建设。

  从资金投向来看,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投资约 3094 亿元,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962 亿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 866 亿元,共计5922 亿元,占 62.58%;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投资约 2640 亿元,占 27.9%;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其他费用 90 亿元,占 9.52%。

 从各省区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十三五”时期,各地搬迁资金投入与搬迁规模总体呈正比。贵州搬迁规模最大,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最大,达到126.7 亿元,占全国比重为 12.7%,专项建设资金同样最高,为 68 亿元,全国占比 13.6%;其次为陕西,地方政府债务和专项建设基金分别为 121.8 亿元和62.5 亿元,全国占比为 12.2%和 12.5%;排名第三的是四川,地方政府债务和专项建设基金分别为 113.1 亿元和 58 亿元,全国占比为 11.4%和 11.6%。

  (三)搬迁对象识别精准 “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选择经过国家多个部门多次联合论证和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为以 14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经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确定上述范围内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 1000 万人。此外,考虑到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村庄的非贫困群众同样缺乏发展空间,是返贫的高风险人群,各地还结合实际设置条件识别出约 647 万人同步搬迁人口。

 (四)政策体系规范完备 “十三五”时期,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规范性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件,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基础。在中央层面,通过制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迁出区域与搬迁对象、搬迁和安置方式、重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和运作模式、搬迁工作进度、搬迁后的发展措施等规定。在地方层面,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 22 个省(区、市),围绕脱贫目标,结合实际,出台了搬迁方案和搬迁规划。如贵州省出台了搬迁“搬哪些人”“怎么搬”“搬到哪”“搬后怎么办”等 4 个纲领性政策文件,20 多个操作性文件和 30 多个部门协作支持文件。云南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从资金、土地、产业、就业、后续保障等方面出台近 20 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文件,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框架。

 (五)后续扶持同步布局

 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是否“搬得出”,更要看搬迁群众是否“能发展、可致富”。与之前的易地搬迁相比,“十三五”时期更加注重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以及搬迁后的发展和稳定,因户因人施策帮助搬迁群众稳定脱贫,要求“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为此,国家还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 2020 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

  (六)地方创新精彩纷呈 “十三五”时期,各省(区、市)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探索出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搬迁和安置模式,顺利推进搬迁工作,受到了搬迁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非常好的脱贫成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和历史性成就。

 四、我国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主要挑战

 目前,我国已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约 3.5 万个,建成安置住房 266 万多套,安置人口约 1000 万人,其中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近 50 个。“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搬得出”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能否“稳得住、能致富”则面临一些挑战。

 (一)搬迁与设施配套不同步 当前,各地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基本完成了“搬得出”任务,但部分安置点的水、电、路、网、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仍亟待完善。部分安置区的教育、医

 疗、文化、养老等保障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有的安置点距离学校、医院较远,不能真正如群众所愿,就近上学、就急行医。公共服务保障不足,会导致一些安置区入住率低,部分安置区拆旧复垦复绿工作滞后,存在搬迁群众回流的风险。

 (二)搬迁与安置发展不同步 有的地区只热衷于搬迁项目“硬件”建设,忽视后续产业发展“软件”建设,在搬迁安置过程中没有同步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方案,导致安置区群众就业缺乏载体支撑。有的地方即便是配套设置了扶贫产业,但项目技术门槛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后续发展严重受限。

 (三)搬迁与就近就业不同步 受能力素质偏低、外出务工意愿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安置区群众外出就业率低,而本地仅能够提供少量的公益性岗位。有的安置区虽设置了就业扶贫车间,但面向市场长期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不充分不牢靠。

 (四)搬迁与综合改革不同步 搬迁安置客观上造成了“人地分离”,有的地方搬迁村集体产权没有及时界定,而搬迁后又打乱了原有的村社结构,导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难以保障。有的地方在社会保障政策上没有做好衔接,搬迁户户口仍在迁出地,医保、低保和养老保险也由原户籍所在地管理,贫困户办理社保极不方便。

 (五)搬迁与社区治理不同步 部分安置区各类组织设置尚未健全,人员隶属关系仍未理顺。有的大型安置点,还没有进行建制调整,有的地方设立机构挂了牌子,但人员队伍还未配齐,党员找不到组织,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安置区成了搬出地“管不了”、搬入地“无法管”的真空区。

 五、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对策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键是做好“下半篇”文章,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堵点和难点。应重点围绕“五个提升”,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快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安置区要实现通水、电、路、有线电视、通讯网络等“五通”,达到学校、公厕、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卫生室等“六有”以及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洁化、容貌美化、污水净化、垃圾无害化等“七化”的基本服务配套标准。完善安置点与城镇公共服务互联互通,确保搬迁群众和城镇原住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扶贫领域专项地方债券资

 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等,要向后续扶持任务重的搬迁地区重点倾斜。对(特)大型安置区配套教育、医疗设施等短板,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时要予以倾斜支持。

 (二)提升产业发展带动减贫能力 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安置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推动农业与科技、人文、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注重发展新型业态。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将搬迁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健全产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决策咨询、项目管理、产品销售、技术支撑、保险保障等风险防范措施,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脱贫能力 把吸纳就业能力作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施减贫成效与政策支持挂钩。加强搬迁地区与对口帮扶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落实各项劳务输出补贴政策,建设专业劳务公司和劳务合作社,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对就业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多渠道开发公益专岗,优先对安置区劳动力托底安置。建立完善以劳奖补、劳动就业与各类帮扶措施相挂钩的联动机制,引导激励搬迁群众到岗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职业培训方式,增加实地操作机会,切实提升技术技能培训的精准度,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四)提升贫困人口减贫内生动力 注重培养致富能人,树立致富典型,加强典型宣传,通过强有力的正面引导,唤醒贫困人口减贫的主体意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搬迁脱贫致富先进评比等活动,扭转部分搬迁户“等靠要”惰性心态,形成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强化贫困人口的劳动参与,更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进行帮扶。建立帮扶政策与内生动力综合评价相挂钩的奖惩机制,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提升政策支持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五)提升安置社区社会治理能力 加快调整安置区周边乡镇(街道)行政区划,配齐配强安置区...

篇二: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

1 - XX 县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 市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指导意见》(X 办发〔2019〕X 号),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保障机制,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措施,加强后续管理制度建设,突出“XX”建设,实施“XX”,强化四项工作,扎实推进安置区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 目标 任务

 到 2020 年底,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安置地群众享有同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到 2025 年底,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能发展、可致富”,有效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 2 - 三、主要工作

 (一 )

 建设“ XX ” 。8 月底前,在集中安置 800 人以上的县城安置点、XX 安置点、XX 社区安置点、XXXX 安置点等四个安置点,建成便民利民“XX”服务工程,即: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图书室、乡愁馆、微信群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个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动态管理培训需求和就业信息,为社保参保人员服务;一个文体活动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文体休闲娱乐需求;一个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等提供关爱服务;一个儿童之家,为儿童提供集中活动场所和关爱服务;一个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为搬迁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一个社会治安治理中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调解、警务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一个物业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的生活提供管理服务。

 县城安置点。新建面积为 800-1000 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县城安置点幸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导搬迁群众共享县城区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依托幸福城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设置 8-12 个公益性岗位,依托幸福城小区物业公司,为搬迁群众的生活提供管理服务;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台账,“两委”干部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

  - 3 - X XX 安置点。新建面积为 1000-1200 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 XX 安置点朵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修建 XX 俗文化广场,满足群众文体休闲娱乐需求;开设平价购物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设置 16-20 个公益性岗位,为搬迁群众提供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水电维修等物业服务;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台账,“两委”干部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

  XX。

 社区安置点。新建面积为900-1100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 XX 社区安置点结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广场点修建XX 俗文化体育广场,在甲近点、拉朝点各修建一个 XX 俗文化休闲小广场,满足群众文体休闲娱乐需求;依托新建成的安置点农贸市场,为搬迁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或副食品;设置 16-20 个公益性岗位,为搬迁群众提供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水电维修等物业服务;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台账,“两委”干部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

 X XXXX 安置点。新建面积为 700-900 平方米的综合楼,作为 XXXX 安置点团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修建 XX 俗文化休闲广场,满足群众文体休闲娱乐需求;依托新建成的农贸市场,为搬迁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或副食品;设置 8-10个公益性岗位,为搬迁群众提供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水电维修等物业服务;建立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台账,“两委”干部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 4 -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人社局、司法局、文广体旅局、商务局、妇联,XX 景区管理中心,XX 镇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XXXX乡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

 (二)实施“ XX ” 1.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工程 。重点建设 XX 社区安置点及XXXX 安置点绿化亮化工程和 XXXX 安置点污水处理站,全力为搬迁群众创造设施齐全、干净卫生、漂亮整洁、舒适宜人的居住、发展环境。

 牵头单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环保局、林业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XXXX 乡党委政府,县国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

 2. 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工程。

 。重点实施 XX 中学扩建工程,建设县城安置点、XX 安置点、XXXX 安置点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老年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金融服务网点、警务室、理事大厅、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

 牵头单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文广体旅局、公安局、民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XX 镇党委政府,XXXX乡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县国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

  - 5 - 3. 开发产业服务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0 年 6 月底前至少新增引进 2 家企业入驻 XX 扶贫产业园,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 XX 扶贫产业园入园企业组织工人,保证企业正常用工需求。督促梦之瑶公司加快旅游设施施工进度,确保 2020 年 12 月底前景区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合理分配县城安置点产业配套用房整体出租收益,增加搬迁户收入。引导分散安置及搬迁到中心村的贫困户,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县级“XX”、村级“XX”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林加工业、乡村旅游业。明确县国投公司作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平台公司,负责安置区资产管理、受益分红,以及贫困搬迁户种养产品保底销售。

 牵头单位:县投资促进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XX 景区管委会,XX 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国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0 年 12 月底前。

 4. 培训和就业服务工程。全面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意愿、劳动技能及就业需求,建立台账,切实加大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力度,确保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在落户 1 年内至少接受 1 次培训;开设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通过组织外出劳务、工业园区及扶贫车间安排就业、农业产业园带动就业、引导自主创业、开发公益岗位等有效措施,确保每户有 1 人

  - 6 - 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对暂无就业和产业支撑导致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6 个月的低保救助,6 个月后按照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公共服务组,各帮扶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4 月底前完成全县搬迁对象劳动力及就业情况摸底调查,并建立台账。2020 年 8月底前基本完成并长期坚持。

 5. 文化体育服务工程。重点在 XX 安置点、XX 社区安置点、XXXX 安置点各修建一个 XX 俗文化体育广场,配套建设一套全民体育健身设施、一个民族文化纪念馆(乡愁馆),组建一支以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能工巧匠传承人群,将 XX 安置点打造成为 XX 俗旅游核心景区。大力推进社区文明建设、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积极开展“促文兴旅”行动,移风易俗,引导搬迁群众破除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大力弘扬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XX 精神,自力更生、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同创幸福生活。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 7 - 责任单位:县文广体旅局,XX 景区管理中心,XX 镇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基本完成并长期坚持。

 6. 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工程。建立健全安置点社区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选配好各类组织带头人,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安置地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安置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抵制歪风邪气,坚决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妇联、 团县委,XX 镇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基本完成并长期坚持。

 7. 社会治理服务工程。强化安置点的法治建设,为搬迁群众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合理设置派出所、警务室、执勤点、调解室,强化群防群治,建设平安社区。注重及时收集、分析、研判搬迁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问题,有效处理关乎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坚决防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

  - 8 - 生,切实维护安置点社会和谐稳定。

 牵头单位:县政法委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民政局,XX 镇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XXXX 乡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相关工作走上正轨,并长期坚持。

 (三)强化四项工作 1. 强化教育保障。开展搬迁户子女入学情况摸底调查,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和安置地教育资源供给情况,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做好转学衔接工作,让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在安置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并继续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加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及幼儿园工程施工进度,争取尽快投入使用。按照标准配备教职工,保障安置地学校师资力量。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责任单位:县编办、人社局,县国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0 年 3 月底前,完成搬迁户子女入学情况摸底调查并建立台账,调配安置点学校师资力量,制定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调配方案,完成 XX 安置点小学及幼儿园扫尾工程施工;8 月底前完成 XX 中学扩建工程。

 2. 强化医疗保障。依托安置区医疗机构,为搬迁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引导搬迁群众参加安置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9 -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医保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帮扶单位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 3. 强化社会保障。健全移民搬迁社会保障机制,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在保持搬迁群众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不变的前提下,完成搬迁户安置住房产权证办理,积极推进搬迁群众在安置地落户。对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全部纳入安置地最低生活保障。对暂时无就业和产业支撑导致生活困难,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搬迁户,落实 6 个月的低保救助;在识别认定低保对象时,易地扶贫搬迁修建或购置的房产不得作为纳入限制条件,确保应保尽保。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民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 年 8 月底前 4. 强化拆旧复垦。安排帮扶干部再次入户宣传动员,将拆旧奖励标准,以及搬迁拆旧后原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有关惠农政策不变等政策规定讲清讲透,全面打消群众思想顾虑,使搬迁户主动退出旧房。由乡镇及村委组织专门拆房施工队,全面使用机械拆除,全面加快旧房拆除进度。实行旧房拆除工作进展通报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乡镇及帮扶单位责任。实行旧房拆除奖励当月兑现规定,调动搬迁户拆旧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实施旧宅基地整治,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强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积极筹措资金。

  - 10 - 牵头单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帮扶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国投公司 完成时限:2020 年 4 月底前危房、地质灾害隐患区旧房、 非砖混旧房全部拆除,2020 年 9 月底前完成所有应拆旧房拆除工作,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腾退宅基地复绿复垦工作。

 四 、保障措施

 (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牵头单位要主动担当,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责任单位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 二 )

 实行清单管理。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后续扶持工作的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实施项目、资金筹措、完成时限、责任人等,对所承担的工作实行清单管理、挂单作战。

 ( 三 )

 强化督查通报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委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

篇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

56-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4期(总第466期)现如今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在高度重视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同时,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还是 2020 年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举措。但是易地搬迁扶贫在后续发展中还存有以下问题,如后续生存发展问题、拆迁用户不愿搬迁问题等,促使脱贫攻坚形式仍然呈现严峻状态。所以,这就需要针对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创设相关政策,确保易地搬迁扶贫能充分发挥最大作用,进而实现巩固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扶贫效果。1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取得的成效易地搬迁扶贫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生态脆弱且容易遭受到破坏的农牧民迁移到新的城镇和聚集点,重新组织生产和生活,促使所迁出的生态区能够得到有效恢复与完善。而搬迁区域主要是生存环境较差且发展条件严重缺失的农村贫困地区,所以,进行搬迁的安置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必定高于迁出区,确保搬迁人员能够在搬迁之后仍然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产,以此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扶贫的后续发展还是易地搬迁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搬迁人员脱贫与防止返贫的主要步骤。将通过“以稳促搬、迁产结合”的方式实现后续发展,为安置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还能有效提升搬迁人员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进一步促进安置村经济发展和全体居民都能实现致富,充分发挥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2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将从后续发展的就业问题、公共设施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劳动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多个方面,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2.1  后续发展存在的就业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针对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并没有全方面考虑综合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并且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了空间限制。只有少部分规划点考虑了搬迁对象的住房问题,但是针对后续发展的就业问题,并没有进行全方面考虑,由于不具备就业支撑点的易地搬迁扶贫,所以导致脱贫效果也没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在布置规划的过程中,出现后期短暂脱贫又长期返贫的情况。由于搬迁规划安置点受到了空间方面的限制,不能在搬迁附近进行就业,但是大部分搬迁人员都希望可以在搬迁之后进行就近就业,从而导致搬迁后续发展中就业困难或无就业问题出现。2.2  公共设施与服务存在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率较低且规模小、数量少,从而导致我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简陋,且公共服务功能较为薄弱。现如今反应城市经济实力不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安置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建设的缓慢进行。以某城市安置点附属设施建设为例,该社区建设地和市区较远,从而导致搬迁人员到市区就业或者是办理相关事务时存有较大困难,而且还没有农贸市场等相关机构,在一定层次上给搬迁人员生活带来了不便。又或者以某城市安置点学校收费标准为例,小学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每一个人每学期约 2530 元,初中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每一个人每学期约 2340 元,由于易地搬迁人员人均年收入低,所以很难支付相关费用。2.3  易地搬迁劳动人员素质较低根据目前易地搬迁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大约有 80% 的搬迁人员文化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其中小学及以下人员比例约在20% 左右 ;初中及以下人员数量约为 90% ;而高中等以上人员仅仅占有少数的 5%。由此可看出,在易地搬迁扶贫的过程当中,初中及以下人员教育程度比例较高。与此同时,在易地搬迁的过程当中,还发现大量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而在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很难适应于扶贫之后的后续发展。而且再加上易地搬迁人员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且缺乏专业技能,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3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根据上述内容可清晰看出在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中,还存有就业困难、公共设施与服务不完善,及劳动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以下几点则是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有效解决对策 :3.1  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首先,可以把搬迁人员加入到农村合作社中。搬迁贫困人口针对合作社和企业主体而言,具有较低的抵御风险能力,所以应当构建搬迁人口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保障体系,还将借助于扶持农村合作社和发展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其一,由于搬迁人员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把搬迁人员加入到合作社中,还需要搬迁人员能够投入一些资金,而我国政府则是需要针对这一方面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更多搬迁人员参与到农村合作社中 ;其二,需要为搬迁人员购买农业保险或产业保险,以此来有效减少搬迁人员的后期顾虑,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其次,当贫困人员已经搬出之后,还应当针对搬迁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尤其在没有农田用地的情况之下,技能培训能够为搬迁人员提供一些生存技能。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当针对就业试论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鲁明月(湖南湘西自治州委党校,湖南  湘西  416000)[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简述,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等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问题,从而确保搬迁后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易地搬迁;扶贫;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4-15

 -157-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4期(总第466期)培训政策的实施和创设,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村干部以及其他扶贫干部,应当在搬迁的过程当中做好搬迁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搬迁人员主动参与到技能培训工作中,而培训工作内容的开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企业之间实现一对一的岗位培训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通过政府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3.2  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首先,有关政府和机构应当针对易地搬迁扶贫人员进行创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布局,与配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文化及公交站点等功能服务,全方面提升搬迁人员新居住环境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此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针对搬迁人员的全部覆盖。其次,针对易地搬迁人员还需要在搬迁之后,给搬迁人员办理居住证,给予搬迁人员完全的市民权利,确保搬迁人员能够共同享有城市教育、医疗及文化服务等合法权益,共建美好生活,有效促进搬迁人员心理和情感方面的融入。3.3  有效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要想有效提升搬迁人员的劳动者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这就需要以实施精准培训的方式进行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培训资源有效结合、培训对象充分掌握及培训内容的准确设计和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针对搬迁人员开展培训体系。首先,将根据搬迁人员正在居住的新环境中,组织开展移民培训中心,并且在培训中心还需要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通过构建培训平台的方式,针对移民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结合 ;其次,针对培训对象进行充分掌握,需要相关人员针对易地搬迁扶贫人员开展全方面调查,充分掌握每名搬迁人员的技能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情况,然后构建易地搬迁扶贫劳动力培训台账,进而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 ;再次,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设计,需要包含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及手工业等多个方面 ;最后,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天数。4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易地搬迁扶贫涉及面广且政策性较强,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工程,所以,不仅需要针对搬迁人员安置好住房、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和教育等,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安置方式开展就业培训等体系,有效提升搬迁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通过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效促使搬迁人员实现稳定脱贫,向小康生活迈进。[ 参考文献 ][1] 吕翠丽 .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J]. 当代农村财经 ,2018(09).[2] 许源源 , 熊瑛 . 易地扶贫搬迁研究述评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3]  王静 . 浅谈易地扶贫搬迁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J]. 经贸实践 ,2018(03).[4] 曾小溪 , 汪三贵 .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分析与思考 [J]. 河海大学学报 ,2017(02).(上接 155 页)攻坚和发挥作用已经内嵌于以十户抱团模式为载体的发展主体中。这种模式已经有了发展基础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进一步总结提炼相关经验,从机制方面提高主体发展能力和党员在其中的作用。一是县级政府层面,结合县域内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和外部环境等,强化指导,强化机制设计。从制度上保障该模式顺利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激励农村党员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乡镇层面,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主动走进发展主体问需问计,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对接资源。力挺“户长”发挥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带动发展。三是村级层面,村支两委则强化与发展主体和“户长”的互动,从一线摸索发展主体的农户间、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时解决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协调主体间良性发展。村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鼓励他们在发展主体中发挥作用,以党员身份和实际行动参与扶贫攻坚、参与发展主体工作,带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3.2  强化培训教育,提升农村党员思想和技能尊重农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根据农村党员思想情况和接收能力,创新性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一是提高培训教育针对性。根据农村党员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层面的党员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方式上有所区别,兼顾党组织的要求和农民党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二是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结合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情况, “户长”党员能力短板情况和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等,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实际效果,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三是提高教育培训灵活性。在培训教育时间安排和教育培训方式上,尊重村里生产、生活的规律。广泛借助手机等新媒介,增强学习活动的内容吸引力和互动性。此外,适当运用体验式、案例式学习教育培训形式,切实让培训教育对象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增志增智。3.3  重视环境建设,激发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动力环境建设包括发展主体平台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文化环境氛围营造、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权利保障和社会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以及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落实。如前所属,发展主体平台的制度保障可以从县级、乡镇和村级三级体系给予设计。同时加强广播电视、各类会议和村级广播等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对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方面,一是要保障农村党员的权利,尤其是村级党组织的重大事项,村级发展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等,提升他们的党员意识,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二是开展走访慰问。落实党内关怀激励制度,每年遍访一次党员,了解党员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生产生计状况,问需问计 ;利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庆日,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走访慰问,提升党员的归属认同 ;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患病住院、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及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时,随时走访慰问提供帮助。三是大力选树典型。坚持开展各类典型党员群众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和培养一批在脱贫攻坚、村寨治理等勤劳致富、助人为乐、为民奉献的典型,大力开展典型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农村党员和群众投入实践,发挥作用,也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永乾 .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乡村美百姓富——台江县加快“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进程 [J]. 当代贵州 ,2016(09).[2] 黄蕾 .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呈贡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D].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5).[3] 欧阳天干 , 李战江 . 围绕脱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 [N]. 广西日报 ,2016-12-27.

推荐访问: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工作 易地 扶贫 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