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3篇【优秀范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第1篇揭阳坪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清水潭,潭边耸立着一块大石,形似女僧,身披袈裟,手捧钵盂。人们叫它“尼姑石。”古时候,揭阳有一村镇,名叫云萝。这云萝镇地居水陆要冲,商贾云集,素称鱼米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3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3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篇

揭阳坪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清水潭,潭边耸立着一块大石,形似女僧,身披袈裟,手捧钵盂。人们叫它“尼姑石。”

古时候,揭阳有一村镇,名叫云萝。这云萝镇地居水陆要冲,商贾云集,素称鱼米之乡。镇西有一姓江的渔民,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惜珠,生得聪明美丽。江老有心要挑个好人家将女嫁出,或者择个好后生入赘为婿,了却一番心事。无奈打鱼人家,出身微贱,仕宦及大户,娶妻讲门当户对,为正室当然无份,给当侍妾,又不甘心。而一班市并无赖之辈,见他女儿美貌,上门求亲倒也不绝,江老却都看不上眼。及至惜妹二十三岁,尚未婚配。惜妹对此摽梅景况,心里十分焦急,只好暗中洒泪而已。

却说江老的邻居,有一秀才,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年过三十,尚未娶亲,孤身只影,十分凄凉。惜妹见秀才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十分敬重,每天帮助他补洗一些衣服被褥。而秀才却爱姑娘纯洁恬静,聪明美丽。彼此有心,却难启口。江老已有所觉察。考虑到女儿年龄也大,秀才虽说比女儿稍多几岁,却是一个读书之士,目前虽然贫困,前程未可限量,与那班市井之流相比,真如凤凰与野鸠之别。故此心中也颇适意,只待央媒说合,择吉成亲。

谁料天不作美,秀才突染风寒,江老为其延医服药,惜妹也衣不解带,日夜服侍。怎奈伤寒入里,医治无效,不久一命呜呼哀哉。

惜妹自此茶饭无心,终日饮泣。那班市井无赖,从前因求亲不就,幸灾乐祸,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惜妹是白虎星,命相克夫,又说秀才因与惜妹私通,致染风寒毙命。惜妹遭此中伤,更觉悲观厌世,前景黯淡。

不久江老又谢世。年轻的惜妹,万念俱灰,终于在一个老尼的诱导下来到一所尼庵,削发披缁,远离红尘,荒山古寺里过着凄寂的僧尼生活,伴随着她的是山风飒飒,松涛潇潇,黄卷青灯,钟声佛号。

森严的佛门清规戒律,是套在女尼们身上的锁链。按照庵里的规矩,初入沙门的小沙尼,必须五更就起床作饭,然后跟着做晨课,早饭后上山砍柴,中饭后浇菜、劈柴、挑水、洗衣,晚饭后做晚课,课后打坐至三更才睡觉。惜妹虽说是渔家女儿,但在家里父亲爱惜,未曾做过这样繁重的粗活,因而感到十分疲劳。她每天上山都觉得周身无力,只能砍回两把蓬蓬松松的小树枝,而常遭到老尼的打骂。

一天,吃过早饭,惜妹肩着尖担,挎着柴刀,上山打柴。她一树过一树砍着那细小的树枝,又一条条拾起来放成一堆。这时日已过午,她感到口渴肚饥,几把柴总捆不到一块。正在为难之际,山那边来了一个青年樵夫,见惜妹不会捆柴,就放下柴担,毅然帮助捆好,送上了惜妹的肩上。惜妹以感激的目光望着他,嘴张了几张,可没说出话来。还是那青年先开口:“小师父,你是刚出家的吧?”惜妹点了点头。那青年继续说:“一看就知你是刚学砍柴的,不要紧,我每天都在这山里打柴,我可以替你砍点。你们平原人,不犯难是不来这里的。”说着,他挑起自己的柴担走了。

惜妹听了他那诚挚的语言,感激得流下热泪,呆呆地望着那宽阔的背影,那高大的身躯,消失在那炎阳下的羊肠小道。

一个青年女子,并不是心如古井里的水一样不动的。自此以后,惜妹的脑海里,已深深地印下了那青年樵夫的形象。后来又经过几次接触,在惜妹的心灵深处,萌发了连她也无法理解的一种情感。

过去,她对打柴这项工作是讨厌的、痛苦的,但现在,却成了最快乐的差事了。每天吃罢早饭,她就荷着打柴工具上山,显得分外勤快。山上,那蛮实的小伙子照例替她打了不大的两捆柴,捆缚结实,然后坐上来谈心。她对他讲述自己的不幸,遭受的辛酸。而他总是唏嘘叹息,深感同情。惜妹在人生中,又—次感到生活充实,她羡慕世俗间男耕女织的生活,她对缁衣讨厌了。

正是暮春天气,风和日暖,草长莺飞,杂花满树。流水声喧。惜妹面对这艳丽的自然景色,心情欢畅,砍完柴,脱下缁衣,内身只着一件水白的衬衣,显得肌肤细腻,洁白晶莹,脸色红朴朴地十分动人。青年樵夫看得一时忘情,竟扑了上去,将她搂抱,惜妹羔羊似地倒在他的怀中。

谁知事有凑巧,山下有一恶乡绅,是个老色鬼,以前曾污辱过庵里的小沙尼。尼姑们一方面惧怕他的势力,一方面怕宣扬出去有碍佛门声誉,只好含悲忍辱,任他蹂躏。于是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任所欲为了。现在,他又听说庵里来了一平原姑娘,生得明眸皓齿,肌肉白净,不禁垂涎三尺,上山—看,果然别有风韵。又探听得她必须每天上山砍柴,就想在那幽僻的山林里干那不可告人之事。因此,他每天上午总札各处山里蹓跶,想找到她。这天,他顺着一双女人的脚印,来到—块大石下,听见深草里有男女说话之声,这狐狸便蹑手蹑脚地潜行到深草边,往里一看,原来正是那美丽尼姑,和村里一个小伙子拥抱在一起。这癞虾蟆本想吃的天鹅肉,却被别人抢去。于是气得暴跳如雷,大叱一声:“呔!你们干得好事!”一对交颈鸳鸯,骤被惊散了。他们向他苦苦哀求宽恕,但毕竟无效。

第二天,恶乡绅便宣布淫尼触犯了佛门八戒,青年樵夫触犯了乡规十条,狠把一对两相情爱的青年绑缚起来,抛进熊熊烧燃的柴堆里。乡民对恶乡绅这般凶恶残忍无不咬牙切齿,见一对情侣在烈焰中挣扎无不垂泪。

突然,人们仿佛看见那女尼从烟中升腾而起,落在山峰上,变成了一块奇石,挺身屹立,那幽怨的神情,似在对不平的世道,进行无情的控诉!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2篇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3篇

话说元始天妖魂飞魄散之后,仙界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此消彼长,妖怪们全部过起了暗无天日的东躲西藏的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充满传奇色彩的牛魔王的崛起。牛魔王的身世,并不为人知,只知道他曾经以一己之力,独闯西天须弥山,西天的教派婆罗门教被他打的封门闭户,谈牛色变。他自己又好广交朋友,义薄云天,天下足有一半的妖王受过他的恩惠。

一天,牛魔王发下请贴,召集各路妖王在千魔谷举行一次大聚会,在这次大会上,牛魔王成功创立妖道联盟,自己则被称为平天大圣,荣登盟主之位。在当时的妖魔界中,对牛魔王当盟主不服的还是不少,特别是被称为河中的蛟魔王、被称为山林大帝的狮驼王与被称为天南霸主的野象王,他们根本不把牛魔王放在眼里。牛魔王认为只有妖界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才可能拥有与仙界谈判的实力,于是他亲自出马,先是与蛟魔王义结金兰,然后又收伏了狮驼王,这时候野象王主动找上门来挑战,他们在积雷山上大战一场后,野象王略逊一筹,输的心服口服,愿意从此奉他为尊,牛魔王仍以兄弟之礼待之。不久后大鹏与六耳弥猴闻风而至,英雄视英雄,六大魔王惺惺相惜,齐心协力为推动妖界的发展而努力经营,在这不久之后妖魔道开始进入了真正繁荣的时期。由于牛魔王奉行你不犯我,我不惹你的策略,峨眉青城两派的地仙虽然仍旧经常出动除妖,但其结果反倒变成象在帮助牛魔王清除异类似的。

妖魔道的实力在慢慢的积累中增强,就在牛魔王犹豫着是否率领群妖走出山林,正式向天庭要求平等生存的权力时,一个盖世英雄诞生了,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的性格是天不怕地不怕,敢做敢为,先是扫荡龙宫得如意金箍棒,然后棒扫阴曹地府勾消生死簿。玉皇大帝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妖怪,便把孙悟空请上天庭,给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他当。孙悟空发觉受骗,大怒之下反出天庭,在花果山前打败十万天兵,当时整个乾坤都被他震住了,这当中就包括有平天大圣牛魔王。六大魔王一起来到花果山看望这位妖道英雄,七大王在花果山上拜了把子。此后不久,又到了千魔谷的妖王聚会的时候了,孙悟空在千魔谷的比武大会上一鸣惊人,再次威震八方,并得到白骨夫人的倾慕,可惜孙悟空不解风情,让白骨夫人伤透芳心

不久,孙悟空被再次请上天庭做齐天大圣,因为误闯玉宇宫,遇到了玉宇公主。这时四个妖道出现,掳走了当时一点神通也没有的幻仙子,孙悟空见义勇为的追了下去,大战陷空岛,营救玉宇公主。这时四道的师父三笑神君突然现身暗算,孙悟空才发现已陷身于一个大阴谋之中。孙悟空决心找出幕后指使,却发现敌人异常的强大,幸好蛟魔王闻讯赶来才救出被深陷重围的孙悟空。孙悟空发现自己爱上了幻仙子,决定为天宫做点事,七兄弟全部聚到一起,在雾障坪与三笑神君及毒龙尊者决战,在这个过程中幻仙子体内涵藏已久的玉帝九成功力也被引发了,最终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消灭了这两个大魔头,但在这次除魔的过程中,野象王失去了爱侣天罗公主。

孙悟空回天庭提亲,玉皇大帝却以天规为限,令孙悟空与幻仙子好事多磨。孙悟空认死理一定要光明正大的迎娶幻仙子,把天宫搅得大乱,可惜众神都无法令玉帝改变主意。孙悟空心冷,幻仙子却决定下界与他私奔。牛魔王要帮孙悟空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与娘子罗刹女在积雷山摆下了绵延八百里的宴席,而且在孙悟空与幻仙子正式行礼时,集合百万妖精释放妖气,冲射灵宵宝殿,目的纯粹是为了出一口恶气。玉皇大帝大惊,忙派太白金星前往积雷山,假意说改变了主意,请孙悟空与幻仙子先回天宫,孙悟空与幻仙子信以为真,返回天界,在桃园里过起了神仙眷属的生活。

不久后王母娘娘发下请贴,要在瑶池宴请诸仙,其实是共商除妖之策,这次大会当然不会邀请孙悟空了。孙悟空却认为自己官封齐天大圣还没有受邀,而自己与幻仙子返回天庭后,玉帝又迟迟未肯相见,心中忿忿不平,便大闹了桃会场,还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仙丹。玉皇大帝本来因为孙悟空诛杀了毒龙尊者等魔头,为天庭立下大功,派兵擒他师出无名,此时有了这个借口,便出动大军,还请来一直不问世事的无敌将杨戬挂帅,一番苦战后,因为关心花果山猴兵猴将的生死而走神的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偷袭得手,擒回天宫。可是想不到孙悟空吃过九转金丹后,刀枪不入,竟是杀不了他,最后太上老君只好启用八卦炉,希望用三昧真火炼化他。

在孙悟空被擒的同时,太上老君发动三昧真火,火烧积雷山八百里,仙妖两界的大战爆发。牛魔王率众兄弟杀上天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血战后,蛟魔王战死在南天门,仙界开始占据上风,但就在这个时候孙悟空从炼丹炉中逃了出来,六兄弟里应外合,终于击溃了天兵,把玉帝围在灵宵宝殿之上。眼看就要性命不保之际,先有幻仙子阻拦,后有如来赶到,他以激将法与孙悟空打赌,经过那场着名的赌约后,孙悟空认输,幻仙子自刎,牛魔王等众兄弟也退回了人间。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4篇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5篇

清江边有堵悬崖,上立两尊石头,下面的像个和尚,上面的像个尼姑,远远地望,和尚背着尼姑正往江里跳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后生叫山郎,有个姑娘叫水姑,两个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一天,山郎对爹妈说:“爹呀,妈呀,我跟水姑好了,请人提亲去!”爹妈说;“先请人讨水姑的‘八字’,看合不合!”在水姑屋里,水姑也给爹妈说:“爹呀,妈呀,我跟山郎好了,他家要是来提亲,就答应吧!”水姑的爹妈说:“看看山郎的‘八字’,要是相合就成这门亲事!”

山郎屋里请来的八字先生,是阴阳怪气的张百说。张百说一餐酒肉下肚,说:“哎呀,一个水命,一个火命,水火不相容,这桩亲事千万成不得!”山郎爹妈听了,不请人提亲了。水姑屋里请来的八字先生也是张百说,他一餐鱼鸭吃饱,说:“一个水里带金,一个火里带木,金木相克,这桩亲事万万成不得!”水姑的爹妈听了,心里冷了。

山郎和水姑伤心得很,跑到山边,你望我,我望你,眼睛水都哭干了。山郎说:“不准我和你成亲,我一辈子不娶媳妇!”水姑说:“不和你成亲,我一辈子不嫁人!”一年一年过去,山郎的爹妈给山郎说媳妇,山郎谁家的姑娘也不要。爹妈气不过,把山郎送到西岩寺做了和尚。一年一年过去,水姑的爹妈给水姑说婆家,水姑哪家的儿郎也不嫁。爹妈好恼火,把水姑送进青云庵做了尼姑。

山郎做了和尚,水姑做了尼姑,两个人见面好难好难啦!山郎想水姑,想得身子也瘦了;水姑想山郎,想得容貌也丑了!山郎给水姑悄悄捎信,约她一同逃走。八月十五那天夜晚,山郎在山边等到水姑,正要跑的时候,不晓得哪门走漏了风声,山郎屋里的人撵来了,水姑屋里的人也撵来了。山郎拉着水姑,跑过了五架坡,水姑的鞋掉了;膛过三条溪,水姑的脚扎破了。山郎把水姑背起来,还是跑。跑哇跑哇,跑到清江边上来。眼看就要被人追上了,山郎对水姑说:“水姑,我俩活着做不成夫妻,就跳江吧!”水姑说:“山郎,好,跳江到阴间成亲吧!”话音刚落,他们两个变成了石头。

这两尊石头,万代留在清江边上,人们都叫它“和尚背尼姑”。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6篇

从前,台湾和大陆相连,中间没隔一个台湾海峡。这搭有一个所在叫做东京,很闹热,人很多,也很富,但是富的人很枵鬼,认钱没认人。有一个臭头和尚,一身生疥烂呀汁流汁滴,去东京共人赏,没一个要一碗给伊吃,一文给伊用,还鼻孔捂咧赶伊:"去乎,去乎,一身臭嫌嫌,去别处赏,去别处赏!"臭头和尚一世界赏没,行到山边,遇着一个少年家,咧挨豆干豆腐。

少年家说:"老师傅,我今日还没卖半文,没现钱倘给你,你若腹肚枵,豆干豆腐豆花,做你吃。"臭头和尚听见伊这样说,将豆干提起来大嘴细嘴就吃。豆干吃了吃豆腐,豆腐吃了饮豆花,亲像三暝三日没吃,如虎似象,将少年家的豆干豆腐吃了了,一鼎豆花也饮了了,连应嗝一下都没,肚腹挲挲咧,呵耳歕鼻,目睭絮絮说:"爱睏仔。"

少年家就将和尚扶去伊床咧。臭头和尚一贴着床铺,倒落去现鼾,衫裤没脱,破草鞋也原穿咧。少年家共伊牵被来盖,重新浸豆,准备再挨。

臭头和尚睏醒来,看见少年家咧挨豆,共伊肩头搭搭咧说:"少年家,大度量。贫僧没啥倘报答你,送你一句话,你得紧记。"少年家说:"什么话?""石狮吐血,地牛翻身,沉东京浮福建,救虫不倘救人。"少年家正要问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臭头和尚已经没看见人影咯。

少年家担豆干豆腐去街上卖,就去看衙门口的石狮有吐血没。少年家逐日去看石狮,一个卖肉的问伊看什么?少年家共伊实实说,卖肉的笑少年家咧神。隔日天光早,卖肉的将猪料糊咧石狮嘴内。少年家担豆腐来卖,看见石狮嘴里有血,将担扔掉,边走边喊:"石狮吐血咯,地牛要翻身咯,走啊!"地震原本叫地动,是涂脚底的一只大地牛咧翻身。少年家叫说要地动,没人要相信,逐个都笑伊咧起。

少年家一直走到一座山头,一时乌天暗地,雷响霹雳,濩一粒两粒大,劈劈啪啪连落煞;雷公驱驱响,雷声隆隆吼,山洪爆发大水淹起来。满城的人走离,和猪、羊、牛、马精牲做一下,让大水流流去;眠床橱桌、大箱细笼,浮呀一世界。

少年家爬起去山顶,看天变地变,大水一来,人淹死很多,一座东京城,沉落去水内,连衙门口的旗杆都没看见半寸。少年家惊心动魄,想起了臭头和尚说的话,果然很应验,石狮吐血,地牛翻身,东京沉落去,淹着的所在很福气,福人居福地,建家立业,叫做福建真真没错。

少年家脚下的大水流得很急,很割,人和精牲都没法靠近,爬起来。有一只老鼠,在水里沉咧浮咧,吱吱叫,亲像咧喊救护。少年家将一支竹竿伸过去,老鼠竹竿,一节过一节,来到山顶。大水将一块柴枋流过来,一群白蚁歇在柴枋顶,随时都会翻畈覆。少年家又用竹竽将柴枋轻轻仔勾、勾、勾,勾到边头,白蚁也就起来山顶。一只蜜蜂,飞来飞去没处歇,飞到山顶已经没力再飞了,少年家伸竹竿让伊歇,慢慢仔放落来。

又流一支杉过来,杉咧一个人,让水激呀脸乌嘴乌,看见山顶有人,开嘴要喊救护,水涌按头壳搧来,那个人"沐沐沐"连吃几嘴水,要喝也喝得出来,实在很危险,少年家若不救伊,现会没命。少年家这时记得臭头和尚交代的话,"救虫不倘救人",将竹竿伸过去。那个人亲像熊抄着竹管,死都不放,少年家险险让伊倒拖落水,赶紧马步煞咧,将竹竿一下一下拔过来。

少年家救起来的人自己说伊叫做王恩,请问少年家的人名,少年家说伊叫李义。王恩为了报答李义的救命之恩,招李义结拜,认李义做阿兄。两个对天咒诅,有福同享,有难共当。

大水退了,东京沉落去变做海峡,孤单剩海墘一条东京大路,没沉的所在是福建。李义原挨豆干豆腐趁吃。王恩原本是财主囝,东京一沉,伊成为孤儿,无处倘去,依偎李义生活;李义作豆干豆腐,四五路无人,得盘山过岭,担去很远的所在卖。

这日,李义担豆干豆腐要去卖,盘一座大山,忽然天乌一爿,李义估叫是要落濩,头一看,一片乌云飞过头壳顶。乌云停在山顶,都是一个妖怪,青面獠牙,背脊生两个翅股,背一个查嫫。李义着一惊,僻在山路边树仔脚不敢弹动。再一看,妖怪煞没看见了。李义蹑蹑脚爬去山顶,看见一个山洞,亲像大古井,乌坎坎,深窿窿。

李义想说这里一定是妖怪的山洞,不敢多看,踅落来担担咧过山去城内卖。入城的时节,看见官府出一张告示,说知府大人的千金小姐在后花园佚佗,让妖怪摄去,若有人将小姐救倒来,有嫫的,赏黄金千两,没嫫的,小姐嫁给伊。

李义将豆干豆腐卖了,回来和王恩说这项事,又再将伊看见妖怪钻入山洞的事情也共王恩讲,打算请王恩相共去救小姐。王恩说:"小姐只有一个,救出来要让你做嫫还是给我做嫫?"李义说:"咱就不要娶小姐,提赏金,有钱就娶有嫫,咱才一人娶一个。"王恩说:"好是好,却很危险。""没冒险一世人穷死死,免想娶。""咱打算好势,拼一注。"

两个发落筐篮、长索,去僻咧山边等,等到妖怪飞出山洞,李义拖王恩来到洞口。王恩惊山洞不知还有什么妖精鬼怪,山禽野兽,就对李义说:"你较细股较轻,你落去;我较大股较有力,在顶面拔索。"李义觉得王恩说了有道理,就坐咧筐篮内,王恩拔索,将李义慢慢放落去山洞内面。一仔久筐篮拄着底,王恩将索停咧没再放。再过一仔久,下面索咧摇,王恩出力,将筐篮拖出来,内面坐一个千金小姐,生做很娞。王恩一看见就没想提赏钱去另外娶咯,将筐篮索扔掉,没管小姐说下底还一个,背起小姐自己先去找官府请功。

小姐共老爸说,叫王恩去救李义,王恩惊遇着妖怪不敢去。小姐很生气,叫老爸将王恩关起来。知府大人因为小姐已经救来了,也就没再派人去救李义。

李义在山洞内等来等去,没看见王恩将筐篮放落来拖伊起去,在下底喝呀没声,都没听见王恩应一句。只听见脚边吱吱吼,说:"王恩去了,王恩去了。"李义一看,都是老鼠。老鼠在洞底挖洞,通出去山脚。李义钻出山洞,去官府找小姐和王恩,才知王恩没和小姐成亲,倒让官府关咧监牢内面。

知府大人看见李义是一个农哥,若真实是小姐的救命恩人,这个人就是伊的囝婿,没做囝婿也得赏伊千两黄金,很提得出来。所以,故意相刁难,叫一群查嫫和小姐罩头巾站在二门内让李义认小姐。认会出来才承认伊是小姐的救命恩人。

往时衙门还是大厝的内面,用一个门分内外,叫做二门,内面住女眷,没随便让人出入。所以才有说,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李义站在二门外面得入去,蜜峰飞来李义耳仔边说:"我去小姐头顶飞。"李义就将罩头巾的小姐认出来。

知府叫人将二门关起来,小姐在内面,李义在外面,叫李义行入去找小姐。白蚁来,将门车车破,李义就大摇大摆行入去和小姐相见。小姐在山洞内面暗嗖嗖,不识李义的人,却会认得伊的声,就和李义相认。李义要求放王恩,说若没伊相共,伊自己一个也救得小姐。小姐说:"伊存心要害你,你还替伊说话?你要救伊,伊有要救你没?"

李义这时联想到臭头和尚说的"救虫不倘救人"这句话。大水的时节伊救老鼠、白蚁、蜜峰,伊遇着困难,都来相帮助,只有这个王恩,忘恩负义,真没良心,救伊却倒来相害。没良心的人真实不值一尾虫!

这个故事,曾经搬上舞台,香港还拍做彩色影片,叫做《云中落绣鞋》,又名《石义大战蟒蛇精》,轰动一时。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7篇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在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8篇

这是一个讲述孩子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神话故事……

天宫中的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为了爱情,三圣母不顾二郎神的反对,带着宝莲灯私奔下凡与刘彦昌相会。

七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沉香渐渐长大,和母亲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二郎神从宝莲灯的闪光中发现了他们。为了维护天规,他抓走了小沉香,要挟三圣母交出宝莲灯。无奈之中,三圣母只得把灯交出,并被压在华山底下。

沉香在天宫偶尔从土地神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同为人质的部落头人之女嘎妹的帮助下,沉香机智地与护灯秦俑周旋,夺回了母亲的宝莲灯,逃离天宫,踏上了寻母之路。征途中,磨难重重。鬼城、荒漠、怪石诡异多端;雪崩、地裂、沙暴恐怖惊人,这一切都没有磨灭沉香的救母之心。幼年的沉香在经历了种.种险遇之后,终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成长为一个英勇的少年。

孙悟空为沉香的执着所感动。在他的点拨下,沉香带着小猴和白龙马直奔火山,他在嘎妹和部落人民的帮助下,推倒了二郎神的石像,铸成了神斧。沉香举起神斧,与二郎神决一死战。他越勇,令二郎神难以招架。激战中,二郎神屡施毒计,欲将沉香置于死地,并抢夺宝莲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宝莲灯突发金光泻进沉香体内,与沉香合而为一,终于把二郎神打败。

云开雾散,大地回春,沉香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母子终于相会。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9篇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0篇

百灵除龙

很久以前,在千山竞绿的天等镇有座岜松山。岜松山可是一个好地方,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鸟语花香。

离岜松山不远的地方,有棵高耸入云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生得十分健壮,风吹不落它的叶子,大雨淋不湿它的根。鸟儿搭窝找大树,兔子安巢寻草莽,大榕树像把撑天的雨伞,佑护着树下两户善良的人家。

这一年,两家的妻子同时怀了孕,两对夫妻早早就欢天喜地的约定,如果生的都是男孩,就让孩子们结拜成兄弟 如果生的是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成夫妻,结果他们一家生了个男孩,取名叫百灵一家生了个女孩,取名叫俏妹。两个孩子长得十分可爱,从此,这两家人的感情就更融洽了。

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转眼十八年过去了。百灵长成了一个英俊强壮而且勇敢威武的小伙子。俏妹则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丽姑娘 ,她心灵手巧,能歌善舞,而且精于刺绣。给她提亲的媒人多得三天就把她家的门槛踩烂了,却都被俏妹婉言拒绝,因为她心中只有百灵。

壮乡的盛节三月三到了,百灵和俏妹以山歌定情。他们发誓要像翠竹林中的金竹永远不变节。他们的阿爸阿妈看到了,马上取来好酒为他们祝贺。乡亲们听说了,个个高兴而又羡慕地说 真是天生的一对! 

正在人们欢庆百灵与俏妹的美好姻缘的时候,空中突然响起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紧接着狂风怒号,飞沙走石,吹得人们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暴风过后,人们发现俏妹不见了。

阿爸、阿妈和村里的乡亲们立刻分头去找。整整找了三天三夜,找遍了所有的山头、河沟、草莽,寻遍了所有的村子、树林,依然没有找到俏妹的踪影。百灵见俏妹不见了,心如刀绞一般。他日夜不停地找,发誓哪怕寻遍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找到俏妹。 

这天,百灵爬上了从来没有人敢上去的岜松山。爬到半山腰,他又累又渴,刚坐下来休息,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而又满面红光的老人。百灵大吃了一惊,这连飞鸟野兽都罕见的岜松山上,这位老人又是如何上来的呢?他正在纳闷的时候,老人对他说:“百灵,我知道俏妹的下落!” 本文来自织梦

百灵一听,饥渴与劳累顿时烟消云散,他一把抱住老人问:“老人家,俏妹在哪里?”老人悲痛地说:“她被恶龙吃了!” 百灵一听,顿时昏死了过去。过了好半天,百灵才苏醒过来,焦急地问道:“这条恶龙现在什么地方?”

老人说:“那条恶龙就在楞那潭里,它经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伤害的大多是那些会唱歌的女孩子,它曾发誓,要慢慢地让壮乡歌声灭绝。”

“怎样才能杀龙除害呢?”百灵问老人。

老人告诉他:“劈倒岜松山,就能把恶龙永远压在潭底。”可是谁有这么大的勇气和本事呢.

百灵听了老人的话,马上飞快地跑下山去。回到家里,他把老人的话对阿爸阿妈说了一遍,便拿起钢凿、铁锤跑上了岜松山。

百灵要凿倒岜松山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灾难是我们大家的灾难,百灵带头要为民除害了,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于是,全村的小伙子们都拿着工具上山去了,连年老的石匠们也扛起铁锤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了。

于是,岜松山上叮叮当当的铁锤声连成了一片,凿起的石粉遮天蔽日。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楞那潭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恶龙,只见它红红的大嘴像山洞,尖尖的巨牙像山峰。那恶龙咆哮着:“天不能灭我,地不敢得罪我,你们几个凡人就想和我作对!快些滚回去吧,谁再敢凿山,我就把谁吃掉。” 

恶龙说完回水潭去了,百灵拿起铁锤又要上山,大家忙拉住他说:“不要白白地去送命,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吧!”于是大家垂头丧气地回村去了。

百灵回到家里,心如火焚,寝食不安。他又跑上山去找那位老人。老人说:“要除害的办法是有的,但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从这里往西方走,走到天和地相连的地方,那里有一把开天剑,它是当年陆驮公公升天而留下来的。你把剑取回来,然后用人血淬火,就能劈倒岜松山。只要是不畏难,有决心,你就一定会成功。”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百灵要去西方取开天剑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暖了人们的心,大家都觉得有了希望。于是,百灵带着乡亲们的期望上路了。

百灵一路跋山涉水,不知闯过了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杀死了多少拦路的毒蛇虎豹。这一天,天刚刚黑,百灵来到一条大河边。这时,他身上只剩下一把刀、一张弓和两支箭了。他抬头一看,心里便有些沉不住气了大河上波涛汹涌,吼声雷动,飞溅的浪花使对岸一片白茫茫、灰蒙蒙的,一眼望不到边际。他想试试这河到底有多宽,取出一支箭,箭头上拴上一团火球,尽力向河对岸射去。百灵射的箭可以飞过三十三座山,壮家小伙儿没有一个射箭有百灵远的。可是这一回,闪亮的火团飞啊飞啊,终于熄灭了,一箭射不到对岸!百灵呆住了。好久才慢慢地拖着沉重的步子上山伐木 。

织梦好,好织梦

天亮的时候,他做好了一张大木排,刚推下水,眨眼之间便被暴怒的巨浪撞散了,吞没了。百灵顿时被吓得好半天不敢出声。这时,他才看清楚,这汹涌的急浪中根本无法行船,而且这水宽得让人看不到尽头。

怎样才能渡过河去?百灵正在忧虑焦急之中,忽然听到头上一声惊叫。他抬头一看,离他不远的一棵大红棉树上,盘着一条巨大的黑蟒蛇,蟒蛇正张开血盆大口,慢慢地朝着树上的一窝刚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鸟爬过去,小鸟被吓得吱吱乱叫。百灵急忙取下弓,搭上最后一支箭,心里暗暗祷告:“老天有眼,这支箭能射中蟒蛇眼。”他用尽全力一射,这箭不歪不斜,正好射中了蟒蛇的右眼。黑蟒蛇疼得从树上摔了下来,在地上打起了滚,百灵拔出刀来猛扑上去,经过一场殊死搏斗,黑蟒蛇最终被百灵杀死了。

百灵浑身是血,刚想靠在木棉树上歇一会,突然空中飞来一只巨大的母大鹏,它向着百灵凶猛地扑了过来。正在这紧急关头,树上的小鸟急忙叫:“妈妈,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大鹏低头一看,树下躺着一条打死的蟒蛇,便感动地对百灵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勇敢的年轻人,我该怎样报答你才好呢?”

百灵说:“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

大鹏接着好奇地问:“年轻人啊,这一带从来就没有人的过,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又要到哪里去?”

百灵便把家乡的事和来意一五一十地与大鹏说了一遍,大鹏听罢,对他的勇气和善良很是赞赏为了报答百灵的救子之恩,爽快地表示愿意帮助他。

织梦好,好织梦

大鹏让百灵骑到它的背上,对他说:“年轻人啊,你如果走着去的话,从这里到天边还要走九年,我飞得很快,你可别睁眼睛啊!”说完它振起翅膀,向长空飞去 。

百灵骑在大鹏背上,闭上眼睛,耳边一会是滔滔的海浪声,一会儿是丛林中的虎啸狼嗥声。

也不知飞了多久,大鹏忽然停止了飞翔,告诉他到了。百灵睁开眼睛一看,整个苍穹就像个慢慢收拢的大罩子,在天地的相接处,祥云缭绕,红光闪耀,百灵跑过去一看,一把巨大的宝剑正躺在那里。百灵激动不已,他走过去将宝剑捧起,只见剑身上有一行大字竖则击破长空,挥则霹雳万 里。剑把上有三个金字开天剑 。

百灵见复仇有望了,想起与自己青梅竹马、朝夕相处的俏妹,他止不住潸然泪下,继而放声大哭。这时大鹏急忙劝慰他,并催他快些回到家乡去。百灵想,如果乡亲们知道他拿到了开天剑,还不知该有多么高兴呢! 

百灵又骑到了大鹏的背上,刚刚回到家乡,那位白发老人正在路边等着他。老人对百灵说:“这开天剑虽有神奇的本领,但不知已经搁置了多少岁月没有用过了,要用人血重新淬火才行。”

百灵问:“是要我的血才行吗?”

老人无奈地点点头,百灵抬头看了看萧落凄凉的家乡,想到人们憔悴的面容,便毫不犹豫地说:“好,那就用我的血吧。”楞那潭边很快便升起了一堆火,开天剑烧得通红通红的。百灵割开自己的血脉,让自己殷红的鲜血滴到剑锋和剑身上。火红的剑一经淬火,立刻喷射出耀眼的万道金光,照耀得百灵全身都极亮极亮的。这强光惊动了恶龙,它一看形势不好,冲出水面打算逃走。但这强光却像罩在潭口上的铜墙铁壁 ,尽管恶龙撞得头昏眼花还是没有能够撞出去 。

剑淬好了,百灵的血也几 乎流尽了,这时,他拼尽全力,举起开天剑朝岜松山狠狠地劈去,只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万钧霹雳 ,那巍峨无比的岜松山便在开天剑下轰然倒塌,落在了楞那潭里,恶龙也被岜松山压死在楞那潭底。

可是,杀恶龙的英雄百灵也由于流血过多,倒在地上永远地睡去了。人们说,百灵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雷公神,每年的春夏两季,他都会手提开天剑,在天上巡行,一看到地上有人作恶,就立刻射出一道霹雳,把为非作歹的人劈死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1篇

尧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当中,丹朱是年纪的,可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

丹朱为人骄傲暴虐,常常喜欢和伙伴们带着随从臣仆,到各地去漫游,稍不如意的地方,就要迁怒于人、大发脾气、虐待他的臣下。

那时候洪水为患,弥漫天下,丹朱出去游玩,总是坐船去,渐渐习惯了水上的生活,对于人民的疾苦满不在乎,倒是觉得坐着船出去东游西荡非常有意思。

后来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了,有些地方水浅,不能通船,任性的丹朱却还要叫人不分昼夜地替他推着船走,称之为陆地行舟。船在泥沙和水草之间摩擦着、颠簸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推船的人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丹朱和他的伙伴们却在船上吃喝玩乐,哈哈大笑,脸上表现出毫无心肝的志满意得的神情。

有时他和他的伙伴们干脆就关起门来,在家里为所欲为,他们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闹得实在有些不像话。

丹朱的弟弟们见哥哥这样胡作非为,也都不服他的管教,弟兄们时常发生内讧,彼此间纷争不休。

尧看见丹朱性情太恶劣,教育无效,心中暗自焦急。他因此创制了围棋这种游戏来教给丹朱,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丹朱的性情,使他能够改邪归正。

哪知道丹朱对于围棋这玩意儿,起初还觉得新鲜有趣,曾经专心致志地研究过一段时间,后来,就觉得有些腻味了。他自己忽然异想天开,创造了另一种棋。他选择了一片平原旷野,叫人按着棋局的格式在那里遍栽桑树,他和他的朋友们就各据一方,用桑树来做棋局、用犀牛和大象来做棋子,指挥着它们进退周旋,他觉得这比他父亲的围棋更是兴味无穷。后来他连这也玩厌了,便扔开它,仍旧和他的那帮朋友去胡闹。

尧知道丹朱实在没有能力担当执掌国家的重任,决定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舜。又唯恐丹朱不服气,聚集他那帮恶朋歹友从中捣乱,便颁下诏命,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由后稷监督着,即日动身起程。

那时住在中原的一个叫做三苗的部族,和丹朱的关系非常好,对于尧把天下让位给舜这件事,很不以为然,首先起来反对尧。

正直的尧,他的政治主张并不因为三苗的反对而发生改变,他马上派遣军队去攻打,三苗的首领抵抗不住正义的王师力量,终于被擒伏诛。

剩下的三苗部众,便只好携儿带女,随同着被放逐的丹朱,迁徙到南方去了。他们在丹朱的放逐地丹水附近定居下来。

他们在南方定居不久,势力又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和满腹怨气的丹朱在一起,以丹朱为首,酝酿着卷土重来,再度进攻中原,某尧的统治,彼此平分天下。

没想到事情败露,消息传到尧的耳朵里,智慧高远并且勇敢坚毅的尧,早就料到有此一招,于是便不慌不忙,开始调兵遣将,亲自挂帅,统领大军到南方去消灭乱事。

丹朱和三苗的联盟,还没有准备停当,听说尧的大军开来,急忙整顿旗鼓,与尧的大军对峙。父子俩的军队,就在丹水上展开了一场大战。

丹朱已经习惯了水上的生活,就由他统率水军。他所统率的水军,一个个都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且快步如飞。原来丹水里出产一种鱼,名叫丹鱼,这鱼每到夏至前十天,便常从水底浮游到岸边来,鳞甲红光闪闪,在夜间望去,就像是火焰一样,那时赶紧撒下网把它们捕捉来,割取它们的血,涂在足上,就可以涉水如履平地。丹朱的水军人人都有这种本领,因此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尧在水军这方面,竟不是儿子的对手,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免不了损兵折将。

幸而由三苗统率的陆军,除了勇猛强悍以外,没有其他的特殊技能,因此尧的军队在陆地上对付三苗的军队就绰绰有余了。终于,靠着尧的智谋和当地人民的帮助,首先击溃了三苗的陆军,使它不能和丹朱的水军配合作战,然后又用谋略将丹朱的水军也一并击溃,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变乱,便再度以尧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

失败的丹朱,带着他少数的部众,落荒而逃,一直逃到了南海。面对茫茫的大海,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丹朱觉得自己再没有脸面活在世间,就跳到大海里自杀了。死后他的灵魂变作了一只鸟,这鸟的名字就叫朱,形状有些像猫头鹰,一对脚爪却好像是人的手,它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士”就将要被放逐。

他的子孙,聚居在南海的附近,渐渐成为一个国家,叫罐头国或罐朱国。这些人的相貌长得非同一般:人的脸、鸟的嘴壳,常用他们的鸟嘴在海滨捕鱼。背上长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只能当作拐杖扶着走路。

罐头国的附近便是三苗国,就是和丹朱一同造反失败的三苗的子孙聚居于此而成国的。三苗国的人也都生有翅膀,翅膀生在腋下,很小,也只能点缀观瞻而不能飞行。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2篇

戴晋生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平日里与朋友们一起或作诗写字,或品评国事,总表现出不凡的思想与见地,很受朋友们尊重。

魏王听说了戴晋生的非凡才干,很渴望见到戴晋生,于是吩咐下属将戴晋生请来。戴晋生来到魏王宫中,魏王一看,此人虽衣着寒酸却相貌不凡,在魏王面前站着,神态自若,毫无谦卑之态。魏王笑着请戴晋生坐,和他亲切交谈。谈话间,魏王觉得戴晋生果然满腹经纶,是经国济世之才,于是产生了要留戴晋生在宫中做官的想法。

魏王说:“请先生留在宫中,我封你为上大夫,怎么样?”

戴晋生一听,笑了笑说:“实在对不起,我对做官不感兴趣。”

魏王说:“你出来做官,身为上大夫,出入有气派,家人生活富裕,不比你现在的境况好得多吗?”

戴晋生依然笑笑,摆摆手,起身告辞了魏王。

回家后,朋友们知道了这件事,很不理解:戴晋生为什么放着这好的事不干。他的妻子也埋怨他不该拒绝魏王。面对朋友们和家人的劝说,戴晋生还是一笑了之。

过了几天,戴晋生去见魏王,依然穿着那身破旧的衣服。

魏王见他那副模样,对他说:“前几天,我那样诚恳地请你留下,赐你上大夫的优裕地位和俸禄你都不肯留下来,今天怎么又来拜访我呢?”

戴晋生笑了笑,不无遗憾地说:“看起来,真是不值得和您往来呀,原本我还打算把您作为朋友交往的,可是您对我太不了解。您见过那沼泽荒地中的野鸡吗?它没有人用现成的食物喂养,全靠自己辛勤觅食,总要走好几步才能啄到一口食,常常是用整天的劳动才能吃饱肚子。可是,它的羽毛却长得十分丰满,光泽闪亮,能和天上的日月相辉映;它奋翅飞翔,引吭长鸣,那叫声弥漫在整个荒野和山陵。您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野鸡能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不停地活动,无拘无束地来往在广阔的天地之中。现在如果把它捉回家,喂养在粮仓里,使它不费力气就能吃得饱饱的。它必然会失去原来的朝气与活力,羽毛会失去原有的光润,精神衰退,垂头丧气,叫声也不雄壮了。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不是喂给它的食物不好呢?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它失去了往日的自由,禁锢了它的志趣,它怎么会有生气呢!”

魏王听了,若有所思地望着戴晋生。

其实,自由是比任何物质的享受还要珍贵得多的。野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3篇

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雪山顶上有一对夫妻,生育了三个女儿,大姐叫金沙,二姐叫澜沧,三妹叫怒女。三个姐妹都长得很漂亮。大姐勤劳善良,温顺厚道;二姐豪爽大方,很讲义气;三妹骄横暴躁。三姐妹长大成人,父母想把她们嫁到东方去。大姐说一切听从父母安排,而三妹却不从,偏要嫁到南方去。母亲劝说道:"南方山高坡陡,你要多想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也回不来了。"三妹发怒说:"我主意已定,谁也阻挡不了。"于是,大姐、小妹各奔一方,这可急坏澜沧姑娘,她想和温顺的大姐一起嫁到东方去,可又舍不得还不懂事的三妹。想了九天九夜,最后对父母说:"阿爸、阿妈,让我还是陪三抹到南方去吧!"

三姐妹同时出嫁了,太阳撤下七彩丝线,百鸟啁啾,百兽跳舞,树木排队送嫁,鲜花在前面铺路。三妹头也不回地直奔南方,二姐紧紧守护在她身边,大姐舍不得两个妹妹,也跟着向南走了好长一段路。大姐还思念阿爸、阿妈,便转身回头远眺。因此,金沙到了丽江石鼓时,受罗海山的阻挡,江水从西流来,突然以90度的大拐弯,折向北东流去,形成了的长江第一湾。当大姐金沙姑娘经过虎跳峡时,被玉龙、哈巴两兄弟阻拦,要求她留下嫁给玉龙哥哥。聪明的大姐跳了七天七夜的舞蹈,让两兄弟高兴得如醉如痴,然后,她纵身一跳,跃过虎跳峡,直奔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里,高山海拔4000多米,江面海拔1750米,山高水长,气势磅瞒,大姐头也不回地奔向宜宾、重庆、三峡,最后找到太阳升起的东海。后来,大姐变成了金沙江,三妹变成了怒江,二姐变成了澜沧江。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4篇

国君的宠妃

古时候,卫国地方有一位女子,长得很漂亮,她是卫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根据卫国的法律,无论是谁,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而乘坐国君的马车,就要处以斩去双脚的刑罚。有一次,这位王妃的母亲患了重病,有人在半夜里赶来把消息告诉了她。于是她就乘坐国君的马车,赶去看望母亲。事后,国君不仅没有惩罚她,而且还夸奖了她几句。“她是多么有孝心啊!”他说,“她为了母亲,甚至冒了砍掉双脚的危险。”

后来又有一天,她正和国君在花园里嬉戏。他拿了一只桃子吃,吃到一半觉得这只桃子特别甜,于是就把它让给了国君吃。国君说:“她是多么爱我啊,愿意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

但是,这位王妃的美貌渐渐消逝,国君就开始冷淡她了。

后来有一次,她无意中冒犯了国君,国君就说:“是不是有一次你未经允许,就乘坐了我的马车?是不是你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5篇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天下海清河晏,四海升平。福建泉州有一布商姓马名贵发,经常往返于福州府和家乡泉州之间贩卖布匹。虽然旅途劳顿,但为了节约成本,马贵发从未起念要雇个帮手。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且说这天是三月初八,马贵发返乡途经莆田县境,看看时候不早,正自思量今晚住宿何处,忽听得背后有车马声传来。由于道路狭窄,马贵发把身一侧,想让马车先行,不料车到他身边却突然停住了。马贵发抬头一看,那马车十分豪华,车上坐着一个文弱少年,衣着华贵,像是大家子弟。少年彬彬有礼地向马贵发颔首道:“借问大叔一句,附近可有投宿的去处?”马贵发见那少年面色暗黄、声音喑哑,像是有病在身,想想自己也是出门在外之人,便热心地指引道:“此去不出二里地,就有家高升客栈,很是清净。”少年抱拳谢过,待要驾车离去,却又转头对马贵发说道:“这位大叔,我看你也是远行之人,出门靠朋友,如蒙不弃,请上车来一起赶路吧!”马贵发看看天色已晚,对少年又颇有好感,当下并不推辞,道一声谢便上了车。

不一会儿,二人就到了高升客栈。各自安顿下来后,少年又邀请马贵发:“大叔,咱们一同用饭吧,多个人,我也能多吃一点!”马贵发犹豫片刻,道:“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两人一起来到大厅,少年要了一壶烧酒、四样时新菜肴,与马贵发痛快地吃喝起来。席间,少年自称姓陈,是晋江人。酒足饭饱后,少年又抢先结了帐。马贵发暗忖,这少年为人慷慨大方,语言又风趣得很,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旅伴,于是对少年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一见投缘,也正巧顺路,干脆结伴而行,也好互相照应,你意下如何?”少年欣然应允。

马贵发与那少年一路同行,两人十分投契,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天两人来到福清地界,少年忽然兴奋地跟路上遇到的四五人打招呼:“真巧呀!怎么能在这里赶上你们,你们不是比我早三天出门的吗?”对方也是满脸欢欣。少年回头对马贵发解释道:“大叔,他们是我的同乡,都是去京城赶考的富家子弟,也是我的朋友。大家一起赶路吧,路上更热闹些。”

马贵发不忍拂逆少年的美意,点头应允。果然,因为人多,大家欢歌笑语不断,旅途中的劳顿也不知不觉地减轻了。就这么过了两天,马贵发他们又在路上遇到了六七个商人,个个衣着华美,车马豪华,一见少年便停下车马,热情洋溢地行礼。少年告诉马贵发:“他们都是我们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其中一个是我的姐夫,他们要去浙江一带贩丝绸。”于是,这天晚上,马贵发便和他们一起投宿在山脚下的平安客栈。

说来奇怪,这天半夜,忽然雷鸣电闪,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平安客栈的店主人被风雨声惊醒,忽然想:不知道会不会漏雨?店主人忙点起蜡烛四处查看,走到马贵发等人歇宿的那几间上房门外时,见里面仍是灯火通明,照得窗户纸都亮了。店主人好奇地透过窗缝向里看,只见床上有个人蒙头大睡,而其他的客人围着蜡烛席地而坐,每人都神情肃穆,交头接耳地好像在商量着什么。店主人敲敲窗,好意提醒道:“诸位客官,已经三更了,早点安歇吧,你们明天还要赶路呢!”里面的人说:“知道了,我们马上就睡,谢谢老板!”

店主人检查完了客栈,回到自己的房间,忽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赶忙去上厕所。经过刚才那间客房时,看见里面的灯已经熄了。店主人刚在厕所蹲下,忽然隐隐约约听见一声大叫,便喝问道:“怎么了?”可是深夜寂寂,四周一片漆黑,根本无人应答。店主人心想,怕是哪个客人在说梦话吧,也就没有深究,回到床上睡觉,一夜无话。

天色渐亮,店主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站在门口送客人们离去,口中说道:“下次再来小店啊!”忽然,店主人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不对,昨晚一共是十四个客人,怎么今天才出去十三个呢?里面一定有蹊跷!

店主人赶紧追上去,赔笑道:“客官慢走,怎么少了一位呀?”客人们面面相觑,都不禁一愣。那姓陈的少年马上嘴角一咧,笑道:“老板,我们昨天并肩进你的店,今天并肩出你的店,怎么会少一个人呢?那你倒说说看,我们少了谁呀?你老莫不是老眼昏花了吧。”众人都笑了起来,店主人无言以对,只得看着这群客人吆喝着坐上马车离开。

回到店中,店主人反复琢磨着昨晚和今早的怪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又说不清道不明。他到昨晚那些客人住的房间更换被褥时,忽然发现床板上有三个暗褐色的小斑点,不由得大惊失色,是血迹!

店主人赶忙报了官,半个时辰后,地保和衙门的李捕头就赶来了。捕头验看了现场,让地保火速召集地方上的团练乡勇追赶那些客人。李捕头带着几个年轻人骑马跑在前面,终于在一片树林中追上了他们。李捕头高声喊道:“前面的马车停下!我是县衙的巡捕,现在要检查你们的行李。”那些客人听了,纷纷跳下马车,齐刷刷地从行李中抽出了明晃晃的钢刀,肩并肩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李捕头大喊一声,带领乡勇们冲上前去。这些伪装成客商的匪盗虽然凶悍,但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乡勇们像铁桶一样牢牢地围困了起来。

他们被抓获的时候,李捕头注意到他们每人身上都有一个深色的布包,打开一看,每个布包里竟都是一段散发着血腥味的碎尸!再搜查马车上的行李,里面全是一团团沾满血迹的灰土!在场的众人都觉得毛骨悚然,更是怒气冲天,立即将他们扭送至县衙。

县令闻听此事,立刻升堂审讯。由于血淋林的罪证摆在面前,众盗抵赖不得,只有从实招供。原来这一行十三人,是专门打劫单身客人的大盗,那个看似有病的少年陈某便是他们的首领,也是最有心计最为狡猾的一个。马贵发只身赶路,又不慎露财于外,早被陈某这一伙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盯上了。于是陈某定下万无一失的诡计,前后花了近十天的时间终于取得了马贵发的信任。昨天晚上,众盗在陈某的指挥下,将马贵发在客栈杀死,为了不让人发觉,他们将马贵发的尸体肢解,各自携带其中一段。陈某的计划相当周详,早就嘱咐同伙在行李中携带了大量灰土,在肢解尸体时用以吸收血渍,但是他们百密一疏,在床板上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这正印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由于这个案子情节恶劣,凶犯作案手法极其残忍,朝廷对以陈某为首的所有罪犯处以极刑。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虽然大快人心,但马贵发因轻信别人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却是怎么也挽救不了的。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6篇

在漳州城南12公里处的九龙岭下,即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口的公路边,有一座前后两进的古庵庙。四周林木苍茏;庵前榕树复盖,并竖起一座长方形石碑,高约一丈、宽有四尺余,上面镌刻“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个字。这就是闽南闻名的文物古迹木棉庵。历代骚人墨客到此凭吊遗迹,无不讴歌忠义之士郑虎臣为国除奸壮举,无不唾弃奸相贾似道祸国殃民的行径。

贾似道,字师宪,是南宋时代制置使贾涉的儿子。从小放荡不羁,不务正业,行极坏。仅因其姐姐是理宗皇帝宠幸的贵妃,得以累拜右丞相,军汉阳。他一生凶狠毒辣,作威作福,独断专横,贪生怕死,祸国殃民,弄得朝政糜烂不堪,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贾似道的兴衰史和罪恶史主要体现在二次战争上:一次是开庆元年(1259年)九月,蒙古忽必烈南侵,鄂州(今湖北武昌)危急,贾似道以丞相之职领兵往救,但却不战自退,暗中遣使求降,答应割地纳贡。后来蒙古诸王内讧争位,忽必烈仓皇撤兵,贾似道乘机谎报战功,被理宗御诏褒扬,加封少师。旋令入朝,愈益专横,挟嫌弹劾和暗害了左相吴潜(字履斋),独揽朝政。度宗即位后,又被授为太师,平章军国事,加封魏国公。

另一次是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忽必烈于北方建立元朝,又再度南侵,朝臣纷纷上奏,请敕贾似道抗御,似道被迫出兵,鲁港(芜湖附近)一役,宋军全部被歼,他竟孤舟逃往扬州,于是朝野大哗,纷纷上书弹劾,请斩贾似道。但由于太后的袒护,只把他降为高州团练副使,贬循州安置。

郑虎臣,字景兆,本是武举人。他一家屡受贾似道的陷害。据《龙溪县志》载:似道听信“有术者言,平章不利姓郑人”的鬼话。凡朝官姓郑的,都必加诬陷。所以虎臣父亲被贾似道杀害,自己也被寻隙充军,后遇赦,当了会稽县尉。贾似道被贬后,他奉命监捉到婺州,因当地群众张贴檄文驱逐奸相,才转押到福建建宁来。其时福王素恨似道,欲招募一名敢在途中杀贾似道的人当监押,郑虎臣又自请应召。临行,郑遣散了似道待罪建宁府时的侍妾十人,把其全部资财施舍民间。途中,时值酷暑天气,虎臣喝令打掉轿盖,让似道头晒烈日。又把似道的罪行丑事编成杭州小调,教轿夫们唱着戏谑他,行至漳州,知府赵介如原系贾家门客,欲设宴洗尘,又遭虎臣鄙视,强留3天,就起解赶路。虎臣盘算,如果不趁早杀贾,一到广东,他的门客很多,就更难下手。于是令弃轿步行十几公里,至木棉庵小憩时,似道“病笃,泄泻欲绝,虎臣知其服脑子求死。乃云‘好教他祗凭地死’,遂锤数下而殂”。

郑虎臣诛贾似道伸长了人民的正气,后来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此立石碑纪念,后被毁半截(今已修补完整)。现存的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间龙溪知县袁本濂重立的。碑的旁边立一诗碑,刊明代人七言绝句一首,诗云:“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暴日奔,谁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1936年在碑前建长方形八角石亭一座,称“木棉亭”,并有现代人刻写的建亭碑记。今碑亭均尚完好,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木棉庵虎臣诛似道的题咏很多,吟来正气满腔。如清代龙溪人张士楷诗云:

尚方斩马定须携,

讨贼捐躯未怆凄;

往事已埋秋壑里,

斜阳自转木棉西。

征蛮却爱俞都护,

勒石犹标郑会稽;

千古快心推此地,

春风莫遣杜鹃啼。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7篇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8篇

“牛奶都来自一种叫做奶牛的动物。奶牛之所以产奶,是因为它生小牛了。没有哪一种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个体会平白无故地天天从乳 房里向外淌奶。奶牛为什么会生小牛?因为它怀孕了。奶牛为什么会怀孕?因为它被人工授精了……

饮用奶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见过公牛,却不停地生小牛,被挤奶,奶牛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母亲,一生下来就母子分离,一部分小母牛被人工喂养,重复母亲的命运;一部分被卖出去当肉牛;还有一部分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血清、蛋白和酶!”

读完这段文字,我突然感到沉重起来。原村庄里的这对老人,拐杖已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他们从来不肯放弃劳作。男老人不断地编织着竹器,女老人一刻也不停地从猪圈忙活到鸡圈。他们是一家人,但我打小到大从没有看见过他们说过一句话,露出过一丝笑脸。

据说,他们早年就分居,原因不详。几十年了,虽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过着井水与河水相安的生活。他们漠然地看着彼此一天天老去,在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悲喜,任何隐忧,仿佛,他们就是一次错误结合之后的永远不可修正。

很多人揣测过他们的生活,但谁也无法判断事实的真 相。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九十高龄的女老人熬不过凛冽的寒风,她安静地离开了。在男老人的脸上,依旧探寻不到与悲伤有关的任何信息。他的胡子全白了,戴着棉帽,穿着宽大的棉衣,两只手深深地彼此相握着躲进袖子里。他眼神空洞地看着忙忙碌碌的儿子们,不问不闻的表情有点让儿孙们难过,小儿子忍不住地对他说,妈走了!他看了他一眼,依旧什么话也不说。

晚上,意外地传来男老人也过世了的消息。

两口漆黑的棺材并排地躺在一起,此刻,他们之间再没有了任何的别扭。冥冥中,似是上天的完美安排,他们的相守,终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得到世人的认同。他们之间的所有过往,皆被这突然的安排冲淡了,忘记曾经的隔膜,他们的一生,可以当成一段关于爱情的永恒赞歌。

明月短松处,枯草连天长,他们的坟墓并列在一起,凝重地注视着绵绵的山脉。子孙们兴奋地为他们树碑立传,墓碑上铭刻着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满目的赞誉之词。

印象最深的是,赫然书写着他们夫妻恩爱和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是一个多么华丽的谎言啊,居然被庄重地刻在这里。多年以后,后来者将深信不疑,这里长眠着一对楷模夫妻。无论他们生前的德行,还是死后的效行,都值得人们歌颂和学习

村庄里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他们之间曾经的别扭,但他们一定记得,这两个高寿的老人在同一天老去。这是一件值得人们津津乐道很久的美事,尤其是他们的后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一个家族曾经的造化。

尽管他们在世时彼此难容,一直以不妥协不让步的姿态相对,但就在他们同时死去的那一天,他们的子孙们就有了大胆的设想。用一种假设中的美好去代替难以言说的隐情,在铁定的结局里,所有的过程都那么不值一提。

于是,谎言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它们真实地站在那里,站成永恒的姿势。

来,每一滴牛奶,都是值得敬畏的。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19篇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20篇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灿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苍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苏东坡“白云山下两旗新”的诗句中,是否可以认为,在北宋时,杭州上天竺白云峰下出产的茶叶具有龙井茶的雏形,“两旗”可否表明是茶叶冲泡时的外观特征。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这反映了当时龙井茶区的采制时期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明朝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云:“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更是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特点和泉水,知名度虽不如“天池”和“阳羡”,但确十分珍贵,价值甚高。表明龙井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大约在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后来,杭州城里的一些商人看到经营龙井茶有利可图,便相继来到龙井茶产地,投资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里鸡笼山的达山茶场(公司)、九溪五云山的胡景泰公司等。这些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仅有茶园几十亩到几百亩,当时最大的茂记公司,在九溪、梅家坞附近虽设有3个分场,但也只有300余亩茶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众多名茶中,龙井茶已成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享誉海内外的名品,被选为国宾礼茶。前几年,杭州市西湖区茶园面积约9000亩,年产龙井茶500余t。杭州西湖乡1978年茶园面积4597亩;1997年茶园面积3300亩,年产龙井茶185t;近几年,由于区域开发、工程建设、景点扩建等原因,龙井茶园已减少到目前的2700亩左右。

对龙井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最近,根据欧盟国家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对其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后,全球其他任何新产品都不能涉及该新产品品牌,品名相同的其他产品须强制退出市场。我国从保护国家特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出发,将龙井茶列为首批原产地保护的两个民族精品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用“龙井茶”还是用“西湖龙井茶”的名称来申报原产地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专门在杭会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进行协调,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专家认为,应以“龙井茶”的名称申报,原产地的范围应由有关政府部门确定。据悉,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的国家标准不久将发布实施。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21篇

在鲁班众多的徒弟中,有个名叫赵显的,是位眼眨眉毛动的角色。他生来伶牙俐齿,为人处事爱偷奸耍滑。也怪鲁班一时看走了眼,没有识破其真面目。在从师的三年时间里,倒也让赵显学得了一些皮毛的手艺。

“师傅,为什么别人都那么敬重您,却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服气!”忽一日,赵显提出要与师傅一比高下。

鲁班见徒弟自不量力,毫不谦虚,虽然有点恼火,但心里说也好,不如借此机会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家伙,再者可以考验考验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手艺学到何等程度了。于是,便欣然答应了,并对赵显道:“那好,我们今天晚上各造一座桥,至鸡叫时分为止。谁不能按时完工就算谁输,你看如何?”

赵显满口应承:“行!一言为定。不过,我们两者的距离要拉开,以免互相受到干扰,您去郢城建桥,我到沙津动工。”言毕,各自分头准备去了。

话说这一天正是二月初一,无奈天公不作美,晚上不仅没有月亮,而且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为了照明,鲁班赶紧向东海龙王借来了一盏不怕风吹雨淋的水晶灯,连夜施工架桥。赵显见天气恶劣,无法开工,急得在江边踱来踱去,抓耳挠腮,心如火焚,可就是无计可施。心想,天气这么差,师傅他肯定也没法动工,说不定正躺在被窝里睡懒觉、做美梦呢,那样多舒服哟!为了探听虚实,赵显决定偷偷跑去看个究竟。隔着老远,但见一盏明灯高悬,照得大地亮如白昼,河两岸已立起桥墩,鲁班正在锯木板铺设桥面,还有许多民众饶有兴趣地冒雨围观,并为师傅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场面红火极了。不过,鲁班并不准许他们帮忙,只是一人独自飞快地劳作,默不出声,精神抖擞。眼看师傅大功告成,赵显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拍脑门心说:有了,只要阻止师傅不把桥面搭通,那就不算完工,没有完工就不算赢。于是,他昂头伸长脖颈,捏着嗓子学起了公鸡打鸣:“喔喔喔——”还别说,他的模仿真是惟妙惟肖,逗得郢城所有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

鲁班听见鸡叫,只得与乡亲们作别,停工回家。走到半路,遇着打更的人,更夫关切地询问:“师傅的桥竣工了?”鲁班说:“还差一口气,桥面没搭上。按照我们事先的约定,鸡叫为止。现在鸡已叫了,我只好认输!”更夫“咿呀”一声,道:“奇怪!此时二更未到,为何鸡叫?”话音未落,恰见巡夜的士兵押着一个鬼鬼祟祟的家伙走过来,鲁班一眼认出那个被抓的人正是赵显,心生疑窦,忙上前相问:“徒儿为何至此?”赵显羞愧难当,低头不语。众士兵见鲁班认识赵显,为首的急忙拱手说:“这厮深夜偷学鸡叫,扰乱民心,影响休眠。我等为了维护郢城一方安宁,将其当场拿获。”鲁班和更夫一听,顿时明白了。念及师徒之情,鲁班凭着自己的面子,向官兵讨了个人情,将赵显放了。赵显十分感激,跪在师傅面前作下保证:“谢师傅宽恕,弟子知错,再也不敢了。”鲁班长叹一声道:“只要你有悔改的诚意,老老实实学艺,踏踏实实做人,今后仍然是我的好徒弟。”言罢,搀扶起赵显,回头转身,师徒二人共同完成了桥梁的建设。

四海龙王听说鲁班一夜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啧啧称奇,纷纷顺着水道齐聚到桥下来观赏,并向鲁班表示祝贺,后人把这座桥叫做“龙会桥”。四海龙王来看桥时,都出入于郢城东边的水门,所以人们又将这道水门称为“龙门”。

第二年,时逢楚国春旱,鲁班率领弟子们打造了许多水车,分送给老百姓取水抗旱,以解燃眉之急,消除民间疾苦。数日以后,内地所有的塘、堰、港汊里的水都被车干汲尽,旱情依然严重。没有水的浇灌,大片农田开始龟裂,禾苗枯黄,如此发展下去的直接后果就是颗粒无收。鲁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踱步思索时,猛见家中尚未归还的水晶灯,于是有了主意,决定请东海龙王降雨施救……

赵显虽然技艺大有长进,鲁班对其也没有另眼相待,可是同门师兄弟们却都瞧不起他,甚至有些歧视他。鲁班发现这种苗头,有意给赵显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从而重塑自身形象,改变师兄弟们对他的看法。鲁班将精心赶制的一盏木灯与水晶灯一并交给赵显,吩咐道:“徒儿呀,去年我和你比赛建桥时,因开夜工,曾向东海龙王敖广借过一盏水晶灯,由于忙碌,时至今日也没顾得上送还。今天你代我到东海龙宫去一趟,一则将水晶灯还给主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二则请他为楚地普降甘霖,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赵显虽不诚实,倒还勇敢,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只是问:“师傅,龙宫在海底下,我如何去得?”鲁班“哦”了一声,指着其手上的物件交待:“这两盏灯都是宝贝,你尽管放心前往。只要不离其中一盏灯,包你能去能回。等你完成任务以后,这盏木灯就是给你的奖励了。”

喜滋滋的赵显一靠近江边,只见江水分开,两边如墙陡立,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的石质台阶,平坦而结实,人过之后,身后的水立马恢复如初。延着阶梯走下去,赵显望着手提的两盏灯,心想,它们竟然有如此神通,真是无价之宝啊!尤其是那盏水晶灯,造型雅致,晶莹透亮,光彩夺目,简直让人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动了心思的赵显觉得将它还给龙王太可惜了,再说龙宫里也不缺这么一件东西,何不来个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将其占为己有呢!

到了东海龙宫,拜见了龙王,赵显把鲁班使他还灯和请求为楚国降雨赈灾的事一一禀明。东海龙王敖广一向敬佩鲁班,听说是他派来的人,并不多问,满口答应,便亲自安排施云布雨的事去了。只是吩咐龟丞相收下灯盏,好生款待客人。使了调包计的赵显,留下木灯藏匿了水晶灯,他心中有鬼,岂肯久留,急忙道别。龟丞相热情地挽留,无奈赵显执意要走,只得相送至宫门外分手。当龟丞相返身关闭宫门之际,不料汹涌的海水立即吞没了赵显。

原来,龙宫的水晶灯里面藏了一颗夜明珠,可在风雨中照明;鲁班的木灯里则安置了一枚神奇的分水珠,能够分水行走,连鞋也不用打湿。不知其中奥妙的赵显因为贪财,失去了分水珠的保护功能,所以到不得岸上就葬身海底了。据传,他死后变成了一只王八。

赵显终因自己阴暗的心理,没有经受住师傅鲁班的考验,耍尽小聪明,搬起石头砸了自个的脚,送掉了性命。这个故事在湖北民间广为流传,并由此衍生出一句歇后语:赵显送灯台——一去永不来。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22篇

二郎身世

二郎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来到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可见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则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后继来到人间,出名的的就有这位、七仙女、织女,还有后来的华山圣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没见有一位男天神下凡与凡间女子结合的。)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是华山三圣母。

劈山救母

传说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杨戬自幼便本领不凡,但后来师承为谁已经不可考。他额上的天眼又是如何来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据一笑所知,在中国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只眼的只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马王爷,即华光大帝,也叫马天君。孙悟空做弼马温时,马天君是他的上司。)待杨戬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干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于是他持了一把开山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

玉帝发难

母子相逢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于是二郎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为了消除自家的耻辱,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正统神话中玉帝没有派十个太阳把自己妹妹活活晒死)

二郎担山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越过西海躲了起来,二郎神在海边被西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因为二郎神一路担山追日过西海,导致西海翻了天,在三公主的劝说下才放弃追日,后与三公主成亲。

下界受香火

因为母亲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第23篇

龙井茶不凡的品质历来受到茶人的赞美。明代高濂说:“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龙井茶虎跑泉是闻名的杭州比绝。“从来佳茗似佳人”。宋代茶人苏东坡也为龙井茶留下了千古名句。乾隆下江南时,曾于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饮龙井,饮后赞不绝口,于是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至今仍生机盎然。龙井为泉名,古称龙泓,位于一千七百多年前老龙井寺左侧。相传明代正德年间掘井时,从井底掘出一块大石头,形如游龙,故名龙井。

古往今来的几千年间,关于龙井茶的传说、故事很多,使龙井茶更充满了神秘色彩。

从前,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山坳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个老大妈。老大妈没儿没女,孤苦伶仃一个人,年纪老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屋子后边的十八株老茶树。

老大妈是个好人,虽然自己日子过得蛮苦,每年总要留下一些茶叶,天天烧锅茶,在门口凉棚下摆两条板凳,给上山下岭的过往行人歇力时解渴。

有一年除夕,天降大雪,左邻右舍多少都办了点年货,准备过年。老大妈家里实在穷,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瓮里剩的几把老茶婆,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可是她仍旧按照老规矩,清早起来,抓好茶叶放在锅里,发旺火,坐在灶前烧茶。忽听“吱呀”一声,茅屋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老头,身上落满雪花。老大妈忙站起身来招呼:“老大伯呀,这山上风雪大,快进屋里坐。”

老头儿掸掸身上的雪花,走进屋里,一边向灶洞烤火,一边跟老大妈搭话:“老大妈,你锅里烧的啥东西呀?”

“锅里烧茶哩!”

“今天除夕,明天就过年啦,人家都忙着氽三牲福礼,你家怎么烧茶呢?”

老大妈叹口气说:“唉,我孤老太婆穷呀,办不起三牲福礼供神,只好每天烧锅茶给过路人行个方便。“

老头儿听了哈哈笑道:“不穷,不穷,你门口还放着宝贝哩。”

老大妈听了很奇怪,伸出头去向外看看,除了凉栅下两条旧板凳,墙角还有一只破石臼,破石里一堆陈年垃圾外,一切还是老样子,哪来的宝贝呢?

“哟,我怎好白拿你的宝贝,你舍得,就把它卖给我吧,我去叫人来抬。”老头儿说完,就冒着大雪走了。老大妈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便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在簸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花茶树的根头。又到龙井拎来一桶清水,把破石臼刷得干干净净,洗下来的污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根头。她刚把石臼弄清爽,那老头儿带着人来了。他到门口一看,竟大声叫起来:“哎呀,宝贝呢?哎呀,宝贝呢?”

老大妈越发糊涂了,指着破石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

“唉,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啦?”

“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花茶树根头了。”

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连连顿脚道:“可惜,可惜,这破石臼的宝气就在那堆陈年垃圾上,既然你把它埋在茶树根下了,就成全这十八株老茶树吧。”他说完话,便领着人走了。

过了除夕过新年,很快春天到了。这年,老妈屋子后边那十八株老茶树,竟密密麻地生出一片片葱绿的嫩芽来,采下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

邻居见老大妈的茶树长得这样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五谷,用这十八株茶树的种子,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种起茶树来。一年一年,越发越多,越发越旺。到后来,龙井这带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树。

因为这一带出产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泡起茶来味道特别美,所以“龙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

直到现在,茶农们都说,那老大妈屋后的十八侏茶树,是“龙井茶”的祖宗哩。


推荐访问:民间传说 中国 故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3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选23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