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

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调研报告 近期,xx市xx局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措施和成效、乡村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

篇一: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振兴产业兴旺调研报告

 近期,xx 市 xx 局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措施和成效、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从而挖掘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为准确掌握我市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局选取了 x 个乡镇 xx 个村开展调研(其中 x 个位于农业经济开发区),围绕本地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做法等重点内容,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形式全面了解农村产业、农村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xxx 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xxx 份。

 一、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xx 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新型农业,深化产乡融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xxxx 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 x.xx%,列 xx 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xx 元,增长 x.x%,增速比城镇居民快 x.x 个百分点。

  (一)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从调研情况来看,xx%的调查对象提到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内环境更清洁美观。据 xx,20xx 年我市村内道路硬化到户已达 xxx%;自来水用户数 xxx%;公共交通覆盖率达 xxx%;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 xxx%,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域整治有实效,美丽乡村展容颜。

 ( 二) 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 xx 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于 20xx 年,与 xx 镇区镇合一,总规划面积 xx.xx 平方公里,核心区 xx.x 平方公里(xxxxx亩),是 xx 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与 xx 廊下镇接壤,区域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齐全,农业产业基础雄厚,总体规划为“一园四区三组团”,致力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农开区成立以来,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研发中心、xD未来蔬菜工厂等总投资 x 亿元的 xxxx 果业有限公司,以及xx 现代农业、xx 农业科技、xx 设施农业示范园、xx 农业生态工厂、xx 智慧农业、农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项目、xx 文旅开发等一批具有国外先进和国内尖端水平的集农业科技、乡村旅游、文创开发等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 xx 个,总投资达 xx.xx亿元。20xx 年,xx 镇农业生产总值达 2.9 亿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幅明显提升。

 (三)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产业步伐的加快,产业链条的形成,促进了农民通

  过土地流转、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逐年增加。20xx 年,我市所有行政村经常性收入超 xxx 万元、经营性收入超 xx 万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 xxx%,村村都有村规民约,农村文化礼堂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礼堂 xxx”模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xx%的调查对象认为发展乡村产业提供了就业岗位;xx%的调研对象认为带动了村民增收,xx%的调研对象认为发展乡村产业,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可以照顾家里,年轻人外出工作的少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少了。

 二、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乡村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方式。以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大力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重点发展蔬菜、水果、鲜切花保鲜初加工和芦笋、虫草、蘑菇、水产品等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粮食、蔬菜、水产 x 条农业全产业链。如我市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 x 亿元,形成种源研究、种植培育、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实现相关植物种源商用规格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并建成国内第一个全设施全基质浆果产业示范园,第一个 xD 未来蔬菜工厂,年销售收入将达 x 亿元以上。

 ( 二) “农业+ 旅游”方式。立足农业自然风光资源优势,结合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促进农业

  与科普、婚庆、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沪杭“后花园”。一方面,高度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发展规模、丰富休闲内涵、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已拥有农家乐 xx 家,xx 村、xx 村被评为省级农家乐集聚村,xx 村、xx 为省级休闲村、省级共享休闲农庄。另一方面,加强与xx市xx区廊下镇合作,合作共建xx塘AAAA级景区,形成跨省马拉松和 xx 古镇两个共建共享的热点 IP 品牌,合作举办全国首个跨省乡村马拉松大赛,20xx 年、20xx 年共接待游客约 xx 多万人次。

 (三)“互联网+ 农业”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xx 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和第一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与杭州安厨、阿里云签订数字农业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农业大数据项目建设。

 (四)园区 带动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加快推进市镇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建强一个核心。以 xx 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围绕“绿色、创新、融合”的理念,致力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二是协同推进示范园建设。全面开展 x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x 个镇街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特色鲜明,目前,x 个示范园引进产业类项目 xx 个,计划投资 x.xx亿元;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 xxx 个,完成投资 x.x 亿元。三是启动长三角田园五镇建设。全面启动长三角“田园五镇”

  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

 (五)特色产业发展方 式。推广“x”个特色产业,结合x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大力推进蔬菜(芦笋)、食用菌、花卉水果、西甜瓜、水产五大特色产业,xx 镇以花卉种植为核心、xx 镇以渔业为主导、xx 镇围绕蔬果产业、xx 镇依托东郁花木产业、航天农业、曹桥街道以田园休闲度假为主题,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互联网农业。

 三、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xx 市乡村产业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照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我市乡村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不 均衡现象仍然突出。从调研的 xx 个村庄来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具有资源的农村和缺少资源的农村存在差异,如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区位优势或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更受惠受益。从问卷情况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数量在 xx 个以内的占 xx%,xx-xx 个的有 xx 个村中占 xx%;xxx个以上的占 xx%,且数量少的农村企业、规模户类型也相对单一。

 (二)各类人才支撑短缺及劳动力不足。一是人才支撑短缺。调研结果显示,xx%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乡村产业发展缺少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人才,xx%的农业企业希望政府

  能提供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吸引和留住人才。二是劳动力短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数逐年下滑,xxxx 年农林牧渔业劳动力x.xx 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 x.xx 万人,下降 x.x%。三是农技人员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科技人才等专业和技术性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服务力量不足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我市农产品以鲜销和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整体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的发展进步,传统种植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下降明显。我市芦笋生产面积和产量较大,但缺乏精品、名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食用菌产业受周边工厂化生产冲击,规模、效益逐年萎缩;水产、花卉水果产业在规模和特色上都没有优势。

 (四)品牌运营水平有待加强。20xx 年,我市在 xx 发布了“金 xx”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金 xx 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打响品牌建设第一枪。目前“金 xx”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售价短时间内明显提升较为困难,品牌价值尚未充分发掘,后续推广稍显乏力。根据调研情况,xx 户参与调研的农业企业、规模户中,xx%的产品是自有品牌,xx%的产品使用政府统一打造的品牌,xx%的产品没有品牌;xx%的农业企业、规模户表示希望政府能帮助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需要提升。我市仅有 x 家省级农

  业龙头企业,无国家级,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值不高,带动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虽较多,但运行规范化还不够,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不足;家庭农场多局限于自主生产,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缺少本地稳定货源,农户由于销售渠道狭窄,部分产品只能以较低价格售卖,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尤为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

 一是平台建设提速。落实产业规划布局,大力推进“1+5”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农业经济开发区,做精做特农业特色园区,培育“一园一品”,提高产业集聚度。打响 xx 花卉、xx 果蔬、xx 水产、xx食用菌、xx 彩色树种、当湖休闲观光农业、钟埭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区品牌。

 二是产业发展提质。加强院地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我市成为更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瓜果、高档花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数字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三大新型产业。同时要抓好农业招商项目落地,提升项目示范带动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增量提质。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回乡就业,

  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练、能人带动”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具有市场意识、管理能力的现代农民和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业工人,逐步形成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村在耕地之外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当地就业。同时,通过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吸引更多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走进农村,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政策扶持提级。发挥政策优势和规划引领作用,集聚要素资源,实施重点扶持、精准扶持、持续扶持。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农业用地机制,积极落实农业设施用地,土地复垦结余指标优先用于新型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推动金融优先服务农业农村,拓宽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农业人才,建立一套农业创业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双创大赛,确定领军人才,锁定优质项目,营造农业创业创新环境。

篇二: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22020.7经营管理乡村振兴战略下常德市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冯秀萍(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摘要: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目前常德市农村产业发展成效突出,但仍存在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人才队伍建设不强、市场信息挖掘不深、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突出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宣传引导和部门帮扶,形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关键词:乡村振兴;常德;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区,是传统农业大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全市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实际加大产业振兴力度,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1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1.1 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成熟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常德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常德立足市情实际,坚持规划先行,在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1+X”制度体系,为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如安乡县就推出了“1155”梯次推进机制,即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1个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镇、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5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发展规划。1.2 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初现全市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供给力不断提高。一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全市深入推进“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香米、茶油、红茶、米粉等一批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认证提速。二是生态产业园区初见规模,依托桃源、西洞庭、西湖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市加快发展茶叶、水果、蔬菜及生态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生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卓有成效。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向好。立足各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全市大力推进“一乡一品”和“一村一业”行动,逐步建成了一批集生产、旅游、示范、科教于一体的特色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如安乡县三岔河梅家洲村,依托生态优势和革命历史,成功打造生态农庄、国防教育基地、水上航模基地、民宿等业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1.3 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明显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生态建设、文明乡风、基层治理等工作,产业振兴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增强。如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协同发展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效果突出,常德安乡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汉寿、澧县、石门等通过了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验收;另一方面,生态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大批乡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生态环境反过来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点。2 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尽管近几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和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相比,规模偏小、链条偏短、品牌不响的特点还很明显。一是规模偏小,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出资认购资金不多,因而总体来说固定资产少、经营规模小,扩大规模的意愿也不突出。二是链条偏短。从产业覆盖看,上下游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暂未形成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效应。三是品牌不响,受生产经营方式影响,品牌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合力不足,因此还远未形成像安化

   832020.7经营管理黑茶、寿光蔬菜等一样的全国知名品牌。2.2 人才队伍建设不强目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普遍缺乏,直接制约了产业的长远发展。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牵头人大多为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捕捉信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对未来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许多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理念落后,经营范围狭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由于缺乏长远谋划和战略眼光,品牌创建和保护意识并不强,对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市场竞争力很弱。2.3 市场信息挖掘不深目前农产品种植、养殖普遍存在跟风现象,常德也不例外。如前几年的大棚蔬菜种植、龙虾养殖,当年销售旺、效益好,次年就呈几何式增长暴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低,农民盲目生产和模仿,难以获得准确的生产信息,销售渠道和物流信息也不畅通。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经营业主对国家产业政策研究也还不够,生产经营的针对性有待加强,政策指导的专业性有待提高。2.4 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一直以来,农业就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产业,防范农业风险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农业保险面广量大、高风险与高赔付率并存,多年来一直处于“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局面,许多保险公司也不敢涉足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覆盖率和购买力并不高,农业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又进一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调研中,我们普遍发现,一些农业领军人物正是因为担心风险,在扩大规模上心存疑虑,手脚放不开,守着自己一亩三分田过日子,导致一些好的产业,如淡水虾养殖等,不能由小型养殖扩大至规模养殖,更谈不上带动效应。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1 突出融合发展,推动转型提质一方面,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批发,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加强特色农业园区管理。按照“园区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思路,将“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以园区为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3.2 突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吸收和引进技术、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充实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技人员、致富能手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队伍。同时,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从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乡村产业振兴。3.3 突出宣传引导,拓宽信息获取一方面,通过广播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并掌握当前的农业农村政策,为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和监督的权利、规则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素质,提升农民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能力,逐步促进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协商决策制度,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计划的讨论,使农民能够真正行使对事关村民利益的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督权。3.4 突出部门帮扶,强化风险防范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对接力度,引导农户制定合理的生产销售计划,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避免盲目扩大或缩小种养规模。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形成精品意识,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引入专业权威机构,对农产品品质进行标准上的把关,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让消费者对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信得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组织文化节、农博会、产品展销会等形式促进产销双方沟通交流,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洽谈、订货和交易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作者简介:冯秀萍(1987-),女,讲师,福建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生态经济。

篇三: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情况发展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调查报告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为大家准备了农村经济情况发展调查报告范文三篇,欢迎阅读!

 农村经济情况发展调查报告范文一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 12 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 2358 人,非农业人口 104 人,耕地面积 4000 多亩,河沟面积 3000 亩以上,村集体收入 18 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 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 6 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 7。9 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

 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 V 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情况发展调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13】24 号)要求,2013 年 10 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 3 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 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 1783 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2 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65596 万元,总支出 58111 万元,净收益7485 万元,拥有固定资产 158102 万元,村均 88.7 万元。债务总额 86947 万元,

 村均负债 48.8 万元。2012 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 842 个,占村总数的 47.2%,其中:经营收益在 3 万元以下 333 个,3-5 万元 118 个,5-10 万元 211个,10-20 万元 99 个,20-50 万元 59 个,50-100 万元 10 个,100 万元以上 12 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 941 个,占村总数的 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 5526 万元,占 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 4663 万元,占 7.1%;③投资收益 751 万元,占 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 29607 万元,占 45.1%;⑤其他收入 25050 万元,占 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 4248 万元,占 7.2%;②管理费用 21209 万元,占 36.5%,其中办公费用 4202 万元,村组干部报酬 7691 万元;③其他支出 32654 万元,占 56.2%,其中公益性支出 24654 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 2012 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 300 ㎡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 4-6 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 25 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 25 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 60 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 15 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 9 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 30 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 9 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 2-10 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 200 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 个,每年有租金收入 6 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 90 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

 “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2 年村集体收入达 158 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 2012 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 68 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 80 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 15 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 10 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 5 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 10 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 30 万元和 20 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 2004 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 3 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2012 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 2312 万元,落实扶持政策 789 项,落实支持项目 183 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

篇四: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研究 Research13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0.11乡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村级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了解农民所思所盼,共寻乡村振兴之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调研组为深入了解中央“三农”政策落实的成效,分析当前乡村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农发行组织开展了乡村发展问题的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回乡调研方式,在总行和有关省分行机关选派 39 名干部职工回到自己的家乡,调研区域涵盖了东、中、西部和东北等 17 个省区的 39 个不同类型行政村,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同熟人和亲朋访谈,亲身感受村庄发展变迁,了解农民所思所盼,共寻乡村振兴之策。一、乡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调研中,大家普遍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很大,现代农业快速推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乡村发展可以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变迁。(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这是调研组普遍的直观感受。一是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交通更加方便,调查的39个村庄中,通村主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其中 37 个村庄村内道路也基本硬化,28 个村庄通客车或者公交车。饮水更有保障,36 个村万方数据

 调查研究 Research142020.11

 农业发展与金融庄通上了自来水,其余也都配备自采水源。用电稳定可靠,全部村庄均已通电,电网改造以后停电断电问题彻底解决,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电器已经成了大部分农民家庭的标配。网络覆盖全部村庄,互联网、手机信号都实现了户户通。农民“烧饭做菜”的手段不断升级,绝大部分农民用上“电饭锅”,15 个村庄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7 个村庄已经实现管道供应天然气或液化气。二是文、教、卫等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其中 22 个村庄建有幼儿园,24 个村庄建有小学。基本医疗较有保障,38个村庄建有卫生室,均配备了专职医生,其中 11 个村庄的医生在 3 名以上。文体场所已成“标配”,38 个村庄建设了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器具等文体设施,广场舞也在乡村火了起来,22 个村庄还建设了职业技能培训场所。三是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住房安全得到根本保障,基本解决了无房户和危房问题。“厕所革命”有序开展,32 个村庄户用厕所开展了无害化改造,其中 27 个村庄已经基本完成。垃圾处理逐步专业化,36 个村庄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收集,专人每日清运。(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从调研情况看,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耕地利用保护整体良好。耕地利用率相对较高,耕种作物以粮食为主,占比超过 70%。23 个村庄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25 个村庄对有机肥替代化肥、废弃农膜回收等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27 个村庄成立了不同规模的农民合作社,20 个村庄建有家庭农(工)场,土地流转比例达31.2%,种粮大户平均种植规模 11.1 亩,较人均耕地高 4 倍多。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71.3%,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日益健全,超过 7 成的业务已经实现了上门服务。电子支付比率超过 70%,在村庄的小卖部、食品店、农资配送站等经销场所,手机支付已成为乡亲们的日常习惯。人才服务逐步推广,26 个村庄开展了职业农民培训,25个村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16 个村庄有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公职人员回乡挂职和任职。(三)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一是收入实现逐年增长。据调查统计,受访农户近三年人均收入为 22982元、25989 元 和 31290 元, 年 均 增 长16.7%。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 80% 以上,其中一半左右选择在村庄周边或县城打工,工余时间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另一半则选择到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寻找机会,获取更多收入,部分年轻人还选择出国务工。三是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分别有28 和 35 个村庄实现了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另外,27 个村庄建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30 个村庄对大病残疾村民进行不同程度的救助。(四)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强化。调研村庄中支部班子配备齐全,建立了党员定期学习培训、民主议事制度。全部建有村务公开栏,37 个村庄还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议事监督制度,30 个村庄建立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组织。同时,在调研中笔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村得到较好贯彻落实,农民直接补贴全部落实到位;28 个村庄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其中 25 个已经颁发权属证书;18 个村庄完成了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二、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对 39 个行政村和 165 个农户、村干部访谈的情况来看,当前乡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24名调查人员认为,缺乏产业支撑是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最突出问题,除了影响农民收入外,更造成村集体经济孱弱,影响基层治理效果;71 名受访农民反映,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发展种养业风险较大,同时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设施落后,期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1 名村干部反映,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支撑日常支出,更无力改善农民生活和基础设施。1. 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一是种粮效益相对较低。山东聊城某村村民算了一笔账,现在人均耕地不到 2 亩,一年小麦、玉米各种一季,算下来每亩地纯利也就 1000元左右,加上政府给的每亩小麦补贴 125元,总的收益不到 1200 元,三口之家靠种地一年的收入也就 5000 元冒头,“还不如一个人在建筑队干两个月小工挣得多”。二是经济作物种植效益也在下降。山东潍坊某村村民反映,山楂、苹果是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近年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种植成本却在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万方数据

 调查研究 Research15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0.11不断提高,“现在一瓶 500 毫升的农药卖20 多元钱,而在 2018 年卖 17 元左右,2016 年 才 卖 14、15 元;2015 年 1.2 元一斤的氮磷钾复合肥,现在卖到了 1.8-2元,每年涨价都在 10% 左右。”2. 年轻农民离土离乡较多,种地者趋向老龄化。由于种粮难以致富,而且劳作辛苦,农民不再将种地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打工。根据调查人员的观察,在田间劳作的人员普遍在 50 岁以上;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已经超过80%。四川遂宁某村现有村民 1613 人,其中 18-60 岁的 880 人,外出打工的就有 730 人,村里几乎已经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同时由于农业效益不高,灌溉及机械化操作不便,该村 2331 亩耕地仅有 690亩还在耕种,撂荒地多。留在农村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虽然仍怀着对土地的感情在耕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下降,种粮的精细化程度也不如以前。3. 水利设施不够完善。这次调研的村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仅有 27.8%,仍在使用水泵沟渠等传统灌溉方式的村庄占 86.1%,其中 41.7% 的村庄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内蒙古丰镇某村共有 1.2 万亩耕地,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经毁损,现在只有 300 多亩地能够浇上水,而且也是采取传统漫灌的方式。同时,承包土地按地力等级分配,零星分散,农民对修建水利设施投入积极性不高。4. 农业经营风险较大。据了解,当前农业生产尤其是一些特色种养殖项目,特别容易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等因素影响,而相应的保险保障措施还不健全,“一旦遇到风险,几年都翻不了身”。一是突发事件难以承受。比如 2020 年春节以来鸡蛋价格不断下滑,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的影响,鸡蛋运输受阻、工厂学校停产停学需求量大减等,造成鸡蛋严重积压,供大于求。调查期间鸡蛋价格约为 2.4 元 / 斤,饲料成本约 1.22 元 / 斤,按照每 2 斤饲料会生产 1 斤鸡蛋估算,每产一斤鸡蛋就要亏4 分钱。二是市场变化难以把握。农民对市场信息不灵敏,不会过多考虑市场变化和供需矛盾,加上没有稳定的产销对接,往往只能跟在“市场的后面”。江西九江某村民在前几年小龙虾价格上涨时,觉得有利可图,跟着投入 30 多万元开展小龙虾养殖,而这几年小龙虾价格低迷,受供大于求和疫情运输影响一跌再跌,连续两年亏损近 20 万元。三是人为因素难以抗拒。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对养殖业出台了一些规范措施,但在基层执行中存在“一刀切”,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关闭。河南信阳有养殖户反映,前几年当地政府鼓励发展养殖业,投资 100 多万元建成了养殖场,手续证件齐全。但后来因环保需要被划为禁养区,养殖场被强拆,虽有补贴,但只有 21.6 万元,不及成本的五分之一。(二)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还比较多。39 名调查人员中有 17 名提到,由于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导致人居环境改善难度加大,尤其是污水不能有效处理较为突出;48 名受访农户和村干部同样反映了污水处理问题,同时对农村道路拓宽、亮化需求迫切。1. 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现有村落格局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原来村民住房都是在自己的土地建,简单的履行一个报批手续,建多大面积、建什么式样房屋没有规划,没有专门部门管,加上每家农户的经济实力不一样,一旦房子建好以后就无法改变。此外,农村乱搭乱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因素导致村庄建设格局较为混乱,地下管网线等基础设施无法规范铺设,加大了人居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2. 污水集中处理较难。绝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还没有提上日程,这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突出短板和弱项。主要原因是村民居住分散,铺设管网长,投资太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效应和经济可行性都达不到要求。江西九江某村厕改完成后,产生的污水大多采用每户安装一个小化粪池的方式进行处理,降解后的污水随雨水流入池塘和港堰,最后流入鄱阳湖,严重污染水系。而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仅管道造价就要 300 元 / 米,完成村内污水处理需要投入 200-300 万元,资金来源难以落实。同时,目前农村土地基本分给了农民,集体机动土地相对较少,项目设施在哪里建也是一个问题。3. 农村交通跟不上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用车、小轿车已经成为大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工具,对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合肥某村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但村内到各村民小组的道路只有主路硬化,不能全部硬化到户,且硬化路面只有 3.5 米宽,两车不能相错,带来很大不便。过去农村车辆少,问题不明显;现在车辆多了,问题变得突出,村民反映强烈。还有,作为两县交界的一些村庄,与另一县的村庄道路连通不上,“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较多。另外,部分受访村民希望在乡村道路加装路灯,解决万方数据

 调查研究 Research162020.11

 农业发展与金融夜间出行安全问题。(三)农村民生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43 名受访农民和村干部反映农民收入不够稳定,认为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水平相比城市差距较大。1. 农民收入不够稳定。总的看,农民种粮效益较低,农业经营风险较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营收益增长。而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力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缺乏技术和技能,往往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下,很多反映“活不好找”“有活了也不稳定”,务工收入难以保障。贵州铜仁某村民家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近三年平均家庭收入为 15433 元,但受今年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预计家庭收入减少过半。2. 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由于负担能力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民在参加养老保险时普遍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到龄后每月只能领取 100 多元的养老金,与农村实际生活开支相比保障水平过低。河南信阳某村村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年缴费200 元,费用自理,符合条件的村民领取养老金,领取金额105元/月。据村民介绍,养老金只够基本生活保障,“如果有个这事儿那事儿就不够了”。3. 养老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需求。当前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年轻人大多常年在县外、省外打工,难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农村社会化养老需求越来越多。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社会化养老机构建在城区,而且接纳人员有限,不能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四)农村投入机制有待强化。乡村发展的“钱从哪里来”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人员认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对乡村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36 名受访村民和村干部则反映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 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仍需优化。近年来,我国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与农业农村的现状与发展需要相比,总量仍比较有限,各地推进“三农”发展的资金缺口仍比较大。特别是,资金的投入结构还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倾向选择经济条件好、产业发展快、声誉较高的农村给予政策帮扶,资金使用效果仍有待提高。吉林松原某村每年仅有5万元左右的补贴,加上自身集体收入非常有限,使得连村里卫生治理的资金需要都无法满足。反观同属一个乡镇的另一个村庄,则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发展了覆盖养殖屠宰、绿色粮食加工、经济作物加工及出口的多项龙头产业,近年来上级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持续向该村倾斜,仅在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文化建设等工作领域,财政累计投入超过 1000 万元。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需要调整优化。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城市和工业项目征用了农民的土地,但补偿金额通常是按照农用地标准确定,农民或村集体往往只得到了每亩几万...

推荐访问: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