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3篇

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3篇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区人大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xx年x月重点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3篇

篇一: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大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 xx 年 x 月重点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乡村规划编制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情况,通过座谈会、集中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情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成立了 xx 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等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出台了《xx 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xx 年)》《xx区“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加快补齐突出短板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目的,以先易后难、先点后面为工作原则,以“五沿”周边区域的xx 个行政村作为 xx 年整治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xx 年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一)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整治。

 一是按照“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建立健全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的监督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的“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截至 xx 年 x 月,建成一座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镇街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xx 座。

 二是以提高无害化处理工艺水平为重点,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全区 xx 个行政村实现有效治理,正逐步向自然村落推进,截至xx年x月,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100%,覆盖率达xx%。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分别于 xx 年 x 月和 x 月通过市级和国家级第三方验收。

 三是开展了 xx 个村的垃圾分类示范工作,组织召开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及垃圾分类培训会,截至 xx 年 3 月,发放宣传资料 40000 余份,设置了四分类垃圾箱约 xx 个、二分类垃圾桶约 9000 个。

 四是全区 302 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垃圾清扫保洁队伍,按照平均600—800 名农村常住居民配备 1―2 名保洁员的标准,截至2019 年 3 月,全区共配备保洁员 829 名,通过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农村居民增强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已实现镇街、村庄、村间道路、绿化、水面保洁全覆盖。

 五是对全区 20 个镇街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房)、河湖及水利枢纽漂浮垃圾进行了现场查看,经

 排查未发现体积在 500 立方以上且堆放时间在 6 个月以上的堆放点,对 16 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房)进行了整治清理,封闭了三个镇街的垃圾房。

 (二)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是统一规划,逐年实施。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农村改厕的实施意见》。

 二是统一培训,理论和实践并重。2018 年 4 月,我区召开 2018 年农村改厕工作会暨现场培训会,学习传达全国厕所革命现场会暨培训班精神。

 三是统一指导,因地制宜。区爱卫办组织区级创卫专家,实地进行改厕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灵活采用砖混式三格化粪池、预制式三格化粪池和完整下水道式集中处理粪污;创新观念,引进一次成型塑料整体式三格化粪池。截至 2018 年底,全区累计改造建设户厕 14.54 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79.97 %;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公厕 379 座。2018年全区按照 A 级标准建设旅游厕所 36 座,其中新建 21 座、改建 15 座,新增厕位 545 个,建筑总面积 3328 平方米,我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游客入厕满意度大有提升。

  (三)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自 2013 年开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以来,共在 40 个行政村的村聚居点实施污水处理项目,其中撤乡并镇老乡场聚居点 29 个,农民新村聚居点 4 个,一般行政村聚居点 7 个,累计建成 44 座

 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达到 3970 吨,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10 座,A/O 处理工艺 7 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18 座,生化池 9 座。全区共建有镇街污水处理厂 20 座,实现了全区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计日处理能力为 2.62 万吨,现实际日处理能力为 1.52 万吨,2017年新建的三江、赶水、新盛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运行,其余17 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镇街污水管网累计修建 173.5 公里。经过多年的实施,基本实现符合项目实施条件的撤乡并镇老乡场以及 1000 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70%。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基本消除了农村黑臭水体。

  (四)大力提升农村村容村貌。

 在农村道路建设管护方面,2008 年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农村公路镇、村道里程 5000余公里,硬化里程 2600 余公里,公路密度达 2.5 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行政村通畅率 100%,撤并村通达率 100%。2018年起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共下达通组公路建设计划 1320 公里,计划补助资金 5.94 亿元,其中通畅工程 1100 公里,通达工程 220 公里,分别解决 430 个村民小组的通畅和 25 个村民小组的通达,全面建设完成后村民小组通畅率将由 65%提高至 82%,村民小组通达率将由 97%提高至 98.9%。

 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2018 年我区共启动农村“四类对象”C、D 级危房改造 4000 余户,其中建卡贫困户

 2952 户。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拨付一批”工作要求,我区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截至 2018 年底,共验收合格危改户3505 户,其中建卡贫困户 2534 户,其他贫困户 971 户。

 在农村旧房提升方面,2018 年我区共向市住房城乡建委申报旧房提升 2500 户,待市住房城乡建委下达任务后,按程序、按要求启动农村旧房提升工作。

 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方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协调多方力量重点发展保护我区唯一的传统村落即东溪镇永乐村。编制并审批通过了《xx 区东溪镇永乐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责任层层落实。根据制定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落实专业施工单位对永乐村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性风貌改造。将濒危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设立为核心保护区,并进行抢救性修缮,加强核心保护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治理。

 在实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文化工程方面,截至 2019 年 3 月,安装照明设施 5300 盏,全区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基本覆盖的行政村达 96 个;创建绿色示范村庄 21 个,成功创建美丽庭院 1147 户,稳步推进东溪特色小镇古镇四方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农村建筑工匠培训80 名。新增村庄绿化面积 10 公顷。基本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70 个,建成惠民电影固定放映厅 31 个。开展送流动文化服务进基层,2018年共计为镇街送文艺演出76场,区级送地方戏曲进校园进乡村 31 场,建成清水村、名山村

 等 22 个行政村农体工程,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副篮球架,两个乒乓球台。

 (五)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 年全年共完成 1.245 万头生猪当量的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任务,关闭搬迁 64 家禁养区养殖场,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3%以上。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突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为重点的利用方向,开展区域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集成推广经济适用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5.6%。

 推进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按照“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对农资废弃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回收农膜 30 吨。

 (六)积极开展乡村规划编制。

 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面,按照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突出生态功能的要求,精准编制规划,彰显乡村自然美和人文美。截至 2019年 3 月,全区已编制 58 个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并经区政府批准后已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备案。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同时,按照“多规合一”思路,将村规划项目全部纳入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落实布局,村规划项目共落实布局 185 公顷。凡纳入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项目,均可以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计划指标、地票等予以分类保障

 审批,实现农业农村发展依法规范用地,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助推乡村发展。

 在村域现状分析编制和规划指引方面,2016 年到 2017 年,以各行政村资源环境条件和建设现状调查为重点,对人口、土地利用、特色资源、建(构)筑物、基础设施等进行梳理分析,全区共编制 302 个村村域现状分析和规划指引。2017 年,为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引导村域土地合理利用和有序建设,以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为重点,充分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现代农业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需求,共编制 100 个村建设规划。2018 年,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认真梳理乡村振兴示范村各种建设活动、科学布局各类产业,编制完成三角镇红岩村、石壕镇万隆村等 7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规划,包含规划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聚居点规划、建筑风貌改造、综合环境整治、文化活动、重点项目库等 8 个方面,为示范村各项建设活动提供规划支撑。

  (七)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是 一是 2019年出台了《xx 市 xx 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办法》,对相关部门、镇街、村的职责进行了明确,提高了运行补助标准(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每年 4000 元提高为 8000 元,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每年 1万元提高为 4 万元,其中 150 吨/日以上的为 6 万元),以

 充分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是通过采取“区财政补助一点、镇街出资一点、居民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经费,确保保洁队伍稳定。

 三是通过前期的大量宣传动员工作,部分农户已经形成“我要建、我要改”的思想,全家动员,积极配合整治,村民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整治家底急需摸清。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指标底数不清、来源不明,统计口径不一致,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相差较大,从农村户厕底数这一指标来看,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比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数据高出上万,严重影响了整治工作开展。同时对于指标的核定,缺乏科学的手段,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部门、镇街没有科学的核定标准,全凭村干部上报汇总,极易出现“数字”整治。

  (二)村民内生动力激发不够。宣传动员还不够深入,且居住在农村的多数是老年和儿童,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认识尚浅,参与意识不强,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长久以来形成的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等陈规陋习难以一时改变,“要我建、要我改”的思想依然存在,“政府在干、村民在看”的情况相对严重。

 (三)长效工作机制仍需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镇、村仍然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突发性工作的现象相对严重,长效治理机制建立需要再下功夫,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工作格局短时间难以形成。

  (四)部门联动配合有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头部门设在农业农村委,在调研座谈中了解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发展的“硬骨头”均由农业农村委牵头实施,任务过重,人员力量分散,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没有达到应有的牵头效果。同时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沟通交流、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深,没有全盘考虑制定措施,示范村打造成效不明显。

  (五)乡村规划编制时间偏后。根据全市下达的任务指标,我区今年要完成 85%的行政村规划编制,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进度要求,今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而乡村规划编制时间的滞后,极大的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没有实现规划引领的作用,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部门

 都在制定专项规划,统筹性不强,且缺乏沟通,容易导致吃“二道饭”,浪费资金、资源。

 三、建议意见

 (一)以较真碰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摸清整治家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标多,任务重,情况各异,要进一步开展摸清家底工作,逐镇街,逐村组,逐农户,要下到村里、进到屋里,逐一核查,全面清理造册登记,彻底了解掌握整治家底。

  (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促进宣传发动再深入。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介,结合会议宣讲、上门宣教等形式,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滚动宣传,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明讲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一是设立专版、专栏。各大媒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立专版、专栏,播报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政策文件等。

 二是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在公路、车站、高速公路旁投放一定比例的户外广告栏用于宣传。

 三是编排专题节目。将典型案例、身边的事提炼编排成...

篇二: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章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优化人居环境专题协调组紧密结合专题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建言献策,共收到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建议计策达 900 余条。专题协调组在梳理汇总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研究确定了优化人居环境 31 件拟办实事、10 项创新工作机制、10 项主要工作措施,形成了 23 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优化人居环境专题协调组紧密结合专题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建言献策,共收到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建议计策达 900 余条。专题协调组在梳理汇总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研究确定了优化人居环境 31 件拟办实事、10 项创新工作机制、10 项主要工作措施,形成了 23 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住房条件和居住品质改善方面 1、村庄改造进展不平衡。全区已完成改造和列入 2008 年改造计划的村庄主要集中在南城区长江路、薛家岛 2 个办事处,而北城区 4 个办事处村庄改造进展缓慢。

 原因分析:我区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部 4 个办事处,多数村庄所处区域因规划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融资;少数村庄虽规划为居住用地,但土地市场价格偏低、安置房建设资金不足,加上国家用地指标的限制,致使北城区村庄改造进展相对缓慢。

 2、住房保障供需矛盾突出。已建政策性住房不足,部分本区居民、搬迁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

 1、村庄改造进展不平衡。全区已完成改造和列入 2008 年改造计划的村庄主要集中在南城区长江路、薛家岛 2 个办事处,而北城区 4 个办事处村庄改造进展缓慢。

 原因分析:我区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部 4 个办事处,多数村庄所处区域因规划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融资;少数村庄虽规划为居住用地,但土地市场价格偏低、安置房建设资金不足,加上国家用地指标的限制,致使北城区村庄改造进展相对缓慢。

 2、住房保障供需矛盾突出。已建政策性住房不足,部分本区居民、搬迁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

 实 践 篇

  378 原因分析:一是停批宅基地后缺少住房的社区居民数量增多,红石崖、柳花泊、辛安、黄岛、薛家岛等 5 个办事处已建农民安置房不能满足需求;二是搬迁单位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住房需求;三是面向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尚未启动。

 3、个别小区居住品质有待提升。个别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不优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节能水平低,居住舒适度不高。

 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居住小区设计水平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环境景观、设施配套方面投入资金不足;二是政府在推广建筑节能方面缺少政策引导,太阳能、中水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率不高。

 4、部分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部分居住小区存在物业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物业价格机制有待完善,物业行业不能良性发展;二是物业企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还不强。

 原因分析:一是停批宅基地后缺少住房的社区居民数量增多,红石崖、柳花泊、辛安、黄岛、薛家岛等 5 个办事处已建农民安置房不能满足需求;二是搬迁单位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住房需求;三是面向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尚未启动。

 3、个别小区居住品质有待提升。个别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不优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节能水平低,居住舒适度不高。

 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居住小区设计水平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环境景观、设施配套方面投入资金不足;二是政府在推广建筑节能方面缺少政策引导,太阳能、中水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率不高。

 4、部分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部分居住小区存在物业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物业价格机制有待完善,物业行业不能良性发展;二是物业企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还不强。

 (二)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人文环境建设方面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方面,2007 年我区实施了 B 区循环水供热工程建设,结束了辛安办事处区域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但是柳花泊、红石崖办事处区域目前尚未实施集中供热。供水方面,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引进,未来水资源将存在供需矛盾。

 原因分析:供热方面,投资与发展不匹配,科技手段与产品滞后,供热价格体系不完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推动力度不够;供热专项规划滞后,供热管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供水方面,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小,水库库容有限且都已开发利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方面,2007 年我区实施了 B 区循环水供热工程建设,结束了辛安办事处区域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但是柳花泊、红石崖办事处区域目前尚未实施集中供热。供水方面,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引进,未来水资源将存在供需矛盾。

 原因分析:供热方面,投资与发展不匹配,科技手段与产品滞后,供热价格体系不完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推动力度不够;供热专项规划滞后,供热管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供水方面,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小,水库库容有限且都已开发利

 用;再生水利用规模小,达不到大规模推广利用要求。

 6、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城市部分区域“绿量”不足;个别山头、水域出现山体、植被、岸线等自然资源破坏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区域预留绿化用地不足,绿化建后监管不够;二是对违法采挖、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个别区域山体、植被、岸线等自然资源开发没有严格执行项目开发建设管理规定,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7、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不同步。大型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缺乏,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原因分析:一是我区尚未制定文化设施专业规划,大型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缺乏可支撑项目。

 用;再生水利用规模小,达不到大规模推广利用要求。

 6、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城市部分区域“绿量”不足;个别山头、水域出现山体、植被、岸线等自然资源破坏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区域预留绿化用地不足,绿化建后监管不够;二是对违法采挖、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个别区域山体、植被、岸线等自然资源开发没有严格执行项目开发建设管理规定,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7、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不同步。大型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缺乏,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原因分析:一是我区尚未制定文化设施专业规划,大型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缺乏可支撑项目。

 (三)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方面 8、城区综合治理需进一步加强。城市个别区域存在卫生死角,游商浮贩占路经营问题仍然存在。

 原因分析:一是市场配套滞后,市场主办主体缺位;二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综合治理力度还不够,对流动商贩经营等问题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三是多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9、农村社区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区农村社区环境“五化”工程中,没有完成道路硬化的有 108 个社区,没有完成绿化的有 100 个社区,没有完成亮化的有 105 个社区,没有完成美化的有 92 个社区,没有完成净化的有 117 个社区。

 原因分析:一是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力度还不大,推进速度还不够快;二是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还不健8、城区综合治理需进一步加强。城市个别区域存在卫生死角,游商浮贩占路经营问题仍然存在。

 原因分析:一是市场配套滞后,市场主办主体缺位;二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综合治理力度还不够,对流动商贩经营等问题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三是多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9、农村社区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区农村社区环境“五化”工程中,没有完成道路硬化的有 108 个社区,没有完成绿化的有 100 个社区,没有完成亮化的有 105 个社区,没有完成美化的有 92 个社区,没有完成净化的有 117 个社区。

 原因分析:一是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力度还不大,推进速度还不够快;二是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还不健

 实 践 篇

  380 全。

 10、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个别工业项目废气污染扰民,居民对中集集装箱、澳东化工、嘉里花生油等个别企业的异味污染反映较强烈;扬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河道地表水污染呈加重趋势。

 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工业项目位于居民区附近或上风向,实施污染治理达标后仍有污染物排放,在天气异常情况下易对周边居民环境产生影响;二是对建筑施工、港区运输引起的扬尘污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三是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加之青岛港西移,汽车尾气污染加重;四是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尚不完善,部分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

 全。

 10、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个别工业项目废气污染扰民,居民对中集集装箱、澳东化工、嘉里花生油等个别企业的异味污染反映较强烈;扬尘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河道地表水污染呈加重趋势。

 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工业项目位于居民区附近或上风向,实施污染治理达标后仍有污染物排放,在天气异常情况下易对周边居民环境产生影响;二是对建筑施工、港区运输引起的扬尘污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三是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加之青岛港西移,汽车尾气污染加重;四是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尚不完善,部分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

 二、主要工作方向 (一)关注热点,办好实事。专题协调组各成员单位通过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建议计策,针对反映的热点问题,研究确定了 31 件拟办实事(详见附件)。

 专题协调组各成员单位通过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建议计策,针对反映的热点问题,研究确定了 31 件拟办实事(详见附件)。

 (二)破解难点,创新机制。专题协调组在破解工作难点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优化人居环境十项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城市化村庄改造稳步推进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稳妥、创建精品的原则推进城市化村庄改造,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二是建立住房保障多层次供应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保障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稳步推进各项住房保障工作。三是建立居住品质全面提升机制。注重提高住宅项目规划建设水平,督促开发企业加大环境景观、设施配套投入,加快“四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促进住宅建设产业化发展。四是建立物业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物业价格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提高管理水专题协调组在破解工作难点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优化人居环境十项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城市化村庄改造稳步推进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稳妥、创建精品的原则推进城市化村庄改造,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二是建立住房保障多层次供应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保障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稳步推进各项住房保障工作。三是建立居住品质全面提升机制。注重提高住宅项目规划建设水平,督促开发企业加大环境景观、设施配套投入,加快“四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促进住宅建设产业化发展。四是建立物业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物业价格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提高管理水

 平和服务质量,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机制。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建后运营和监管服务,不断满足城市发展、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六是建立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广场、公共建筑群、山体、植被、岸线等的科学规划与有效保护,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提高绿地景观质量。七是建立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坚持多措并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具有集聚效应和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八是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市场规划配套,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部门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九是建立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机制。加快实施农村环境“五化”工程,加强城乡环境一体化管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十是建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平和服务质量,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持续配套机制。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建后运营和监管服务,不断满足城市发展、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六是建立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广场、公共建筑群、山体、植被、岸线等的科学规划与有效保护,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提高绿地景观质量。七是建立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坚持多措并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具...

篇三: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5 篇 【篇一】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和 xx 街道工作实际,xx 街道人大工委于近日组织辖区内部分市区代表对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进行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情况 2019 年-2020 年,区委区政府对 xx 街道辖区内 293 个自然村中有 212 个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由于村庄数量众多,我街道将这些村庄分三批进行施工。截至目前,第一批、第二批的110 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建设基本结束。第一批 62 个自然村正接受人居验收,第三批 59 个自然村全部入场施工。6 月底前,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将全部结束,今年年底前 212 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部结束。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xx 街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纳入对村考核、做好村庄清洁行动 街道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清洁行动考核奖惩办法》将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纳入对村(社区)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各村社区积极配合开展。在做好“四清一治一改”的同时,对猪圈、披棚、旱厕等影响村庄环境建筑物进行拆除,截止 5 月 15 日,全街道共拆除批棚、猪圈、旱厕等建筑物 6669 个,清理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

 色垃圾、河岸垃圾等 34322 吨,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 1312处,张贴宣传标语 1594 条,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为人居环境工程的施工进场做好铺垫。

 (二)强化组织领导,组织专班日常巡查 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各相关区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xx 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并制定了职责分工表,明确责任到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街道重点工作,齐抓共管,多元发力,力争我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街道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人居专班,每日到各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发现矛盾和问题及时督促村社区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三)广泛发动群众,共建美好清洁家园 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各村(社区)在自然村内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等参与的志愿者队伍,监督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与此同时,利用各类党员活动等载体,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前往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的村庄参观学习,直观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促使群众改变观念,从“要我整”变成“我要整”。

 二、存在问题 (一)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尚有不足 人居环境整治虽然工程价格由区街两级承担,但相关的青苗

 补偿、披棚拆除、矛盾协调和村庄清洁行动“四清一治一改”等费用出处尚未明确,目前原则是由社区自行承担,在 xx 街道与交建的补充协议中,明确交建分两年给予 xx 街道 5000 万的资金用于补偿村社区相关经费,但由于 xx 街道的整治任务重,共有212 个自然村需要整治,相关村(社区)资金压力仍然十分巨大,同时,整治完成后,在保持村庄人居环境成果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一费用的出处目前尚未明确,仅有《关于印发〈xx市 xx 区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提到长效管护资金保障,且内容仅涉及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对污水管网维护、村庄环境保持、垃圾收集清运、绿化管养等相关人居环境的长效维护机制、相关费用出处目前尚处在空白状态。由此导致村(社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

 (二)工程施工质量尚存在隐患,监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此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本地能工巧匠的积极性、带动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挥了良好作用,但仍然存在着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现象,在街道人居办和西部路桥 xx 项目部的日常巡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污水管网周围黄沙垫层不足、检查井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情况,检查出的情况均已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但出现这些问题,与现场监理单位责任没有完全落实有着极大关系。

 (三)工程施工资金压力仍旧巨大 虽然此次按每户 2 万、3 万的资金标准对村庄进行改造,但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发现这个户籍数据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村庄户数与实际户数相比缺少,这主要是由于村庄内子女分户等原因导致的,但在资金测算过程中,这些户数没有纳入进来,导致实际的建设标准比预期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因节点位置调整、新增景观小品、乡间小路、小型池塘、小微菜园等产生的工程量,xx 街道本来施工村庄就较多,且自身经济相对薄弱,如果所产生的资金由街道承担,此项费用后期将给街道带来较大包袱。

 三、相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全区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纳入全区财政经常性支出。将全区所有经过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按照村庄规模、人口数量、村庄类型、长效管护效果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进行分层分类、核定管护标准,建立相关机制,同时明确相关资金的来源,加大对薄弱街道的倾斜力度。

 (二)创新方法,多措并举进行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xx 街道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发放“一封信”、宣传扇、宣传册等形式向基层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大部分农村群众的支持,乱丢垃圾的少了,自扫门前的多了,但是要想长期维护住这一成果,需要形成一定的机制,让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到村庄环境的长效管护中来,从清扫自家院内,到主动自扫门前,再到主动维护村庄环境,同时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先

 进典型进行激励,促使农村群众从要我整向我要整的转变。

 【篇二】

 xx 街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政府主导、街企结对、市场运作、全域覆盖、群众参与的要求,xx 街道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为目标,2018、2019 用两年时间完成了 4 个特色保护、25 个集聚提升、34 个其他一般、21 个城郊融合共 84 个村庄的整治任务,惠及村民 7828户,约 2 万多人。其中:2019 年完成了 62 个村庄的整治任务,投入约 3.4 亿元。

 一、基本情况 1、抓组织,健全整治体系。街道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村)书记为成员,形成街、村两级书记共同抓人居的组织框架。同时,落实区委、区政府街企结对的要求,与交建集团签订代建协议,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形成政府、集团共同建人居的良好格局。街道制定了整治实施方案,细化各项考核的建设标准、要点、落实时限;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指挥部,配备专人,建立坐班制、工程进度日报制、工程会议随时制、每周工作例会制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联动,及时了解工程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抓规划,优化村庄定位。围绕白鹭组团示范片区核心区、银杏湖大道、双龙大道等因素入手,结合街道整体规划,明确各

 个村庄类型,优化村庄定位,构建覆盖全域、更加合理的发展格局。经规划设计、现场勘查、会议研讨等环节后,定位 2019 年需要整治的 62 个村庄,其中集聚提升类 12 个,其他一般村 29个,城郊融合类 21 个。公开优选聘请优质的设计单位,街道人居环境领导小组的相关部门与设计公司、社区(村)主要干部下沉到每一个村庄实地勘察,结合村庄实际,多轮走访、对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细化规划设计,形成初步设计规划方案,聘请专家召开评审,听取评审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开会公开商议,并将最终结果公示,接受所有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为高质量推进整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抓重点,科学统筹推进。一是规范工程程序。无论是街道自行建设还是与交建结对,所有项目都按照规范程序操作。科学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规范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保证工程各个程序更加规范。二是统筹分步实施。街道 62个村庄做好统筹安排,遵循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有计划、有顺序地推进,街道共分三批建设,第一批 25 个村庄由街道建设;第二批 6 个村庄结合集镇改造,纳入街道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第三批 31 个村庄,采取街企结对的形式,由交建集团与街道结对建设。三是突出整治重点。突出以开展“三大革命”、做好“四小实事”、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等六项整治任务为主攻方向;突出白鹭组团、银杏湖等集聚提升建设重点;突出村庄清洁行动

 ,落实“四清一治一改”,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4、抓质量,强化整治效果。一是加强协调。处理好各部门、各单位、施工队伍间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老百姓的诉求与矛盾,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老百姓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二是保证质量。配齐配强施工监理、跟踪审计,实施全程监管;工程施工重要节点,五方会审,实施现场督导;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专业检测;街道督导工作小组,实施全程跟踪督导;多措并举,确保整治工程质量,决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三是注重实效。“三大革命”见成效。完成污水管网铺设 19.22 万米,建设污水处理站 53 座,农户污水接入率超 95%。污水排放标准均达到一级 A,高于全区排放标准。拆除农村旱厕 1256 座,完成 5000 多座无害化户厕的改造。新建公厕 64 座,其中二类公厕45 座。所有村庄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分类率 100%,入户宣传率100%,日产日清,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四小实事”见成效。乡间小路就地取材,各具特色;村村因地制宜,皆有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应清尽清,保证水质;小微菜园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建设美丽庭院,引导村民生活新风尚。四是提升内涵。xx 街道突出“一区域一特色”的工作目标,以阵地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睦邻·党建引领”项目,把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等工作元素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分别采取景观小品打造、墙体绘画、小微菜园、美丽庭院打造等多种融合方式,凸显每个社区(村)的特色和亮点,提升 xx 农村的特色内涵。

 五是抓长效,坚持建管并举。通过完善制度、配齐队伍等形式建立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包括生活垃圾、公厕、河面清洁、农业废弃物、违建管控、路灯照明等日常的管理,必须定岗、定人、定责,建立相应的常态化管护制度,细化日常考核标准并在执行中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前清后乱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共同治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致农户的一封信》、标语、横幅、显示大屏滚动、微信、墙画、文明橱窗、党员带动等形式,提高村民的自觉意识,引导全体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整治的大局中。采取适当的激励和制约措施,让村民把村庄的整治和环境维护当做自己的事情来。

 【篇三】

 一、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一)综合整治氛围浓厚。就目前而言,街面上的锣鼓宣传队、小喇叭广播、宣传横幅、标语、宣传单,社区宣传栏,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的跟踪宣传报道,可谓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可以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两场”设施逐步完善。完善了城区临时停车位的规划,取消了龙角路、天星大道两侧的临时停车位线,缓解了部分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已建成夏家沟、渝南市场两处城区临时停车场,可容停大小车 450 辆;上升街枣园、营盘山上山公路等处临时停车场预计 6 月前建成投用,可容停大小车 300 辆。加强对

 消防支路、上升街、沙溪路等临时菜市场的管理,场内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双龙、沱湾两处菜市场规划建设,建成后可容摊位350 个左右,可解决两处以街为市的情况。

 (三)“门前三包”基本落实。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进门入店宣传,积极推进“门前三包”工作,共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8600 余份,签订率达 96%以上。努力推进管理工作机制,坚持老大妈文明劝导与市政执法人员协调开展工作,促进“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联合执法工作成效明显。优化城区交通组织方案,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积极推进联合执法工作,整合市政、公安等 10 个部门的执法力量组成联合执法大队,开展大型执法整治 29 次,消除“坎上坎下”责任界限,纠违机动车乱停乱放10000 余台次,查处 9964 台次,规范店招店牌 350 余家,规范骑门摊经营户 770 余人次,违规占道、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联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城区环境品质有效提升。落实区级领导包区域、部门负责人包路段、保洁单位具体负责的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体系,基本完成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及居民住宅区周边的存量垃圾清除工作,城区保洁实现常态化管理。加强城区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管理,强化入城脏车清洗,持续深入开展建筑工地、车辆运输的扬尘治理。整治和完善了綦河两岸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綦河水质保持Ⅲ类水质标准。全面清理城市空地乱挖、乱种行为并实

 施了绿化美化,完成綦河两岸、渝黔高速城区段两侧绿化美化,实施了九龙大道市级市容整洁示范大道升级改造工程,城区园林绿化和城市品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区级部门、街道关于城市管理的职能职责存在交叉、分离和虚置等情况,管理范围不明确、不具体。比如,市民反映较多的展销会、烧烤摊、游摊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食品安全、噪音扰民、乱搭乱建等问题,涉及市政、商贸、环保、食药监、公安、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管理界限不清。露天市场、早晚市场的准入和管理应由工商部门负责,而实际工作中,行政许可和日常管理则是分离的。这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产生了“有利就管,无利就推”和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管理工作。

 (二)城市功能设施不完善,管理难度大。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主城老城区农贸市场、公...

推荐访问: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