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10篇

篇一: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的宝库

  ——谈谈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和古典时期音乐的感受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和伟大的两个时期。

  我曾试图将这两个时期的音乐放在一起而论。然而,我却发现,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它们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或者说,它们本就不应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巴洛克时期音乐和古典时期音乐就好像中国的唐诗和宋词,我们无法来说究竟是巴洛克 时期的音乐更加伟大还是古典时期音乐更具影响力,因为它们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分别都代 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它们不具备可比性,就好像唐诗与宋词 无法比较一样。

  巴洛克音乐的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巴洛 克的音乐诞生于一个艺术与思想动荡的时代,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客观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了 这么一种独具风格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巴洛克艺术表现较为自由,然而,这并不是一种让 人感到聒噪与混乱的自由,在自由中是凸显一种更加深刻的思想或是内涵。它形态华丽,色 泽鲜艳,沉着之中带有些许动荡或是激情,又或许是一种不安,也就是这一丝的不安,便使 得音乐风格有了更生动的变化。尽管其中仍然具有较多的宗教色彩,但它并不单调和枯燥, 有一种宏阔的气度,富有感情,内涵丰富,或许正是这一点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因 而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这么介绍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每分钟约 60 拍,与我们人类 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巴洛克音 乐的低振幅、低频率又可以诱发与增强我们大脑中的 α 波,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使大脑 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 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巴洛克音乐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更容易融入其中,有更深的感触。

  这期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音乐家之一便是亨德尔。其富有创造性的《水上音乐》,在 我看来是一个奇迹。《水上音乐》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又不失庄重的感觉,旋律优美动听,节 奏轻巧。想像着音乐在水上飘动,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不得不赞叹,《水上音乐》是一部 惊世之作。

  古典主义的音乐则崇尚理性,正如之前所说,一个时期的音乐是对一个时期的真实写照, 或许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们开始对世界、自然、社会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遵从于客观 本质,因而其审美观也就更趋于理性。在音乐的表现上,它似乎缺少了一种在巴洛克音乐中 的那份无拘无束的律动,变得更加严谨与精致,没有了随心所欲地抒发情感,音乐也变得更 加简洁与精炼。古典主义音乐的那份精致,会不由自主地使人安静下来,静静地去欣赏,静 静地去思考人生,静静地在天地间神游。它格外的纯净,格外的清澈。有时候,感觉有些古 典主义的音乐就是上帝散播在人间的圣曲,来净化世间的一切污浊。或许,这就是古典主义 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中,莫扎特无疑是一位大师。莫扎特的音乐基本上都很细腻, 曲调优美流畅,清新明朗。有时候,闭上眼,听莫扎特的音乐,哪怕是细微的呼吸声,也逃 不过双耳。这不是我们的耳朵变得灵敏,而是莫扎特的音乐有一种让全世界都沉寂下来的功 能。比如莫扎特的《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柔美恬静,极富诗意,舒缓的旋律里不时流露 出淡淡的忧伤。有这么一段文字来描述这首乐曲:“《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便是莫扎特以 歌为哭。演奏和欣赏这部协奏曲则是我们在以歌哭莫扎特。只有用一个哭字才能描述、刻画 莫扎特和人的灵魂状态。他的慢乐章尤其要哭,因为这些旋律或主题实在太好,所以只有一

   哭。当然不是落眼泪,而是掉心泪。只有用哭来表达我们的灵魂同他的慢板乐章的共鸣;来 表达我们对生的困惑,死的惆怅,并对他的音乐发出啧啧赞叹,他居然写得这般妙绝!所以 赞叹莫扎特的这首乐曲音乐,只能用哭,而且还是根本的哭,形而上的哭,哲学意义上的哭。” 或许,这是莫扎特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那种轰轰烈烈、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的生活,我们 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而平平静静的生活才会使我们去思索人生的本质与意义,我们才会从 中有所收获。记得有人说过,生活本来的味道就有点淡淡的苦涩。也许,莫扎特用音乐也阐 释了这一点。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我想,会永远是音乐世界的一个宝库。

  

篇二: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牟文正 200841302017

  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 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 。音乐史上把自歌剧 诞生的 1600 年至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去世的 1750 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 期, 也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 如巴赫、 维瓦尔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 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 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 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 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 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

  同时西洋管弦乐 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小提琴的出现、 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 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

  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 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一、 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 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并且在 1600~1750 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

  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 的时间过程。

  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 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 世界中, 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

  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 平衡、 和谐被打乱之后, 综合、 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 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 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 洛克” 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 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 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 一种看法, 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 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 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 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 用巴 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二、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虽然艺术 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 但是音乐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 表达方式。在不同作品的表现中,风格又是多样而综合的。17 世纪中期在音乐风格方面采 用的普遍分类,是教堂风格(如声乐复调) 、室内乐风格(如管风琴、古钢琴等器乐体裁) 、 戏剧风格(如歌剧创作)这三类风格分类。由于器乐演奏技巧能力的提高,器乐音乐比以往 具有更大幅度和丰富的情感表现。这甚至导致作曲在音乐创作构思中各种新的实践和探索。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以下特点:

  (1)两种常规。第一种常规,亦称“古代风格”或“严谨风格” 。第一种常规中音乐支 配歌词,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等音程都要严加限制。第二种常规是指 某种新曲的作曲手法。在第二种常规中,歌词支配音乐以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够更 加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强调感情的表达,对那些旧有的规则和限制进行大胆的突破。例如 采用无准备的不协和的音或非正规的解决等。

   (2)通奏低音。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叫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 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

  这是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织体的主调和声织体。

  也 就是说,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这种织体的突出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 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首先,它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 整个作品中。其次,是一个位于上方的比较华丽和富于装饰性的高音部。作曲家在创作中只 写出这两个声部, 而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 需要由演奏者用键盘乐器或其他可以演奏和 弦的乐器即席演奏。为了提醒演奏者,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 拉伯数字来对需要演奏的每个和弦加以指示。例如,在一个低音下方标记的数字是 7,则说 明演奏者应在这个和弦中包括这个低音上方的七度音。

  (3) “情感论” 。巴洛克的音乐家用音乐体现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或精神状态,如愤怒、 激动、 宏伟、 秀安、 忧伤等。但是这并不是表达音乐家个人感情的, 而是表现类型化的感情。

  为了这些情感的交流, 逐渐出现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手法, 当时的人们逐渐认为各种音乐因素 如音程、调式、调性节奏型等,都具有一种情感性。

  (4)调性和声与对位。巴洛克时期在对位上的变化是纵向思维引领横向思维。在调性和 声体系中, 和弦的关系是建立在对一个调性中心的趋向性上的。

  主和弦的根音决定了该调性 的名称。体系内的每个和弦都是独立的实体,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一定的功能关系,特别 是和主和弦之间。

  所有的和弦完全围绕着主和弦, 以及支持主和弦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和弦- 属和弦和下属和弦组织起来, 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强调, 即使离调或转调也不能动摇主 调的地位。同时,复调对位在巴洛克时期并没有完全消失,不少作家仍在沿用第一常规的手 法创作无伴奏合唱和宗教作品, 但是随着通奏低音的运用, 这些对位手法逐渐被纳入了功能 和声进行的框架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对位。

  (5)节奏与记谱。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可分两类,一类是非常规整的,另一类是非 常自由的。这两种节奏往往在一种套曲组合中形成变化和对比。例如,在一段自由的宣述调 过后,紧接一段规整的咏叹调,或是一首即兴的前奏曲或托卡塔之后,紧接一首严格的赋格 曲。

  (6)声乐与器乐。在巴洛克时期,声乐和器乐是并行发展的。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 新发展包括单声歌曲,以及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体裁的诞生。声乐作品的戏剧性在不 断加强, 作曲家追求更鲜明和更准确地用音乐表达歌词中丰富的情感内容。

  而器乐从对声乐 作品的依赖中彻底地解放出来,作曲家开始为特定的乐器而写作,大量的新曲目出现了,特 别是纯器乐的体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形成了很多巴洛克器乐的音乐语言。

  在乐器制作方 面,小提琴家族在这个时期形成,钢琴在这个时期出现。此外,各种管乐器的制造也有了新 的发展。

  这些发展使得巴洛克时期出现了典型的巴洛克室内乐和乐队组合, 造就了很多巴洛 克时期名闻遐迩的演奏大师。

  三、结语 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深厚,声乐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旋律线条优美、节奏多 种多样、装饰音运用较多、曲式运用多样化,注重结构,工整严谨。正是这些风格特征构成了 古典声乐的艺术美,给了后世莫大的声乐艺术享受和启示,开辟了声乐创作艺术的新天地。

   3

  

篇三: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 概述 • 一、巴罗克(baaroque)1600—1750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不规则的珍 珠”。建筑领域、美术领域、音乐上都表现为一种充满 华丽、注重装饰以及综合各门艺术的倾向。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艺术

  • 二、产生巴罗克风格的社会背景

  1、人文主义思潮在17世纪继续发展。

  2、实验科学在17世纪取得了很大进步。

  3、宗教与巴罗克的关系密切。

  4、社会中产阶级的兴起及宫廷中的音乐保护人制度。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 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现象

  1、声乐和器乐此时成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并以相互补充、 相互影响的方式存在。

  2、宗教音乐世俗化倾向逐渐增强。

  3、社会主流音乐逐渐由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转变。

  4、数字低音广泛应用,引起和升学新概念。

  5、大量新的音乐体裁不断涌现。

  四、巴罗克时期音乐分期

  早期:1600—1640(意大利);

  中期:1640—1690(欧洲各国);

  晚期:1690—1750(巴赫、亨德尔);

   第七章 巴罗克时期的声乐音乐 第一节 意大利歌剧(一)

  一、歌剧的诞生及初创

  1、佛罗伦萨歌剧 “卡梅拉塔”(Camerata)艺术会社 在歌曲、戏剧这类题材中,音乐和诗歌的地位应该 怎样安排? (3)“向对位法挑战” (4)回归古希腊悲剧 (5)《达夫尼》(Dafne)与《尤丽迪西》(Euridice) 《达夫尼》:1597年首演于佛罗伦萨,以希腊神话为题材。

  《尤丽迪西》: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首演, 以希腊神或故事为题材。

  佩里《尤丽狄西》中的蒂尔西之歌

   第一节

  •

  意大利歌剧(二)

  佛罗伦萨歌剧的特点 在戏剧与音乐两者间更重视戏剧,音乐只是一条朗 诵诗旋律家数字低音。

  2、克劳迪奥· 蒙特威尔弟 ( Claudio Giovanni Monteverdi, 1567—1643 ) A、主要创作体裁及作品

  《奥菲欧》(1607)、《尤利西斯还乡》(1641)、《波佩阿的加冕》 (1642) 蒙特威尔第《阿丽安娜》“阿丽安娜的哀诉”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第二幕奥菲欧的咏叹调“你们回忆葱郁的森林”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第二幕信使(女高音)叙述及奥菲欧的哀叹 a音乐与歌词的处理方面 b乐队使用

  • • •

  B、对歌剧的贡献

  咏叹调的创始人、使戏剧与音乐基本平衡,注重渲染气氛、重视乐队、 是后来歌剧剧本框架的奠基人。

   第一节

  2、威尼斯歌剧

  意大利歌剧(三)

  A、歌剧的平民化 B、卡瓦利(Cavalli,1602—1676) 强烈的戏剧性、“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A-B-A)”的广泛 使用、使宣叙调和咏叹调获得了鲜明的区分;作品缺乏情感深度。

  C、切斯蒂(Cesti,1623—1669)(《金苹果》1667) D、 使用“阉人歌手”的两面性

  3、罗马歌剧

  由教会支持,题材常与宗教信仰有关。

  罗马歌剧的特点:两个序曲;一种风格 两个序曲;第一幕前的序曲“慢-快-慢”(法国序曲前身) 第二幕前的序曲“快-慢-快”(意大利序曲的前身) 一种风格:世俗的喜剧风格,是18世纪意大利喜歌剧风格的预示。

   第一节

  •

  意大利歌剧(四)

  4、那不勒斯歌剧的发展及弊端

  (1)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歌剧中心 (2)重旋律轻戏剧 (3)“正歌剧”的程式化模式 (4) A· 斯卡拉蒂的贡献 A、将宣叙调分为两种:“清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对话和独白, 接近于说话,节奏自由,语速较快,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 乐器伴奏。

  “有助奏的宣叙调”:用于特别紧张的戏剧性场面,有较 多的情感表现,旋律风格介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用乐队伴 奏,有时也称作 “咏叙调”。

  B、咏叹调的类型化:如歌的咏叹调、表现风度的咏叹调、中庸 性格的咏叹调、类似说话的咏叹调、炫技的或激情的咏叹调 C、确立“快—慢—快”结构的序曲模式。

  D、”返始咏叹调”及“咏叹调类型化”的广泛应用。

   第二节

  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一)

  一、歌剧在法国的成长环境

  法国的艺术氛围及宫廷对待歌剧的态度

  二、法国歌剧的奠基人——吕利

  1、让· 巴蒂斯特·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的创作道路 2、吕利的歌剧创作与法国文化的结合 A、语言韵律 B、不用阉人歌手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C、选题上迎合法国贵族的口味 D、插入大量芭蕾舞场面 E、改“快—慢—快”的意大利歌剧序曲结构为“慢—快— 慢” 的法国序曲结构 F、歌剧—芭蕾的出现 吕利歌剧《阿尔米德》序曲

  三、拉莫的贡献

  1、歌剧以宣叙调为主 2、舞台布景豪华、芭蕾场面宏大 3、管弦乐的描绘性、装饰性强

   第二节

  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二)

  4、拉莫的和声理论 四、英国歌剧 1、意大利歌剧传入时英国的宫廷文化 2、浦塞尔(Purcell)的《迪多与伊尼》(Dido

  我命归黄泉》及合唱《低垂的翅膀》

  and

  Aeneas)浦赛尔歌剧《迪多与伊尼》中迪多的哀歌《当

  3、浦塞尔之后的英国歌剧舞台 五、德国歌剧 1、歌剧传入后与德国文化的结合 2、亨德尔(Handel,1685—1759)的歌剧创作

   第三节 清唱剧 受难乐 康塔塔(一)

  一、清唱剧(orabory)

  1、定义

  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 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 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2、产生

  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orabory原意指“毗邻教堂的祈祷 厅”,1600年卡瓦利埃利的《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常被 称为第一部清唱剧。

  3、来源:宗教歌剧、对话体宗教剧 4、类别:拉丁语清唱剧、世俗清唱剧

   第三节 清唱剧 受难乐 康塔塔(二)

  5、贾科莫· 卡里西米(G · Carissimi)

  清唱剧形式的最终确立者:题材大多取自《圣 经· 旧约》,用拉丁文演唱,篇幅较大的分为尚、下两 部分,每一部分都以合唱结束。

  6、与歌剧的区别

  清唱剧大多采用宗教主题,舞台动作很少,无舞 台布景、道具,演员无华丽的服装。

  二、受难乐(Passion)

  1、定义

  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 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

   第三节 清唱剧 受难乐 康塔塔(三)

  2、产生

  5世纪萌芽——13世纪接近于早期宗教剧——14世纪后 半叶的素歌受难乐

  3、发展

  15世纪中叶:复调手法开始运用其中——应答受难乐 17世纪中叶:“受难清唱剧阶段”

  4、许茨的创作风格

  借用了一些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的手法,仍采取无伴 奏的声乐形式,作品庄严肃穆,另人耳目一新。

  许茨 协唱曲《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第三节 清唱剧 受难乐 康塔塔(四)

  • 三、康塔塔(cantata)

  1、定义

  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 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与清唱剧 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2、产生

  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cantata最初泛指声 乐作品。意大利人格兰迪在1619年前后出版的歌曲 集《康塔塔与咏叹调》中首次使用“康塔塔” 这一 词。

   第三节 清唱剧 受难乐 康塔塔(五)

  3、特征

  (1)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组成。

  (2)题材即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世俗的。

  (3)体裁即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近似戏剧的。

  (4)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又称室内康 塔塔 另一类是带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康 塔塔。

  4、主要地区

  意大利;罗马、那不勒斯 英国、法国、德国

   第八章 巴罗克时期的器乐音乐

  一、巴罗克时期的器乐音乐包括键盘音乐、室内 乐和器乐合奏音乐。

  二、巴罗克时期器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1、器乐开始脱离声乐作品,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

  2、乐器的改进促使器乐曲高度发展(小提琴、钢琴、 各种木管乐器)。

  3、各种新的器乐体裁应运而生。

  4、器乐作曲家同时也是器乐演奏大师,为器乐曲的创 作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一节 键盘音乐(一)

  • 巴罗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包括管风琴音乐和古钢琴 音乐两类。

  • 一、巴罗克时期键盘音乐的主要体裁

  • 1、十二平均律 • 2、即兴风格的体裁

  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 托卡塔与赋格、幻想曲与赋格等

  • 3、基于变奏手法的体裁

  帕萨卡利亚、恰空

  • 4、赋格 • 5、组曲

  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基格

   第一节 键盘音乐(二)

  • 二、德国的管风琴音乐

  • 1、管风琴音乐在德国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 • 2、德国管风琴音乐的主要派别

  (1)北德乐派:以众赞歌为基础 斯韦林克(复调风格)——沙伊特——布克斯特胡德(炫技 性和幻想风格)——……——巴赫 (2)中德乐派:朴实自然 库瑙(德国标题音乐的先驱) (3)南德乐派(信仰天主教) 弗洛贝格:受意大利、西班牙影响较大,融汇了各天主教国家 的音乐文化于管风琴作品中。

  • 3、巴罗克时期德国管风琴音乐的主要体裁

  托卡塔、赋格、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帕萨卡利亚、恰空

   第一节 键盘音乐(三)

  • 三、法国的古钢琴音乐 • 1、巴罗克时期古钢琴的种类:楔棰健琴、羽管 健琴、钢琴(1710) • 2、法国的宫廷文化促使古钢琴音乐快速发展。

  • 3、尚博尼埃与当格勒贝 • 4、库泊兰:华丽风格的开端 库普兰古钢琴第25组曲 • 5、巴罗克时期古钢琴音乐的主要体裁 主题与变奏、组曲

   第二节 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一)

  • 随着乐器制造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器乐合奏音 乐得到较大发展。

  • 一、巴罗克早期、中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 1、奏鸣曲及其体裁类型(17世纪中叶) 组合形式:独奏奏鸣曲、三重奏鸣曲 功能及情绪:教堂奏鸣曲、室内奏鸣曲 2、协奏曲及其体裁类型(17世纪80年代) (1)协奏曲(comcerto),原意为“连在一起”、 “联合”。

  16世纪(协奏风格)——17世纪(协奏曲体裁)

   第二节 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二)

  (2)分类:

  大协奏曲(最早形式):独奏小组与乐队协奏,是三重奏 鸣曲的扩大发展。

  柯雷利 乐队协奏曲(中期形式):弦乐队与通奏低音协奏,分 为奏鸣曲型和歌剧序曲型两类,是交响乐的前身。

  独奏协奏曲(后期形式):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奏,奠定 了后世协奏曲模式。

  科雷利三重奏鸣曲 科雷利三重奏鸣曲 科雷利三重奏鸣曲 科雷利三重奏鸣曲 op.3,no.2 庄重 op.3,no.2快板(赋格) op.3,no.2柔板 op.3,no.2吉格

   第二节 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三)

  • 二、博洛尼亚乐派 1、形成: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初,卡扎蒂对 器乐曲的重视促使其形成。

  2、该乐派音乐风格 3、柯雷利 使巴罗克器乐合奏音乐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 三、晚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 1、18世纪初的独奏奏鸣曲风格 2、塔蒂尼:18世纪初的炫技大师,其创作风格 具有古典主义倾向。

   第二节 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三)

  • 四、安东尼奥· 维瓦尔迪 (A· Vivaldi 1675——1741) 1、生平 2、声乐作品 3、器乐作品 4、对协奏曲的贡献 5、创作风格

  • • 维瓦尔第g小调大协奏曲op.3 no.2第一乐章快板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op.9,no.2广板乐章(仅三件乐器)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一)

  • 巴赫、亨德尔 —— 巴罗 克时期音乐成就的巅峰 • 约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 (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 一、生平

  • 出生于音乐世家 —— 魏玛 宫廷(短期) —— 教堂 — — 魏 玛 宫 廷 —— 科 滕 宫 廷——莱比锡托马斯教堂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二)

  • 二、声乐音乐

  • 1、康塔塔(宗教、世俗)

  • 宗教康塔塔:以众赞歌为基础,并综合巴罗克时期其他声乐体裁 形式,形成新的特点,并以第一首合唱歌词的开始句子命名。

  《宗教改革康塔塔》、《有个声音在高喊,醒来吧》 • 世俗康塔塔:类似歌剧,不包含众赞歌。《咖啡康塔塔》、《农 民康塔塔》

  • 2、清唱剧

  《圣诞节》、《复活节》、《升天节》

  3、受难乐

  创作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 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约翰受难乐》(1724)、《马太受难乐》(1729)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三)

  4、《b小调弥撒》

  巴赫在其中表达了世人对救世主耶稣的深深的爱和无限崇敬。

  全曲包括常规弥撒的《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 哉经》和《羔羊经》五大部分,共24首分曲。

  曲例 1 :巴赫《b 小调弥撒》第 9 曲,女中音独唱( Qui sedes ad dextram Patris,Miserere Nobis)2:06

  曲例2:巴赫《b小调弥撒》第16分曲“受难”的固定低音 3:59

  曲例3:巴赫《b小调弥撒》第17分曲“复活”1:11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四)

  三、管风琴音乐

  继承了北德乐派以众赞歌为基础的写作特点,又 吸收了意大利风格,创作包括众赞歌前奏曲、奏鸣曲、 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等。管风琴的宏伟、深刻和 悲壮特质在巴赫手下获得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又有田 园诗一般的清新美丽。

  曲例4:巴赫《b小调赋格》(BWV579)4:33

  四、古钢琴音乐

  古钢琴作品:两册《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 《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戈尔德堡变奏曲》、《赋格 的艺术》等。作曲家将它奉作经典教材,演奏者视为复调键盘 技巧大全。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五)

  曲例 5 :巴赫《平均律曲集第一册》中的 C 大调前奏曲 1:52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六)

  曲例6:巴赫《C大调赋格》1:57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七)

  • 五、管弦乐和室内乐

  • 管弦乐曲包括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组 曲、小提琴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羽管键琴协 奏曲等。

  • 室内乐中的六部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六部大提琴独 奏奏鸣曲是历代演奏家最珍爱的曲目,巴赫用一把 琴弓在这样的旋律乐器上创造出的复调效果令人赞 叹不已。《音乐的奉献》是在腓特烈大帝的主题基 础之上所写的一组作品,其中每一曲都采用不同的 乐器组合,不同的复调技法,展示了巴赫无穷无尽 的音乐灵感和技术手段。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八)

  •

  巴赫一生从未离开过德国,但却在自己的作 品中广泛吸收了 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 种音乐风格和形式,并把他们发展到新的高度。

  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 得了完美的平衡,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 高度。作品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 有又丰富想象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音乐 技巧,巴赫是西方音乐的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 巴赫的名字 Bach 在德文里原意为“小溪”, 贝多芬曾满怀着崇敬说,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九)

  • 格奥尔格· 弗利德里克· 亨 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 • 一、生平 • 哈雷——汉堡——意大 利——汉诺威——伦敦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十)

  • 二、作品及创作风格 • 三、歌剧创作 • 延续意大利歌剧风格,题材主要有:历史题材、神话题材

  和浪漫题材,咏叹调与宣叙调结合较自由。《尤利乌斯· 凯撒》、 《阿尔西那》

  • 四、清唱剧

  • 1、采用英文歌词。

  • 2、题材或来自圣经、或者是神话故事,赞颂英雄精神,讴歌民 众的力量。

  • 3、音乐富于激情和戏剧性。

  • 4、重视合唱的作用。

  • 5、结合了许多歌剧的写作手法。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十一)

  • 6、《弥赛亚》及其他重要清唱剧

  • 《以色列人在埃及》、《犹大· 马加比》、《参孙》 曲例7: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合唱《哈里路亚》 3:37

   第三节 巴赫和亨德尔(十二)

  • 五、器乐音乐

  • 管弦乐合奏音乐:《水上音乐》、《皇室烟火 音乐》

  

篇四: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 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 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 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 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 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 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 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 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 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着 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 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 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 利着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着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 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 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 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 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

   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 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 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 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 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 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 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是在表 面的柔情和内在的激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调节声音的渐 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 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虽然艺 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 活的表达方式。

  

篇五: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音乐综述

  在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通常是指 1600-1750 这 150 年的历史,即从第一部 歌剧的诞生到巴赫去世为止。其音乐特点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 着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此外,协奏风 格、即兴处理、情感因素这三个方面也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风格特征。巴洛克 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蒙特威尔第(1567-1643) :意大利作曲家。其艺术成就:1.牧歌:

  《亚力安 娜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 、 。2.歌剧:

  《奥菲欧》 。

  维塔利(1632-1692) :意大利。艺术成就:五卷合奏奏鸣曲。

  A.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艺术成就:歌剧《皮罗和黛梅特 廖》 《格里塞尔达》 。

  科雷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较著名的作 品《福利亚变奏曲》 。其艺术成就:1.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小提琴家,确立了 乐队中统一弓形形式。2.确立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排,将小乐器设计成三重奏 鸣曲的格式。3.是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体系创作的作曲家。4.作品《福利亚变 奏曲》是最早的小提琴弓法大全。

  维瓦尔第(1678-1741)作曲家、小提琴家。大协奏曲《四季》 (1725 年出 版)最为著名。其艺术成就:1.对 18 世纪器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对大协奏 曲的定型起决定性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3.首创了独奏协奏 曲。

  塔蒂尼(1692-1733)意大利。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

  吕利(1632-1687)法国。艺术成就:

  《阿尔西特斯》 《爱神与酒神的节日》 。

  库普兰(1668-1733)古钢琴作曲家。代表作《羽管键琴曲集》 《蝴蝶》 、 。

  其艺术成就:1.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具有宫廷装饰性风格。2.在羽管 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作了杰出贡献。

  拉莫(1683-1733)法国。艺术成就:歌剧《伊波利特和阿里西埃》等。

  D.斯卡拉蒂(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创作了 555 首奏鸣曲, 其《D 大调奏鸣曲》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接近于古典奏鸣曲。

  泰勒曼(1681-1750)德国。600 首意大利风格序曲,44 首受难乐,40 部歌 剧。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其艺术成就:1.声乐作品以宗 教音乐为主,例《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 。2.《平均律钢琴曲集》首将十 二平均律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3.把复调音乐发展到高峰, 《音乐的奉 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4.主调和复调手 法并用。5.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6.将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例乐队 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 。

  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艺术成就:1.歌剧方面:40 多部歌剧,例《赛尔斯》 《里那尔多》 、 。2.清唱剧:

  《以色列人在埃及》 《弥赛 、 亚》《参孙》 、 。3.器乐方面:

  《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 、 。

  

篇六: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发生于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古代风格虽然 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 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

  因此,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 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 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 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 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 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 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巴洛克式音乐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 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 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 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 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 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 17 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 发 展 有 密切 的 关系 。巴 洛克 时 期 特有 的 作曲 手 段。在 键 盘 乐器 (通 常为 古 钢琴 )的 乐 谱低 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 6 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 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 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 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 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 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 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 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 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 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巴洛克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音乐的和声是怎样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 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 17 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 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通奏低音

   (thoroughbass, 又称作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或 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 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 6 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

  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 择。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是怎样的 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 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是怎样的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 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 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

  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 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 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 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歌剧的诞生和早期歌剧 1. 歌剧(Opera)诞生于何时何地它是怎样诞生的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 (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 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2. 歌剧的前身是哪些音乐形式 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宗教神秘 剧、奇迹剧,文艺复兴的牧歌套曲、田园剧、幕间剧等形式。

  3. 简介幕间剧(intermedio)、田园剧(pastoral drama)。

  幕间剧是在戏剧两幕之间演出的有音乐的短剧。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 有音乐的舞台剧。

  4.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597 年由里努契尼写剧本、r 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取材于希腊神话。但乐谱已 遗失。

  5. 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600 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6. 在最早的歌剧中音乐形式是怎样的 声乐部分以接近于朗诵的宣叙调为主,由少量乐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乐形式 较为简单。

  7. 简介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写作观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剧形式。

  主要是加强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 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他采用较大规模的乐 队伴奏,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在 歌剧中加入器乐段落,如一开始的“托卡塔”(即后来的序曲)、中间的舞曲等。歌剧 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的。

  8. 举出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

  《奥菲欧》(或译作《奥尔菲斯》)、《阿丽安娜》。

   9. 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 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 是谁

  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 18 世纪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剧(拿坡里乐派或那不勒斯乐派)主要代 表人物是谁他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 作用,强调咏叹调的表现力,创立了 ABA 形式结构,称作“返始咏叹调”或称“再现咏 叹调”(da capo aria)。他的乐队更加完备,还创立了“快-慢-快”的歌剧序曲(当 时称作“交响曲”sinfonia)。

  11. 拿坡里歌剧的特点是什么 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外在的效果,追求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乐织 体较简单,主要是独唱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缺点是缺少真实性和戏剧力度。这种倾 向导致了歌剧在 18 世纪的衰败。

  12.介绍宣叙调和咏叹调. 宣叙调在歌剧(或清唱剧)中用于人物对话和剧情发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诵,咏叹调 用来抒发人物感情并表现演唱技巧,音乐优美华丽,音域较宽。

  13. 什么是白话朗诵宣叙调(又译作清宣叙调、干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带伴奏宣叙调(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

  后者采用乐队伴奏,用于紧张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带有咏叹调特点,因 此又称之为咏叙调(arioso 或 recitativo arioso)。

  14.什么是“Da Capo Aria”(返始咏叹调) ABA 三段式咏叹调,再现时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15. A.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歌剧序曲是怎样的 (见本节第 10 题) 16. 法国歌剧是怎样形成的 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了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了法 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 活的气派;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 奠定了法国歌剧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意大利的吕利(Lully,1632-1687)。(歌剧风格见上面第 15 题) 18. 简介法国作曲家拉莫的历史贡献。

  作有大量歌剧和古钢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 1722 年发表了《和声基础理论》, 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19. 英国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谁请举出代表作一部。

  浦赛尔(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东和伊尼》。

  20. 简介德国“歌唱剧”(singspiel)。

  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德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 响。

  21. 简介清唱剧(Oratorio)、受难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 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 演。

  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 事。

  康塔塔: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 的 也有 世俗的。与清唱剧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蒙特威尔地, 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是“新

  音乐”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人物。蒙特威尔 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创作是这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 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他 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日,甚至影 响在后世各乐派的作曲家。

  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L'Orfeo)、《坦克雷与克罗 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除歌剧 以外他还写了超过 250 首牧歌、2 套尊主颂以及其他很多声乐作品,但是他从未写过纯 乐器作品。

  虽然在今天基于实际需要,他的音乐风味听起来与三百年前曼多瓦或威尼斯爱乐者 耳中所听到的实况,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又仿佛能永远契合于现代人的心灵。自古 以来,非但音调已经改观了,甚至蒙泰韦尔迪在世时所惯用的乐器到今日亦不见其原始 风貌。虽然如此,他的音乐听来仍然激越、聪灵,富含人性。这是一种大胆的音乐,背 后更有蒙泰韦尔迪卓尔不凡的创作技巧烘托着。

  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 歌剧的概念。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 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 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1)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2) 是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的束缚的新音乐倡导者。

  (3) 将不同的乐手(包括一些游吟诗人),召集起来演奏,埋下了民间音乐的种 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乐队指挥 。

  (4) 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他在 1605 年第五册《牧歌集》的前言中谈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prima prattica), 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称为“第二常规”( second prattica)。他强调作曲 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指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 第二;而在“第二常规”中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 二。

  (5) 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 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代表作:《奥菲欧》:7 年后出现的蒙特·威尔第的这部《奥菲欧》,尽管题材和佩佩 里与卡奇尼的《尤丽狄茜》别无二样,但音乐的成就则遥遥凌驾在这两部作品之上。在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中,宣叙调充分发挥了诗的抑扬,增强旋律的美感与和声的丰沛感。

  剧中极具效果地驱使了反复歌的曲式,咏叹调也颇具音乐式的紧密感。合唱曲则兼备和 声与对位的两种要素,产生极富音乐性的统一。由于采用当时不曾见的大规模管弦乐编 制,再加器乐法颇具效果,奠定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由于具有上述优异的独创性,这 部杰作才能够超越时空延续到今天。此剧的管弦乐编制比较特殊,音响效果和近代歌剧 截然不同其中:小型小提琴 2、古中提琴 10、古大 提琴 3、低音大提琴 2、长号 4、短 号 2,高音直笛 2、小号 3、大键琴 2、大型竖琴 1、大型吉他 2、风琴 2

  在意大利师承他的是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和佩戈莱西 (Giovanni Pergolesi, 1710~1736),都是意大利巴洛克歌剧大师。意大利器乐传统体 现在该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韦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以及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身上。

  吕里(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和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两位大师。

   在 英 国,继 斯图 亚 特王 朝时 期 的 假面 剧 盛行 之 后,有 韩 德 尔 (1685~1759)在声 乐 方 面所 取得的成就。韩德尔生于德国,在意大利受过音乐训练。而与他的同代人巴哈 (1685~ 1750)随后在德国把巴洛克圣乐推向了高潮。德国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许茨 (Heinrich Schutz, 1585~1672)、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 和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巴赫,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

  大键琴演奏家。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以 及 大 量的 教 堂音 乐 和器乐 曲 而 著称 。他 把 前人 发展 起 来 的主 要 风格 、形 式和 传 统 概括 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的先辈世代均为乐师,他的 4 个儿子 均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 18 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 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 小调弥撒》是 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 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 与 幸 福 未来 的 渴望 。与 前人 的 作 品相 比,巴 赫这 种充 满 宗 教内 容 及复 调 音乐思 维 的 作品 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 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 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 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 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 鸣。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音乐不总 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 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 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 “西方 音乐之父”。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 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 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 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 18 世纪中叶为 止 ,在 当时 和 声所 能 达到的 基 础 上,其 成果 是 要归功 于 巴 赫,他 甚至 被 贝多芬 称 之 为 “ 和 声的创造者”。

  直到 1832 年,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 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 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 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 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 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 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 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 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 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 帝之光的仰望。在.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 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 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

   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 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著名管 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1) 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 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2) 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 的关键人物。

  (3) 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4) 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 《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 协奏曲》以及宗教大合唱中的器乐演奏等。

  巴赫的音乐是跨越圣咏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至于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义 时期的出发点,启蒙精神在他的音乐里表现为对信仰的崇敬、对生命的眷恋、对生活的 热爱。他的教堂音乐《马太受难曲》是饱含对人类的热爱的史诗性作品,代表着巴赫的 宗教音乐的最高成就,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他的教堂音乐的顶峰,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表现 的是热情、正义、崇高,歌颂人类的感情。《马太受难曲》描写的是耶稣被出卖、受刑、 死去和复活的情节,音乐规模很大,使用了三个合唱队、两个各由 17 件乐器组成的管 弦乐队、两座管风琴,外加独唱者和独奏乐器。《马太受难曲》虽有一定的情节性,但 是音乐所要表现的不是戏剧化的情节,而是史诗性的崇高精神。在受难曲里,情节性内 容都由男高音的宣叙调唱出,有点像旁白,但又不完全脱离出音乐主体。情节叙述之外, 合唱和乐队展开悲哀的沉思和激动的抒情,歌颂对人类的热爱和自我牺牲精神,表达对 人生苦难的关怀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不是用作舞台演出的,它 是用来配合教堂礼仪穿插的音乐,是实用性音乐。但是巴赫写受难曲并不遵循宗教音乐 的传统和戒律,他借鉴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更多地使用器乐,用人声与器乐 展开协奏曲式的竞奏,这使音乐大大地增加了戏剧性色彩,表情非常丰富。宗教音乐在 这里被杂糅进世俗化内容,宗教形式下表达的是世俗化思想感情。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 年 2 月 23 日生于

  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 世俗音乐,乃于 1703 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 的创作。1706 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 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 1741 年 9 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 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 《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 1743 年在伦 敦 音 乐 厅观 看 首演 时 的所有 听 众 ,甚 至英 王 乔治 二世 在 听 完第 二 幕终 曲《 哈里 路 亚》这 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 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 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

   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 57 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 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 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 教内容的 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 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 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 音 乐 会 和声 学 教学 中 被广泛 采 用 。整 个 作品 经 典迭出 ,美 不胜 收 。其 中 这里所 介 绍 的 “ 哈 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 而成为传世佳作。

  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 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 1741 年 9 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 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 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 1743 年在伦敦音乐 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 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 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 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 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 57 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

  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

  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 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 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 音 乐 会 和声 学 教学 中 被广泛 采 用 。整 个 作品 经 典迭出 ,美 不胜 收 。其 中 这里所 介 绍 的 “ 哈 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 而成为传世佳作。

  当然,世上有许多贫穷的人,也因著「弥赛亚」的演出而多少获得些帮助,许多医院更 因而被建造或改建。世界上各个角落每年都有人因为唱「弥赛亚」而获得心灵上的鼓舞, 产生更多向上迈进的力量。许多基督徒因为听了它而更爱主、爱人。也有不少非基督徒 (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合唱团员)因为参与了「弥赛亚」的演出而深受感动,决心追求真 理、用音乐服事世人;福音的种子撒播在各种数不尽的,唱过、听过「 Messiah」的人 心田之中,任何适当的时期,都可能发芽开花而结果

  维瓦尔第,

  是意大利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 《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 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维瓦尔第对于纯器乐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他在创作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 试,具体说来,就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配器试验。

  熟悉音乐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巴洛克时期之前,声乐作品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纯器乐作品在创作份额上则所占甚少,像斯维林克的管风琴音乐、伯德的维吉那琴音乐、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的铜管乐“坎佐纳”,应该是那一时代最棒的纯器乐曲了。这三位 作曲家虽然出生在 16 世纪,但他们的一生却横跨到 17 世纪,所以他们应该不完全算是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而从另一位处于两个世纪之交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创作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声乐统治地位的坚固,这位第一个写出了成熟歌剧的作曲家,一生的创 作除了歌剧,就是牧歌,以及宗教合唱作品,几乎没有一部独立的纯器乐作品。

  在早于维瓦尔第出生的作曲家中,科雷利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创作量不大, 仅有六个编号的作品,却皆为精品。其中前四个编号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巴洛克 三 重 奏 鸣曲 ,另 两 个编 号的 作 品 是一 套 大协 奏 曲和一 套 小 提琴 奏 鸣曲 ,也 许它 们 是 早于 维瓦尔第、由意大利人创作的最成熟的纯器乐作品。以此为基础,维瓦尔第写下了形式 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色彩更绚烂的纯器乐作品,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他的历史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确立。

  《四季》: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

  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 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 大调、《夏》g 小调、《秋》F 大调、《冬》f 小 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 到春天的葱绿(片段 1);《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片段 2);

  《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 泼(片段 3);《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 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片段 4)。

  巴赫与亨德尔

  喜欢亨德尔的可以说他的音乐从容,大气,华丽,磅礴,热情,奔放,充满了与生俱 来的贵族气息,同时别忘记指责一下巴赫的音乐刻意用复杂的演奏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且将自己孤僻的性情带入音乐,使得整个作品显得佶屈聱牙。

  喜欢巴赫的可以说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开拓,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 别忘记指责亨德尔刻意追求巴洛克艺术的庄重华丽,而丧失了自己的创作情感。

  

篇七: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 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 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 奇葩,虽然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 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 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

  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 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拟强调曲子的起伏, 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 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开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 的器乐曲开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开展,弦乐的音色更能表 达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 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 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 "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 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 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

  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 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 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

  .

   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 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 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 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 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 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 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 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 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 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根本上是由旋律加 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 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根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 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 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 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 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

   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是在外表的柔 情和内在的冲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 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 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 术风格特征。虽然艺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 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表达方式。

  .

  

篇八: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音乐家和音乐作品介绍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风 格,崇尚豪华、奇异和精雕细琢,曾有 过一个兴盛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新 型的艺术和建筑流派,叫做“巴洛克”,此 名是葡萄牙语barroco的译音,意为不规则 形状的珍珠。这种艺术和建筑风格的最 突出特点是极富装饰性,而这个时期在音 乐上形成的创作风格则是复调手法。

   约翰· 赛巴斯蒂安·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 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 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 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 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 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 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 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 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 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 “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 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 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 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乔治· 弗里德里希· 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 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 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 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 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7年定居英国,1726年加入 英国籍。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 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 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 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 创作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 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 最为广泛。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

   多美尼科· 斯卡拉蒂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

  意大利作曲家、古钢琴家,亚历山大· 斯卡拉蒂之子。曾从其 母和加斯帕里尼学习音乐。十六岁任那不勒斯皇家教堂管风琴师 兼作曲家,开始写歌剧。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 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16岁开始 创作歌剧。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 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以单一的演奏技巧为中心构成, 有的采用巴洛克式的二部曲式(AB),有的与巴赫的创意曲写 法相同。斯卡拉蒂生前出版时称之为“练习曲”。这些作品反映 了西班牙宫廷和民间的生活面貌,并融进了意大利的精神,丰富 了音乐的风格,同时发展了键盘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此外,他 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 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 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 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让· 菲力普· 拉莫 (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

  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早年从其父亲学习音乐,曾任管风 琴师和古钢琴教师。1706年出版《古钢琴小曲集》(第一卷), 1722年发表第一部和声理论著。五十岁时开始创作歌剧、舞剧。

  所作歌剧《卡斯托与波鲁》、《达尔达努斯》、《拜火教主琐罗 亚斯德》等,丰富了由吕利所创立的法国古典歌剧(“抒情悲 剧”)的音乐内涵,增强了剧中曲调、和声、配器的表现力。

  1745年任皇宫室内乐作曲家。

  他在和声理论方面的贡献很大,在自然音响体系的基础上创 立了现代和声体系和古典转调的程序。他的理论为后人所补充和 发展,导致了功能和声体系的建立。拉摩在对位法方面的贡献也 十分显著,创立了“拉摩法则”。

   第二节 学习复调作品的意义

  钢琴是一种能够演奏多声部的乐器,钢琴 作品充满复调结构, 穿插着层次丰富、形象丰 满的复调色彩。在钢琴的各类比赛中,复调乐 曲是必须演奏的作品之一,成为衡量演奏者音 乐表现力及手指技术控制力是否全面的重要内 容。

  复调音乐作品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学 习的课程,我们既要训练学生大脑多层次的思 维能力、多声部的听辨及组织能力,手指的独 立性与控制能力,又要训练学生把握复调作品 的纵横关系,以及色彩、力度、声音的准确表 达。

   第三节 复调作品的演奏要求及演奏风格的把握

  作品分析方面

  旋律线条的弹奏方法

  作品演奏方面

  手指对各声部层 次对比的控制力 旋律线条走向的把握

  声部的模仿和交替

  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 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 交错、平衡与协调 复调听觉的建立 良好的多声部习惯等

  乐句起和收的处理

  两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

   第三节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要求

  一、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 二、准确地表现音乐

  三、音乐层次的划分与演 奏技巧

  

篇九: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 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 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 奇葩,虽然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 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 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 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 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 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 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 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 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 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 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

  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 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 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 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 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

   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 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 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 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 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 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 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 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 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 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 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 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 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 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 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是在表面的柔 情和内在的激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 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 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 术风格特征。虽然艺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 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表达方式。

  

篇十:宗教歌曲在西方声乐发展中的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 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 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 到 1750 年这 150 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 至 16 世 纪就是 “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 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 “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 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 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 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 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 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 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 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 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 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的,并且在 1600~1750 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 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 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 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 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 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 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 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 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 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 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 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 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二、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

  虽然艺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 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表达方式。在不同作品的表现中,风格又是多样而综合的。

  17 世纪中期在音乐风格方面采用的普遍分类,是教堂风格(如声乐复调)、室内 乐风格(如管风琴、古钢琴等器乐体裁)、戏剧风格(如歌剧创作)这三类风格 分类。由于器乐演奏技巧能力的提高,器乐音乐比以往具有更大幅度和丰富的情 感表现。这甚至导致作曲在音乐创作构思中各种新的实践和探索。总的来说,巴 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以下特点:

  ① 两种常规 第一种常规,亦称“古代风格”或“严谨风格”。第一种常规中音乐支配歌 词,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等音程都要严加限制。第二种常 规是指某种新曲的作曲手法。在第二种常规中,歌词支配音乐以扩展音乐的表现 力,使音乐能够更加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强调感情的表达,对那些旧有的规则 和限制进行大胆的突破。例如采用无准备的不协和的音或非正规的解决等。

  ② 通奏低音 这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叫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 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这是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织体的主调和声织 体。也就是说,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的。这种织体的突出之处在于:

  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首先,它有 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其次,是一个位于上方的比较华丽和富 于装饰性的高音部。作曲家在创作中只写出这两个声部,而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 写出,需要由演奏者用键盘乐器或其他可以演奏和弦的乐器即席演奏。为了提醒 演奏者,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需要 演奏的每个和弦加以指示。例如,在一个低音下方标记的数字是 7,则说明演奏 者应在这个和弦中包括这个低音上方的七度音。

  ③ 情感类型化 巴洛克的音乐家用音乐体现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或精神状态,如愤怒、激动、 宏伟、秀安、忧伤等。但是这并不是表达音乐家个人感情的,而是表现类型化的 感情。为了这些情感的交流,逐渐出现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手法,当时的人们逐渐 认为各种音乐因素如音程、调式、调性节奏型等,都具有一种情感性。

  ④ 新对位法与调性和声 巴洛克时期在对位上的变化是纵向思维引领横向思维。在调性和声体系中, 和弦的关系是建立在对一个调性中心的趋向性上的。主和弦的根音决定了该调性 的名称。体系内的每个和弦都是独立的实体,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一定的功能 关系,特别是和主和弦之间。所有的和弦完全围绕着主和弦,以及支持主和弦的 另外两个重要的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组织起来,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强 调,即使离调或转调也不能动摇主调的地位。同时,复调对位在巴洛克时期并没 有完全消失,不少作家仍在沿用第一常规的手法创作无伴奏合唱和宗教作品,但 是随着通奏低音的运用,这些对位手法逐渐被纳入了功能和声进行的框架之中, 形成了一种新的对位。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⑤节奏与记谱 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可分两类,一类是非常规整的,另一类是非常自由 的。这两种节奏往往在一种套曲组合中形成变化和对比。例如,在一段自由的宣 述调过后,紧接一段规整的咏叹调,或是一首即兴的前奏曲或托卡塔之后,紧接 一首严格的赋格曲。

  ⑤ 特色写作与乐器制造 在巴洛克时期,声乐和器乐是并行发展的。在声乐领域中,最突出的新发展 包括单声歌曲,以及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体裁的诞生。声乐作品的戏剧性 在不断加强,作曲家追求更鲜明和更准确地用音乐表达歌词中丰富的情感内容。

  而器乐从对声乐作品的依赖中彻底地解放出来,作曲家开始为特定的乐器而写 作,大量的新曲目出现了,特别是纯器乐的体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很 多巴洛克器乐的音乐语言。在乐器制作方面,小提琴家族在这个时期形成,钢琴 在这个时期出现。此外,各种管乐器的制造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得巴洛 克时期出现了典型的巴洛克室内乐和乐队组合,造就了很多巴洛克时期名闻遐迩 的演奏大师。

  三、结语

  巴洛克音乐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

  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声乐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旋律线条优美、节 奏多种多样、装饰音运用较多、曲式运用多样化,注重结构,工整严谨。正是这些 风格特征构成了古典声乐的艺术美,给了后世莫大的声乐艺术享受和启示,开辟 了声乐创作艺术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叶松荣.《西方音乐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3]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4]《西方音乐简史 PPT》

  

推荐访问:声乐 宗教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