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10篇

篇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

  历史教学案例范文

  篇一: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3 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

  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 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 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 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 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 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 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 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 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 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 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 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

  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 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 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 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 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 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 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 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 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

   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 三小组考察新疆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的事实来告诉俄等侵略者:新 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第四小组,考察左宗棠收复新疆 的历史过程,要求把左收复新疆的路线、措施、经过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 料(由于我所担的班级里各小组都有电脑,且可直接上网,学生也有较好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网络环境学习的能力,我要求各组将自己的成果用 powerpoint 制成幻灯片向全班汇报、交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 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 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 3 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 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 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 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错了”这句话,勾起我对历 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 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 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 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 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 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 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 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 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 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 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 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 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

   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 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

  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 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 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 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 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 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 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 础。

  误区三:对有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 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 认真地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 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 “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 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 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 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有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 发展上。

  多媒体与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 代化通常指开展多媒体教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兴起,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 历史教学中,还以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本 人就以初中历史教师的身份浅谈一下多媒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 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1、对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历史 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具体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由具体的历史现 象和历史事件表现出来,它们以具体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而历史人物又被赋予了

   具体的时代特征。由于历史学科的具体性,要求教师或需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带进 课堂,或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大量材料。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中,这两点都是不太 可能。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往往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 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多媒体教学的一大 优点就是存储信息大,它可以将大量的必需的文字、图像资料等带进课堂教学之 中,为教师教学作出决策,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对教师和教学而 言,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 效率。

  2、对学生而言,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设置情境,化抽象为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 的”时”与“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本质上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不像自然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历史则不能重演。今天的学生不可 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 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形、 影像、声音、视频图像、动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历史教学营造了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 比拟的。强调直观教学,视觉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 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例如,在讲授一些“战争”课题时, 教师可在电脑屏幕上一边显示进军路线,一边不断出现亮点并发出“轰隆”的炮 声表示双方的交战;对于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大的历史内容,教 师可将将其制成网络CAI多媒体课件,有机地排列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 片段等,可以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将完整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学生 才会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所以我认为: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 势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与“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的当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空而不断 探索、进取。由此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二、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把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电子黑板”,一股脑将什么东西都搬 进多媒体课件中。如有的教师认为资料多才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图片、历史 录象等,不管跟教材是否有联系,也不管对自己的课突破重点、难点有无帮助, 也没经过自己的删剪、组合、加工,一股脑地搬出来,使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

  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眉开眼笑,老师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还有的认为课件 越长越好,于是长篇史料、长段答案都一一做进去,使课件显得冗长、僵化,学 生看得疲劳。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的使用和制作必须符合教学客观实际,不 能脱离教学内容。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是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在历史教 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多媒体教学服务于历史教学活动,充 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佳效果,不必要用的图片、录象、资料则坚持不用, 不流于形式。

  2、要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是 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 课时,有的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来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 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束缚学生创造 性思维的发展。加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黑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 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固守在讲 台上,不走到学生中间去,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 不是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而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是为历史教学服务 的,在教学中,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 回答,呈现“百家争鸣”景象而不应受多媒体课件束缚。而且我们还要利用多媒 体既成为师生间互动的桥梁,也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 21 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历史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此,我呼吁 更多的历史教学工作者们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历史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发扬其 优点,改正其缺点,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以适应时代和教育改革 的需要。

  初中历史在不同教学阶段如何巧用故事

   上传: 丁玉兰 更新时间:20xx-9-28 14:16:23 【摘 要】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 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运用故事教学一定要恰当,否则就适得其反。本文 从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不同 教学阶段如何巧妙使用故事进行教学。

  【关键词】故事;初中历史;不同教学阶段;运用 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曾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 育手段”。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值得注意 的是,运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恰当,不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滥用故事,就 有避重就轻之嫌。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尚处于少年 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 特点,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恰当使用故事,会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谈些体会

  一、起始:讲故事 之所以一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因为初一学生刚入学,对初中生活充满 遐想,做事有热情,最易 被调动。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讲故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一是结 合正文,教师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

  例如讲《商鞅变法》这课时,我就讲了“悬木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两个故 事,突出商鞅赏罚分明的个性特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对商鞅的钦佩之情,从而加 深了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和变法内容的了解。二是对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 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 其知识面。如在讲《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 我让学生讲了“鸿门宴”、 “四面楚歌”等几个历史小故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 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三是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

   体学生参与,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初一:编故事 经过几个月左右的实践,“讲故事”成为学生非常期望的教学形式,也成为

  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教师应该更进一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事先由老师讲清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内 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故事。如在讲《三国 鼎立》一课时,我就选择“曹操”作为主题人物让学生编写故事,并积极鼓励学 生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在结尾加上个人的主观评 述。这样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 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 炼。

  三、初二:演故事 到了初二,我发现愿意讲故事编故事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了,学生听讲故事的 新鲜感已经消减了。此时教师要独辟溪径,在课堂上增加演故事的教学环节,也 就是编演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促使学 生很快进入历史情景之中,从而激活思维,主动去感悟历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演 课本剧。学生把“戊戌变法”历史事件分成“翁同龢力荐康有为”、“康有为舌 战顽固派”、“光绪面见康有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慈禧发动戊戌政 变”、“六君子血洒刑场”等几幕演出。演出结束后, 我还就“谭嗣同为什么 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等问题向同学们发问,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 跃。

  四、初三:用故事 这里讲的“用故事”是指利用历史故事命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到了初三, 学生面临着历史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再也没有精力编演历史故事了。其实教 师此时应把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试卷命题上,这对 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大有裨益。例如我把“岳飞抗金却遭秦桧陷害”的历史 故事改编成一副对联进行命题。“秦桧祸国殃民遗臭万年众口谴斥;岳飞精忠报 国名扬天下百姓颂扬。”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对联相

   关的历史事件。②谈谈你对联中岳飞和秦总之,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 把故事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不同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 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愿我们的历史教师能把故事在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精 彩!桧两个历史人物的看法。由于题目运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学生感 觉很亲切,答题时也有话可说。总之,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 把故事恰如其分 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不同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 历史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 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 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 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 头疼的事情。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 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 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 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 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 45 分钟的学习 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 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 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 ‘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 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 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 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

   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 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 等,使学生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 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 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 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 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 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内容,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 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 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 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首先温历史之 “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

  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 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 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 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 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 教师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 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 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3 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 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

   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 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 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 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 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 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 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 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 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篇二: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 15 课的内容,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时 期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 明清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对学生的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 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具备,学习和理 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 的内容,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三、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信息,采 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明朝君权的加强的基本 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

  四、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 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 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 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的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即任何事物都 两面性,不能片面的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 加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 表现。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锦衣卫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过渡讲解:通过这个视频,同学们想想远在明朝的朱元璋没有现代的监控设 备,为什么能做到足不出户,却对大臣的行动了如指掌呢?想知道答案吗?那我 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的历史吧。

  2、出示预习提纲 (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废行省设三 司) (2)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改设六部,另设殿 阁大学士) (4)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设立特 务机构——锦衣卫) (5)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 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八股取士) 学生阅读 81-82 页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记号,并回答:

  (6)根据 82 页“练一练”: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11

   (7)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第三个)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 (8)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靖难之役) (9)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迁都北京,继续削藩,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10)你认为明朝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 实施还预示着什么? 3、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4、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或者可以问老师。

  5、展示:小组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多人参与,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 的。

  6、重点、难点的突破 明太祖加强明朝君权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重点的突破方式是:

  (1)展示朱元璋图片,介绍他是怎样从一个孤儿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设 问, 我国历史上还有谁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当上开国皇帝?培养学生 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

  (2)提出总问题: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臣 民俯首帖耳的听从你的指令?讨论的结果,让各组派皇帝代表上台发言,阐述你 们的意见。

  八股取士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 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

  在重难点突破过程中,尤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量给 出空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7、本课小结: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示:明朝君权的加强,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重视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到 发展。

  8、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这种视频导入法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2

   的兴趣。

  (2)用问题引领提纲的办法,辅助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线索,以这种方式能起

  到一定的辅助和培养能力的作用。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交流时,还是有个别学生不能全部投入 (2)学生展示时,声音小,语言组织不到位,有待于提高 (3)巩固练习时间少,应多做题巩固本课的内容。

  改进措施 (1)再让学生展示时,一定要给足讨论交流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话可

  说,才能说道点上。

  (2)尽量照顾学困生,让其发言参与,指导他们大胆发言,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3)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简洁,直入主题,让学生理解。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案例分析 阳平镇第一初级中学梁晓曼 篇三: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20xx—20xx 上学期) 政史地组 张丽华 岳麓版第 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我觉得课本在没有介绍英国政治制度的前 提下就讲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不符合人的认知心理。于是,我把本课

  的授课思路确定为:是什么(人物、地点、时间)——为什么(原因,形成过程) ——怎么样(意义、作用及做法)。首先给学生介绍英国政治制度及机构的运作, 如首相是如何选举产生的,一个重大的议题需要经过哪些环节的批准,这中间就 涉及了代议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名词了。弄清楚“是什么”后,从练习中 英国女王没有实权引出新问题:“英王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实权?”,引入课本, 讲 述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过程。

  13

   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重新处理课本后,学生对英国政体有了清晰的认识。

  2、 与时政相结合,引用了大量的时事材料,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 教学为现实服务。

  3、 授课过程中比较恰当的插入了情感教育的成分,在讲到英国民主 政治 发展将近八百年历史,引导学生不要妄自菲薄,新中国成立才六十周年,我们要 正确看待自己国家与他国的差异,并努力去改善;在分析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进步 性时,与君主专制进行比较,指出这是人 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二、不足之处:

  在对于西方政体中的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内阁制与总统制、 单一制 与复合制、两党制与多党制介绍的不够清楚,其实这几种分法是交叉的,只是划 分标准不同。

  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把握历史教育的特点,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才能设计好教学,才 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 细微处慢慢的改变,真正做到有 利于教师与学生水平的提高。

  14

  

篇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一、对教材的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 15 课的内容,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时

  期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

  明清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对学生的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

  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具备,学习和理

  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

  的内容,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信息,采

  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明朝君权的加强的基本 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

  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 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 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 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的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即任何事物都 两面性,不能片面的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 加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 表现。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对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锦衣卫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过渡讲解:通过这个视频,同学们想想远在明朝的朱元璋没有现代的监控设 备,为什么能做到足不出户,却对大臣的行动了如指掌呢想知道答案吗那我们就 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的历史吧。

  出示预习提纲 (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2)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改设六部,另设殿阁大

   学士) (4)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设立特务机

  构——锦衣卫) (5)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想

  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八股取士) 学生阅读 81-82 页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记号,并回答:

  (6)根据 82 页“练一练”: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7)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第三个)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 (8)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靖难之役) (9)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迁都北京,继续削藩,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10)你认为明朝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 还预示着什么

  3、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4、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或者可以问老师。

  5、展示:小组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多人参与,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 的。

  6、重点、难点的突破 明太祖加强明朝君权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重点的突破方式是:

  (1)展示朱元璋图片,介绍他是怎样从一个孤儿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设问, 我国历史上还有谁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当上开国皇帝培养学生联系前 后知识的能力。

  (2)提出总问题: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臣民 俯首帖耳的听从你的指令讨论的结果,让各组派皇帝代表上台发言,阐述你们的 意见。

  八股取士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 “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

  在重难点突破过程中,尤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学生 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量给出空 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本课小结: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示:明朝君权的加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重视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这种视频导入法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的兴趣。

  (2)用问题引领提纲的办法,辅助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线索,以这种方式能起 到一定的辅助和培养能力的作用。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交流时,还是有个别学生不能全部投入 (2)学生展示时,声音小,语言组织不到位,有待于提高 (3)巩固练习时间少,应多做题巩固本课的内容。

  改进措施 (1)再让学生展示时,一定要给足讨论交流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话可 说,才能说道点上。

   (2)尽量照顾学困生,让其发言参与,指导他们大胆发言,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3)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简洁,直入主题,让学生理解。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案例分析

  阳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梁晓曼

  

篇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 立。

  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秦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走向灭亡,本课在教材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其中,前两 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 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 无穷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残暴程度超过了秦始皇,他与赵高 相勾结,使社会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 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 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1/9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猜两个人物谜语,谜面:“捷报”和“太湖风光”,谜底,打两个古代历史人物名字。

  教师:“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是陈胜,“太湖风光”,“湖”谐音“吴”,“光”谐音“广”, 谜底为“吴广”。那么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 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来学习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生 的兴趣,进入顺利引入本课内容。

  【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1.繁重的赋役徭役 展示材料:

  材料一:“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 杂赋三种。“丁男披甲,丁女传输。”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秦朝民间流传着一则歌谣:“我家有三子,大儿修长城多年未相逢;二儿戍边 关至今未归还;小儿忙耕田租税沉甸甸,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

  展示图表:

  教师: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

  2/9

   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展示材料:

  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 50 步,南北约 50 丈,殿内可容一万人。宫门是用

  磁石做的,以防有人暗带兵器入宫。宫门前还立着 12 个铜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 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展示图片:

  教师: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 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 300 万。如此沉重的赋税 徭役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沉重的赋税徭役使农民阶级收到残酷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 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9

   2.残酷的刑罚 展示材料: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处 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 100 多万。当时 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展示图片:

  教师:从材料和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非常残酷。

  3.秦二世的统治 教师:秦始皇的暴政简直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始皇再厉害也难逃一死, 那么,秦始皇的继任者秦二世胡亥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展示材料: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诛杀兄弟、姊妹 22 人,杀害蒙恬等文武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 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教师: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埋葬秦始皇时殉葬大量宫女和修墓室的工匠。为了巩 固帝位,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任意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材料多角度来展示秦朝的暴政,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秦的暴政, 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发动农民起义的必然性,承上启下。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秦朝的暴政激起了秦末农民的强烈不满,人 民伐诛暴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拉 开了序幕。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展示图片:

  4/9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公元前 209 年夏,大泽乡。

  教师:公元前 209 年夏,有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 候,遇到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率众 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胜、吴广 的号召下,大家积极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展示图片:

  教师:大泽乡起义(公元前 209 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张楚政权→天下响 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展示图片:

  5/9

   展示材料: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竞亡秦,由涉首也。

  ——司马迁 教师: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 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2.项羽、刘邦起义 教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 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展示材料:

  项羽(前 232—前 202 年),名籍,字羽,原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巨鹿之 战,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 刎而亡。

  6/9

   刘邦(前 256—前 195 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 “沛公”,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后经 4 年楚汉争霸,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展示材料:

  (项羽)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 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杀苏角,虏王离……楚战士(项羽)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 教师:公元前 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 207 年,秦朝的统 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起义,使学生理解秦朝道德 暴政最终使人民“揭竿而起”。再讲解两场起义的过程时,配合使用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读

  7/9

   图用图的能力。

  过渡:秦朝灭亡后,只剩项羽、刘邦的实力强大了,他们任何一个人会服从彼此的领导 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三、楚汉之争 1.楚汉之争的爆发 教师:秦朝灭亡后,项羽拥兵自重,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了争夺帝 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楚汉之争的过程 展示图片:

  教师:项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 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最 终,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展示材料: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 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合作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从战争目的、代表阶 级、战争性质三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略。

  8/9

   教师总结:

  展示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楚汉之争的讲解,使学生明确秦朝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朝灭亡。最 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比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楚汉之争的 理解。

  【本课小结】

  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统治者的暴政最终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 吴广起义,后继者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使秦朝仅仅存在了 14 年。

  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 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9/9

  

篇四: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

  的有效设计策略三篇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 科学合理的设计历史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呢?

  作业有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之分。学生的作业与教师 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业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 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强化和拓 展延伸;作业与上课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 是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老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布置 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力求新颖多样, 面向全体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有效教学的有机结合。那 么,初中历史作业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呢?我认为要尽量做到注 重实效性、趣味性、选择性、开放性、鼓励性等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实效性 实效性是作业的第一要求,是设计作业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作 业设计应该有助于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作业设计首先 强调的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其次,作业设计的目的还在于基本 技能的提高。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 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扬州市中考复习指导》 依据新课标在这些方面也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学

   生的作业应该围绕考纲进行设计,考什么就做什么,坚决反对“题海 战术”,在有针对性强化基础训练的前提下,通过“能力测试题”,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历史信息收集能力、成果 反馈多样化的能力等。例如,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时,就重 点抓住“文韬”中的“拿破仑法典”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法典” 的作者、内容、地位及影响,重点抓住“武略”中“拿破仑对外战争 的性质”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这样, 既抓住了重点,又巩固了基础,还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二、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 例如,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将“猜谜”“相声小品”中的有 些内容放入其中(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猜一历史人物;村口有个修 车轱辘的――猜一历史人物)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一定要使历 史作业的设计更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 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 乐趣。

  三、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选择性 初中生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 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我们新课程是这样要求的:教师应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 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教师的作业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注重选择性。例如, 《新课程指导与训练》中的作业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块,老师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题必做;非选择题可以选做。

  我们要面对现实,尤其是面对长期以来就形成的轻视历史学科的现实,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较好的、 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作业,接受不同的要求与评 价,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四、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突出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 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才能找到解题的方向,获得 自身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 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 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教 师所设计的开放性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领 悟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性和史学本身的感染力;注重学生对问题自主见 解能力和对知识再生、再创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历史情感、历 史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鼓励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我们可以以灵活多样的作业及其评价方式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力。

  这样,历史课的学习才更有活力和魅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 激励式、委婉式、点拨式、祝福式等多元化的作业评语。如,可用 “优”“良”等第式评价;又如,用“很好”“见解独特”等激励式 评价;还有对个别历史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可用“需努力”“请加 油”“请努力”等评语。一则好的作业评语,不但有利于师生的情感 交流,而且能激起学生行为动机,强化良好品质,调节、疏导学生的 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 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 学生全面长久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篇

  历史教学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双减”背景下有效的历史作业应该以新 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 历史学习环境。

  一 形式多样,趣味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 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 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新课改实践中, 历史作业可以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 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 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 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 以采用游戏、猜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 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学科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困生理解、思维、表达、记忆等能力一般都比较低,许多知识 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教才能接受,因此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尤为重 要。有些学困生,通过树立信心和具体补课,学习成绩就逐渐赶上来 了;但是也有些学困生,学习态度一直比较好,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直 不够好,这往往和他们学习方法不对头,智力水平低有密切联系。对 这些学生,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智力,也就是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 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就教师来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

  教师应为学困生创造有利的发展智力的条件。遗憾的是有些教师不论 课堂提问,还是各种实验演示活动,总不愿叫学困生出来参加,总怕 他们答不好,耽误了时间,这就使学困生失掉了大量发展智力的机会。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注意在补知识课上让学困生“吃偏饭”,而且在课 内外各种学习实践中,也给学困生“吃偏饭”,让他们多参加学习实 践活动,并给以具体指导,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增长才智,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辅导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照顾学困生。

  对他们采取“四优”措施:优先提问,通过让他们多回答问题,促进 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优先板演,使他们得到多练的机会;优先批改, 优先辅导,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达到当堂学习,当堂消 化的目的,避免把问题积累起来,力争新课不“欠账”。

  2.对学困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外辅导。

  学困生学习上“欠债”多,他们的知识就难以衔接。要注意在课前对 学困生补好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扫清接受新知识 的障碍,减少学习上的困难。

  3.及时掌握学困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辅导。

  教学中注意抓好每上完一部分内容即进行综合练习这一环节,及时了 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获得反馈信息,然后按类分别记下那些尚未

   弄懂新知的学生的名字,及时分组进行辅导,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多叫这些学生,通过强化练习,使他们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4.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

  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指定一个好生和一个学困生组成学习 互助组,让好生督促学困生完成当天作业,帮助他理解没有学透的知 识和巩固所学知识。

  5.搞好家校联系,争取家长主持,共同提高学困生成绩。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不改变这部 分学生的状况就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即使在困难的情况 下,也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只要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和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能够提高他们的学 习成绩的。

  

篇六: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2021 年开展双减提升教学管理、作业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案例

  八年级历史学科 2021 年 10 月 22 日

  摘要 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是否对历史这门课程

  感兴趣,能否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 唯物史观,历史史观的目标。如果作业设置单一,作业没有 层次,千篇一律,也不能为了图省事,只让学生抄写笔记, 让历史变得乏味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设 计作业时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而且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作业。

  关键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加强对学生的五项管理,尤 其是“作业”这一项管理,既保证学习时间的管理,又能提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学习历史课程时,结合本校“培优辅 困”具体情况,特此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校学生的作业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八年级历史,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开卷考试, 所讲知识是中国近代史,相对来说教学难度不是很大。但是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八年级学情存在更大的差异,实际教学 难度很大,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八年级学生主要由哈萨克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构成,在一 个班级中哈萨克族学生基本占八成,这些学生目前在学习中

   出现的最大困难是他们的国语水平有限,听说读写都有困 难,所以学校提出了“培优辅困”计划,就是如何培养优秀 学生,如何辅导学习困难学生,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学习 困难的学生有进步,减轻学习负担,虽然前期学校通过各种 方式进行了国语能力培养,但整体效果不理想。

  具体表现在(1)部分学生听不懂国语;(2)部分学生 不能流畅的朗读历史课文;(3)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字,但不 会写;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提 升学生的国语水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做什么,怎么做 对他们才有帮助,使历史这门课程顺利进行,是我的首要任 务。根据这个情况,我将历史作业设计分为三层,A 类作业 设计、B 类作业设计、C 类作业设计。

  二、作业分层设计 (一)A 类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设计针对学习能力强,掌握程度好的学生, 需要加强培优的力度,对于历史课程来说,虽然是开卷考试, 但考试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大部分重难点内容需要掌握, 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熟练地将所学 知识迁移应用,可以举一反三,基本能抛开课本熟记内容。

  这部分作业一般设计的是练习册中的能力提升+重难点背 诵。

  (二)B 类作业设计

  这一部分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外加能力提高,例如《第 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需要熟练背诵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

   因,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说出第 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作业设计一般就布置练习册中的基础 巩固+能力提升。

  (三)C 类作业设计

  这一部分作业设计意图是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鸦片 战争》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 影响,了解虎门销烟相关史实,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这部分学生如何完成这些内容,一般只需要布置相关练习册 中的基础知识巩固联系即可。针对我需要辅困的三名学生, 我额外加了一项内容,也是目前必须进行的首要任务,就是 熟读历史课本,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三名同学好多汉 字不认识,历史课文不能顺利读完,甚至有些学生听不听老 师说话,当务之急就是让他们识字、听懂,再理解历史。

  我利用课余时间一字一句教他们识字读课文,只有不懈 的坚持,我相信他们的国语水平一定有所进步,历史课文可 以流畅的读出来。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优秀的学生更加自律,基础 薄弱的学生将需要更加努力。如何使基础弱的学生快速提 升,应该因材施教,只有适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培优辅困”政策,在初中历史 授课中遇到的棘手困难一一排除,才能学好历史,培养历史 核心价值观,弘扬历史史观和爱国情怀。

  

篇七: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己经发生了改变,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 历史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呢?

  作业有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之分。学生的作业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能够说,作业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强化和拓展延伸;作业与上课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是学生巩固 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所以, 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老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布置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 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 有效教学的有机结合。那么,初中历史作业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呢?我认为要尽量 做到注重实效性、趣味性、选择性、开放性、鼓励性等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实效性 实效性是作业的第一要求,是设计作业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作业设计应该有助于

  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作业设计首先强调的就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其 次,作业设计的目的还在于基本技能的提高。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扬州市中考复习指导》依据 新课标在这些方面也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学生的作业应该围绕考纲 进行设计,考什么就做什么,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有针对性强化基础训练的前提 下,通过“能力测试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历史信息收集能

   力、成果反馈多样化的能力等。例如,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时,就重点抓住“文 韬”中的“拿破仑法典”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法典”的作者、内容、地位及影响, 重点抓住“武略"中“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进行作业设计,重点练习拿破仑对外战 争的双重性。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巩固了基础,还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作业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二、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 例如,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将“猜瞇"“相声小品"中的有些内容放入其中(历

  史上跑得最快的人一一猜一历史人物;村口有个修车粘辘的一一猜一历史人物)就收到 了较好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定要使历史作业的设计更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 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 的乐趣。

  三、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选择性 初中生因为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个体差异。我们新课程是这样要求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 的作业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注重选择性。例如,

  《新课程指导与训练》中的作业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能 够要求学生一一选择题必做;非选择题能够选做。我们要面对现实,尤其是面对长期以

   来就形成的轻视历史学科的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基础较好的、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作业,接受不同的要求与评价, 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四、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突出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

  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探索活 动,才能找到解题的方向,获得自身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 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 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朿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 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引 导,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领悟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性和史学本身的感染力;注重学生对问 题自主见解能力和对知识再生、再创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历史情感、历史态度和 价值观的培养。

  五、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鼓励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能够以灵活多

  样的作业及其评价方式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 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创造力。这样,历史课的学习才更有活力和魅力。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能够采用激励式、委婉式、点拨式、祝福式等多元化的作业评语。如,可用“优”“良” 等第式评价;又如,用“很好”“见解独特”等激励式评价;还有对个别历史作业不认 真的学生,可用“需努力”“请加

   油”“请努力”等评语。一则好的作业评语,不但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能激起 学生行为动机,强化良好品质,调节、疏导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

  总而言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 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这样,不但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 历史学科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全面长久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历史教学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双减” 背景下有效的历史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 学习环境。

  一形式多样,趣味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 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 成功乐趣。在新课改实践中,历史作业能够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

   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釆用 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 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 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还能够采用游戏、猜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 寓教于乐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姓名:周艳红 学校:哈密市第六中学 日期:2017 年 9 月

   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于 2005 年 9 月开始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14 年来,我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认真真工作,勤勤恳 恳做事,教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

  虽然课有时多,也 常常跨课头,但并没有为此让我对历史教学工作有丝毫的懈怠,还是 很严谨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没有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是 抓住每一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 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现制定我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三、 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 2011 年课程标准、新一轮的部编教材都强烈冲击着现有的 教师教育体系,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必须加强 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 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继续 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驾驱课堂的能 力,向一节课 40 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解决教材难点、突 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 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 于教学。学会制作微课,采用多种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水

   平。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

  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 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 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我继续会一如 既往的参与各种培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五、现状分析以及具体措施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

  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 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 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 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教学能力方面:

  1、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 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学科 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 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 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 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 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 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与 汲取。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 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 技能技巧,力争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获得学校历史学科带头人的殊 荣。

  新课改方面: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 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积极参加集体备

   课,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3、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体现课改的精神。结合学校多媒体教

  学,尽量在每一节教学中采用班班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整个身心 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 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 担负起培育人才的重任。我一定会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多听课多交 流多参与培训,多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 不断提高自己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 力达到自己的专业规划发展目标。

  

篇九: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 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情,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历 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帮助历史教师检测教学效 果、改进教学方法。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课堂和学生实际,增强历 史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完成历史学科作业的态度、过程、 方法、结果,发挥作业对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 的水平和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历史学科统 编教材内容的挖掘和跨学科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通过历史学科作业评价反 馈,给予学生及时、适当、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帮助,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要求 (一)严格作业设计 根据不同年级、学段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作业。鼓 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严格作业设计, 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评价,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 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二)严把作业难度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注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

   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分层次设计基础过 关作业、能力提升作业、探究拓展作业和综合实践作业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不同需求,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 作业,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选择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课内与课外均 能获得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提升。

  (三)严控作业总量 立足学生实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不超标超量布置作业。

  为减轻学生负担,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历史学科提倡大部分的基础过关作业、能 力提升作业及部分探究拓展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少部分探究拓展作业和综合实践 作业在课后或假期完成,保证初中学生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严肃作业批改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 代批代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

  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 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鼓 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五)完善课后服务 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特别是在历 史学科作业中的探究拓展作业与综合实践作业上,与学校课程方案设置、学生综 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建议 (一)基础过关作业 历史学科的基础过关作业一般以课为单位,以课堂作业方式布置。主要是帮 助学生巩固历史主干和必备知识,建立主要的历史知识体系,达成学科核心素养 的基本要求,实现作业与学习同步。基础过关作业应纳入历史教学整体设计,即 “课-单元-册”的教研、备课和教学中,使课堂作业成为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 有机组成部分。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如概念图、线索表、年代尺、 结构图、思维导图、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列举题等,难度和总量适度。教 材中部分“课后活动”的内容可纳入本作业之中。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应认真观 察学生的反应与反馈,及时做好评价指导。

   【示例】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

  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

  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武王伐封

  B.汤建立商朝

  C.禹建立夏朝

  D.平王迁都洛邑

  【说明】课标要求“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教材内容为“商汤灭夏”。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运用,用学习情景和生活

  情景方式呈现。通过年代尺的形式,考察学生夏商周更替的具体史实,详细考察

  商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过程,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参考答案 B。

  【示例】2.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

  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说明】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知道”,属于识记层面。教材

  对祖冲之有众多内容介绍,其主要内容为祖冲之运用刘微“极限”思维的方法,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试

  题选取祖冲之众多成就中的一点,考查学生对这一领先世界近千年成就的掌握。

  既对中国传统科技有所掌握,又适合课标内容与能力的要求,还照应教材相关介

  绍。为学习情景方式呈现,参考答案 D。

  (二)能力提升作业

  历史学科能力提升作业与基础过关作业紧密相关,是在前者基础上,以多

  种方式的作业,如线索表、历史阶段或专题结构图、思维导图、选择题、材料题、

  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学科体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能

  力提升作业应纳入历史教学整体设计,即按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从“册、单元、课”展开教研与设计,形成能力提升阶段性及局部与整体的一致

  与平衡。教材中的“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和地图、表格等可纳入本作业的设

  计中,难度和数量适当。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及时回

  收学生作业,批改和反馈意见,加强指导。

   【示例】3.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说明】课标要求为“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 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教学内容为《中国历史》八上第 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一子目“七七事变”。

  本内容课标能力层次要求为“简述”,但日本由此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面 抗战。故在基础过关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能力要求。即在掌握基本史实 的基础上,通过介入地图,较为完整的考查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以及事变影 响。学习情景方式(地图)呈现,参考作案 C。

  【示例】4.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 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今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 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

  

篇十: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历史课堂的有效提问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 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 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历史课堂提问 提问功能、设计、原则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 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学习文本对 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 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的功能要充分挖掘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 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历史 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历史学习上,激起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问答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 程。通过不断地提出、思考与解答问题,在刺激与反应中,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双 方不断地完善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 效性。

  4.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通过科学的设问,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 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导入提问,在检查旧知识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建立新 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变化学习主题时,通过过渡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突破难点重点时,提问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透过现象抓住 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结束时的总结提问,能使学生的知能升华,为以后 学习埋下伏笔等。

  5.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首先,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通过教师巧妙的问题 设计,能够加强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有利于培 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四大方面十点能力的要求。四大方面 是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语言表达;十点能力分别为:记忆、阅 读理解、运用信息、归纳、比较、概括、分析、评价、史论结合、语言表达等。教师科学地 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这些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再次,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想,如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历史思想等。

   二、提出的问题要优化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 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提问 越多越好。教师的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问题设计要科学精 当。教师一般可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 组织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的提问,其主要功能在于迅速吸 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 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其要旨 在于激发兴趣。教师可因生、因时、因材,细观察、巧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奇的 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发人深思,给学生 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 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题学习。历史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就是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其下的每一个子目就是 一个小主题。这些主题是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主题时,提问的有效性往往 决定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设疑启智、联系实际、以旧促新 等,科学地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设疑启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 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 创设科学的诱导源或启发源,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设疑启智的要旨在于“设疑—探疑—质疑—释疑”,在这一过程中,让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智慧。

  (2)联系实际: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如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 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 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3)以旧促新: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 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 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面以“法国大革命” 的学习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学习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分别有哪些?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又有哪些?法国 与英美相比,革命爆发的原因有何异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制订的 一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 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 言》、《1791 年宪法》等,这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在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

   用,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可设置新的情境,如提供这些法律文件的图片、引用这些法律文件 的原文等进行设问,也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制订了重要的法律 文件,概述这些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通过对这些法律文件的分析,不仅突破 了学习的重点,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了法律手段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 地位,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认识。

  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虽然用时较少,但作用甚大。利用提问 进行小结,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可以画龙点睛,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 历史发展规律;可以检查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调整 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承上启下,做好课与课之间学习内容的衔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 基础

  三、提问的原则要准确把握 1、提问的内容应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每一节课都有其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 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和 热点。如《洋务运动》一节,其重点有洋务派、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是 洋务运动与洋务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的评价,热点是中国军事、企业、教育科技等领域 的近代化问题。教师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历史学科是一门教化明智的社会科学, 历史学科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历史问题、汲取历史营养、服务现实生活的能力。因 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忌平、淡、浅、直,要具有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要能够充分调 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辩、迁移、整合,从而 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鸿章是个有争议的 近代历史人物,有人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卖国贼,使中华民族蒙羞’;也有人说‘李 鸿章是个有作为的晚清名臣,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同意以上说法,请 结合有关史实,阐述你的观点。”这样的问题紧扣学习的重点,具有启发性、多样性和开放 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3、提问要适生、适时、适量、适度。课堂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又要 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要选择恰当的 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 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 灌。提问难度大小对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很大,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 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着学生的发展。

  4、提问类型要灵活多样。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 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 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

  按提问技巧可分为诱导式(设置诱导源)、疏导式(设置问题链)、阶梯式(设置阶梯状问题 组)、对比式(考查比较辨析能力)等四种类型。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管运用何种技巧、怎 么运用,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要求,精心设计

  总之,课堂提问是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 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访问:作业 策略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