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职场经验励志文章必备13篇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第1篇文/古典逃离北上广已成为流行词多年——有几年,人们先是嚷着要离开;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郊区买房买地,接着是先驱者开始晒自己在丽江大理威海的定居照片;这段时间,又有先烈们受不了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场经验励志文章必备13篇,供大家参考。

职场经验励志文章必备13篇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1篇

文/古典

逃离北上广已成为流行词多年——有几年,人们先是嚷着要离开;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郊区买房买地,接着是先驱者开始晒自己在丽江大理威海的定居照片;这段时间,又有先烈们受不了小城市的平淡,默默地回来。

离开一线城市我们有很多去处一二线城市、老家,有钱人可以去国外……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世界之大,你又怎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城市,各自有什么好处。

职业与生活的多元可能的不同

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在于作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有无限可能。越大的城市,有着越多的职业和文化的可能。大城市有各种有趣的职业任务、项目、职位、公司和企业的形式。

小城市的可能性锐减,职业种类和文化都单一起来,但是其纯度却大大提高。小城市自有小城的风范——所以在你选择一个小城之前,一定要找到小城市的文化核心所在,并确认你真的喜欢它。青岛、珠海海滨的宁静,长沙、武汉的生活气氛,成都的安逸,西安的厚重,昆明的宜人。正如逛商店,一开始你喜欢到处看看,寻找可能性。几年下来,你会知道自己的风格,直接走入某个品牌店,那里有最多属于你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希望生活有更多可能的人,把可能当成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的人,城市对于你的魅力是致命的。如果你已经找到自己内心所需,径直走向一个你喜欢的城市,则是最好。

生活的压力不同

一线城市的房价贵、消费高,是不争的事实。但当你看到房价高得让人绝望却还在涨,35元只有一个鸡腿的盒饭却还是卖到排队,你就该明白,大城市也为相当一部分人提供了与之相匹配的收入水平,或者至少是可能性。这有点残酷——你觉得高,只是因为你不是获利的人。大城市是个大的PK赛场,赛场附近堵车、人挤、高压力又乌烟瘴气,却也有巨额赏金——你是决定再试一把,还是换个游戏玩?这个纯粹是你的个人心气问题。

同样道理,小城市没有高压力的淘金游戏,有合理的物价,相对轻松的房价,以及相对从容的工作,也有稳定平静的工作。小城市面临的不是消费压力,而是收入的压力。你拿着只有以前一半的工资,以一半的效率工作着。虽然够用,总觉得亏。这样的低节奏也带来了高速运转的大城市人的恐慌,这样再过几年,你也许永远回不去了。

最后是特殊资源——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资源。大城市几乎集中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艺术和医疗资源;还有政治和金融资源(如果你玩这个的话)。而小城市也有特殊的资源: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家乡生活的归属感,以及老家来自家庭的各种人脉关系。

让你的人生先打开,再合拢

只有你明白了各自的好处,你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过得好。

你永远无法停止逃离,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要做清楚这个选择,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你这个阶段到底想要些什么?职业、自我、家庭,你的重心在何处?精彩、多元、归属、从容、可能、宜居……哪些是你不可或缺的生命资源?

对于自己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所以苏轼被发配到那时的四线城市惠州,才会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2篇

参加面试,在衣着方面不要特别讲究、过分花哨华丽,但也要注意整洁大方,不可邋遢,男士衬衫要换洗干净,皮鞋要擦亮;女士不能穿过分前卫新潮的服装。

一、面试前的准备

接到面试通知后,你该做些什么呢?

1、迅速查找该企业的原始招聘广告。

重温该企业的背景情况(一般在招聘文选中有所说明),以及应聘职位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如果你备有几种不同的求职信,应当了解投出的是哪一种求职信,最好再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2、查找交通路线,以免面试迟到。

接到面试通知后,应仔细阅读通知上是否标有交通路线,要搞清楚究竟在何处上下车、转换车。要留出充裕的时间去搭乘或转换车辆,包括一些意外情况都应考虑在内。如果对交通不熟悉的话,最好把路线图带在身上,以便问询查找。

3、整理文件包,带上必备用品。

面试前,应把自己准备带去参加面试的文件包整理一番,诸如文凭、身份证、报名照、钢笔、其它证明文件(包括所有的复印件)均备整齐,以备考官索要核查。同时带上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4、准备面试时的着装和个人修饰。

参加面试,在衣着方面虽不要特别讲究、过分花哨华丽,但也要注意整洁大方,不可邋遢,男士衬衫要换洗干净,皮鞋要擦亮;女士不能穿过分前卫新潮的服装。

总之,着装要协调统一,同所申请的职位相符。头发要梳齐,男士要把胡须刮干净。女士若感觉脸色不佳则可化淡妆,不可修饰过分。另外,还应保证面试前充足的睡眠。

二、面试礼节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录用员工时重视对其人品的考察。因此在面试时,考官们会随时注意求职者的言行举止。哪些举止得体者往往能获得考官的青睐呢?

1、应提前多长时间到达面试地点?

提前10分钟到达效果最佳。在面试时迟到或是匆匆忙忙赶到都是致命的,而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亦会被视为没有时间观念。到达面试地点后应在等候室耐心等候,并保持安静及正确的坐姿。

2、假如一些小企业没有等候室怎么办?

在面试办公室的门外等候。当办公室门打开时应有礼貌地说声:“打扰了。”然后向室内考官表明自己是来面试的,绝不可贸然闯入。假如有工作人员告诉你面试地点及时间,应当表示感谢。

3、进入面试室后能否马上坐下?

等考官告诉你“请坐”时可坐下。坐下后不要背靠椅子,也不要弓着腰,并不一定要把腰挺得很直,这样反倒会给人留下死板的印象,应该很自然地将腰伸直。

4、与考官交谈时是否应始终注视对方?

这并不需要,当然更不能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在交谈时应当显得自然,平时怎么和别人交谈的,就怎么去做。

5、面试结束后该怎么做?

站起来对考官表示感谢。在走出面试室时先打开门,然后转过身来向考官鞠一躬并再次表示感谢。然后轻轻将门合上。

三、克服面试怯场

1、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面试一时失利,也不要以一次失败论英雄。

2、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输。”

3、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以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

4、面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勇气也会倍增。

5、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求职主张。

6、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

7、感到压力大时,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招聘者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

8、当与对方的谈话出现间隔时,不要急不可耐,这样反而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抓紧理清头绪,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

9、回答问题时一旦紧张,说话可能结结巴巴或越说越快,紧张也会加剧,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10、进入考场,见到主考官时,不妨有意大声地说几句有礼貌的话,做到先声夺人,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3篇

文/一铭

“你为什么要辞职?”数月来,我已经被无数人问过。但坦率地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内心深处那股遏制不住的冲动,终于让我跨出了这一步。

其实我从来不是个“敢想敢干”的人,甚至还有些优柔寡断,但这一次辞职我非常坚决果断、毅然决然。辞职到现在四个多月,我觉得自己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先自我介绍,我来自浙江东部的一个小村庄,因为高考到了上海读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市级机关做公务员。也因此,我一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家族孩子的榜样。

可是在机关工作的七年里,我渐渐从最初父母的荣耀、自我的荣光,变得碌碌无为,平庸而麻木,接着是自我质疑与反省。“离开这里,到外面闯一闯”,这个声音已经在我脑子里响了三年。

然而莫名的恐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让我不断地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把念想强压在心底。但三个月前的一场饭局,让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

同学会上的“失败者”

20XX年8月的一天,分别十周年的本科同学聚会。十年间,很多同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饭桌上意气风发、谈笑风生。

他们中有的已经做到了投行高管,有的成了大型企业的法务主管,还有外资所的知名律师、投资公司的资深研究员……谈到买房,看的都是600万以上的级别;提起股票,账户里至少七位数;聊起子女,很多读的是私立学校,接下来还准备要二胎……

席间依旧热闹、话题不断,但我望着眼前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阵阵凉意。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是班里的团支书,是本科班级为数不多上研究生的人之一,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

当年,遵照父母的意愿,我放弃了公司、律所等看起来不是“铁饭碗”的机会,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碌碌无为过了七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七年没涨,职级七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失败者。

骨感的现实

是自己不努力?我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请假,公休经常到年底作废,加班总是主动争取。

市级大机关的小部门,从来就不缺人,高学历、肯吃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机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是年轻的“70后”。所谓的发展空间,小到让人绝望。

是自己没能力?考虑到部门工作的局限,我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准备,参加各类选调,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的笔试都通过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功转岗。

买房结婚后,生活压力陡增,职业收入增长无望,于是我将目光转向股票投资。我把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股票研究,一路坎坷但仍然坚持,取得了一点成绩并考取了多张证券方面的职业证书,一心想跳槽做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但深入了解行业之后发现,自己年龄太大,不合适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入机关时,我也曾朝气蓬勃,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想奋力而为,干出一番事业。可机关就那么点事,不是收文就是发文,几乎所有工作都通过文字体现。官样文章不管你写得如何,各级领导总要修改一下,以体现他的水平高你一等。

天天写、年年写,解决问题就靠写。写了那么多文件、讲话稿,无一不是“领导重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取得胜利”,可到最后,还是老样子。文章能改变什么?这种工作,一年下来人就疲了,案牍而已,有什么成就可言?机关待得越久,梦想越远,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逃离围城

这些年每每看到公务员考试大军,我难免心生感慨:公务员真的处于一座“围城”中——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钻;城里的人,却因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心生去意,想中途离场。

尤其是“80后”公务员这个群体,普遍自我意识强烈,非常想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不甘心默默无闻、虚度人生。但现实是,六七年过去了,只有极个别同龄人因年轻有为、善于沟通而得到了提拔;也有些人能力平庸,但踏实工作,一心等待提拔;只有少数人决然离开,更多的人留下来消耗生命。

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的我,有家庭、有孩子,压力很大,但前途黯淡,梦想渐行渐远。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内心突然无比坚定:不破不立,如果什么都不去改变,不去努力,那永远只能是空想。

当然,我还是要“盘点”一下,在机关蹉跎了七年,自己还剩下些什么。我想,自己毕竟还拥有很不错的学历,内心深处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始终不变的对学习的热情、吃苦干事的决心。

于是我豁然开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离开这里,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从决定到辞职只有一周的时间,其间领导震惊并挽留,父母很不理解,但妻子非常支持我。如今四个月过去了,在新的岗位上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丁,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但每天都要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为自己奋斗、为理想奋斗,这让我无比欣喜,内心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还记得我离开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同事曾悲哀地对我说:“公务员极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被扔到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如今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中的一员。”是临别赠语,亦是自语。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4篇

文/熊丙奇

世界500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中国青年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10条有益的建议。

1、看到潜在的危险

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李纲认为,中国员工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的成长很不利。

2、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盛大公司副总裁张燕梅告诫大学生应该早作规划,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今后想从事哪一行业,到什么类型单位工作最理想。根据定位做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到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才抱怨大学4年白白浪费了。

3、不要拿学历说事

据GE(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介绍,公司会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对专业和学历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GE公司在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由于工作性质,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有硕士以上的学历。

4、关注你的核心竞争力

IBM大中华地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邱晓萍表示:“我们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不严格要求。”IBM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IBM看重应聘者的潜能。在IBM中,有很多例子反映,非IT专业出身的应聘者最终却在IT技术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在笔试之后的各轮面试,和今后的培训和工作中,IBM会发现你的兴趣和潜力。

5、明白自己的需要

家乐福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杨孝全说,在家乐福,人才的淘汰率较高。一是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很高,二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家乐福的工作十分具体和辛苦,有一些大学生对其艰苦性和挑战性没有准备,而且也对工作的价值缺乏认同,因此选择主动离职。

6、正确的求职态度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杜家滨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他们会观察应聘者回答问题的内容、方法以及答错时的态度,来评价他的能力。“不懂不要紧,答错其实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尝试着回答的,我们要看你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法。”

7、建立与企业的相互信任

据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三村俊介绍,从20XX年起,他们开始选择优秀的中国员工,派往日本东京公司总部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在三菱商事中,有的中国员工已经担任起重要管理工作,公司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

8、知道自己该做的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查布朗表示,在杜邦,有一项员工定向发展计划,鼓励员工自己决定未来3——5年把自己发展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员工可以与直接主管共同商量自己的发展规划,公司也会创造相应的条件,支持、配合员工的行动计划。

9、给自己一个梦想

“对一个人、一个项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是信念,相信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自豪感。一个人只要信心百倍地去干自己感到骄傲的事,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村昭彦这样说。

10、你可以改变自己

荷兰国际集团亚太区总部中国区总经理吴志盛建议求职者,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前,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一味等待是不可能有转机的。即使你已经放低标准找了一份工作,但也要抽时间充电,或继续学习。当你的价值提升了,新的机会就会出现。”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5篇

文/meiya

前段时间,看到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的文章,她写了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外卖快餐打工获得的启示。她讲了9条,比如“无所事事很糟糕”“与老板称兄道弟绝不是什么好主意”等启示。看完文章,身为80后的我,虽然正式工作没几年,但是从小到大做过的卑微工作并不少,从中得到了启示也有很多,卑微工作教会我的东西也让我一直很受用,相信这些启示多少也能让你觉得有用。

我在福建乡下出生并成长,小学三年级时有了第一份工作。春季到山上去采摘蕨菜,并将其拿到市集上贩卖。母亲帮我将采回来的蕨菜一捆一斤的扎成几小捆,还把蕨菜的根部切除得整整齐齐的,并在其表面洒上一些清水,再加上我采摘的蕨菜都是比较鲜嫩粗壮的,因此,在市集上我几乎没有叫卖就迅速的将自己的产品销售一空,比一起摆摊的小伙伴们更早回家。这份工作给了我几条终身都受益的启示。

1、有的时候赚钱很难,有的时候赚钱又很容易。那时候我还小,为了采摘野菜漫山遍野地跑,几个小时下来全身是汗,回到家全身酸痛。当时我才体会到父母赚钱真不容易。但是,当我很快就在市场上卖掉蕨菜,赚到钱时我又感觉赚钱太TM容易了。后来,我做了其他几份工作,包括现在做自由撰稿人,体会也是一样,有的稿费好挣一点,有些稿费难挣一点。人生是不是也是如此,有的时候辛苦一点,有的时候享受一点,那一张张的一百元,一张好挣一点,一张难挣一点,交替着就过完了一生?

2、赚到钱的感觉真好。那个春天我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元人民币,非常兴奋,赚到钱的感觉很棒。很多人也许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发工资的感觉,但是后来大部分人都忘记了赚钱的感觉是多么令人愉悦。

3、外表很重要。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样产品,外表都非常重要。人们往往根据某人某物的外表来做价值判断,所以尽量让外表变美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能够巧妙运用“晕轮效应”会有助于事情的发展,目标的达成。

4、你的产品就是你的广告牌,它是你最重要的代言人,产品好不怕没销量。这一条启示可以推广到生活的其他层面。如果你是中学生,你的成绩,你在学校的表现就是你的产品。你成绩优秀,在校表现优异,就不怕没有大学要你。如果你是上班族,你的工作成果就是你生产出来的产品。你的业绩好又得到客户认可,就不怕没有公司要你。所以,可以总结为。只要你足够好,不会没人欣赏你,也不会没人要你。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高三毕业那年在广州我哥哥的服装店里做导购员。除了在这个店当导购外,我还在嫂子的地摊上当导购,这个地摊离我哥的店很近。当时那条街是夜市街,卖吃的,穿的,各式日常用品都有,非常热闹,所有的地摊都营业到午夜十二点。这份工作我干了一个月。很多时候进到服装店里的顾客对导购员的态度都不怎么好,有的甚至很没有礼貌,你跟他推销的时候他们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刚开始我心里挺不舒服的,但是时间一久我就脱敏成功了。于是我得出了第五个启示。

5、生活中有很多令你心中不爽的人事物,通过多次训练你是可以克服的。虽然克服了工作上不爽的感觉,但是并不代表你会爱上这份工作。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我嫂子的地摊卖的是女式牛仔裤,遇到顾客喜欢某款式但是偏偏这个款式没有她要的那个size时,比如她要的是27码,而我们只有28码,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拿着这条28码的裤子对顾客说,现在去仓库找她要的尺码,然后跑到我哥哥的服装店里,将裤子的尺码剪掉。接着拿着这条裤子回来,告诉她这是她想要的27码。这个事情给了我另外两条启示。

6、做事情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在服装店打工的日子我没有遇到穿27码牛仔裤但买了28码的女生来退货。我们不会用比实际合适的大两个尺码的裤子来欺骗客户。通常差一个尺码,裤子只是稍微大一点点,她们并不在意,还是能凑合穿的。

7、无商不奸。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会耍些手段,撒些谎,作为顾客的我们,要睁大眼睛。不过很多时候睁大眼睛也没有用,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欺骗了。

在广州卖服装的日子是炎热的夏季,每天下班都在午夜十二点之后,即便是在深夜一两点钟,空气依然闷热难忍。深夜,我带着暑气的疲惫,躺在哥哥店铺阁楼里狭窄的床铺上,听到街上清洁工扫大街的“哗啦哗啦”声,我得出了下一个启示。

8、永远有人干着比你的工作更卑微也更辛苦的工作,你要学会对生活感恩。当我学会感恩自己的工作时,我减少了对工作的抱怨。你知道的,假如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成天抱怨那会更糟,也没有人愿意和喜欢抱怨的人一起共事。同时,这条启示也让我更加尊重其他的人,无论他们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他们都是正在努力生活的人,值得被尊敬,他们的劳动也值得被尊重被肯定。那些扫大街的环卫工作,那些种菜的农民,那些摆摊卖早餐的外地人……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努力的同时也给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价值。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大学一年级的暑假在一家工资日结的公司当信息收集员。每天都要打一到两百个电话,告诉对方我们有一份行业资讯要免费寄给对方,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公司的信息,收集对方市场部、技术部的负责人信息。这给我一个很棒的启示。

9、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交换。接到我电话的人有的会拒绝我,有的听到可以免费得到一本行业期刊(也许这东西对他们完全没有用,也不知道后来是否有邮寄出去),就愿意将公司的详细地址、主要领导人的姓名等信息告诉我,这使我顺利完成一天的工作。人们听到“免费”两个字就会心动,实际上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为了获得信息要付出一本期刊,对方为了得到期刊要透露公司的信息。我的老板为了获得这些信息卖钱要雇用一批像我这样的在校大学生打电话,还要对我们进行培训。所以,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可以先看看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与对方交换。就像幼儿园里的小孩为了能玩另一个小朋友的电动小汽车,可以将自己手上的泰迪熊与对方做一个交换。这是非常有用的人生智慧。

这家信息收集公司每周都会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你打电话的个数很多,收集到的信息多且全面就会在周五下班的时候,不仅拿到当天的薪水,获得老板的当众称赞,还可以得到物质奖励,可能是一盒巧克力或者是一个质量很好的指甲刀套装。如果你的业绩很不好,那可能下星期你就不要来上班了。于是我得出了我的另一个启示。

10、职场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胜利的感觉很不错。我曾有两个星期很努力地打电话,得到了称赞还获得了奖励,那感觉确实很不错。后来,我还干过类似电话营销的工作,不过是推销时尚杂志,一样感受到残酷的职场竞争。干得好不仅有高薪,老板还会送你一台最新款的手机,干得不好只能拿最低的薪水,甚至被解雇。

我的第五份工作是在一家咖啡馆当服务生,该店除了提供咖啡还有简单的中西餐。这份工作在周末的时候特别忙,在工作日的时候则很清闲。在我们无所事事的上班时间里,我和另外两个女同事会聊天,还有的同事会利用上班时间学习日语,无论是聊天还是学习,老板看到了都会批评。有一次我在洗餐具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杯子,赔了38元,当时我一个小时只挣5元。咖啡馆的工作让我拥有了第十一条启示。

11、打工的日子是没有自由的,尤其是当你在做这样一份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时,你不仅没有自由,很多时候你的劳动报酬也很低。所以,这份工作以后,我更加珍惜自己在大学的学习时光,学习上也更加努力刻苦了,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更好一点的工作。努力学习让我在大学里拿到了好多笔奖学金,于是我就把学习当成了工作,当成另一种赚钱的方式,这更加促进了我的学习。

大学毕业后,我在广告公司当文案,为了能攒够去西藏旅行的钱,周末我在一家幼教中心兼职当上门的幼教老师,教幼儿园和一二年级左右孩子的思维数学。我的薪水是一节课35分钟40块,但是只要认真算下来,依然很少,来回要两个小时,还有车钱,一个小时只有差不多10块钱。有一回,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浦东高行上完课在公交车站等车,要赶去虹口上另一个孩子的课,可是我站在冷风中等了半个小时都等不到那辆公交车,全身被冻得僵硬,男孩的母亲又打电话过来催促我,我感到非常绝望。还有一次,我上完自己的课,中心的老师临时让我去代另一个老师的课,地方非常远,下课后我累得要命,回家的路上还下起了大雨,幼教中心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一接电话我就哭了。这些时刻我收获了第十二条启示。

12、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常常需要独自面对,甚至当你的人生遇到困难时,也需要你独自面对,就算有其他人能够帮助你,最终能够真正帮你走出困境的还在于你自己。另外,你是自己人生问题的解决高手,要相信自己。生活没有捷径,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依靠你自己。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6篇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服务多年,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把房子盖好了。完工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建材、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

每天,我们砌一块砖,钉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居然不得不居住在自己建成的房子里。可是,到这时,一切都已经注定,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这就是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嘲弄。

再也没有比“我只是为别人在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我们自己的了。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早认识到,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深深地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意味着自我负责和自我激励。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激励自己进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甚至不愿意对自己负责任,不愿意自己督促自己进步,那将不会再有力量能使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跟了。

不要让你停留在自己的安适区里,不再成长和进步。有些人得过且过,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混日子。他们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只有在老板面前才会装装样子。有些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可是并不是真正地用心,只是用这种忙碌的假象欺骗自己。有些人见了责任就躲,不肯多做一点事。有些人无法面对挑战,自己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稍微有些难度的工作自己就先打退堂鼓了。没有付出,当然不会有回报,所以,他们会安慰自己,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不要让环境牵着你的鼻子走。即使你的环境、你的工作、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有再多再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你也应该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这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人生,一切的恶习,最后受伤害的人只能是我们自己。

从今天起,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为自己工作。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是自己的导师。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从今天起,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从今天起,自己为自己制定目标。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愿望一定要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从今天起,忠诚是为自己,敬业是为自己,努力是为自己,付出是为自己,信用是为自己。不求任何回报,因为这是为了我们自己。

从今天起,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帮助你的人、可能在将来会帮助你的人、向你提意见的人、逼迫你成长的人,珍惜你的家人和你自己。

从今天起,从认识到你是为自己工作起,开始一个美好积极的人生。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7篇

文/少则得

领导家孩子来实习,大一的学生,坚持没几天就不感兴趣了,成天跟着领导一起迟到早退。有个实习生不干了!抱怨说“凭什么,他可以迟到早退,我不行?!这不公平。”说了好几天都没人搭理他,中午吃饭他又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部门负责人站起来说“你去你爸的公司实习,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来,一起走。可惜你没在你爸的公司实习。”

北京有句老话说“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变的。”是很难听的话,大概的意思是没有自知之明的,攀比自己达不到的事情。在这个大家什么都比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这种攀比。

我实习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有两个女孩无论穿戴、吃的、用的,都比我们好。有个姑娘一直跟她们学,后来发行的大姐就劝她说“人家用什么,你就用什么。人家钱不够,张张嘴家里就给打几万先花着。你父母攒一年的钱,攒不够人家一个包的钱。别学这个,攒点儿钱,找个好人家嫁了。”

我们以为我们跟别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人生是场比赛,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什么都是公平的,可惜不是。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学会区分这两者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智慧。

凡是自己心里要有个准谱,人家在QQ群里闲聊,人家有清闲工作,每天就忙3小时,月薪上万。人家休学辞职去旅行,人家每月有杂志约稿吃喝不愁。人家炒股,父母赞助好几万赔光接着给。人家有的你不一定有,把你有的东西经营好了,有了人家有的东西,再跟别人学。

别盯着别人,看你自己,别人有什么都是别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与其羡慕别人是富二代,不如自己努力赚钱让你的孩子做富二代。与其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不如试试是不是真的是偶然的成功。与其压抑自己混日子,不如试试自己能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了谁说的:一定要迈出第一步,不要站着不动。多年以前一位前辈跟说,你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低头做事。如果你停止不前,等你找到方向,你会发现你已经跟不上了,你还得重新找方向。

你要是老为了你改变不了的不公平抱怨、想不开。攀比那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东西,那你只能跟人家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让自己陷入困境。魔云兽说“攀比如果能带来奋进的动力,那很好。但大部分时候,它带来的只是财务透支、强烈的不平衡感以及无力的抱怨,并极有可能把生活拖向深渊而举步维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遇的机会,所有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不可同日而语。”

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变的公平,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至少我们每个人可从改变自己开始。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8篇

文/佚名

心理学家萨姆·帕特纳姆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充满童话色彩的肥皂泡泡、万圣节的化装面具和会发出响声的玩具就是全部的实验道具。一些孩子被带到实验室来游戏。有些孩子一见到泡泡便兴奋地跑上前去,对那些会发出声响的道具也颇感兴趣,当一位工作人员戴起化装面具时,他们还会高兴地尖叫;有些孩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还有些孩子哭了起来。孩子们的反应是帕特纳姆希望看到的,他认为害羞是一种正常反应。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入社会交往中,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每一种性格都有一个瓶颈,我们只有突破自己才会成长。这里给你支几招,让害羞的你不再害羞:

1、利用神奇的潜意识

你所想的最终会变成现实,所以你应该在潜意识里树立正确的信仰。这是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尝试重复大声地说:“每天我都会变得更加自信。”

2、让你周围充满支持你的人

周围充满那些与你一样害羞的人,只会帮你辨明什么是害羞。但是如果你和一些可以改变你,推动你克服害羞习惯的人在一起,而且他们不会直接批评你,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也许这样的朋友不容易找到——如果你的朋友可以平衡支持与批评,那么你应该与他多多交往。

3、扩大你的接触范围

你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新的东西。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可能被淹到,那的确很令人恐惧。可是当你深深地吸一口气跳进水里,你就尝试了新东西,也许这有一点让人畏惧,但是可以让你成长。所以,如果你想克服害羞,你必须走出去,身处社交世界里,那个让你感到不自在的地方。

4、一次走一步

延伸游泳这个例子,机会就像游泳一样,你不跳进去,永远得不到。如果你属于那种极度害羞的人,那么站在1000个人面前讲话并不是明智的行为。先尝试5个人,当你能够轻松应付的时候,再增至10个人。然后试试20个人,以此类推增加。

5、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过严重

害羞的人通常会把事情想得很严重。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你的声音颤抖,如果你忘了台词,如果没有一个人为你讲的笑话而发笑……那又怎么样?会杀了你吗?不会的!

6、害羞是种骄傲

害羞的人总是花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自己,他们在别人眼中如何,想要把事情做得很完美。这里有个很明智的建议——多想想他人,少关注自己。事实上,其他人也在关心自己,没有人会真正关注你。

7、停止想象,立即行动

一味地想象是不可能克服害羞的。如果你只是想着如何克服害羞,你最终将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当你真正进入社交场合,你会发现这里是另一番天地。克服任何恐惧症不是一个“大脑”的活动——这些东西天生是不合情理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所以,行动——做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停止一味地想象。

8、锻炼自我单独外出

尝试独自外出。害羞的人不仅会和别人在一起感到不舒服,还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出去吧——自己独自吃晚餐,独自看电影。据研究,最有自信的人喜欢独自出入公共场合。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9篇

文/汤园林

宋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只谋得一个测试员的职位,每天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打交道,作息时间也随着车间走,常常因为赶货加班到深夜。一个大学生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有人劝他跳槽,随便到哪儿找个工作,起码可以坐办公室吧,又轻松工资又高。

宋强却不为所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勤勤恳恳,他本来就学得电子专业,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技术突飞猛进,为车间产品检测出了不少问题,挽回了公司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一年以后,公司提拔他做了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也是个很累的职位,既要管好产品,还要管好员工,更要协调和各个部门的关系,生产线从来都是问题最多的部门,宋强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段时间他是最早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他管理的车间成为全车间最优秀的车间,而他本人也成为公司最优秀的管理者。

之后,他不断升职,从车间主任到厂长,再到生产部经理,事业可谓春风得意。可惜,这个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不久,老板从南方请来了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想让公司旧貌换新颜,大踏步地跳上一个新台阶。

这支团队有一百多人,从生产副总到组长,所有职位全部囊括,以前的员工,或裁或调,总之,所有人都得为这支团队“让路”。一时之间,老员工们怨声载道,很多人都愤然离去,宋强也没能逃过此劫,先是把他调往营销部,然后又调物流部,生产的事再不让他插手。

以前的老部下都为他鸣不平,要么去找老板抗议,要么辞职走人,干嘛要受这窝囊气啊?宋强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把他放哪儿他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虽然营销和物流都不是他的专长,但也做得顺风顺水,没有大的功绩,但也没有出现过错。就这样,很多老员工因为不服新领导,要么被裁要么自己辞职,而宋强却平安无事地“潜伏”了半年。

新的管理团队确实带来了很多新潮的理念,但这一套是外企模式,而现在的公司是民营企业,就好比把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去,肯定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死掉。从他们接手之日开始,麻烦就接踵而至,首先,员工不能接受那种六亲不认的严苛管理;其次,技术上的衔接也需要时日,如此一来,员工罢工,产品无法按期交货,让老板大为光火。

整整半年,公司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新问题层出不穷,老板终于意识到当初的决策出了错,成功的管理模式无法复制,他只能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于是,公司不惜代价辞掉了整个管理团队,恢复了以往的模式。

管理团队一走,整个生产部就被掏空了,此时能担此重任的,非宋强莫属,被无情打压他都没有离开公司,且服从管理,从未抱怨,是个绝对可以信赖的人,况且他的能力也有目共睹。于是,老板亲自找到宋强,诚恳地请他出任生产副总一职,薪水也翻了几番。

宋强很快走马上任,并招回了以前的老部下,因为对公司现状和产品都非常了解,几个月以后,生产部就走上了正轨。很多人都对宋强敬佩不已,称他是超级“魔力弹”,总在被压到最低时,奋起一弹,跃上新的高度。

被打压也是一种机遇,可以突显你的重要性,展现你的人格魅力。想做职场“魔力弹”,你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还得有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否则,压下去,你就无法弹起来。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10篇

文/景仲生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一家大型国企,由于产品老化,更新换代跟不上,他们连工资也发不出。有一次,办公室的几个人愤愤不平,原来,研发部开发出一项新产品,还没投产,就吸引了一批订单,预计两年后可让企业回到以前的风光状态。为了奖励研发部几个人员,企业给每人发奖金1万元。

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大家却说不公平,研发部的本职工作就是搞研发,为什么还要另发奖金?再说,其它部门的人也没有闲着,经常加班给他们打印资料,连正常的工资都领不到。

在这个企业,重奖做出成绩的研发人员,无疑是正确的,职工的说法也不无道理。现实生活中,在同一个单位,由于岗位不同,大家的薪水为何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又脏又累的活儿,薪水为何远远不及既轻松又体面的工作?

解释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的替代效应。

比如你到市场买水果,一看橙子降价,苹果的价格没有变化,你会多买橙子,不买苹果。一种物品价格下降,相当于你实际收入提高,你会多买这种物品,获得更多的满足,经济学家把这叫替代效应。生活中,替代效应非常普遍。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我们从经济实惠的原则出发安排生活。萝卜贵了多吃白菜,大米贵了多吃面条。买不起真名牌,用仿名牌替代。有时替代效应与价格无关,比如发生禽流感后,鸡蛋和鸡肉就很少有人买,用猪肉等来替代。

一般来说,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价格越昂贵;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价格越高;彩电必须是厂家才能生产,而馒头谁家都会做。艺术品价格高昂,几乎找不到替代品。

《清明上河图》只有一幅,所以,成为国之瑰宝,价值连城。

在企业,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就是香饽饽,老板见了,又是笑脸,又是加薪,生怕他们跳槽,因为这种人太少,找到一个能够替代的,非常不易。对于管理人才来说,企业更为珍惜。如果企业不重视研发人员,他们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完全有可能被其它企业重金挖走,正是因为普通员工的替代品多,因此,他们的工资与技术层、管理层差距很大。所以,你对着名企业CE0的百万元年薪,不要吃惊,更不要不平,想获得与他们同样的待遇,就要先让自己具有与他们同样的不可替代性。

许多人有一种慨叹,刚进公司时,老板如何器重自己,当他把才华全部奉献出来的时候,末日也就来了。

按情理说,对公司作出贡献的员工,应当受到尊重和妥善安置,过河拆桥的老板,确实没有良心。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替代效应在发挥的作用。你能进公司,是老板挑出来的人才,无可替代,老板当然器重,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一旦你的才能用尽,老板就要另请高明。

市场是无情的,面对员工的停步不前,如果老板不让新员工替代,市场就会让别的企业替代这个企业。市场优胜劣汰企业,企业也在优胜劣汰员工,你想保住职位,得到升迁,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企业间的竞争,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替代别人的产品,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让自己的产品更加超前,不被别的企业产品所替代。

在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谁能做到无可替代,谁就是王者。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11篇

毫无疑问,网络招聘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首要招聘方式;而网上求职也已经成为大部分求职者,特别是白领阶层的最重要求职手段。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招聘经理们为堆积如山的简历发愁——虽然收到的简历很多,但真正适合的人才却很少;求职者为网络求职的盲目与可怜的反馈发愁——能给自己面试机会的企业怎么就没有?那么,对于如何才能在网络时代让自己的求职更高效更快速更成功呢?作为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研究了大量客户的求职成功与失败经历,相信我们发现的一些成功规律对正在求职中的你一定会有所帮助。

网上求职有其特殊性,只有我们尊重其客观规律才能获得成功。网上求职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或者说要想成功,我们的求职过程就应该包括这六个要素。

要素一:针对性

不管是递交书面简历还是电子简历,针对性都应该是简历投递的第一要素。

针对性可充分表达你的诚意,更重要的是针对性好的简历可以正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你是被充分需要的,这种情况下,想不中也难哪。具体而言,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针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选择真正适合你的岗位;针对特定的岗位设计针对性版本的简历;根据岗位性质使用针对性的语言。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准确的职业定位,很多人无法充分表达“针对性”,其根本原因就是职业定位不清,或说是没什么职业规划,工作对他来说只是争取一碗饭吃而已!在向阳生涯的职业咨询实践中,我们帮助了数千位客户顺利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其关键就是帮助客户找到了准确的职业定位。

要素二:关键词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招聘中的应用。关键词的设置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公司,通常都会用智能化的搜索器来进行简历筛选。很显然,从企业的角度这会大大降低招聘成本,而对于求职者而言,无疑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

所以,如何分析所应聘的岗位可能需要的一些关键词信息就显得很重要。有些信息是必须的。如英语六级或CET6,高校名称,行业类别,特定的知识/技能(比如:知识管理,注册会计师,Photoshop等等等等)。除了一些必须的信息外还有一些用人偏好信息,比如消费品行业可能喜欢可口可乐及宝洁的人,招聘经理可能会这样搜索,例如:“可口可乐+销售经理”,系统会搜索到简历中出现以上关键字的求职者,如果你的简历里出现知名企业名称的字样,就可以被搜索到。

要素三:诚信

诚信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很多损失,也给企业招聘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浪费。确切的说,企业HR很讨厌应聘过程中的造假行为。有这些硬性指标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即便欺骗了可能欺骗了机器,过了第一轮,但也通不过后期审查。求职者这样做会降低自己的诚信度,不但进不了公司,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这些公司之间会互通有无,以后想在这个行业找到好工作都很难了。

要素四:更新

勤快的刷新简历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表明你现在正在求职,而不是让人感觉你是找了很长时间工作找不到的。

二、当招聘人员在搜索人才时,符合条件的简历是通常都是先按刷新的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他们一般只会看前面一两页。很多求职者其实并不知道刷新简历可以获得更多求职机会。因此每次登陆,最好都刷新简历,刷新以后,就能排在前面,更容易被找到!

要素五:易读

招聘负责人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停留在你的简历上,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让面试官看了你的简历后感到烦,所以让你的简历易读就显得很重要,而不是轻易的被删掉!具体而言求职者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处理。

一、网上求职,特别是电子邮件发简历,通常会要求你用文本格式,很多公司是不喜欢接收附件文件的。这种情况下格式很难控制,稍不留意,你的文字就会显得像堆在一起的感觉,很多时候很难谈得上什么可读性。而招聘网站提供的网页格式发出去的最终格式个人也不容易控制。

二、让你的简历长度在1-2页之内结束,把重点给招聘官看,让他有通知你面试的冲动就够了。

三、让你的邮件永远在最前面。你要知道每天招聘人员看求职者邮箱,他们其实是很累的,每天百十份简历邮件,真正能让他们很用心看了恐怕只有最前面的那几份!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你的求职简历永远没有回应了吧!

所以发邮件到企业指定的邮箱时,怎样才能让你的邮件永远排在最前面,让招聘人员每次打开邮箱都首先看到你的邮件?其实只要在发邮件前,把电脑系统的时间改为一个将来的时间就行了。、

要素六:求职信

求职信集个人介绍、自我推销和下一步行动建议于一身,它总结归纳了履历表,并重点突出求职者的背景材料中与未来雇主最有关系的内容。一份好的求职信能体现你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它体现了你的沟通交际能力和你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想通过应聘资料使招聘单位进一步感受到你“鲜活”的形象,如果你想让未来的雇主知道你适合这份工作的理由,你可以在应聘资料中增加一份“求职信”。

你适合网络求职吗?

互联网的及时性、交互性要求网络求职者能够及时上网查看个人求职状态。如果你上网并不是很方便,网上求职可能会让你丢失一些机会。当然,网上求职也得企业方在网上招聘为前提。所以如果你所应聘的企业并非以网上招聘为主要招聘手段的话,那不管你在网上怎么找,也只会浪费时间了。

何时求职更好?

当前,企业人才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已相对较小。但通常每年春节后的2个月及9、10月份企业招聘需求会更中旺盛。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职业目标是比较明确,那么淡季与旺季其实并没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大部分求职目标不是很清晰的求职者而言,在企业招聘需求比较集中的所谓旺季求职无疑会增加不少面试机会。但相对比起来弊端可能更大。如旺季竞争者会更多,你可能会面临几百甚至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状况;而在大量的应聘邮件中,想要被发现你的存在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流动是常态。换句话说,企业随时都会有职位空缺。只要企业有空缺,就是求职者的职业机会。关键在于求职者是不是能清楚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职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12篇

看看这些期望,反观你的想法:你认为自己在什么地方和他们的期望完全契合、什么地方你需要多加询问,什么地方你需要多加努力。

你的上司会期望你:

1、努力不懈地专注于达成业绩目标,并及时、且负责任地完成项目或计划。如果很遗憾地事情失败了,你的上司会期望事先获得某种预警信息。

2、明白对上司很重要的某些数字或计划。你是否能够随口说出那些数字,并持续告知你的上司那些数字的走向?你应该做到这样。此外,如果这些数字或方案偏离了轨道,你的上司会希望你及早去通报他出了问题,并给他提供几个深思熟虑过的可行解决方案。

3、掌握你的组织、顾客和基本客户群的动向。你应该知道压力点在哪里,以及目前的应对情况。

4、清楚了解公司在广义上及长期的走向。对于公司应走的方向及其理由,你应该要有一些值得人重视的想法。

5、了解你的下属及下属的下属,知道他们的强项、弱点和潜力。他们的工作如何协助公司达到目标?他们的工作和组织的策略有何关联?

6、培养一批能干的追随者,他们信任你,也彼此信任,让你消息灵通,并觉得你一直在协助及指导他们,但不会妨碍他们。想想最近五个走进你办公室的直接下属。他们想要什么?你与他们的关系如何?

7、能够发现即将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地及时分析、解决问题,无论是单独地或与同事合作。

8、能够一贯地与他人良好合作。也就是说,有足够的自信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有足够的自信来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有可能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观点中。

你可以用两种方式来使用这个清单。首先,也是最明显的,就是要确保在你上司看来,你在这八个方面都符合他们的期望。其次是想一想每个向你报告的人。这些是你期望他们做到的事情吗?他们知不知道?你如何知道他们知道?你能确定吗?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直接下属做到了所有这八点,你会多么重视他们。试想一下,如果全公司的人员都达到这些期望,这对所有的上司来说,将是多么宝贵的事,可能会让他们非常高兴。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第13篇

文/方奕晗

核心提示

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个人职业发展的路径大致都是一样的:从最开始的新鲜、不适应,到后来的熟悉、提升,再到平台期的倦怠、退缩和煎熬,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迎来接下来的又一次提升。那些念叨着“不过如此”的聪明人,往往是在快步冲上平台期之后,先于其他人迎来了职业倦怠,而过于强悍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容易向外归因——他们更习惯说“这工作如何如何”,而不是反思一下“我到底是怎么了”。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正是我们自己。反倒是那些对每件事都怀有敬畏心的、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缓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终目标。

职场上,没有人不喜欢聪明的人。

理由显而易见:脑子好,上手快,只需大致嘱咐几句动作要领,交代的工作就能基本完成,几乎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和同样站在起跑线上的其他竞争者相比,反应快的人无疑更容易在最开始阶段占据先机。但职业生涯拼的不是起跑速度——它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开始时的有利位置固然重要,但笑到最后的,却很可能另有他人。

成为反应最快的那一个

脑子聪明,反应快,这是同事们对刘艺的一致评价。

当年求职面试,小组讨论环节的主题是模拟一个营销方案。其实大家都提前有所准备的,但拿到任务单的时候,还是有些发懵。刘艺第一个反应过来,率先发言,几句话就把方案的目标、现有的资源、面临的困难、可能的机会等梳理了一遍,为后面的讨论定下基调。她的话并不多,也没有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闪光点,但正是因为敏捷、恰当的第一反应,让她在这一环节脱颖而出。

首先发言的人其实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容易给人留下过于强势的第一印象。而且一旦思路出现偏差,就很可能成为“炮灰”,或者干脆把后面的讨论引入歧途——前不久看到一则趣闻,英国“北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领先者跑错了路线,导致5000名参赛者中只有1人完成了全程。

刘艺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扎在设定情境里论述具体的设计方案,而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团队搭建了很好的讨论框架。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样的反应能力和大局观是很难得的。凭着这股聪明劲儿,她顺利地拿到了入职通知书。

刘艺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姑娘。她不是那种需要人手把手指点的“办公室婴儿”,组长布置的工作,无论是打印报告还是做会议记录,她只需要一个范本和几个问题,就能做到不失水准——她的最大优势就是,擅于发现每一项工作的要点是什么,应该着重把精力放在何处。

在同一年进入公司的新人中,刘艺很快脱颖而出。在那批人里,她第一个进组跟项目,第一个被组长带出去见客户,在别人还在干“脏活儿”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尝试着独立做方案了。

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在于擅长总结方法,而这其实更是一种经由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而非天赋:把杂乱的过程变成简洁清晰的操作步骤,在诸多线头中拎出主干和枝节,认清重点、分好层次,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将总结出的方法内化,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精力和时间配比,尽可能使其变得更简单。

这个过程说起来未免空泛,但它却实实在在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中。糊信封、印文档、回复邮件、整理名片……在做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小事时,试着摆脱思维定势,想想有没有更适宜的途径、更优化的配置,可以事半功倍。

先于别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就会成为反应最快的那一个。

聪明不是成功的必备品质

那天朋友突然抛过来一个问题:一个头脑聪明但不怎么努力的人,一个反应稍慢但足够用功的人,二选一,你更倾向与谁合作?

这是她面临的现实选择。

聪明的那个,交回来的活儿水平不差,但你清楚地知道,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不。在他的价值体系中,这样的常规工作轻松拿到80分足矣,为了那20分的提升空间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得不偿失。作为合作者,你知道他身上还有巨大的潜力,至于这潜力什么时候释放、究竟能不能释放,却毫无把握。

用功的那个,对他的现状你并不满意。一个简单的调研,别人研究3家,他恨不得找来10家挖数据。你眼看着他做无效劳动,却拉也拉不回来。这人有时候木讷得恨不得让人踹上两脚,但那股刻苦劲儿却让你不忍心放弃。在他身上,你能看得到未来,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清晰可见。

如果是刚工作的那几年,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聪明伶俐,一点即通,作为合作者,至少他能提供一种平均水准之上的安全感。但年龄渐长,也陆续见过一些职场人士的下落,于是越来越觉得,聪明从来都不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同学曾经带过一个女实习生,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她的脑子真的算不上灵活。但她特别用功,起早贪黑,每次在公司见到她,都是盯在电脑前,不是在整理文案,就是准备外围材料,或者实在闲了,就翻翻以往做过的成功案例。她干活并不快,很多时候还特别执拗,只要是她认准的事情,谁说都没用。同学讲起这个“极品实习生”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无奈。但几年过去了,那天忽然又聊起了这个当年的傻丫头,我发现她现在过得并不差,职业发展的每一步走得稳健而坚定,在一条可以预见的路径上不断向前。而那些曾经在实习生界叱咤风云的少男少女,反倒在一次接一次的跳槽中,不知去向了。

头脑聪明的人往往容易落入这样一个陷阱,他们在做事时习惯性地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花更少的时间、更少的精力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当然无可非议,但你要知道,那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绝少会被用在提升工作质量上。

因为擅于总结方法,聪明的人在起跑阶段很容易获得领先,如潮的好评也会进一步强化他们这种自我认知: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完成得八九不离十。换句话说,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许多事情上得到80分,但很少拿到哪怕是一个100分。

对他们来说,在一件事情上从80分提升到100分的过程,远不如换个地方再拿个80分来得划算。

小心脑子里的“不过如此”

一档正在进行的选秀节目里,一个女孩的出场引发了评委间的争论。

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但她唱得还不错,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足够聪明,反应迅速,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于是有人力挺她晋级,因为“她很聪明,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也有人当即画了叉,“我讨厌她的不认真,自信得爆棚”。

这恰恰是很多聪明人容易遇到的另一个陷阱。从业绩到口碑,职场上他们一路走来积累了太多的正面评价,自信心提升的同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轻浮态度。

一个朋友,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两年之后他跑来诉苦:这职业也太无聊了,就那么点儿东西算来算去的,还天天加班,其实真都没什么难的,不知道他们怎么那么慢!不久之后,他转行去做销售。开拓市场阶段还见他斗志昂扬,等业务量稳定了又来抱怨:“我每个月也就随便跑两天,业绩都能进前三,那些同事天天在客户那耗着还签不下单子,真服了他们。”

后来他去做市场营销,觉得“团队其他人跟不上自己的思路”,转行做设计,发现“这行业在国内起点实在太低”。兜兜转转了将近10年,现在的他赋闲在家,以炒股为生。

每次说起这个朋友,我们都会替他觉得可惜。明明是才华横溢的一个人,却因为专注力不足以及缺乏对每个职业的基本尊重,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聪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擅于总结经验。

谁都难免犯错误,但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就是能力的问题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在每一次失误中寻找原因,不轻率地将问题归咎于“马虎”,而是从方法上、流程上加以改进,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

同样是交学费,越是擅于总结经验的人,收获越大。

但事情也有另一面——过于依赖既往经验,很可能会被束缚住手脚,放弃尝试新机会和突破现有格局的勇气。就像一个在赛场上严重骨折过的足球运动员,即便伤愈,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激烈拼抢场面,他的本能反应多半是躲开,而不是像当初那样迎上去死磕。

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个人职业发展的路径大致都是一样的:从最开始的新鲜、不适应,到后来的熟悉、提升,再到平台期的倦怠、退缩和煎熬,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迎来接下来的又一次提升。那些念叨着“不过如此”的聪明人,往往是在快步冲上平台期之后,先于其他人迎来了职业倦怠,而过于强悍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容易向外归因——他们更习惯说“这工作如何如何”,而不是反思一下“我到底是怎么了”。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正是我们自己。反倒是那些对每件事都怀有敬畏心的、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在缓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终目标。

推荐访问:职场 励志 必备 职场经验励志文章必备13篇 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必备13篇) 关于职场经验的文章