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9篇

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9篇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材料010篇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11 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9篇

篇一: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材料 0 10 篇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1 1

 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

 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__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 14 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 14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___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_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___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2 2

 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

 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 2030 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 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 500 次、1000 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3 3

 我从小有个梦想,想和小鸟一样,飞上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甚至想飞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间。

 我读幼儿园时,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孙悟空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使他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羡慕极了。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晚,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梦呀!常使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

 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是你夜里在长高,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我多么想长出一对大翅膀来呀!

 我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从故事中知道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 1 号飞船,以 1 小时 48 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 1 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

 我真想成为像造出第一艘无人太空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艘载人太空船那样的科学家,即使不能亲身飞上太空,也能看到那些地球之外的东西,还能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学会很多东西,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研究出许多太空船,能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争取能成为一个航天员翱翔宇宙,这是不过了,我以后要是成为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样的航天员就好了,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健的体格,反应敏锐,最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翱翔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看齐,我知道成为航天员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几个月下来,886 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可见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体格多么的优秀,能在近千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真了不起。

 现代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从第一个人类上天到现在已经有50 多年了,1961 年 4 月,莫斯科时间上午 9 时 07 分苏联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神五”“神六”“神七”,再到“神八”,从一人,到两人,再到现在的三人,中国的航天技术一步步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迎来了长足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索无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4 4

 十几年的光阴,有过几次的记忆都是轰隆隆的喷火声和激奋人心的倒数。小的时候,自然不懂这是什么大事,只觉得热闹,单纯的想挤在大人的怀中痴痴的笑;现在大了一些,也是自然知道了这是中国的航天梦。看过英姿飒爽的女航天员,更是对渺渺浩瀚的宇宙产生了好奇与探知。我的航天梦,是关于求知探索,也是关于内心渴望。

 在宇宙中间,我们只是一粒小小的沙粒。而对于我们来说,宇宙的秘密有太多,是我们可以奋不顾身去研究,去探索的新世界。多年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技术人员,都积极的投入到这项困难而艰巨的任务中。当然,航天员在这项任务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经过了超乎常人的训练,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站在中国的航天飞船上,带着

 中国人的满满希望与憧憬,飞向月球,飞向太空,给所有蔑视中国的人迎头痛击!

 第一次关于航天的记忆,是隐隐约约记得 2008 年神舟七号升空,我八岁,一家人聚在沙发上,也不说什么,瞪着电视,凝聚在空气中一种令人期待和窒息的感觉:既期待着飞船能快点到达太空,一展中国雄姿,又害怕着出现什么意外。当火箭真正飞上天空的那一瞬间,我才感觉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如释重负。这种感觉,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所感触。

 航天梦,也是我的梦。谁不梦想飞上天空?谁不梦想为国争光?看见刘洋和王亚平的出色表现,我的心也蠢蠢欲动。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踏上飞船,只有具备勇敢,坚韧,毅力的品质,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帮助每一个有航天梦的人,完成他们对于祖国的爱,对于大家的爱。

 关于太空,我了解不多,却有着无比的热爱:爱它的飘渺,爱它的虚无,爱它的神秘。它永远都带着一层像雾一般的面纱,而这层雾,却需要我们的智慧来揭开。我的航天梦,既然不能用身体去实现,那么,就让我用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以及我的努力向上和奋斗来帮助祖国实现!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5 5

 每当我看到雄鹰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每当我在电视上欣赏着一张张浩瀚宇宙的图片,想到人类终于可以在天空中鸟瞰世界各地,我也

 梦想着,有一天能坐上宇宙飞船,像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一样,到太空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各种航模和有关宇宙探秘之类的书籍感兴趣,以前最喜爱的少儿频道也渐渐被科教频道所替代,科技馆里的宇宙探秘体验空间,几乎可以让我呆上一整天。每一次微妙的发现,都会让我兴奋得彻夜难眠,我总是在想,在太空中看地球真的会很美吗?能看到我们的家乡吗?…… 尽管我还不知道,将来自己会登上什么样的飞船去太空,但是我很清楚,宇航员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我决定每天加强体能训练,和爸爸一起步行去上学。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我担心自己走不了近三公里的路程,很快就放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我对梦想的渴望,还有爸爸的鼓励,步行去上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我和爸爸每天都坚持步行去学校,而且速度上还有所提高。我想,也许这离航天梦想的实现,又近了一步。

 要实现宇航员的梦想,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人不解,心理上有什么可怕的呀?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浩瀚的宇宙里,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被吸入“黑洞”,难道不可怕吗?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毛骨悚然。我就有意去做一些增强心理素质的体验活动,让自己不断地去适应和承受,坐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进鬼屋、失重体验等等都成了我必修的项目。我现在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宇航员、宇宙、火箭、无重力状态等相关科学常识的资料。

 我想,只要我能够坚持,不断地去超越自己,那我的未来就不只是一个梦想!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6 6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

 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学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7 7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

 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

篇二: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体会感受材料 五篇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体会感受 1 1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

 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于 11 月 3 日凌晨 1 时 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体会感受 2 2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

 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 体会感受 3 3

 _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20 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 2030 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

 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 500 次、1000 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体会感受 4 4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中国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 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 500 次、1000 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

 着我们去不懈奋斗。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弘扬航天精神矢志强国强军心得体会感受 5 5

 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

 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__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 14 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 14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___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_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___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仅供参考

篇三: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15 中国航天日:航天点亮梦想(人物+时评)

 【主题背景】

 2 2022 年 年 4 4 月 月 4 24 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回顾历史,在航天领域,中国是从一无所有到引领全球。

 “航天精神”一直是高考语文的热点话题 ,但是好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下笔。本文特别准备了相关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梦想:2 12 位隐姓埋名的的大国功勋】

 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钱文极 (1916.6.10- - 2006.6.15) ,

 1960 年 5 月任“543”总设计师,1962 年 2 月任红旗一号总设计师,1964 年 4 月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通信机研制技术领导工作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领导工作 ,对我国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红旗一号总设计师徐馨伯 (1917.7.9- - 1989.5.3), 1960 年 12 月任红旗一号总设计师。他历任“543”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工作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等职,为我国地空导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 (1929.12.16- - 2017.8.6), 1964 年 11 月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他曾参与创建我国第一支雷达部队,调任国防部五院后长期从事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仿真技术的带头人,著名的导弹雷达专家。他在飞行器制导、自动控制与仿真领域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技术上开创了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工作,指导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

  巨浪一号、红旗七号总指挥柴志 (1922.12.17- - 2003.9.10), 1980 年 2 月任巨浪一号总指挥,1982 年 2 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他曾参与领导“1059”控制系统和地面设备仿制工作、东风二号控制系统自行设计工作、“543”仿制工作、红旗二号研制、巨浪一号、东风二十一号的研制。并任型号总指挥。组织领导红旗七号的研制,担任行政总指挥。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突出贡献。

  红旗七号总指挥耿锐 (1920.8.13- - 1987.12.12), 1979 年 5 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为我国研制第二代防空武器作出了积极贡献。

 红旗七号总指挥谈凤奎 (1944.2.6- - 2008.2.27), 1994 年 1 月任红旗七号总指挥。他负责的《防空导弹关键零部件柔性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研究》在航天领域首次建立了基于并行工程,支持导弹结构件设计、制造、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实现在多个型号上的

 全面应用,对于防空型号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海红旗七号总指挥徐乃明 (1929.7.22- - 2016.9.20), 1989 年 10 月任海红旗七号总指挥。他主持完成新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等多项航天型号的研制任务,主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北京仿真中心,解决了仿真计算机应用研制中的诸多难题。

  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0 (1944.7.30 一) ) ,

 1997 年 1 月任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2000 年 10 月任新型野战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他开创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舰载超低空领域的先河;圆满完成新型野战防空导弹研制任务,他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树立了以设计为中心,以试验、验证为重点的思想,为型号研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4 (1929.8.14 一) ), 1988 年 2 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1993 年 1 月任 B610 总设计师 1996 年 10 月任 B611 总设计师。他曾负责我国地空导弹系统研制的技术抓总工作,先后任红旗三号、红旗七号副总设计师,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技术负责人,B610、B611、B6 系列总设计师,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4 (1934.8.24 一) ), 1992 年 1 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 年 1 月任 B610 总指挥,1996 年 10 月任 B611 总指挥。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 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 (1939.11.25- -) ) ,

 1992 年 1 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他在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设计中,历经三年攻关突破五大关键技术,主持制定武器系统总体方案,带出了一支技术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并为型号的系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我国防空导弹武器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王国祥 (1940.8.26- - 2010.5.27), 2000 年 8 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长期从事导弹武器装备研制工作,是导弹系统工程和型号研制管理的杰出专家,参与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定型作出突出贡献。

  大国脊梁,国士无双!向功勋英雄们致敬!

 【航天精彩时评】

 1 01 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不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实过了把瘾。

 在航天迷看来,2021 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 150 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划之中。预计 2022 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对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

 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2 02 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在中国,航天是一个奇迹。

 4 月 24 日是中国航天日。52 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 年,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批复将每年的 4 月 24 日设定为“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有助于纪念和表彰航天人为国家科技工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形成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对航天精神的学习。

 1956 年,中国航天事业从零开始,至今的 66 年里航天事从来都是建功立业的中国事,航天人从来都是刻苦争气的中国人,航天精神从来都是闪耀着最高最亮光芒的中国精神。

 中国的航天事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彼时面临着“一穷二白”、百业待兴、人才奇缺、举步维艰的局面。中国的航天事业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的起来?在当时都是事关大国地位能不能稳定的重要体现,“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与伤痛,我们的先辈们不曾遗忘;“拼出一个新中国”信心与勇气,我们的先辈们未曾忘却;“别人有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有”的骨气与志气,我们的先辈们未敢磨灭。

 由此,不甘落人于后却又敢于吃苦的第一代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一条“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崛起与腾飞之路。事实证明,我们的先辈们、我们一代代接力奋斗的航天人们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走出了个艰难曲折、却又波澜壮阔、春华秋实的中国航天路。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探月、空间站工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淀了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两弹一星”精神、凝结了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载人航天精神,孕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

 多么辉煌的事业背后就会有多么巨大的奉献!多么巨大的奉献背后就会有多么伟大的精神!这是用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再为贴切不过的一句话。

 昨日航天,艰苦卓绝;今日航天,弥足珍贵。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神舟十三”出差归来......站在当下的历史方位,中国航天事业高歌猛进。

 仰望星空,在“追梦、逐梦、筑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为我们带来了近几十年“和平稳定、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为我们带来了未来国家竞争中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支撑。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无论是当初选择“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前辈们,还是现在甘愿“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奉献者,选择航天、建设航天、捍卫航天都是我们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们血脉中流淌的共同的基因与底色。

 未来,让我们祝福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3 03 浩瀚星空,我们飞天逐梦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着陆,出舱,微笑,挥手…… 阔别地球 183 天,王亚平和两位战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叶光富,回来了!

 带着与女儿的“星星”约定归来。这一天,3 位中国航天员带回来的,还有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新的种子,以及中国走向星辰大海的又一个跨越——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将转入建造阶段。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远游》中高歌畅想遨游天宇。

 今天的我们,早已实现太空行走,而且,越走越远—— “过去五年,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创造出新的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这样说。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先哲庄周和诗仙李白的笔下,总是不乏惊人的想象。不过,中国航天人的脚下,可以诞生更大的想象。

 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中国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2021 年 10 月 14 日,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

 “在一年的时间里,奏响了深空探测的‘三重奏’。”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为此而自豪。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中国航天会让你更加振奋。

 我们的运载火箭更强更壮。以“胖五”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2016 年至 2021 年,我国共完成 207 次发射任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 96.7%。

 我们的深空探测走向更远。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并开展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 1731 克月壤,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羲和号”探日已经取得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全面提速。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6 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我们的卫星闪耀星空。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 500 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 1.4 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有力保障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需求。北斗卫星广泛用于大众出行、智慧物流、精准农业,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

 ………… “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曾参与许多重大航天工程任务、见证中国航天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如此感慨。

 享受揭晓宇宙秘密的快乐 “第一次更多的是新鲜和好奇,第二次...

篇四: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作文素材:航天精神及例文 从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在浩瀚的太空中奏响那曲“东方红”起,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便不曾停歇。天宫系列、北斗系列、嫦娥系列、神舟系列···从无人到载人,浩瀚的宇宙不再遥远。坚韧的航天人不断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神州五号实现载人航天、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天问一号实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伟业铸就精神,精神造就伟业。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至今,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创造特别的业绩。

 高分标题 01.《神舟飞天,筑梦天宫》 02.《千年天问,一朝梦圆》 03.《星空无垠,梦想更远》 04.《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05.《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 06.《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07.《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08.《天地对话,神舟带你看太空》 09.《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10.《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根基》 名言名句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 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足迹。

 人物素材 0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02.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

 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 3 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 4 号发射时,他已经 70 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03.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 年,年仅 23 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04.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热爱事业、爱国

 05.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 年 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 1957 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爱国、敬业、奉献 06.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奉献、敬业、爱国 07.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 5 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

 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 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08.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09.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新华网评)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

 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搜狐评)

 【适用主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10.叶光富 16 日,是叶光富母亲 68 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告诉我们 【适用主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1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翟志刚性格外向,讲话幽默 【适用主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优秀文段 奋斗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梦想的风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突破、每一段跨越,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懈拼搏、攀登高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

 技自立自强的不懈奋斗史,新时代的航天人要争当加强原始创新的排头兵、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者,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中国航天英雄,驭空间站遨游太空。网友说,突然发现古代的神话故事都是真的,想飞就飞走了。诗意写苍穹,浪漫梦成真,壮美也!“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之光。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全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三结合,书写完美中国太空新纪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的壮美诗篇。

 上古神话里,从不缺炎黄子孙御龙乘鹤摘星揽月的飞天梦想;当代歌曲中,也不乏龙的传人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的壮志!何其幸运!我们有一群英雄且智慧的中国航天人,代我们冲破云霄飞上九天,代我们远征星辰宇宙!何其豪迈!我们有伟大的航天精神,让砥砺前行的中国人越来越精神,越来越挺拔!谢谢你们,中国航天人。是你们

 用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书写了一幅幅令国人自豪的宏伟画卷。是你们让我们触摸如梦如幻的浩瀚星空,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永不停歇大步向前的中国力量。这份珍贵的航天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精彩时评文:

 航天梦想的脚步铿锵前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金风送爽,夜色掩映下的大漠戈壁,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发射升空、对接进驻,在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长达 6 个月,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自此正式开启。

 这份成功,来自几代人对梦想的接力。承载着中国人对日月星辰、广袤空间的幻想,对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追求,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从无到有地发展起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自 20 世纪 70 年代始,中国航天器遍布寰宇,静谧的太空不再孤寂清冷。神舟十三号完成预定任务,意味着我们正坚定走在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中,“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此刻,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眺望浩茫深邃的太空、俯瞰广袤无垠的大地,他们代表了全人类对大自然无限未知和无限可能的精神渴求。在挑战中创新,在重压下跨越,中国航天梦想的脚步铿锵前行。

 这份成功,来自党对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20 世纪 50 年代末,苏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彼时掌声雷动。而后,我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有智慧、有力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谋篇布局。“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梦想、创新、奋斗、共赢,这些关键词,使每一位航天事业的奋斗者、奉献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更让每一名中国人增添了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仰望星空,畅想嫦娥飞天、牛郎织女时,何曾想到后辈以勇气与毅力、牺牲与奉献大踏步走向太空。我们相信,在中国积极推动、合作创新开创世界航天新纪元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五: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22年高考作文:航天精神热点作文素材、精彩评论及人物素材

 精彩评论

  神舟十三号归来: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180多天的太空之旅,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神十三”任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已得到了全面验证,接力棒稳稳交给了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阶段,已见雏形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将正式建成。航天员们能够在浩瀚太空“感觉良好”,源自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身穿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又极为炫酷的太空出舱活动中伸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从容姿态;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公里高度分享壮丽的宇宙美景,在“天宫课堂”流利开讲;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物资,如今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来“太空快递”……自主创新所造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的能力,也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正如“太空教师”王亚平鼓励青少年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梦想的实现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经历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三十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同时让

 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激励。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依然艰巨,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挑战不小。努力攀登,矢志奋斗,航天员漫步太空的身影将更加自信从容,中国人将更好地探索、拥抱这深邃宇宙。

 人物素材

 任新民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适用主题】爱国精神;克服困难;承担责任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

 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适用主题】爱国精神黄纬禄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适用主题】坚守屠守锷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适用主题】坚持;热爱事业刘旺 2012年6月24日,刘旺以太空“百步穿针”正中“靶心”的精度,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在地面训练时的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为4到5度,但在训练时刘旺却坚持按0.2度的偏差要求自己。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他的成功率保持在100%。

 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屡屡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这一天,

 刘旺等待了14年。

 “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适用主题】厚积薄发;细节;信念景海鹏 有次,在空中训练飞行,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机头向下耷拉着,轮子因地面热受到的冲击力很大,爆掉了。如果飞行员控制不好方向,高速奔跑的飞机很容易发生倾覆。看到这一情况,许多战友都紧张起来。没想到,景海鹏却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前进的方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放减速板,关掉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停机坪上。战友们赶快跑过去,想帮助景海鹏一把,没想到他镇定地走出了机舱,毫无惊慌失措的痕迹。事后,景海鹏有条有理地向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刚到部队,景海鹏就面对一大难题——他不会游泳,而一个空军飞行学员如果不会游泳只能选择退出。面对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游泳,景海鹏只用了一个礼拜,从一点不会游泳到考核勉强及格,再到成绩优秀。“要是我们一般人,能及格过关就可以,他不行,非要优秀才满意。”弟弟景海龙回忆说,就因为优秀的游泳成绩,景海鹏成为一个中队125名飞行学员中第一个受到嘉奖的人。【适用主题】镇定;危机;面对困难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当,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适用主题】勤学;个人成就梁思礼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适用主题】传承;爱国精神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适用主题】和平;爱国

 精彩时评

  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 人民时评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不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实过了把瘾。在航天迷看来,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划之中。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

 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对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自立自强造就航天奇迹 人民时评 余建斌

 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由此回望,中国航天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这份让国人振奋、让世界赞叹的答卷,展现出科技自立的能力,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航天领域一次次传来捷报,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样品,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正在逐渐抵近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为世界各个角落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吹响中国空间站建设号角……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完成,使得2020年在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洋溢的是攻坚克难的强大自信,体现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心态。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射任务的“双线作战”,到顶住几次航天发射失利的压力再创辉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用平常心看待困难、用自信心对待征途,交出的答卷让人敬佩。有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无论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2020年恰逢我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50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看中国航天的壮丽往事,让人不由得产生感动之情。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标注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条件下自力更生的勇气和创造力。50年后,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5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探索形成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代代传承。50年的积淀,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精神高地、人才高地,正向着新的起点努力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当世人屡屡追问“中国航天为什么能”,答案不仅体现在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团结拼搏、执着创新中,也体现在那无数双向往星辰大海的专注眼神中。今天,中国人愈发理解航天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梦想对一个民族的...

篇六: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中考作文素材:“航天精神“”九大人物素材+精彩时评!

  人 物 素 材

 任新民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 3 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 4 号发射时,他已经 70 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

 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爱国精神;克服困难;承担责任

  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 年,年仅 23 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爱国精神

  黄纬禄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

 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坚守

  屠守锷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 年2 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 1957 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坚持;热爱事业

  刘旺 2012 年 6 月 24 日,刘旺以太空“百步穿针”正中“靶心”的精度,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在地面训练时的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为 4 到 5 度,但在训练时刘旺却坚持按 0.2 度的偏差要求自己。在进行了 1500 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他的成功率保持在 100%。

 从 1998 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屡屡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2012 年 3 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这一天,刘旺等待了 14 年。

 “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 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适用主题】厚积薄发;细节;信念

 景海鹏 有次,在空中训练飞行,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机头向下耷拉着,轮子因地面热受到的冲击力很大,爆掉了。如果飞行员控制不好方向,高速奔跑的飞机很容易发生倾覆。看到这一情况,许多战友都紧张起来。没想到,景海鹏却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前进的方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放减速板,关掉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停机坪上。战友们赶快跑过去,想帮助景海鹏一把,没想到他镇定地走出了机舱,毫无惊慌失措的痕迹。事后,景海鹏有条有理地向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刚到部队,景海鹏就面对一大难题——他不会游泳,而一个空军飞行学员如果不会游泳只能选择退出。面对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游泳,景海鹏只用了一个礼拜,从一点不会游泳到考核勉强及格,再到成绩优秀。“要是我们一般人,能及格过关就可以,他不行,非要优秀才满意。”弟弟景海龙回忆说,就因为优

 秀的游泳成绩,景海鹏成为一个中队 125 名飞行学员中第一个受到嘉奖的人。

 【适用主题】镇定;危机;面对困难

  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当,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勤学;个人成就

 梁思礼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 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 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传承;爱国精神

 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 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

 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和平;爱国

  精 彩 时 评

  !

 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不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实过了把瘾。

 在航天迷看来,2021 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

 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 150 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中

 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划之中。预计 2022 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对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迹 自立自强造就航天奇迹

 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由此回望,中国航天在 2020 年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这份让国人振奋、让世界赞叹的答卷,展现出科技自立的能力,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2020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航天领域一次次传来捷报,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 1731 克样品,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正在逐渐抵近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为世界各个角落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长征五号 B 火箭首飞成功,吹响中国空间站建设号角……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完成,使得 2020 年在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洋溢的是攻坚克难的强大自信,体现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心态。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射任务的“双线作战”,到顶住几次航天发射失利的压力再创辉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用平常心看待困难、用自信心对待征途,交出的答卷让人敬佩。有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无论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

 2020 年恰逢我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50 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看中国航天的壮丽往事,让人不由得产生感动之情。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标注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条件下自力更生的勇气和创造力。50 年后,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50 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探索形成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代代传承。50 年的积淀,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精神高地、人才高地,正向着新的起点努力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当世人屡屡追问“中国航天为什么能”,答案不仅体现在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团结拼搏、执着

 创新中,也体现在那无数双向往星辰大海的专注眼神中。今天,中国人愈发理解航天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梦想对一个民族的长远意义。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十分珍惜这种来自全社会的厚爱,并为此全力前行。如同一位火箭总设计师所言,“中国航天有个传统,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也就持续一顿饭的时间。对于研制团队来说,成功不是光环,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务的起点”。迈向航天强国、建设科技强国,既需要创新的智慧、探索的勇气,也始终离不开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星际探测有着更深更远的梦想。嫦娥五号归来预示着新的探索即将出发,“天问一号”还将面对火星探险的多道关卡,空间站建造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但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梦想的跋涉就会充满无穷动力。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必将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篇七: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航天精神人物素材 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翟志刚性格外向,讲话幽默 (话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2.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新华网评)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搜狐评) (话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3.叶光富 16 日,是叶光富母亲 68 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告诉我们 (话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4.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5.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 3 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 4号发射时,他已经 70 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话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6.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 年,年仅 23 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7.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话题:热爱事业、爱国) 8.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 年 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 1957 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话题:爱国、敬业、奉献) 9.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

 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10.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 5 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 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11.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

 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载人航天精神名言名句 1.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 2.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3.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5.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6.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加加林) 7.今天,我们向天发问,问的是宇宙的奥秘,回答的是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征途。(周劼) 8.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戈达德) 9.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10.无论是千米之厚的地下、万米之深的海底,还是千万里之远的地球空间、亿万公里之遥的浩瀚星际,都以其深邃的未知吸引着人

 类永恒的幻想和探索,也开辟着国家间科技、创新竞争的新“战场”。(周劼) 载人航天精神优秀片段 01.奋斗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梦想的风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突破、每一段跨越,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懈拼搏、攀登高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奋斗史,新时代的航天人要争当加强原始创新的排头兵、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者,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0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中国航天英雄,驭空间站遨游太空。网友说,突然发现古代的神话故事都是真的,想飞就飞走了。诗意写苍穹,浪漫梦成真,壮美也!“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之光。

 03.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全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三结合,书写完美中国太空新纪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

 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的壮美诗篇。

篇八: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心得感悟

  2300 多年前,屈原发出“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的天问,2300多年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端午时节乘风升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中华民族不断超越的寰宇之旅,其中凝结而成的故事让人“破防”,是激励我们担当干事、不懈前进的精神动力,必须在新时代奋进路上继续发扬光大。

 点亮“闪耀寰宇”的不灭航标,坚定方向从不迷航。仰望星空,逐梦九天,中国对宇宙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神舟系列载人航天任务启动至今,从神舟一号的异常、故障、指令注入失败到神舟十二号的十多秒“黑障”,再到如今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突破过举步维艰、经历过惊心动魄,但坚定的理想信念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不断指引我们去“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神舟的飞天轨迹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大国信念。我们要始终高举党的旗帜,以崇高的理想为指引,自觉接受思想洗礼和精神砥砺,把个人理想的“支流”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奋发有为,在大有作为的岗位积极勇为,让人生之路充满无限精彩。

  打造“筑梦星空”的航天枢纽,凝聚合力决不缺位。成如容易却艰辛。圆梦九天,背后是成千上万航天人日日夜夜的钻研攻关、细密筹谋。载人航天历史上,多少人辛勤汗水洒、幕后把功藏、青丝染成霜,只为圆梦九天。先有以钱学森为杰出代表的航天人为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奠基开路,再有任新民、屠守锷等“航天四老”设计把关,更有如今像陈东、刘洋、蔡旭哲一样的航天员带着中华儿女的殷殷期盼飞往太空,航天员、航天人、航天设计师共同构成引领全球、问鼎太空的航天力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神舟系列的成功,也充分体现

 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新时代奋进路上,我们要摒弃私心杂念、融入发展大局,坚持做到有利于团结的话多说,有利于团结的事多做,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攥指成拳、凝沙成石,真正形成团结一心抓工作、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局面。

  激活“问鼎苍穹”的动力引擎,追求卓越永不止步。赴九天,踔厉奋进逐苍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从太空“访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房客”,一字之别,见证了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神舟系列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国外技术封锁和航天器供应国的制约遏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最终实现了原材料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 100%自主可控,达到国际载人航天飞行的先进水平,彰显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豪情壮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在高科技赛道“争跑”,能不能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我们都要把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精益求精中提升创造力,努力把工作做出特色,把特色做成亮点,把亮点做成精品。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神舟问天彰显着科技强国的高度自信,更昭示着民族复兴的广阔前景。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我们要以伟大航天精神为动力,更加笃定奋进步伐,更加坚定决胜信心,向更高更广阔的天空追梦前行!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心得感悟

  “神舟一纵向苍穹,再送英雄入太空”,近日国人对神舟十四发射的关注热情持续升温,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前,竖起大拇指,向现场人员齐喊“我们北京见!”的情景,看得出“出差三人组”信心满满,志在必得,铿锵有力、自信从容的背后折射出航天人“永葆初心、拼搏奋斗、无我奉献”的“精神密码”,激励广大年轻干部学习传承伟大“载人航天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的“星辰大海”。

  读懂“心怀山海、眼有星辰”的“初心”密码,以坚定信仰照亮未来。“我们北京见”是“梦想赓续”,“仰望星空,逐梦前行”,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神舟飞天览九州”,从实现从无人到载人、一人到多人,从空间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造……中国航天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上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圆梦,源于在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党中央作出的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来自几代航天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的接续传承、初心不改。这份纯粹的初心就是成就梦想的源动力,对航天事业是如此、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亦是如此。广大年轻干部要汲取航天精神伟力,以“为了人民群众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去执着追

 求,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不偏,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眼界胸怀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读懂“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奋斗”密码,以砥砺担当立足当下。“我们北京见”是“自信宣言”,展示着“出差三人组”的豪情壮志和本领担当。神舟十四号可谓任务重、难题多、挑战大,在长达半年的“出差”中,3 名航天员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还要实现一系列“首次”,比如首次进驻问天和梦天实验舱等。“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无论是再度披挂上阵的陈冬、十年砺锋的刘洋,还是为飞天准备了 12 年的蔡旭哲,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他们在超重耐力、低压缺氧、前庭功能等一系列“魔鬼训练”中不断战胜自我、挑战极限、实现蜕变,日复一日、点点滴滴,汗水见证辉煌、拼搏成就梦想。年轻干部要向 75 后“最年轻乘组”学习,以“强国必定有我”的自觉,辟深林为平地、栽树木满旷野、掘井泉于沙漠。尤其是面对困境时,要将挫折和苦难当作逆势上行的“助推器”,勇于向“摇摆、退缩、躺平”说“不”,以昂扬奋斗之姿去迎接人生一次次大考,在一次次淬炼中“百炼成钢”。

  读懂“矢志不渝、我将无我”的“奉献”密码,以行而不辍温暖时光。“我们北京见”是“凯旋约定”,带给全体国人美好的期许,

 也是对默默奉献的广大航天人最好的“致谢”。60 多年来,一代代航天人扎根“东风航天城”酒泉,与风沙、寂寞为伍,与风险、挑战为伴,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随时准备奉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筚路蓝缕开拓航天梦的“奠基者”、有日夜兼程聚力科技攻关的“设计师”、有艰苦备战默默训练的“备份航天员”、还有很多辛勤服务保障的“无名勇士”……他们和迈向太空的“航天英雄”一样,都是同一条路上的寻梦人,心中有共同的彼岸。这是一份用生命不断探索的神圣事业,中国人的“飞天梦圆”离不开这一群人的“托举”。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人为榜样,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厚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愿抓未成之事的执着、甘当铺路之石的奉献,不问前程、接力奋斗、久久为功,以“我将无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性工作,书写不负伟大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心得感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载有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圆满地与空间站组合体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位航天员开也开启了为期 6 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航天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四次对接”,接续拉升中国航天的“创新高度”。“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航天事业循着千百年来伟大先辈的飞天印记,不断开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全新高度。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从神舟十号对接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对接天宫二号,从神舟十三号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一次次刷新“创新高度”。中国航天事业正以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激励着广大航天人的创新热情,激发全社会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项首次”,不断增强中国航天的“创新难度”。“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许多年来,中国航天对浩瀚宇宙的探索踔厉笃行、勇往直前。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重、难题多、挑战大。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首次进驻问天和梦天实验舱,首次利用气闸舱和小臂进行出舱工作,首次在太空上为祖国庆祝生日、共度浪漫中秋,首次亲历两个乘组在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

 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一次“问天工程”。中国航天,不断刷新宇宙级精彩!“四个首次”将会进一步彰显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强大精神力量。

  “四大任务”,再次加大中国航天的“创新强度”。“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一次次中国飞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人来到了太空,而且有信心、有能力飞得更高更远。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铿锵三人组”在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时间内,将完成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四大任务”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这些都是“任务强度”较高的工作。中国航天下定决心、坚定信心,通过创造新思路、贯彻新理念、布局新技术,持续提升自主创新的强度,大力开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航天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四个特别”,赓续涵养中国航天的“创新韧度”。“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离不开载人航天精神的引领,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特别能吃苦”诠释了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特别能战斗”诠释了航天人独立自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特别能攻关”诠释了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登攀的品格作风,“特别能奉献”诠释了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伟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正是助推神箭和神舟的强大动力。

 回顾过往,在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已写下无数精彩瞬间;展望未来,在探索星辰的征途中,中国航天必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不断谱写航天事业壮丽篇章。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心得感悟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四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约 577 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3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 3 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敢于自主创新、甘于无私奉献、勇于实干担当,用“航天精神”点燃“干事引擎”,在奋进的征程上聚力前行。

  以“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自主创新激情,点燃拼搏奋进的“干事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灵魂。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同样要在太空在轨飞行 6 个月,预计 12 月返航,并且将首次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轨乘组轮换,六名宇航员将要在我国空间站共同驻留 5~10 天时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在空间站不间断驻留。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应当树立“打不垮、累不垮”的顽强意识,自觉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大胆尝试,在新时代走在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

  以“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私奉献激情,点燃攻坚克难的“干事引擎”。再次执行飞行任务、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陈冬对太空的渴望与日俱增。陈冬说,“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但我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腔的热血、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基层虽然处在地板位置,但最能接地气,直接接触社情、民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于本职岗位,用好这个学习的大课堂,甘当学生,积极向一线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弯腰,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攻克 “娄山关”“腊子口”,在奉献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实现人生价值。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担当激情,点燃赤诚忠心的“干事引擎”。刘洋是我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再次圆梦太空,她表示:

 “我...

篇九: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习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 6 篇

 学习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 6 篇

 学习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 6 篇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下面是为您推荐学习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合集 6 篇。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1

 众所周知,中国航天虽然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中国有一个劲敌美国。

 我对中国的航天事业表示衷心的祝愿: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变得更加强大,一举超过我们的劲敌美国。比如说:我们成功利用载人火箭等上火星的国家;我国成功发现了外星生命,并发现了与地球相似的星球我觉得在未来,中国的航天技术应该处于世界的顶峰:中国的各种卫星遍布太阳系,有火星的卫星,有太阳的卫星,还有很多很多中国还建造了一座航天城,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火箭和卫星等待发射。中国的航空博物馆里珍藏着中国航天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载人火箭返回舱以及中国从古至今所有为中国航天做过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单和画像。

 美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位于世界的顶端,为人类探索神秘的宇宙迈出了一大步。现在的中国航天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中国航天了,中国航天科学家们已经发明出了新的航天飞船,这种飞船像航天飞机

 一样,但是这种飞船可以飞上太空还可以自动驾驶并有超级电脑控制你在飞船上的生活,十全十美。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是我憧憬的中国航天技术的未来,我相信我们伟大祖国的航天未来不是一个梦。这不仅仅是祖国的航天梦也是我的航天梦。我长大之后一定要让这个航天之梦成为现实,让中国的航天技术攀爬到世界的最顶峰,帮助祖国实现这个航天梦。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2

 小时候,我总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飞到天上去看看,曾经那稚嫩又充满童趣的声音划过耳际,满是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幻想。在我看来,宇宙是万物的起源,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颗五彩斑斓的水晶球,在它的万千思绪中浮动。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畅游、翱翔和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伴随着每一次火箭发射离开地球,我的心也随之起航,我的童年也跟着多了一份梦幻的遐想。

 至今,我们国家已经成功发射了 6 次载人航天飞船,出了很多航天英雄,但我最敬佩的宇航员还是杨利伟叔叔。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他作为上天第一人,已经是航天界的名人,所以大家都知道他,爸爸也给我讲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他 1983年考入空军飞行学院,11008 年成为第一代航天员之一,2003年 10 月 15 日 09 时他乘坐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让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他也因此成为了了不起的中国宇航员和中国的航天英雄。从此,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几千年的航天梦得以实现,中国崛起的复兴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人人羡慕和为他们骄傲的时候,我对飞船直刺苍穹那一刻,杨利伟叔叔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随后,我也在相关的报道中找到了答案:虽然作为宇航员他们平时接受了严格且高标准的训练,但在惊雷乍起的那一刻,就会有成千上万种不可预测的状况等待他们去应对,杨利伟叔叔也不例外。由于发飞天过程中火箭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他的身体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就像五脏六腑都要碎了,他甚至以为自己就要牺牲了。作为一名宇航员,虽然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生命的准备,但唯一担心的却是不能圆满的完成飞天任务,无法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他的身体和思想艰难地与危机做斗争共振持续了漫长的 26 秒,就是这 26 秒见证了中国航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对话是,一位青年学生问杨利伟:您觉得航天员这个职业最酷的地方是什么?杨利伟叔叔自豪地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经历生死一线后,他心系的永远是祖国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和国家荣誉,而不是个人的付出。从此,我的航天梦更加牢牢地驻扎在我的内心深处,不可撼动。

 曾经,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可以驾驶宇宙飞船飞往更远的星球,俯视美丽的地球,探寻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宝物,带给我们的

 地球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我仍然想当一名宇航员,但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宇航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美好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要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连的崇高理想信念,而且不可撼动,因为这才是中国航天员能够持续战斗和取得胜利的源泉。

 今后的成长路,我一定会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不断去武装和强大自己,全力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

 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

 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 2 千米-11 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 30 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 10 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4

 寂静的夜幕,明月高悬,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蓝色星球上的人们,脚踩大地,仰首夜空,好奇那遥远的星空的玄妙与神秘,那一瞬的疑惑,开启了人类对深邃星空的向往与探求,此后数代人为之奋斗不懈,一步步接近那遥不可及的存在。

 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

 旅居 6 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

 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

 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5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随着一声巨响,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三位航天员中,有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亚平。至今,我的眼前仍时不时的浮现出她出发前的画面。在送行人群自发唱起的国歌声中,王亚平的眼里泛着泪花,而她的女儿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从小要强、好学,不仅学习好,体育也棒,尤其擅长长跑。17 岁高考那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了女飞行员的选拔,没想到顺利通过体检,并收到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 37 名女飞中的一员。从此她与飞行和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空军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长发,来不及悲伤,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理论学习及艰苦的军训中。那时候,面对枯燥的理论及高强度训练,好强的她始终咬紧牙关。拉练、跳伞、游泳等特训科项目更是不甘落后,能争第一不做第二。特别苦时她也曾偷偷哭过,但不服输的她总是擦干眼泪,又继续训练。两年后,她顺利地进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员带领下飞上蓝天,当穿过洁白的云朵,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自

 豪和骄傲。尽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样穿漂亮衣服,没有充足时间打扮自己,可作为飞行员,这种畅游蓝天的感觉,别的女孩永远也体会不到。

 2009 年 5 月,通过层层严格选拔,她成为我国首批女航天员。她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努力投入训练。刚开始,由于一直没能突破超重训练二级,身体极限难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员中老大哥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努力没有白费,第二年她的成绩就达到了一级。

 回顾十几年飞行生涯,王亚平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跑道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

推荐访问:关于航天精神的网评 航天 精神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